腹针, 针灸, 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 穴位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

添加时间:2023/7/20 14:20:00 阅读次数:

1. 腹针的定义及适应症

腹针是一种通过针刺方式刺激人体腹部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的针刺方法。腹针适用于肝、胃、肠、脾等脏腑的疾病以及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2. 腹针的操作规范

2.1 环境准备

腹针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应在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无异味的室内环境下进行。

2.2 操作前准备

操作前,应将工作区域消毒,并清洁双手。针具应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使用前检查是否有损坏或弯曲,以确保使用的针具安全无碍。

2.3 选穴定位

在选取穴位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所需治疗效果选择合适的穴位。穴位应在专业医师或按摩师的指导下施行。

2.4 针刺方法

腹针的针刺深度一般为0.5-1.5寸(约1.25-3.75厘米),需要掌握好角度和力度,避免损伤内脏。针头进入皮肤后,应先进行缓慢转动,找到韧带层后再推进直至达到预定深度。

2.5 针刺后注意事项

完成针刺后,应让患者平卧10-20分钟,以防止晕针。针具应立即进行无菌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如出现出血、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腹针的注意事项

腹针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针刺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穴位,并确保穴位位置准确无误;
  • 严格掌握针刺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内脏;
  • 使用前检查针具是否完好,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 施行后观察患者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 总结

腹针是一种治疗常见疾病的针刺方法,其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对于针灸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腹针操作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选择合适的穴位,严格掌握针刺深度和角度,确保针刺安全无碍。同时,在施行后还需要观察患者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只有遵循操作规范,才能更好地发挥腹针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1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2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3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4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5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6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7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8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9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10页的缩略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6部分:腹针GB/T21709.16-2013的第11页的缩略图

相关标准
毫针基本手法GB/T21709.21-2013规范
上一篇 毫针是一种微创的中医疗法,采用特殊的细针进行治疗。而毫针的操作规范已经被国家标准GB/T21709.21-2013进行了明确。
芒针GB/T21709.13-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3部分
本文介绍了芒针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其操作规范,旨在为针灸行业提供参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