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附法,介孔,大孔,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孔隙度

气体吸附法分析介孔和大孔GB/T21650.2-2008

添加时间:2023/10/2 9:59:28 阅读次数:

气体吸附法可分为低温氮气吸附法和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其中,低温氮气吸附法广泛应用于分析介孔,而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则主要用于分析大孔。下面将分别介绍二者的原理与应用。

低温氮气吸附法分析介孔

低温氮气吸附法利用氮气在固体材料中的吸附特性,通过对吸附等温线的分析来得到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等信息。典型的仪器有比表面积分析仪、孔径分布分析仪等。

在氮气吸附实验中,通常采用比表面积法,即通过测定单位质量材料的比表面积来得到孔径分布。固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可由BET(Brunauer–Emmett–Teller)方程计算得到。

对于介孔材料,其孔径范围一般为2-50纳米。在低温氮气吸附实验中,当孔径小于2纳米时,氮气分子无法进入孔道;当孔径大于50纳米时,则会出现多层吸附现象,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一般选择在液氮温度下测量,以便在适当的压力范围内测量介孔的孔径分布。

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分析大孔

与低温氮气吸附法相比,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适用于分析孔径较大的大孔材料,其孔径范围一般为10纳米以上。

在低温二氧化碳吸附实验中,一般采用BJH(Barrett-Joyner-Halenda)方法对孔径分布进行计算。该方法基于孔径分布与孔径内的液体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液体在孔道中的高度差来得到孔径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在低温二氧化碳吸附实验中,由于CO2分子的大小和形状都比氮气大,因此不能直接使用BET方程计算比表面积。通常采用Dubinin-Radushkevich方程或Dubinin-Astakhov方程计算比表面积。

结论

气体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测定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的方法。在介孔和大孔的分析中,低温氮气吸附法和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分别适用于不同范围的孔径。通过对吸附等温线的分析,可以得到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等信息,为材料表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气体吸附实验时,应该考虑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得到准确的结果。此外,在使用不同仪器或不同方法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总之,气体吸附法在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的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研究新型材料、催化剂和吸附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相关标准
区熔锗锭GB/T11071-2006介绍
上一篇 本文将详细介绍区熔锗锭GB/T11071-2006标准的定义、应用范围、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标准的定义、应用范围、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