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839-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Networkingspecificationsfor64~1920kbit/svideo-conferencing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的编号:GB/T15839-1995。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共有12页,发布于1996-06-011996-06-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1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80
  • 实施日期1996-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731.15KB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15839一1995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 进 网技术要求 Networkingspecifieatonsfor 641920kbit/svideoeonfereneingsystems 1996-06-01实施 1995-12-13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国家标准
目 次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2 数字接口指标 3.1PCM信道数字接口 3.2数字数据网(DDN接口 会议电视设备适应信道差错的能力 会议电视终端间互通方式 5.1终端性能 3 5.2传输模式 5.3兼容工作模式的建立 5.4信道内程序的基本序列 5.5模式0强制、模式初始化和动态模式转换程序 会议电视设备进网基本技术要求 6.1编解码器(CODEC) 6.2多点控制设备(McU) 10
国家标准 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 进网技术要求 GB/T15839-1995 Networking specificationsfor 64~1920kbit/svideoconferencingsystems 本标准参照采用ITU一T的H,G等系列建议中相关建议(1990年,1993年版)和文献,以及我国有 关的国家标准而制定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641920kbit/会议电视系统进入数字网的接口指标、会议电视设备适应信道差错 的能力、会议电视终端间互通方式以及设备进网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通国内,国际点对点或多点会议电视业务.本标准的制定为会议电视系统开发和设 备选型以及设备进网检测等提供技术依据 引用标准 GB761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 ITU一TH.320窄带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 ITU- -T H.281 使用H.224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 TU一-TH.261Px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 TU- -T H.243利用2Mbit/信道在3个或3个以上的视听终端建立通信的方法 TU一TH.242 建立使用直到2Mtit/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间的通信系统 IrU一TH.233视听业务的加密系统 TU- 用于直到2Mbit/数字信道的视听系统多点控制器 H.231 TU一TH.230关于视听系统的锁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 rU--TH.221视听电信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倾结构 ITU一TG.735工作在2048kbit/s并提供同步的384kbit/数字接入和/或同步的64kbit/s 数字接入基群复用设备的特性 ITU一TG.728在16kbit/s速率上利用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方法对语音的编码 ITU一TG.72264kbit/中7kHz音频编码 ITU一TG.711音频(话频)脉冲编码调制(PCM 数字接口指标 3.1PCM信道数字接口 3.1.1数字接口点定义 数字接口点定义为A.B两点 以会议电视信号单向传输为例,数字接口点示意图如图1a 国家技术监督局1g95-12-13批准 1996-06-01实施
GB/T15839一1995 B 会议电 视终类 会议心 视终; 设备 收 设备 发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传输 传输 分校 复接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信道 发 (收 传输方向 A点输入端接口点是指会议电视终端与数字复接设备之间的接口点 该复接设备工作在2048kbit/的基群或高 次群 B点;输出端接口点是指会议电视终端设备与数字分接设备之间的接口点 该分接设备工作在2048kbit/的基群 或高次群 图1a数字接口点示意图 3.12数字接口参数 3.1.2164kbit/输入,输出端接口 7611一87的第2.2.2条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出口,第2.2.3条64kbit/s同向型接 应符合GB 口输入口的指标要求 3.1.2.2384kbit/s同步输入、输出端接口 384kbit/s接口是非标准系列数字接口,其路由应通过为2048kbit/系列所规定的复用设备,数 字接口参数应符合GB7611一87第3章2048kbit/s接口指标 输出、输入接口类型为单向同步 384kbit/信道的输出、输入口,其384kbit/s比特率的数字信道时隙分配见表1 表1时隙分配 384kbit/s信道 信道 编号 B 1?. -8 10一1l一12 13一14-15 时隙号 17一18--19 20--21一22 23一24一25 26一27-28 29-3031 3.1.2.32048kbit/s输入、输出端接口 应符合GB7611一87的第3章2048kbit/接口指标要求 数字数据网(DDN)接口 3.2 3.2.1DDN接口点定义
GB/T15839一1995 DDN接口点定义为C点 以两节点间通信为例,接口点示意图如图1b C点为用户接口点 是指会议电视终端设备(用户)与DDN节点之间的接口点 数字 会议电视 会议电说 DDN DDN 终设备 终端设备 节点 节点 (发 信道 (收 发 收 图1bDDN接口点示意图 3.2.2用户数字接口参数 1)接口速率: 用户接入DDN的接口速率如表2的规定 表2用户接入DDN的速率 用户接入DDN的速率(kbit/s) 2048 NX64(N=1~31) 接口特性 (2 用户速率<10Mbit/s时 使用符合ITU一TX.21,G.703,V.35建议规定的接口特性 会议电视设备适应信道差错的能力 在信道误比特率优于10"情况下,会议电视设备应正常工作 当信道误比特率稍劣于10"时,会议 电视设备应采用BCH(511.493)前向纠错码进行差错处理 会议电视终端间互通方式 会议电视终端间互通方式的具体内容符合ITU一TH.242建议的规定 要使任何两终端间相互通信,必须建立一定的通信方式,即为呼叫建立一个公共的初始工作模式 该模式在呼叫建立期间是唯一使用的模式 在通信过程中,要求终端具有动态模式转换功能,从一种模 式转换成另一种模式,确保终端间互通 建立公共的工作模式时,所有会议电视终端应是兼容的,每个终端应将接收和解码各种信号的总性 能通知其他终端 5.1终类性能 包括音颜性能、视频性能、转换速率性能、数据性能以及加与扩展比特率分配信号(BAs)性能 5.2传输模式 包括音颜传输模式视频传输模式传输速率模式和数据模式 5.3兼容工作模式的建立 为提供音频,视频、数据、会议电视等多种业务,就要以各种速率及多种不同模式,使信道适应音频 和视频、数据及信令的传输要求 因此,呼叫建立时,必须有兼容工作模式的建立过程
15839-1995 GB/T 在呼叫建立阶段,所有终端应以模式OF工作(发出成帧信号) 除特定性能的终端外,其他终端应 开始初始化程序,该程序包括,发送各自终端有关接收和解码输出的相关性能信息;决定与两终端已知 性能一致的一种合适的传输模式;需要时,模式可转换到建立在附加信道上的模式,此时即开始了兼容 工作模式的建立 在通信期间,已连通呼叫的终端可随时中断与另一终端互通,但为了再识别终端类型和重新建立所 需的工作模式,必须重新初始化 注,模式oOF的定义;以56kbit/编码速率,按G.711A律PCM编码的音频 在8比特中,第1~7比特传输此信 息,第8比特传输帧定位信号(FAS)和比特率分配信号(BAS);在该PCM音频解码器中第8比特置0 5.4僧道内程序的基本序列 5.4.1性能交换序列 在传输的两个方向上强制成帧并交换终端性能码 5.4.2模式转换序列 在通信期间的任何时刻都可进行模式转换,此模式转换利用BAs性能码完成 除音频模式转换外,模式转换还包括视频开/关;附加信道的开/关;加密信道的开/关;数据信道的 开/关 543赖恢复序列 终端必须恢复成帧状态,然后发送中性BAs性能码,另一终端通过恢复成械状态来响应,以便返回 中性BAs性能码 迷,中性BAs性能码-一中性化的I信道,指仅包含FAs和BAs,所有其他比特在接收端均可忽略 5.5模式0强制、模式初始化和动态模式转换程序 5.5.1模式0强制 在要求呼叫转移或模式失配且要求恢复的情况下,并要求确保两终端都以模式0工作时,采用此程 序 模式0强制程序流程图示于图2 注,模式0符合建议G.711A律的64kbt/窄带声音 5.5.2模式初始化 在呼叫转移和模式0强制程序之后,处于呼叫开始状态,当接收到连接信息时,开始初始化程序,此 时每终端发送模式oF 两终端转换到所要求的工作模式,保证两个准备连接的终端是以最适当的公共 模式工作,这时,初始化程序完成 模式初始化程序流程图示于图3 5.5.3动态模式转换 在整个呼叫期间,所有接收端必须保持赖搜索状态,准备在各种状态下的动态模式转换 动态转换 程序流程图示于图4
GB/T15839一1995 终Y 启动 终端X 输入成信号? 启动 置T,FAS搜索 否 输入成恢信号?? 检测输入的FAS 监视BAS 是 是 输出成信号? 辅出成锁倍号 入牲能明 具有中性BS 不具有中性BAS 性能码的械恢复 性能码的树恢复 输出成顿信号? 置T,FAS搜索 发送BAS性能码 向用户 发送中性 通知错 向用户 BS性能码 通知差错 校测输入的FAS 发送A0 带中性BAs牲性能码 的恢复和A=0 计时满? 低 们计时满? 输入A-0? 输入A-0? 是 输入A=0? 转换到模式OF发送带 100)[1或2]的性能集 按输入模式OF动作注意输 G10o)转换到糊OF 输入A=0和模式OF? 香 有毛病的程序, 还要检测FAS? 结束 试图重复 有毛病的程序 结束 失配恢复过利 图2模式0强制程序流程图
GB/T15839一1995 连接 置T 结果 以模式OF发送, 在比特8输入 BAS性能码循 FAS? 环,FAS码搜家 足 否 T计时满吗? 错议 否 仙定位恢复? 否 把输出SC设在比待7, T计时满吗? 输入A=0? 比待8为全 结果" 向用户通 知差错 注意输入BAS 在比特7输 性能码循环 FAS 否 BAS性能码 循环结果? 移位输入比特1 八比特组定时? 7直到FAS在 T计时满吗? 比7 包括 (100)22)? 结果1 结果N 结果 迷,结果1;在定时器计时满周期内,获得复锁定位,在接收A比特为0值以及远端的完整性能BAs码集被认为有 效时,模式初始化程序完全成功. 结果】;定时器期满还没获得复赖定位,在此情况下,程序失败 结果】;定时器期满获得复锁定位,但没有获得A比特为0的有效指示或没有接收到远消性能BAs码的完整集(或 两者都没有),在此情况下,程序重新开始,结果】作为一种潜在的失败情况提示给用户(它可能是在远端产生的) 结果N通信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并不知道哪一位比特被丢失或填充,终端将向用户指出此点并等待 Tl;置位定时器 图3模式初始化程序流程图
GB/T15839一1995 终端Y 启动 终端x 否 输入成顿信号? 启动 FAS搜索 管I, 在比特中 输入成械信号? 校测入的FAS 输出成械信号? 输出成顿信号 监视BAS 具有中性BAS 具有BAS 人Be性能间 输 性能时的林伏复 性能码的械恢复 具 输出成信号? 置们.FAS搜索 发送BAS性能码 否 向用户 向用户 发送BAS 通知差错 通知差错 大的N 检测输 性能码 发送A=0 中性s性能别 带 n计时满? 的恢复和A=0 否 否 输入A=0? 输入A=0? 计时满? s 转换到要求的模式 输入A=0? 是 转换后的是 成顿模式? 按输入模式转换动作 否 否 是 转换后的是 输入A=02 2s后输入A=0? 成械桃式 是 是 是 还要检测 还要检测 FAS? FAS? 否 有毛病的程序, 结束 试图重复 有毛病的过程 完成若要求 可停止输出成 等待BAS浙令或 失配恢复过程 械信号 图4动态模式转换程序流程图
GB/T15839一1995 会议电视设备进网基本技术要求 编解码器与多点控制设备(MCU)应符合下述规定 'TU一TH.320、H.281、H.261、H.243、H.242、H.233、H.231、H.230、H.221、G.728、G.722、 G.711建议要求 6.1编解码器(CODEC 编解码器的方框图示于图5 编码控制 信源 视颊 传输 视频 第-接口 编码器 编码器 缓冲器 E1 第二接口 (G.703 接收 视顿 视频复用 信说 解码器 解码器 级冲器 出 第三接 RS-449) 音赖 音频复用 编码器 第四接口 (RS-232c) 抑 音颊 制 音频 其他接口 出 解码器 (V.35等 器 数据 数据 入出 接口 图5编解码器方框图 6.1.1视频 6.1.1.1视频输入/输出 格式;PAL全电视信号,825行,50场/秒 b 电平;复合视频信号1V RGB信号700mV 输入/输出阻抗;75Q不平衡 反射衰耗;>26dB(黑白(0~6MHz) >30dB(彩色(0~6MHz) 6.1.1.2视频编码 a 图像格式:活动图像全公共中间格式(FCIr)352象素×288行
GB/T15839一1995 1/4公共中间格式(QcIF)176象素×144行 静止图像576行×704象素352象素×288行 视频帧频;最大30Hz b 信源编码算法帧差(FD)十运动补偿(MC)十离散 余弦变换(DCT)十变字长编码(VLC 运动矢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最大位移不超过士15个象素 d 差错处理;对所传送的比特流可包含BH(611,493)前向纠错编码它只在信道误比特率劣于 e. 10-"时才需使用 6.1.13信道编码 HDB.,(E2048kbit/s) 6.1.1.4数据率 641920kbit/s 6.1.1.5P×64kbit/sP值要求 优先使用P=1,2,6,30 6.1.2音频 6.1.2.1音频编码 应符合ITU一TG.728,G.722,G.711要求 16kbit/s,50Hz3.5kHz,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LD-CELP) 48kbit/s、56kbit/s,64kbit/s,50Hz~7kHz,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48kbit/s、56kbit/s、64kbit/s,50Hz~3.5kHz,脉冲编码调制(PCM). 6.1.2.2电平 0dBm/600n平衡; 十9dBm过载 6.1.2.3唇音同步 自动,图象、语音相对延时小于40ms 6.1.2.4数字音频接口 64kbit/s专线接口,x.21租用线路接口 音频插头;小型AXR 6.1.3定时同步系统 6.1.3.1视频部分 锁定于视频信号的行频 6.1.3.2传输编解码部分 由内时钟源提供 a. 由外时钟源提供; 从传输数据流中提取 6.1.4传输接口 接口点如图5所示 设备应同时具备以下接口 E,口:64~2048kbit/s; 同轴电缆BNC; b G.703口:642048kbit/s RS-232C口:300bit/s~19.20kbit/s; 同步式DCE;
cB/T15839一1995 单RS-449专线式口56~1920kbit/s; 37针插入式连接器口; 单V.35口;交换式56/64kbit/s; 平衡双流接口 双v.35口;交换式112/128kbit/s; 平衡双流接口 6.1.5加密 当外接加密设备,利用图5中单RS-449专线式口或G.703接口 6.1.6数据接口;RS-232C 6.2多点控制设备(McUy 621视频 同6.1.1条规定 6-2-2音频 同6.1.2条规定 6.2.3信道接口 a.端口数:>8个端口(E); b 接口:同6.1.4条的规定 62.4数据接口,;RS-232c 6.2.5加密 接口;单Rs-449专线式,G.703 6.2.6时钟 6.2.6.1标称时钟频率 2048kHz,或2048kH经分频得到64kHz等时钟频率 6.2.7信道编码 同6.1.1.3条规定 628时钟同步方式 同6.1.3条规定 62.g多点控制设备(MCU)配置 多点会议数量;两个以上独立的同时进行的多点会议 a b.级联2~3级 6.210切换方式 应符合ITU一TH.243.H.231建议的要求 会议主席控制语音控制及强制控制三种切换方式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郎电部提出 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 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淑京、王少瑜、黄东霖 1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的编号:GB/T15844.3-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共有18页,发布于1996-06-011996-06-01实施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2~8GHz数字微波收发信机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2~8GHz数字微波收发信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2~8GHz数字微波收发信机的编号:GB/T15841-1995。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2~8GHz数字微波收发信机共有11页,发布于1996-06-011996-06-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