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618-2017

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

Textiles—Testmethodforvisiblesmokereleaseandheatreleasepropertiesduringcombustionproces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的编号:GB/T33618-2017。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共有12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W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59.080.3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977.32KB

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


国家标准 GB/T33618一2017 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 Textiles一Testmmethodforvisiblesmokereleaseandheatrelease propertiesdurimgcombustonpreess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3618一2017 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织物及其制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20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热辐照度thermmalirradiance 试样表面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受到的热辐射能量 3.2 引燃时间timetoignitionm 在一定的热辐照度下,用电弧点火器点火,试样从暴露于热辐射源开始到出现火焰为止的时间 3.3 平均质量损失速率nmeanmasslossrate 试样在燃烧期间单位时间的质量损失与暴露面积之比 3.4 热释放速率heatreleaserate 试样单位时间燃烧释放的热量与暴露面积之比 3.5 总热释放量totalheatrelease 试样从开始引燃至熄灭期间释放的总热量与暴露面积之比 3.6 烟释放速率smokereleaserate 试样单位时间燃烧释放的烟量与暴露面积之比 3. 总烟释放量totalsmokerelease 试样从开始引燃至熄灭期间释放的总烟量与暴露面积之比
GB/T33618一2017 符号 见表1 表1符号说明 符号 单位 说明 试样初始暴露的表面积 m n1 耗氧分析时的标定常数 ke.K" 光密度 h 净燃烧热 kJ/kg 1/I 透射光强与人射光强之比 被测烟道的光学长度 m 试样质量(i=0,l,2,,n m kg 试样初始质量 m0 kg 试样最终质量 m kg ! 孔板流量计的压力差 Pa 热释放速率 kw/m g( 实测光透过率 % T 无炯时的光透过率 D 时间 氧气分析仪的滞后时间 试验结束的时间 试验开始的时间 取样时间间隔 T 孔板流量计中气体的绝对温度 炯道中气体的体积流量 m/s 氧/燃料的理论质量比 氧气分析仪的读数 X( x 氧气分析仪的初始读数 X 滞后时间修正前氧气分析仪的读数 S 原理 在规定的试验环境,试样在预定的热辐照度(0100kw/m')条件下,用电弧点火器点火并引燃试 样 通过纺织品在燃烧时所产生烟对光强度的衰碱作用,测定激光束在烟中的透过率,计算得出试样的 烟释放性能 根据纺织品燃烧时消耗的氧气质量与释放热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每消耗1kg氧气释放出 的热量大约为13.10×10kJ),通过测定耗氧量,计算得出试样的热释放性能
GB/33618一2017 设备 6.1设备组成 设备结构示意图见图1 6.26.14给出了设备主要部件的技术要求 说明 试验环境舱; -称重装置; 试样; 点火装置; 热辐射锥 集烟罩; 辐射防护板; 橡胶减震器; 孔板 10 导管; 11 气体取样装置; 12 烟雾减光测量系统 热电偶(位于烟道中心线): 13 14 压力计; 风机的电机: 1 16 -风机 17 孔板 图1设备结构示意图 6.2称重装置 称重装置的最小分辨率为0.1g,量程应不低于500g 在标定时,称重装置的输出漂移在30n min
GB/T33618一2017 内应不超过1g 6.3点火装置 通过位于试样水平中心位置上方(13士2)mm处10kV电弧放电完成点火 火花塞的火花间隙应 为(3.0士0.5)mm,连接到火花塞电极的高电压不得与外壳相连接地,以减少数据传输线的干扰 进行 点火测试时,火花放电应在50Hz一60Hz连续操作,待火焰产生4s后,应移除点火器 6.4点火计时器 点火计时器应能够分段计时,示值分辨率为1s,计时误差小于1s/h 6.5热辐射锥 热辐射锥能在试样的表面产生0~100kw/m的热辐照度 热辐照度应均匀,在暴露试样的中心 部位50mm×50mm范围内,与中心处的热辐照度偏差不超过士2% 6.6辐射防护板 热辐射锥与试样之间应有一个可抽取的辐射防护板,以保护试样在试验开始之前不受热辐射 防 护板应由不燃材料制成总厚度不超过12mm 辐射防护板可为下列中的一种 水冷并涂有一层表面发射率e=0.95士0.05的耐磨无光黑色涂层; a b) 非水冷,上表面有反射功能的金属或陶瓷等,以将热辐射传递降至最低 6.7热辐射锥温度控制器 控温范围为0C1000C,示值分辨率为2C 6.8热流计 应使用热流计标定徘形加热器的热辐照度 热流计量程为0100kw/m,误差控制在士3% 以内 6.9排气系统 排气系统由离心式风机、集烟罩、进气和排气管道和孔板流量计组成 排气系统流量调节范围为 0.012m'/s0.035m'/s 6.10气体取样装置 气体取样装置由取样泵、烟尘过滤器、除湿冷阱、水分过滤器、CO过滤器组成 6.11氧气分析仪 氧气量程为0~25%的顺磁型氧气分析仪 在标定时,30min内的含氧量漂移不应超过士50×10 且输出干扰不应超过50×10- 氧气分析仪满量程的10%一90%的响应时间应小于12s 6.12烟雾减光测量系统 炯雾测量系统包括复-须激光发生器、硅光敏电二极管、参比检测器和其他电子元件 该系统采用 耐火密封的方式 6.13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应能记录氧气分析仪、孔板流量计、热电耦、称重装置和烟雾测量系统的输出值 数
GB/33618一2017 据采集系统应具有相应的精度,氧气测量通道精度为50×10-,温度测量通道精度为0.5C,其他通道 精度为仪器满量程输出的0.01% 该系统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应不超过5 s 6.14试样架 试样架包括试样安装架和试样架顶盖,见图2和图3 单位为毫米 106土1 试样安装架 单位为毫米 94土0.5 55土0.5 1l1土1 说明 -装样螺丝孔 图3试样架顶盖
GB/T33618一2017 对于轻薄型的纺织品,在试验过程中可能膨胀、飘飞或漂移,宜使用网格固定框架 网格固定框架 由长度为(100士1mm、直径为(0.8士0.1mm的不锈钢丝在中心点交叉“十字形”焊接 如果选用其 他形状的网格固定框架,应在报告中注明 试样制备及准备 7.1试样尺寸 7.1.1对于选定的每一种热辐照度,应制备3个代表性试样进行试验 7.1.2试样尺寸为(100士l)mm×(100士1)mm的正方形 n之间的样品,应采用其实际厚度进行试验 对于厚度小于4mm的 7.1.3对于厚度在4mm50mm 样品,可采用多层叠加的方式,使试样厚度达到4mm及以上 对于厚度大于50mm的样品,应通过剖 掉非暴露面使其厚度减少到50mm 试样厚度的测试按GB/T3820的规定执行 7.1.4当从表面不规则的样品切取试样时,表面的最高点应处于试样的中心部位 7.2调湿 试样应在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环境条件下调湿至平衡,然后将调湿后的试样放人密封容 器内 7.3试样准备 7.3.1试样包覆 为防止试样熔融物溢出,用厚度为0.025mm0.04mm单层铝箱包裹试样,使有光泽的一面朝向 试样,铝箔应预先裁剪,包覆试样的侧面和底部,铝箔宜伸出试样上表面2n mm3mm 如果使用网格 固定框架,应将其置于试样暴露面 7.3.2试样安装 将试样架顶盖倒置于平面上,将包好铝箱的试样暴露表面向下放人顶盖内,在上面放上耐火纤维 毡,以耐火纤维毡刚刚超出顶盖边缘即可,放上试样安装架,将定位螺母拧紧 8 试验环境 在温度为15C30c、相对湿度为20%一80%的环境中进行试验 仪器标定 9 9.1称重装置 标定称重装置应使用试样质量范围内的称重标准件 关闭热辐射锥并使装置在进行标定之前冷却 到环境温度 将试样架放置在称重设备上,将称重设备调零,加载250g或其他合适质量的砝码,稳定 后记录称重装置的输出值,完成校正 每个试样测试前应进行称重装置的校零 9.2氧气分析仪 标定氧气分析仪时热辐射锥可以工作也可以关闭,但不应处于升温阶段 开启风机,调节排气流量 为(0.024士0.002)m'/s 校零时,将纯氮气通人分析仪,使其流量和压力与样气的相同,将分析仪的示
GB/33618一2017 值调为(0.00士0.01)% 通人干燥的环境空气时,应将示值调为(20.95士0.01)%,并将流量设置为测试 试样时使用的流量 每个试样测试后,应利用干燥的环境空气确保分析仪的示值为(20.95士0.01)% 9.3热释放速率 每个实验日开始试验时,应进行热释放速率标定,以确定耗氧分析时的标定常数C 标定时热辐射 锥可以工作也可以关闭,但不应处于升温阶段 开启风机,调节排气流量为(O.02I士0.002)m'/ 以 5s的时间间隔开始收集基线数据,至少持续1min 根据甲炕的净燃烧热为50.0×10'kJ/kg,将甲炕通 人标定燃烧器,通过标定的流量计得到对应热释放速率为5.0kw的流量 平衡后,以5s的时间间隔 采集数据,持续3min,记录耗氧分析时的标定常数c 9.4热辐射锥 每个实验日开始试验时或改变热辐照度时,应采用热流计对热辐射锥产生的热辐照度进行测量,并 调节热辐照度控制系统,以使其达到所需热辐照度(误差不超过士2%) 当热流计插人标定位置时,不 应使用试样或试样安装架 热辐射锥稳定在设定温度至少运行10min,确保处于平衡状态 9.5烟雾减光测量系统 在每个试样测试前应做透光率为0和100%的标定 在仪器每工作100h以内,在激光波长为 632.8nm处,用两块中性玻璃滤光片对测光系统进行校准 0试验步骤 10.1 -般预防措施 警示: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进行安全防护,燃烧试验中应注意,试样暴露在热辐射锥下时存在散发 有毒或有害气体的可能性 试验过醒巾伴随高温和燃烧 因此,可能存在引燃外部物体或衣物的危险 在插人和移去试样时 以及在高温情况下接触热辐射锥或与其相连的固定设备时,操作人员应使用防护手套 不应触摸电狐 点火器,因其带有10k的高电压 试验之前.为使装置运转正常,应检查其排气系统,且应将燃烧产 物排放到排气能力足够大的建筑排气系统中 某些类型的熔融物或尖锐碎片有可能喷溅,因此应注意 保护眼睛不受伤害 10.2准备 0.2.1打开设备电源 10.2.2检查CO过滤器和最终水分过滤器 如有必要,需更换水分吸附剂 排净除湿冷阱分离腔中 的凝结水 冷阱的正常工作温度为0C4C 注:如果在检查期间打开了气体采样系统中任何过滤器,宜检查气体采样系统是否漏气 0.2.3开启热辐射锥和风机的电源 10.2.4调节排气流量为(0.024士0.002)m/s 10.2.5按第9章进行标定 升温期间及试验间歇期间,在称重装置的上方放置一个隔热层(例如,带 耐热纤维垫的空试样安装架或水冷辐射防护板),以避免过多的热量传递到称重装置 10.3测试 10.3.1在试验环境下,将调湿平衡的试样从密封器中取出,按7.3将试样安装完毕,把安装试样的试样 架放到称重装置上,称取试样质量,调整热辐射锥底部与试样表面的距离为(25士l)mm,确保试样架与
GB/T33618一2017 热辐射锥中心对准 10.3.2移去装有试样的试样架,在称重装置上方放置一个隔热层 0.3.3设置热辐照度对应的温度,开启热辐射锥电源 注:一般常用的热辐照度为25kw/m',35kw/m”或45kw/m 0.3.4待热辐射锥加热至设定热辐照度对应的温度后,设置取样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5s),采集 1min的基线数据 插人钢射防护板,移去保护称重装置的隔热层,将安装试样的试样架放到称重装置上 10.3.5 注辐射防护板在插人之前需冷却到100C以下 0.3.6插人电弧点火器,根据辐射防护板的类型,按照下述规定,以正确的顺序移去辐射防护板 对于6.6a)防护板,移去防护板并开始试验 在1s之内完成移去防护板、插人并开启点火器的 操作 对于6.6b)防护板,防护板应在插人10s之内移去并开始试验 在1s之内完成移去防护板、插人 并开启点火器的操作 0.3.7记录引燃时间和火焰熄灭时间,计算续燃时间 当燃烧火焰持续4s时,关闭、移去点火器 如 果在移去点火器之后火焰熄灭,重新插人并开启点火器,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点火器开启状态至整个实 验完成 在试验报告中记录上述情况 0.3.8当以下任一条件发生2min后,结束采集数据: 火焰熄灭或其他燃烧停止的迹象 a 试样质量变成零; b 氧气浓度已回到测试前值并保持10min; c 燃烧持续30min d 试样30min内未被点燃 e 0.3.9数据采集、测试完成后,插人辐射防护板,移开试样架,将隔热层放置在称重装置上 10.3.10试样架完全冷却到室温后,清理干净 10.3.11按步骤(第9章和10.3.110.3.10)完成剩余2个试样的测试 如果单个试样结果与3个试样 平均值的差异超过10%,应另增加3个试样并测试 结果计算和表达 1n 1.1质量损失速率 锥形量热仪的样品支撑台上设置有称重装置,可在加热和燃烧的过程中动态测量、记录样品的热失 重情况 记录的热失重曲线再通过五点差分法计算样品的质量损失速率[见式(1)一式(5] 第一次采集(i=0): dmn 25mo 48m1十36m 16m十3m dt 12A 第二次采集(i=1) 3n0十10m 18m十6m rdmn 77 2 12 第i次采集(1GB/33618一2017 -an.--on.土18n. rdm 6m1一3十m- 4 d 12At 最后一次采集(i=n): 25m,十48m-1一36m 一2十16m- 3m前 [ # 12A 平均质量损失速率(MMLR)按式(6)计算,单位为g/(sm'). "二" MMLR= " 11.2热释放速率 热释放速率按式(7)计算.单位为w/m ,t Ah q(= G.1oc学w 其中: X()=X('十a 式中: -试样初始暴露面积,即0.0088m' A 1.3总热释放量 总热释放量(THR)按式(8)计算,单位为MJ/m THR= S;" 8 1.4平均热释放速率 平均热释放速率值与截取的时间有关 从试验开始至试验结束期间的平均热释放速率(MHRR) 按式(9)计算,单位为kw/nm' THR 9 MHRR In t 11.5烟释放速率 烟释放速率(SRR)按式(10)计算,单位为(nm'/s)/m' V.()×D×Inlo SRR 10 A×L 其中 D=x( ×100 丁- 11.6总烟释放量 将烟释放速率曲线进行积分,得出总烟释放量(TsR),按式(11)计算,单位为m'/m" V.().D lnl0 rSR一 1l A,×L
GB/T33618一2017 11.7平均烟释放速率 平均烟释放速率值与截取的时间有关 从试验开始至试验结束期间的平均烟释放速率(MSRR)按 式(12)计算,单位为(m'/s)/m?: TSR MsRR 12 tn -t, 11.8结果表达 结果报告3个试样的平均值 如果单个试样结果与3个试样平均值的差异超过10%,结果应报告 6个试样的平均值 平均质量损失速率修约到小数点后四位,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平均热释 放速率、烟释放速率蜂值、总烟释放量和平均烟释放速率均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 12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本标准的编号和试验日期; a b 试验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样品的描述; c 试样的层数和厚度; d 试样安装情说(如是否使用网格固定框攀或其他特殊安装情况》 设定的热辐照度 引燃时间、续燃时间,如果试样未被引燃,需记录 g 平均质量损失率,必要时报告测试完成后的剩余质量; 总热释放量、热释放速率峰值及平均热释放速率; 总烟释放量、烟释放速率峰值及平均烟释放速率 试验过程中发生的特殊现象,如熔化、过度膨胀等; k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0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GB/T33618-2017

引言

纺织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然而纺织品的安全性却备受关注。在使用的过程中,纺织品可能会被暴露在高温、明火等危险环境下,一旦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等事故,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纺织品的燃烧性能进行评价和检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纺织品的安全性能,还可以为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烟释放性能测试

GB/T33618-2017《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方法》是目前最新的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标准。其中,烟释放性能是评价纺织品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火灾事故中,烟雾往往会对人员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因此,在纺织品燃烧测试中,烟释放量通常是需要进行检测的。

烟释放性能测试主要通过烟密度、光学密度、总烟量等参数来评价纺织品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烟量大小。测试时需要将样品放置于预定的器具中,在特定的条件下点燃样品,并记录烟气的各项参数,从而评价样品的烟释放性能。

热释放性能测试

除了烟释放性能外,热释放性能也是评价纺织品燃烧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热释放性能可以反映出纺织品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大小,从而判断火灾发生后在场人员的逃生时间和应对措施。

热释放性能测试主要通过记录纺织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小来评价其燃烧特性。测试时需要将样品放置于预定的器具中,在特定的条件下点燃样品,并记录样品燃烧前后温度、热释放速率等参数,从而评价样品的热释放性能。

结论

GB/T33618-2017标准规范了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要求,为纺织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可以根据该标准对新产品进行的燃烧性能评价,从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可以根据该标准选购更加安全可靠的纺织品产品。

总之,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测试是保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和消费中要注重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并且积极推广GB/T33618-2017标准,促进纺织业的健康发展。

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的相关资料

和纺织品燃烧烟释放和热释放性能测试类似的标准

免烫纺织品

纺织品装饰用织物

聚酰亚胺短纤维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聚酰亚胺短纤维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聚酰亚胺短纤维的编号:GB/T33617-2017。聚酰亚胺短纤维共有18页,发布于2017-12-01
芳纶及其混编纤维的三维织物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芳纶及其混编纤维的三维织物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芳纶及其混编纤维的三维织物的编号:GB/T33619-2017。芳纶及其混编纤维的三维织物共有12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