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956.3-2015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Protectivestructurestrengthonnarrow-trackwheeledagriculturalandforestrytractors—Testingmethodandacceptancecondition—Part3:StatictestingmethodofrearmountedROP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1956.3-2015。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共有19页,发布于2016-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T6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60.10
  • 实施日期2016-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557.68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21956.3一2015 代替G;1956.3一08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 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 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Protectivestructurestrengthonnarrow-trackwheeledagriculturaland orestrytractors一estingmethodamdacceptaneecomdition一Part3sStatie estingmethodofrearmountedROPS OECDcode72012.OECDstandardcodefortheoficialtestingofrear mountedroll-overproteetivestructuresonnarrow-trackwheeled agriculturalandforestrytractors,MOD 2015-12-10发布 2016-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956.3一2015 前 言 GB/T21956《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前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第2部分;前置式动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第!部分;后置式动态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2195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21956.32008《农林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本部分代替GBy/T 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21956.3一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拖拉机空载质量600kg一3000kg调整为拖拉机不带配重质量400kg一3500kg,增加了 “对于所有拖拉机,质量比不超过1.75 ”(见第1章,2008年版第1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T6960.12008(见第2章,2008年版第2章) 调整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8年版第3章); 符号中增加了“a”和“a,”(见第5章,2008年版第5章). 调整了水平侧向加载试验装置的示例图[见图1b),2008年版图1b)] 增加了加载过程中载荷方向及速度的要求(见6.5); 调整了侧加载的加载点(见7.6) -调整了容身区的内容(见第8章,2008年版第8章); -调整了试验报告样本中尺寸的内容(见A.2.5,2008年版A.2.5); 删除了附录A中“较小改动的证明”的内容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OECDcode7;2012《窄轮距农业和林业轮式拖拉机后置式翻车 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英文版)中的静态试验部分 本部分与O)ECDcode7;2012的技术性差异为 -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部分名词和术语引用GB/T6960.1一2007和GB/T6960.7一2007; -删除了OECDcode 7202行敬报告扩展部分 删除了OECDcode7:2012中附录I“依据座椅参考点确定容身区”部分 删除了OECDcode7;2012中附录关于动态试验部分内容; 删除了oEcDcode7;2012中驾驶员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内容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对OECDcode7;2012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单位换算的内容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志强、王风雨、锁永永、张腾、胡晓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1956.32008
GB/T21956.3一2015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 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 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范围 GB/T21956的本部分规定了农业,林业窄轮距轮式拖拉机后置式防护装置强度的静态试验方法 和验收条件 本部分适用于具有两轴的充气轮胎拖拉机,其前轴和后轴最低点的离地间隙不大于600mm;对前 轮或后轮装有最大尺寸轮胎的,无论轮距是固定的或可调的,拖拉机最小轮距均不大于1150mm;拖拉 机不带配重质量(包括防护装置和生产厂家提供的最大轮胎)大于400kg,如为双向行驶拖拉机则同时 小于3500kg,最大使用质量不超过5250kg 对于所有拖拉机,质量比不超过1.75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623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驾驶座标志点 GB/T6960.1一2007拖拉机术语第1部分;整机 (GB/T6960.72007拖拉机术语第7部分;驾驶室、驾驶座和覆盖件 术语和定义 GB/T6960,1一2007和GB/T6960.7一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车轮中心面medianplaneofthewheel 距轮绸两个外边圆周平面等距的平面 3.2 轮距traek 通过车轮轴线的垂直平面同车轮中心面的交线在支承平面上交于一点,如果A点和点是拖拉 机同一轴上两个车轮如此定义的两点,则对单排轮轮距就是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 对双排轮,轮距 是指两对车轮中心面之间的距离 注;此定义对前后轮均适用 3.3 拖拉机中心面nmedlianplanefthetractr 将拖拉机后轴A点和B点调至最外端的极限位置它给出轮距最大值),与AB线中点处正交的 垂直平面
GB/T21956.3一2015 3.4 轴距wheelbase 通过前、后轮轮距AB的两条直线,分别作两个垂直平面,这两个平面间的距离 3.5 不带配重质量 unballastedmaSsS 拖拉机不带配重时的质量 拖拉机处于使用状态,燃油箱、管路和散热器均应充满,且有正常使用 所要求的行走装置或前驱动轮的附加部件均应包括在内 但驾驶员的质量不包括在内 注:如为装充气轮胎的拖拉机,轮胎内应无液体配重 3.6 最大使用质量maximumoperationmass 一家声明的技术上最大许可和拖拉机标识板上或拖拉机使用手册标识的拖拉机最大质量 3.7 质量比 massratio 最大使用质量与参考质量的比值 3.8' 参考质量referencemass 生产厂家选取的由于计算试验时输人能量和压垮载荷的质量 注参考质量不小于不带配重的拖拉机质量 测量单位和允许误差 线性尺寸:士3mm; 以下尺寸除外 轮胎变形量;士1, mm; -水平加载时防护装置的变形量;士1 mm 质量:士1%; 载荷:士2%; 角度:士2° 符号 5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座椅水平调节的一半,单位为毫米(mm 座椅垂直调节的一半,单位为毫米(mm) , 静载力,单位为牛顿(Ny 拖拉机最小外席宽度,单位为毫米(mm) B B 防护装置最大外廓宽度,单位为毫米(mm) 防护装置在加载点沿加载方向的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达到理论能量时防护装置的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卸载后加载点处吸收的应变能 F-D曲线下面的面积,单位为焦耳J 吸收的应变能 F-D曲线下面的面积,单位为焦耳(J) E 发生开裂和撕裂后附加试验所吸收的应变能 F-D曲线下的面积,单位为焦耳(J E 卸载后进行过载试验吸收的应变能 F-D曲线下的面积,单位为焦耳(J E"
GB/T21956.3一2015 E纵向加载时所吸收的输人能量,单位为焦耳(J 侧向加载时所吸收的输人能量,单位为焦耳(J. E 理论能量所需加载力,对应于E',单位为牛顿(N) F-D力-变形量曲线图 Fm加载时出现的最大静载力,不包括过载试验,单位为牛顿(N) 垂直压垮力,单位为牛顿(N) 拖拉机绕后轴中心线的参考惯性矩,与后轴的质量无关,单位为千克平方米(kg”m' L 拖拉机参考轴距,单位为毫米(nm mm M,拖拉机进行强度试验时的参考质量,单位为千克(kg) 拖拉机和防护装置的试验准备 6.1按GB/T6236确定驾驶座标志点的位置 6.2防护装置要符合批量生产的技术规范,并按生产厂家的方法固定于配套的拖拉机上 6.3拖拉机(或被试装置)应装上可能影响防护装置强度或强度试验必需的所有批量生产的零部件 可能侵人容身区的零部件也应安装到拖拉机(或被试装置)上,以便检查这些零部件是否满足第9章的 验收条件 6.4强度试验时,应拆下所有装饰件和可拆卸的非结构件 6.5水平加载试验装置要求如下 将拖拉机底盘架空并牢固的固定于地面上(见图1 a b)使载荷沿其垂直方向均布施加的梁;长为250mm一700mm且为50mm的倍数,梁与防护装 置接触的棱角半径不大于50 梁垂直面的尺寸为150mm 如果与加载梁接触的防护装 mm 置,其法线与加载载荷方向不平行,则要填充空隙以便沿加载梁均布施加载荷 万向连接机构要确保加载设备不妨碍防护装置转动或沿加载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移动 要有测量防护装置受力点在载荷方向上相对于拖拉机底盘变形的设备;要连续记录测量以确 保精度;测量设备要固定以便记录载荷和变形 载荷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差 -试验开始时,水平方向士2" 试验过程中,加载时水平方向上10"和下20" 偏差要保持到最小 加载位移速度要尽可能慢,低于5mm/s,这样就认为是静态加载 f
GB/T21956.3一2015 单位为毫米 (1/6)w 1/6)w 说明 后加载载荷; 驾驶座标志点(sIP); 前加载载荷; -第二次纵向载荷作用点(前后); 纵向中心面; 纵向载荷作用点(前后 水平纵向加载 说明: 驾驶座标志点(SIP); 侧向载荷作用点; 后向加载时的变形; -纵向中心面; 载荷 水平侧向加载 b 图1水平加载试验装置的示例
GB/T21956.3一2015 6.6压垮试验 如图2所示试验装置能够对防护装置施加向下的力,通过宽约250mm的刚性梁,用万向节联结到 加载装置上 对底盘进行合适的支撑,以免拖拉机轮胎承受压垮力 说明: 载荷; 万向连接 液压油缸 前后轴下的支撑, 加载梁 图2压垮试验装置的后视图 试验步骤和要求 7.1试验项目和顺序 试验项目和顺序应按下列进行: 后加载试验 a) b 后压垮试验 前加载试验 c 侧加载试验 d e)前压垮试验 7.2试验要求 7.2.1防护装置强度试验可以在动态试验和静态试验中任选其一,二者等效 7.2.2在试验过程中,若固定拖拉机的任何零部件发生破损或移动,试验应重做 7.2.3试验期间不得对拖拉机或防护装置进行维修或调整 7.2.4强度试验时,应拆下所有装饰件和可拆卸的非结构件 7.2.5后加载试验的第一次试验位置的选择,应根据试验站的意见,使防护装置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在 承载位置处能进行连续加载 侧加载与后加载的承载位置应在防护装置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侧;前加载 与侧加载的位置在防护装置纵向中心平面的同一侧
GB/T21956.3一2015 7.2.6如果加载点是弧面或凸缘,在不增加强度的情况下,可在此点增加垫块来方便施加载荷 7.3后加载试验 应在平行于拖拉机中心面的铅垂面沿水平方向加载,加载点应选在发生后翻事故时防护装置首先 撞击地面的位置,通常在上边缘 加载点所在的铅垂面在防护装置中心面上部距最外边1/6处 遇下列情况应停止试验 -防护装置吸收的能量等于或大于需要的输人能量,E;按式(1、式(2)计算 E=2.165×10M,L 或 E=0.754×! 2 对于双向行驶拖拉机(双向座椅和方向盘)加载能量等于或大于式(1)或式(2)与式(3)的较 大值 3 E=500十0.5M -防护装置的容身区遭到破坏或容身区失去保护 7.4后压垮试验 将加载梁置于防护装置顶部后面的构件上,使压垮合力作用在拖拉机中心平面内,施加的压垮力为 F,=20M. 4 将此作用力一直加至防护装置不再有任何可见的变形之后再维持5、 当防护装置顶棚后部承受不了全部压垮力时,继续保持压力,直至顶棚变形到与连接防护装置上部 构件和翻车时能支撑拖拉机的后部部件构成的平面重合时为止 然后将此作用力卸去,并将加载梁移 到拖拉机完全翻车时可能支撑住拖拉机的防护装置的部位上,再施加压垮力F,(见图3) 驾驶室 b 安全架 说明 -后压垮试验时梁的位置 前压垮试验时梁的位置; -当前部不能承受全部压垮力时第二次压垮梁的位置 设想的地平面; 当翻车时能够支撑拖拉机质量的部位 图3压垮试验装置的侧视图
GB/T21956.3一2015 7.5前加载试验 应在平行于拖拉机中心面的铅垂面沿水平方向加载 加载点应选在拖拉机行驶中发生侧翻事故时 防护装置首先撞击地面的位置,通常在上边缘 加载点所在的铅垂面在防护装置中心面上部距最外边 1/6处,此铅垂面与拖拉机中心面平行 遇下列情况应停止试验: -防护装置吸收的能量等于或大于需要的输人能量,E按式(3)计算 对于双向行驶拖拉机双向座椅和方向盘),如果防护装置为双柱式,采用式(3);对于其他形式的防 护装置,吸收能量等于或大于式(3),式(1)或式(2)计算的较大值 -防护装置的容身区遭到破坏或容身区失去保护 7.6侧加载试验 加载点在驾驶座标志点前60mm处,载荷加载平面在拖拉机中心面的垂直方向水平加载 此时,座椅位 于纵向可调位置的中点 加载点应选在发生侧翻事故时防护装置首先撞击地面的位置,通常在上边缘 遇下列情况应停止试验: -防护装置吸收的能量等于或大于需要的输人能量,E按式(5)计算 E =1.75M (5 对于双向行驶拖拉机(双向座椅和方向盘),加载点位于两个驾驶座标志点的中点,吸收能量等 于或大于式(5)与式(6)或式(7)的最大值 (6 E=1.75M 或 E =1.75M,(B;十B)/2B; 防护装置的容身区遭到破坏或容身区失去保护 7.7 前压垮试验 将加载梁置于防护装置顶部前面的构件上,使压垮合力作用在拖拉机中心平面内,施加的压垮力为:; F=20M (8 将此作用力一直加至防护装置不再有任何可见的变形之后再维持5s 当防护装置顶棚前部承受不了全部压垮力时,继续保持压力,直至顶棚变形至与连接防护装置上部 构件和翻车时能支撑拖拉机的前部部件构成的平面重合时为止 然后将此作用力卸去,并将加载梁移 到拖拉机完全翻车时可能支撑住拖拉机的防护装置的部位上,再施加压垮力F,(见图3). 试验装置与后压垮试验类似 . 7.8附加过载试验 当防护装置吸收能量达到规定值,在最后5%的变形时,载荷下降超过3%,就要进行过载试验(见 图4,图5). 在能量加载5%,10%,15%后,加载力降低不超过3%,而且大于0.8F,则满足过载试验要求 过载试验按所需能量的5%作增量,加载到所需能量的20%(见图6) 在能量加载20%后,加载力大于0.8F,则满足过载试验要求 在过载试验中,因弹性变形出现附加的裂纹或撕裂,侵人容身区或容身区超出防护装置是允许的 然而卸掉载荷后,防护装置不应进人容身区
GB/T21956.3一2015 静载力" 上m 计算基本能最所需的 力和变形" 0.95D'D" 变形 注F为相对于0.95D'变形时的静载力 当F,<1.03F'时不需进行过载试验 图4免做过载试验时的力-变形曲线 静载力 aa 计算基本能量所需的 力和变形 所吸收的应变便 增加15% 0.95D'D1 D 变形 注;F,为相对于0.95D'变形时的静载力 当F >l.03F'时需进行过载试验 若F>0.97F'和F>0.8F,符合过载试验性能要求 图5需做过载试验时的力-变形曲线
GB/T21956.3一2015 静载力" " 计算基本能量所需的力和变形 所吸收的应变能增加5% 所吸收的应变能增加10% 所吸收的应变能增加15%" 所吸收的应变能增加20% D, 0.95D'D" 变形 超载 注,F,为相对于0.95D'变形时的静载力 当F>1.03F'时,需进行过载试验 若F<0.97F'时,需继续进行过载试验 当F<0.97F,时,需继续进行过载试验 当F<0.97F,时,需继续进行过载试验 当F 0.8F m.,符合过载试验性能要求 若在各过载试验时,静载力低于0.8F,则认为过载试验失败 图6附加过载试验时的力-变形曲线 7.9附加压垮试验 在压垮试验中,出现不可忽略的裂纹或撕裂时,立即进行第二次压垮,压垮力为1.2F 7.10检查和测量 7.10.1断裂和裂纹检查 每次试验后应目视检查所有结构件、连接件、紧固件是否有断裂或裂纹,非重要部件出现的小裂纹 可忽略不计 7.10.2容身区检查 每次试验后检查防护装置,看是否有任何部件侵人容身区;还应检查容身区是否超出了防护装置的 保护范围 7.10.3侧向加载下弹性变形的测量 测量点应位于驾驰座标志点上方(810十a,)mm处,通过侧向加载点的垂直平面内(见图7)
GB/T21956.3一2015 与RoPS接触的水平杆 摩擦卡块 装在拖拉机底盘或RoPs 地板上的垂直支集 说明 永久变形量; -弹性变形量 总变形量(永久变形量十弹性变形量 图7测量弹性变形量装置示意图 7.10.4永久变形的测量 在最终压垮试验后,记录防护装置的永久变形 因此,试验前应记录防护装置主要部件相对于驾驶 座标志点的位置 容身区 将拖拉机停在水平地面上,若方向盘可调,应将其调至中间位置,容身区(见图8、图9)由以下平面 确定 位于驾驶座标志点(SIP)上面<810+a.)mm的一个水平面(A,BB.A2),其中直线位于驾驶 a 座标志点(SIP)后(a -10)mm处 同垂直基准面垂直的一个斜平面(HH.G.G) 此斜平面包括BB直线后150mm处的 个点及座位靠背最后面的一个点 同垂直基准面垂直的一个圆柱面(A,A,H,H) 它同上述a)、,b)所定义的平面相切,圆柱面 半径为120mm 同垂直基准面垂直、半径为900mm的圆柱面(BCCB),同a)所定义的平面相切于BB 直线,并由该处向前延伸400n mm 同垂直基准面垂直的一个斜平面(CDD.C),此平面连接d)所定义的平面前沿、且从方向盘 外沿前面40mm处穿过 对于高置方向盘,此平面与BB直线相连 同垂直基准面垂直、且离方向盘外沿前40mm处的一个垂直平面(DK,EE.K,D.) fD g经过驾驶座标志点下方(90-d、)mm的一个水平面(EFPNN,PF,E) 10o
GB/T21956.3一2015 h如有必要,可画出一个同垂直基准面垂直的曲面(GLMNNM.L.G),且同座位靠背在 全长内接触 两个垂直平面(KIiFE)和(KI;FE) 平行于垂直基准面,每个平面距基准面的距离为 处 250 mm,其上边界为从g)定义的平面上方300mm 两个倾斜的平行平面(ABCDKGH)和(A.B.C;D.K.l.GH),从i)所定义平面的 上边起到与a)所定义的水平面相交,使加载那一边的平面上边缘距离垂直基准面至少 100mm. k两小块垂直平面(QPNM)和(Q.PN.M.)平行于垂直基准面,每个平面距基准面的距离 为200mm,其上边界为从因)定义的平面上方30mm处 位于驾驶座标志点(sIP)前(210一ai.)mm的平面内两小块垂直平面(1Q.PF,)和 I.Q.P.F)垂直于基准面 位于g)定义的平面上方300mmm处水平面内两小块水平面(QML)和(IQ.ML) m 对于双向行驶拖拉机(双向座椅和方向盘),其容身区为由座椅和方向盘两个位置确定的两个 n 容身区的包容区 单位为毫米 400 40 ah-10 MML 90一a 7 210-4 图8后置式防护装置容身区侧视图 11
GB/T21956.3一2015 单位为毫米 400 220o 200 K冶承 K g下 ToM '"N 'NM F厂点 250 250 图9后置式防护装置容身区后视图 验收条件 9.1每次压垮试验后,按7.10.1的规定检查应无裂纹或撕裂,如出现明显的裂纹或撕裂,应立即进行相 应的附加压垮试验 9.2除过载试验外,防护装置的任何部分都不得进人第8章所定义的容身区,或容身区超出防护装 置外 9.3水平加载达到所需能量时或过载试验时,载荷应大于0.8Fm 9.4试验中防护装置不得对座椅施加任何约束 9.5按7.10.3的规定所测量的弹性形变要小于250mm. 9.6不应有在发生翻车事故时能严重伤害驾驶员或由于发生变形而夹住驾驶员的零部件存在 技术扩展(扩展至其他拖拉机型号 1 10.1若一种防护装置和拖拉机型号满足10.2~10.6的条件,当该防护装置已做过试验,完全满足验收 条件,已取得试验站签发的试验报告,并且其设计上也可以用于其他型号的拖拉机时,则不必对每种型 号的拖拉机进行加载及压垮试验 对防护装置进行试验的试验站可以签发技术扩展报告,将防护装置 扩展应用至其他拖拉机型号 扩展试验报告应包括有关原试验报告的参考信息如原试验报告编号、试 验日期等》. 10.2防护装置生产厂或委托单位应提出技术扩展报告申请,说明进行技术扩展的原因 10.3新拖拉机试验所需能量不超过试验拖拉机试验所需能量的105% 12
GB/T21956.3一2015 10.4连接方式和拖拉机的连接部件与原试验的部件相同或等强度 10.5挡泥板或发动机机罩等对防护装置支撑的部件与原试验的相同或提供相同支撑 10.6座椅在防护装置中的位置和精确尺寸以及防护装置在拖拉机上的相关尺寸,要保证在所有试验 中,容身区在变形的防护装置内 11 试验报告 每种防护装置完成试验后应出具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格式见附录A 13
GB/T21956.3一2015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试验报告样本 -防护装置生产厂家的名称和地址: 提交试验的单位 -防护装置的牌号 -防护装置的型号 防护装置的类型;驾驶室、防翻架等 A.1试验拖拉机的技术参数 A.1.1装配所试防护装置的拖拉机的参数 A.1.1.1拖拉机的品牌 型号商标名) 形式:2wD或4wD;橡胶或金属轮(如应用 号 A.1.1.2 机型或系列号 A.1.1.3其他技术参数(如应用 其他技术参数: A.1.2装配防护装置的拖拉机的质量(无配重和驾驶员 表A.1 前 kg 后 kg 总计 kg 拖拉机最大使用质量: kg 用于计算水平加载应输人能量和压垮力的质量 kg 质量比值(最大使用质肚/参考质量》 A.1.3拖拉机的轮距和惯性矩 被试拖拉机的轮距 mm 用于计算后部加载能量的惯性矩 kgm 14
GB/T21956.3一2015 A.1.4轮距和轮胎规格 表A.2 轮胎 最小轮距 规格 直径 压力 mm nmnm mm mm 前 后 A.1.5拖拉机座椅 是/否 拖拉机是否有双向驾驶位双向座椅和方向盘 座椅的牌号/型号/型式 选装座椅和驾驶座标志点: 座椅1和驾驶座标志点的描述 座椅2和驾驶座标志点的描述 座椅和SRP的描述) A.2防护装置的技术参数 A.2.1从侧面和后面表示安装细节的照片包括挡泥板 照片: A.2.2从侧面和后面表示驾驶座标志点和安装细节的总布置图 总布置图 A.2.3防护装置构成的简要叙述 结构型式 安装细节 倾翻时支撑拖拉机的拖拉机前部的说明(如果需要) 覆盖件和衬垫的细节 进人和逃跑的方法 A.2.4防护装置可否倾翻/可否折叠 可否倾翻 是/否 必要时请说明倾翻时是否使用工具 是/否 可否折叠 是/否 必要时请说明折叠时是否使用工具 是/否 A.2.5尺寸 应根据要求安装座椅盆板和靠背后测量尺寸 对于安装可选座椅和双向行驶(双向座椅和方向盘)的拖拉机,应分别测量相对于各驾驶座标志点 15
GB/T21956.3一2015 的尺寸(SRP1,SRP2等 顶棚离驾驶座标志点的高度 mm 顶棚离拖拉机地板的高度 mm 在驾驶座标志点上面(810十a,)mm处防护装置的内部宽度 mm 在驾驶座标志点上面方向盘中心处水平面内防护装置的内部宽度 mm 从方向盘中心到防护装置右边的距离 mm -从方向盘中心到防护装置左边的距离 mm -从方向盘边缘到防护装置的最小距离 mm 在驾驶座标志点上面(810十d,)mm处到防护装置后边的水平距离: mm -倾翻时支撑拖拉机的拖拉机前端最硬点的位置相对于后轴)如果需要) 水平距离: mm 垂直距离 mm A.2.6防护装置所用材料及钢材的技术规格 钢材的技术规格要符合GB/T700的要求,主要结构件应进行材质分析,以确定所声明的材料材质 与实物相符 -主框架 零件-材料-尺寸) 钢号和相关标准 -安装支架 (零件-材料-尺寸) 钢号和相关标准 装配和安装用螺栓 零件-尺寸 顶棚 (零件-材料-尺寸) 覆盖件 (零件-材料-尺寸 玻璃 型号-等级-尺寸) A.2.7拖拉机制造厂对原防护装置加强的细节 细节描述 A.3试验结果 A.3.1加载和压垮试验 A.3.1.1试验条件 加载试验是在 左后方/右后方 左前方/右前方 左侧边/右侧边 用于计算加载力的质量: k8 用于计算加载能量的轴距 mm 用于计算加载能量的惯性矩 n kg" 施加的能量和加载力 后部 k 前部 k 侧面 16
GB/T21956.3一2015 压垮力 kN 附加过载试验 k A.3.1.2试验后的永久变形 A.3.1.2.1各项试验后防护装置边界的永久变形 后部(朝前/朝后 左边 mm 右边: mm 前部(朝前/朝后 左边 mn 有边 mn 解边 侧面(朝左/朝右 后边 前边 顶面朝上/朝下 左边: 右边: 后边: 左边: 右边 mm A.3.1.2.2侧加载试验时瞬时变形与永久变形之间的总差值 mm A.3.1.3附加试验的说明和结果 声明: 保护容身区的验收条件得到满足,则本防护装置为满足本试验标准的在翻车时起防护作用的防护 装置 A.3.2安装此防护装置的拖拉机 表A.3 最小轮距 其他技 质量 轴距 型式 倾斜 品牌 型号 术文件 前 后 前桥 后桥 总重 2/4wD 是/否 mm 如需要 kg kg kg mm mmm A.3.3曲线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中各种力/变形的曲线图 如需进行水平过载试验,则应描述过载试验的原因,并给出过载试验时力-变形的曲线图 签名: 日期: 地点: 17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GB/T21956.3-2015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是一种常见的农林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需要安装防护装置。为确保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能,需要进行强度试验和验收。

根据《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的要求,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是对后置式防护装置进行强度试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 试验装置:使用垂直于后置式防护装置中心线方向的最大载荷进行试验,载荷应为800N,试验时间为30s。
  • 试验位置:将轮式拖拉机后置式防护装置置于试验台上,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并紧固好螺栓,然后施加试验载荷。
  • 试验结果评定:试验结束后,检查后置式防护装置是否出现破裂或者变形,如果未出现破裂或者变形,则视为试验合格。

通过以上试验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查后置式防护装置的强度和安全性能。在选择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时,也应该参考GB/T21956.3-2015的验收条件,确保所选装置符合规定标准。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2部分:前置式动态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2部分:前置式动态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2部分:前置式动态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1956.2-2015。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2部分:前置式动态试验方法共有45页,发布于2016-07-01
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第301部分:通信行规集成FF现场总线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第301部分:通信行规集成FF现场总线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第301部分:通信行规集成FF现场总线规范的编号:GB/T29618.301-2015。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第301部分:通信行规集成FF现场总线规范共有130页,发布于2016-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