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760.4-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

CC-Link(Control&communicationLink)specifications-Part4:CC-Link/LTspecification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的编号:GB/T19760.4-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共有55页,发布于2009-06-012009-06-01实施,代替GB/Z19760-2005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5.040
  • 实施日期2009-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5页
  • 文件大小2.13M

以图片形式预览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


国家标准 GB/T19760.4一2008 部分代替GB/Z197602005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 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 CC-Link(Contro&CommunieationLink)speeifieation一 Part4:cC-Link/1Ispeeifications 2008-12-15发布 2009-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760.4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CC-Iink/IT系统概述 4 配置 规范 协议概述 5 通信阶段 运行概述 协议配置 物理层 基于Rs45的接口 *++ 数据链路层 CC-Link/几T数据链路协议实体 26 应用层 网络管理实体 8 26 8. 32 循环传输实体 36 安装规定 36 开关和LED 38 使用的元器件 45 CC-Link/IT兼容设备的电源规范 47 传输介质 4s 9.5电源适配器 图1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 图2链接扫描时间的估算值 图3通信阶段 图4初始传输过程 图了刷新处理过程 图6 恢复链接的处理过烈 图了停止链接过程 图8阶段跳转 图9协议配置 10 10 图10连接配置 12 图11启动网络/停止链接 13 图12发送/接收 13 图13主站刷新操作
GB/T19760.4一2008 14 图14从站刷新操作 14 图15数据链接建立操作 16 图16异常检测 16 图17帧的基本格式 18 图18主站发送的波特率同步的测试轮询和停止链接的测试轮询 18 图19主站发出的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图20从站发出的站信息采集响应 19 图21主站发出的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20 图22主站发出的刷新数据 图23从站响应(刷新)数据 21 图24时序图(I) 22 图25时序图(2) 2: 图26时隙 2? 图7 31 初始化处理 图28恢复处理 31 图为你且链接处理 32 图30循环传输 35 图3LED显乐实倒 38 圆32接口电路实例 39 图33电缆横截面(专用扁平电缆 48 图34丝印(专用扁平电缆 48 图35电缆截面图(VvcT软线及专用移动电缆 49 图36主站的通信电源的供电方式 50 图37电源适配器电路实例 50 表1规范 表2最大传输距离 表3可使用的电缆组合 表4最大传输距离 表了ccLimk几T数据链路协议服务 表AI.8列表 表" 传输间隔列表 21 表8传输就向隔 2 裘 时隙列表 214 表 10时隙 214 表 11频率变动的允许时间列表 25 表 12频率变动允许时间 25 表 13监视定时器列表 25 表 14定时器设置值列表 25 表 15主站异常处理列表 25 26 表16从站异常处理列表 26 表17网络管理服务列表 26 表18参数信息
GB/T19760.4一2008 2r 表19可控制点数的最终站号 21 表20网络状态信息 28 表21接收状态信息 28 表22从站状态 表从弟发送伯息 28 2s 从站信息(详细 表2" 表25sT信息 30 30 表26从站信息 表27从站信息(详细》 30 表28站信息一致性校验 30 表29循环传输服务 32 表30主站的循环数据发送服务 33 表31主站的循环数据接收服务 33 表32从站解环数帮发送服务 34 表38从站解环数接收服务 34 表3设置开关 36 表35 37 监视用IED 表36推荐的元器件 38 表37基板用连接器 40 表38专用扁平电缆用连接器 41 表39用于专用移动电缆(绝缘体外径1.8mm一2.1 mm)的通信连接器 42 表40用于vcTF软线和专用移动电缆(绝缘体外径2.1mm一2.生mm)的通信连接器 43 表41专用扁平电缆规格 47 表42VCTF软线规格 48 表43专用移动电缆规格 49 表44电源适配器 49 业
GB/T19760.4一2008 前 言 GB/T19760(《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系列目前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第2部分:CC-Link实现; 第3部分:CC-Link行规; 第4部分:CC-Iink/LT协议规范 本部分为GB/T19760的第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CC-Link协会标准BAP-05031-F(CC-ILink/LT协议规范》,其技术内容与BAP 05031-F完全一致 GB/T197602008与GB/Z19760一2005比较,在技术内容上未作调整,在结构上划分成4个部 分,以适应不同用户单独使用的需求 本部分代替GB/Z19760一2005《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 中的"ccLiakLT协议规范"部分 为了使用方便,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根据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GB/T1.1一2000的规定,对原文本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技 术内容完全一致 对原文引用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部分用我国标准编号代替 b 对应的国际标准编号,其余未有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国际先进标准,在本部分中均被 直接引用 对原文中个别编辑性错误进行了修正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CC-Link用户组织,北京交通大 学、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西南大学、天华化 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海洋石油总公司、济南铁路局、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同济 大学、上海仪表自动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覃强、龚明,郑旭、孙听、包伟华、王锦标、刘云男、刘枫、姜金锁徐伟华、陈杰、 吴王君,王延昌、王玉敏、梅恪、欧阳劲松,荣智林,宋国峰、彭瑜、陈启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197602005
GB/T19760.4一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 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 范围 GB/T19760的本部分规定了CC-Link/LT(Control&.CommunicationLink/LT)协议规范 其网 络结构见图1 本部分适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 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以太网等 信息网络 PIC EA控制器 个人计算机 控制网络 PIC PLC PLc PLc 现场网络 CcLink 数字1/o 模拟1/o 网桥 变频惴 指示器 PLC CC-Link/LT CC-Link/T 传感器网络 电磁阀 模拟1/o 数字1/o 传瞎器 数字1/o 传感器 图1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976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5271.1 '1SO/IEC2382- 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5271.1一2000, eqw l;l993 GB/T5271.5 信息技术词汇第5部分:数据表示(GB/T5271.5一2008,ISO2382-5:1999.
GB/T19760.4一2008 IDT GB/T5271.8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GB/T5271.82001,idtISO/IEC2382-8: 1998 ISO/IEC2382 GB/T5271.9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GB/T5271.9一2001. l.ee 9:1995 GB/T7421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程序 GB/T74212008,IsO/IEC13239;2002,IDT) GB/T9387.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GB/T9387.1 1998,idtIsO/IEC7498-l:1994 EIARs-485平衡数据多点系统中使用的发生器与接收器的电性能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站station 连接到cC-Link/L丁的节点,站号范围为0一64 3.2 站数numberofstations(logicstations) 被连接到cCcLink/几LT网络中的所有物理设备占用的逻辑站数量的总和 3.3 站号stationnumber 在cc-Link/LT网络中,站号0分配给主站,站号1一64分配给从站 根据占用逻辑站数,必须给 从站分配一个唯一的站号,使之不与其他站占用的逻辑站号发生重叠 3 循环传输ceyelictransmissionm 通过cCLink/1T网络周期性地更新数据的通信方法 3.5 从站slavestationm 除主站外的通用站名 3.6 占用的逻辑站数numberofoecupiedstations(Iogicstations 在cCLink/LT网络中,某物理设备所占的逻辑站数,根据主站设置的点模式和该设备的数据容量 可设置为1一4个站占用1个逻辑站表示在CC-Link/LT缓冲区中划分的一个用于与其他站通信的最 小单位,在本部分中称为逻辑站) 本部分中有时用n表示占用的逻辑站数 3.7 节点node 与CC-Link/LT网络连接的物理设备 3.8 节点数 numberofnodesS 实际连接到一个cCLink/几T网络上的物理设备数 3 点模式pointmode 在网络中设置每个从站使用的输人输出点数的模式 可从4点8点、l6点模式中选择
GB/T19760.4一2008 3.10 位数据bitdata 表示1个位状态的信息 -0(OFF)或者1(ON) 3.11 主站masterstationm 控制整个CCLink/1LT网络的站 控制信息(参数)存储在主站中 每个网络中必须有一个主站 站号固定为0 本部分中用缩略语M(Master)来表示 3.12 远程1/0站remoteI/ostatiom 只能使用位数据的站 本部分中有时用缩写RIO(Remote1/O)来表示 3.13 remotedevicestationm 远程设备站 可以使用字数据的站 本部分中有时用缩写RD(RemoteDeviee)来表示 3.14 字数据worddata 该信息由16位组成 1个字能够表示“一32768一32767”(有符号十进制整数),“o65535”(无符号十进制整数)或 “0~FFFFH”(十六进制整数). 15 3. BrR方式broadcastpoling十intervaltimedresponsemethod 在CC-Link/LT网络中,用于描述数据通信与轮询的术语 该方式使用同一数据包,从主站对所有 从站进行数据传输和轮询,同时从站则根据其站号以分时的方式返回其响应 3.16 RAs功能RAsfunetions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eliability,Availability,andServiceability)的缩略语 该术语用以描述自动化设备易于使用 3.17 远程输入,远程输出remotexdevice,remoteYdevice;Rx,RY Rx表示远程输人,RY表示远程输出 用于通过循环传输把位数据传送到各站,存储该信息的区域用RX/RY表示 在主站中,输人数据 为Rx,输出数据为RY cc-Link/LT系统概述 4.1配置 主站 远程1/o站 从站 远程没备站
GB/T19760.4一2008 4.2规范 4.2.1通信规范(见表1 表1规范 规 范 传输速率 2.5Mbit/s,.625kbit/s,156kbit/s 通信方式 BTR方式(Brodeastpolng十InteralTimedResponse) 同步方式 帧同步方式 编码方式 NRZI 拓扑结构 T型分支 传输格式 基于HDLC及CC-lLink/LT专用格式 CRC 差错控制方式 最大链接容量 点模式 4点模式 8点模式 16点模式 括号内的值表示输人输出使用相同地址 可控制点数 256(512 512(1024 1024(2048) 号的时候 每个逻辑站的链接容量 点模式 4点模式 8点模式 16点模式 括号内的值表示输人输出使用相同地址 可控制点数 4(8) 8(16 16(32 号的时候 64 斥 最大连接节点数 从站站号 64 网络诊断 内部回送诊断 RAs功能 从站切断 自动恢复 专用扁平电缆(0.75mm×4 连接电缆 vCTF软线(0.75mm'X4 专用移动电缆(0.75mm×4 680n,安装在干线的两端跨接在DA、DB间 终端电阻 注,如果干线与分支线仪由专用扁平电缆构成,则也可使用4.7kn的 终端电阻(干线两端的终端电阻必须相同 CC-Link/LT连接的设备在“传输速率”和“点模式”方面不必与表1中所表示的所有内容一致 4.2.2最大传输距离 最大传输距离见表2 表2最大传输距离 主干最大长度(不包括分支长度 T型分支之间的距岗 电阳 主站 终端电阳 远程1/o站 远程1/o鳞 远程/o站远程I/o站远程没备站 远程1/o站 分支长度 远程1/O站 远程设备站 主干 分支 远程设备站 远程1/O站
GB/T19760.4一2008 表2(续 目 项 描 述 注 传输速率 2.5Mbit/s 625kbit/s 156kbit/s 站间距离 无最短距离限制 分支连接的最大节点数每个分支 终端电阻间的电缆长度 主干最大长度 35m 100m 500m 不包括分支长度 T型分支之间的距离 无最短距离限制 !个分支的电缆长度 16m 60m 分支最大长度 4mm 包括从连接器到设备的电缆 分支总长度 所有分支的总长度 15mm 50n 200mm 4.2.3主干与分支的连接电缆组合 主干和分支的连接电缆组合,如表3所示 配线注意事项:主干中不能使用不同种类的电缆;同一分支中不能使用不同种类的电缆 表3可使用的电缆组合 分 支 分支中没有使用不同电缆时 分支中使用不同电缆时 主干 VCTF 扁平/VCTF 扁平 VCTF 移动 扁平/VCTF扁平/移动 移动 移动 专用扁平电缆 VCTF软线 专用移动电缆 ;允许混合使用;扁平;专用扁平电缆;VCTF:VCTF软线;移动:专用移动电缆 “/"表示不同分支中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 例如,“扁平/VCTF”表示专用扁平电缆和vcTF软线在不同分 支中一起使用 链接扫描时间的估算值 4.2. 链接扫描时间的估算值如图2所示 以此为基准.设计主站的链接扫描时间 Ccc-Link/L链接扫捕时间的估算值(2.5Mtsiu/时) 2.5 16点模式 1.5 8点模式 D.5 4点模式 20 40 60 节点数 图2链接扫描时间的估算值
GB/T19760.4一2008 估算值: 2.0ms/64逻辑站(节点>(1024位,传输速率,2.5Mtbit/s,16点模式) 1.5ms/6!逻辑站(节点)(512位,传输速率:2.5Mbit/s,8点模式 1.2ms/64逻辑站(节点)(256位,传输速率;2.5Mbit/s,4点模式) 协议概述 1 通信阶段 5. ccLnk儿T通信分为下面4个阶段,见图3. a)初始循环 本阶段用于建立从站的数据链接 实现方式为:为了确定从站的传输速率,在上电或复位恢复 后,进行波特率的同步;主站为了确认实际安装的从站状态,进行站信息的采集;主站为了将采 集到的站信息发送给各从站,进行“接收站信息状态”的发送 b 刷新循环 本阶段执行主站和从站之间的循环传输 恢复循环 本阶段用于建立重新链接到网络中的从站的数据链接 停止链接循环 D 本阶段是指从停止链接请求开始,到重启命令为止的整个阶段,在此阶段,停止链接刷新 复位解除 主站发送 .==== 翻正丽 到! 从站发送 波特率同步(约560ms时间内传输的测试轮询倾 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初始循环 刷新请求 刷新请求 到 站n-站n 站2 品 题 应 应 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Rx/RY刷新 Rx/RY刷新 初始循环 刷新循环 重新链接站的检测 割试轮询 刷新请求 到 站- 站 站23 站!- 玉 惠 C应 应 N应 Rx/RY刷新 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按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恢复循环 刷新环 停止链接 停止链接解除 惠 测试 翠 刷新请求 整整道轮轮道 m 站 踩 丽 为 停止饥接 停止链接循环 刷新循环 图3通信阶段
GB/T19760.4一2008 5.2运行概述 所有的从站接收从主站发送来的测试轮询或刷新数据,并返回响应数据 5.2.1传输过程 初始循环(见图4 a 主站启动后,在约560ms内发送测试轮询,进行波特率同步 发送启动条件:当初始化启动请求时 启动后,从站每隔一定的时间,按照2.5Mbit/s,625kbit/s、156kbit/的顺序切换接收 的传输速率,通过确定帧的正常接收来固定传输速率 主站发送完波特率同步的测试轮询后,发送测试轮询以采集对应点模式的站信息 3 4)从站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帧后,按照站号顺序,64个站依次向主站发送站信息采集响应 5) 主站接收完64个从站的响应后,发送“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6)从站确认本站占用的逻辑站信息是否已被主站读取,但不对此作出响应 “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发送完毕,转移到刷新循环 主站 (从站1 (从站2) 从站64 2 2 2 初始启动请求 主站发送“波特率同步的测试轮询” 在约560ms时间内传输 主站发送“呆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从站1发送“站信息果集响应” 从站2发送“站信息采信响应" 从站64发送“站信息采集响应” 主站发送“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转移到刷新循环 图4初始传输过程 b刷新循环 主站发送刷新数据(如图5所示 发送启动条件:初始循环结束或者链接停止时有重启请求发生 2 从站接收到主站的刷新数据帧后,所有从站按照站号顺序依次发送响应,直到设置的最终 站号或者可控制点数的最终站号为止 在刷新过程中,恢复链接的从站在其传输速率被固定后,发送“站信息未发送”的响应状态 重复上述步骤1)和2). 3 (主站 从站1)y (从站2) 从站n ---- 刷新启动请求 主站发送“刷新数据” 从站1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从站2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从站n发送“制应刷新)激据" 1个扫描周期结束 主站发送“刷新数据” (此后重复以上步骤) 图5刷新处理过程
GB/T19760.4一2008 恢复循环(如图6所示) 主站在刷新过程中确认有站增加时,发送用于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发送启动条件;在来自从站的响应状态中,发现有“站信息未发送"时 从站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倾后所有从站按照站号顺序依次发送站信息采集响应,直到设置 的最终站号或者可控制点数的最终站号为止 主站接收完所有从站的站信息采集响应后(直到设置的最终站号或者可控制点数的最终 站号为止),发送通报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主站发送“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后,转移到刷新循环 (主站) (从站1) 从站2) 从站n) ----- 恢复启动 主站发送“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请 从站1发送“站信息采集响应”" 从站2发送“站信息采集明应" 从站n发送“站信息采集响应” 主站发送“按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转移到刷新循环) 图6恢复链接的处理过程 d)停止链接循环(如图7所示 主站在刷新过程中确认到停止链接的请求时,发送用于停止链接的测试轮询 发送启动条件;有停止链接请求时 2)主站确认到重启请求后,转移到刷新循环 3)从主站接收到“停止链接的测试轮询”信息后,从站并不响应 主站 从站1 (从站2) 从站64 主站发送“停止链接的测试轮询” 1 停止链接请求 (转移至刷斯循环 重启请求 2 图7停止链接过程 5.2.2阶段跳转 阶段跳转如图8所示
GB/T19760.4一2008 初始化启动 初始化 传输 波村 同 采集从站 信息 接收站信 息状态 开始刷新 刷新 有停止链按 有站增加 的请求 恢复链接 循环传输 停止链接 果集从站 信息 停止链 按畅 站增加处理 有重启链接 结束 请求 接收站信 息状态 主站 初始化 都始化自动 传输议特 本同步 从站采集 信总啊应 接收站信 开始刷涮 断开链接 剧新 精环传物 b)从站 图8阶段跳转
GB/T19760.4一2008 5.3协议配置 CCLink/IT协议配置如图9所示 主站 远程设备站 远程1/o站 服务 用户应用 用户应用 用层 应用层 循环传输 网络管理 循环传输 网络管理 循环传输 网络管理 CC-link/LT cC-link/LT cC-Link/Lr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协议 数据链路协议 数据链路协议 物理层 基于Rs-485 基于Rs-485 基于Rs-485 实线框部分为本部分定义的内容 图9协议配置 物理层 6.1基于S-485的接口 6.1.1连接配置(见图10) 电没 适配器 主站 电源 终端 终端 冒 电阻 电阻 电源 适配器 自远视 尊每想 C p 输入 远程输出 传感器 传感器 c 传感器 指示灯 中留 自远程 输出 指示灯 指示灯 远程 远程 没设备站 投备站 最多64个从站 图 10连接配置 10
GB/T19760.4一2008 6.1.2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 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如表4所示 表4最大传输距离 传输速率 主干最大长度 分支最大长度 分支总长度 2.5Mbit/s 35m 15m 4m 625kbit/s 100m 16m 50m 156kbit/s 500m 60m 200m 6.1.3电气特性 基于RS-485标准 注:可扩展某些功能,如通过指定推荐的传输电缆和收发器等可增加连接模块的数量 数据链路层 cC-Link/LT数据链路协议实体 CC-Link/LT支持的传输类型如下 a)用于上电时的波特率同步传输以及停止链接时的传输" b采集从站信息的传输; e)通知“站信息接收状态”的传输; 进行周期数据传输的循环传输 d cCLink/LT中的传输顺序:首先通过主站传输的波特率同步请求,固定从站的传输速率 针对主 站的采集站信息的请求,各从站做出响应 随后,主站向从站传输站信息的接收状态,并通过循环传输 传递数据 7.1.1服务 CCLink/LT数据链路协议中提供表5所示的服务 表5cC-Link/1LT数据链路协议服务 服 内 容 根据从网络管理实体接收到的参数信息启动网络或停止链接 返回站信息到网络管理实体(仅主站 启动网络/停止链接 初始化处理结束后,接收网络管理实体的请求,并启动网络(仅从站 发送 根据循环传输实体和网络管理实体的请求发送数据 接收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并传递给循环传输实体和网络管理实体 启动网络/停止链接 CC-Link/LT数据链路协议提供网络启动/停止链接服务,包括波特率同步传输、停止链接的传输、 采集站信息的传输以及通知站信息接收状态的传输 在初始循环阶段,网络管理发出网络启动请求时,执行波特率同步(约560ms内,采集从站的站信 息、接收站信息状态的传输 在恢复循环阶段,网络管理发出网络启动请求时,执行从站的站信息采集、“接收站信息状态”的 传输 在网络管理发出停止链接请求时,执行停止链接传输 见图11 1l
GB/T19760.4一2008 从站 从站3 从出2 (占用1个 5占用2个逻辑站 占用2个 逻辑站 逻辑站 输故行车阳 网络链接 传输波特率同步(根据需要 启动服务 用于波特率同步的测试轮询() (请求》 发送缓冲区 接收缓冲区 采集站信息 采集站信息的训试轮询() 发送缓冲区 接收级冲区 站信息采集响应 (3)-D 站信息采集哨应 (-2) 站信息采集响应 ()-3 从站信息采集哟应 站信息采集响应 状态数据 ) 发送缓冲区 陌信息采集啊网 站信息 (-5) 5S 状态数据 接收级冲区 站信广 -2,3 -4,5 从站 按收站信息状态 按收站信息 接收站信息状态的试轮询 态 按收缓冲区 发送缓冲区 启动网络 从站1 服务 站信息核收 从站2 网络房 状态 动服务 从站3 确认 图11启动网络/停止链接 12
GB/T19760.4一2008 7.1.1.2发送/接收 根据cC-Link/1.T数据链接协议,刷新数据的发送/接收如图12所示 从站 从站2 从站3 主站 贴占用1个 占用2个 占用2个逐辑站 逻辑站 逆辑站 循环数据发送缓冲区 按收级区 发送 刷新数据() 服务 校收 从站2 服务 响应(刷新)数据 循环数据 2)-1 从站3 啊应刷新数 ()-2) 响应(刷新)数圳 ()-3) 状态数据 鸭应(刷新)数 发送缓冲区 状态数! 2)-4 -4 接收 接收缓冲区 服务 响应(刷新)数剧 循环数据 发送 丛站 - 2)-5 ()-5) 服务 环数 从站2 2, 队T )-4,5 图12发送/接收 7.1.2协议 7.1.2.1概述 7.1.2.1.1 刷新操作 主站的操作特性,如图13所示 a 主站向所有从站发送来自用户应用的传输数据 接收每一个从站的响应数据 当发生超时或接收异常时,执行7.1.2.3规定的异常处理 该站发送数据 该站接收数粥 循环数据 状态数据 循环数挑 循环数 循环数据 循环数 按收 接收 接收 按收 图13主站刷新操作 13
GB/T19760.4一2008 b从站的操作特性,如图14所示 接收主站发送的数据 接收主站发送的刷新数据赖后,各从站根据站号大小依次发送响应直到最终站号设置值或者 可控制点数的最终站号为止 从站收到主站发送过来的帧后,以对应于站号的时分复用方式发送响应 超时或接收异常时,执行7.1.2.3的异常处理 网络管理 数据链路协议 循环数据 状态数据 该站接收数据 该站发送数据 循环数振 循环数据 循环数据 循环数据 从站 从站 从站 发送 图14从站刷新操作 7.1.2.1.2数据链接建立操作(如图15所示 在初始循环及恢复循环时建立数据链接 主站》 从站1) (从站2) (从站64) 主站发送“波特率同步的测试轮询" 约560ms内发送 主站发送“采集从站站信息的渊试轮询” 从站1 发送“站信息呆集响应" 从站2发送“站信息采集响应" 从站4发送“站信息呆集响皮" 主站发送“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转移到刷新循环 初始循环 a 图15数据链接建立操作 14
GB/T19760.4一2008 (主站》 (从站 从站2) 从站n) 主站发送“刷新数据” 从站1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从站2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从站n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个扫描结束 主站发送“采集从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从站1发送“站信息果集响应" 从站2发送“站信息采集响应” % 环 从站发送“站信息果集响应" 主站发送“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淘" 主站发送“刷新数据” 刷 从站1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从站2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环 b)恢复循环 图15(续 a) 主站 为了确定从站的通信速率在约500ms内,主站发送波特率同步的测试轮询 1 2 根据点模式.主站发送用于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主站接收从站发送的站信息采集响应 3 在初始循环期间,按站号顺序(从1一64站)依次接收响应;在恢复循环期间,主站按站号 顺序依次接收响应(接收时按照实际站号或实际可控点数顺序接收) 接收完成后执行4)的处理 发送“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建立从站的数据链接 从站 b 从启动时开始,接收速率按照2.5Mbit/s,625kbit/s,156kbit/s的顺序每隔一定的时间 进行切换,通过确认帧的正常接收来固定传输速率 接收到主站发送的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后,从站按站号顺序(从1一64站)依次发送站 信息采集响应,直到64号站为止 每个从站从主站接收通知“站信息接收状态”的测试轮询该状态表示本站是否被识别), 并确认主站是否已经读取了本站占用的所有逻辑站的信息 当状态正常时,建立数据链接 7.1.2.1.3数据链接异常检测操作 数据链接异常检测操作,如图16所示 在刷新处理时,执行数据链接异常检测 主站 a 刷新循环期间,处于链接状态的同一个站连续出现31次异常情况(无响应、CRC错误、奇偶校 15
GB/T19760.4一2008 验错误或者超时错误),主站把该从站作为异常站 -31次循环 无响应.,cRC错误或超时错误 无响应,CRC错误或超时错误 无响应,CRC错误或超时错误 站号 站号 站号 站号 站号 站号 站 站号 剧新数据 刷新数据 刷新数据 链接扫描 链接扫描 跳楼扫描 异常检测 b 从站 从站监视来自主站的副新胍,当发生超时错误,CRC错误,异常终止错误及接收数据不完整 时,则认为通信出错,并处于等待接收正常赖的状态 7.1.2.2赖结构(CC-ILink/LT专用格式 7.1.2.2.1帧的基本格式 cc-Link/L.T传输帧的基本格式如图17所示 主站的发送数据 A DATA 2 CRC运算对象数据 从站的发送数据 DATA CRC运算对象数据 F;前置码标志字段" Al;发送站地址信息; A2;接收站地址信息 ST;状态信息; DATA;RX/RY; CRC;差错校验(16位;主站,8位;从站) 图17帧的基本格式 位的发送必须从最低有效位(0)开始 a b)仅CRC字段的发送必须从最高有效位开始 为确保帧内容有效,应遵循如下步骤,但这不适用于标志字段: 作为发送站,在连续发送5个“1"之后,插人一个"0" 2)作为接收站,在连续接收5个“1”之后,删除接下来的一个“0” 3)从站监视传输路径的状态,确认其信号变化 前置码的标志字段 C -A1,A2(见表6) 16
GB/T19760.4一2008 表6A1、A2列表 内 Al A2 容 DEH 4oH 波特率同步用的测试轮询,停止链接的测试轮询 9EH 40H/n 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4点模式时 AEH 40oH/n 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8点模式时 BEH 40H/n 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16点模式时 9AH 通知站信息接收状态的测试轮询(4点模式时 AAH 通知站信息接收状态的测试轮询(8点模式时) BAH 通知站信息接收状态的测试轮询16点模式时 5EH 刷新传输顿(4点模式时 6EH 刷新传输顿(8点模式时 7EH 刷新传输赖(16点模式时 n;最终站号"I~64[o1H~40H] 最终站号的详细信息参见8.1.l.1 ST 从站的状态信息如下 b b3 b2 b0 远程输入输出出错 [l:有错 0:无错 站信息发送 已发送 " 未发送 奇偶性偶数 保留:固定为0 详细信息参见&.11.2 CRC 循环冗余校验(CyelieRedundaneyCheck) 校验范围为帧起始位置F标志字段部分的末位(不含末位)至CRC字段的首位(不含首位) 之间 主站发送数据时为16位;x6十X1'十X十1 从站发送数据时为8位:X"十X'十X'十! 7.1.2.2.2帧的详细格式 主站波特率同步的测试轮询和停止链接的测试轮询 a 主站对从站进行波特率同步测试轮询时的帧(如图18所示),当停止链接标志为“1”时(停止 链接中),主站一直发送此赖 所有的从站接收此帧,但从站不响应 注参见8.1. ,1.4 17
GB/T19760.4一2008 C 测试 A F 数据 C DEH Al: A2: 40H 0000H 测试数据 图18主站发送的波特率同步的测试轮询和停止链接的测试轮询 主站发出的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b 在初始朋环或教快复俯环时,主站根据点模式发这的躺.,如旧1日所示 所有从站接收此 A A 测试 R 2 数据 Al 4点模式时 9EH 8点模式时 AEH 16点模式时 BEH A2 初始循环时 40H 恢复循环时 最终站号设定值或者可控点数最终站号 测试数据 0000H 图 19 主站发出的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 从站发出的站信息采集响应 主站发送上述b)的“请求”,作为对此的“响应”,从站发送站信息采集响应 在初始循环期间,主站按站号顺序(从164站)依次接收响应;在恢复循环期间,主站按站号 顺序依次接收响应(接收时按照实际站号或实际可控点数顺序接收) 该由主站接收 从站的 站信息 从站的站信息: 从站信息与点模式无关,如图20所示 详细内容参见8.1.1.3 18
GB/T19760.4一2008 7 h6 3 b1 0 b15 b14 b13 b12 b1 b10 9 b8 b5 b4 b2 未使用(O000000 I/O点数 000:1 001;2点 I点 O8点 010;4点 100:16点101:12点 i0.保留iH保 输出标志 0:无输出 1i:有输出 输入标志 rO无输入 1:有输入 远程设备站标志 0远配O i:;远程设备站 起始站标志 O:非起始站 1:起始站 输入时常数设定 O:常规输入 :高速输入 输出保技清零设定 j0:清零设定 位保持设定 图20从站发出的站信息采集响应 主站发出的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d 在初始循环或者恢复循环期间,主站发送的帧,如图21所示 所有的从站接收此,但是不作响应 接收站信息状态 C A A 站 站 站 R 2 T 2 n C 用 Al:9AH A2:最终站号设置值或者可控制点数的最终站号, 接收站信息状态;有无连接从站的数据(每站4位[连接时:l] a4点模式时 接收站信息状态 A 站 站 站 2 T 2 n 用 Al:AAH; A2:最终站号设置值或者可控制点数的最终站号 接收站信息状态;有无连接从站的数据(每站8位[连接时:01 b8点模式时 图21主站发出的接收站信息状态的测试轮询 19
GB/T19760.4一2008 接收站信息状态 A A 2 C 用 用 用 Al:BAH A2;最终站号设置值或者可控制的最终站号 接收站信息状态;有无连接从站的数据(每站16位)[连接时;000lH] e)16点模式时 图21(续 主站发出的刷新数据(如图22所示) 本帧用于主站向A2中指定的站号为止的所有从站发送数据 在刷新启动时,主站发送本帧 所有从站接收此帧 RY数据 A A 站 站 R C 用 用 用 Al:5EH: N2;最终站号设置值或者可控制点数的最终站号 RY数据;每个从站的输出数据每站4位) a刷新数据(4点模式时 RY数据 A A F 2 c A1:6EH; A2:最终站号设置值或者可控制点数的最终站号 RY数据;每个从站的输出数据(每站8位) b刷新数据(8点模式时 RY数据 C A A 2 C 用 用 用 A1:7EH; A2;最终站号设置值或者可控制点数的最终站号 RY数据;每个从站的输出数据(每站16位) e)刷新数据(16点模式时 图22主站发出的刷新数据 从站响应(刷新)数据(如图23所示) 本用于从站向主站发送数据 主站接收此帧 20
GB/T19760.4一2008 Rx ST,从站状态 T RX数据:从站的输人数据(4位) a刷新数据(4点模式 Rx S ST;从站状态 T Rx数据;从站的输人数据(8位》. 握 刷新数据(8点模式 b RX sr,从站状态 S F T RX数据:从站的输人数据(16位) e刷新数据(16点模式 图23从站响应(刷新)数据 7.1.2.2.3刷新操作(如图24、图25所示 传输路径控制 主站在发送赖前,为了把传输线路电平提高到“H”,在400ns时间内用NR1发送"1" 另外,赖发送后,为了把传输线路电平提高到“H”,在1位数据传输时间加上250ns的时间内 用NRZ1发送“1” 从站在发送帧前,为了把传输线路电平提高到“H”,在0.5位数据传输时间内用NRZa1发送“1” 另外,帧发送后,为了把传输线路的电平提高到“H”,在0.5位数据传输时间内用NRZ发送“1” 传输帧间隔(见表7) b 表7传输帧间隔列表 容 序号 图24中的数字标注 波特率同步测试顿、停止链接顿间隔 从波特率同步测试赖开始到发送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赖的间隔 从接收站信息状态帆到开始发送刷新的间隔 @ 从停止链接赖到开始发送刷新赖的间隔 主站在连续发送倾时,从倾发送结束到帧发送开始必须预留时间间隔,且数值应大于表8中所示 的值 21
GB/T19760.4一2008 墨 秘 国 国 事 回 到 国 围 国 团 , E 国 ! 里 国 田 围国 到 国 国 国 县 国 围 田 要 围 E ! 鲁 国 围 围 到 梅 围 到 要 匪 白 餐 里 国 影 F 恭 菜 美 款 装 首 改 菜 菜 刻 转 22
GB/T19760.4一2008 国 里 围 圈 国 图 固 雷 翻 U 国 圈 国 里 围 翻 留 副 美 菜 新 款 知 " 新 23
GB/T19760.4一2008 表8传输帧间隔 备 注 2.5Mbit/s 625kbit/s 156kbit/s 波特率同步测试帧、停止链接 6.4As 25.64s 102.4As 16位/传输速率(bit/s 帧间隔 从波特率同步测试帧开始到 6,4丛s 25.6As 102.4s 16位/传输速率(bit/s) 发送采集站信息测试帧的间隔 从接收站信息状态赖到开始 1位/传输速率(bt/s) 0.44s 1.64s 6,4s 发送刷新的间隔 从停止链接赖到开始发送刷 6.4s 25.64s 102.4As 16位/传输速率(bit/s) 新的间隔 时隙(见表9) 表9时隙列表 容 图24中的数字标注 内 站信息采集响应时的时隙 刷新响应时的时隙 每个站的时隙按照下述方法确定 根据传输速率以及点模式,其值如表10所示 表10时隙 2.5Mbit/s 625kbit/s 156kbit/s 站信息采集响应 22.44s(56位) 81.64s(51位 所有点模式通用 300.84s(47位 4点模式 16.4s(41位 57.6s(36位 204.84s(32位 65 刷新响应 8点模式 18.4ps(46位 .6As(41位) 236.8ps(37位 22. s(56位 81.6 s(51位 300.8s(47位 16点模式 44s( 6s( 当采集站信息的测试轮询时,来自从站的响应数据与点模式无关,都为相同的帧长 见图26 处理时间 DATA发送 1位 第1站响应时间 第2站 250n 最后第n站64 主站 H GATE RD 从站之RDNR2 时间调整 DATA接收 第1站响应时间 最后第n站(n<64 (250ns 第2站 图26时隙 214
GB/T19760.4一2008 d)频率变动的允许时间(见表11 表11频率变动的允许时间列表 内 容 图24中的数字标注 序号 站信息采集响应时,频率变动的允许时间 刷新响应时,频率变动的允许时间 频率变动的允许时间是指主站以及各从站的基准时钟发送频率发生偏差时,为了防止产生通信冲 突以及接收错误的临界时间(见表12 表12频率变动允许时间 625 Mts 2.5Mbit/s 156kbit/s 12.8 频率变动允许时间 0.84s(2.0位》 3.24s(2.0位》 .8s(2.0位) 传输路径监控和操作 7.1.2.2.4 监视定时器列表(见表13) a 表13监视定时器列表 定时器启动条件 序号 定时器名称 目标站 功 能 注 定时器清零条件 以每个时隙为基 在发送轮询请求后,监视从 发送结束时启动; 从站响应监视 主站 础确认来自从站的 站的响应 响应顿接收结束时清除 接收数据 正常接收完首个刷新数据 监视来自主站的刷新的后启动; 刷新倾接收间隔监视从站 接收间隔 每次正常接收完刷新数据 时,定时器清零 定时器设置值(见表14 b 表14定时器设置值列表 2.5MBbit/s 625kbit/s 156kbit/s 4点模式 16.44s 57.6As 204.84s 从站响应监视 8点模式 18.44s 65.6As 236.8丝s 16点模式 22.4As 81.6As 300.8As 刷新赖接收间隔监视 66ms 230ms 858ms 异常处理 主站(见表15) 表15主站异常处理列表 错误内容 处 阶 理 段 [1]丢弃接收数据 初始化 CRc错误 [[2]丢弃接收状态 [3]等待接收下一个站的响应 恢复链接 [1]丢弃接收数据 奇偶校验错识 [2]丢弃接收状态 [3]等待接收下一个站的响应 刷新 从站响应监视超时错误 等待接收下一个站的响应 25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3部分:CC-Link行规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3部分:CC-Link行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3部分:CC-Link行规的编号:GB/T19760.3-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3部分:CC-Link行规共有150页,发布于2009-06-012009-06-01实施,代替GB/Z19760-2005
涂装技术术语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涂装技术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涂装技术术语的编号:GB/T8264-2008。涂装技术术语共有17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代替GB/T8264-1987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