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079-2014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Guidelineofearthquakeemergencyforcommunit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社区地震应急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社区地震应急指南的编号:GB/T31079-2014。社区地震应急指南共有15页,发布于2015-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20.25
  • 实施日期2015-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页
  • 文件大小459.40KB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国家标准 GB/T31079一2014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Guidelinefearthaquakeemergeneytorcomunity 2014-12-22发布 2015-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31079一2014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震前准备 震后应对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震避险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自救互救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家庭地震应急用品 参考文献
GB/T31079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地震局、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地震局 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北省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公学,袁一凡、倪照鹏、冯义钧、李祥,姚兰予,张勤,宋立军,吴昊显、吴肖
GB/I31079一2014 引 言 地震应急实践表明,社区等基层组织在抢救生命、安置群众生活等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把地震应急工作纳人社区管理,引导其行为,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大措施 制定本标准旨在指导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地震应急工作,加强地震应急工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保护 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
GB/T31079一2014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社区地震应急工作的基本要求,给出了震前准备和震后应对的内容,方法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行政村和自然村等基层组织的地震应急工作,城市的街道,农村 的乡镇的地震应急工作也可参考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648一2009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 GB/T30353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 术语和定义 GB/T303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区 commumity -定区域内由居民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注:包括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 [GB/T23648一2009,定义2.1 3.2 紧急疏散场地areaforemergeneyevaeuation 供居民短时间紧急集散与避难的场地,一般为社区绿地或建筑物之间的安全空旷地带 基本要求 社区应遵循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教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 4.1 针,履行地震应急工作义务 4.2社区的负责人应组织本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社区应确定专人地震应急管理人)具体负责社区地 震应急工作 4.3社区地震应急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 -组织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开展地震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 做好疏散和物资准备工作; 震后引导居民安全疏散和自救互救,收集,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居民生活安置,次生灾害防范 与处置、维持社区秩序、开展心理帮助等工作 4.4社区应将地震应急救援服务纳人本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内容见GB/T23648一2009
GB/I31079一2014 4.5社区应帮助和指导居民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震前准备 5.1 预案编制 5.1.1社区应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中包含地震应急内容,主要包括 社区基本情况 包括社区面积、居民人数、公园绿地分布、避难场所分布、建(构)筑物抗震能 a 力,区内医疗机构.重点帮扶对象,次生灾害湖及危险源分布等; b)地震安全避险责任制 包括社区负责人和地震应急管理人的地震应急工作职责; e)灾情上报 包括灾情调查、报告的内容与方法; 疏散要点 包括疏散计划、疏散路线、,疏散方式和时机、疏散警报、疏导用语运用等 d e)救助要点 包括组织居民互救的程序,互救具体要求,互救,求救对象及联系方式等; 次生灾害防范和处置要点; g)居民生活安置要点 h 社会治安要点 保障措施 包括宣传教育,、疏散准备,通讯、广播、照明、药品等物资准备等 5.1.2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进行修订,修订时间不宜超过5年 社区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可参照第4章、第5章、第6章内容 5.1.3 5.2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5.2.1社区应利用各种形式和时机开展避险、疏散、自救互救等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5.2.2社区应根据自身特点、条件和居民构成,采取下列形式进行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 a)办墙(板)报、电子板报,在小区网络刊载文章等; b) 发放宣传品、开办讲座,播放影视录像等 c)结合其他社区活动 5.2.3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地震科普常识 b 地震灾害的分类与分级,地震应急工作的原则; 社区地震应急预案; d地震避险原则,家庭、公共场所、户外的震时避险方法; 震后疏散方法; f 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家庭以及不同身体条件人员的自备地震应急物品及其存放方式,更换时间等; g 居住区附近的紧急疏散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位置以及震时使用要求; h 报警方法和求助电话使用方法 i 5.2.4地震避险的培训与演练内容包括 a)地震避险方法的选择和要点,注意事项, 躲避地点选择和躲避要领,如姿势动作、保护头部、降低重心等 b 5.2.5震时撒离与震后疏散培训与演练内容包括: a)家庭的撤离方案,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撒离路线; b震后的疏散计划、居住区周边区域的疏散路线、疏散警报,疏导用语; c 震后疏散方法和疏散用语运用; d)疏散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与互助方法
GB/T31079一2014 疏散场地维持秩序 5.2.6自救互救培训与演练包括 自身被埋压时的自救办法和震时他人被埋压时的互救办法; a 家庭内煤气,用电设备或电源等的紧急处置方法; b 不同受伤部位和伤情的紧急处理办法,如消毒,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以及心肺复苏等的简易 c 急救方法 d救护器具的使用方法 5.2.7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中有关地震避险方法、疏散方法参见附录A,地震自救互救方法参见附录B. 简易急救方法参见GB/T23648一2009. 5.3疏散准备 5.3.1社区应结合本社区或相邻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市政空地,利用社区内的开阔地带设置紧急疏散 场地 紧急疏散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远离高大建(构)筑物; b远离危险物,如危险化学品和生产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工厂,放射物和有毒化学品,高压输变电 线路等; 避开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涉等次生灾害吉的区域 c d易于通达; 有条件的可在出人口设置标志 e 有条件的可建设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 fD 5.3.2社区应制定疏散安置方案 疏散安置方案应根据灾害程度和居住区、群体实际情况确定应急疏 散安置地点,疏散方法和物资准备等 5.3.3社区应根据不同居住区的特点和疏散人数,合理规划疏散路线,并设置明显的永久性疏散路线 标志 5.3.4社区应根据不同居住区的疏散要求和应急预案,确定合适的疏散疏导人员及其分工,并进行 演练 5.4物资准备 5.4.1社区应根据本社区的规模和特点配备必要营救工具和急救器材,基本营救工具、基本急救器材 目录见GB/T23648一2009的附录A 社区应配备应急通讯、广播、应急照明等器具,有条件的社区可储备一定数量的用于安置受灾居 5.4.2 民生活居住的帐篷,储备一定的应急饮用水、食品、药品 5.4.3社区准备的地震应急物资应经常检查、维护,并及时更换 5.4.4社区应指导居民置备地震应急用品,地震应急用品种类和内容参见附录c 震后应对 紧急处置 6.1 6.1.1当发生灾害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时,社区负责人应迅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进人本社区 的各居住区,指导和帮助居民应对地震灾害,并根据情况开展以下工作: 组织居民开展自救互救 a b)在住宅建筑之间,重要道口,定人守护,引导居民进人紧急疏散场地; 调查、通报社区内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及次生灾害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c
GB/T31079一2014 d)提醒、告知居民及时对家中的燃气、汽油等次生灾害源进行处置,帮助行动不便者关闭燃气和 电器设备; 利用广播、喊话等形式,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合适的疏导和安抚用语,稳定居民情绪和疏散秩序 f 协助政府部门处置紧急情况,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治安工作,维持社区安定 6.1.2紧急处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a)地震刚发生后,应劝阻居民不要急于回家 b)当接到政府发布无灾害性地震通知后,应及时告知并劝导居民回家; 应阻止发生妨碍应急救援工作及其他影响居民生活安定的行为 c 6.1.3应急处置时宜采用语言简洁,含义明确的疏导用语,如 刚刚发生的地霞为强有感地震,我区无破坏,请大家不要惊慌 我区××楼倒塌,请帮助营救 请大家不要堵塞道路、不要靠近建筑物,请先到紧急疏散场地暂避 -地震刚刚发生,请大家不要急于回屋,谨防发生余震 6.2 组织救助 6.2.1灾害性地震发生后,社区应迅速组织社区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和居民开展救助 救助包 括营救和紧急医疗救护,其方法详见GB/T23648- -2009 6.2.2组织救助应注意以下问题 a)应坚持统一布置,分片组织;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的救人原则 b)应及时组织邻里互救、岗位互救, e)救人时,应设专人监视倒塌物稳定及其他潜在危险情况,注意人身安全; d应根据震级及建筑物的破坏等情况,选择合适,安全的医疗救护场地; e)救护应因人而异,方法应正确得当,工具使用合理 6.2.3在外部救援力量抵达后,社区应组织志愿者、单位和居民,协助专业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主 要内容包括 a)充当专业救援人员的向导,翻译 b) 帮助救援人员确定压埋人员的可能位置,安定压埋人员的情绪; e清理外围环境,稳定被压埋人员家属的情绪,维护现场秩序,为专业救援人员营救创造条件; d)护理和搬运伤员 灾情报告与告知 6.3 6.3.1地震发生后,社区地震应急负责人和管理人以及志愿者应将震感强度、观察到的房屋倒塌,地面 破坏,人员伤亡等情况,向上级部门紧急报告 6.3.2在紧急报告后,社区应深人调查灾情并及时上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a)伤亡人数及其分布,被埋压人数及救援情况 b 建(构)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毁情况,家庭财产损失,牲畜死伤情况 危险化学品或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破坏与泄漏情况,燃气泄漏情况 c d)引发的火灾情况 饮用水和食品等保障情况; 社会影响,包括群众情绪、生活状况、交通与生产秩序等; g治安状况. 6.3.3社区应及时通过收听广播、网络查询,了解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时告知居民,并公布 本社区的灾情及其他关系居民生活与人身安全,社会安定等情况
GB/T31079一2014 6.4 组织疏散 6.4.1灾害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社区应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居民疏散 6.4.2社区负责疏散的人员(包括志愿人员),宜佩戴明显的标志,运用疏导用语引导社区居民按疏散 路线有序疏散到规定的应急避难场所或紧急疏散场地 6.4.3组织疏散应注意下列事项 a)疏散宜按照平时培训演练的疏散计划进行; b 在狭窄道口、拐弯处等危险地段,应安排专门人员维护秩序,引导疏散 c)应优先安排和帮助老、幼、病、残、孕等人员的疏散; d)紧急疏散场地应提前安排人员值守,按照地震应急疏散方案划分的区域,妥善安排疏散的 居民; 疏散应防止阻塞交通 6.4.4 疏散时宜采用语言简洁、含义明确的疏导用语,如: -我是社区地震疏散引导员,请大家听从指挥; ××楼栋疏散到××场所,××楼栋疏散到X×场所,请按疏散计划疏散,不要走错 请大家不要慌张.按顺序走 大家注意,不要拥挤,小心别摔倒 -请大家注意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员,老人和儿童优先疏散 6.5防范与处置次生灾害 6.5.1灾害性地震发生后,社区应迅速组织社区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和居民开展次生灾害防范 与处置 6.5.2调查、监视社区内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如火灾,有毒气体泄漏、燃气泄漏等),并组织及时疏散 有条件时,可组织排除与控制 6.5.3调查并报告水坝,输变电、给排水,供气等生命线设施的破坏情况,协助做好次生灾害防范和处 置工作 6.5.4巡查、监视社区附近可能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区,一旦有灾害发生的征兆,及时组 织转移 6.6安置居民生活 6.6.1社区应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妥善安置居民生活 6.6.2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帮助居民疏散到应急避难场所;根据上级政府安排和要求帮助居民搭建救灾 帐篷 6.6.3根据上级政府安排和要求接收和分发食物,饮用水,衣物,药品等应急物品 6.6.4帮助居民寻找亲人,或与亲人取得联系 6." 维护社会秩序 6.7.1社区应组织社区居民做好本社区治安维护工作 6.7.2了解居民的反应,上报出现的恐慌情绪及谣言情况,并向居民开展解释和宣传工作,稳定居民情 绪;加强治安宣传,引导居民自觉守法 6.7.3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社会治安应急措施,协助对生命线设施、重要单位实施监控和保卫措施 6.8开展心理帮助 6.8.1社区应迅速掌握社区居民情绪和伤亡情况,对因恐慌和失去亲人、财产等造成心理障碍的居民
GB/I31079一2014 开展心理帮助工作 6.8.2心理帮助的方法包括 a 按照统一的口径宣传震情和灾情,制止谣言,消除居民的猜测和不稳定情绪; b组织心理保健讲座,向居民介绍心理调节的卫生常识,提高居民自我调节和舒解能力 开展深人细致的劝导工作,为心理挫伤的居民做一对一的心理抚慰、思想劝导
GB/T31079一201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地震避险方法 A.1地震避险原则 A.1.1因地制宜 根据地区的地震背景房屋的结构抗震能力、疏散通道、室外环境安全、人群特点,震 时所处的位置,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 A.1.2预有准备 单位在震前应制定地震避险方案,并做相应的准备;人们到达一处场所时,要注意观 察周围环境条件,留心寻找并确定一旦发生地震时的避险方法 A.1.3行动果断 震时按预案果断指挥,快速行动,切忌犹豫耽误行动时间 A.1.4听从指挥 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有序撤离,避免慌乱导致伤亡 A.2家庭避险 家庭避险要点如下 A.2.1 对于平房,如房外开阔,无危险物坠落物掉落,可迅速撤离到房外;如房外危险,或体能达不到 a 的情况下可躲避到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旁边; b)对于楼房,如抗震性能符合当地抗震设防要求,可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躲避,也可 以躲在墙根、内墙角、暖气包、坚固的家具旁边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远离外墙、门窗和 阳台,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跳楼 如房屋抗震性能低,在一层,二层,可迅速撤离到房外,如房外 危险或体能达不到的仍应就近躲避 躲避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额头枕在大腿上,双 手保护头部;在有的情况下,如在床旁边可趴下,伏而待定;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拿软性物品护 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A.2.2家庭避险注意事项如下 a)震时要沉着冷静,及时反应; 在地震第一时间关闭火源、电源、气源,处理好危险物品,并打开门窗后,再行避险; b e)采取躲避方法的人员,等震动停止后再行疏散; d)震时不要返回或进人室内 A.3公共场所避险 A.3.1方案1 A.3.1.1适用条件;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构)筑物,震时可能局部破坏,但不会整体倒塌 A.3.1.2目的;避免室内装饰物悬挂物掉落及大型家具、,附属结构倒塌的砸压 A.3.1.3方法:震时引导就近躲避,震后组织疏散 A.3.2方案2 A.3.2.1适用条件:未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构)筑物,震时可能整体倒塌;疏散路径和疏散场地
GB/I31079一2014 安全 A.3.2.2目的防止建筑物整体倒塌压埋 A.3.2.3方法;对于单层房屋和楼房的一层、二层且身体条件适合撤离的人员,震时可引导迅速撤离到 室外的安全地方;对于楼房二层以上人员和身体条件不可能撤离的人员,引导就近躲避,震后组织疏散 A.3.3确定避险方案应考虑因素 确定避险方案应考虑因素包括 建(构)筑结构类型、抗震设防情况、使用现状、抗倒塌能力; a b疏散(撒离)路径和疏散(撤离)场地的安全情况,如是否有女儿墙、装饰构件,广告牌等物体掉 落以及山体滑坡、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危险,有无高围墙或其他房屋倒塌砸压危险,有无可燃 或有毒气体,液体泄漏危险等情况 疏散(撤离)通道的设置情况,如是否有疏散(撤离)通道以及通道的畅通情况 人员身体条件,如人员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等情况; d 人员所在位置,如人员靠近出口远近等情况" e 人员密集程度 f A.3.4公共场所避险注意事项 公其场所避险注意事项包括 a避开吊灯,电扇、广告牌等悬挂物和稳定性差的大型物体或建筑附属构件 b)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伤亡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秩序地撒离和疏散 c) A.4户外避险 户外避险要点包括: A.4.1 a)就地选择开阔地带避险,蹲或坐下,以免摔倒 b) 驾车行驶时,尽快降低车速,选择空旷处停车; e)避开玻璃幕墙、高门脸,女儿墙、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避开高架桥、高烟囱,水塔等构筑物" d 避开河岸陡崖、山脚,以防坍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如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情况,应向崩 塌等前进方向的两侧跑 A.4.2户外情况复杂,应注意观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地点避险,避免意外伤亡
GB/T31079一201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自救互救方法 B.1自救 B.1.1自救要点包括 a)被阻隔在废墟下时,应想方设法寻找和挖掘出口,尽快脱离险境; b 被压埋后,如果手背或其他部位能动,要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e不能脱险时,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掏出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如有可能,注意用湿手巾、衣服 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如果受伤,想办法止血、包扎 用砖块,木板和其他可以挪动的物品等支撑残垣断壁,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 d 注意听外边的动静,伺机呼救 可用喊话、敲击的方法呼救,有条件时,利用手机等通信工具 呼救; f 尽力寻找水和食物等,节约使用,延长生存时间,耐心等待救援 B.1.2自救注意事项包括 a)被压埋和阻隔后,要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要有自救的勇气和毅力; b保持神志清醒、心理镇定 不要睡着,如果身边还有其他被困者,可以互相说话鼓励; 要尽量保存体力 不要急躁,不要哭喊、唱歌和盲目行动 B.2互救 B.2.1互救要点包括 a)根据房屋居住情况判断,根据家庭、邻里人员提供信息,采取看,喊,听等方法寻找被埋压者; 采用揪、镐、撬杠等工具,结合手扒方法挖掘被埋压者" b e对挖掘出的伤员进行呼吸,包扎、止血,镇痛等急救措施后,迅速送医院 d 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水和食品,寻求帮助再行背救 B.2.2互救注意的事项包括 救人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方法不当和余震或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伤亡; a b)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和增设必要的支撑物,清除埋压阻挡 物;不要轻易触动倒塌物,站在倒塌物上 挖掘接近人体时,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应首先找到被埋压者的头部,并采取清 理口腔、呼吸道异物等措施,并依次按胸、腹腿的顺序将被埋压者挖出来; 对不能自行出来的伤员,不得强拉硬拖,查明伤情,采取措施后,再行搬动 D 对营救出的伤员可以给点水,但不能多喝;对长期处在黑暗中的伤员要注意保护眼睛; 根据伤员的伤情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 考虑伤员有可能有脊柱骨折的情况,搬动要小心,防止 f 脊柱弯曲和扭转 要用硬板担架搬运,严禁人架方式,以免加重骨折或损伤脊髓,造成终身 瘫痪
GB/I31079一2014 附 录c 资料性附录 家庭地震应急用品 家庭地震应急用品见表C.1 表C.1家庭地震应急用品 物品种类 名称、用途及要求 防风防水火柴,无烟蜡烛、手电筒应急灯等,用于照明以及发出求救信号 手电简或应急 照明兼求救用具 灯最好是LED发光,并尽量配备一件袖珍型手摇发电的 袖珍收音机或者收音与照明集成为一体的应急收音机用于收听震情信息和抗震救灾进展 收音机 情况 呼救用具 发光棒、呼救信号器、专用求生口哨,用于发出求教信号,帮助救援人员搜索定位 手套和尼龙逃生绳等,手套选用涂胶的棉纱或者薄帆布优质手套,用于逃生或者自救互救 逃生用具 时使用;逃生绳用于在出逃通道受阻时从高处脱困,也用于应急时的拥绑固定或者牵拉需要 小铁锹,钳子,改锥,小军刀等,用于自救互救时各种应急处置 小工具 药品 止泻药、感冒药,镇痛药等常用非处方药,以及个人必需的日常用药,比如降压药等 家用消毒纱布、消毒棉、绷带、医用胶带、勇刀、锻子,创可贴、碘酒、防尘口罩、体温计、别针、 急救用品 小刀,小块肥皂等 饮用水 普通瓶装饮用水或者应急专用高纯度水 以体积小、能量高、重量轻、易保存为原则准备(12)天的食品 比如压缩食品、干果、罐头、巧 应急食品 克力等 压缩毛巾,急救毯、雨披、塑料布、塑料袋等 急救毯宜选用优质材料加涂层的多用途救生 保温毯,用于御寒以及防风、防雨;塑料布宜厚而结实,用于防潮,防水;塑料袋宜厚而结实并 防护 且不渗漏,用于处理排泄物 电池 根据手电、应急灯或者收音机的规格要求,配置一定量的高能碱性干电池 10o
GB/T31079一2014 参 考 文 献 [1]谭先锋,任秀珍等编著.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知识读本[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2 地震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指南[M们.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3幻]杜玮等,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M门.北京,标淮出版社,2009 []美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地震搜救手册(网络版)[M门.译言社区,译.2008 []美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地震安全手册(网络版)[M门.译言社区,译.2008 []黎益仕.话说地震那些事[M].北京;质检出版社.标准出版社,2012 [7]大版市政府.地震紧急避险指南(网络版)[M].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译.2013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GB/T31079-2014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突如其来,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地震发生后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社区地震应急指南GB/T31079-2014。

一、概述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是指导社区在地震发生后采取应急措施的技术规范,旨在提高社区居民对地震的应对能力和减轻地震带来的影响。GB/T31079-2014《社区地震应急指南》规定了社区地震应急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是我国社区地震应急的行业标准。

二、内容

GB/T31079-2014规定了社区地震应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震预警和事故报告;
  2. 人员疏散和避难场所管理;
  3. 物品保护和应急供给;
  4. 灾情评估和信息发布。

三、方法

针对以上内容,GB/T31079-2014规定了相应的方法和要求。

具体方法包括:

  • 地震预警和事故报告:采用现代地震监测技术,尽可能提前发现地震信号,并及时向社区居民发布地震预警和事故报告;
  • 人员疏散和避难场所管理: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疏散和避难计划,并指定合适的避难场所;
  • 物品保护和应急供给: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物品保护和应急供给工作,确保他们在地震中的个人财产安全以及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 灾情评估和信息发布:利用各种通讯手段,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并动员各方力量协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地震灾害。

四、要求

GB/T31079-2014还规定了社区地震应急的具体要求,包括:

  • 应制定完善的社区地震应急预案;
  • 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
  • 应组织地震应急演练;
  • 应保障应急通讯的畅通和准确性。

五、总结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是保障社区居民在地震中安全的重要技术规范。GB/T31079-2014规定了社区地震应急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为社区地震应急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1077-2014。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共有21页,发布于2015-06-01
煤矿回采率计算方法及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煤矿回采率计算方法及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煤矿回采率计算方法及要求的编号:GB/T31089-2014。煤矿回采率计算方法及要求共有7页,发布于2015-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