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261-2018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

Solarheatreflectinginsulationcoatingsforbuilding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编号:GB/T25261-2018。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共有20页,发布于2019-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5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7.040
  • 实施日期2019-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1.47M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


国家标准 GB/T25261一2018 代替GB/T252612010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 Solarheatreflectinginsulationcoatingsforbuildings 2018-07-13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261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52612010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与GB/T25261一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GB/T9271,GB/T13491"分别改为“GB/T9271一2008,GB/T13491 1992”;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7281979、GB/T17331993、GB/T17662008 GB/T31812008、GB/T3880.12012、GB/T66822008、GB/T92652009、GB/T9268 2008,GB/T9755、GB/T9757、GB/T9779,GB/T97802013、GB/T102952008,GB/T1l186.2 1989、GB/T17683,1一1999、GB/T239872009、HG/T3792、HG/T4104、HG/T4567一2013、 JC/T412.12006、JC/T2079、JG/T24、JG/T252017、JG/T172JG/T2352014”;删除 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JB2502一1996”见第2章,2010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分类(见第4章); -增加了隔热中涂漆的功能性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1、6.4.2和附录A) -增加了反射隔热平涂面漆的明度范围的划分(见5.1.2); -修改了反射隔热平涂面漆的太阳光反射比半球反射率指标和试验方法(见5.1.2,6.4.3 6.4.5,2010年版的4.l、5.4、5.5) -增加了反射隔热平涂面漆的近红外反射比、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变化率、与参比黑板的隔热温 差试验项目、指标和试验方法(见5.1.2,6.4.4,6.4.6,6.4.7、附录B); 增加了反射隔热质感面漆的功能性要求、基本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3、6.3.46.4.3、 6.4.4、6.4.5、6.4.6、6.4.7、附录B); 增加了隔热中涂漆的基本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2.1、6.4.8,6.4.9,6.4.10,6.4.l1、6.4.12、 6,4.13、6,4.14、6,4.15、6,4.16、6,4.17、6,4.18、6,4.19); -增加了反射隔热平涂面漆的基本性能要求(见5.2.2); 删除了附录A“等效涂料热阻计算方法”见2010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三银涂料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航百慕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嘉宝莉 涂料有限公司、立邦涂料()有限公司、陶氏化学()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三棵 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陵特种涂料 有限公司北京红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邦弗特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德爱威()有限公司、富思 特新材料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德新材料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太古漆油上海)有限公司、 湖北邱氏节能建材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新安涂料有限公司、亚土漆(上海)有限公司、南通市乐 佳涂料有限公司、常州市君悦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海虹老人()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美隔粒新材 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德隆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合众(佛山)化工有限公司、广东自然涂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大通会幕新型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富亿帕杰建筑节能涂料有限公司大金氟化工()有 限公司、浙江时进节能环保涂料有限公司、江苏特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英德科迪颜料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雷、蔡青青、薛亚波、唐瑛、孔志元、马安荣、师华、文熊坤、谭振华、程金龙、
GB/T25261一2018 钱亦萍、郭茜、林金斌、何贵平、胡中源、林蛟、李运德、李时珍、熊俊、张仁哲、王伟东、归诚祺、邱杰儒、 徐金宝,余先明邢小健、徐建风、蔡伟、肖汝斌、王希安、康伦国,史国圣、,顾勤英,刘懿锋、郑辉、郑茂巍、 廖向阳,陆明、周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52612010
GB/T25261一2018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和 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由树脂,颜填料助剂功能材料等制成的呈均一颜色、具有隔热作用的涂料,包括隔 热中涂漆、反射隔热平涂面漆和反射隔热质感面漆 注:反射隔热面漆可与隔热中涂漆配套使用,也可单独作为功能性涂料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8197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1733一19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17662008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 3880.1201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达 GB 66822008 GB 8170一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9265一2009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 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 GB 92682008 GB 9271 200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 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 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 9755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 GB 9757溶剂型外墙涂料 GB 9779复层建筑涂料 GB/T97802013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 GB/T10295一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GB/T13491一1992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17683.1一1999太阳能在地面不同接收条件下的太阳光谱辐射照度标准第1部分:大 气质量1.5的法向直接日射辐射照度和半球向日射辐射照度 GB/T23987一2009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曝露曝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 HG/T3792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HG/T4104建筑用水性氟涂料 HG;/T4567一2013建筑用弹性中涂漆 JC/T412.1一2006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JC/T2079建筑用弹性质感涂层材料
GB/T25261一2018 G/T24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 JG/T252017建筑涂料涂层耐温变性试验方法 jG/T172弹性建筑涂料 JG/T235一201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隔热中涂漆thermalinsulationintermediatecoat 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可以达到隔热保温效果的中间层涂料 3.2 反射隔热平涂面漆solarheatrelectinginsulationlattopcoat 具有较高太阳光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可以达到隔热效果的涂料,其施涂后,涂层表面呈现平整且 颜色均匀一致的装饰效果 3.3 反射隔热质感面漆solarheatrelleetinginsulationtextureltopcoat 以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具有较高太阳光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可以达到隔热效果的质感涂料,其 施涂后,涂层表面呈立体造型等装饰效果 3.4 明度lightness 表示物体表面颜色明亮程度的视知觉特性值,以绝对白色和绝对黑色为基准给予分度,以L表示 颜色的三属性之一 [GB/T3181一2008,定义3.14] 3.5 导热系数thermalconduetivity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K,在1s内,通过1m”面积传递的热量 3.6 太阳光反射比solarrefeetanee 在300nm2500nm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的与人射的太阳辐射能通量之比值 33.7 nearinfraredreflectance 近红外反射比 在78Onm2500nm近红外波段反射的与人射的太阳辐射能通量之比值 3.8 半球发射率hemispheriealemittanee 热辐射体在半球方向上的辐射出射度与处于相同温度的全辐射体(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之比值 3.9 隔热温差heatinsulationtemperaturedifference 在辐射光源的照射下,参比黑板与测试试板背向热源一侧金属表面温度的差值
GB/T25261一2018 3.10 人工模拟光源artifieiallight S0urce 模拟太阳光辐射能量的人工辐射光源,其光谱与大气质量airmass)1.5的太阳光谱300 nm一 2500nm波段相似 分类 本标准将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产品分为隔热中涂漆反射隔热平涂面漆和反射隔热质感面漆三类 隔热中涂漆按隔热效果分为1级.2级,按基本性能分为普通型(P型)弹性型(T型) 5 要求 5.1涂料功能性要求 5.1.1隔热中涂漆的功能性要求 隔热中涂漆的功能性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隔热中涂漆的功能性要求 指标 项目 1级 2级 导热系数[w/(mK] s0.08 >0.08,0.15 5.1.2反射隔热平涂面漆的功能性要求 反射隔热平涂面漆的功能性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反射隔热平涂面漆的功能性要求 指标 项目 明度值L”范围 40 4031.26(L>62.7)的产品 5.1.3反射隔热质感面漆的功能性要求 反射隔热质感面漆的功能性应符合表3的要求
GB/T25261一2018 表3反射隔热质感面漆的功能性要求 指标 项目 明度值L”范围 二40 40L”s50 50 85 85 0.25 L/100-0.15 太阳光反射比 近红外反射比 0.40 L'/100-0.10 0.75 半球发射率" 0,85 15 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变化率/% 20 10.0 ”×0,.25 与参比黑板的隔热温差"/ 当产品设计有罩光漆时,可将反射隔热质感面漆与罩光漆配套后进行测试 该项仅限于三刺激值中的Yx>31.26(L”>62.7)的产品 5.2涂料基本性能要求 5.2.1隔热中涂漆的基本性能要求 隔热中涂漆的基本性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隔热中涂漆的基本性能要求 指标 项目 普通型(P型 弹性型(T型 在容器中状态 搅拌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低温稳定性(3次循环) 不变质 施工性 施涂无障碍 干燥时间(表干)/h 涂膜外观 正常 耐碱性(48h 无异常 耐水性(96h 无异常 涂层耐温变性(3次循环) 无异常 粘结强度(标准状态下/MPa 0,4 拉伸强度/MPa 1.0 断裂伸长率/% 8o 低温柔性 0,直径4mm无裂纹
GB/T25261一2018 5.2.2反射隔热平涂面漆的基本性能要求 反射隔热平涂面漆除应符合表2的要求外,还应符合GB/T9755、GB/T9757JG;/T172HG/T3792 或HG;/T4104等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最高等级要求 5.2.3反射隔热质感面漆的基本性能要求 反射隔热质感面漆除应符合表3的要求外,还应符合GB/T9779,JG/T24或JC/T2079等相应产 品标准规定的最高等级要求 试验方法 6.1取样 产品按GB/T3186的规定进行取样 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而定 6.2试验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试板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应符合GB/T9278的规定 6.3试板与试件的制备 6.3.1试样准备 按产品规定搅拌均匀后制板 如果所检产品明示了稀释比例,需要制板进行检验的项目,均应按规 定的稀释比例加水或溶剂搅匀后制板,若所检产品规定了稀释比例范围,应取其中间值 6.3.2底材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除非另有商定,按表5和表6的规定选用底材,使用符合GB/T3880.1一2012中要求的铝板,表面 不应有阳极氧化层或着色层;试验用铝板的处理应符合GB/T9271一2008中6.2或6.3的规定;无石棉 纤维水泥平板应符合Jc/T412.12006中NAFHV级要求的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的规定,基材厚度 宜为4mm~6mm,其表面处理应符合GB/T92712008中10.2的规定;商定的底材材质类型和底材 处理方法应在检验报告中注明 6.3.3隔热中涂漆试件的制备 6.3.3.1导热系数、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柔性试件的制备 将涂料在容器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倒人钢制或塑料的涂膜模框中(见图1),采用单道或多道制膜 每道制膜的厚度尽量保持一致),每道间隔24h,导热系数测试试件干膜总厚度为1.0mm一2.0mm. 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柔性测试试件干膜总厚度为0,8mm~1.2mm 制膜后,在恒温恒湿条件 下养护168h,揭膜后反面向上,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继续养护168h后测试
GB/T25261一2018 单位为毫米 150 说明 材质为不锈钢或塑料的模框; 普通平板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板 -模具厚度(由0.5或1的多个模具组合而成》 d 图1涂膜模具 6.3.3.2粘结强度试件的制备 按HG/T4567一2013中5.3.4的规定准备砂浆块 按HG/T4567一2013中5.3.6的规定制备粘 结强度试件 6.3.3.3隔热中涂漆试板的制备 除非另有商定,按表5的规定制备隔热中涂漆的试板 表5隔热中涂漆的制板要求 试板养护期" 试板尺寸 试板数量 湿膜厚度 检验项目 底材类型 块 mmm mm 施工性、涂膜外观 430×150×(4~6) 干燥时间 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150×70×(4~6) 耐碱性、耐水性、涂 各3 层耐温变性 6.3.4反射隔热平涂面漆和反射隔热质感面漆功能性项目试板的制备 除非另有商定,按表6的规定制备功能性项目试板
GB/T25261一2018 表6功能性项目试板的制板要求 试板尺寸 试板数量 检验项目 底材类型 涂装要求 块 mm 太阳光反射比、近红 反射隔热平涂面漆;喷涂或刮涂",溶剂型产品干膜总厚度 外反射比、半球发射 >0.10mm.<0.50mm;水性产品干膜总厚度>0.15mmm. 150×70× 铝板 各3 率、污染后太阳光反 0.8~1.2) S0.50mm;放置168h后测试 射比变化率 射隔热质感面漆;刮涂一道,湿膜厚度约2mm,放置 反 l68h后测试;当产品设计有罩光漆时,先刮涂一道反射 隔热质感面漆,湿膜厚度约2mm,48h后施涂罩光漆 与参比黑板的隔热 300×300×测试试板:2;施涂量由涂料供应商提供),放置168h后测试 铝板 温差 参比黑板l参比黑板用涂料;喷涂或刮涂",干膜总厚度>0.15mm. 12 <0.50mm;放置168h后测试 非弹性涂料建议使用多道喷涂方式进行制板,防止单道涂层干膜太厚造成开裂;弹性涂料可使用多道喷涂制 板或使用模具进行刮涂制板 当采用多道喷涂方式进行制板时,每道间隔6h 6.4操作方法 6.4.1 -般规定 除非另有规定,在试验中仅使用确认为化学纯及以上纯度的试剂和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 水要求的蒸僧水或去离子水 试验用溶液在试验前预先调整到试验温度 6.4.2导热系数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6.4.3太阳光反射比 按JG/T235一2014中6.4的规定进行 6.4.4近红外反射比 按JG/T235一2014中6.4的规定进行 6.4.5半球发射率 按JG/T235一2014中6.5的规定进行 6.4.6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变化率 按6.4.3的规定测定初始太阳光反射比反射隔热平涂面漆按照GB/T9780一2013中5.4.1.3B法 烘箱快速法)的规定进行耐沾污性处理,反射隔热质感面漆按照GB/T97802013中5.5.1.3B法(烘 箱快速法)的规定进行耐沾污性处理,再按6.4.3的规定测定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 对于部分样品,在 测试耐沾污性时,经有关方商定,允许试版在养护7d后再进行4紫外光连续照射后测试(紫外光照 射按GB/T23987一2009中方法A的规定进行,辐射照度0.68w/m',光源采用UVA-340型灯管. 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变化率 按式()计算
GB/T25261一2018 o二A ×100 =! C1 p0 式中 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变化率,% C1 -初始太阳光反射比; n -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 p1 结果取3块试板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6.4.7与参比黑板的隔热温差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6.4.8在容器中状态 打开包装容器,搅拌时无硬块,易于混合均匀,则评定为“搅拌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6.4.9低温稳定性 按GB/T92682008中A法的规定进行,共3次循环 6.4.10施工性 刷涂或涂、刮涂无困难则可评定为“施涂无障碍” 6.4.11干燥时间 按GB/T1728一1979中表干乙法的规定进行 6.4.12涂膜外观 将6.4.10试验结束后的试板放置24h,目视观察涂膜,若无明显缩孔、流挂和开裂,涂膜均匀,则评 定为“正常” 6.4.13耐碱性 按GB/T9265一2009的规定进行 3块试板中至少应有2块未出现起泡、掉粉,明显变色等涂膜病 态现象,可评定为“无异常” 如出现以上病态现象,按GB/T1766一2008进行描述 6.4.14耐水性 按GB/T1733一1993中甲法的规定进行 将3块试板浸人GB/T6682一2008规定的三级水中 试板投试前除封边外,还需封背 取出后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3块试板中至少应有2块未出现起 泡、掉粉、明显变色等涂膜病态现象,可评定为“无异常” 如出现以上涂膜病态现象,按GB/T1766 2008进行描述 6.4.15涂层耐温变性 按JG:/T252017的规定进行,共3次循环[(23士2)C水中浸泡18h,(一20士2)冷冻3h 50士2)C热烘3h为一次循环] 3次循环结束后,放至室温,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3块试板中至少 应有2块未出现粉化、开裂、起泡、剥落、明显变色等涂膜病态现象,可评定为“无异常” 如出现以上涂 膜病态现象,按GB/T1766一2008进行描述
GB/T25261一2018 6.4.16粘结强度 按HG;/T4567一2013中5.12的规定进行 6.4.17拉伸强度 按HG/T4567一2013中5.13的规定进行 6.4.18断裂伸长率 按HG:/T4567一2013中5.l4的规定进行 6.4.19 低温柔性 按HG/T4567一2013中5.15的规定进行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1.1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2出厂检验项目包括5.2.1中在容器中状态、施工性、干燥时间、涂膜外观以及5.2.2、5.2.3所列相 应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 7.1.3型式检验项目包括5.1所列的全部技术要求以及5.2所列相应标准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在正 常生产情况下,表1,表2、表3,表4所列项目一年检验一次,5.2.2,5.2.3按相应标准规定的型式检验要 求进行 7.2检验结果的判定 7.2.1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81702008中修约值比较法的规定进行 7.2.2应检项目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要求时,该试验样品为符合本标准要求 标志、包装和贮存 8 8.1标志 按GB/T9750的规定进行 在包装标志或说明书上注明产品类别 如需加水或溶剂稀释,应明确 稀释比例 8.2包装 溶剂型涂料按GB/T13491一1992中一级包装要求的规定进行;水性涂料按GB/T13491一1992 中二级包装要求的规定进行 8.3贮存 产品贮存时应保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冬季时应采取适当防冻措施 产品应根据树脂 类型定出贮存期,并在包装标志上明示
GB/T25261一201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导热系数的测定 范围 A.1 本方法适用于隔热中涂漆导热系数的测定 A.2仪器设备 该设备符合GB/T102952008的要求 在试样一面加人稳定的热面温度,热量通过试件传递到 冷面,测量传递的热流来计算导热系数 设备导热系数测量范围为0.001w/mK)~3.,.000w/mK). 精度不低于1mw/mK),导热系数测定仪示意图见图A.1 相关部件要求 a 热面温度控制器: 温度范围为室温100C; -热面与试件接触面为平板式,热面直径>5cm; 控温精度为0.1C D)冷面温度控制器: 温度范围为0C70C; -冷面与试件接触面为平板式,冷面直径>5c cm 低温恒温槽,控温精度为0.1C 热流计 紧贴于冷面上; 热流值波动偏差为0.005mV0.05mV d 压力加载器: -自动或手动加压; -压力范围为0N400N; 控压精度为0.1N 厚度测量仪 手动或自动测量; -测量范围为0mm50mm; 测量精度为1丛m 0
GB/T25261一2018 说明: -压力传感器 冷端保温套; -热端保温套 进水管; 热面; 9 出水管; -厚度测量仪 低温恒温槽控制器 10- 11 -热流计 注水口 -冷面; 12 低温恒温槽槽体 图A.1导热系数测定仪示意图 A.3试件准备 将6.3.3.1制备完成后的涂膜裁成不小于热/冷面面积的试件 A.4试验步骤 A.4.1开启电源,连接软件,将低温恒温槽水温设为约14C(此时冷面温度约15C),启动制冷及循 环;将热端温度设为35C,开启加热 待冷端和热端温度稳定后,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对设备进行校淮,所用已知导热系数结果的试件 A.4.2 厚度应与待测试件尽量一致,压力值(200士20)N,硬质试件可适当提高压力 A.4.3将待测试件放置在冷面和热面中间,将冷面,试件、热面压紧,压力值200士20)N,由于施加压 力后涂膜厚度会有变化,以厚度测量仪测出的厚度参与计算 结果计算按GB/T10295一2008中3.5.2 中单试件布置的不对称布置进行 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导热硅脂 1
GB/T25261一2018 A.5结果处理 取3块试件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两位 12
GB/T25261一201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与参比黑板的隔热温差的测定 警示本试验含高辐射光源,为防止晒伤皮肤及眼睛,需穿戴好防护衣及防护墨镜进行操作 B.1原理 基于稳态传热原理,采用人工光源模拟太阳光辐射,分别对参比黑板和测试试板进行均匀照射,达 到一定时间后,热量传导稳定,用热电偶测温仪分别测量出参比黑板和测试试板背向热源的金属表面温 度,计算出参比黑板与测试试板的隔热温差 B.2仪器设备 B.2.1构成 隔热温差测定仪主要包括人工模拟光源、试板固定及旋转装置、热电偶测温系统、辐射计等,示意图 见图B.1 口田 说明: 人工模拟光源箱体 短狐饥灯,长狐饥灯或饷灯 滤光片; -排热系统; -样板固定及旋转装置; -试板; 旋转支架; -测温探头(热电偶; -测温仪 图B.1隔热温差测定仪示意图 13
GB/T25261一2018 B.2.2人工模拟光源 B.2.2.1人工模拟光源由光源系统、排热系统及移动支架组成,其有效照射范围应大于试板 B.2.2.2光源系统由短弧饭灯、长弧缸灯或谪灯与滤光片等组成,模拟太阳光应满足GB/T17683.1 1999中规定的AM1.5的光谱分布要求 B.2.2.3光源应垂直试板表面,通过调节光源系统电流改变光源辐射照度 B.2.2.4试板表面接受到的辐射照度应均匀分布 辐射照度不均匀度应满足士5%以内的要求 B.2.2.5人工模拟光源设置排热系统 该系统应满足及时排除光源热量的需要 B.2.3样板固定及旋转装置 B.2.3.1样板固定及旋转装置与人工模拟光源一起安装在移动支架上,其应能前后方向移动 B.2.3.2为更好的保证试板接受的辐射照度均匀分布,试板在光源的垂直面上匀速转动 B2.33试板应能固定在装置的旋转台上,开启电源后试板随旋转台转动 B.2.3.4 旋转台的旋转速度为5!/min. B.2.4热电偶测温系统 B.2.4.1测温系统包含四个测温探头、,测温仪以及固定台架 B.2.4.2测温探头能与试板背面紧密贴合,以试板中心点为圆心的半径为50nmm圆周上均匀取四个测 温点 B.2.4.3测温仪精度不低于0.1 B.2.4.4测温仪具备数据记录及导出功能,数据记录间隔不高于30s B.2.4.5固定台架与旋转装置相连,可以与旋转装置一起转动 B.2.5辐射计 B.2.5.1辐射计测试范围为300nm一2500nm B.2.5.2测试辐射照度时辐射计探头与试板的最终放置位置贴合 B.3试板制备 B.3.1参比黑板用涂料要求和参比黑板的制备 参比黑板用涂料按表B.1参考配方配制,制备工艺同普通黑色外墙涂料 参比黑板的制备按6.3.4 的规定进行,参比黑板的技术参数应符合表B.2的要求 表B.1参比黑板用涂料参考配方 加量 原材料 水 224 分散剂 杀菌剂 消泡剂 1.5 纤维素增稠剂 1.5 14
GB/T25261一2018 表B.1续 加量 原材料 丙二醇 15 沉淀硫酸锁 75 重质碳酸钙 175 75 滑石粉 31o 外墙用丙烯酸乳液 15 成膜助剂 增稠剂 pH调节剂 铁黑色浆60%颜料粉 90 总计 1000 注:参比黑板用涂料也可从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获取 表B.2参比黑板的技术参数 项目 技术参数 明度值 23.0<1”<27.0 太阳光反射比 0.040.05 B.3.2测试试板的制板要求 按6.3.4的规定进行 B.4试验步骤 B.4.1试验在(26士2)C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开机预热约30min B.4.2将参比黑板安装在旋转装置上,有涂膜的一面正对光源 将热电偶与试板背面紧密贴合,打开 测温仪记录数据,数据记录间隔不高于30s,开启旋转装置,旋转速度为5 r/min B.4.31h后,关闭旋转装置,停止数据记录并将数据导出 以时间为横坐标,记录的温度为纵坐标,得 到一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去除升温段的数据,选取从温度达到平衡开始到实验结束的所有四个测 温点的数据,计算其平均值,记为T,通常情况下,可选取0,5h至1h之间的所有四个测温点的数据进 行计算 B.4.4控制参比黑板的背面温度为(90士1)C,当背面温度不在此范围时,可通过调整光源系统电流或 光源与样板固定及旋转装置的距离调整参比黑板的背面温度 B.4.5使用辐射计测量人工模拟光源的辐射照度,除另有商定外辐射照度范围应在(800士50)w/m 范围内,当辐射照度超出此范围时,应检查参比黑板的磨损、光源的衰碱等 B.4.6将参比黑板换为测试试板,重复B.4.2~B.4.3步骤,测得的数据记为T. 15
GB/T25261一2018 B.5结果处理 与参比黑板的隔热温差AT按式(B.1)计算 (B.1 丛T=T -T 式中 AT 与参比黑板的隔热温差的数值,单位为摄氏度(); T -黑板背板的平均温度的数值,单位为摄氏度(C); T -试板背板的平均温度的数值,单位为摄氏度(C). 参比黑板用一块进行测试,测试试板应进行平行测试,计算结果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 值,表示至小数点后一位 16
GB/T25261一2018 参 考文献 [1]GB/T3181一2008漆膜颜色标准 17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GB/T25261-2018

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成为了市场上的一种热门产品。反射隔热涂料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表面的吸收率和热传导率,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

根据GB/T25261-2018标准,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反射隔热涂料应该具备下列性能:

  • 隔热性能:反射隔热涂料能够通过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来减少室内外温差,降低空调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防水性能:涂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建筑物受潮、滋生霉菌和细菌。
  • 耐酸碱性能:涂料应具有较强的抗酸碱腐蚀能力,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 施工性能:反射隔热涂料应该易于施工,施工后表面光洁平整,美观大方。

反射隔热涂料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球形颗粒和填料等。其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法、溶剂法、水性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对涂料进行科学配比,以保证产品质量。

反射隔热涂料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表面,例如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值得注意的是,反射隔热涂料虽然可以减少室内温度,但并不能完全替代空调,因此在使用时仍需要注意合理使用。

总之,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是一种优秀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很多优点,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的不断推广,它将会在建筑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相关资料

和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类似的标准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

固结磨具硬度检验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固结磨具硬度检验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固结磨具硬度检验的编号:GB/T2490-2018。固结磨具硬度检验共有9页,发布于2019-02-01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的编号:GB/T25975-2018。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共有15页,发布于2019-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各色汽车用面漆

溶剂型外墙涂料

可调色乳胶基础漆

甲板漆

船用车间底漆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