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260-2012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

Technicalrequirementsofscreencodeanti-counterfeit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的编号:GB/T29260-2012。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共有33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9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10
  • 实施日期2013-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3页
  • 文件大小655.03KB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29260一2012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 Ieehntealrequirementsofsereencodeanti-ounterleting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260一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要求 打印机,复印机及一体化机防伪功能 5.1 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3 5.2 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5.3 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5.4 5.5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 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指标 试验方法 8 6.1打印机、复印机及一体化机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I8 6.2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20 20 6.3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谈取装冒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6.5 刚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22 6.6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多比特信息代码 多比特信息代码 A.1 2: 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B.1获取测试图像 +####+#+ B.2符号参数的评估 图1浮字或沉字点阵的尺寸与间隔 图2浮字或沉字点阵的网线角度示意图 图3网屏编码禁止复印点阵形式示意图 图4网屏编码的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示意图 图5网屏编码的相位调制点阵形式示意图 图6网线角度为45的网屏编码示意图 图73X3点阵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8可构成网屏编码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示意图 图9由3×3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组成的9X9点阵的网屏编码示意图 图104×4点阵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11由3×3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组成的12×12点阵的网屏编码示意图
GB/T29260一2012 10 图12由6X6点阵构成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示意图 10o 图13网线角度为45°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示意图 1 图14网屏网点的点所能分布的范围示意图 12 图15网屏编码网点的间隔尺寸示意图 15 图16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点阵结构示意图 表1网屏编码防伪技术分类 表2浮字或沉字功能指标 表3禁止复印功能指标 表4追踪功能指标 表了自动该取功能指标 表6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指标 表,扫措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指标 表 照用机和影像模组阅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指标 表9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指标 5 表10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指标 表1 8 浮字或沉字功能试验方法 8 表12禁止复印功能试验方法 表13: 追踪功能试验方法 15 表14 19 自动读取功能试验方法 表15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20 表16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20 表17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21 表18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21 表19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22 "*""*""* 表A.14进制多比特网屏编码 23 表B.1五种代码校验方法的误校验概率比较 28 表B.2信息埋人隐形性级别 28 表B.3符号级别(综合评价)和测试指标 29
GB/T29260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防伪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阿波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公共防伪技术与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 舜天龙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倍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泽苍、,陈锡菩、戴梅、李龙杰、韩伟、高飞 m
GB/T29260一2012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网屏编码防伪技术的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印刷介质上的信息隐藏产品,以及具有浮字或沉字,禁止复印,追踪和自动读取功能 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可实现防伪识别的移动通讯(手机)终端、照相机和影 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 本标准也适用于票据与标识数字化防伪以及印刷多媒体,具有防伪功能的证明文件、,证书(件)和 票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705平版装潢印刷品 凸版装潢印刷品 GB/T7706 凹版装潢印刷品 GB/T7707 GB/T17004 防伪技术术语 GB/T17497柔性版装潢印刷品 GB/T19425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防伪标识通用技术条件 GB/T22258 商业票据印制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CY/T49.l CY/T49.2商业票据印制第2部分:折叠式票据 CY/T49.3商业票据印制第3部分;卷式票据 CY/T49, 商业票据印制第4部分:本式票据 术语和定义 GB/T17004,GB/T19425和GB/T2225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网屏编码sereencode 具有印刷网屏特性的以及几何学或物理学分布的光学可读性图形编码 3.2 网屏网点 screendot 构成网屏的最小单位的点阵 网屏网点的点 dot 构成网屏网点的最小单位的点
GB/T29260一2012 4 3. 网屏网点面积screendotarea;SDA 网屏网点最大围成的面积 3.5 网线角度 screenangle 网线中心连接水平线的角度 浮字或沉字功能funetionbyembossingorshading 具有隐形文字或标记的底纹,可在复印件上显现,用于区分原件与复印件 3.7 禁止复印功能cpprohihttifumection 以网屏编码信息隐藏为手段,在复印机上所达到的防止非法复印的效果 3.8 unction 追踪功能trackin i ing 针对印刷文件实施追踪文件来源,以及文件过程管理 3.9 自动读取功能automatiereadingfunetion 将埋有信息的印刷介质文件,通过复印机(扫描仪)自动输人到计算机中 3.10 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anti-eounterfeiturefunetonofscreencodereadimgmo- bilephone 通过手机识别埋在印刷介质中的网屏编码防伪信息,网络信息 3.11 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anti-counterfeiturefunetionofscreencodereadingbyscanner 通过扫描仪识别埋在印刷介质中的网屏编码防伪信息,追踪信息,禁止复印信息,自动读取信息 3.12 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anti-eounterfeiturefunetonofsereem codereadingbycamerasorimmagesensormodules 通过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谈取装置识别埋在印刷介质中的网屏编码防伪信息,追踪信息 3.13 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anti-counterfeturefunetionofdigitizatiombasedonsereenede 通过具有可抗高精度扫描以及可抗人为介人抠像的网屏编码,实现的数字化防伪 anti-counterfeiturefunctionofmultim 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 mediaprimtng 针对印刷介质所实现的多媒体播放,以及防伪信息显示 4 分类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按其产品应用划分为六类;按其防伪功能分为九种;再按其适用的载体(设备、仪 器)分为十二种 见表1
GB/T29260一2012 表1网屏编码防伪技术分类 序号 产品种类 防伪功能 适用的载体(设备、仪器 1) 浮字或沉字功能; 具有防伪功能的打印机、复印机及2)禁止复印功能 打印机: 1 -体化机 追踪功能 复印机 3 2 4) 自动读取功能 具有防伪功能的移动通讯(手机 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 移动通讯(手机)终端 3 终端 别防伪功能 具有防伪功能的扫描仪 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扫描仪 具有防伪功能的照相机和影像校 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 5 照相机; 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 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6 专用读取装置 7 防伪票据; 具有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的 8 防伪标识 8 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 产品 防伪商品券 9 0)防伪证书(件 11)点读笔; 具有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的产品 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 12 相关多媒体印刷物 要求 5.1打印机、复印机及一体化机防伪功能 5.1.1浮字或沉字功能 网屏编码浮字或沉字点阵形式 浮字或沉字点阵的尺寸 5.1.1.1.1 浮字点阵的尺寸FD为0.16(1士10%)mm,点阵间隔FDi为0.33(1士10%)mm;沉字点阵的尺寸 CDs为0.042(1士10%)mm,点阵间隔CDi为0.12(1士10%)mm 如图1所示 FD CD FD. CD. 图1浮字或沉字点阵的尺寸与间隔 5.1.1.1.2浮字或沉字点阵的网线角度 浮字或沉字点阵的网线角度为45" 如图2所示
GB/T29260一2012 图2浮字或沉字点阵的网线角度示意图 5.1.1.2浮字或沉字功能指标 浮字或沉字底纹功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浮字或沉字功能指标 浮字或沉字功能 指 标 注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见5.1.1.1.1及5.1.1.1.2 浮字底纹或沉字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底纹反射密度值的一致性 的比值为l,误差士20% 被测浮字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 浮字或沉字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板密度值对比在0.13一0.28范围 浮字或沉字的复印效果级别按以下5级判 定,5级最高,1级最低 5级;可非常清楚地观察出浮字或沉字的 复印效果无背景干扰 4级 可清楚地观察出浮字或沉字的复印 效果,稍有背景干扰; 浮字或沉字的复印效果" 通过目视观察,判定级别;>3级 3级:背景干扰较严重,但可以观察出浮字 或沉字的复印效果; 2级;背景干扰严重,浮字或沉字的复印效 果模糊可见; 1级;背景干扰严重,浮字或沉字的复印败 果不明显 浮字或沉字的隐形性效果级别按以下5级 判定,5级最高,1级最低 5级;完全观察不出; 4级;通过改变方向等,专业人员仔细观看 浮字或沉字的隐形性效果" 通过目视观察,判定级别:>3级 才能稍微观察出,而非专业人员观察不出; 3级;专业人员可直接观察出,而非专业人 员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观察出 2级;非专业人员可直接观察出; 1级;非专业人员可容易观察出 “浮字或沉字的复印效果”的指标应是属于针对人为视觉效果的评测,应根据人为直观的5种不同的结果做出 结论 “浮字或沉字的隐形性效果”的指标也应是属于针对人为视觉效果的评测,这里还应同时依据专业人员与非专 业人员的视觉效果的5种不同的结果做出结论
GB/T29260一2012 5.1.2禁止复印功能 5.1.2.1网屏编码禁止复印点阵形式 网屏编码禁止复印点阵形式由45"排列的4个点组成,以75dpi以上图像精度实现禁止复印功能 点阵尺寸PDs为0.42(1士10%)mm,间隔PDi为1.1(1士10%)mm 如图3所示 PDi 图3网屏编码禁止复印点阵形式示意图 5.1.2.2禁止复印功能指标 禁止复印功能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禁止复印功能指标 指 标 禁止复印功能 点阵分布 见5.1.2.1 防破损与污染的能力(鲁棒性》 A4、B5纸<2/3 禁止复印文件的识别率" >95%任意角度 非禁止复印文件的误识率" S0.5% 禁止复印功能的响应速度 禁止复印文件的识别率是指将埋有禁止复印网屏编码的不可复印文件正确识别出的概率值 非禁止复印文件的误识率是指将没有埋人禁止复印网屏编码的可以复印的文件误识别为禁止复印文件造成误 识别的概率值 5.1.3追踪功能 5.1.3.1网屏编码的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 网屏编码的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分为;集中分布点阵与分散分布点阵 其分别对应追踪或认证信 息“1”或“o”",以图4所示的排列形式构成底纹 其中:(a)为集中分布点阵形式即AM调幅网屏 一个点的尺寸AM.为0.084(1士10%)mm;(b 为分散分布点阵形式,即FM调频网屏,FM.为0.042(1士10%)mm,分散分布点阵形式的点阵的间隔 FM为0.084(1士10%)mm.
GB/T29260一2012 -AM 图4网屏编码的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示意图 5.1.3.2网屏编码的相位调制点阵形式 个网格代表一个网点的位置,由3X3共九个网格组成一个网点表示一个数据 根据网 每一 点的点的位置不同来分别表示4进制的4个数值 如图5所示 图5中(a)~()共6组点阵描述,分别表示定位点、方向点及03多比特信息(MultiBit),即 (a)表示数据“o”;(b)表示数据“1”;(e)表示数据“2”;(d)表示数据“3”;(e)表示定位点;(f)表 示方向点 多比特网屏编码见附录A 图5中“501”为两比特网屏编码的一个网点的表示方法;“502”为信息网点的点;“503”为一个 网点尺寸的表示范围 按照印刷网屏理论,网屏网点的间距要大于或等于网点的大小 503 502 501 ( a) (c) d) ( 图5网屏编码的相位调制点阵形式示意图 按图5网点旋转45"可构成网线角度为45"的网屏编码 如图6所示 b 图6中“6o1”为两比特网屏编码的一个网点的表示方法;“602”为一个网点的点;“603”为一个 网点尺寸的表示范围 每一个网格代表一个网点的位置,由3×3共九个网格组成一个网点, 表示一个数据 根据网点的点的位置不同可分别表示4进制的4个数值 图6中(a)()共6组点阵描述,分别表示定位点、方向点及03多比特信息MultiBit). 即;(a)表示数据“0”;(b)表示数据“1”;(e)表示数据“2”;(d)表示数据“3”;(e)表示定位点;(f 表示方向点 多比特网屏编码见附录A 网屏编码的数据校验也因其具体用途,代码形式,印刷精度以及识别器的不同而异 作为多 媒体印刷以及防伪应用中网屏编码只需要校验功能即可.作为大量信息埋藏时,可通过RS纠 错的方法对埋人的信息进行纠错处理 网屏编码校验方法见附录B
GB/T29260一2012 603 02 601 ( 图6网线角度为45"的网屏编码示意图 51.3.3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的结构 a)3×3点阵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结构 3×3点阵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结构示意见图7 按图7网屏编码网点,可构成3×3点阵信 1 息模组,该信息模组是用3行3列网点组成的 图7中“701”表示一个网屏编码网点;“702”表示信息网点的点;“703”涂有灰色的小区表 示信息网点的点可以分布的位置;w加表示网点的宽度;w表示网点的高度;l丽表示网 点间的水平间距;l丽表示网点的垂直间距 网点S,S;是垂直定位点阵;Sa,S;是水平定位点阵,除了Sn点是在左边外,其余的垂 直定位点阵以及水平定位点阵的点均在中心分布 S点可表示网屏编码的方向 网点S,Se,S以及s.是信息点阵,每一信息点在四个方向上表示2比特信息,4个信 息点阵可以表示8个比特的信息 3×3隐形码中S点表示该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的方向,若干个具有与S.点相同的网屏编 码信息模组可拼凑成信息量更大的网屏编码 702 701 Mm 703" >2 图73×3点阵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结构示意图 可构成网屏编码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示意见图8 s.网点的点是在网点的右边,表示这 个3×3点阵为起始或终止网屏编码信息模组 可同图7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构成可变 长的代码,以适于各种场合的应用
GB/T29260一2012 S Sm 图8可构成网屏编码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示意图 3 由3X3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组成的9x9点阵的网屏编码示意见图9 图9中"g00"表示一个由3X3个冈屏编码信息模组构成的9X9点阵的网屏编码;"0" 为网屏编码的初始间隔标记;“902”为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的终止间隔标记 由此可构成由 n×n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所组合成的可变长网屏编码 90 900 902 图9由3×3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组成的9×9点阵的网屏编码示意图 b4×4点阵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结构 14×4点阵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结构示意见图10 按图10网屏编码网点,可构成4X4点阵 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该信息模组是用4行4列网点组成的 图10中"001"表示一个网屏编码网点;"002"表示信息网点的点;“1003”"涂有灰色的小 区表示信息网点的点可以分布的位置;w表示网点的宽度;w表示网点的高度;Im 表示网点间的水平间距,lm表示网点的垂直间距 网点S,S2,S;是垂直定位点阵;S,S,S;是水平定位点阵 垂直定位点阵以及水平 定位点阵的网点的点均在网点的中心分布,表示网屏编码的方向,以及起始与终止标记 S网点的点 如果是在网点的左边表示这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为一般的模组;如果是在 网点的右边表示这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为起始与终止模组 网点SI,Se,S,S1,S,Sa,S,S以及S.;是信息点阵,每一信息网点的点可在网点的 四个角上分布,可表示2比特信息,9个信息点阵一共可以表示18个比特的信息
GB/T29260一2012 1002 1003 事 1001 图104×4点阵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结构示意图 网屏编码可以由任意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中“1100”表示一个由3×3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组成的12×12点阵的网屏编码, “11o1”的基准点阵设置在有右方,表示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的初始间隔标记;“1102”的基准点 阵也设置在右方,表示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的终止间隔标记;其他基准点阵均在网点的左 方 由此可构成由n×m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所构成的可变长网屏编码 100 1101 1102 图11由3×3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组成的12x12点阵的网屏编码示意图 6X6点阵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的结构 按图5的网屏编码网点还可构成图12的信息模组,该信息模组是用6行6列网点组成 的,信息模组相邻的网点形式循环分布构成循环代码,即读取同代码值的任意6行6列网 点都可识别出代码的码值 “1201”表示一个网屏编码网点;“1202”表示信息网点的点 “1203”涂有灰色的小区表示信息点阵可以分布的位置;w表示网点的宽度;w表示 网点的高度;l表示网点间的水平间距;l表示网点的垂直间距 网点S,S,s,Se,s是垂直定位点阵;S,S,s,S1,S是水平定位点阵 垂直定 位点阵与主水平定位点阵相同,网点的点均在网点的中心分布 网点S表示方向基准" 网点的点分布在网点的左侧
GB/T29260一2012 网点S,Se,S S,S,Sg,Sg,Sg,S6 及 是数据信息点阵,可表示50个比特的信息 S1,S52,S;8,S5,S 惠 S8 S:4 202 1201 旺 里 1203 S S32 S3 S35 S 国 国 国 国 S S >2 图12由6x6点阵构成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示意图 2)图13是网线角度为45°的6×6点阵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 该模组虽然由11行11列网 点排列而成,实际上仍然是由36个点阵构成一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 用 E工 围 野 困 图13网线角度为45°的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示意图 5.1.3.4网屏编码相位调制点阵参数的设定 图5规定,设给定印刷精度所对应的单位尺寸(1in/dpi)为DUs,按公式(1)计算网屏编码网 a 点尺寸sCS,误差士10%: SCS=Hss=Ws1s=6DUS 式中 SCS -网屏编码网点尺寸,单位为毫米(mm): Hs -网屏编码网点长度,单位为毫米(mm); 10o
GB/T29260一2012 Ws 网屏编码网点宽度,单位为毫米(mm); DUS -给定印刷精度所对应的单位尺寸(1in/dpi),单位为毫米(mm) b实际网屏编码网点中点的尺寸SDS,如图14所示 下 WDs 图14网屏网点的点所能分布的范围示意图 按公式(2)计算网屏编码网点的点的尺寸sDs,误差土10% DS=H=W=H =W =H=W=DUS 式中: SDS 为网屏编码网点的点的尺寸,单位为毫米(t mm; 为网屏编码网点的点的高度,单位为毫米(t mm; 日 w 为网屏编码网点的点的宽度,单位为毫米(n mm; 为网屏编码网点的点的边缘高度,单位为毫米(n mm w 为网屏编码网点的点的边缘宽度,单位为毫米(n mm H -为网屏编码网点的点的垂直间隔,单位为毫米(n mm w 为网屏编码网点的点的水平间隔,单位为毫米( mm DUS 给定印刷精度所对应的单位尺寸(1in/dpi),单位为毫米(G mm 按公式(3)计算网屏网点的面积sDA SDA=Hs×W=36DUS 式中: SDA 网屏网点的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Hss -为网屏编码网点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W -为网屏编码网点的宽度,单位为毫米(n mm; sns DUs 给定印刷精度所对应的单位尺寸(1in/dpi),单位为毫米(mm) d 一个网屏网点的面积即是一个单位面积 埋人信息的密度DLL越大,即在相同印刷媒体上通 过印刷所能记述的信息量就越大 按公式(4)计算网屏编码埋人信息的密度DLL DLL=2Bit/36Grid=0.056 式中: DLL -网屏编码埋人信息的密度 Bit -计算机信息单位,单位为比特; Grid -个网格的数量,单位为个数 网屏网点的点密度DSD值越小,信息埋人到印刷图像中对图像的影响就越小 一个网屏编码 与普通二维条码所不同的概念是对单位面积上的印刷媒体,用最小的网屏网点的点密度 DSD,获取最大的信息密度DLL 1l
GB/T29260一2012 按公式(5)计算网屏网点的点密度DsSD. DSD=1Dot/36UnitGrid=0.028 式中: DSD 网屏网点的点密度; Dot 单位网点中点的尺寸; UnitGrid 单位网格尺寸 f 埋人信息的密度比RDL.含义为一个网屏网点的点所能记述信息的量 其数值越大,记录的信 息的容量就越大,网点灰度值就越小 按公式(6)计算埋人信息的密度比RDL RDL=DLL/DSD=2 (6 式中 RDL -埋人信息的密度比 DLI -网屏编码埋人信息的密度 -网屏网点的点密度 DSD 网屏编码网点的间隔尺寸,如图15所示 梆o1 Dro Sp S3 Sm 图15网屏编码网点的间隔尺寸示意图 按公式(7)计算网屏编码网点的中心间隔尺寸DCI,误差士10% 1 DCI=I=I0>6DUS 式中: DCI -网屏编码网点的中心间隔尺寸; 网点的水平中心间隔 Is01 -网点的垂直中心间隔 1503 DUS -给定印刷精度所对应的单位尺寸(1in/dpi),单位为毫米(mm) 按公式(8)计算网屏编码网点的间隔尺寸DIs,误差士10% DIS=Dso=D02之3DUS 式中 DIS -网屏编码网点的间隔尺寸; -网屏编码网点的水平间隔尺寸; D15o1 网屏编码网点的垂直间隔尺寸; D 1s0e DUS -给定印刷精度所对应的单位尺寸(1in/dpi),单位为毫米mm) 12
GB/T29260一2012 5.1.3.5追踪功能指标 追踪功能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追踪功能指标 追踪功能 指 标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或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调幅与调频点阵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分布按图4,相位调制点阵分布按图5一图15及公式(1)一公式(8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130.28范围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080.12范围 最小信息埋藏量 >30字节 信息埋人载体 印刷底纹图像、印刷图形、印刷图像以及印刷文档 信息内容 信息包括;年、月、日的打印日期,计算机用户名,打印机型号等 防破损与污染的能力(鲁棒性 A4、B5纸;2/3可识读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见附录B表B.3,为A级 5.1.4自动读取功能 自动读取功能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自动读取功能指标 指 标 自动读取功能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或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调幅与调频点阵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分布按图4,相位调制点阵分布按图5一图15及公式(1)一公式(8)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130.28范围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080.12范围 最小信息埋藏量 2000字节 信息埋人载体 印刷底纹图像、印刷图形、印刷图像以及印刷文档 信息包括;年、月、日的打印日期,计算机用户名,打印机型号,证书证 信息内容 件内容以及各种文档信息等 防破损与污染的能力(鲁棒性》 A!.凹纸;<7/8可识读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见附录B表B.3,为A级 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指标应符合表6规定 13
GB/T29260一2012 表6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指标 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标 指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或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调幅与调频点阵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分布按图4,相位调制点阵分布按图5一图15及公式(1)一公式(8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13一0.28范围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08一0.12范 最小信息埋藏量 >6字节 信息埋人载体 彩色图像、单色图像 信息内容 连接网络的地址,防伪信息等 最小可承载有效信息的图像尺寸 =(9nm×12mm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见附录B表B.3,为A级 5.3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指标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指标 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指 标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或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调幅与调频点阵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分布按图4,相位调制点阵分布按图5图15及公式(1)公式(8)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13~0.28范围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08一0.12 2范围 >500字节 最小信息埋藏量 信息埋人载体 印刷底纹图像、印刷图形、印刷图像以及印刷文档 信息内容 文字、图形、声音等数字信息 防破损与污染的能力(鲁棒性 A3,A4,B5纸;7/8可识别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见附录B表B.3,为A级 5.4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指标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指标 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 指 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或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调幅与调频点阵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分布按图4,相位调制点阵分布按图5一图15及公式(1)一公式(87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130.28范围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080.12范围 1
GB/T29260一2012 表9(续 冈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 指 注 信息点与防伪点之间的图像颜色两个被测图像的LAB值的比值 约等于1,误差<20% 与色差 最小可读出十进制防伪代码的 >14位 位数 防高精度扫描复制级别按以下5级判定 5级最高,1级最低 5级;对网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通过 高精度扫描仪扫描制版不能直接复制 4级;对网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有可 能但不容易通过高精度扫描仪扫描制版直 接复制,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且具有印刷知 ,不能通过高精度扫描仪扫描 识的 人员 对网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比较 防高精度扫描复制 级别为5级 容易通过高精度扫描仪扫描制版直接复制, 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且具有印刷知识的专 人员,有可能但不容易通过高精度扫描仪 业 扫描制版直接复制 2级;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且具有印刷知识 的专业人员,比较容易通过高精度扫描仪扫 描制版直接复制 对非印刷专业人员,不能 通过高精度扫描仪扫描制版直接复制 1级;对非印刷专业人员,有可能但不容易通 过高精度扫描仪扫描制版直接复制 静态网屏编码防高精度扫描抠像级别按以 种级别判定 5级最高,1级最低 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不能 5级对网 正确抠像 4级,对网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有可 能但不容易正确抠像,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 且具有印刷知识的专业人员,不能正确 静态网屏编码防高精度扫描抠像" 抠像 防止通过高精度扫描,将图像放大 级别判定:>4级 3级;对网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比较 通过人工介人的方法将网屏编码网 容易正确抠像,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且具有 点抠出,达到非法复制的目的 印刷知识的专业人员,有可能但是不容易正 确抠像 2级;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且具有印刷知识 的专业人员,有可能正确抠像 对非印刷专 业人员,不能正确抠像 1级;对非印刷专业人员,有可能但不容易正 确报像 16
GB/T29260一2012 表9(续 冈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 指 注 标 动态网屏编码防高精度扫描抠像 防止通过高精度扫描,将图像放大 其级别判定同“静态网屏编码防高精度扫描 级别判定:3级 通过人工介人的方法将冈屏编码网 报像级别"的判定方法 点抠出,达到非法复制的目的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见附录B表B.3,为A级 平板印刷品按GB/T7705,凸版 印刷品按GBT7706,凹版印刷 印刷质量 品按GB/T7707,柔性版印刷品 GB/T17497和票据印刷品按 按 CY/49.149.4进行 “防高精度扫描复制“指标标志抗击通过高精度扫描仪复制的方法对数字化防伪票据或标识进行伪造的强度 为量化这种强度,通过对网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具有印刷知识的专业人员以及 非印刷专业人员,通过高精度扫描仪复制的方法对数字化防伪票据以及标识进行伪造的难易程度,映射成5种 防伪强度的指标 “静态网屏编码防高精度扫描抠像”以及“动态网屏编码防高精度扫描抠像”指标标志抗击通过高精度扫描仪 以及人为介人的方法对数字化防伪票据或标识进行伪造的强度 同样,为量化这种强度,通过对网屏编码比较 熟悉的专业人员,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且具有印刷知识的专业人员以及非印刷专业人员,通过高精度扫描仪以 及人为介人的方法对数字化防伪票据以及标识进行伪造的难易程度,映射成5种防伪强度的指标 5.6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指标 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指标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指标 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 标 指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点阵分布按图5一图15及公式(1)一公式(8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对比在0,080.12范围 最小信息埋藏量 >2字节 信息埋人的载体 印刷底纹图像、印刷图形印刷图像、印刷文档 信息内容 音频,图形以及视频图像的检索代码,或防伪代码 识别器读取面积 C2.5mm 读取与播放响应时间 <0.2S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见附录B表B3,为A级 平板印刷品按GB/T7705.凸版印刷品按GBy/T7706,凹版印刷品按 印刷质量 GB/T7707和柔性版印刷品按GB/T17497进行 17
GB/T29260一2012 试验方法 打印机、复印机及一体化机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6.1.1浮字或沉字功能试验方法 浮字或沉字功能试验方法见表11 表11浮字或沉字功能试验方法 浮字或沉字功能 试验方法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通过40倍以上带刻度的显微镜直接观察点阵尺寸与间隔以及网线角度 底纹反射密度值的一致性 用speetroEye分光光度计,对浮字底纹与沉字底纹进行反射密度对比 用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对标准白板与浮字或沉字底纹反射密度进 浮字或沉字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行对比 将被试验印刷品,分别放在5个不同品牌的复印机上进行复印,将效果最好 浮字或沉字的复印效果 的和效果最差的除去,对剩下的复印件用目视观察 选出5名对网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和5名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非专 浮字或沉字的隐形性效果 业人员,分别进行目视观察 6.1.2禁止复印功能试验方法 禁止复印功能试验方法见表12 表12禁止复印功能试验方法 禁止复印功能 试验方法 点阵分布 用大于40倍信的读数显微镜观察测试点阵尺寸与间隔 将A,5纸的被试验样品,分别在四个方向上剪去1/3,并分别用被试验 防破损与污染的能力(鲁棒性 复印机复印测试,禁止复印功能有效 使用被试验复印机.将埋人禁止复印信息的图像,打印出100张作为被试验 样品,再使用被试验复印机进行复印测试,禁止复印功能有效 禁止复印文件的识别率 将被试验样品分别旋转45",90',180"以及270",再用被试验复印机复印测 试,禁止复印功能有效 使用被试验复印机,将随机选择的图像打印出100张作为被试验样品,再使 非禁止复印文件的误识率 用被试验复印机进行复印测试,禁止复印功能无效 禁止复印功能的响应速度 使用被试验复印机进行复印测试 6.1.3追踪功能试验方法 追踪功能试验方法见表13 18
GB/T29260一2012 表13追踪功能试验方法 追踪功能 试验方法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通过40倍以上带刻度的显微镜直接观察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用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的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的密度 度值 值进行对比 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的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的密度 用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值进行对比 用被试验复印机打印出埋有30字节以上信息的文档文件,并用被试验复印 最小信息埋藏量 机、专用扫描仪、专用识别笔、专用识读器进行识读 用被试验复印机打印出埋有30字节以上信息的底纹图像、图形,图像以及 文档文件,并用被试验复印机、专用扫描仪、专用识别笔、专用识读器进行 信息埋人载体 识读 用被试验复印机分别打印出埋有年,月,日 的打印日期.计算机用户名, 信息内容 印机型号等信息的A4或B5纸文档文件,并用被试验复印机、专用扫描仪、 专用识别笔、专用识读器进行识读 用被试验复印机分别打印出埋有信息的A4或B5纸的文档文件,在任意方 防破损与污染的能力鲁棒性 向剪去1/3并用被试验复印机、专用扫描仪、专用识别笔、专用识读器进行 识读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按附录B 6.1.4 自动读取功能试验方法 自动读取功能试验方法见表14 自动读取功能试验方法 表14 自动读取功能 试验方法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通过40倍以上带刻度的显微镜直接观察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用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度值进 行对比,其值应在0.13~0.28范围 度值 用Spee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进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行对比,其值应在0. .12范围 08一0. 用被试验复印机、打印出埋有2000字节以上信息的文档文件,并用被试验 最小信息埋藏量 复印机、专用扫描仪,专用识读器进行识读 用被试验复印机、打印出埋有2000字节以上信息的刷底纹图像、印刷图 信息埋人载体 形,印刷图像以及印刷文档文件,并用被试验复印机、专用扫描仪、专用识 读器进行识读 用被试验复印机、分别打印出埋有任意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A!或5 信息内容 纸的文档文件,并用被试验复印机、专用扫描仪、专用识读器进行识读 用被试验复印机、分别打印出埋有2000字节以上信息的A4或B5纸的文 档文件,在任意方向上剪去1/8.,并用被试验复印机、专用扫描仪、专用识读 防破损与污染的能力(鲁棒性 器进行识读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按附录B 19
GB/T29260一2012 6.2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见表15 表15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移动通讯(手机)终端信息识别 试验方法 防伪功能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通过40倍以上带刻度的显微镜直接观察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用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进 度值 行对比,其值应在0.13~0.28范围 用Spee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进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反射密度值 行对比,其值应在0.080.12范围 使用印刷或打印的方法分别在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中埋人6字节以上的信 最小信息埋藏量 息,用被试验手机直接读取 使用印刷或打印的方法分别在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中埋人信息用被试验 信息埋人载体 手机直接读取 使用印刷或打印的方法分别在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中埋人网址信息或防 信息内容 伪信息,用手机直接读取 使用印刷或打印的方法分别在9mm×12mm以上的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最小可承载有效信息的图像尺寸 中埋人6字节以上的信息,用手机直接读取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按附录B 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见表16 表16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扫描仪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试验方法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通过40倍以上带刻度的显微镜直接观察 用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进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密度值 行对比 用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进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密度值 行对比 使用印刷机或打印机分别在印刷底纹、印刷图形、印刷图像、印刷文档中埋 最小信息埋藏量 )字节以上信息,用被试验扫描仪直接读取 500 用专用复印机打印出理有500字节以上信息的印刷底纹图像、印刷图形印 信息埋人载体 刷图像以及印刷文档文件并用被试验扫描仪直接读取 底纹图像,图形,文字中分别埋人文字,图 使用印刷机或打印机分别在印刷 信息内容 形、声音信息,用被试验扫描仪直接读取 字 使用印刷机或打印机分别印刷出在A以及尺寸的图像中埋人500" 防破损与污染的能力(鲁棒性 节以上信息的图像,在任意方向上剪去1/8,用被试验扫描仪直接读取 按附录B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20
GB/I29260一2012 6 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见表17 表17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照相机和影像模组图像专用读取 试验方法 装置信息识别防伪功能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通过40倍以上带刻度的显微镜直接观察 用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进 调幅与调频点阵形式底纹的密度值 行对比,其值应在0.13~0.28范围 用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值进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密度值 行对比,其值应在0.080.12范围 使用印刷机或打印机分别在印刷底纹图像,印刷图形印刷图像、印刷文字 最小信息埋藏量" 中埋人6字节以上信息,用被试验照相机或专用识别器直接读取 使用印刷机或打印机分别在印刷底纹图像,印刷图形,印刷图像以及印刷 信息埋人的载体 文档中埋人信息,用被试验照相机或专用识别器直接读取 使用印刷或打印的方法分别在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中埋人票据信息、标识 信息内容 信息,证书(件)信息等防伪信息,用被试验照相机或专用识别器直接读取 使用印刷机或打印机分别印刷出在3mm×4mm以上尺寸的图像中埋人 最小可承载有效信息的图像尺寸 6字节以上信息,用被试验照相机或专用识别器直接读取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按附录B “最小信息埋藏量”所标注的数值是最小值,实际上可以根据要求实现相当大信息的读取,因此可根据产品测 试中识别器的有效面积,印刷精度等实际要求的指标来决定 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6.5 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试验方法见表18 表18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网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 试验方法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通过40倍以上带刻度的显微镜直接观察 用Spec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密度值 值进行对比 用gretagmacbethEye-One色差仪测定,将信息点与防伪点的LAB值 网点与防伪点之间的图像颜色与色差 进行比较 在14位十进制代码中随机抽取任意50个代码进行可变信息印刷制成 最小可读出十进制防伪代码的位数 样品,用专用扫描仪,专用识读笔专用识读器进行识读 选出5名对网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5名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 具有印刷知识的专业人员,5名非印刷专业人员分别使用4800dpi以上 防高精度扫描复制 的扫描仪对样品进行扫描,制版印刷出被试验样品,用专用扫描仪,专 用识读笔,专用识读器进行识读
GB/T29260一2012 表18(续) 冈屏编码数字化防伪功能 试验方法 选出5名对冈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5名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 静态网屏编码防高精度扫描抠像 具有印刷知识的专业人员,5名非印刷专业人员分别使用4800dpi以上 防止通过高精度扫描,将图像放大通过人 的扫描仪对样品进行扫描,并放大到屏幕上,通过图像处理,人工介人 工介人的方法将网屏编码网点抠出,达到非 等方法,将网屏编码图像抠出,并制版印刷出试验样品,用专用扫描 法复制的目的》 仪,专用识读笔,专用识读器进行识读 选出5名对网屏编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5名对网屏编码不熟悉的 动态网屏编码防高精度扫描报像 具有印刷知识的专业人员,5名非印刷专业人员分别使用4800dpi以上 防止通过高精度扫描,将图像放大通过人 的扫描仪对样品进行扫描,并放大到屏幕上,通过图像处理,人工介人 工介人的方法将网屏编码网点抠出,达到非 等方法,将网屏编码图像抠出,并制版印刷出试验样品,用专用扫描 法复制的目的》 仪专用识读笔,专用识读器进行识谈 见附录B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平板印刷品按G;B/T7705,凸版印刷品按GB/T7706,凹版印刷品按 印刷质量 GB/T7707,柔性版印刷品按GB/T17497和票据印刷品按CY/49.1 49.4进行 6.6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试验方法见表19 表19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试验方法 印刷多媒体防伪功能 试验方法 构成底纹的点阵形式 通过40倍以上带刻度的显微镜直接观察 用SpeetroEye分光光度计测定,被测底纹反射密度值与标准白板密度 相位调制点阵形式底纹的密度值 值进行对比 使用印刷机或打印机分别在印刷底纹图像、图形、文字中埋人6字节以 最小信息埋藏量 上信息.,用被试验的或专用识读笔试验 分别在印刷底纹图像,印刷图形、印刷图像、印刷文档中分别用网屏编 信息埋人的载体 码埋人不同的代码,并对应不同声音,用被试验的或专用识读笔试验 分别在不同的印刷图像的区域中分别用网屏编码埋人不同的代码,并 信息内容 对应声音,图形以及视频图像,用被试验的或专用识读笔试验 识别器读取面积 用笔尖c2.5mm 以上的被试验的或专用识读笔试验 分别在不同的印刷图像的区域中分别用网屏编码埋人不同的代码,并 读取与播放响应时间 不同声音用被试验的或专用识读笔试验,无迟钝感觉 对应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按附录B 平板印刷品按GB/T7705、凸版印刷品按GB/T7706、凹版印刷品按 印刷质量 GB/T7707和柔性版印刷品按GB/T17497进行 心
GB/T29260一2012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多比特信息代码 A.1多比特信息代码 多比特信息代码,应符合4进制多比特网屏编码表A.1规定 表A.14进制多比特网屏编码 权的表示 比特值的表示 10进制数值的表示 2比特 4比特 16 6 比特 64 8 比特 256 1024 10比特 12比特 4096 14比特 6384 6比特 65536 8比特 262144 4" 1048576 20比特 4" 4194304 22比特 4' 24比特 16777216 4m 26比特 67108864 4 28比特 268435456 0比特 1073741824 40 32比特 4294967296 42 17179869184 34比特 40 68719476736 36比特 4" 38比特 274877906944 4” 1099511627776 40比特 4398046511104 4 42比特 4” 44比特 17592186044416 433 6比特 70368744177664 42?0 8比特 281474976710656 45 1125899906842624 50比特 23
GB/T29260一2012 附 录B 规范性附录 网屏编码符号质量 本附录参照JISX0510的基本规范提出了网屏编码符号质量评价的独立要求,以便定量的规范网 屏编码符号质量 B.1获取测试图像 网屏编码网点的点(以下简称:符号)的测试必须模拟典型的识读环境,应使用针对每一网屏编码的 网格可对应九个以上像素的识别器的图像传感器来获取网屏编码图像,即识别器的精度要大于三倍的 网屏编码一个符号尺寸的分辨能力 照明的不均匀度应小于10%,照明光的波长应使用在波长 700nm800nm之间的近红外不可见光,光源须至少从两侧以45"人射,均匀地照射网屏编码 识读 器的图像传感器,采用固定聚焦,应在测试符号中心轴线垂直于符号平面的方位上获取图像,网屏编码 的整体必须足够的被包括在识读器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范围内,识读器的图像传感器,在读取多值图像 中不应产生灰度级上的失真,所使用的透镜光学失真最小,透射率最高,并且适合于在良好聚焦状况下 获取网屏编码网点的点(包括空白网格). B.2符号参数的评估 B.2.1符号反差 在灰度图像中,统计符号区域内像素值的灰度分布,选出像素中最暗的10%和最亮的10%,计算最 暗10%的灰度算术平均值和最亮10%的灰度算术平均值,这两个平均值的差就是符号反差sc 确定符号反差等级如下 为5级 SC70% 为4级 70%>SC55% 为3级 55%>SC之40% 为2级 40%>SC20% 为1级 SC20% 符号反差测试衡量符号内深色网点的点和浅色网格的反射状态,是否在整个符号中一直有足够 差别 B.2.2打印扩散度 按B.2.1计算10%亮,暗灰度,算出平均值的中值,以此结果作为阀值将该多值图像变换成一 a 个 二值图像 打印扩散度就是符号中深色网点的点的边缘因油墨扩散而侵占到浅色网格区域的程度,或是 浅色网格侵占到深色网点的点的区域的深度,是影响识读性能的一个重要的过程质量指标 以孤立的深色网点的点的尺寸D作为参考评价目标参数 将测量值D归一化,按公式(B.1)和公式(B.2)计算 当D>D D'=(D /(DM D1 B.1) -Dww" Ax N 24
GB/T29260一2012 当D0.50 为4级; (一0.85D'0.85)且D'一0.70或D'>0.70 为3级; 一1.00D'1.00)且D'一0.85或D'>0.85 为2级; D'一1.00或D>1.00 为1级 B.2.3轴向不一致性 网屏编码的信息模组是正方形的轴向不一致性用来衡量网屏编码信息模组X方向尺寸与Y 方向尺寸的差异度 对每个网屏编码信息模组,取其中心点,在X方向与Y方向上分别统计 相邻网屏编码信息模组中心点的间距的平均值XA和Y,轴向不一致性,按公式(B.3) 计算 AN=ABS(XAwG;一YAvG,)/XAv;十YAvw,/2 B.3 式中 AN 轴向不一致性数值; Xm X方向上相邻网屏编码信息模组中心点的间距的平均值 Y方向上相邻网屏编码信息模组中心点的间距的平均值, YAvG ABS( 求绝对值的函数 确定轴向不一致性等级如下 b 当AN<0.06 为5级 当AN<0.08 为4级 当AN<0.10 为3级 当AN<0.12 为2级 当 AN>0.12 为1级 B.2.4基准网点不一致性 在使用高速喷墨印刷机时,由于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的各个网点的点是由复数个喷嘴独立喷成 a 的,因此,网屏编码信息模组中的信息网点中的点与基准网点的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会被破坏 这是影响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的识别的一个原因,加之同普通二维条码相比,一个网点的点的尺 寸要远远小于一个二维条码的一个符号(Symbol)的尺寸,所以应该引进基准网点不一致性 指标 设网屏编码的信息模组的i个网点的点在X方向与Y方向上与所对应的基准网点的点映射 到该网点上的距离为 ,和2y(i i=1,2,,k),给定印刷精度所对应的单位尺寸(1in/dpi)为 DUS,基准网点不一致性,按公式(B.4)计算 25
GB/T29260一2012 SDN=Max{ABs[(ar;一DUS)/DUs,ABs[(ay;一DUS/DUS])i(i=1,2,,k) B4 式中: SDN 基准网点不一致性数值; X方向上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第;个网点的点与所对应的基准网点的点映射到该网 a.r 点上的距离; Y方向上网屏编码信息模组第i个网点的点与所对应的基准网点的点映射到该网 7y 点上的距离; DUS -给定印刷精度所对应的单位尺寸(1in/dpi),单位为毫米(mm); ABS( 求绝对值的函数 b确定基准网点不一致性等级如7 下 当sDN<10 为5级, 当sDN<20 为4级 当sDN<30 为3级; 当sDN<40 为2级 当SDN>50 为1级 B.2.5误校验的概率 B.2.5.1校验方式的选择 本附录涉及网屏编码可使用普通二维条码的Reed-Solomon纠错方法 但在防伪领域中,由于刚 屏编码受读取窗口面积小的限制,读取信息量较少,因此不能设置过多的纠错位,不宜采用Reed Solomon纠错算法,宜采用代码校验方式 代码校验通常采用奇偶校验方法,校验结果仅有奇数和偶数两种,误校验概率为50% 网屏编码校验采用加法去模代码校验法和乘法去模代码校验法 B.2.5.2加法去模代码校验法 原理;将各个信息点阵所对应的数值进行累加,当大于模A的值时,就减去模A,直到所有的 信息点阵的数值累加完成,最后所剩下的相当于一个信息点阵的数值,即可作为校验数值R" 可使用一个信息点表示校验数值R',并同校验数值进行比对,以达到校验目的 校验;设网屏编码一个网点所表示的多比特信息为A比特,可设代码的数据模为A,如图7~ b 及d=0,1,,A一l,(i=1,2,,m,=1,2, 图13网屏编码信息点阵的数据矩阵为D 为垂直信息点阵个数,为水平信息点阵个数,按公式(B.5)计算 n n),这里, d" d d dl12d2 d2n B.5 D一 dm dm dnml 则数据矩阵D的代码值,按公式(B.6)计算 A+1十 V =d×A"十de×A'十十d,×A"1十d×A"十da×A" 一)十打 十d×A1十十d×A(")"十d×A" 十d×A-(B.6 设初始为0.,为运算过程值,方,为运算结果值 加法去模代码校验值R",按公式(B7)计算 × 习习d R”= *?* B.7 oo 26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GB/T29260-2012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是一种基于图形学和信息技术,以高密度、多角度互不干扰的网点阵列为载体,通过数字化、加密等手段,构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编码,以实现产品的溯源管理和防伪检测。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GB/T29260-2012是国家对该技术的规范化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含了网点阵列特性、编码生成方法、编码读取方法、安全特性、应用范围、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网点阵列特性是指网点阵列的尺寸、形状、间距、角度等参数,这些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着编码的质量和可靠性。编码生成方法则是指根据产品生产流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生成方式,如手动生成、自动化生成等。编码读取方法则是指根据编码生成的形式和格式,选择合适的读取设备进行编码的识别和解码。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GB/T29260-2012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溯源管理和防伪能力,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品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饮料、烟草、纺织品、电子产品等领域,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网屏编码防伪技术也将不断升级和完善。未来,该技术还将与移动支付、互联网营销、区块链等技术相结合,构建更加完整和智能的防伪溯源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购物体验。

综上所述,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GB/T29260-2012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防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推动了防伪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的相关资料

和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类似的标准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的编号:GB/T29258-2012。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共有18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热敏和热转印条码打印机通用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热敏和热转印条码打印机通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热敏和热转印条码打印机通用规范的编号:GB/T29267-2012。热敏和热转印条码打印机通用规范共有27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