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0657-2021

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

Publictelecomnetwork—Testmethodsforsmarthomeapplic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的编号:GB/T40657-2021。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共有50页,发布于2022-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30
  • 实施日期2022-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0页
  • 文件大小3.72M

以图片形式预览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

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 GB/T40657一2021 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 Publietelecomnetwork一Iestmethodsforsmarthomeapplieation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40657一2021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4 测试环境 5.1测试系统架构搭建 5.2测试架构描述 业务支撑功能测试 6.1故障上报 6.2恢复初始状态 .3报警优先级 日志功能 10 6,4 智能家居业务测试 14 控制类业务测试 7.1 14 7.2安防告警类业务测试 20 7.3娱乐类业务测试 29 7.4视频监控类业务测试 31 3 7.5沟通类业务测试 6 7.6信息类业务测试 7.7计量类业务测试 37 7.8监护类业务测试 4 5 7.9环境监测类业务测试 参考文献 47
GB/40657一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信息通信研究 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雨晓张炎、戴超、李秋婷、马书惠、李晓华、张俊
GB/T40657一2021 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基于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各业务场景中网络元素间的关系,及各业务场景的相 应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的业务场景测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9579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 GB/T3957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感知设备sensor 在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中,依照一定的规则,对家居环境中的客观现象、物理属性进行监测,并将监测 结果转化为可以进一步处理的信号的装置 [来源:ITU-TY.2069,3.1.20,有修改] 3.2 执行设备actuator 在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中,能接收主控设备的输人信号,并根据输人信号触发一个物理行动的设备 来源:ITU-TY.2069,3.1.1,有修改] 3.3 网关gateway 在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中具有协议转换和数据交换功能的设备 主控设备 mastercontrolequipment 在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中,综合控制各执行设备的设备 主要实现将控制信号转换成实际控制命令 并下发至执行设备以供其执行具体操作 3.5 监控终端monitoringandeontrollingterminal 在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中,完成对感知信息的检测及对各类设备的控制的各种终端设备 缩略语 GB/T39579界定的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B/T40657一202 5 测试环境 5.1测试系统架构搭建 测试系统总架构搭建方式如图1所示 监控终端 实际输入 模拟输入 网关 响应结果的采 集、判断、计量 输入激励 感知设备 主控设备 执行设备 的计量 注在实际应用中,主控,网关两个设备可以为具备两者功能的一个设备 图1测试系统总结构图 5.2测试架构描述 5.2.1被测系统 图1中虚线方框内,是由感知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网关与监控终端组成的智能家居系统 5.2.2测试架构输入 输人端为被测系统提供激励 采用实际输人与模拟输人两种方式,对输人激励进行计量 5.2.3测试架构输出 被测系统根据不同的输人激励产生不同的响应结果 输出端是对系统响应结果的采集、判断和 计量 业务支撑功能测试 o 6.1故障上报 6.1.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上报管理系统,部分设备出现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 作 具体输人输出要求见表1
GB/T40657一2021 表1故障上报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监控 主控 设备 终端 能正确监测到主控设备故障 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故障信息上报 信息,并告知用户 家电类/安防类/气体类型执行 能正确监测到执行设备故障 能正确监测到执行设备故障 执行设备 信息,并告知用户 设备故障信息上报 信息 人侵类/气体类/水电类/紧急按 能正确监测到感知设备故障 能正确监测到感知设备故障 感知设备 钮类/火灾报警类感知设备故障 信息 信息,并告知用户 信息上报 注:在实际应用中,若主控设备无屏,则不需在主控设备端查看是否监测到故障信息 6.1.2测试拓扑 故障上报测试拓扑如图2所示 监控终端1 监控终端N N>1 实际输入 模拟输入 响应结果的采集、 网关 判断、计量 输入激励 执行设备N 感知设备1 感知设备N 主控设备 执行设备1 的计量 N N1 注:在实际应用中,主控、网关两个设备可以为具备两者功能的一个设备 图2故障上报测试拓扑 6.1.3测试用例 6.1.3.1N台/种监控终端监测1台主控故障 测试编号:6.1.3.1 测试内容;N台/种监控终端监测1台主控故障 测试目的:验证N台/种监控终端能否监测到1台主控设备故障的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主控设备,网关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 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GB/T40657一202 步骤2;制造主控设备故障事件,如使主控设备掉线,系统网络故障,电气性能故障等; 步骤3;查看N台/种监控终端是否能监测到主控设备的故障 预期结果 步骤3中台/种监控终端能监测到主控设备发生故障,且监测到的故障信息与实际发生故 障设备及故障信息一致,信息完整 6.1.3.21台主控设备和1台监控终端监测台/种执行设备故障 测试编号:6.1.3.2 测试内容:1台主控设备和监控终端监测N台/种执行设备故障 测试目的:验证1台主控设备和监控终端监测N台/种执行设备故障的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主控设备、网关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同时制造N台/种执行设备故障事件,如使执行设备掉线、负载过载、系统网络故障、 电气性能故障等;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是否正确监测到N台/种执行设备的故障信息; 步骤4;查看监控终端是否正确监测到N台/种执行设备的故障信息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成功监测到N台/种执行设备发生故障,且监测到的故障信息与实际发生 故障设备及故障信息一致,信息完整; 步骤4中监控终端成功监测到N台/种执行设备发生故障,且监测到的故障信息与实际发生 故障设备及故障信息一致,信息完整 6.1.3.31台主控设备和1台监控终端监测N台/种感知设备故障 测试编号:6.1.3.3 测试内容:1台主控设备和监控终端监测N台/种感知设备故障 测试目的:验证1台主控设备和监控终端监测N台/种感知设备故障的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主控设备、网关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同时制造N台/种感知设备故障事件,如使感知设备掉线、系统网络故障、电气性能故 障等;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是否正确监测到N台/种感知设备的故障消息 步骤4;查看监控终端是否正确监测到N台/种感知设备的故障信息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成功监测到N台/种感知设备发生故障,且监测到的故障信息与实际发生 故障设备及故障信息一致,信息完整; 步骤4中监控终猾成功监测到N台/种感知设备发生故障,且监测到的故障信息与实际发生 故障设备及故障信息一致,信息完整
GB/T40657一2021 6.1.3.4台/种执行设备和台/种感知设备并发向1台主控设备和1台监控终端上报故障 测试编号:6.1.3.4 测试内容:1台主控设备和监控终端监测N台/种执行设备和N台/种感知设备故障 验证1台主控设备和监控终端监测N台/种执行设备和N台/种感知设备故障的功能 测试目的 测试环境:按照6.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主控设备、网关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同时制造N台/种执行设备与N台/种感知设备故障事件,如使执行设备和感知设备 掉线、系统网络故障、电气性能故障等;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是否正确监测到N台/种执行设备与N台/种感知设备的故障消息 步骤4;查看监控终端是否正确监测到N台/种执行设备与N台/种感知设备的故障信息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成功监测到N台/种执行设备与N台/种感知设备发生故障,且监测到的 故障信息与实际发生故障设备及故障信息一致,信息完整; 步骤4中监控终端成功监测到N台/种执行设备与N台/种感知设备发生故障,且监测到的 故障信息与实际发生故障设备及故障信息一致,信息完整 6.2恢复初始状态 6.2.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系统能预置初始状态,并根据所下达命令恢复到初始状态 具体输人输出要求见 表2 表2恢复初始状态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执行 主控 设备 设备 下达主控设备恢复初始状态命令 成功恢复初始状态 监控终端 下达执行设备恢复初始状态命令 成功恢复初始状态 下达执行设备恢复初始状态命令 成功恢复初始状态 主控设备 下达自我恢复初始状态命令 成功恢复初始状态 执行设备包括家 下达自我恢复初始状态命令 成功恢复初始状态 电类,安防类等 6.2.2测试拓扑 恢复初始状态测试拓扑如图3所示
GB/T40657一2021 监控终端 实际输入 模拟输入 响应结果的采 网关 集、判断、计量 输入激励 主控设备 执行设备 的计量 注在实际应用中,主控、网关两个设备可以为具备两者功能的一个设备 图3恢复初始状态测试拓扑 6.2.3测试用例 6.2.3.1监控终端对主控设备下发主控设备初始化 测试编号:6.2.3.1 测试内容:监控终端对主控设备下发主控设备初始化 测试目的:验证监控终端对主控设备进行初始化恢复的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l: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 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使主控设备处于正常态; 步骤2;操作监控终端下发主控设备初始化命令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状态; 步骤4:重复步骤1,然后使主控设备发生故障,如通过相关仪器仪表,调节主控设备参数,使其 电气性能故障等,主控设备处于故障态; 步骤5:操作监控终端下发主控设备初始化命令; 步骤6:查看主控设备状态; 步骤7;重复步骤1,然后使主控设备断电,主控设备处于失效态; 步骤8;操作监控终端下发主控设备初始化命令 步骤9:查看主控设备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6中主控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9中主控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6.2.3.2监控终端对执行设备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 测试编号:6.2.3.2 测试内容:监控终端对执行设备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 测试目的验证监控终端对执行设备进行初始化恢复的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2.2搭建测试拓扑
GB/T40657一2021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使执行设备处于正常态; 步骤2:操作监控终端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命令; 步骤3:查看执行设备状态; 步骤4:重复步骤1,然后使执行设备发生故障,如通过相关仪器仪表,调节执行设备参数,使其 电气性能故障等,执行设备处于故障态; 步骤5:操作监控终端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命令; 步骤6;查看执行设备状态: 步骤7;重复步骤1,然后使执行设备断电,执行设备处于失效态 步骤8;操作监控终端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命令; 步骤9:查看执行设备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执行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6中执行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9中执行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6.2.3.3主控设备对执行设备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 测试编号:6.2.3.3 测试内容:主控设备对执行设备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 测试目的:验证主控设备对执行设备进行初始化恢复的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使执行设备处于正常态; 步骤2:操作主控设备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命令; 步骤3;查看执行设备状态 步骤4:重复步骤1,然后使执行设备发生故障,如通过相关仪器仪表,调节执行设备参数,使其 电气性能故障等,执行设备处于故障态 步骤5;操作主控设备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命令 步骤6;查看执行设备状态 步骤7;重复步骤1,然后使执行设备断电,执行设备处于失效态; 步骤8;操作主控设备下发执行设备初始化命令; 步骤9;查看执行设备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执行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6中执行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9中执行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6.2.3.4主控设备自我初始化 测试编号;6.2.3.4 测试内容;主控设备在本身正常态下自我初始化. 测试目的:验证主控设备在本身正常态下进行自我初始化恢复的功能
GB/T40657一202 测试环境;按照6.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 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使主控设备处于正常态 步骤2:操作主控设备下发本身的初始化命令;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状态; 步骤4;重复步骤1,然后使主控设备发生故障,如通过相关仪器仪表,调节执行设备参数,使其 电气性能故障等,主控设备处于故障态 步骤5;操作主控设备下发本身的初始化命令 步骤6;查看主控设备状态 步骤7;重复步骤1,然后使主控设备断电,主控设备处于失效态; 步骤8:操作主控设备下发本身的初始化命令; 步骤9;查看主控设备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6中主控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9中主控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6.2.3.5执行设备自我初始化 测试编号:6.2.3.5 测试内容;执行设备在本身正常态下自我初始化 测试目的:验证执行设备在本身正常态下进行自我初始化恢复的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使执行设备处于正常态; 步骤2操作执行设备下发本身的初始化命令 步骤3;查看执行设备状态 步骤4;重复步骤1,然后使执行设备发生故障,如通过相关仪器仪表,调节执行设备参数,使其 电气性能故障等,执行设备处于故障态 步骤5:操作执行设备下发本身的初始化命令; 步骤6:查看执行设备状态; 步骤7;重复步骤1,然后使执行设备断电,执行设备处于失效态 步骤8:操作执行设备下发本身的初始化命令; 步骤9;查看执行设备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执行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6中执行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步骤9中执行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6.3报警优先级 6.3.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可以设定不同来源报警的优先级,并设定不同报警级别的显示方法与响应方法 具
GB/T40657一2021 体输人输出要求见表3 表3报警优先级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监控 终端 实际制造人侵报警 实际制造气体报警 感知设备 实际制造火灾报警 能正确、及时的接收到报警并通知用户" 实际激励 实际制造水电泄漏报警 实际制造紧急按钮报警 模拟人侵探测器报警信号 模拟气体传感器报警信号 感知设备 能正确、及时的接收到报警并通知用户 模拟烟雾探测器报警信号 模拟信号 模拟水电泄漏传感器报警信号 模拟紧急按钮报警信号 6.3.2测试拓扑 报警优先级测试拓扑见图4 监控终端 实际输入 模拟输入 响放钻果的发 网关 判断、计量 输入激励 感知设备1 感知设备N 主控设备 的计量 1 注:在实际应用中,主控、网关两个设备可以为具备两者功能的一个设备 图4报警优先级测试拓扑 6.3.3测试用例 6.3.3.1任意两两报警组合的优先级都要生效 测试编号:6.3,3.1 测试内容:任意两两报警事件组合的优先级都要生效
GB/T40657一2021 测试目的使用正交表设计方法,确保任意两两报警组合的优先级都正确 测试环境:按照6.3.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并预置报警优先级; 步骤2:对全部感知设备进行两两组合,并制造两两报警条件 步骤3:查看监控终端响应 预期结果 步骤3中监控终端接收到报警顺序和预置优先级顺序一致 备注:测试需遍历任意两种报警的两两组合情况,确保任意两两报警组合的优先级均有效 6.3.3.2全部报警并发上报查看优先级顺序 测试编号:6.3.3.2 全部报警并发上报查看优先级顺序 测试内容 全部报警并发上报的情况下优先级顺序是否正确 测试目的 测试环境:按照6.3.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并预置报警优先级 步骤2;制造全部感知设备报警条件; 步骤3;查看监控终端响应 预期结果 步骤3中监控终端接收到报警顺序和预置优先级顺序一致 备注:测试所有报警全部并发上报的情况,确保全部并发的情况下所有报警优先级均有效 6.4日志功能 6.4.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在工作中产生并保存在主控设备、监控终端上的日志与实际事件历史情况符合,并且 多个位置上日志记录保持一致,详细输人输出见表4 表4日志功能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主控 监控 设备 终端 下达查询本地日志 能正确显示当前本地日志,并且本地 日志与主控设备日志符合 制造大量日志文件 能对日志将满或磁盘空间不足进行 监控终端 产生环境或完成相 警告 应操作 下达制除本地日志 能正常刷除本地日志 10
GB/T40657一2021 表4日志功能输入输出要求续)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主控 监控 设备 终端 下达查询本地日志 能正确显示当前本地日志,并且本地 日志与监控终端日志符合 命令 制造大量日志文件 能对目志将满或磁盘空间不足进行 主控设备 产生环境或完成相 警告 应操作 下达剩除本地日志 能正常制除本地日志 命令 6.4.2测试拓扑 日志功能测试拓扑如图5所示 监控终端 实际输入 模拟输入 响应结果的采 网关 集、判断、计量 输入激励 主控设备 的计量 注,主控设备,网关两者为一个设备,在现实情况中,主控,网关两个设备可以为具备两者功能的一个设备,且同时 具有数据接收、控制指令发布及执行情况监督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主控,网关一般被集成为一个设备 图5日志功能测试拓扑 6.4.3测试用例 6.4.3.1 监控终端日志查询功能 测试编号;6.4.3.1 测试内容:监控终端日志查询功能验证 测试目的:验证监控终端日志查询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4.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 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运行系统一段时间,确保系统中至少有2个以上日志文件 步骤3;操作监控终端下达查询本地日志命令; 1
GB/T40657一202 步骤4;查看监控终端是否能根据查询条件准确查出相应日志文件,且日志无乱码及排版错乱 情况,并确认日志是否可通过第三方文本工具打开,与主控设备日志是否符合 预期结果 步骤4中监控终端能根据查询条件准确查出相应日志文件,日志无乱码及排版错乱情况,且目 志可通过第三方文本工具打开,与主控设备日志符合 6.4.3.2监控终端日志存储容量预警功能 测试编号:6.4.3.2 测试内容:监控终端日志存储容量预警功能 测试目的:验证监控终端日志存储容量预警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4.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 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制造大量日志文件产生的环境或完成相应的操作,使日志大小趋近于所在硬盘容量 步骤3;查看监控终端是否对日志将满或空间不足进行警告 预期结果 步骤3中监控终端能对日志将满或空间不足进行警告 6.4.3.3监控终端日志删除功能 测试编号:6.4.3.3 监控终端日志酬除功能 测试内容 测试目的:验证监控终端日志删除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4.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 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运行系统一段时间,确保系统中至少有1个以上日志文件; 步骤3操作监控终端,选中1个日志文件执行删除操作 步骤4;查看监控终端是否提示并正确删除选中日志文件; 步骤5;运行系统一段时间,确保系统中至少有2个以上日志文件; 步骤6;操作监控终端,选中多条日志文件执行删除操作; 步骤7;查看监控终端是否提示并正确删除选中日志文件 预期结果 步骤4中监控终端提示并正确删除选中日志文件; 步骤6中监控终端提示并正确删除选中日志文件 6.4.3.4主控设备日志查询功能 测试编号;6.4.3.4 测试内容 ,主控设备日志查询功能 测试目的:验证主控设备日志查询功能 12
GB/T40657一2021 测试环境:按照6.4.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 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运行系统一段时间,确保系统中至少有2个以上日志文件; 步骤3:操作主控设备下达查询本地日志命令; 步骤4;查看主控设备是否能根据查询条件准确查出相应日志文件,且日志无乱码及排版错乱 情况,并确认日志是否可通过第三方文本工具打开,与监控终端日志是否符合 预期结果 步骤4中主控设备能根据查询条件准确查出相应日志文件,日志无乱码及排版错乱情况,且日 志可通过第三方文本工具打开,与监控终端日志符合 6.4.3.5主控设备日志存储容量预警功能 测试编号6.4.3.5 测试内容:主控设备日志存储容量预警 测试目的:验证主控设备日志存储容量预警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4.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 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制造大量日志文件产生的环境或完成相应的操作,使日志大小趋近于所在硬盘容量;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是否对日志将满或空间不足进行警告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能对日志将满或空间不足进行警告 6.4.3.6主控设备日志删除功能 测试编号:6.4.3.6. 测试内容:主控设备日志删除功能 测试目的:验证主控设备日志删除功能 测试环境:按照6.4.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 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运行系统一段时间,确保系统中至少有1个以上日志文件; 步骤3;操作主控设备,选中1个日志文件执行删除操作; 步骤4;查看主控设备是否提示并正确删除选中日志文件 步骤5;运行系统一段时间,确保系统中至少有2个以上日志文件; 步骤6;操作主控设备,选中多条日志文件执行删除操作; 步骤7;查看主控设备是否提示并正确删除选中日志文件 预期结果 步骤4中主控设备提示并正确删除选中日志文件; 步骤6中主控设备提示并正确删除选中日志文件 13
GB/T40657一2021 智能家居业务测试 7.1控制类业务测试 7.1.1照明控制类业务 7.1.1.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能自动控制单个或多个照明设备组合的开、关及亮度调节 照明控制类业务测试配 置与预期效果的具体输入输出要求见表5 表5照明业务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执行 主控 监控 设备 设备 终端 下达单个照明设备开、 照明设备 能正确显示照明 能正确显示照明 关、亮度调节命令 正确执行所下达命令 设备状态 设备状态 监控终端 照明设备 能正确显示组合照明 下达组合照明设备开、 能正确显示组合照明 关、亮度调节命令 正确执行所下达命令 设备状态 设备状态 下达单个照明设备开、 照明设备 能正确显示照明 能正确显示照明 关、亮度调节命令 正确执行所下达命令 设备状态 设备状态 主控设备 下达组合照明设备开、 照明设备 能正确显示组合照明 能正确显示组合照明 关、亮度调节命令 正确执行所下达命令 设备状态 设备状态 由预设触发条件自动 照明设备 能正确显示照明 能正确显示照明 感知设备 触发照明设备开、关、 正确执行所下达命令 设备状态 设备状态 亮度调节等 注:在实际应用中,若主控设备无屏,则不需在主控设备端查看照明设备状态 7.1.1.2测试拓扑 照明控制类业务测试拓扑如图6所示 监控终端 实际输入 模拟输入 响应结果的采 网关 集、判断、计量 输入激励 执行设备1 执行设备N 感知设备 主控设备 的计量 N> 注:在实际应用中,主控、网关两个设备可以为具备两者功能的一个设备 图6照明控制类业务测试拓扑 14
GB/40657一2021 7.1.1.3测试用例 7.1.1.3.1监控终端控制照明设备 测试编号:7.1.1.3.1 测试内容:监控终端控制单个照明设备及组合照明设备的各种操作 测试目的:验证监控终端控制单个及组合照明设备的各种操作是否功能正常 测试环境:按照7.1.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监控终端下达开,关、亮度调节等命令控制单个照明设备; 步骤3;查看单个照明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的显示状态; 步骤4;监控终端下达开,关、亮度调节等命令控制组合照明设备; 步骤5;查看组合照明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的显示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单个照明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且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照明设备状态符 合所下达命令; 步骤5中组合照明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且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照明设备状态符 合所下达命令 7.1.1.3.2主控设备控制照明设备 测试编号:7.1.1.3.2 测试内容:主控设备控制单个照明设备及组合照明设备的各种操作 测试目的验证主控设备控制单个及组合照明设备的各种操作是否功能正常 测试环境:按照7.1.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主控设备下达开关、亮度调节等命令控制单个照明设备; 步骤3;查看单个照明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步骤4:主控设备下达开,关、亮度调节等命令控制组合照明设备; 步骤5;查看组合照明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预期结果同7.1.1.3.1中预期结果 7.1.1.3.3感知设备激励控制照明设备 测试编号:7.1.1.3.3. 测试内容:感知设备实际激励下达命令控制单个照明设备及组合照明设备的各种操作 测试目的:验证感知设备实际激励下达命令控制单个照明设备及组合照明设备的各种操作是否功 能正常 测试环境:按照7.1.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预置使照明设备产生开,关、亮度调节等动作的感知条件,通过感知设备触发对应感知 15
GB/T40657一202 条件(如光敏传感器感知到光照强度低于预置触发条件,系统开启照明设备等); 步骤3;查看照明设备的状态; 步骤4;查看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照明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 步骤4中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照明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 7.1.2环境控制类业务 7.1.2.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能自动控制空调、风扇等环境设备开关、温度升降、模式调节等 环境控制类业务测 试配置与预期效果的具体输人输出要求见表6 表6环境监控业务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执行 主控 监控 设备 设备 终端 下达单个环境设备控制命令 能正确显示下达命 能正确显示下达命 如单个空调的开关、温度升降、单个环境设备正确 令后的单个环境设令后的单个环境设 模式调节;单个风扇的开关、挡执行所下达命令 备状态 备状态 位变化 监控终端 下达多个环境设备联合命令 能正确显示下达命能正确显示下达命 如区域类所有空调的开关、温度多个环境设备正确 令后的多个环境设令后的多个环境设 升降,模式调节;所有风扇的开执行所下达命令 备状态 备状态 关、挡位变化 直接下达单个环境设备命令 能正确显示下达命能正确显示下达命 如单个空调的开关、温度升降、单个环境设备正确 令后的单个环境设令后的单个环境设 模式调节;单个风扇的开关、挡执行所下达命令 备状态 备状态 位变化 主控设备 直接下达多个环境设备联合命 能正确显示下达命能正确显示下达命 令 如区城类所有空调的开关、多个环境设备正确 令后的多个环境设令后的多个环境设 温度升降、桃模式调节;所有风扇执行所下达命令 备状态 备状态 的开关、挡位变化 由预设触发条件自动触发下达 能正确显示下达命 能正确显示下达命 环境设备命令 如空调的开关、环境设备正确执行 感知设备 令后的环境设备 令后的环境设备 温度升降、模式调节和风扇的开所下达命令 状态 状态 关、挡位变化等 注,在实际应用中,若主控设备无屏,则不需在主控设备端查看环境设备状态 7.1.2.2 测试拓扑 环境控制类业务测试拓扑见图6 16
GB/40657一2021 7.1.2.3测试用例 7.1.2.3.1监控终端控制环境设备 测试编号:7.1.2.3.1 测试内容:监控终端控制单个及多个环境设备的各种操作 测试目的:验证监控终端控制单个及多个环境设备的各种操作是否功能正常 测试环境:按照7.1.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监控终端下达开关、温度升降、模式调节等命令控制单个空调设备 步骤3;查看单个空调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步骤4;监控终端下达开关、挡位变化等命令控制单个风扇设备; 步骤5;查看单个风扇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步骤6:监控终端下达多个环境设备联合命令控制多个环境设备; 步骤7;查看多个环境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单个空调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且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空调设备状态符 合所下达命令; 步骤5中单个风扇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且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风扇设备状态符 合所下达命令 步骤7中多个环境监控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且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多个环境监 控设备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 7.1.2.3.2主控设备控制环境设备 测试编号:7.1.2.3.2 测试内容:主控设备控制单个及多个环境设备的各种操作 测试目的验证主控设备控制单个及多个环境设备的各种操作是否功能正常 测试环境:按照7.1.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主控设备下达开关、温度升降、模式调节等命令控制单个空调设备 步骤3;查看单个空调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步骤4:主控设备下达开关、挡位变化等命令控制单个风扇设备; 步骤5:查看单个风扇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步骤6;主控设备下达多个环境设备联合命令控制多个环境设备; 步骤7;查看多个环境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预期结果:同7.1.2.3.1中预期结果 7.1.2.3.3感知设备激励控制环境设备 测试编号;7.1.2.3.3 测试内容:感知设备实际激励下达命令控制单个及多个环境设备的各种操作 测试目的:验证感知设备实际激励下达命令控制单个及多个环境设备的各种操作是否功能正常 17
GB/T40657一202 测试环境:按照7.1.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预置使环境设备产生开关、温度升降、模式调节、挡位变化等动作的感知条件,通过感 知设备触发对应感知条件(如温度传感器感知到温度高于预置触发条件,系统开启空 调或风扇设备等); 步骤3;查看环境设备的状态; 步骤4;查看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环境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 步骤4中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环境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 7.1.3门窗控制类业务 7.1.3.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能自动控制电动窗帘,电动门窗等的开、关、停等状态 门窗类业务测试配置与预期 效果的具体输人输出要求见表7 表7门窗相关业务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执行 主控 监控 设备 设备 终端 下达单个窗帘、门窗控制单个窗帘、门窗正确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 执行所下达命令 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 命 监控终端 下达多个窗帘、门窗联合多个窗帘、门窗正确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 执行所下达命令 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 命令 直接下达单个窗帘、门窗控单个窗帘、门窗正确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 制命令 执行所下达命令 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 主控设备 直接下达多个窗帘、门窗联多个窗帘、门窗正确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 执行所下达命令 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 合命令 由预设触发条件自动控制 多个窗帘、门窗正确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能正确显示所下达命 感知设备窗帘、门窗的开关或其他 执行所下达命令 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 令后的窗帘、门窗状态 状态 注;在实际应用中,若主控设备无屏,则不需在主控设备端查看门窗设备状态 7.1.3.2测试拓扑 门窗控制类业务测试拓扑见图6 7.1.3.3测试用例 7.1.3.3.1监控终端控制门窗设备 测试编号:7.1.3.3.1 测试内容:监控终端控制单个及多个门窗设备的各种操作 18
GB/T40657一2021 测试目的:验证监控终端控制单个及多个门窗设备的各种操作是否功能正常 测试环境:按照7.1.3.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监控终端下达开,关、停等命令控制电动窗帘; 步骤3;查看单个电动窗帘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步骤4:监控终端下达开,关、停等命令控制单个电动门 步骤5:查看单个电动门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步骤6;监控终端下达开,关、停等命令控制多个门窗设备; 步骤7;查看多个门窗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单个电动窗帘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且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电动窗帘状态符 合所下达命令; 步骤5中单个电动门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且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电动门状态符合所 下达命令; 步骤7中多个门窗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且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多个门窗设备状 态符合所下达命令 7.1.3.3.2主控设备控制门窗设备 测试编号;7.1.3.3.2. 测试内容主控设备控制单个及多个门窗设备的各种操作 测试目的:验证主控设备控制单个及多个门窗设备的各种操作是否功能正常 测试环境:按照7.1.3.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下发命令及 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主控设备下达开关、停等命令控制电动窗帘 步骤3;查看单个电动窗帘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步骤4;主控设备下达开,关、停等命令控制单个电动门 步骤5;查看单个电动门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步骤6:主控设备下达开,关、停等命令控制多个门窗设备 步骤7;查看多个门窗设备的状态及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预期结果:同7.1.3.3.1中预期结果 7.1.3.3.3感知设备激励控制门窗设备 测试编号:7.1.3.3.3 测试内容:感知设备激励下达命令控制单个及多个门窗设备的各种操作 测试目的:验证感知设备激励下达命令控制单个及多个门窗设备的各种操作是否功能正常 测试环境:按照7.1.3.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预置使门窗设备产生开,关、停等动作的感知条件,通过感知设备触发对应感知条件 19
GB/T40657一202 如光敏传感器感知到光照强度低于预置触发条件,系统开启门窗设备等); 步骤3;查看门窗设备的状态 步骤4;查看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状态 预期结果 步骤3中门窗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 步骤4中主控设备、监控终端显示的门窗设备的状态符合所下达命令 7.2安防告警类业务测试 7.2.1入侵类报警业务 7.2.1.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能探测用户房屋被非法人侵情况,并自动发出报警信息,自动产生保护动作 人侵类 报警业务激励及响应的具体输人输出要求见表8 表8入侵类报警业务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执行 监控 主控 设备 设备 终端 及时接收到主控命 能成功接收上报的报警 感知设备 能正确,及时的接收 实际制造人侵报警 令并正确执行相应 事件,并下发对应指令 实际激励 所需的激励条件 到报警并通知用户 动作 给执行设备 及时接收到主控命 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 感知设备 人为模拟人侵探测 能正确、及时的接收 令 并正确执行相应 警事件,并下发对应指 模拟信号 器信号输人 到报警并通知用户 令给执行设备 动作 注:在实际应用中,若主控设备无屏,则不需在主控设备端查看是否接收到人侵类报警事件,并下发指令给执行 设备 7.2.1.2测试拓扑 人侵类报警业务测试拓扑见图1 7.2.1.3测试用例 7.2.1.3.1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编号;7.2.1.3.1 测试内容:人侵类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目的:验证人侵类报警业务处理流程的正确性 测试环境按照7.2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模拟或实际制造满足人侵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20
GB/T40657一2021 步骤4;查看执行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5;查看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一致,并 下发指令给执行设备; 步骤4中执行设备能执行与下达命令相符的动作,如联动对应区域的视频监控,进行跟踪摄像 与录像; 步骤5中监控终端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一致,并 能及时、准确的通知到用户 备注: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超过人侵报警的激励条件产生时,感知设备成功检测到人侵事件 并上报信息给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正确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后,一方面产生相应的处理 指令下发给执行设备,另一方面将报警事件发送给监控终端 执行设备及时正确接收到主 控命令并执行相应动作 监控终端正确,及时的接收到报警并通知用户 7.2.1.3.2无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编号7.2.1.3,2 测试内容:无人侵类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目的:验证无人侵类报警处理流程的正确性 测试环境:按照7.2.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l;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模拟或实际制造不满足人侵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4;查看执行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5:查看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接收不到报警事件,无异常信息显示,不下发指令给执行设备 步骤4中执行设备不执行任何动作; 步骤5中监控终端接收不到报警事件,无异常信息显示 备注: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无人侵报警的激励条件产生时,监控终端无异常信息显示 推荐 测试时间不低于12h 7.2.1.3.3发送报警信息失败 测试编号;7.2.1.3.3 测试内容:发送报警信息失败时,主控设备的行为 测试目的:验证发送报警信息失败的情况下,主控设备持续发送报警信息的机制 测试环境:按照7.2.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对监控终端制造通信障碍如设置屏蔽装置) 步骤3;模拟或实际制造满足人侵类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4: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21
GB/T40657一202 步骤5;查看执行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6;查看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步骤7: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8;等待一定时间后,使通信恢复通畅,查看主控设备和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4中主控设备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一致,并 下发指令给执行设备 步骤5中执行设备能执行与下达命令相符的动作 步骤6中监控终端不能成功接收报警事件,无异常信息显示; 步骤7中主控设备能周期性发送报警信息给监控终端 步骤8中通信恢复通畅后,主控设备不再发送报警信息; 步骤8中通信恢复通畅后,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 -致,并能及时、准确的通知到用户 备注:监控终端处于异常状态,系统其余部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超过人侵报警限值的激励条件 产生时,监控终端未正确、及时接收到报警,主控设备将延迟一定时间周期性发送报警信息 给监控终端 7.2.1.3.4用户主动响应报警信息 测试编号:7.2.1.3.4 测试内容:用户主动响应报警信息 测试目的:验证各种监控终端的用户主动响应报警功能和确认机制 测试环境:按照7.2.1.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模拟或实际制造满足人侵类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3;查看监控终端的响应情况 步骤4;用户不主动响应,查看监控终端的响应情况 步骤5:用户主动响应,查看监控终端的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3中监控终端使用各种可让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方式进行报警通知; 步骤4中监控终端在用户没有主动响应报警时,继续进行周期性报警 步骤5中监控终端在用户主动响应报警后,停止报警 备注,监控终端需具备用户主动响应报警功能和确认机制,人侵报警在没有得到用户主动响应时 应向主控设备发送消息,要求主控设备继续发送人侵报警,直到用户对此报警做出主动 响应 7.2.2火灾类报警业务 7.2.2.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能探测用户房屋发生火灾情况,并自动发出报警信息,自动产生保护动作 火灾类报 警业务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的具体输人输出要求见表9 22
GB/T40657一2021 表9火灾报警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执行 主控 监控 设备 设备 终端 能成功接收上报的 感知设备 能正确、及时的接收到 实际制造火灾所 及时接收到主控命令 报警事件,并下发对应 实际激励 需的激励条件 并正确执行相应动作 报警并通知用户 指令给执行设备 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 感知设备 人为模拟火灾信 及时接收到主控命令 能正确、及时的接收到 报警事件,并下发对应 模拟信号 号输人 并正确执行相应动作 报警并通知用户 指令给执行设备 注:在实际应用中,若主控设备无屏,则不需在主控设备端查看是否接收到火灾类报警事件,并下发指令给执行 设备 7.2.2.2测试拓扑 火灾类报警业务测试拓扑见图1 7.2.2.3测试用例 报警处理流程 7.2.2.3.1 测试编号;7.2.2.3,1 测试内容,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目的:验证火警业务处理流程的正确性 测试环境:按照7.2.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模拟或实际制造满足火灾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4;查看执行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5;查看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一致,并 下发指令给执行设备 步骤4中执行设备能执行与下达命令相符的动作,如启动喷淋装置、,联动监控等 步骤5中监控终端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一致,并 能及时、,准确的通知到用户 备注: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超过火警限值的激励条件产生时,感知设备成功检测到火警事件 并上报信息给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正确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后,一方面产生相应的处理 指令下发给执行设备,另一方面将报警事件发送给监控终端 执行设备及时正确接收到主 控命令并执行相应动作 监控终端正确、及时的接收到报警并通知用户 23
GB/T40657一2021 7.2.2.3.2无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编号:7.2.2.3.2 测试内容:无火灾类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目的:验证无火灾类报警处理流程的正确性 测试环境:按照7.2.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模拟或实际制造不满足人侵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4:查看执行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5:查看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接收不到报警事件,无异常信息显示,不下发指令给执行设备 步骤4中执行设备不执行任何动作 步骤5中监控终端接收不到报警事件,无异常信息显示 备注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无超过火警限值的激励条件产生时,监控终端无异常信息显示 7.2.2.3.3发送报警信息失败 测试编号:7.2.2.3.3 测试内容:发送报警信息失败,主控设备的行为 测试目的:验证发送报警信息失败的情况下,主控设备持续发送报警信息的机制 测试环境:按照7.2.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对监控终端制造通信障碍(如设置屏蔽装置) 步骤3;模拟或实际制造满足火灾类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4;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5;查看执行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6;查看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步骤7;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8;等待一定时间后,使通信恢复通畅,查看主控设备和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4中主控设备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一致,并 下发指令给执行设备; 步骤5中执行设备能执行与下达命令相符的动作; 步骤6中监控终端不能成功接收报警事件,无异常信息显示 步骤7中主控设备能周期性发送报警信息给监控终端 步骤8中通信恢复通畅后,主控设备不再发送报警信息 步骤8中通信恢复通畅后,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 -致,并能及时、准确的通知到用户 24
GB/40657一2021 备注:监控终端处于异常状态,系统其余部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超过火警限值的激励条件产生 时,监控终端未正确、及时接收到报警,主控设备将延迟一定时间周期性发送报警信息给监 控终端 7.2.2.3.4用户主动响应报警信息 测试编号:7.2.2.3.4 测试内容:用户主动响应报警信息 测试目的:验证各种监控终端的用户主动响应报警功能和确认机制 测试环境:按照7.2.2.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模拟或实际制造满足火灾类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3;查看监控终端的响应情况 步骤4:用户不主动响应,查看监控终端的响应情况 步骤5;用户主动响应,查看监控终端的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3中监控终端使用各种可让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方式进行报警通知 步骤4中监控终端在用户没有主动响应报警时,继续进行周期性报警 步骤5中监控终端在用户主动响应报警后,停止报警 备注监控终端需具备用户主动响应报警功能和确认机制,火灾类报警在没有得到用户主动响应 时,应向主控设备发送消息,要求主控设备继续发送火灾类报警,直到用户对此报警做出主 动响应 7.2.3泄漏类报警业务 7.2.3.1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 要求智能家居能探测用户房内水、电、气等泄漏情况,并自动发出报警信息,自动产生保护动作 泄 漏类报警业务测试配置与预期效果的具体输人输出响应要求见表10 表10水电泄漏类报警业务输入输出要求 预期效果(输出 测试配置(输人 主控 执行 监控 设备 设备 终端 及时接收到主 能成功接收上报的报警事能正确,及时的接收到水 实际制造水、 感知设备 电、气泄漏所 控命令并正确 件,并下发对应指令给执 电、气泄漏报警并通知 实际激励 需的激励条件 执行相应动作 行设备 用户 人为模拟水 及时接收到主 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能正确,及时的接收到水 感知设备 电、气泄漏信 控命令并正确 事件,并下发对应指令给 电、气泄漏报警并通知 模拟信号 号输人 执行相应动作 执行设备 用户 注在实际应用中,若主挖设备无屏,则不需在主控设备端查看是否接收到泄漏类报警事件,并下发指令给执行 设备 25
GB/T40657一2021 7.2.3.2测试拓扑 水、电、气泄漏类报警业务测试拓扑见图1 7.2.3.3测试用例 7.2.3.3.1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编号:7.2.3.3.1. 测试内容:泄漏类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目的:验证泄漏类报警业务处理流程的正确性 测试环境按照7.2.3.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模拟或实际制造满足水电泄漏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4:查看执行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5;查看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一致,并 下发指令给执行设备; 步骤4中执行设备能执行与下达命令相符的动作,如及时关闭管道阀门,气体泄漏时联动打开 窗户等 步骤5中监控终端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一致,并 能及时、准确的通知到用户 备注: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超过泄漏报警限值的微励条件产生时,感知设备成功检测到泄漏 事件并上报信息给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正确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后,一方面产生相应的 处理指令下发给执行设备,另一方面将报警事件发送给监控终端 执行设备及时正确接收 到主控命令并执行相应动作 监控终端正确,及时的接收到报警并通知用户 7.2.3.3.2无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编号;7.2.3.3.2 测试内容:无泄漏类报警处理流程 测试目的:验证无泄漏类报警处理流程的正确性 测试环境:按照7.2.3.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模拟或实际制造不满足水电泄漏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步骤3;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4:查看执行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5;查看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26
GB/T40657一2021 预期结果 步骤3中主控设备接收不到报警事件,无异常信息显示,不下发指令给执行设备 步骤4中执行设备不执行任何动作; 步骤5中监控终端接收不到报警事件,无异常信息显示 备注: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无超过泄漏限值的激励条件产生时,监控终端无异常信息显示 7.2.3.3.3发送报警信息失败 测试编号:7.2.3.3.3 测试内容发送报警信息失败,主控设备的行为 测试目的:验证发送报警信息失败的情况下,主控设备持续发送报警信息的机制 测试环境:按照7.2.3.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对监控终端制造通信障碍如设置屏蔽装置); 步骤3概扣或实际制造满足水电世葡类报警所需的澈励条件" 步骤4;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5;查看执行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6;查看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步骤7;查看主控设备响应情况; 步骤8;等待一定时间后,使通信恢复通畅,查看主控设备和监控终端响应情况 预期结果 步骤4中主控设备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一致,并 下发指令给执行设备; 步骤5中执行设备能执行与下达命令相符的动作; 步骤6中监控终端不能成功接收报警事件,无异常信息显示 步骤7中主控设备能周期性发送报警信息给监控终端 步骤8中通信恢复通畅后,主控设备不再发送报警信息; 步骤8中通信恢复通畅后,能成功接收到上报的报警事件,接收到的报警信息与实际报警信息 -致,并能及时、准确的通知到用户 备注:监控终端处于异常状态,系统其余部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超过泄漏报警限值的激励条件 产生时,监控终端未正确,及时接收到报警,主控设备将延迟一定时间周期性发送报警信息 给监控终端 7.2.3.3.4用户主动响应报警信息 测试编号:7.2.3.3.4 测试内容;用户主动响应报警信息 测试目的:验证各种监控终端的用户主动响应报警功能和确认机制 测试环境:按照7.2.3.2搭建测试拓扑 测试步骤 步骤1:开启监控设备、网关设备、主控设备、执行设备、感知设备,设备均通信正常,且能正确 下发命令及响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运行要求; 步骤2;模拟或实际制造满足水电泄漏类报警所需的激励条件; 27

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GB/T40657-202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能家居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家居产品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等方面的挑战。因此,一套完善的测试方法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GB/T40657-2021标准介绍

GB/T40657-2021标准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研制并发布的,旨在规范智能家居应用测试工作,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

该标准从测试的目的、测试环境、测试对象、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测试目的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通信环境等;测试对象是智能家居产品及其相关组件和接口;测试方法包括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测试结果分析等方面。

重要性

GB/T40657-2021标准的发布,对于解决智能家居应用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该标准规范了测试流程和方法,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该标准强调了智能家居产品的兼容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保证了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该标准的发布将推动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智能生活体验。

总结

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其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GB/T40657-2021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规范智能家居应用的测试工作,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该标准的推广应用也将促进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和公众电信网智能家居应用测试方法类似的标准

搪瓷光泽测试方法

物联网网关第2部分:面向公用电信网接入的网关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物联网网关第2部分:面向公用电信网接入的网关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物联网网关第2部分:面向公用电信网接入的网关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8624.2-2021。物联网网关第2部分:面向公用电信网接入的网关技术要求共有15页,发布于2022-05-01
信息技术穿戴式设备术语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穿戴式设备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技术穿戴式设备术语的编号:GB/T40683-2021。信息技术穿戴式设备术语共有14页,发布于2022-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