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454-2017

光环境评价方法

Methodofevaluatingluminousenvironme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光环境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光环境评价方法的编号:GB/T12454-2017。光环境评价方法共有23页,发布于2018-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180
  • 实施日期2018-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3页
  • 文件大小1.25M

光环境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 GB/T12454一2017 代替GB/T12454一2008 光环境评价方法 Methodofevaluatingluminousenvironment 2017-07-12发布 2018-0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2454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2454一2008《视觉环境评价方法》,与GB/T12454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评价中的控制项见4.2); -增加了光环境质量分级方法(见4.5); -增加了玻璃幕墙反射光计算参数的规定(见附录B). 本标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清城品盛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环境节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罗莱迪思照明系统有限公司、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书晓、张欣、张耀根、冉令华、荣浩磊、罗涛、刘启耀、吴彦瑜、囤静华、张滨、 ,马略.,许建兴,高雅春 李媛、王忠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454一1990、GB/T124542008
GB/T12454一2017 光环境评价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和工业建筑及室外作业场地,道路,夜景照明等室内外光环境的质量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699采光测量方法 GB/T5700照明测量方法 GB/T18091玻璃幕墙光热性能 GB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18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582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 GB/T50947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 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JGJ/T119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JGJ/T16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术语和定义 JGJ/T11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环境luminousemviromment 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构成影响的视觉环境 3.2 光环境指数ratingofIuminousenvironmemt 综合考虑光环境对人的视觉功效,视觉舒适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实测和主观评价等方式确定的用以 表示光环境质量的指数 基本要求 4.1光环境应采用光环境指数进行评价 4.2评价指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其评定结果应符合以下规定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满足或不满足 a
GB/T12454一2017 b)评分项的评定结果分值应为1,2,3,、4,5 4.3光环境应按昼间、夜间独立进行评价 4.4光环境评价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进行 4.5光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可参照附录A进行 5 评价指标 5.1控制项 5.1.1室内光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室内照明的照度、照度均匀度、显色指数,色容差及眩光限值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 b 室内采光系数应符合GB50033的规定; c 居住建筑、病房、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日照时数应符合GB50180的规定 5.1.2室外光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 道路照明路面平均照度、路面平均亮度、路面照度均匀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阔 a 值增量、环境比、诱导性应符合cJ45的规定 室外作业场地照明的照度、照度均匀度、显色指数及眩光限值应符合GB50582的规定 b 公园、广场照明的照度应符合JG:/T163的规定 c d 夜景照明的光污染限制应符合JG1/T163的规定; 道路、居住建筑周边玻璃幕墙建筑的反射光应符合GB/T18091的规定,玻璃幕墙反射光计算 e 参数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2评分项 5.2.1候选评分项应由专家评价组成员依据场所使用功能、周围环境、评价目的等实际情况参考附录c 提出 5.2.2评分项应由专家评价组根据候选评分项通过投票产生,投票结果可参照附录D统计,评分项得 票率不应低于50% 5.2.3专家评价组应符合6.1.2的规定 评价方法和步骤 6 6.1评价组人员组成 6.1.1评价组应包括专家评价组、用户评价组以及光环境测试组 6.1.2专家评价组应由光环境设计与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成员不应少于5人 6.1.3用户评价组应由从实际用户中随机选出的视觉正常的人员组成,成员不应少于10人 6.1.4光环境测试组应由具备国家授权资质的机构工作人员组成 6.2控制项评定 6.2.1光环境测试组应根据第5章对指定场所控制项的要求,按GB/T5700及GB/T5699的规定进 行实测 6.2.2具有国家授权资质的机构提供的3个月内测试结果等同有效 6.2.3当有控制项评定结果为不满足时,不应进行评分项评定
GB/T12454一2017 6.3评分项评定 6.3.1确定评分项及权重 专家评价组应根据5.,2.2及附录E确定评分项及权重 6.3.2确定评分方法 专家评价组应根据评分项编制评分方法 6.3.3现场评价 光环境现场评价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评价问卷可参照附录F进行编制; b 专家评价组和用户评价组的成员应使用评价问卷对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光环境独立进行观察与 判定,根据各评分项的实际状态给出评分; 光环境测试组应根据评分方法,并按GB/T5700及GB/T5699的规定完成指定场所评分项 的实测评分 光环境指数计算 6.3.4 光环境指数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专家评价组和用户评价组的主观评分应按附录G依据问卷结果和各个评分项的权重计算 a 得出 主观评分S主夜应按式()计算 b S主现=0.5×S用户十0.5×S数欢 式中; 主观评分 S 主观 用户组主观评分 S用" 专家组主观评分 S专家 光环境指数S应按式(2)进行计算 S=0.5×S主貌十0.5×S实湖 式中 s 光环境指数, 实测评分 S实渊 6.4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的单项评定结果,光环境指数和光环境质量等级,光环境评价实例 参照附录H进行
GB/T12454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光环境质量等级 光环境质量等级应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A.1 A.2光环境质量等级应根据光环境指数按表A.1确定 表A.1光环境指数与质量等级对应关系 光环境指数S 50GB/T12454一201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玻璃幕墙反射光计算参数 B.1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分析计算的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选择2001年的典型日,典型分析日的太阳位置参数可参照GB/T18091; a b) 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分析应选择日出后至日落前太阳高度角不低于10"的时段进行 B.2分析玻璃幕墙反射光对周边建筑或场地影响时,窗户,、建筑、场地的采样点位置及间隔取值应符合 GB/T50947的相关规定 B.3在与水平面夹角0°一45"的范围内,玻璃幕墙反射光照射在周边居住建筑的居住空间窗台面的连 续滞留时间不应超过30min,计算时间间隔不宜大于1.0min. ,水平角土30°`内,行车距离100m内,玻璃幕墙对机动车驾驶员不应 B.4在驾驶员前进方向垂直角20° 造成连续有害反射光,计算时间i 寸间间隔不宜大于1.0s B.5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分析建模应符合以下规定: 所有模型应采用统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 aa b 应对构成遮挡的地形、建构筑物和附属物进行建模; 玻璃幕墙外部的遮阳和格栅等构件应按实际建模; c d 被影响建筑墙体、窗户和遮阳等构件应按实际建模
GB/T12454一2017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光环境候选评分项 C.1室内光环境候选评分项宜参照表C.1确定 表c.1室内光环境参考评分项 说 编号 项目名称 明 照度(亮度)水平 表征被评价光环境是否明亮,是否满足视看作业要求的评分项 表征被评价光环境中是否存在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 眩 光 在极端的亮度对比,而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能力的视觉现象的 评分项 色 温 表征光源光色冷,暖的评分项 表征光源颜色还原能力的评分项 显色性 表征被评价建筑采光方式及布置,利用的质量以及能否为室内工作的人员提供良 天然光利用及视野 好的视野等内容 光的方向性 表征被评价光环境中视看对象的造型,立体感以及质感等方面影响的评分项 亮度分布 表征在视野中的亮度分布对于评价人员舒适性影响 表征由于亮度或光谱分布随时间波动的光刺激而引起的不稳定的视觉现象的评 闪 烁 分项 表征被评价环境内家具及灯具的布置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帮助用户 空间及灯具形式 确定方位,功能区分的评分项 1o 室内空间色彩 表征室内空间色彩搭配协调性,以及与空间功能定位的一致性的评分项 视觉艺术效果 表征室内空间环境光影、色彩及家具等元素的艺术性的评分项 表征用户能够准确的理解控制界面、面板符号等含义,从而准确实现控制功能的 照明控制界面 12 评分项 注:本表中列出了影响光环境质量的主要参考评分项,在光环境评价的实践中可根据被评价建筑的特点,在表中 选择主要的评分项或适当增加其他评分项作为评分项 室外光环境候选评分项宜参照表C.2确定 表C.2室外光环境参考评分项 说 编号 项目名称 明 照度(亮度)水平 表征被评价对象是否明亮的评分项 安全感 表征评价人员在被评价环境中安全的主观感受的评分项 表征被评价区域内的玻璃幕墙、照明设施对周边的道路交通和居佳建筑的影响程 光污染防治 度的评分项 表征被评价环境区域内行走或附近道路开车没有感受到被评价区域灯具明显的 眩 光 干扰的评分项
GB/T12454一2017 表c.2(续》 编号 项目名称 说 明 表征光源光色冷,暖的评分项 色 温 显色性 表征光源颜色还原能力的评分项 光的方向性 表征被评价照明对于视看对象的造型、立体感以及质感等方面影响的评分项 表征由于亮度或光谱分布随时间波动的光刺激而引起的不稳定的视觉现象的评 闪 烁 分项 色彩组成 表征彩色光源影响周边用户、行人感受的评分项 光源种类,灯具形式 表征光源、灯具选型,以及布置方式与照明主体的协调性的评分项 10 及布置方式 1 视觉艺术效果 表征在照明是否能够反映城市特色与城市定位,并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的评分项 表征用户能够准确的理解控制界面、面板符号等含义,从而准确实现控制功能的 照明控制界面 12 评分项 注1本表中列出了影响光环境质量的主要参考评分项,在光环境评价的实践中可根据被评价环境的特点,在表 中选择主要的评分项或适当增加其他评分项作为评分项 注2夜景照明评审中,亮度(照度)水平,色温,光污染防治参照城市照明规划进行评价
GB/T12454一2017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评分项统计表 评分项统计表宜参照表D.1确定 表D.1评分项统计表 专家编号 候选 是否作为 得票率 评分项 评分项 S. #* 注1表中空格由专家打“、/”即可 注2表中候选评分项s可代表照度、亮度等
GB/T12454一2017 录 附 E 规范性附录 评分项权重确定 E.1评分项权重应按表E.1的确定 表E.1评分项权重确定表 评分项 对光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影响程度得分所得票数V 权重平均得分a 权重Q 较大 S 一般 较小 较大 -般 较小 较大 ---- -般 较小 较大 一般 S, 较小 注:表中权重平均得分4按式(E.1)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E.2权重得分a,应按式(E.1)计算如下 X E.1 l 式中: -S评分项的权重平均得分; a -评分项对光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得分,取值为1、2,3; s,评分项的第级影响程度的所得票数 V E.3权重Q按式(E.2)计算如下 E.2) Q 式中: Q s,评分项的权重(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s,评分项的权重平均得分 a
GB/T12454一2017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评价问卷及评分系统 评价问卷宜参照表F.1确定 表F.1评价问卷 评价场所 评价时间 评价人 评分项分值 评分项 具体意见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股 Z Z Z Z2. 注1请利用这个问卷评价一下您所处光环境状况,逐项填写问卷 注2:请从场所实际用途出发,按照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进行判断,确定每个评分项的等级 最好加注具体意见 10
GB/T12454一2017 附 录G 规范性附录) 光环境评分计算方法 G.1光环境主观评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光环境主观评分应按表G.1进行统计 a 表G.1光环境主观评分统计表 评价场所 场所用途 天气条件 照明条件: 评分项 评分项分值 所得票数V 项目评分 每个评分项分值、,应按式(G.1)进行计算(G计算结果四舍五人取整数) b 11
GB/T12454一2017 Yx G.1 习Y 式中 Z,评分项项目评分; -评分项分值,取值为1,2,3、4,5; V;Z,评分项分值所得票数 G.2光环境实测评分应按表G.2进行记录 表G.2光环境实测评分记录表 评价场所 评价时间: 评分项 评分方法 测试结果 项目评分s G.3光环境评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光环境主观评分应按表G.3进行统计,并按式(G.2)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四舍五人取整数) a 表G.3光环境主观评分统计表 评价场所 评价时间: 评分项 项目权重g 项目评分 主观评分 G.2 s主我=20x习4 式中 主观评分 s主家" Z,评分项的权重 g! b)光环境实测评分应按表G.4进行统计,并按式(G.3)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四舍五人取整数) 12
GB/T12454一2017 表G.4光环境实测评分统计表 评价场所 评价时间: 评分项 项目评分s 实测评分 项目权重g ---- G.3 s黑=20x 2" 式中: 实测评分; s" 评分项的权重 13
GB/T12454一2017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光环境评价流程及实例 H.1光环境评价流程 宜按图H.1进行 控制项实测 光环境 光环境测试组 控制项评定 评定合格 参考附录C 确定评分项 按照附录E 专家 确定评分项权里 评价组 参考6.3.2 编制评分方法 主价并填写问卷 评分项测 专家、用户 现场评价 光环境测试组 评价组 评价报告 图H.1评价流程图 H.2某办公室光环境评价实例 H.2.1控制项评定宜符合以下规定: 根据5.1的规定确定办公室光环境评价控制项 a 根据6.1.4的规定,建立光环境测试组,并对指定场所的控制项进行实测 b 根据光环境测试组的测试结果或满足6.,2.2规定的测试结果对控制项进行评定(见表H.1) c 14
GB/T12454一2017 表H.1控制项评定 测试结果 控制项 标准值 是否达标 控制项评定 300 350 照度E/Ix 是 照度均匀度U 是 0.60 0.60 统一眩光值UGR 19 17 是 满足 显色指数R 8o 83 是 色容差(SDXCM 是 采光系数C/% 是 H.2.2评分项确定宜符合以下规定 根据5.2.1提出候选评分项; a b)根据5.2.2对候选评分项进行投票; 根据附录D对投票结果进行统计,确定评分项 本办公室光环境质量评分项为照度(亮度)水 c 平、天然光利用及视野、光源显色性、空间及灯具形式、闪烁及眩光(见表H.2) 表H.2评分项统计表 专家编号 评分项 是否作为评分项 得票率 10 是 照度(亮度水平 90% 色温 30% 否 是 天然光利用及视野 80% 光源显色性 80% 是 是 闪烁 60% 是 空间及灯具形式 70% 是 眩光 80% H.2.3评分项权重确定宜符合以下规定 专家评价组根据评分项对光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投票; a b 根据附录E对投票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各评分项权重(见表H.3) 表H3评价项权重确定表 影响程度得分 所得票数 权重平均得分 评价项目 项目影响程度 权重Q 较大 照(亮)度水平 -般 0.22 2,7 较小 较大 天然光利用 -般 2.0 0.16 及控制 较小 15
GB/T12454一2017 表H.3(续) 影响程度得分 所得票数 权重平均得分 评价项目 项目影响程度 权重Q 较大 光源显色性 -般 1.5 0.12 较小 较大 0. 闪烁 般 2.0 16 较小 较大 空间及灯具 般 2.0 0.16 形式 较小 较大 眩光 -般 2.3 0.18 较小 H.2.4专家评价组宜根据6.3.2编制评分方法(见表H.4) 表H4评分方法 项目 内容 照度(亮度水平、天然光利用及视野、光源显色性、闪烁、空间及灯具形式 评分项 眩光 评价组 建立现场主观评价专家评价组(5人)和用户评价组(I0人) 现场主观评价 根据评价项目及附录下给出的方法设计评价间卷,专家评价组及用户评价 问卷 组根据问卷内容填写问卷 评分统计及计算 根据附录G给出的方法对问卷进行评分统计,并计算各组光环境指数 照度(亮度)水平;工作面照度(E);天然光利用及视野;采光系数(C);光源 评分项及对应评价 显色性;一般显色指数(R,),特殊显色指数(R,);闪烁;波动深度(FPF)7 );眩 指标 光;统一眩光值(UGR) 光环境测试组按GB/T5700及GB/T5699的规定完成指定场所评价项目 现场实测方法 的实测 对各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打分,满分均为5分 工作面照度;300lxe x330lx,得3分 采光系数:C>4%,得5分;3%sC<4%,得3分(当现场条件不适合采光 现场实测评价 测量时,可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计算采光系数). -般显色指数;R.>90,得5分;8020,得5分;03125Hn 9Hzf3 时,无波动深度限值,该项目得5分. 统一眩光值:UGR17,得5分;17GB/T12454一2017 H.2.5现场主观评价宜按以下规定进行: a 根据附录F设计评价问卷 b 根据6.1.2及6.1.3建立主观评分专家、用户评价组; 根据6.3.3b)进行主观评分; c d)根据G.1对主观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并计算(见表H.5,表H.6) 表H.5专家评价组光环境主观评分统计表 评价场所:××办公室 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分项 评分项分值 所得票数V 项目评分s 照度(亮度)水平 4.00 天然光利用及视野 3.20 光源显色性 3.80 闪烁 2.60 空间及灯具形式 2.80 眩光 3.80 17
GB/T12454一2017 表H.6用户评价组光环境主观评分统计表 评价场所:××办公室 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分项分值 评分项 所得票数V 项目评分 照度(亮度)水平 4.10 天然光利用及视野 3.20 3.80 光源显色性 闪烁 2.30 空间及灯具形式 2.70 眩光 3.90 H.2.6根据6.3.3的规定进行指定场所评分项的实测,测试结果及项目评分见表H.7 18
GB/T12454一2017 表H.7光环境实测评分统计表 评价场所:××办公室 评价时间:××××年×月×日 测试结果 项目评分 评分项评价指标 评分方法 270lx330lx,得3 分 C>4%,得5分; 3 采光系数(C 3%90,得5分; -般显色指数(R.) 83 8020,得5分; 特殊显色指数(R 0GB/T12454一2017 表H.10现场实测评分统计表 评价场所 评价时间 评分项目 项目权重9 现场实测评分S爱 项目评分 照度E 0.26 采光系数C 0.19 -般显色指数R 0.07 76 特殊显色指数R 0.07 0.19 波动深度FPF 0.22 眩光指数UGR H.2.8 光环境指数宜按照以下规定计算: 根据6.3.4b)计算主观评分: a S主戴=0.5×68+0.5×67=68 b)根据6.3.4c)计算光环境指数 S=0.5×S主脱+0.5×S实测=72 H.2.9本办公室室内光环境指数为72,本办公室光环境质量等级为二星级 控制项单项评定结果参 见表H1,评分项的单项评定结果参见表H8 一表H.10 20

光环境评价方法概述及应用

引言

随着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光环境质量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光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心理和生物节律等方面。因此,对光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GB/T12454-2017标准介绍

GB/T12454-2017是我国制定的关于光环境评价的标准。该标准包括了光照度、光色、色温和均匀度四个指标的评价方法。

  • 光照度:光照度是表述光通量密度的物理量。光照度可以直接反映光源亮度大小,是描述光源强度的重要参数。
  • 光色:光色是描述光源发出的颜色的属性。光色包括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参数。
  • 色温: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色温可以表示光源的冷暖程度,越高的色温表示光源的颜色越接近蓝色。
  • 均匀度:均匀度是描述照度或光强分布是否均匀的指标。当工作场所的照度或光强分布不均匀时,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健康。

应用案例

光环境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例如,在LED照明工程中,光环境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照明效果和舒适度,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同时,对于视力保护等特殊行业(如电子厂、医院手术室等),光环境评价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光环境评价方法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照明产品,比如根据工作场所和工作性质的不同,人们可以选择适宜的照明器具类型、色温和光强度,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结论

GB/T12454-2017标准为光环境评价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包括光照度、光色、色温和均匀度四个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光环境评价方法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照明产品、提高照明效果和舒适度、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保护视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光环境评价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光环境评价方法类似的标准

    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的编号:GB/T10604-2017。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共有8页,发布于2018-02-01
    猪肉糜类罐头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猪肉糜类罐头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猪肉糜类罐头的编号:GB/T13213-2017。猪肉糜类罐头共有7页,发布于2018-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