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1066.1-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

Petroleumdrillingandproductionequipment—Offshoresemisubmersibledrillingunit—Part1:Functionalconfigurationanddesig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的编号:GB/T41066.1-2021。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共有39页,发布于2022-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E9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5.180.10
  • 实施日期2022-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9页
  • 文件大小3.14M

以图片形式预览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


国家标准 GB/41066.1一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 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 第 Pereumdrlimgandproudetionqipmemt-oshoresemtsbmersihe drillingunit一Part1:Functionalconfigurationanddesignm 2021-12-31发布 2022-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41066.1一2021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功能配置 4.1总体要求 船体结构 4.2 4.3动力系统 4.4定位系统 钻井系统 4.5 4.6甲板及辅助机械装置 4.7 13 消防、安全、救生和环保系统 14 4.8生活区设施 4.9平台通导系统 14 管路系统 4.10 15 4.11电缆系统 15 4.12配置方案 16 设计 l6 5.1通则 l6 5.2船体结构 16 5.3动力系统 18 .4!定位系统 19 5.5钻井系统 20 5.6甲板及辅助机械装置 24 5.7消防、安全、救生和环保系统 26 5.8生活区设施 28 5.9平台通导系统 30 5.10管路系统 31 5.11电缆系统 33 5.12设计文件 34 参考文献 35
GB;/T41066.1一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1066《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第1部分 GB/T41066已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 任公司、船级社,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 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洗敏元、王冬石,宋林松、黎剑波、荐爱国,李红祷,金学义、黄熠、耿亚楠、黄玉泉、 许亮斌、郭华、邓贤锋、吴天明、李林斌,刘建成、吴四川,蒲李、段明星、韩华伟,胡楠、刘哲旭
GB/T41066.1一2021 引 言 半潜式钻井平台是世界主流的深水钻井装备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钻井装备研发制造方面取得了 长足进步,已基本实现大型中深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并在装置规模上形成梯队系列 为了保证 海洋钻井装备有序、健康发展,建立了以海上石油固定平台模块钻机、海洋石油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石 油半潜式钻井平台为主线的标准体系 在该标准体系中,“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着眼于浮式钻井 装置,拟建立起覆盖平台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为高质量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GB/T41066《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 第2部分;建造安装和调试验收; 第3部分;操作和检验 本文件作为GB/T41o6G的第1部分规范了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作业方式及性能划分,为平台配置 提供技术依据,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作业能力;明确了各关键功能系统的技术要求,推进形成具 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能的浮式钻井装备设计
GB;/T41066.1一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 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祥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功能配置和设计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海祥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总体配置和设计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820.9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9部分;机械振动的测量和评价 GB/T2820.10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0部分;噪声的测量包面法) GB/T10833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 GB/T13705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一般要求 GB/T14048.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 GB/T17755船用额定电压为6kV(U.=7.2kV)至30kVv(U用=36kV)的单芯及三芯挤包实心 绝缘电力电缆 GB/T19190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 GB/T19666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GB/T22513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井口装置和采油树 GB/T2505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钻井和采油设备钻井和修井井架底座 GB/T25428石油天然气工业 GB/T25444.1移动式和固定式近海设施电气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条件 GB/T30217.1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第1部分;海洋钻井隔水管设备的设计和 操作 GB/T31049石油钻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GB/T32129电线电缆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 GB/T34430.1船舶与海上技术保护涂层和检查方法第1部分;专用海水压载舱 GB/T35989.1石油天然气工业海上浮式结构第1部分;单体船,半潜式平台和深吃水立柱 式平台 GB/T37934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39035冗余动力定位系统冗余设计和试验规程 GB/T39185海洋工程船舶动力定位系统技术要求 SY/T5053.2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钻井井口控制设备及分流设备控制系统 SY/T5170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
GB/T41066.1一2021 SY/T5323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节流和压井设备 SY/T5532石油钻井和修井用绞车 sY/T5612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钻井液固相控制设备规范 SY 分流器系统设备及作业推荐作法 SY 6671 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场所I级0区、1区和2区的分类推荐作法 6868钻井作业用防喷设备系统 SY 6913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钻井隔水管设备规范 海上石油设施声光助航标志 SY/T7460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浮式钻井平台钻柱升沉补偿装置 SY/T10003海上平台起重机规范 SY/T10040浮式结构物定位系统设计与分析 sO19901-7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海上结构物的特殊要求第7部分;浮式海上结构物和移动式 海上装置的定位系统(PetroleumandnaturalgasindustriesSpeeiferequirementsforoffshorestrue ures一Part7:Stationkeepingsystemsforloatingoffshorestructuresandmobileoffshoreunits) ^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空船重量lightshipweight 整个平台的结构重量及永久安装于平台上的设备,躺装件、管路及电缆的重量,并包括保持设备和 管路正常工作的液体的重量 3.1.2 可变载荷variableload 平台直接用于作业的载荷 注:包括大钩载荷、隔水管张力,导向绳张力及以下设备、物料、液体的重量: 防喷器及其附件; n b 隔水管及其附件; 钻具及井下工具; e d 钻井材料、散装料、套管; 生活保障物资 e 设备备件 E)第三方设备物资; h)灰水、黑水.油水、钻井液 3.1.3 动力定位dynamiepositioming;DP 使用推进器系统将平台保持在预定位置的定位方式 3.1.4 动力定位系统dnmpituonim ingsystem DP系统DPsystem 使平台实现动力定位所必需的一整套系统 注根据功能、,设备冗余度和最严重的故障模式,DP系统分为三个等级1级系统(DP系统),2级系统(DP2系
GB;/T41066.1一2021 统)、3级系统(DP3系统) 3.1.5 锚泊定位amchormrimpsitoming 使用锚及锚链、锚缆将平台保持在预定位置的定位方式 3.1.6 动力辅助错泊定位 DPassistedmooringp0sitioning 结合了锚泊定位和动力定位的定位方式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1otorcontrolcenter MCC;马达控制中心(mo operatedvehicle) ROV;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system VFD.可变频率驱动(variablefrequenceydrive) VMS;船舶管理系统(ves esselmanagementsystem 功能配置 4.1总体要求 4.1.1应满足目标作业海域的环境条件、作业水深,海底设施条件及海床工程地质条件要求 4.1.2应满足设计条件的钻井,完井、修井、测试等作业要求 4.1.3应配备必要的监测报警、安全保护应急关断系统或装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对人员伤害设 备损坏及环境污染的风险 4.1.4应采用技术先进、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可靠性好和能耗低的环保型设备和材料 4.1.5宜选用技术成熟船型,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 4.2船体结构 4.2.1 系统配置 应根据以下因素进行船体结构功能配置:环境条件、作业水深、钻井深度、可变载荷、运动性能、定位 方式、主尺度、船型选择,设计寿命、自持力、床位数量、直升机甲板、船体主结构和舱室布置、主甲板布 置、防火防爆和水密分隔等 4.2.2环境条件 4.2.2.1环境条件参数包括风速、波高、流速(表面流、底部流,波浪周期、环境温度(水温、空气温度、 冰层厚度、降雪强度等 4.2.2.2应分别明确作业工况、自存工况、迁移工况下的环境条件参数 4.2.2.3根据平台目标作业海域波浪统计数据(如波浪散布图)计算、选取合适的波浪条件参数,如波谱 形式、波陡、最大有效波高等 4.2.2.4沿海海洋气象参数可参考《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和评估环境条件应用指南》 4.2.3作业水深 平台的名义作业水深分为三个级别:小于500m(1500ft),500m(1500ft)1500m(5000ft)
GB/T41066.1一2021 大于1500m(5000ft),对应的三类平台分别为常规水深平台、深水平台和超深水平台 4.2.4钻井深度 深水平台,超深水平台的钻井系统配套能力宜不小于9000" m 4.2.5可变载荷 4.2.5.1应根据名义作业水深和设计钻井深度确定各种工况的可变载荷 4.2.5.2平台在迁移工况应能携带与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所对应的隔水管、钻具、钻井材料及生活保障 物资,并留有至少20%余量的可变载荷 4.2.5.3作业工况应能装载钻完井作业所需载荷的最大值,包括隔水管张力、导向绳张力及大钩载荷 4.2.5.4典型作业水深平台的最小可变载荷宜不小于表1所列数值 表1可变载荷 单位为吨 平台类别 迁移工况 作业工况 自存工况 2800 3750 3500o 450m水深平台 3800 4000 4000 750m水深平台 1500m水深平台 4000 5000 5000 3000m水深平台 4000 9000 5000 4.2.6运动性能 应评估横荡、纵荡,垂荡等运动特性对作业安全及作业时效的影响 4.2.7主尺度选择 主尺度的选择依据: a目标作业海域的环境条件; b) 配备的设备参数及能力 4.2.8设计寿命 应不少于20年 4.2.9 自持力 4.2.9.1常规水深平台自持力应不小于15d 深水平台自持力应不小于20d. 4.2.9.2 超深水平台自持力应不小于30d 4.2.9.3 4.2.10床位数量 4.2.10.1常规水深平台床位数量宜不少于120个 4.2.10.2深水平台、,超深水平台床位数量宜不少于150个 4.2.11直升机甲板 4.2.11.1常规水深平台的直升机甲板直径宜不小于22.20m,载重量不小于9.3t
GB;/T41066.1一2021 4.2.11.2深水平台,超深水平台的直升机甲板直径宜不小于27.75m,载重量不小于12.5t 4.2.12船体主结构和舱室 4.2.12.1船体主结构主要包含浮箱,立柱、上船体 4.2.12.2左右舷立柱之间宜设置横撑或斜撑 4.2.12.3上船体和浮箱之间用立柱相连,立柱宜不少于四个 4.2.12.4上船体宜布置钻井设备、生活设施、机舱、配电板间、控制室、钻井液泵舱、月池区域及相应 设备 4.2.12.5立柱内宜布置液舱、设备舱室,电梯,通道、散装料舱、锚链舱等 4.2.12.6浮箱内宜布置推进器舱、液舱、泵舱、设备舱室和通道等 4.2.12.7燃油舱应布置在浮箱内侧区域,并与其他类型的液舱采用隔离空舱等形式进行保护 4.2.13主甲板 42.13.1主甲板分为钻井设备区、船用设备区和生活区且应分区布置 4.2.13.2生活区宜位于平台的主甲板前部,并远离危险区域 42.13.3生活设施、直升机甲板、甲板吊机、错机、救生艇救助艇存放区、卸货区、设备模块区、管架区 管子吊运设备以及其他设备模块等区域布置应满足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要求 4.2.13.4应布置有录井设备、测井设备、固井设备、试油设备的存放区并配备相应接口 4.2.13.5ROV工作区应布置在便于下放、人水的甲板或舱室,并配备以下设施 与ROV相匹配的主电源、应急电源及动力分配单元 a b)ROV回收设备及液压动力单元 4.3动力系统 4.3.1系统配置 主要包括发电机组、配电系统、辅助设备等 4.3.2发电机组 4.3.2.1包括主发电机组和应急发电机组 4.3.2.2主发电机组应根据设计工况的最大负荷容量、总装机容量和承受外界负荷变化的能力进行 配置 4.3.2.3主发电机组宜配置相同型号和相同功率的中速船用柴油发电机组 4.3.2.4发电机组的外形尺寸,重量应与船体结构空间匹配 4.3.2.5主发电机组和应急发电机组应满足相关船级社对摇摆角度的要求 4.3.2.6锚泊定位平台主发电机组宜为4台一6台,且单台机组功率不大于装机总功率的25%,配置机 组数量应留有至少1台机组的裕量 4.3.2.7采用DP2系统的平台主发电机组宜为4台6台 电源功率配置原则:单个发电机组发生故 障时,其余发电机组能够满足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内自动保持平台位置和丫向的要求 4.3.2.8采用DP3系统的平台主发电机组宜为6台或8台 电源功率配置原则:当一组推进器对应的 发电机组发生故障时,其余发电机组能够满足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内自动保持平台位置和舶向的要求 4.3.2.9平台应配置功率管理系统,控制发电机组随负荷变化启停 4.3.2.10发电机组应配置冷却装置,冷却方式可采用水冷或风冷 4.3.2.11每台发电机组宜配置独立的进气道,宜由舱外供气,进气口应配置可燃气体探测装置
GB/T41066.1一2021 4.3.2.12DP平台的每台发电机组应配置独立的进气道和可燃气体探测装置 4.3.3配电系统 4.3.3.1应配备主开关、汇流排、监测及指示仪表、指示装置 4.3.3.2低压电力系统应采用交流三相三线中性点不接地绝缘系统 4.3.3.3高压电力系统应采用中性点接地包括高阻及消弧线圈接地等)的三相四线系统 4.3.3.4主开关应采用手动-自动一体化的操作形式,手动断开机构应设有机械保护装置 4.3.3.5应配置动力变压器、照明变压器、钻井变压器、推进器变压器、,隔离变压器等 4.3.3.6应具有发电机和平台电站电网运行参数监测、报警,保护功能 4.3.3.7应具有主发电机和应急发电机供电回路的联锁保护功能 4.3.3.8应具有发电机供电和岸电电源的联锁保护功能 4.3.3.g应具有自动并联、调频、调载、功率限制等功能 4.3.3.10大容量变压器宜选用船用干式电力变压器,冷却方式为淡水冷却和强制风冷组合冷却、独立 强制风冷或自然风冷,并宜配有冷却失效、温度监测和报警功能 4.3.3.11大容量电力变压器宜配置具有预充磁功能的变压器 43.3.12电力拖动设备的McC按照不同功能分别控制,也可依据设备分区布置的情况进行分组 钻井设备McC宜集中设置,并具备监测及报警的功能 4.3.3.13 4.3.3.14功率大于150kW的低压电机宜采用降压启动或软启动方式 4.3.3.15宜留有10%的备用回路或启动器单元 4.3.3.16钻井设备,通用设备(如空压机、,系等)的大功率电机宜选用VFD 4.3.3.17有调速需求的电机宜选用VFD 4.3.3.18变压器容量配置应符合平台负荷计算书的要求,且能承受短路时造成的动态冲击 4.3.3.19厨房设备电源应配置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功率应满足厨房设备的需要 4.3.4辅助设备 应配置燃油系统、冷却水系统、润滑油系统和启动压缩空气系统 4.3.4.1 4.3.4.2燃油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燃油的驳运和供应设施应包括驳运泵、过滤器、燃油日用柜和燃油沉淀柜 a b 燃油日用柜及燃油沉淀柜应有高液位和低液位指示报警,并安装水分监测仪表; 在油柜、燃油泵、过滤器、锅炉燃烧器下面应设置溢油收集设施 c 宜配置燃油净化设施 d 4.3.4.3冷却水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应在左右舷浮箱内分别配置适用于发电机组的中央淡水冷却系统; a b 海水冷却泵、淡水冷却泵及热交换器应为一用一备; 应配置高温报警器和膨胀水箱; c 海水冷却循环侧应连接不少于两个舷外海水吸口,海水吸口处应配备防海生物装置; d 中央淡水冷却管系宜配置加热设备 e 4 4.3.4 润滑油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应包括润滑油泵,分离器,润滑油柜; a 每台主机应配置主润滑油泵和备用泵,备用泵(预供油泵)应由独立动力驱动 b 宜配置润滑油净化设施 c 4.3.4.5启动压缩空气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每个机舱应配置对应的启动压缩空气系统; a
GB;/T41066.1一2021 b)启动压缩空气系统应包括启动空气压缩机、至少两个启动空气瓶 4.4定位系统 系统配置 4.4.1 4.4.1.1包括锚泊定位、动力定位、动力辅助锚泊定位方式 4.4.1.2常规水深平台宜选择锚泊定位方式 4.4.1.3深水平台可选择锚泊定位、动力定位或动力辅助锚泊定位方式 4.4.1.4超深水平台宜选择动力定位方式 4.4.1.5平台目标作业海域的海底设施较多或海床地质条件不适合抛锚的,应选择动力定位方式 4.4.2锚泊定位 4.4.2.1锚泊定位系统一般由锚、锚索、锚架、导链/缆轮、锚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4.4.2.2应配套锚索张力及出链(索)长度监测装置 4.4.2.3应至少配置一套船位仪 4.4.2.4宜配置柴油机驱动的冷启动空气压缩机,工作压力宜为2.5MPa一3MPa 4.4.2.5锚机可采用液压或电力驱动,能实现高速、低速收放锚索,在额定负载工况下收放锚索速度宜 不低于12m/min 4.4.2.6平台应配置止链器,应急时能应急释放锚链,锚上架时能控制锚链的松紧度 4.4.2.7错机应配置灭火花喷淋设施和锚链冲洗设施 4.4.2.8锚机应单独设置运转状态声光警示,同时在远程控制台上有相应的显示 4.4.2.9锚机应配备本地控制室,本地控制室的位置能直接或通过摄像头观察到滚筒、导缆轮、锚架等 部件 4.4.2.10锚机本地控制室应配备通信设备 4.4.2.11锚机本地控制室玻璃应配备雨刮器,寒冷地区作业应配备电加热玻璃 4.4.2.12在平台中控室(驾驶室)应配备锚机远程控制台,可以和本地控制室切换操作,并配备应急释 放控制设施,可对每台错机进行应急释放操作 4.4.2.13危险区内布置的锚机应急释放控制设施应满足二类危险区的布置要求,操作系统所配UPs 的容量应满足失电后30min内正常操作所需用电量 4.4.3动力定位 平台可采用DP2系统或DP3系统,宜选用DP3系统 4.4.3.1 4.4.3.2动力定位系统(DP系统)一般由动力系统,推进器系统、控制系统组成,设备配置应满足相应 DP等级的要求 4.4.3.3宜采用全回转型型式的推进器 4.4.3.4控制系统应至少配置三套独立的位置参照系统(两套卫星位置参考系统、一套声纳位置参考系 统),卫星位置参照系统宜包括一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4.3.5中控室(驾驶室)应配置VMS,控制系统、运动传感器系统等 4.4.4动力辅助锚泊定位 由锚泊定位和动力定位两种定位方式配置的设备及设施组成
GB/T41066.1一2021 4.5钻井系统 4.5.1 系统配置 通常包括提升设备、旋转设备、钻井液处理和循环系统、井控设备、管柱自动化处理装置、钻井控制 装置、转运设备、第三方服务设备、其他设施 典型配置可参考SY/T7423一2018附录A 4.5.2提升设备 45.2.1提升设备主要包括;钻井绞车,井架(或钻塔入,天车,游动滑车、,死绳固定器、钻井钢丝绳,其中 钻井绞车应满足sY/T5532的要求,井架(或钻塔)应满足GB/T25428的要求,天车、游动滑车、死绳 固定器应满足GB/T19190的要求,钻井钢丝绳应满足sY/T5170的要求 4.5.2.2钻井绞车应至少配置主辅两套刹车系统、两套独立防碰系统(一套电子式防碰系统、一套机械 式防碰系统》. 4.5.2.3如采用具备主动补偿功能的钻井绞车,其配置可参考GB/T39209 4.5.2.4井架应配备以下设备设施: a 二层台挡风墙、应急逃生门应急逃生装置; 爬梯上的休息台及防坠落装置; b 两套大钳平衡块及其附件 c 应急操作排管平台; d 防坠落系统 e 照明设施,保证工作面的标准照度值不小于100lx; D 通往天车或者二层台以上的放空管、立管、液压管等管路 8 4.5.2.5钻塔应配备以下设备设施 通往钻塔内各设备检修处所的斜梯; a bb 两套手工大钳吊运绞车; c 应急操作排管平台; d 防坠落系统; 照明设施,保证工作面的标准照度值不小于100lx e 通往天车或者二层台以上的放空管、立管、液压管等管路 f 4.5.2.6天车应配备起重架、底部防撞梁及障碍灯 4.5.2.7应按照sY/T7460的要求配备钻柱升沉补偿装置 4.5.3旋转设备 4.5.3.1主要包括顶部驱动装置、转盘 4.5.3.2顶部驱动装置应满足GB/T19190,GB/T31049及以下要求 a 配备手动及遥控内防喷器各一套; b配备自重平衡系统; 与管柱自动化处理装置配合作业 c 配置自动吊卡和隔水管起下工具接口 d 4.5.3.3顶驱滑车宜配置伸缩模块,伸缩油缸应具备位移检测功能 4.5.3.4转盘宜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开口尺寸应满足下放隔水管的要求 4.5.4钻井液处理和循环系统 4.5.4.1包括高压钻井液设备、散料储运及输送设备、钻井液混合设备、钻井液固相控制设备
GB;/T41066.1一2021 4.5.4.2高压钻井液设备主要包括钻井系和高压钻井液管汇,钻井系配置要求如下 a 常规水深平台应至少配备3台钻井泵; b 深水平台、超深水平台应至少配备4台钻井泵或3台钻井泵加1台隔水管增压泵 e 排量和压力应满足工作水深和钻井深度作业要求 d)在1台设备损坏后,其他设备应仍能满足正常工作要求 4.5.4.3高压钻井液管汇包括钻井泵高压管汇、立管管汇、立管、鹅颈管和钻井水龙带,宜具备防硫化氢 能力 4.5.4.4立管管汇上应配置满足作业及第三方设备连接需求的压力表和压力变送器接口,压力表接口 应采用由壬或法兰连接方式 4.5.4.5散料储运及输送设备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机、储气瓶、空气干燥器和减压站、散料加注站、散料储 存罐、散料缓冲罐和集尘器,配置要求如下 a 应至少配备两台专用吹灰空气压缩机; b)散料加注站的一端安装旋转接头,与补给船连接的一端应安装浮动式防溢出软管接头; c 散料储存罐散料缓冲罐应单独橇装,应配备称重装置和料位指示装置; 山水泥散料缓冲罐出料口与固井系至少在同一高度 45.4.6钻井液混合设备主要包括混合漏斗,割袋机、液体添加剂橇、大袋加注站、钻井液混合和输送 泵、剪切泵、钻井液池、泥浆枪、搅拌器、盐水和基油储存舱 钻井液混合设备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割袋机应能保持连续加料,并配置粉尘收集装置; a b)液体添加剂橇应配置至少两台泵和流量表; 搅拌器的配置应与钻井液池的容积相匹配 c 盐水和基油存储舱应具有加注、卸载、储存和输送的功能 4.5.4.7 4.5.4.8钻井液固相控制设备包括钻井液净化设备和岩屑回收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钻井液净化设备至少应包括刮泥器、钻井液分配器,振动筛、除气器、除砂器、除泥器、离心 aa 机等; b)岩屑回收设备宜包括螺旋输送机、干燥机、离心机、絮凝装置、岩屑箱等 4.5.5井控设备 4.5.5.1主要包括防喷器组及控制设备、分流器及控制设备、节流压井管汇及控制设备、液气分离器、隔 水管、隔水管张紧器等 4.5.5.2防喷器组配置要求如下 包括闸板防喷器、环形防喷器、液压连接器、事故安全阀、节流压井管汇及其插头、框架及其他 a 附属部件; 闸板防喷器压力等级应不小于103.5MPa,环形防喷器工作压力可比闸板防喷器低一个等级; b 应配置至少5套闸板防喷器,其中应包含1套钻杆剪切闸板防喷器、1套套管剪切闸板防喷器 和1套变径管子闸板防喷器; 应配置至少两套环形防喷器; d e 井口液压连接器压力等级应与闸板防喷器相同,隔水管液压连接器压力等级可比井口液压连 接器低一个等级; 防喷器组应配备水平度测量仪器 超深水防喷器组宜配置井口温度和压力监测装置,并能够在中控室(驾驶室)实时监测 g h)其他配置应满足SY/T6868的要求 4.5.5.3防喷器控制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控制设备包括中央控制单元、UPs,主控制面板、动力单元、蓄能器组、控制液箱、控制液混合单 a
GB/T41066.1一2021 元、控制管(电缆)和绞车,水下控制盒,ROoV控制面板等,控制方式包括分离式液压控制型,电 液复合控制型; b)电液复合控制设备应额外配置系统主液压输送管线和绞车,管线内径应不小于25.4" mm; c 宜为蓄能器组配置一套氮气发生装置、存储罐及增压装置 d 分离式液压控制设备宜采用软件控制方式,并配有自动记录功能 其他配置应符合sY/T6868和sY/T5053.2的要求 e 4.5.5.4分流器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包括分流器及控制设备、下人工具、阀门,放喷管线,试压装置等; a b 分流器控制设备应具备解除联动功能,可实现分流器系统单功能试验; c 分流器阀门应配置开关指示监测装置; d 其他配置应符合sY/T6667和sY/T5053.2的要求 4.5.5.5节流压井管汇及控制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包括管汇.控制设备,放喷管线等 a b 节流压井管汇压力等级应与闸板防喷器相同,通径应不小于闸板防喷器侧出口通径 c 宜配置温度监测仪表; 二醉注人系统等防冻装置 d 应配置乙 缓冲管应按节流,压井功能要求分为两部分,中间采用闹闵隔岗-每部分应各有- i一个出口到液 气分离器; 其他配置应符合sY/T6868的要求 液气分离器配置要求如下 4.5.5.6 包括分离器、进出液管线及排气管线等; a 应设置分离器液面控制装置和沉积物排放装置; b 分离器上应设置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并应能在司钻控制台处观察到压力读数 c 其他配置应符合sY/T6868的要求 d 4.5.5.7隔水管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般包括隔水管起下工具、卡盘、万向节、球接头或挠性接头、隔水管短节、伸缩节、张紧环、隔 a 水管单根、浮力装置、灌注阀短节,试压工具及监测管理系统等; 深水平台、超深水平台应配置灌注阀短接及控制系统,宜配置隔水管内气体处理装置 b 深水平台、,超深水平台应配置与卡盘相匹配的万向节,宜配置用于隔水管悬挂的专用工具; c 平台采用电液复合控制设备的防喷器组时,隔水管应配置不少于两根液压传输管线 d 浮力装置应满足平台工作水深的耐压要求和设计提升浮力的要求 e 监测管理系统应至少包括下部角度监测、伸缩节冲程监测、上部角度监测功能; 伸缩节内外筒盘根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应采用气、液两种不同的动力源,并具有失效自动切换 g 功能,宜配置伸缩节钻井液回收设施 其他配置应符合SY/T6913的要求 h) 4.5.5.8隔水管张紧器配置要求如下 包括钢丝绳式和液缸直接作用式两种形式,根据船体布置和作业需求确定张紧形式 a 常规水深平台、深水平台宜选择钢丝绳式,超深水平台宜选择液缸直接作用式 b 宜配置加液装置; c d 应根据平台在作业工况下的最大升沉距离和速度确定补偿行程和补偿精度 其他配置应满足SY/T6913的要求 10
GB;/T41066.1一2021 4.5.6管柱自动化处理装置 4.5.6.1主要包括猫道机、动力鼠洞、铁钻工、排管设备、指梁、折臂吊或行吊等 4.5.6.2应满足平台环境条件和运动性能的要求,并应具备离线接钻具功能,宜具备离线接套管功能 4.5.6.3猫道机应具备传送油管、钻具、套管、隔水管、伸缩节至钻台井口中心的能力,并能实现自动和 手动操作 4.5.6.4铁钻工应配置高位背钳 4.5.6.5抓持套管的设备应具有套管螺纹保护功能 4.5.6.6排管设备的作业能力范围宜为:88.9mm~247.6nmm钻具、177.8nmm一508.0nmm套管 4.5.6.7折臂吊的吊臂应安装泛光灯、飞行器警告灯和摄像头等 4.5.6.8折臂吊或行吊宜配备73.0mm一508.0mm和399.7mm一762.0mm两种规格的抓管夹持器 4.5.7钻井控制装置 4.5.7.1主要包括设置在司钻房内的司钻控制台、钻井仪表、通信对讲系统、工业场景监控系统、UPs 温度压力监控系统、隔水管张力器控制盘及其他必要的附件 4.5.7.2应具备顶部驱动装置、钻井绞车、排管设备、铁钻工及猫道机等钻台设备的空间防碰管理能力 4.5.7.3司钻控制台宜能显示钻井参数及钻井液流量参数,并应具备钻井设备应急关断功能 4.5.7.4宜配置两套司钻控制台,并具备互换功能 4.5.7.5钻井仪表应配置钻井井场数据传输接口 4.5.8转运设备 4.5.8.1应配置防喷器转运设备、采油树转运设备、隔水管转运设备 4.5.8.2应配备防喷器、隔水管下部总成(LMRP)、采油树转运扶正设施 4.5.8.3应配备用于转运小件物资的液压绞车或气动绞车 4.5.8.4采油树转运设备应具备采油树试压的功能 4.5.8.5防喷器转运设备、采油树转运设备宜能悬挂隔水管、套管 4.5.8.6隔水管转运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隔水管吊机应具备全载荷应急下放功能,其吊钩应具备防脱钩保护功能 a 竖直隔水管转运设备的管托车应具备随动功能 b 应具备声光报警功能 4.5.9第三方服务设备 4.5.9.1应预留第三方设备接口,如ROV相关设备、固井设备、录井设备、试油设备、燃烧臂、岩屑处理 装置等 4.5.9.2应配备第三方设备在平台上的布置和安装使用空间 4.5.9.3应配备燃烧臂和相应的水幕喷淋系统 4.5.10其他设施 4.5.10.1应配置钻井系统专用的液压站 4.5.10.2应配备测斜绞车 11
GB/T41066.1一2021 4.6甲板及辅助机械装置 4.6.1甲板吊机 4.6.1.1应根据最大吊重需求和吊重覆盖范围配置电液驱动的甲板吊机,其数量应不小于两台 4.6.1.2吊机所有外部灯具和摄像头应配备防坠落装置 4.6.1.3吊机的主钩和辅钩应配置防摇摆装置 4.6.1.4应配置防扭钢丝绳 4.6.1.5应设有维修平台和通道 4.6.1.6应具有通过认证的载人功能 4.6.1.7应配置自带储能器的应急释放装置 4.6.1.8应配置视频监控系统以确保操作者能观测到吊物周围环境 4.6.1.9中控室(驾驶室)宜配备冷暖空调,应配备甫刮器,寒冷地区作业的平台应配备电加热玻璃 4.6.2辅助机械设备 4.6.2.1包括通用压缩空气系统、冷却系统、阀门遥控系统、通用液压站系统、通风和空调系统、压载系 统、污水系统、生活淡水系统等 4.6.2.2通用压缩空气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空气瓶 4.6.2.3冷却系统包括海水冷却泵、谈水冷却泵、热交换器,宜根据功能分设独立的钻井冷却水系统、空 调冷却水系统 4.6.2.4阀门遥控系统包括液压站、控制站、阀门驱动头 4.6.2.5通用液压站系统包括液压泵、过滤器、油柜 4.6.2.6通风和空调系统包括机械通风、热交换器、,过滤器,分配器、冷却水泵,空调 压载系统包括压载泵、过滤器、压载水处理装置、控制站 4.6.2.7 4.6.2.8污水系统包括污油水系统收集和分离系统、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以及排出(岸)系统 4.6.2.9生活淡水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装置、输送泵、消毒装置、水柜、纯净水过滤装置 4.6.2.10其他辅助机械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左右舷应各配置一台能从浮箱底部通向甲板箱的载人载货电梯,并配置独立空调; a b 主甲板左右触应配置用于触外加注的装载站,应能加注生活淡水,钻井水、钻井液,基油、盐水、 膨润土粉、重晶石、水泥、燃油,宜能加注消防水,并能回收废油废水; 应配置焊接工作间,包括氧气乙炔瓶组、切割设施、至少两台电焊设备、焊接工作台、老虎钳、砂 轮机,工具箱,能起吊小于1000kg零部件的简易吊梁,宜在钻台、主甲板、月池、系舱等区域 配置电焊插座 应配置机械工作间,包括车床、钻床、切压管机、工作台、老虎钳、砂轮机、工具箱等设备,并配置 有空调; 应配置水下工作间,包括工作台、老虎钳,切压管机、工具箱等设备,并配置有空调; 应配置不少于两台带行走声光警示装置的防爆电动叉车; 应配置高压清洗机,宜具备加热功能; g 每个浮箱前端都应配有主拖点,并设置人行工作通道; h 拖缆应有悬挂系统,方便下放和回收操作 船最前端的锚链/索可作为应急拖缆 12
GB;/T41066.1一2021 4.7消防、安全、救生和环保系统 4.7.1消防设备 4.7.1.1应配置可燃气体和硫化氢监测设备 4.7.1.2应包括消防水灭火系统、固定式水喷淋系统、高压水雾灭火系统、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固定式 气体灭火系统、湿化学品灭火系统及移动式灭火设备 4.7.1.3应在主机舱、应急机房、主配电间油漆间配置固定式灭火系统 4.7.1.4应在直升机甲板、钻井液处理区配置泡沫灭火系统,并连接到消防水管路上 应在钻台区域,测井区域、井口区域.火炬臂及热辐射影响区域配置喷淋系统,并连接到消防水 4.7.1.5 管路上 4.7.1.6应在生活区配置喷淋系统并连接到消防水管路上 4.7.1.7应在主甲板左右舷靠近通向机械舱室的出人口处设置消防站,数量应不少于四处 4.7.2安全设备 4.7.2.1应配备防爆、防坠落防海盗设备设施和海上安保系统 4.7.2.2应配置防硫化氢呼吸系统,包括布置于安全区域的空气压缩机、储气瓶、管路和快速接头 4.7.2.3应配置防硫化氢呼吸装置,数量与集控室(机控室、司钻房、钻台、作业者办公室、电报房、中控 室(驾驶室)材料员办公室等长期有人值班工作的处所的工作人数匹配 4.7.2.4应在机械舱室外设置应急关断手动操作站,能应急关闭燃料油泵、机械舱室的通风机、风闸空 调以及主发电机,应急发电机,应急设备等,并能通过广播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4.7.2.5应在中控室(驾驶室),钻台及主甲板设置应急关断操作站,能应急关闭对应的通风机和燃料 油泵 4.7.2.6直升机停泊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直升机甲板应配置防滑网安全网、边界灯等 aa b 直升机加油装置应配置除水和过滤设施,储油罐存放架应具有快速释放功能 应配置覆盖整个区域的污油水回收装置,并能输送至污油水处理系统 c d 应配置覆盖整个区域的消防设施 4.7.2.7应配备危险化学品存储处所、炸药箱和放射性源箱存放装置 4.7.3救生设施 应配备总能力不小于床位数的救生设施: 4.7.3.1 全封闭式耐火救生艇、艇内属具及吊艇系统; a 教助艇,艇内属具及吊艇系统; b 应配备至少一艘救助艇 c 救生筏、静水压力释放器、救生筏存放架和吊筏系统属具、薄弱环或易断绳" d 救生圈、可浮救生索、自亮浮灯、自发烟雾信号 救生衣和救生服; g 带应急释放装置的逃生软梯; h)便携式呼吸器瓶和充气系统; 抛绳设备 4.7.3.2应在靠近救生艇的处所设置应急集合站,并布置救生衣存放柜,人员名牌箱等设施 4.7.3.3救生艇集合站应配置满足该处救生艇全部定员数量的救生衣 平台在寒冷地带作业时应至少 13
GB/T41066.1一2021 配备不少于该处定员数量50%的防寒救生衣 4.7.3.4生活区内居住舱室应按定员配备救生衣和防寒救生衣 4.7.3.5生活区内办公室、中控室(驾驶室)、作业者办公室、队长办公室、集控室(机控室)、钻台、钻井液 工作室,录井工作室等长期有人值班或工作的场所应配备不小于工作人数的救生衣和防寒救生衣 4.7.3.6月池、钻台、甲板等有舷外作业工作需要的处所应配备不小于该班组人数的救生衣 4.7.4环保设施 4.7.4.1应配置满足压载舱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非危险区落水处理系统危险区落水处理 系统、油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钻井液及岩屑排放收集系统、防止空气污染系统等 4.7.4.2应配置垃圾分类存储设施 4.7.4.3厨房应配备食物粉碎机,应在生活区外设置垃圾存放区,并配备垃圾打包机 4.8生活区设施 48.1生活区主要包括居住舱室、娱乐区域,健身区域、公共区域、餐厅和厨房区域、清洁与储物区域、 办公区域、医疗区域直升机候机区域、走廊区域、中控室(驾驶室电报房等 4.8.2宜配备一部载人电梯,并配置独立空调 4.8.3门应设有兼具逃生功能的通风口 4.8.4公共区域地面应具备防滑功能,壁板宜选用拉毛工艺的不锈钢材料 4.8.5餐饮区域应满足额定配员生活配套功能,并满足中餐、西餐配餐需求 4.8.6独立厨房抽油烟机(集气罩)及烟道设计应设置手动和遥控挡火闸、油脂收集器及防火帘式固定 式灭火装置,宜设置自动清洗的功能 4.8.7医疗区域和居住舱室卫生间应设有独立的通风装置并直接通向室外大气 4.8.8中控室(驾驶室)的窗玻璃应配备刮雨器,并具备加热,冲洗功能 4.9平台通导系统 4.9.1外部通导系统 4.9.1.1通信系统应配备以下设备设施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无线电设备 a 应急无线电通信系统; b 用于空中交通的归航台 C 国际海事卫星C船站 d 国际海事卫星F船站通信系统; 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系统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g h 船舶安保报警系统; 甚高频电话和搜救雷达应答器 4.9.1.2导航系统应配备以下设备 a 套带自动雷达标绘仪的波段雷达,一套X波段雷达; b 电罗经和磁罗经; 回声测深仪和多普勒速度计; c d 中控室(驾驶室)应安装一套指令显示系统; 风速和风向测量仪、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 e 14
GB;/T41066.1一2021 电子海图系统; f 航海经线仪:; g 自动识别系统(AIS,用于识别平台的身份、位置、航迹、速度等自动化信息); h) 航行数据记录仪(VDR); 气象传真系统 j 4.9.1.3雷达系统应具有波高监测功能 4.9.1.4自动识别系统具备北斗自动示位系统功能,满足7d以上自供电能力 4.9.2内部通信系统 4.9.2.1广播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安装一套双功放主机(A站和B站)公共广播系统; b扬声器安装数量和位置满足场所使用要求,第三方办公场所预留安装接口 4.9.2.2电话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配置程控电话交换机,电话机安装数量和位置满足生活和工作场所使用要求 a b 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应有优先呼叫功能,并能够通过卫星通信直接呼叫基于海岸的交换机 配置声力电话系统,电话机安装在程控电话机不工作时需要应急通话的工作场所 c 司钻房、钻台、井架二层台、月池甲板、水下工作间、钻井液系舱等工作场所应配置专用对讲 4.9.2.3 系统 4.9.2.4应急呼救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所有冷库内的门边应安装呼叫系统 a 医务室应安装呼叫系统; b 电梯箱内应安装应急求助装置 c 4.9.2.5VMS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集成平台各个系统自动化监测和控制功能; a 配置船舶管理自动化系统; b 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对钻井作业场所和船体各功能区域进行监管和保存历史视频; c 在人员聚集和特定区域安装平台状态指示灯; d 所有户外及脏乱环境下使用的摄像头应有自清洗功能; e 配置平台装载计算机管理系统,指导平台装载作业. fD 4.9.2.6计算机网络应符合以下要求 配置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生活和工作区域布置网络接口,形成平台局域网 a b)平台计算机应能通过卫星通信网络等途径访问外部网络 工业控制系统应符合GB/T37934的要求 c 4.10管路系统 主要包括消防水系统,舱底系统、灰黑水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危险水收集及处理系统、造水和生活 水处理及供给系统、开式排放系统、压载系统,舱柜透气系统、溢流系统、测量系统、直升机加油系统、润 滑油系统、液压系统、基油系统、冷却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废气排放系统、固控管系、钻井液管系、固井 管系、输灰管系等 4.11电缆系统 4.11.1电力电缆、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和仪表电缆阻燃性应满足GB/T19666的要求,无卤性和低烟性 应满足GB/T32129的要求 15
GB/T41066.1一2021 4.11.2高压电缆应满足GB/T17755的要求 4.12配置方案 完成功能配置后应编制平台配置方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船型方案及结构型式; a b 平台主要性能指标、环境条件和船级符号; 平台布置方案 c d 关键设备技术指标; e 适用标准 设计 5 5.1通则 5.1.1应综合分析平台在建造期间及运营期间承受的极限载荷,平台在设计寿命期内应保持主要结构 安全 自存工况的最大风迷应按照相关船级社对无限制作业海区平台的要求选取,最大波高,波浪质 5.1.2 期、流速等参数应基于目标作业海域重现期至少为50年的环境条件选取 5.1.3应根据目标作业海域环境参数确定典型波浪谱并进行平台疲劳寿命评估 5.1.4应采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和技术 5.1.5平台的船体结构、管线、设备应采用相应防腐措施 5.1.6设备工作环境温度宜选择0C45C范围,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宜采取保温或加热措施 5.2船体结构 5.2.1通则 5.2.1.1船体总体布置应保证各功能区域的协调和均衡 aa 浮箱和立柱区域液舱宜对称布置; b 应根据井控设备转运和使用中的移动范围(如隔水管的最大偏移量等)确定月池开口尺寸; e 生活区与钻井区域及主发电机、甲板机械、通风设备、取暖设备和空调设备以及其他大噪声设 备之间应有隔离空间 d) 燃油、淡水及食品的储存空间应满足自持力要求 5.2.1.2船体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疲劳寿命应保证应力的平稳过渡和结构间的相互协调 5.2.1.3设计方法应符合GB/T35989.1的要求,并采用公认的或船级社认可的程序进行结构分析 5.2.2设计工况及载荷 5.2.2.1设计工况一般包括作业工况、自存工况、迁移工况及事故工况 5.2.2.2设计载荷一般包括空船重量、可变载荷、浮力,环境载荷,必要时应计算隔水管系统、锚泊系统 与平台的相互作用 5.2.2.3环境载荷应包括风,波浪,海流、冰,雪、温度、海生物附着的影响,必要时应包括浮冰撞击载荷、 波浪砰击载荷及液舱中的晃荡载荷对平台结构的影响 可使用模型试验校验环境载荷计算值 5.2.2.4作业工况载荷应包括空船重量、作业可变载荷、浮力及环境载荷,环境载荷一般按目标作业海 域一年一遇重现期的环境条件计算 5.2.2.5自存工况载荷应包括空船重量、自存可变载荷、浮力及环境载荷,环境条件应符合5.1.2的 要求 16
GB;/T41066.1一2021 5.2.2.6迁移工况包括油田内迁移及远洋迁移,载荷应包括空船重量,迁移可变载荷、浮力及环境载荷 5.2.2.7 事故工况应包括意外事故,如碰撞、落物、火灾爆炸等对平台结构完整性及稳性造成的影响 环境载荷一般按目标作业海域一年一遇重现期的环境条件计算 5.2.2.8应明确各设计工况下的环境条件参数极限数据 5.2.2.9应编制甲板载荷图,显示在每种工况下每个区域的最大设计均布载荷和甲板集中载荷 5.2.3运动预报和气隙分析 5.2.3.1应采用公认的或船级社认可的计算程序进行平台运动性能预报,且平台运动指标应满足平台 上人员生活及作业、设备操作的要求 5.2.3.2应开展气隙分析,可使用模型试验对气隙值和砰击压力进行验证或校准 5.2.3.3应评估波浪砰击效应对受负气隙影响的结构和设备的影响 5.2.4整体结构分析 5.2.4.1应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整体结构强度分析及疲劳分析 5.2.4.2 -般采用设计波分析方法 选取的设计波应能反映各种海况下对平台结构的最大响应 整体结构强度响应的控制参数至少应包括平台中纵剖面横向分离力,纵向剪力、纵向弯矩和横 5.2.4.3 向扭矩以及平台主甲板中心纵向、横向和垂向三个方向的加速度 5.2.4.4应核算最不利的压载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5.2.5局部结构分析 局部结构包括上层建筑与上船体、立柱与浮筒、立柱与上船体、立柱与横撑/斜撑连接位置、井 5.2.5.1 架支撑结构、导缆器底座、吊机底座、锚机底座、拖拽系统底座及其他重要设备底座等 5.2.5.2应建立详细的局部结构有限元模型,模型宜能模拟局部结构与整体结构变形响应的叠加 5.2.5.3应核算最不利的载荷工况对局部结构的影响 5.2.5.4应对钻台支撑结构和井架支撑结构进行疲劳分析 5.2.6稳性、分舱与载重线设计 5.2.6.1稳性衡准、分舱原则及载重线勘画应符合船级社及船旗国的规定 5.2.6.2应计算平台的完整稳性和破损稳性,并绘制相应于最危险轴的复原力矩和风倾力矩曲线,计算 时应包括液舱内自由液面的影响 5.2.6.3风倾力矩可根据船级社给出的公式计算,也可通过风洞模型试验得到 5.2.6.4应计人推进器对平台稳性的影响 5.2.6.5在稳性分析时,一般可假定平台处于无系泊约束的漂浮状态 但如果系泊约束对平台稳性有 不利影响时,稳性分析应包括系泊的影响 5.2.6.6平台甲板、上层建筑、甲板室、门、舱口盖、通风筒、空气管、泄水孔、进水孔、排水孔和其他开口 应满足风雨密性和水密性要求 5.2.6.7最小干舷应满足迁移状态下平台的完整稳性、破损稳性及结构强度要求 5.2.7其他要求 5.2.7.1结构用钢要求如下 平台结构用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制造和试验应符合相关船级社的要求 a b 结构构件分类应符合相关船级社的要求; 钢材的最低设计温度宜选一20C,0C两个级别 17
GB/T41066.1一2021 5.2.7.2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关船级社的要求 5.2.7.3防腐控制要求如下: 防腐措施包括涂(镀)层保护、阴极保护或其他认可的防腐措施; a b 应根据目标作业海域的特点,钢结构使用年限及维护和更新的可能性、技术经济效果等因素采 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压载舱的保护涂层应符合GB/T34430.1的要求 c 5.2.7.4检验通道要求如下: 平台内的每一处所都应设置检验通道,用于对平台结构进行全面检查、,近观检查和测厚 a b 检验通道应从开敞甲板等安全区域通达货舱、,隔离空舱、液舱等区域; 通道宜为固定式,必要时可为移动式或便携式 c 5.2.7.5应对全平台开展振动分析、噪声分析,关键系统失效模式分析、安全风险分析、物料转运分析 5.3动力系统 53.1发电机组 在主发电机组供电失效的情况下,应急发电机组应能在45s内自动启动和供电 5.3.1.1 531.2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机组井眼运行时,如其中一台机组发生故障,应有措能保证对重要负载连续 供电 5.3.1.3应急发电机组可采用具有应急功能的主发电机组替代 5.3.1.4应急发电机容量应满足应急负载要求,宜采用散热器风冷的冷却方式 5.3.1.5主发电机组应采用气启动的启动方式,应急发电机组应采用两路能源并存的启动方式 5.3.1.6启动推进器引起的主汇流排上的瞬态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5% 5.3.1.7柴油机组的排放至少应满足IMOTierI的要求,并具备有效的排放证书;目标作业海域有特 殊要求的,应按照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5.3.1.8振动与噪声应符合GB/T2820.9,GB/T2820.10的要求,并配备相应的进气和排气消音器 5.3.2配电系统 5.3.2.1额定电压设计要求: 高压电力系统宜选用11kV,6.6kV; a b 低压电力系统宜选用690V,600V e 有航行能力的平台宜选用高压电力系统 5.3.2.2额定频率;50Hz或60Hz,宜选用60Hz 5.3.2.3配电板的结构形式应为落地自立固定式,防护等级不低于IP23 5.3.2.4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和岸电箱应互锁保护 5.3.25发电机主开关短路分断时,只允许其自动团合 一次 5.3.2.6低压主开关应符合GB/T14048.2中B使用类别设计 岸电的特尾心能力应满足一台吊机.生话区.空调等用心要求,宜不小于10AY 5.3.2.7 A 5.3.2.8DP平台配电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主汇流排应至少由两个分段组成; b采用DP3系统的平台的每一个配电板应按A60的要求进行分隔,安装在水线以下的配电板还 应满足水密分隔的要求; 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9185 5.3.2.9DP平台主配电母排的结构形式可采用开环,分段、闭环模式,宜采用闭环模式 18
GB;/T41066.1一2021 5.3.2.10VFD技术要求如下: a 钻井系统VFD宜采用“交-直-交”模式,多个变频器由公共直流母线供电,VFD宜采用一对一 驱动方式; b)多电机驱动的钻井设备的VFD应位于同一段母排上; 错机的VFD应位于同- c 段母排上; 其他系统VFD宜采用一对一驱动方式 d 单电机驱动的顶部驱动装置和锚机应有备份VFD. ee 5.3.2.11配电设施应满足GB/T25444.1的要求 5.3.3辅助设备 5.3.3.1燃油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柴油机燃油供油连接软管应选用金属丝编织橡胶软管,工作温度一10一70,额定工作压 a 力不小于0.7MIPa; b 柴油机燃油供油管路应采用双联过滤器; 驳运系应能满足输送负20号柴油和0号柴油的要求,其位置应低于燃油吸人口,或具备自吸 能力; 燃油管线应采用红色标识,并远离热源 d 5.3.3.2柴油机排烟管应进行隔热包扎,穿舱布置时应使用隔热穿舱件 排烟管宜向上布置,其高度以 排出废气的扩散不影响甲板上的设备设施及人员作业为宜 5.3.3.3柴油机废热宜再利用于供热系统或加热生活水等 5.3.3.4冷却水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空调系统和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应采用海水冷却淡水、淡水冷却设备的间接方式 a b 冷却能力应按低温冷却淡水温度为38C进行计算,如冷却系统使用防冻液,则需按防冻液的 热容量进行计算; 应能冷却全部服务设备并至少留有20%的储备余量 冷却水的管路设计应能确保每个冷却设备能获得冷却水,且系统中某个大设备开启不影响其 d 他设备的冷却; 膨胀水箱的布置应满足其设备对压力差的要求,且应便于人员到达 e 5.3.3.5润滑油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能在柴油机组启动前供润滑油,并且在柴油机组停止后仍运行一定时间; a b 润滑油柜的布置应能确保其驳运泵能够自吸 重力式润滑油柜应满足设备对压力差的要求 5.3.3.6启动空气系统技术要求如下 配备的空压机,储气瓶数量和容量应满足柴油机组的需求和船级社的要求; a b 空压机、储气瓶宜与其所服务的柴油机组布置在同一舱室, c 空气干燥器前宜安装油滤器,干燥器后宜安装滤尘器; d)空压机/空气瓶均应设有安全阀,泄放的气体引至安全区域; 应急空压机应具有冷机启动的能力,启动时间满足相关船级社的要求; ee 启动空气瓶的容量应能满足冷态状态下连续启动主机三次; f 启动空气瓶之间的管路应能交叉工作 g 5.4定位系统 5.4.1通用要求 平台的定位能力应能满足作业时隔水管串及井口安全要求 19
GB/T41066.1一2021 5.4.2环境条件 5.4.2.1作业工况应采用重现期不小于1年的环境条件 5.4.2.2自存工况的环境条件: 远离其他结构物的锚泊定位平台,应采用重现期不小于5年的环境条件; a b 靠近其他结构物的平台,应采用重现期不小于10年的环境条件 台风季的计算风速宜不小于30.0m/s c 5.4.2.3可按Iso19901-7给出的方法进行环境载荷计算 5.4.3锚泊定位 5.4.3.1设计要素包括平均偏移及最大偏移、锚索张力、锚索长度及锚抓力,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准静态 分析法或动态分析法,并应符合sY/T10040及船级社的要求 5.43.2应根据平台结构水动力特性设计布锚方式,使锚索在各个方向上提供近似相同的回复力 5,.4.3.3当平台在设计上邻近有其他结构物作业时,还应对平台在破损情况下的平台瞬态运动性能进 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平台在达到新平衡位置以前的移动路径、方位以及锚索张力 5.4.3.4任一锚索突然失效时,不会导致其他锚索相继失效 5.4.3.5在设计海床状况条件下,按准静态分析法计算的锚和卧链抓力应不小于锚索破断张力 5.4.3.6每处锚机应有独立电源设计,并两两互为备用 单一锚机电源故障时,处于对角位置的锚机电 源应能正常使用 5.43.7处于水线以下的螺栓连接应为防止松脱型式 5.4.3.8锚架的安装位置应在平台迁移吃水以上,并能防止锚头滑动 5.43.9导向轮的安装位置应满足锚机链轮位置与导向轮位置的偏差要求 5.4.3.10错链末端的弱链环的强度取值应能确保最小作业水深应急释放锚链时最先破断 5.4.4动力定位 5.4.4.1冗余设计应符合GB/T39035及相关船级社的要求 5.4.4.2推进器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应满足自动保持平台位置和向的要求 5.4.4.3设计的最大静水航速宜不低于4m/s 5.4.5动力辅助锚泊定位 5.4.5.1锚泊设施能力至少能满足一年一遇重现期的环境条件要求 5.4.5.2当海况条件、平台最大偏移或锚索张力超出锚泊定位设计条件时,可采用人工控制方式或自动 转换方式启动DP系统 5.5钻井系统 5.5.1通用要求 所有设备都应设置安全作业、控制和应急行动所必需的指示仪表 5.5.1.1 5.5.1.2系统和设备应加以保护,防止过载、超压,超温和超速 5.5.13钻井系统的安全、控制及报警系统应设计成故障安全型 5.5.1.4钻井系统设备及部件的设计及布置应使电缆、电缆槽、进排气管、控制和关断系统、安全系统在 作业期间得到保护 5.5.1.5重要设备和设施的设计及布置应能规避吊物坠落造成的不利影响 20
GB;/T41066.1一2021 5.5.1.6钻井系统应设计有维修通道 5.5.1.7 钻台区域应设计不少于两条直接通向安全区的逃生通道,井架或钻塔)应设计有应急脱险 设施 5.5.1.8钻台区域的设备布置应使司钻能直接或借助可靠的辅助可视设备看清钻台面及井架内的作业 活动 5.5.2提升设备 5.5.2.1钻井绞车应具备回收和下放水下设备的能力 5.5.2.2井架的“V”型门高度应满足操作隔水管,伸缩节和钻井管具的需要 5.5.2.3液压式钻柱升沉补偿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气管线尺寸应根据平台管线实际布置路径进行设计计算 a b 气瓶组总容积应根据平台设计极限作业工况补偿精度要求进行计算,气瓶规格尺寸满足存储 位置空间限制; 应配备为气瓶组充气的备用气瓶; 其他设计应符合sY/T7460的要求 d 5.5.3旋转设备 5.5.3.1顶部驱动装置应采用多电机驱动形式,高位背钳额定扭矩宜不小于135kNm,在额定转速 下持续扭矩宜不小于62kN m,额定工作压力宜不小于52MPa 5.5.3.2转盘开口尺寸应不小于1257mm 5.5.4钻井液处理和循环系统 高压钻井液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5.5.4.1 钻井液增压系泵应能同时对所有钻井系供液,相关管路上应设置有滤器; a b 应根据高压钻井液设备维护的要求设置检修平台; 高压钻井液管汇上的阀门应布置于方便操作的位置并有相应的工作平台 c 5.5.4.2散料储存和输送设备技术要求: 最高持续供灰能力宜能达到120t/h,出现单一设备故障时持续供灰能力应不少于80t/h; a 吹灰空气压缩机应用隔音罩橇装,宜采用水冷却方式 b c 空气干燥器应橇装,容量应不小于吹灰空气压缩机的排量,干燥器宜采用吸附再生形式,并应 具有控制器、传感器、报警器等, 散料储存罐、缓冲罐应单独橇装,应配备称重装置和料位指示装置,每个罐应配备加注、排出、 排气、压缩空气、安全阀等设施及人孔,所有仪表应连接到钻井液控制系统,同时应传送信号到 VMS中并显示; 应在散料储存罐附近布置缓冲用的空气罐; e 连接管线宜采用快拆式管卡,管线弯头大于120"或曲率半径大于管径的5倍,在适当位置增加 助吹管线 集尘器应具有0.5MPa的工作压力,收集的粉尘应返回到缓冲罐中 g 5.5.4.3钻井液混合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钻井液混合漏斗和化学品混合漏斗应具有操作状态自动监控; a b 大袋加注站应采用无粉尘加注方式; 钻井液混合和液输送泵应橇装,并配备弹性联轴器、机械轴封和可拆卸的联轴器罩 c d 钻井液池应为封闭式,配有人孔,机械式进排风设备、泥浆枪、搅拌器,在司钻房和钻井液工作 21
GB/T41066.1一2021 室可以远程读取仪表数据 5.5.4.4钻井液固相控制设备设计要求: 钻井液处理能力应满足平台设计的最大钻井液密度、排量和温度的要求 a b 钻井液分配器应配备阀门,阀门出口尺寸不低于250mm,能将钻井液平均分配到振动筛 c 井口返回的钻井液管线应采用封闭式管汇,倾斜角度宜不小于6",应配备冲洗管线及流量传 感器; d 岩屑输送系统包含水平输送带、垂直输送带,采用变速驱动、螺杆式,本地控制 计量罐应采用无盖的敞开式罐体结构,罐体容积不应大于15m',并宜分隔为大小两个罐体, 罐体的尺寸和结构应满足可直观目测出罐内液体产生80L体积变化的刻度要求 fD 应在钻台及辅助井口、机舱、钻井液泵舱、振动筛房、固井单元、钻井液池区域、散装舱、管架区 主甲板区域、浮箱泵舱、工作间、生活区顶部提供淡水/钻井水,电源和空气接口; g 其他设计应符合sY/T5612的要求 5.5.5井控设备 防喷器组设计要求如下 5.5.5.1 a 防喷器组金属材料和橡胶材料的温度等级应根据目标作业海域海底温度及预期的井下温度进 行选择 b防喷器组每侧的节流、压井管线出口应不少于两个,其中一个压井管线出口应位于最底部板 防喷器上,每个出口应分别串接两个事故安全阀 隔水管连接器及井口连接器应包括大角度、高强度对中装置 c 隔水管连接器宜选用大角度解锁型连接器 d e 防喷器组框架应与转运设备相匹配 宜在防喷器组存储位置下方设置伸缩式试压桩,便于检查钢圈槽面及更换钢圈 f) 其他设计应符合GB/T22513和sY/T5323的要求 8 5.5.5.2防喷器控制设备设计要求如下 深水平台和超深水平台的防喷器控制设备应能为隔水管系统试压; a b 控制管缆绞盘应设置管缆排列装置 其他设计应符合 5053.2的要求 SY/T c 5.5.5.3分流器系统设计应符合sY/T6667和sY/T5053.2的要求 5.5.5.4节流压井管汇设计要求如下 应与钻井液管汇固井管汇连接,宜分别实现管汇节流和压井端与钻井液管汇,固井管汇连通; a 应至少在管汇节流和压井端设置两个乙二醉注人口和两个试压接口; b 防喷器组节流、压井管线通径不应小于76.2mm,超深水平台防喷器组节流、压井管线通径宜 c 不小于101.6mm 其他设计应满足sY/T6868的要求 d 5.5.5.5隔水管系统设计要求如下: 隔水管单根长度和接头结构形式应满足平台存储空间设计要求,并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a 隔水管的节流压井管线通径应满足5.5.5.4c)的要求; b 灌注阀短接应具备自启动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c d 下部挠性接头偏转角度应不小于10",上部挠性接头偏转角度应不小于15°; 其他设计应符合GB/T30217.1和sY/T6913的要求 e 5.5.5.6隔水管张紧器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根据最大作业水深、井控设备重量、最大钻井液密度和隔水管分析确定的其他载荷确定最大 a 22
GB;/T41066.1一2021 张力,并根据GB/T30217.I的规定设计张紧装置数量; b 隔水管张紧器系统气管线尺寸应根据平台管线实际布置路径进行设计计算 气瓶组总容积应根据平台设计极限作业工况补偿精度要求进行计算,气瓶数量应根据存储位 置空间尺寸确定,并应包括备用气瓶 d 其他设计应符合GB/T30217.1和SY/T6913的要求 5.5.6管柱自动化处理装置 5.5.6.1管架区应能储存满足钻井,完井需要的钻具、套管,油管等管具 5.5.6.2管子水平抓取设备宜具备同时抓取多根钻杆的能力 5.5.6.3管子水平移送设备宜适应输送隔水管伸缩节的能力,且宜设置管子暂存架 5.5.6.4接/卸立根和存储设备宜适应最大管径350mm的管柱,设计载荷应能满足提升钻铤立根的 要求 5.5.6.5当动力源失效后,抓持管具的设备应能保持安全抓持状态不小于10min,并应具备将管具应 急下放至安全位置的能力 5.5.7钻井控制装置 司钻房的设计和布置应使操作者的视野能覆盖钻台面及顶部驱动装置整个活动范围 5.5.7.1 司钻房防护等级应符合危险区域要求,其空调的进风口应位于安全区 5.5.7.2 5.5.7.3布置于司钻房内的操控面板应方便司钻快速操作 5.5.7.4软件系统应能遥控涉及整个钻井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的工业控制系统及相关的泵,阀门 5.5.7.5软件系统宜提供不少于四处终端,其中主控终端位于司钻房,显示终端应布置于作业者办公 室、高级队长办公室、队长办公室 5.5.7.6软件系统应通过第三方安全测评 5.5.8转运设备 5.5.8.1转运能力应分别与相关设备重量相匹配,并留有安全余量 5.5.8.2转运设备的扶正装置及设备存放区固定装置的强度应满足平台自存工况的要求 5.5.8.3防喷器转运设备、采油树转运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满足转运、下放,回收,储存防喷器和采油树的要求; a b) 月池区设备应能辅助安装和拆卸防喷器控制管缆; 应设置下放和回收防喷器的导向装置 c 5.5.9第三方服务设备 5.5.9.1固井设备宜远离生活区,并减少固井设备振动和噪声对生活区的影响 5.5.9.2钻井液池应预留第三方录井设备用的传感器接口,并预留连通到作业者办公室、录井工作间、 司钻房的电缆通道 5.5.9.3RoV下方空间应满足平台处于作业工况下摇摆时仍能安全人水,如空间受限宜设计导向绳和 导向框架 5.5.9.4测井区域的设计和布置应便于电测人员操作,并易于观察到井口位置 5.5.10其他设施 5.5.10.1钻井液压站能力应与钻井设备的设备需求相匹配,并留有安全余量 其液压系统的设计应确 保系统中单一故障不影响关键设备的正常使用 23
GB/T41066.1一2021 5.5.10.2钻井工具的存放应易于转运 5.6甲板及辅助机械装置 5.6.1甲板吊机 5.6.1.1应满足SY/T10003的要求 5.6.1.2应将左右舷的其中一台吊机设置为应急吊机 5.6.1.3至少有一台吊机的布置及能力应满足隔水管伸缩节、防喷器组、水下采油树的最重组件吊装要 求,并能覆盖主要的作业区域 5.6.1.4应具备失效保护和应急下放的能力 5.6.1.5应具备4级海况波浪补偿的能力 5.6.1.6吊机主结构及主要部件的设计疲劳寿命应与平台一致 5.6.1.7吊机小钩载重能力应不小于15t 5.6.1.8钢丝绳应满足sY/T5170的要求 5.6.2辅助机械设备 5.6.2.1通用压缩空气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通用压缩空气系统的工作压力为0.8MPa1MPa; a b 空气压缩机应采用一用一备设计,每台压缩机的额定排量至少为系统用气量的75%,且在满 足所有设备需求的基础上具备不少于20%的容量储备 可通过减压站减压至0.4MPa0.6MPa并与散装料输送系统联通供气,以满足散装料输送 系统的单一空气压缩机故障时,剩余供气量应满足使用要求 d 气干燥器的容量应与空气压缩机的排量相匹配,宜采用吸附再生式的干燥器 空 5.6.2.2冷却水系统应符合5.3.3.4的要求 5.6.2.3阀门遥控系统设计要求如下 处于水线以下位置的阀门宜选用液压遥控形式,位于危险区域的阀门遥控装置应满足防爆 a 要求; 液压遥控的液压管宜选用022Crl7Ni12Mo2(316L)或等效材质,在阀门驱动头和液压站之间 b 应采用整根管线; 通海阀的液压驱动头的管路上应有阀门或等效措施避免液压反流,并设计有能在破损水线上 方进行操作的手工液压站并联管路 通风和空调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5.6.2.4 甲板箱的封闭区域应有机械通风设施,位于开放场所的通风筒应具有风雨密装置并且能避免 a 雨水被吸人到风管内; 中心控制站除了正常工作的空调通风系统外,还应设置一套独立的空调系统; b 应在负压保护且相对封闭的危险区与安全区连通处设置气锁间 d 通风导管内的流速设计应满足对噪声的相关要求 位于水密线以下的供排风管应安装有能在破损水线以上进行操纵的水密阀 生活区域通风进风口应远离危险区域 生活区域应保持正压通风,且走廊和逃生通道的压力应高于邻接的舱室的压力 g 厨房,空调压缩机房、洗衣间、卫生间、洗浴间、换衣间相对于邻接的舱室应保持负压 h 医疗区域的排风应单独直接排至室外,不应当做空调的回风使用 吸烟室、厨房、卫生间、沐浴间排风应单独或成组地直接排至室外,不应当做空调的回风使用; y 24
GB;/T41066.1一2021 k) 通风系统的电源应可在居住舱室以外切断 D 发生火灾时,通风系统的主吸风口和排风口应能在通风处所以外关闭 住人房间的通风口不应正对着床铺 m 每个处所的室温应能单独调节; n o 居住舱室的新风量不应小于30m'/人h); 餐饮区域和娱乐区域的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 p 厨房的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0次/h; q 卫生间的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5次/h 医疗区域所的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0次/h; 蓄电池间的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0次/h t 5.6.2.5压载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在压载舱室的对角位置设置舱容传感器 a b 压载舱的透气管应满足压载泵全负载工作时的排气要求,且不应穿越油舱 压载管路在舱室内的吸排口位置的地面应布置耐冲剧板,吸排日与地面的间隙要尽量小,但共 间隙应满足不小于1.2倍最大压载排量通过 5.6.2.6生活淡水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海水渎化装置应布置在破损水线以上,可选用燕僧式或者反渗透膜式 a 生活区域的热水应保持24h供应,至少应设置两组热水柜和循环泵,每组供水量应达到需求 b 量的75%以上; 至少应设置两组厨房的纯水过滤装置,每组供水量应达到需求量的75%以上; c d)生活淡水水柜和水舱的设计应便于定期进行消毒、化验和清洗 厨房食品粉碎机与排海口之间的管路应垂直,并应有便于拆卸冲洗的过滤装置 5.6.2.7 5.6.2.8左右触浮箱电梯的门空间和电梯承载能力应能满足浮箱内设备设施最重最大零部件的转运 载重量宜不小于1000kg,出现故障时应自动停止于最高层,能在平台摇摆不大于10"的情况下正常 工作 5.6.2.9在立柱、泵舱、钻井液泵房、库房、工作间和机舱的道路上,应对门、舱口、吊运或搬运方案进行 设计并配备吊梁、吊运葫芦、滑车等搬运设施,能够搬运重型设备以及完整或分开的管线,能够在舱内对 此类设备及零部件进行运输 5.6.2.10机械舱室的门舱口,通道的设计,应按能吊运或搬运各自区域内大于25kg的设备部件进行 设计,对于外形尺寸超过舱室门的设备零部件,宜预留用于维修的大型部件转运空间 其配备吊梁、吊 运葫芦、滑车等搬运设施的能力应满足能通过舱室门的最重零部件 5.6.2.11甲板加注装载站设计要求如下: 加注装载站应按规范要求配备国际通岸接头; a b 应配备取样口,空气反吹接口和液体流量计; 软管宜采用滚筒装置存放,并在漂浮于水面的部位设计浮力块; o 滚筒应至少配有两种不同形式的刹车; d 在加注站一端安装旋转接头,在供应船一侧软管接头宜采用浮动式防溢出软管接头,含油液体 的管线接头应带自闭阀或带自闭能力的破断阀以保护软管并避免污染; 装载站的操控盘应能观察到软管吊运的整个过程,宜选用遥控模式 5.6.2.12焊接工作间设计要求如下 氧气瓶组和乙炔瓶组的存放位置应避开危险区域,避免阳光直晒并处于开敞处所,瓶组之间宜 a 采用316L不锈钢管连接; b 应在乙炔气瓶出口处和割枪处装有回火阀 25
GB/T41066.1一2021 焊接工作室应设计能将切割和焊接导致的烟雾排出室外的带可移动吸排口的通风系统 c d 焊接工作台应能承载1000kg以内的零部件重量,宜设计为高度可调整形式 其中一台电焊设备应由应急配电盘供电; e f 电焊插座及电缆的布设应避免干扰电气仪表 5.6.2.13机械工作间设计要求如下 机械工作间宜布置于机舱附近 a b 车床应能处理不大于120mm的管件; 切压管机应能处理不大于50mm的软管; c d) 工作台应能承载100kg以内的零部件重量,宜设计为高度可调整形式 5.6.2.14水下工作间设计要求如下 水下工作间宜布置于月池附近,并有舱室门通向月池 a b) 切压管机应能处理不大于63mm的软管; 工作台应能承载100kg以内的零部件重量,官设计为高度可调整形式 c 5.6.2.15叉车应设计要求如下 a 外形尺寸应符合所需通过空间和操作空间的限制,依据货物重量及使用高度选择叉车吨位,最 小能力应不小于2t; b 电动叉车的充电站宜布置于室内安全区域,且通风频次大于30次/h;若布置于露天区域则应 满足相应的防护等级(IP)要求; 应符合使用区域的防护防爆等级要求 5.6.2.16拖缆的主拖点到导缆孔之间、导缆孔外侧的浮箱表面应设计耐磨凸起 5.6.2.17拖缆的悬挂系统的吊点应方便人员维护检测吊耳和滑轮组 S 消防、安全、救生和环保系统 5.7.1消防设施 5.7.1.1消防设施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平台结构的防火设计; a b 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站结构防火设计:; 平台上危险区域划分; c 可燃气体和硫化氢气体监测设备设计; d 消防系统、应急关断和逃生装置设计 e 通用报警系统的设置 f 消防员装备配备 g 5.7.1.2灭火剂施放前的报警设计要求 在通常有人工作或出人的任何处所内,应设有施放灭火剂的自动声光报警系统,满足在灭火剂 a 施放前至少20.s的报警要求 该报警系统应包含常规供电和应急电源供电两种模式 b 5.7.1.3消防水管宜设计成环路形式,支管和环形总管之间有相应区域的隔离阀 5.7.2安全设施 57.2.1开敞甲板处离甲板高2m以上的泛光灯,附件等应符合防坠落安全要求 5.7.2.2应在任何能通向水面的通道设计防海盗门,应采取措施确保仅能从平台一侧打开、门锁不易于 被破坏、不易于被翻越 26
GB;/T41066.1一2021 5.7.2.3安保系统的警报按钮应处于人员长期值班处所并位于隐蔽位置 5.7.2.4不同用途的报警声响信号应有不同的音调 5.7.2.5防爆的设计要求 危险区域划分应满足钻井,试油过程中持续产生危险气体及其持续时间的要求; a b 危险区域与非危险区域应相互隔离,中控室(驾驶室)和应急设备处所应设计在非危险区; 系统和设备的设置应有利于减少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或减轻火灾和爆炸所产生的后果 c d 危险区域与含有引燃源区域距离不应小于3m; 危险区域内的钻井设备及器具应符合SY/T6671的相关要求; f 平台应最低级急关断后仍需要操作的设备,如果放置在封闭处所以外,应满足2类危险区 要求 5.7.2.6平台状态视觉指示器设计要求 在所有工作处所的人口、起居处所的人口、娱乐场所和餐厅、直升机甲板、中控室(驾驶室本 a 地控制室(备用控制室),办公室和钻台应设有平台状态视觉指示器; b 显示应同平台从“正常"状态到"弃平台"状态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相适应,所用信号应限于综 合警报(含火警,溢油、.恐怖活动等),井喷警报.人员落水.油气泄谢含破化氢泄漏入,撤离警报 弃平台)信号,这些信号应在应变部署表和平台操作手册中予以说明" ),本地控制室(备用控制室)设置平台状态视觉指示器的控制系统 应在中控室(驾驶室 d 火灾和可燃气体探测系统发出的信号应能自动触发相应警报; 能在主电源失效时自动转换到应急电源; e 有独立的电源故障听觉和视觉指示 对水密门和舱盖的操作控制应设有报警显示和控制系统 g 5.7.3救生设施 5.7.3.1救生艇应符合以下要求 位于舶部区域和艇部区域,并远离钻井系统和大型甲板设备 aa b)设计收放导向避免救生艇收放时碰撞到救生平台支架 其下放范围不应存在任何障碍物 c 救生艇前后吊钩附近应设计有安全绳和工作平台,便于人员靠近并操作吊钩安全卸扣 d 有固定销防止救生艇摇摆; e 救生艇起落架平台应设计有栏杆 5.7.3.2救生筏应符合以下要求: 能满足平台实际操作高度抛放的要求 a 设置救生筏降落装置或海上撤离系统 b 处于吊车覆盖范围内 co 5.7.3.3救助艇的存放位置应处于吊车吊运覆盖能力范围 5.7.4环保设施 5.7.4.1噪声声源处所内的舱壁、天花板和甲板应采用隔音材料,并应为机器处所安装隔音的自动关 闭门 5.7.4.2应在机舱附近的其他机器处所为机舱人员设立隔音的集控室(机控室),其位置与机舱间至少 宜间隔一个以上的舱室 5.7.4.3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工作压力应与压载泵总排量相匹配 5.7.4.4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满足GB/T10833及国家主管部门的要求,其处理能力应满足每人每天 27
GB/T41066.1一2021 350L的用水量 5.7.4.5应按零排放的原则设计落水系统,危险区落水与安全区落水应分开布置,并配备各自独立的舱 室和污水处理装置 甲板和工作区域应布置有与非危险区的排放相隔离的污油水及钻井液排泄设施 5.7.4.6应对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转运 垃圾打包机应满足IP56的要求,其上部 宜设置遮雨棚 5.8生活区设施 5.8.1居住舱室 5.8.1.1舱室的面积和净高应满足相应人级船级社及船旗国的要求 5.8.1.2居住舱室应与生活区其他舱室,通道隔热 5.8.1.3居住舱室不应与机器处所、厨房、仓库、洗衣房或公共卫生区域直接相通,上述处所与居住舱室 分开的舱壁和外部舱壁应使用钢材或其他经认可的材料,并具备水密和气密性 5.8.1.4应设置分区域的通风空调系统 、座椅和衣帽钩、镜子,小橱/柜等设施 5.8.1.5宜配有书桌、书架 5.8.1.6舷窗应布置于不受到波浪砰击区域,舷窗应满足风雨密要求,并装有窗帘或等效物 每个卫生间的真空系统应自带隔离阀 5.8.1.7 5.8.1.8所有的盥洗室应配备有直接通向露天的通风装置 5.8.1.9每个床头宜配备人员应变部署表 5.8.1.10噪声水平应不高于50dB,震动和噪声控制要求高的平台应采用浮动地板和阻尼材料 5.8.2娱乐区域 5.8.2.1健身房应安装吸音地板及墙板 5.8.2.2吸烟室应采用独立排风系统 5.8.3公共区域 5.8.3.1应按照床位数量的110%配备更衣柜数量,更衣柜带通风格栅或通孔,可强制排风 5.8.3.2门应开向逃生路线方向,需要配备直接推动即可打开的门把手,并配有可视窗 5.8.4餐饮区域 5.8.4.1餐饮区域餐位应满足50%床位人员同时就餐的要求,伙食库房及冷库容量要符合平台的自 持力 5.8.4.2应与居住舱室隔开,并靠近厨房 5.8.4.3餐具室宜与餐厅直接相通,否则应提供充足的餐具柜和洗涤餐具的适当设备 5.8.44桌面和椅面应采用防潮材料 5.8.4.5餐桌和餐椅的布置应保证就餐通道畅通,且便于固定 5.8.4.6餐厅区域内的设备设施宜采用固定措施 5.8.4.7厨房的地面应防滑,壁板和天花板表面宜选用拉毛工艺的不锈钢材料,排水设施应采用易于拆 卸的不锈钢防滑格栅 5.8.4.8应配备集中通风系统 5.8.5清洁与储物区域 5.8.5.1洗衣机和烘干机应附带防震系统或者安装在减震基座上,后方应有不小于700 mm的检修 28
GB;/T41066.1一2021 通道 5.8.5.2洗衣间的排水设施的能力应能满足所有设备同时排空,排水设施应设置过滤网,并设置清理地 漏杂物的通道 烘干机的排气管道应具有高温报警和保护装置 5.8.5.3 5.8.5.4每层生活区应设置一间被服库,库内搁架的深度宜不小于500mm,承重宜不小于150kg/m 5.8.5.5应设置集中通风系统 5.8.6办公区域 5.8.6.1办公室应根据职能配备相关的监控设备、仪器、办公设施等 5.8.6.2作业者办公室、高级队长办公室、队长办公室的窗户宜开向钻台作业区 5.8.6.3临近办公区域宜配备咖啡间或休息区 5.8.6.4中控室(驾驶室)应配备独立于居住舱室的集中通风系统 5.8.6.5对于舒适性要求高的平台可采用高度可调节办公桌 5.8.6.6载人电梯宜满足担架进出的需要 医疗区域 5.8.7 5.8.7.1 面积不应小于15m 5.8.7.2应便于会诊和进行医疗急救,并有助于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 5.8.7.3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5.8.7.4应有洗手盆和独立下水,供应冷热水 5.8.7.5医务室内或邻近处应至少有一个通风良好的卫生间,并配备有独立的排风系统 5.8.7.6应设计不少于两个出人口,且应能分别到达主甲板和生活区内部,宽度应满足担架顺利出人 5.8.7.7医务室不应作为医生的常设住所,但医生的住所应邻近医务室 5.8.7.8应配备有药库 5.8.8走廊 走廊门或人员经常出人的舱室宜带透视窗 5.8.8.1 5.8.8.2走廊通道门应开向逃生路线方向,配备直接推动即可打开的门把手,并应带限位杆或带有中央 控制的电磁定门器,应急情况可自动释放 5.8.8.3走廊及门满足医疗担架的通过要求 5.8.8.4走廊区域应配备风暴扶手 5.8.8.5不准许设有长度超过7m且一端不通的走廊 5.8.9储存和冷藏室 5.8.9.1储存和冷藏室应包括干品库、冷藏库和冷冻库 5.8.9.2冷藏库和冷冻库应能从内外部开启,并设有从内部触发的冷库呼叫系统 5.8.9.3冷藏库和冷冻库外应有温度显示和控制设备 冷藏库和冷冻库的门应具有防冻,加热设施 5.8.9.4 制冷系统应设计备用制冷压缩机 5.8.9.5 5.8.9.6宜使用环保型制冷剂 29
GB/T41066.1一2021 5.8.10空气调节系统 5.8.10.1设计环境参数应按照作业海况或作业主要求设定 服务于全海域的平台宜采用以下设计参 数;空气温度一20亿一38C湿度30%一90%;海水温度0C一32C 5.8.10.2滤网的设计应便于清洁和消毒 5.8.10.3系统的管道及绝缘材料均应为不燃材料 5.8.10.4厨房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 如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则应在厨房外易于到达的位置设置独立 于其他空调系统的通风关断装置 5.8.11供暖设备 5.8.11.1平台宜设置适当的供暖设备 但仅在温暖水域作业的平台可不设置供暖设备 5.8.11.2供暖设备应配备保护罩 5.8.11.3居住舱室内的供暖设备不应使用蒸汽作为供暖介质 5.9平台通导系统 5.9.1外部通导系统 5.9.1.1通信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无线电通信设备应满足设计航行海区和GB/T13705的要求; a 配备两套带集成的C和Ku波段天线的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系统,两套系统互为热备份且能 b 实现360°无干扰运行; 船舶安保报警系统包含两个报警按钮台; d 无线电信号网络应覆盖居住区所有的舱室和公共区域 超高频的中继站应通过同轴电缆覆盖整个平台内部,通过天线覆盖外部开敞区域 o 吊机应配备一个带海事通道的超高频和甚高频无线装置,天线应安装在外部; f) 直升机通信系统需配备两套VHF-AM对空电台和三套含耳麦的手持机 g 5.9.1.2导航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雷达应可用做电子海图的背景,应可显示电子海图航迹和注意事项以及来自自动识别系统的 a 信息 b)航行数据记录仪应连接到平台的导航和控制系统.自动收集主要数据 c 助航设备需有用于离岸平台的照明(U型灯) d 助航设备应有包括失控、潜水操作等的信号设施,满足sY/T6985的要求 助航设备的控制板应安装在中控室(驾驶室)或附近合适的位置 吊机,井架等平台最高处、最突出位置及最外沿位置应安装航空警示灯/障碍物标识灯 f) 5.9.2 内部通信系统 5.9.2.1广播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双功放主机A站和B站互为热备份,每个主机的功放功率应能够驱动所配备的扬声器 a 广播主机A站和B站电缆都应分开敷设; b 广播主机A站和B站的相关报警和故障信号都应传给平台自动化系统 c d 自动电话系统和火气体报警系统应能激发公共广播系统相应报警广播 报警广播信号应与平台状态指示灯相匹配,并满足当地主管机关的要求 e 30
GB;/T41066.1一2021 广播系统应覆盖所有处所,高噪声区增加声光警示; f g每一防火区甲板和舱室至少配备两个独立电路的扬声器 根据不同安装位置要求选择合适类型扬声器 h) 5.9.2.2电话系统广播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程控电话交换机应能控制广播系统,通过电话机可以进行广播操作; aa 程控电话交换机主控制箱安放在电报房; b 所有房间,办公室和工作场所应安装程控电话机,并设有电话号码和操作说明; c 根据不同安装位置要求选择合适类型的电话机; d 室外暴露式电话机需加防水箱,噪声大的区域配备防音罩和声光报警器; e :集控室(机控室)中控室(驾驶室)后备DP控制室、司钻房、推进 声力电话至少布置的位置 器舱,系舱,维修监督办公室、,队长办公室、电报房、船长办公室等,并满足船级社规范要求; 声力电话系统增音状态呼叫和通话用船电Dc24V,断电状态呼叫用机内干电池,通话由换能 g 器实现,并在噪声高于60dB的区域安装声光报警装置 5.9.2.3钻井对讲系统应符合防爆要求 5.9.2.4应急呼救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冷库呼救系统应由UPS供电,在厨房和中控室(驾驶室)安装声光报警装置; a b 冷库呼救系统的报警信号应接人平台自动化系统; 病房呼叫系统在每个病床上安装求助按钮,在中控室(驾驶室)及值班医生住舱内安装发出求 助信号的扬声器和报警灯; d 病房呼叫系统的信号应接人平台自动化系统 电梯箱内的急求助装置应能向中控室(驾驶室)进行呼救 5.9.2.5VMS应符合以下要求 安装一套钻井生产设备场景监控闭路电视系统,一套平台通用场景监控闭路电视系统 a b 两套闭路电视系统视频画面可共享,但不能跨系统控制摄像头动作; 闭路电视系统应对平台所有具有坠海风险的区域进行全范围的覆盖,并满足遥控操作的观测 监控需求; 闭路电视监视器应安装在以下区域:中控室(驾驶室、集控室(机控室)、甲板吊控制室、队长办 公室、作业者办公室、司钻房; 闭路电视系统具备至少20d的数据储存能力 e 装载计算机管理系统应能接收钻井液控制系统的相关舱容数据,包括钻井水舱、基油舱、盐水 舱、储存钻井液舱、钻井液池等; 装载计算机管理系统应能自动更新平台全部舱容数据,并可随时显示平台完整稳性和破损 g 稳性 计算机网络应符合以下要求 5.9.2.6 平台局域网的设置应布置集中服务器,安装以太网CATs(1000MBy/s)数据网络系统,所有居 a 住舱室和办公场所应具有网络接口; 平台办公数据网络应通过防火墙和隔离网闸等设施与设备控制网络和外部网进行安全防护 b 并应满足GB/T25058的要求 5.10管路系统 5.10.1 管路设计 5.10.1.1设计压力应符合以下要求: 31
GB/T41066.1一2021 压力应不低于作业期间所预计的由内压(或外压)与温度构成的最苛刻条件下的压力,如果管 a 路中装有安全泄放装置,则设计压力应不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设定压力; b)燃油管路的设计压力可按表2取值 表2燃油管路的设计压力 工作压力 T<60 T>60 <0,7MPa 0,3MPa或最高工作压力,取较大者 0,3MPa或最高工作压力,取较大者 >0,7MPa 最高工作压力 l.4MPa或最高工作压力,取较大者 注:T为燃油管路的工作温度 5.10.1.2设计温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设计温度应不低于作业期间预计的最苛刻条件下的温度,且不应小于50C a 目标作业海域为寒带的平台,应在管线和舱室透气头设计保温和伴热设施 b 5.10.1.3安全阀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实际工作压力可能超过设计工作压力的管路,应在泵的输出端管路上设置安全阀,安全阀压力 a 设定不应超过管路的设计压力; b)管路中的加热器和空气压缩机的冷却器应装设安全阀,油管路的安全阀溢出液体应回流至泵 的吸人端或舱柜内; 压力管路上如装有减压阀时,应在减压阀后装设安全阀及压力表,并应设有旁通管路 c d 压力罐柜的安全阀应有管线通至安全区域 5.10.1.4管路材质设计要求如下 应根据平台的使用寿命、输送介质和腐蚀余量的影响进行设计; a b》商压钻井液.周井和试油管系宜选用3ciM(AsTMA519一130合金钥或等效材料 低压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消防、压缩空气、吹灰、燃油及润滑油污水和舱底水管系宜选用20 #(AsTMAl06/G;R.B,ANSIB36.10)碳钢或等效材料; 盐水管系宜选用双相不锈钢材质或者进行了内覆陶瓷涂层的20井碳钢 d 生活淡水和液压管系宜选用316L.不锈钢 f 阀门遥控、液舱测深的管系宜采用绕线式柔性不锈钢管或316L不锈钢管 主海水管系宜选用铜镍合金、复合缠绕玻璃钢GRP或FRP材质或等效材料 钻井水管系宜选用20井碳钢或等效材料 灰黑水管系宜选用10井碳钢、PvC材质或等效材料; 压载水管系可选用复合缠绕玻璃钢GRP或FRP材质 透气管系可采用GRP或FRP材质 k 5.10.1.5其他事项 高压管路系统应进行强度分析,吹灰管路系统应进行输送能力分析 a 不同材质的管路应避免产生电化学腐蚀 b 仪表空气管路应设置成一条能够到达各个不同设备的环形管路,每个支管和环形总管之间用 c 隔离阀隔离; 生活热水管线宜设计成环路形式,每个支管和环形总管之间用隔离阀隔离 32
GB;/T41066.1一2021 5.10.2管路的布置 5.10.2.1管路应整齐布置,距离地板、顶板、壁板应有维修检查的距离;冷、热管应分开设置 5.10.2.2管路应避免穿越配电柜、配电间、变频间等电气设备集中的舱室,且尽量避免跨越电气设备 上空 5.10.2.3易受碰损的管子应具有防护罩 5.10.2.4应尽量减少管路中可拆卸接头的数量 5.10.2.5管路中的法兰、管件和阀件的布置应便于操作、检查和维修 5.10.2.6管路的设计和布置应防止液体管路中产生气袋,气体管路中形成液袋 5.10.2.7应防止管路振动,且不妨碍管路的伸缩及设备维修 5.10.2.8高压钻井液管系的管支架应配备减震吸能装置 5.10.2.9依靠重力泄放的水平泄放管应有一定的倾斜度 5.10.2.10应根据输送介质的压力,温度、流速及腐蚀性等因素来选择管系材质、尺寸及壁厚 5.10.2.11 材质的机械强度-,刚度、尺寸,重量,抗腐蚀能力,腐蚀余量,耐热性等应满足使用寿命的要 求,并满足弯曲、焊接、安装、维护保养、检修等方面的工艺技术条件 5.10.2.12减震吸能管卡布置及安装应满足管汇支撑强度和减缓振动的要求 5.11电缆系统 5.11.1通用要求 5.11.1.1所有电缆应选用船用双护套铠装电缆,其中外护套阻燃,铠装为铜丝编织 5.11.1.2控制电缆,通信用电缆回路应相互屏蔽,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应分开布置 5.11.1.3钻井泵舱、钻井液池和钻台等存在钻井液和气体的区域,宜选用耐钻井液电缆 5.11.1.4变频驱动负载的电力电缆应选择变频电缆 5.11.1.5正常工作时,电缆导体最高工作温度应不高于90C 应根据敷设场所的环境条件、敷设方法、额定电压、工作电流、许用系数和允许电压降等因素 5.11.1.6 确定电缆型号 5.11.1.7高中压电缆应采用独立的电缆托架 5.11.1.8DP平台重要设备的电缆布置应能防止火灾损伤和机械损伤 5.11.1.9外露电缆应为阻燃型,设计的敷设方式应不影响阻燃性能 5.11.1.10钻井系统、应急关断设备、火灾报警系统应采用耐火电缆 5.11.1.11连接消防泵与应急配电板的电缆如通过有失火风险性高的区域,则应采用耐火电缆 5.11.1.12应急电源电缆、照明电缆、内部通信或信号电缆及其他重要电缆应尽可能避开热源和其他有 高度失火危险的区域 5.11.1.13除控制仪表、,通信用电缆和设备内部电缆,其他电缆导体横截面应不小于2.5mm 5.11.1.14电缆的托架和贯穿件宜留有20%的敷设空间 5.11.2特殊要求 5.11.2.1每个本质安全电路应具有各自的专用电缆,电缆的外套应为蓝色或者具有蓝色条纹标识 5.11.2.2对要求两路供电的重要设备,供电电缆应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5.11.2.3对具有双套设备的系统或互为备用完成同一重要功能的双套系统,供电电缆及其控制电缆应 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33
GB/T41066.1一2021 5.11.2.4电缆贯穿水密隔舱壁或甲板时,应采用单独水密填料函或容纳多根电缆的水密填料箱,并应 保持隔舱壁或甲板的水密完整性 5.11.2.5电缆贯穿有防火要求的舱壁和甲板时,应不削弱甲板和舱壁的防火完整性 5.11.2.6采用DP2系统平台冗余设备的电缆不应与主电缆一起穿越同一个舱室 5.12设计文件 完成设计后应编制基本设计文件,文件内容至少应包括 平台关键结构参数; a b) 作业工况、迁移工况及自存工况中关键输人参数及分析结果 关键设计、计算过程文件; c d 完工图纸,包括但不限于型线图、舱容图,基本结构图、横剖面图、电力系统单线图、系统功能描 述和系统原理图; 主要设备规格及操作手册; e 设计结果及结论 f) 平台证书,设备证书及请单; 8 h)平台操作手册、安全手册、海事手册 34
GB;/T41066.1一2021 考文 参 献 [1]GB/T39209海祥平台钻井升沉补偿绞车 [2] SY/T7423一2018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上浮式平台钻井系统的基本配置 [3]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和评估环境条件应用指南(船级社》 ASTMAl06Standard lspeifeaion [4] forseamlesscarbonsteelpipeforhightemperature serVice speifeationforseamless.earbon.andaloysteelmehaiealtbing [5]AsTMA519Standard [[6]ANSB36.10weldedandseamlesswrought stcelppe

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的编号:GB/T16931-2022。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共有19页,发布于2022-01-21
小麦粉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小麦粉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小麦粉的编号:GB/T1355-2021。小麦粉共有7页,发布于2023-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