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0185-2012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

Fixedcapacitorsforuseinelectricequipment-Part7:SectionalspecificationFixedpolystyrenefilmdielectricmetalfoild.c.capacito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的编号:GB/T10185-2012。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共有26页,发布于2013-02-152012年第28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L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1.060.30
  • 实施日期2013-02-15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520.44KB

以图片形式预览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


国家标准 GB/T10185一2012 代替GB/T10185一1988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 第7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 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 Fixedcapacitorsforuseineleetroniceguipment一 Part7.Sectionalspeeifieaton一Fixedpolystyrenefilm dielectricmetalfoid.c.capaeitors 2012-11-05发布 2013-02-15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0185一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详细规范应给出的内容 总则 4.l 4.2外形图和尺寸 4. 安装 4.4额定值和特性 4.5标志 标志 5.1总则 标志内容 . .2 5 标志要求 3 优先额定值和特性 6.1优先特性 6.2优先额定值 质量评定程序 初始制造阶段 7.2结构类似元件 7.3放行批证明记录 7.4鉴定批准 10 7.5质量一致性检验 12 试验和测量方法 12 8.1外观和尺寸检查 12 8 .2 电气试验 14 引出端强度 .3 14 8.4耐焊接热 15 可焊性 8 .5 15 8. .6 温度快速变化 8.7振动 15 16 8. 碰撞 8 16 8.9冲击 17 8. .10气候顺序 8.11 18 稳态湿热 8.12 19 耐久性
GB/T10185一2012 19 8.13元件耐溶剂(适用时 8.14标志耐溶剂(适用时 l9 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两引出端间高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 表1优先系数 表2温度系数 表3鉴定批准试验用抽样方案及允许不合格品数 表!整定批准试脸一览表 表5A评定水平 表B 评定水平 表 剥量点 12 表了引出端间绝缘电阻 13 表8修正系数 14 表》优先严醋等级 16 表10稳定性等级 18 表11绝缘电阻百分数 18 表12电容量偏差 18 表13试验电压 19
GB/T10185一2012 前 言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系列国家标准分为如下若干部分 第1部分;总规范(GB/T26932001,idtIEc60384-1:;1999); 第2部分;分规范金属化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GB/T7332一2011/ IEC60384-2;2005) 第2-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化聚乙婚对苯二甲酸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 E和Ez(GB/T7333一2012/IEC60384-2-1;2005) 第3部分;分规范表面安装MnO,固体电解质钼固定电容器(IEC60384-3;2007); 第3-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MnO 固体电解质钼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IEC60384-3-l:2007); 第4部分;分规范固体和非固体电解质铝电解电容器(GB/T5993一2003/IEc603844 1998,第1号修改单;2000) 第4-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非固体电解质铝电容器评定水平Ez(GB/T5994一2003/ IEC60384-4-l:2000) 第42部分空白详细规范固体(MnO.)电解质的铝电解固定电容器 评定水平EZ IEC60384-4-2:2007); 第6部分:分规范金属化聚丙烯薄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IEC60384-6:2005); 第6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化聚丙烯薄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IEC60384-6-1:2005) -2012); 第了部分;分规范金属笛式聚紫乙婚颗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GB/T118 第7-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 (GB/T101862012); 第8部分;分规范1类瓷介固定电容器(GB/T5966一2011/IEC60384-8;2005); 评定水平EZ(GB/T5967一2011 第81部分空白详绸规范1类赏介圆定电容器 IEC60384-8-l:2005) 第9部分:分规范2类瓷介固定电容器(GB/T5968一2011/IEC60384-9:2005); 第9-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2类瓷介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GB/T5969一2012/ IEC60384-9-l:2005) 第11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乙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 (IEC60384-1l:2008); 第11-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箔式聚乙烯对苯二甲酸乙二醉醇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 IEC60384-11-1:2008); 第12部分:分规范金属箱式聚碳酸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GB/T106791995/ 1EC60384-12;1988); 第12-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箱式聚碳酸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 GB/T10680-1995/IEC60384-12-1:1988); 第13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IEC60384-13;2006); 第13-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箔式聚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 IEC60384-13-1:2006); 第14部分:分规范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器(GB/T14472一1998,idtIEC60384-14: m
GB/T10185一2012 1993,第1号修改单;1995); 第14-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D(GB/T14473 1998,idtIEC60384-14-1:1993); 第15部分:分规范非固体或固体电解质钼固定电容器(GB/T72132003,idtIEC60384 15:1982,第1号修改单:1987,第2号修改单:1992); 第15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非固体电解质箔电极钼电容器评定水平E(GB/T12794 1991,idtIEC60384-15-1:1984); 第15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非固体电解质多孔阳极钮电容器评定水平E(GB/T12795- 1991,idtIEC60384-15-2:1984); 第15-3部分;空白详细规范固体电解质和多孔阳极钼电容器评定水平E(GB/T7214 2003/IEC60384-15-3:1992) 第16部分;分规范金属化聚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GB/T10190-2012/IEC60384 16:2005); 第16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化聚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和z GB/T101912011/IEC60384-l6-l:2005); 第17部分;分规范金属化聚丙烯薄膜介质交流和脉冲固定电容器(IEC60384-17;2005); 第17-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化聚丙烯薄膜介质交流和脉冲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IEC60384-17-l:2005); 第18部分;分规范固体(MnO.)与非固体电解质片式铝固定电容器(GB/T172061998. idtIEc60384-18;1993,第1号修改单;1998); 第18-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固体(MnO.)电解质铝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GB/T17207一2012/IEC60384-18-1;2007); 第18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非固体电解质片式铝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GB/T17208 1998,idtIEC60384-18-2:1993); 第19部分;分规范表面安装金属化聚乙熔对苯二甲酸酯膜介质片式直流固定电容器 IEC60384-19;2006). 第19-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金属化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 评定水平E(IEC60384-19-1:2006) 第21部分;分规范表面安装用1类多层瓷介固定电容器(GB/T210412007/IEC60384 21;2004); 第21-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用1类多层瓷介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GB/T21038一2007/IEC60384-21-1:2004):; 第22部分;分规范表面安装用2类多层瓷介固定电容器(GB/T21042一2007/IEC60384 22:2004) 第22-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用2类多层瓷介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GB/T21040一2007/IEC60384-22-1:2004). 本部分为《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系列国家标准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0185一1988 本部分与GB/T10185一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志耐溶剂试验和元件耐溶剂试验; -增加了低气压试验持续时间 依据G;B/T1.1一2009的修改 本部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N
GB/T10185一2012 本部分由全国电子设备用阻容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鹤壁市华中科技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樊金河、宁小波、杜宝玉、孟素芬,付颖颖,李素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0185一1988
GB/T10185一2012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 第7部分:分规范金属箔式聚 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金属箱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的优先额定值和特性,并从GB/T2693 2001中选择适当的质量评定程序,试验和测量方法,以及给出一般性能要求 详细规范中引用本部分 的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和要求应具有与本部分相同或更高的性能水平,不允许降低性能水平 本部分适用于电子设备用的以聚苯乙烯膜作为介质,并以金属箱作电极的直流固定电容器 本部分不包括无功功率超过200VA的电容器 本部分不包括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器,它包括在GB/T14472一1998中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 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T321一2005优先数和优先数系(IsO3;1973,IDT) GB/T2421.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IEC60068-1:1988,IDT) GB/T2471一1995电阻器和电容器优先数系(idtIEC60063:1963) GB/T2693一2001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部分;总规范(idtIEC60384-1:1999) GB/T14472一1998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4部分;分规范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 容器(idtIEC60384-14;1993,第1号修改单;1995) IEC60062:2004电阻器和电容器的标志代码 IEc6o410;1973计数检查抽样方案和程序(SamplingplansandproceduresforInspectionbyAt tribute IEcQ01;2008电子元器件IEC质量评定体系基本规则(BasicRulesoftheIEcQualityAssess mentsystemforElectronicComponents(IEcQsystem)) IEcQc001002-3:1998IEC电子元器件IEC质量评定体系(IEcQ)程序规则-第3部分;批准 程序(IEcQualityAssessmentSystemforElectronicCcomponents(IEcQsystemRulesofProce dure一Part3:Approvalprocedures) 术语和定义 cB/T2893界定的以及下则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便用,以下重复别出了 GB/T2693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稳定性等级stabilitylevel 稳定性等级是根据在规定的试验后,其温度系数的偏差和允许电容量的变化确定的 在详细规范
GB/T10185一2012 中应规定稳定性等级 6.2.4的表2中规定了优先的稳定性等级 3.2 ratedlvoltage 额定电压 U 额定电压是在额定温度下可以连续施加到电容器上的最高直流电压 注:施加到电容器上的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峰值应不超过额定电压 在一定频率时,除非详细规范另有规定,交流 电压的峰值不超过额定电压的百分比如下,同时,不应超过 280V 50Hz 20% 100Hz 15% 3% 1000Hz 0000Hz 1% 详细规范应给出的内容 4.1总则 详细规范应按空白详细规范来制定 详细规范中不应规定低于总规范、分规范或空白详细规范所 规定的要求 当有更严格的要求时,应列在详细规范的3.8中,并在试验一览表中注明,例如用一个星 号表示 注:为了方便起见,在4.2中规定的内容可用表格形式表示 外形图和尺寸 应有一幅电容器的图形作为为便于识别和与其他电容器进行比较的一种辅助手段,影响互换性和 安装的尺寸及其公差应在详细规范中给出 全部尺寸应以毫米为单位 但是,当最初的尺寸以英寸给 出时,应补充以毫米更换的公制尺寸 通常应给出电容器主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引线间距(圆柱形电容器则应给出主体直径),以及引 出端的长度和直径 必要时,例如详细规范所包括的电容量值/电压范围)项目较多时,其尺寸及公差 应列在图下的表格中 当外形不同于上述描述时,详细规范应给出能足以说明电容器外形的尺寸数据 当电容器不是设 计用于印制电路板时,详细规范中应明确地说明 4.3安装 详细规范应规定正常使用时以及在振动、碰撞(或冲击)试验中所采用的安装方法 电容器应以其 正常方式安装 某种电容器的设计可能在其使用中需要特殊的安装夹具,在这种情况下,详细规范中应 说明这种安装夹具 而且这种安装夹具在振动和碰撞(或冲击)试验中应加以采用 4.4额定值和特性 4.4.1标称电容量范围 按6.2.1规定 注:当按照详细规范批准的产品与详细规范的规定标称电容量范围不同时,应加下列说明;“每一电压范围内标称 电容量的有效范围在合格产品一览表中给出 ”" 4.4.2特殊特性 如果认为特殊的特性对于充分说明元件的设计和应用是必须的,可把这些附加的特性列出
GB/T10185一2012 4.4.3焊接 详细规范应规定适用的可焊性和耐焊接热试验的试验方法、严酷等级和要求 4.5标志 详细规范应规定在电容器上和包装上的标志内容 与本部分第5章的差别应特别说明 标志 5.1总则 按GB/T26932001中2.4的规定 5.2标志内容 标称电容量, a b)额定电压(直流电压可以用符号“一”或“”表示); 标称电容量的允许偏差; 制造年月(或周); 承制方的名称或商标 连接外箔引出端的标记(当详细规范中规定时); 温度系数和稳定性等级 气候类别 承制方的型号名称 依据的详细规范 5.3标志要求 标志内容应从5.2中给出的项目中选取 每项的相对重要性按其在项目顺序中的位置来表示 电 容器上应清楚地标出5.2的a)、b)和c)项,并尽可能标出认为必要的其他项目,电容器上的标志应避免 任何重复的内容 电容器的包装上应清楚地标出5.2中所列出项目(不包括))的全部内容 使用任何附加标志均应不引起混淆 优先额定值和特性 优先特性 优先气候类别 6.1.1 本部分所涉及的电容器是按GB/T2421.1一2008总则的规定划分气候类别 下限类别温度和上限类别温度及稳态湿热试验的持续时间从下面选取 25C和一10 下限类别温度:一55C,一40C, 上限类别温度:70C和85c. 稳态湿热试验的持续时间:4d,10d,21d和56d 1 如果要求辅助干燥
GB/T10185一2012 寒冷和干热试验的严酷等级分别为下限和上限类别温度 6.1.2辅助干燥时温度为55C士2C和相对湿度不超过20%的条件下,进行1h~6h的处理 优先额定值 6.2.1标称电容量C 标称电容量的优先值是从GB/T2471一1995的E6,E12,E24,E48,E96和E192系列中选取 6.2.2标称电容量的允许偏差 标称电容量的优先允许偏差按表1的规定 优先系数 优先数系 优先允许偏差 偏差符号 E6 士20% M K E12 士10% E24 士5% E48 士2% G E96 士1% D E192 士0.5% 任何情况下,最小偏差是士1pF,也可以规定E192系列以外的其他电容量和其他偏差 6.2.3额定电压U 额定电压的优先值是:40,63、160,250和它们的十进倍数 这些数值符合GB/T321一2005中规 定的优先值的基本系列R5 6.2.4稳定性等级与温度系数和电容量变化的关系 表2中给出了按稳定性等级规定的温度系数(a)及其偏差的优先值和电容量允许变化的优先值,以 及这些数值的优先组合 对小于50pF的电容量表2不适用 表2温度系数 温度系数(a)和允许偏差 电容量允许变化 l0一6/C 稳定性等级 80 -100 125 160 士20 士25 士30 士40 士(0 .3%十0.3pF) 士40 士50 士60 士80 士(0.5%十0.5pF 士60 士70 士80 士100 士(0.75%十0.75 5P) 士125 士160 士(1%十1pF 下列各项试验后电容量允许变化. 温度循环漂移(1次循环) 温度快速变化 耐久性
GB/T10185一2012 6.2.5 类别电压Ue 额定温度等于类别温度,因此类别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质量评定程序 初始制造阶段 初始制造阶段是电容器芯子的卷绕或与之等效的操作 7.2结构类似元件 用同样工艺和材料生产的,虽然可能是不同外壳号和不同数值的电容器可认为是结构类似的电 容器 7.3放行批证明记录 当详细规范中有规定而且订货方有要求时,GB/T26932001中3.9所要求的内容应适用 在耐 久性试验后,要求提供变量数据的参数是电容量变化、损耗角正切和绝缘电阻 7.4鉴定批准 7.4.1 总则 鉴定批准试验程序按GB/T2693一2001中3.5的规定 以逐批和周期检验为基础进行鉴定批准试验所用的一览表在表4中给出,采用固定样本大小一览 表的程序在下述的7.4.2和7.4.3中给出 7.4.2以固定样本大小程序为基础的鉴定批准 抽样: 固定样本大小程序已在GB/T26932001中3.5.3b)中说明.样本应足以代表谋求获得批准的电 容器的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详细规范所包括的整个范围 样本应由具有最低和最高电压以及这些电压中最小和最大电容量的样品组成 当额定电压多于四 种时,其中一个中间电压也应进行试验 这样,对某一范围的批准,就要求对四种或六种(电容量-电压 的组合)值进行试验 当范围的组成小于四种值时,被试样品应按四种值要求进行试验 允许的备份样品如下 a)每种值一只样品,可以用来替换“0”组中允许的不合格品 每种值一只样品,可以用来替换不属于制造原因而引起的不合格品 b “0”组中给出的样品数是假定各试验组均适用时的数量,如果不是这样,则样品数量可以相应地 减少 鉴定批准试验一览表中增加试验组时,则“o”组所需的样品数应按增加的试验组所要求的样品数来 增加 表3规定了鉴定批准试验每组或每分组被试样品数和允许的不合格品数 7.4.3试验 由一个详细规范所包括的电容器的批准,必须通过表3和表4所规定的全部一系列试验 每组的
GB/T10185一2012 各项试验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 全部样品经受“0”组试验,然后再分到其他各组 在“0”组试验中发现不合格的样品,不得用于其他各组 一个电容器未能满足某一试验组的全部或一部分试验要求时,就算作“一个不合格品” 当不合格品数不超过规定的每组或每分组的允许不合格品数以及总的允许不合格品数时,应给予 鉴定批准 注:表3和表4一起构成固定样本大小试验一览表,表3中包括不同试验或试验组的拙样和允许不合格品的详细说 明,而表4与第4章中所包括的试验详细说明一起给出了试验条件和性能要求的完整摘要 并且指出了在详 细规范中必须选定的试验方法或试验条件等 固定样本大小试验一览表中试验条件和性能要求应与详细规范中用于质量一致性检验的那些规定相同 表3鉴定批准试验用抽样方案及允许不合格品数 样本大小(n)和允许不合格品数(d 四种值和 每种值 六种值的试验" 本部分 试验项目 试验组 少于四种值的试验" 章条号 pud 总dl 6n ud 总 4n 外观检查 8.1 尺寸 8. 耐电压 8.2.1 8.2." 电容量 损耗角正切 8.2.3 绝缘电阻 8.2,4 29 116 174 备份样品 12 12 9 引出端强度 8.3 耐焊接热 1A 8.4 8.13 元件耐溶剂 2b 可媒性 36 .5 8,14 标志耐溶剂 温度快速变化 8.6 1B振动 8.7 碰撞或冲击 或 8.8 8.9 气候顺序 36 54 8.1o 30 2b 稳态湿热 8.11 20 耐久性 8.12 10 40 60 3" 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8.2.5 电感? 8.2.6 20 30 外箔引出端" 8.2.7 按详细规范要求 对于任一种允许的不合格品数不得多于1个 电容量-电压组合,见7.4.2 如果详细规范有要求
GB/T10185一2012 表4鉴定批准试验一览表 样品数(n) D或 章条号和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 和允许不合 性能要求" ND" 格品数(d 0组 ND'" 见表3 8.1外观检查 按8.1 标志清晰并符合详细规范 的规定 8.1尺寸(详细的 见详细规范 8.2.1耐电压 方法见详细规范 无击穿或飞弧 在规定偏差范围内 8.2.2电容量 8.2.3损耗角正切(tano) 按8.2.3.3 8.2.4绝缘电阻 方法见详细规范 按8.2.4,3 1A组 见表3 8.3.2初始测量 电容量 损耗角正切 8.3引出端强度 外观检查 无可见损伤 8.4 4耐焊接热 不预先干燥 方法(1A或1B),见详细规范 恢复:1h一2h 8.4.3最后测量 外观检查 无可见损伤 标志清晰 电容量 AC/C 见详细规范 损耗角正切 按8.2.3.3 8.13元件耐溶剂适用时 溶剂 见详细规范 溶剂温度; 方法2 恢复 1B组 见表3 D 8.5可焊性 不老化 镀锡良好性按适用情况,以 方法见详细规范 湿润引出端焊料自由流动 或以在内焊料应流动方 式表明 标志耐溶剂适用时) 溶剂 见详细规范 8.14 溶剂温度: - 方法1 擦拭材料:脱脂棉 恢复; 8.6.2初始测量 电容量 损耗角正切 6温度快速变化 0=下限类别温度 8. 0=上限类别温度
GB/T10185一2012 表4(续 样品数(n) D或 章条号和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 和允许不合 性能要求" ND" 格品数(d D" 5次循环 见表3 持续时间; 恢复;1h一2h 外观检查 无可见损伤 电容量 4CC;在6.2.4有关稳定性 等级规定的极限范围内 损耗角正切 按8.2.3.3 8.7振动 安装方法见详细规范 程序B 频率范围;HzHz 振幅:0.75mm或98m/s(取 严酷等级较低者 总持续时间:6h 8.7.3最后检t 无可见损伤 外观检查 C/C;与8 6.2测量值比 电容量 较,见详细规范 S1 安装方法见详细规范 8.8碰撞(或冲击,见8.9 碰撞次数; 加速度;m/s 脉冲持续时间ms 8.9冲击(或碰撞,见8.8) 安装方法见详细规范 加速度 m/s 脉冲持续时间;ms 8.8.4或8.9.4最后测量 外观检查 无可见损伤 -c/Cc;与8.7.3测量值比 电容量 较,见详细规范 D 1组 见表3 8.10气候顺序 持续时间:h 8.10.2预处理(如果详细规范 有要求) 电容量 8.10.3初始测量 损耗角正切 绝缘电阻 8.10.4干热 温度:上限类别温度 持续时间:l6h 8.10.5循环湿热,试验D)b,第 -个循环 温度:下限类别温度 6寒冷 8.10.6 持续时间:2h 气压:8,5kPa(85mbar 8.10.7低气压(如果详细规范 持续时间:1h 有要求
GB/T10185一2012 表4(续 样品数(n D或 章条号和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 和允许不合 性能要求" ND" 格品数(d 8.10.7.4中间测量 外观检查 见表3 无永久性击穿、飞弧或有害 变形 恢复;1h2h 8.10.8循环湿热,试验Db,其 余循环 8.10.8.3最后测量 外观检查 无可见损伤 标志清晰 &c/c,与8.10,3测量值比 电容量 较,见8.10.8.3 损耗角正切 tanb<8.2.3.3的初始值的 1.2倍 绝缘电阻 气候类别 绝缘电阻 8.2.4.3中 数值的 /-/56 20% -/-/21 50% 50% -/-/10 -/-/04 50% D 2组 见表3 8.11稳态湿热 8.1l.2初始测量 电容量 损耗角正切 恢复lh一2h 8.11.4最后测量 外观检查 无可见损伤 标志清晰 C/C;与8.11.2测量值比 电容量 较,见8.11.3 损耗角正切 tan<8.2.3.3的初始值的 1.2倍 绝缘电阻 气候类别 绝缘电阻 >8.2.4.3中 数值的 20% -/-/56 -/-/21 50% 50% -/-/10 -/-/04 50%
GB/T10185一2012 表4(续 样品数(n) D或 章条号和试验项目" 和允许不合 性能要求" 试验条件 ND 格品数(pdl D 3组 见表3 8.12耐久性 持续时间, -h 8.12.2初始测量 电容量 损耗角正切 8.12.6最后测量 外观检查 无可见损伤 标志清晰 Ac/c 电容量 与8.12.2测量值比 较,在6.2.4有关稳定性等 级规定的极限范围内 损耗角正切 tan:按8.2.3.3或<8.12.2 测量值的1.4倍,取较大者 绝缘电阻 按8.2.4.3 4组 见表3 D" 8.2.5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电容量 按8.2.5 8.2.6电感(要求时 在详细规范规定的极限值 范围内 8.2.7外箔引出端(要求时 按8.2.?" 试验和性能要求的章条号引自第8章 表中;D=破坏性的;ND=非破坏性的 7.5质量一致性检验 7.5.1检验批的构成 A组和B组检验 a 这些试验应在逐批的基础上进行 承制方可按下列条款将现行生产的产品组合成检验批 批应由结构类似的电容器组成(见7.2). 2a)试验样品应能够代表该检验批中所包括的各种值和尺寸 与其数量有关 任一种值至少有5只样品 2b)如果样品中任一种值的样品数少于5只,则抽样基数应由承制方和国家监督检查机构协 商确定 b)C组检验 这些试验应在周期的基础上进行 10o
GB/T10185一2012 样品应是规定周期内现行生产的电容器的代表性产品,并应划分成高、中、低额定电压 为了包括 整个批准的范围,在任一周期内应在每一电压组中试验一个外壳号 为了覆盖整个范围,应对在以后周 期内生产的其他外壳号和(或)额定电压进行试验 7.5.2试验一览表 质量一致性检验的逐批和周期试验一览表在GB/T101862012空白详细规范的表4中给出 7.5.3延期交货 当按照GB/T2693一2001中3.10的程序进行重新检验时,应按A组和B组检验中的规定检验可 焊性和电容量 7.5.4评定水平 在空白详细规范中规定的评定水平应优先从表5A和5B中选取 表5A评定水平 E F 检验分组" AQI AQL AQL AQL. u u IL IL % % A S-4 2.5 A2 1.0 B S3 2.5 注:I=检验水平; -合格质量水平 AQL= 表5B评定水平 E 检验分组" C1A 18 CIB CT 5 2 2 c3 C4 12 注:力=周期(按月计) n=样品数 =合格判定数(允许不合格品数 评定水平D,F和G正在考虑中 检验分组的内容在有关的空白详细规范第4章中规定
GB/T10185一2012 试验和测量方法 外观和尺寸检查 按GB/T2693一2001中4.4的规定 8.2电气试验 8.2.1耐电压 8.2.1.1 总则 按GB/T2693一2001中4.6的规定 8.2.1.2试验电路 R和标称电容量的乘积应小于或等于1s,但应大于0.01s R包括电源的内阻 R,应将放电电流值限制到等于或小于1A 8.2.1.3下列电压应施加在GB/T2693一2001中4.5.3表3中的各测量点之间,对鉴定批准试验时 间为1min,对于质量一致性试验时间为1s 表6测量点 试验点 试验电压 2U la 1b),le)和1d 2UR,最低为400V 8.2.2电容量 8.2.2.1总则 按GB/T2693一2001中4.7的规定 8.2.2.2电容量应在规定频率下测量,或修正到规定频率时的数值,规定的测量频率如下 标称电容量C只<1000pF 测量用:(1士20%)MHz或100(1士20%)kH2 仲裁用:(1士20%)MHHz 标称电容量C>1000pF b 测量用:(1士20%)kHz或10(1士20%)kHz 伸裁用:(1士20%)kHz 施加的峰值电压应不超过额定电压的3%或5V,取较小者 8.2.2.3电容量应在规定的偏差范围以内 注,对于小于10pF或大于1AF的电容器,测量方法和极限值应在详细规范中给出 8.2.3损耗角正切(tan) 8.2.3.1 总则 按GB/T2693一2001中4.8.1的下列详细规定 12
GB/T10185一2012 8.2.3.2测量条件 tan按下列方法测量并记录其数据(作为基准值用): 测量频率与8.2.2.2测量电容量使用的频率相同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应保证测量误差不超过1×10 8.2.3.3要求 损耗角正切不超过下列极限值: 在1MHz或100kHz.C<1000pF时,tan极限值为0.001 在1kHz或10kHz,C>1000pF时,tan心极限值为0.0005 当标称电容量等于或小于10pF,或者大于1AF,其极限值应在详细规范中给出 8.2.4绝缘电阻 8.2.4.1总则 按GB/T2693一2001中4.5的下列详细规定 8.2.4.2测量前,电容器应充分放电,放电电路的电阻与被试电容器的标称电容量的乘积应大于或等 于0.01s或为详细规范规定的任何其他值 8.2.4.3测量电压按照GB/T2693一2001中4.5.2的规定 电压应以通过电压源内阻的修正值立刻加到电容器上 电源内阻和电容器的标称电容量的乘积应小于1s或详细规范规定的任何其他值 绝缘电阻应满足表7要求: 表7引出端间绝缘电阻 要求 RC最小乘积 引出端与外壳间的 (R=引出端间的绝缘电阻 引出端之间的最小绝缘电阻 最小绝缘电阻 CR=标称电容量 GQ Gn 按GB/T2693 2001 Ch<0.1F F CR>0,1 .3表3 中4.5 规定的测量点 气候类别 -/-/56 -/-/21 -/-/56 -/-/21 -/-/56 -/-/21 -/-/10 -/-/10 -/-/10 -/-/04 -/-/04 -/-/04 la) 50000 10000 500 100 500 100 lb),le)和ld) 对于测量电容器两个引出端间很高的绝缘电阻时,需要采用三端或保护环法测量 这时,电容器的 两引出端均与外壳绝缘 8.2.4.4当试验不在20丫温度下进行时,如有必要,应将测量结果乘以适当的修正系数修正到20 时的值 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以20C时的测量值为准 表8给出的修正系数可以认为是金属箱式聚苯 乙烯膜介质电容器的平均值 13
GB/T10185一2012 表8修正系数 温度/ 修正系数 0.75 5 20 1.0 1.25 23 27 1,5 1.75 s0 35 2.0 8.2.5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8.2.5.1总则 按GB/T26932001中4.24.1静态法和下列详细规定 8.2.5.2测量条件 在按GB/T2693一2001中4.24.1.2中规定的b),d)和f)点上进行测量电容量 循环次数:1次 8.2.5.3温度循环期间和以后电容量的变化温度系数和电容量的温度循环漂移)应在6.2.4中有关 稳定性等级规定的极限范围内 8.2.6电感(要求时)y 按GB/T2693一2001中4.11及下列详细规定 应测量电容器的电感,电感的极限值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 注:可以根据测得的谐振频率(例如用吸收法获得谐振频率)和按8.2.2测量的电容量来确定电感的近似值 8.2.7外箔引出端要求时) 按GB/T26932001中4.12及下列详细规定 连接到外金属箔的引出端的正确标记,应用一种不损伤电容器的方法来检查 8.3引出端强度 总则 8.3.1 按GB2693一2001中4.13的规定 8.3.2初始测量 电容量应按8.2.2进行测量 损耗角正切应按8.2.3.2进行测量 耐焊接热 总则 8.4.1 按GB/T26932001中4.14的下列详细规定 8.4.2试验条件 不预干燥 14
GB/T10185一2012 8.4.3试验的最后检查、测量和要求 电容器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并符合表4中规定的要求 8.5可焊性 8.5.1总则 按GB/T26932001中4.15的规定 8.5.2试验条件 不老化 球焊法的要求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 当焊槽法和球焊法都不适用时,应采用烙铁法试验,此时应使 用A号烙铁 8.5.3要求 按表4中规定 8.6温度快速变化 8.6.1总则 按GB/T2693一2001中4.16的规定 8.6.2初始测量 初始测量应按8.3.2的规定进行 8.6.3循环次数 5次 在极限温度下暴露时间:30min或3h,在详细规范中规定 恢复后,电容器应符合表4中规定的要求 对于标称电容量小于50pF的电容器,其最大电容量变化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 8.7振动 8.7.1总则 按GB/T26932001中4.17的规定 8.7.2试验程序、严醋等级及安装方法 使用试验Fc的程序B4和下列严酷等级;振幅0.75mm或加速度98m/s,取较小者,按下列频率 范围之一进行;10Hz55Hz,10Hz一500Hz,10Hz一2000HHz 总持续时间为6h 详细规范应规定频率范围,还应该规定所采用的安装方法 对于具有轴向引线并只靠引线安装的 电容器,电容器主体与安装点之间的距离应为(6士1)mm 8.7.3最后检查、,测量和要求 按表4规定 15
GB/T10185一2012 8 8. 碰撞 8.8.1总则 按GB/T2693一2001中4.18的规定 详细规范应规定是采用碰撞试验或冲击试验 8.8.2 初始测量 不要求 8.8.3严酷等级 详细规范应规定采用下列严酷等级中的一种 总碰撞次数l000或400o 98m/s(10g 加速度390m/s(40g) 或 16ms 脉冲持续时间:6 ms 详细规范还应规定所采用的安装方法 对于具有轴向引线并打算只靠引线安装的电容器,电容器 主体与安装点之间的距离应为(6士1)mm 8.8.4最后检查、,测量和要求 电容器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并符合表4规定的要求 冲击 8.9.1总则 按GB/T269320o1中4.19的规定 详细规范应规定是采用碰撞试验还是冲击试验 8.9.2初始测量 不要求 8.9.3 详绷规范应规定采用表9中一种优先的严酷等级 脉冲波形;半正弦波 表9优先严酷等级 峰值加速度 相应的脉冲持续时间 m/sg ms 18 294(30) 1 490(50 981(100 详细规范还应规定所采用的安装方法 对于具有轴向引线并只靠引线安装的电容器,电容器主体 与安装点之间的距离应为(6士l)m mm 8.9.4最后检查、测量和要求 电容器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并符合表4中规定的要求 16
GB/T10185一2012 8.10气候顺序 8.10.1 总则 按GB/T2693一2001中4.21的规定 8.10.2预处理(如果详细规范有要求 持续时间:在详细规范中规定 8.10.3 初始测量 如进行预处理,应测量电容量,损耗角正切和绝缘电阻 否则,应使用适用的8.4.3和8.8.4或8.9.4的最后测量 8.10.4 干热 按GB/T26932001中4.21.2规定 8.10.5循环湿热,试验D)h,第一个循环 按GB/T2693-2001中4.21.3规定 8.10.6寒冷 按GB/T26932001中4.21.4规定 低气压 8.10.7 8.10.7.1总则 按GB/T26932001中4.21.5的规定 8.10.7.2试验条件 如详细规范有要求,试验应在温度为15C35C,气压为8.5kPa(85mbar)下进行,试验持续时 间为1h 8.10.7.3施加电压条件 当仍然在规定的低气压,并在1h周期的最后5min,应施加额定电压 提交做本试验的电容器样品应按照需要分成2个组或3个组,每组按GB/T2693一2001中4.5.3 表3的规定做其中一项试验 8.10.7.4最后检查和要求 电容器应进行外观检查,并符合表4规定 8.10.8循环湿热,试验Db,其余循环 8.10.8.1总则 按GB/T2693一2001中4.21.6的规定 8.10.8.2湿热试验结束后15min内,采用8.2.1规定的试验电路,在试验点A上施加额定电压 min 17
GB/T10185一2012 8.10.8.3最后检查、测量和要求 在恢复后,电容器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并应无可见损伤,标志应清晰 然后,应测量电容量,损耗角正切和绝缘电阻 与8.10.3测量值比较,电容量变化应不超过表10给出的数值: 表10稳定性等级 气候类别 稳定性等级 -/-/04;-/-/10 -/-/2 /-/56 l;2 士(1%十lpF 士(0.5%十lpF 士(1.2%十1.2pF 土1%+1 3;4 士(1.5%十1.5pF) 士(.2%十1.2pF) pF 对于电容量小于50pF的电容器,电容量的最大变化在详细规范中规定 损耗角正切不超过8.2.3.3规定值的1.2倍 绝缘电阻不小于8.2.4.3规定值乘以表11的百分数 表11绝缘电阻百分数 气候类别 绝缘电阻为初始要求的百分数 -/-/56 >20% 50% -/-/21 -/-/10o >50% >50% -/-/04 稳态湿热 8.11 8.11.1总则 按GB/T26932001中4.22的规定 8.11.2初始测量 初始测量应按照8.3.2的规定进行 8.11.3湿热试验结束后15min内,按8.2.1进行耐电压试验,但应施加额定电压 当在详细规范中有规定时,气候类别-/-/04的电容器应按6.1.2的规定进行辅助干燥 经辅助干燥后的电容器,应在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中恢复1h一2h 8.11.4最后检查、,测量和要求 在恢复以后,电容器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并应无可见损伤,标志应清晰 然后,应测量电容量、损耗角正切和绝缘电阻 与8.2.2测量值比较,电容量变化应不超过表12数值 表12电容量偏差 -/-/56 气候类别 -/-/04;-/-/1o -/-/21 C/C 士(0.5%十1pF) 士(1.2%+1.2pF) 士(1%+1lpF 对于电容量小于50pF的电容器,电容量的最大变化在详细规范中规定 损耗角正切不超过8.2.3.3规定值的2倍 18
GB/T10185一2012 按8.2.4.2规定测量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8.2.4.3规定值乘以表11的百分数 8.12耐久性 8.12.1总则 按GB/T2693一2001中4.23的规定 8.12.2初始测量 初始测量应按照8.3.2的规定进行 8.12.3电容器应该按表13规定试验1000h,除非详细规范另有规定 表13试验电压 类别 -/070/ -/085/ 温度 70C 85C 1.5U 电压(d.c. 1.5UR 8.12.4试验电压分别通过一个电阻器加到每个电容器上,电阻器的阻值近似等于每伏为1n,最大为 1200Q 在规定的试验周期后,允许电容器恢复,并通过&.12.4规定的同一电阻R放电 8.12.5 8.12.6最后检查、测量和要求 电容器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并符合表4规定 8.13元件耐溶剂适用时》 按GB/T2693一2001中4.31的规定 8.14标志耐溶剂(适用时 按GB/T26932001中4.32的规定
GB/T10185一20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两引出端间高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 在测试电路中测量电容器的绝缘电阻 将被试电容器两端连接到接线柱的A,B两端(见图A.1), 串联接到电池和检流计的电路中,从检流计显示的读数可得到所测的绝缘电阻 如果A、B两接线柱绝缘不良,就会有泄漏电阻R,跨接在A,B两端,从而影响R的测量结果,因 为泄漏电阻是与被测电阻并联,除非被测电阻比R.小得多,才不会发生上述情况,消除泄漏电阻R.的 有害影响,可用一个金属环围绕套在带电(高电位)的接线柱B上,金属环与接线柱绝缘套管的绝缘材 料接触,并且也与电池的接地端相接,就可消除泄漏电阻R的影响 泄漏电阻RL可分为R和R两部分,从图A.2看出R,部分与电池并联,这样,它就不会影响检 流计测出的结果 同样R与检流计并联,R的值至少在儿百兆欧左有,因此保护环短接,这也就使检 流计的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个误差的原因是电池直接从A引出端漏电 如将电池放在金属板上,并与电池接地端连接, 就可防止这一现象 本测试系统虽然用检流计做指示器,其功与能相当于用电子测试装置进行测量 保护环 图A.2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部分: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GB/T10185-2012规范

固定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常用的元件之一。而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则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电容器,其选材和制造过程有着非常详细的规范。

根据GB/T10185-2012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 1. 电容器的外观应该无裂纹、凸起、污染等缺陷,并且应该标注电容器型号、电压、容量等信息。
  • 2. 电容器的耐压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在额定电压下应该无击穿现象。
  • 3. 电容器的容量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在一定负载下应该保持稳定。
  • 4. 金属箔应该均匀涂覆聚苯乙烯膜,膜的厚度和性能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 5. 电容器的引线应该牢固、不易断裂,其长度和位置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除此之外,GB/T10185-2012还规定了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的试验方法、检查方式以及存放要求等,以确保其品质与安全性。

总之,在电子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规范来选择和使用固定电容器。而在选用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时,更应该严格按照GB/T10185-2012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玉器雕琢通用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玉器雕琢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玉器雕琢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28802-2012。玉器雕琢通用技术要求共有7页,发布于2013-03-012012年第28号公告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的编号:GB/T10186-2012。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7-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共有13页,发布于2013-02-152012年第28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