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040.3-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Leakdetectionsystems―Part3:Liquidsystemsfortank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的编号:GB/T30040.3-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共有15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9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020.01;29.060.20;23.040.99
  • 实施日期2014-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页
  • 文件大小449.34KB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国家标准 GB/T30040.3一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Leakdeteetonsystes一 Part3:Liquidsystemsfortanks 2013-12-17发布 2014-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040.3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概述 双层间隙 液体媒介检漏系统 型式试验 标志 附录A(规范性附录)检漏液抗菌性试验 附录B(规范性附录)检漏液与金属的兼容性试验 参考文献 图1 25C一25C之间的温度曲线 图270 一25之间的温度曲线 图3锥形分液漏斗 表A.1矿物盐溶液的成分 表A.2沙保麦芽糖培养基的成分 表A.3试验真菌
GB/T30040.3一2013 前 言 GB/T30040(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燕气传感器系统; 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第6部分:监测井用传感器显示系统; 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3004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技术内容与BsEN13160-3;2003《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英文 版)一致 本部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铸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危险 品储罐检测检验中心,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冷成冰、赵彦修、傅苏红、刘进立,宋光武 m
GB/T30040.3一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范围 GB/T30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液体的双层罐的】级渗漏检漏系统的概述、双层 间隙,液体媒介系统的渗漏检测器、型式试验和标志 本部分适用于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液体的双层罐的I级渗漏检漏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1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2040铜及铜合金板材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1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则 GB/T30040.1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 GB/T30040.7 求和试验方法 sH/T0604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 ENIsO3104石油产品透明和不透明石油液体运动黏度的测定和动力黏度的计算 IsO3013石油产品航空燃料冰点测定法 ISO11266土壤质量需氧条件下的土壤中有机化学药剂生物降解实验室试验指南 术语和定义 GB/T3004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概述 4.1通用技术要求按照GB/T30040.1 4.2用于低温下工作的试验温度在方括号[]内给出 双层间隙 5.1双层间隙的一般要求见GB/T30040.7 5.2双层间隙内部应能够全部注满液体,且具有液体密闭性 5.3双层间隙壁应经受住系统中的液位压力 5.4储罐的储液最高液面以下部分,不得有贯穿双层间隙的与内罐相通的连接管 5.5储罐双层间隙与外界的连通口只能设置在外罐罐壁最高储液面以上的位置
GB/T30040.3一2013 液体媒介检漏系统 检漏液罐 6.1.1检漏液罐,也作为缓冲罐,应具有以下可用容积 -用于埋地深于0.3m的储罐,至少为储罐双层间隙所灌注检漏液总容积的1/100; -用于其他储罐,至少为储罐双层间隙所灌注检漏液总容积的1/35 由于地温变化会导致检漏被体积的额外变化,因此,如果检漏液罐的可用容积小于检漏液总容 积的1/35,则不得用于埋地深度不足0.3m的储罐 6.1.2可用容积是指声光警报器触发前,检漏液罐的罐顶或通气孔(如果后者位置较低)至液面之间容 积的50% 6.1.3一个检漏液罐只能用于一个储罐 6.1.4儿个检漏液罐可以在同一高度串联,以达到检漏液罐所要求的可用容积 6.1.5与双层间隙连接的管子内径不得小于13mm 所有管子及接口都应连接稳固、可靠,并置于检 漏液罐的最低点以下,外径大于等于14mm的连接管不得插进检漏液罐中 6.1.6检漏液罐应当有一个最小内径25mm可密封的装料口 6.1.7检漏液罐应当有一个最小开口横截面20mm的通气孔 该通气孔的排列或防护应确保不会因 尘土堆积而造成堵塞 不得将其设置于装料口盖中 6.1.8检漏液罐应配备适当的安装夹具 6.1.9应提供检查液面的装置(检视窗或水准塞) 后者应将触发警报临界点的液面位置与检漏液罐 的罐顶或通气孔之间的容积一分为 检漏液罐应安装足够透明的液面指示器,同时起到视觉指示的作用 6.1.10 检漏液罐的安装位置应确保其位于储液罐最低点的液体静压比储罐最低点的储液最大压力 6.1.11 包括所有工作压力在内)和储罐最低点地下水最大压力都大3kPa 6.1.12检漏液罐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双层间隙内的压力不超过其额定压力 6.1.13对于安装在爆炸隐患环境中的检漏液罐,若最大投影面积大于100em',则表面电阻应小于1× 10° 更多的资料性信息见GB25286.1一2010中7.! Q. 6. ..1.14应确保连接管路不高于检漏液罐的最低内表面 6.2 检漏液 6.2.1制造商应规定适用于检漏系统的检漏液 检漏液应具有以下性质 导电率大于10ms/m a b -20C[一40C]下的黏度不大于100mm/s,凝固点低于一20C[一40C] 闪点不低于80C c d20C下热膨胀系数不超过5×10-'/K; 根据7.4.8的试验方法,无分离现象 e 抗菌性; f 根据7.4.10的试验方法,对地下水无危害作用; g 对可能接触的物质无有害影响 与储液不发生反应,例如,由此造成的放热反应、体积膨胀,产生气体、胶体或固体沉淀 与储液和检漏液的混合物不会发生催化反应,例如,由此造成放热反应、体积膨胀,或产生 气体; k 在系统寿命期内,保持这些性质
GB/T30040.3一2013 6.2.2如果添加或更换检漏液,产生的任何混合物都应满足以上要求 6.3 液位传感器 6.3.1在传感器断开的情况下,系统应处于报警状态 6.3.2液位传感器在检漏液罐中的位置,应保证当检漏液罐中的液面下降量大于双层间隙容积的15% 或30L(取两者间较小的容量)时,触发警报 6.4检漏液罐和双层间隙之间的连接管 6.4.1如果检漏液罐和双层间隙之间的连接管安装于潜在爆炸性环境的1区,则其表面电阻应小于 1×10'Q 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则不必遵守此要求 -用于GB3836.1规定的IA组和lB组潜在爆炸性环境中的连接管,其外径小于或等于 30mm -用于GB3836.1规定的IC组潜在爆炸性环境中的连接管,其外径小于或等于20mm; 使用导电检漏液,用于GB3836.1规定的A组潜在爆炸性环境中的连接管,其壁厚小于 2mm: 使用导电检漏液,用于GB3836.1规定的IC组潜在爆炸性环境中的连接管,其壁厚小于 0.2 mm 6.4.2已安装的系统出口处流速应当大于0.5L/min. 6.4.3人口和出口应尽可能安装在系统末端,以确保检漏液有足够的流量 6.4.4更多的资料性信息见GB25286.1一2010中7.4 型式试验 7.1 部套试验 比照液体媒介检测系统的样机和结构图,按第6章的要求进行试验 7.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 试验容器的形状为平底垂直圆柱体,其水平横截面积为(0.1士0.002)m即深度为0.01m的 a 液体体积等于1L),最小深度0.3m; b 试验箱,其温度在一25C70C范围内变化,精度2K 试验温度范围为一40C40C,试验箱温度应在一50C40范围内,精度2K c d 计数器; 计时器,时间显示分度1s,量程24h,精度5s 7.3功能试验 7.3.1试验目的 验证传感器用于检漏液体媒介检测系统液面下降的适配性 7.3.2准备 为了试验其功能,安装在试验容器中的传感器,应能通过检漏液水平面的改变或传感器的升降使其 浸没在液面以下
GB/T30040.3一2013 进行功能试验的所有设备都应安装于试验箱中 受检的传感器应与渗漏指示器相连 7.3.3评估 如果检漏液与传感器脱离接触后5s内,检漏器触发了声光警报器,则仪器功能正常,通过试验 7.3.4耐久性的试验方法 检漏器应在(20士5)C温度下进行耐久性试验 1×10'个试验周期后仪器仍继续运行,则确认其 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每个试验周期内,传感器都应在液体中浸人并浮出一次,每次警报器都应起作用 7.3.5可靠性试验的试验方法 7.3.5.1安装在露天环境下的警报器和传感器,其可靠性试验根据6.1,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20士5)C温度下持续运行200h -25C25C[一40笔40C]温度范围内持续运行120h;该试验的初始温度为一25 -40] 温度变化梯度如图1所示,精度2K,时间的精度为15min 每24h循环一次 +25 -25 12 2024 时儿 -个周期 图1一25C~25C之间的温度曲线 -温度范围在70C25C之间持续运行120h 该试验的初始温度为70C 温度曲线如图2 所示,温度的精度为2K,时间的精度为15min 每24h循环一次 十70 +25 I 12 20 24时间/h 个周期 图270c一25c之间的温度曲线 7.3.5.2在整个试验中,通过将检漏液和传感器移开的方法模拟渗漏,渗漏与检漏器触发警报间隔约 5 mln 7.3.5.3若警报器和传感器用于防霜冻区域,也应对其进行上述可靠性试验,但温度范围应在一5 50C之间
GB/T30040.3一2013 7.3.5.4在每个周期内,对最低和最高温度下触发警报的时间至少测量和记录各一次 7.4用于级检漏系统的检漏液的型式试验 7.4.1试验目的 7.4.1.1确保所检验的液体作为双层罐双层间隙中检漏介质的适用性 应按6.2所定义的性质进行 试验 7.4.1.2正常情况下,检漏液应能适用于任何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同时也适用于正常使用中有可能接触 的任何类型的储液 7.4.2评估 若6.2定义的所有性质都在要求的范围内,则试验通过 7.4.3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 a)筛孔宽度为0.2mm、直径为0.125mm,间隙为0.325mm的过滤器; b) 每种金属材质的适当样品,用于合格的证明; 每种储液的适当样品,用于合格的证明 c 适量的试验介质A(不含可吸收碳源的矿物盐溶液) -成分见表A.l; d -成分见表A.2; 适量的试验介质B(沙保培养基) e 标称容积为1L的锥形刻度分液漏斗; f 20L由制造商提供的未稀释的检漏液,并有加水稀释比例的详细说明 g 7.4.4凝点和黏度的测定 根据IsO3013测定检漏液的凝点;根据ENISsO3104在一20C[一40]的温度下测定其黏度 7.4.5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根据SH/T0604测定检漏液的热膨胀系数 7.4.6闪点的测定 根据GB/T261测定检漏液的闪点 抗菌性质的测定 7.4.7 对A和B两种不同介质进行微生物检查 介质A用于检验试验液体是否含有真菌可以利用的营 养物 介质B构成了真菌试验的培养基,并用于分析试验中液体的有毒真菌的性质 试验方法和结果参见附录A 7.4.8离析的测定 7.4.8.1取1L试验用液体,根据制造商规定的比率加水稀释后,使其接触有关材质,以便测试其沉淀 物分层和沉淀的倾向 7.4.8.2试验液体应在(20士5)C的环境温度下,在底部有阀门的锥形刻度分液漏斗中储存56d 7.4.8.3对液体的分层和沉淀进行检查 7.4.8.4对锥形分液漏斗最下端沉淀物的容积进行测量,见图3
GB/T30040.3一2013 7.4.8.5打开锥形分液漏斗的阀门后,测试沉淀物是否会完全通过过滤器 7.4.8.6如果沉淀物的体积大于0.5cm'/L,或没有完全通过过滤器,则认为检漏液没有通过试验 说明 形分液漏斗; 刻度; 3--旋塞 过滤器 图3锥形分液漏斗 7.4.9与金属材质兼容性的测定 按照附录B要求进行 7.4.10对所接触地下水的有害影响试验 DT90日期应小于 检漏液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根据1so1120进行有关生物可降解性试验 3个月 制造商声明检漏液的经口LD大于22g/kg体重 注 -某物质造成50%死亡率的致死量,单位为g/kg体重 LD越高,该物质毒性越小 LD 标志 根据GB/T30040.1,此外: -在检漏液罐上留出位置,以便对检漏液进行标注
GB/T30040.3一2013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检漏液抗菌性试验 A.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 锥形烧瓶 a b 旋转振动器,n=150r/min. A.2试验方法 取13只300mL的锥形烧瓶,每只注人70nmL的矿物盐溶液(介质A---见表A.1)和70m的沙 保麦芽糖溶液(介质B见表A.2),并根据本试验的要求在121C的温度下消毒20nmin 取其中5只 分别注人70mL配制的检漏液;另取5只分别注人70ml与水以1:1比例稀释过的检漏液;另外3只 用于控制试验真菌的生长,因此,在其中应分别加人3.5nml麻油而非检漏液 待烧瓶冷却后,在每 只中注人1mL抱子混合物的悬浮液(试验真菌 见表A.3) 注人真菌后,将烧瓶在旋转振动器中 培养6d A.3试验结果 对真菌的生长进行肉眼观察,并根据以下级别进行等级分类 a)0=无生长; 1=仅在少数烧瓶中有菌丝生长 b =适中生长,烧瓶中的菌丝分布于液体中 2 3=加强生长,菌丝的同种球体稠密分布 D 4=强劲生长,与控制样本具有相当的同种生长 A.4试验结果评估 等级0和1合格 等级2.,3、4都不符合要求 表A.1矿物盐溶液的成分 NaNO 2,0g KHPO 0.7g KHPO 0.3g KCI 0.5g MgsO7H.O 0.5g FeSO7H.O 0,01lg 燕僧水 1000ml
GB/T30040.3?2013 A.2???? ? 10,0g ? 20,0g ? 1000m A.3 ù ù ?ù ù ?ù ?ùTl
GB/T30040.3一2013 附 录B 规范性附录 检漏液与金属的兼容性试验 B.1试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 a)钢丝刷 砂纸,粒度120目; b e)分析天平,精度士0.5mg; 干燥皿; d e)保温柜 f 热风炉; 锤子 g h)电阻表 B.2试验样品 B.2.1标准薄板试验样本 试验的解材应使用与储罐材料一致的材料,铜/锋合金(cuzn.37)和俐材Cu一EIP应符合 GB/T2040.从试验材料上锯下或切割下20mmX100mmX1mm的矩形,并除去毛刺 其他尺寸的 样本也可使用,但不得小于20 在每个样本上长度较小的一边穿孔,并用打号机 mm×50mm×1mm 以序号标记 所有金属样本都应进行清洁,如有必要可使用钢丝刷,然后用砂纸打磨 最后一次打磨应 使用粒度120目的砂纸 最后,对金属样本去除油污 完成后在干燥皿中对样本进行至少16h干燥, 并在分析天平上称取重量 亦可在保温柜中于105下干燥 B.2.2已称重的钢试验样本 根据B.2.1,准备4块与储罐材料一致的钢板样本,并进行预处理,无需进行仔细的干燥和称重 将 这些样本在空气(热风炉更佳)中加热到800C并保持30min 如果样本上出现了附着的鳞状物,可通 过轻轻敲击将其去除(比如用锤子) 此时应依次对样本进行4次从角到角的对角线上的划擦,使得在 刮痕处露出光面钢 B.2.3裂纹钢试验样本 根据B.2.1,取两块与储罐材料一致的钢板样本,进行准备和预处理,不必进行仔细的干燥和称重 将两块样本从长度较小的一边进行焊接,使两个面呈5"10"的锐角V型 最佳方法是将两块样本叠 放媒接,随后将其弯曲打开至要求的角度 B.2.4电流试验样本 根据B21所准备的各样本,以及根据B22准备的已称重薄孵板样本(与储罐材料一 -致),在每种 的一块上面将孔扩大 随后,将各样本在一条长约40mm的CuZn(黄铜)轴上进行滑动[在每两个样本
GB/T30040.3一2013 之间,放置长度约5mm的圆锥形CuZn(黄铜)穿孔间隔装置],并在轴上用铜螺丝帽加以固定 用欧姆 表证明所有的金属试验样本间都处于电气连通状态 B.3试验液体的准备 若制造商提供配制好的检漏液,则拨照以下方法进行试验 若检漏液为浓缩液,则需将其在环 B.3.1 境温度下按照申请人指定的比率与自来水进行混合,并在其中加人1g/儿的食盐(纯度为“分析纯”) B.3.2若申请人提供数个混合比例,由于不同的混合比例会影响试验效果,则应使用各种混合液分别 进行试验 B.3.3上述B.3.1和B.3.2不适用于与水反应产生有害物质的储液和检漏液为非水溶性的溶液 B.4试验方法 B.4.1根据B.3要求的试验液体或制造商提供的检漏液,都应置于一个或几个玻璃广口瓶(之前应仔 细清洁)中 广口瓶应可以较松弛地盖上瓶盖,防止灰尘进人,但空气可以进人 金属薄板试验样本应 在瓶中用玻璃钩挂起,每种样本中除有一块薄板例外,所有每种类型的试验样本都应完全浸人在试验液 体中 例外的金属薄板试验样本应使用玻璃挂钩悬挂,使其下半部分浸人试验液体中 B.4.2常规试验的试验液体中还应包括: 符合B.2.1要求的与储罐材料一致的钢板、符合GBy/T2040的铜/锌合金(cuZ.37)和铜材 a Cu-ETP各9块,且标准金属试验样板能完全浸没于测试液中; 仅一半浸没的相同金属样本各一块 b 4块已称重的钢板样本,其中3个完全浸没,1个一半浸没; c) 裂纹钢试验样本; d 电流试验样本 B.4.3如果需要使用数个玻璃广口瓶,应注意每个广口瓶中都包含所有三种材质中的金属板样本, B.4.4金属样本不能互相接触 要求试验液体与试验表面积的关系为5mL/cm10mL/cm B.4.5试验装置应置于干燥的场所 试验期间如果试验液体的液面由于燕发而下降,应加人蒸僧水补 充,使其达到初始高度 在试验样本浸没后的第14天、第28天和第56天,每次将完全浸没的标准试验 样本和一个完全浸没的已称重试验样本分别从试验液体中取出 56天后将剩余的样本全部从试验液 体中取出 从试验液体中取出后,金属薄板样本应当在蒸僧水中冲洗,并在滤纸层间仔细干燥 螺旋电 流试验样本在冲洗前应当同其共轴分离 随后样本在干燥皿中干燥16h 亦可在保温柜中以105c 温度烘干 B.5试验结果 目测检查 B.5.1 对干燥后的金属板试验样本的状况进行目测检查,以确定金属表面是否: B.5.1.1 a)亮泽未发生变化; b) 亮泽被均匀腐蚀 e被均匀层覆盖; d) 某些部位出现腐蚀(即泡状或纹孔状). 对于半浸没情形下的样本而言,沿水位线的金属表面外观尤为重要 对称重的钢材样本而言,应通 过检查其对角线上的刮痕来判断钢材的腐蚀,以便检查其腐蚀是显示为斑点状还是遍布刮痕的整个长 10o
GB/T30040.3一2013 度 可忽略原先鳞状斑点的黑色覆盖物褪色为褐色 B.5.1.2裂纹钢试验样本的两面都应弯曲打开以便检查裂口深处是否发生了与样本表面和标准钢板 试验样本不同类型的腐蚀 B.5.1.3如果证明标准试验样本和电流试验样本在某些地方发生腐蚀,则去除腐蚀,以便确定母体金 属上是否有可辨别的局部纹孔 裂纹钢、称重钢试验样本及所有的半浸没试验样本如果出现腐蚀,也应 在适当的化学溶液中进行除锈,随后再次对纹孔,尤其是严重的纹孔如沿着水位线的位置)进行检查 B.5.1.4所有的局部性腐蚀都应评定其纹孔深度 B.5.2测定质量的变化 除半浸没的试验样本外,所有标准样本和电流试验样本如果呈现亮泽外表,都应称重以测定其质量 的变化 除非杂质质量明显小于1mg,否则所有不亮泽的样本都应首先在适当的提纯剂中除去附着的 腐蚀物和其他任何污染物 为了辨别提纯剂中的金属腐蚀物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应进行一 次盲试验 B.5.3均匀腐蚀速率的计算 不将非均匀腐蚀算在内,应以测出的样本和电流试验样本质量损失(每次取三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金属薄板试验样本表面积以及试验时间为基础,将每种类型的样本年均匀腐蚀度(单位mm)作为试验 时间的函数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应根据第14天到第28天的第二个试验阶段,以及第28天到第56天 的第三个试验阶段,对均匀腐蚀速率进行计算 B.5.4试验结果的评估 如果没有出现局部腐蚀,且所有计算出的均匀腐蚀速率都没超过0.,01mm/a,则试验报告结论 B.5.4.1 为参与试验的给定与水稀释比例的检漏液满足要求 如果只有少数直径小于0.05mm的锈点出现,只要样本清洁后这些锈点以下未发现明显的纹孔 且腐蚀度没有超过上述值,也应同样得出检漏液满足要求的实验结论 B.5.4.2如果钢样本的反应没有出现锈蚀,而铜或铜锌合金所受的腐蚀程度超过了0.01mm/a的均匀 速率,或者出现比这个测定值更严重的局部腐蚀,则应在试验报告中记录为检漏液所允许可接受的局 限性: a)如果钢试验样本在与其他金属接触时受到了比在不接触时更严重的腐蚀,也应将此在试验报 告中记录为检漏液所允许可接受的局限性 b 在此情形下,若检漏液可能没有与铜或铜锌合金在双层结构内部相接触,应当对其作用记录, 并附加警示 B.5.4.3在第三个试验期间内,如果观察到薄钢板样本上的平均腐蚀度为0.01mm/a,则认为检漏液的 可接受性具有不允许的局限性 当标准试验样本和裂纹试验样本的钢表面、称重钢试验样本的刮痕以 及半浸没样本水位线上出现明显的局部纹孔时,该结论同样适用 11
GB/T30040.3一2013 参 考文 献 [1 GB25286.1一2010爆炸性环境用非电气设备第1部分:基本方法和要求 12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GB/T30040.3-2013

双层罐是一种常用的储油容器,它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隔离性能,能够有效地防止储存的油品泄漏。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设备本身的老化等原因,双层罐渗漏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对双层罐进行渗漏检测。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四种类型:静态液位法、动态液位法、液体媒介法以及真空泄漏检测法。其中,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式。

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概述

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是采用液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介质,将液体加入罐壁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液位系统,通过监测液位变化来判断油品是否泄漏,并进行报警或者排除。对于不同类型的油品,需要选用相应的液体作为传递介质,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分类

根据液体传递信息的方式和工作原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静压式液位检测系统和动压式液位检测系统。

静压式液位检测系统

静压式液位检测系统主要是依靠液体自身重力和储罐内部压力差异来实现检测。液位探头通过浸入液面并与储罐内部相通,形成一条封闭的液位管路,当油品泄漏时,会引起液位下降,通过检测液位变化来判断是否泄漏。

静压式液位检测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对于一些粘度较高或者比重较大的油品,其灵敏度不高,容易产生误报警。

动压式液位检测系统

动压式液位检测系统则是采用液体流动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检测。液位探头安装在液位管道上游和下游两个不同的位置,当油品泄漏时,会引起液位管道中液体流速和压力差的变化,通过检测这一变化来判断是否泄漏。

动压式液位检测系统的优点是对不同类型的油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结构复杂、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

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设计及应用

在设计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储存的油品类型、环境温度、压力要求、安全性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液体传递介质、探头安装位置、报警方式等,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在石油化工、化肥、涂料、医药等行业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防止油品泄漏造成的环境和人身安全隐患。

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GB/T30040.3-2013,深入阐述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的概念、分类、设计及应用等相关内容。通过对液位检测系统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储罐渗漏检测技术,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的相关资料

和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类似的标准

钢制球形储罐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的编号:GB/T30040.4-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蒸气传感器系统共有18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的编号:GB/T30040.2-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共有22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