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518.1-2016

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

Fieldtestcodeofcontrolledshuntreactorofextrahighvoltage—Part1:Multistagecontrolledshuntreacto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的编号:GB/T32518.1-2016。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共有30页,发布于2016-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4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40.01
  • 实施日期2016-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0页
  • 文件大小614.57KB

以图片形式预览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

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


国家标准 GB/T32518.1一2016 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 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 Fieldtestcodeofcontrolledshuntreactorofextrahighvoltage Part1:Multistagecontrolledshuntreactor 2016-02-24发布 2016-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518.1一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设备及分系统试验 系统试验 试运行 +* 附录A(资料性附录)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工作原理 26
GB/T32518.1一2016 前 言 GB/T32518预计分为2个部分 -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 第2部分;磁控型 本部分为GB/T3251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3o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国网甘肃省 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电力工程 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 公司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跟卯、张振环,郑彬、班连庚、秦睿、拜润卿、马丽山、康健、高宏伟、康鹏 李云伟、张建平、吴讳琼、吕金壮、毕胜、唐金尾、夏忠辉、邹家勇、朱大鹏
GB/T32518.1一2016 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 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 范围 GB/T32518的本部分规定了超高压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项目、试验内容、评价 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500kV、750kV超高压输电工程母线和线路安装分级调节式可控并 联电抗器现场试验,其他电压等级的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94.2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 GB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2900.15电工术语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T2900.17电工术语量度继电器 GB/T2900.49电工术语电力系统保护 GB50150一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995一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1193一2012柔性输电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2900.15、GB/T2900.17、GB/T2900.49和DL/T1193一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控并联电抗器 controlledshuntreactor(CSR 并联连接于系统,电抗值可以在线改变的电抗器,包括连续调节和分级调节两种方式,主要由本体 (用于变压器型可控并联电抗器时为高阻抗变压器)、阀控系统、辅助设备和控制保护系统等部分组成, -般安装于线路或母线 3.2 变压器型可控并联电抗器 ransformertypecontrollelshntreactor(TICSR 通过改变可控电抗器低压侧等效阻抗实现电抗值改变的可控并联电抗器 3.3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 multistagecontrolledshuntreactor 阻抗只能在有限个级别间切换的可控并联电抗器 注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基本原理见附录A
GB/T32518.1一2016 3.4 高阻抗变压器 highimpedancetransforer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中除阀控等系统之外的部分,包括铁芯,绕组,油箱和与油箱连接的其 他组部件,绕组包括网侧绕组和控制绕组,网侧绕组与控制绕组间的阻抗电压百分比一般高于50% 高压侧直接连接至电网,低压侧连接辅助设备和阀控系统 3.5 网侧绕组 inesidewinding 与电网直接相连的绕组 3.6 控制绕组eonrlwinding 与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控制装置具有电气连接关系的绕组,通过改变流过该绕组的电流实现可控 并联电抗器容量的调节 3.7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辅助设备assistantequpmentofmultistagecontroledshuntreaetor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辅助设备包括阀控系统,旁路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互感器,避 雷器、电抗器、辅助电源、穿墙套管、绝缘子等常规设备 3.8 设备及分系统试验equipmenandsubsystemtest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试验前对所有设备及分系统的现场检查和试验,包括对高阻抗变 压器、辅助设备、控制系统、保护系统等的试验 3.9 系统试验 systetest 在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试运行前,为验证系统功能和设备能力,利用系统电源进行的必要的 试验 设备及分系统试验 4.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所有设备在试验前应完成基本检查,包括设备现场检查,紧固件、接线 方式及接地、绝缘清洁等安装检查,电气与机械调整等 4.2高阻抗变压器交接试验 4.2.1高阻抗变压器交接试验项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高阻抗变压器交接试验要求 试验方法 序号 试验项目 及评判标准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见4.2.2 测量电压比 见4.2.3 见4.2.4 检查高阻抗变压器三相连接组别和单相高阻抗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见4.2.5
GB/T32518.1一2016 表1(续 试验方法 序号 试验项目 及评判标准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o及电容量 见4.2.6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见4.2.7 测量铁芯及夹件的对地绝缘电阻 见4.2.8 测量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及电容量和末屏绝缘电阻 见4.2.9 套管渗漏油检查 见4.2.1o 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10 见4.2.1 见4.2.12 绝缘油试验 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 12 见4.2.13 13 网侧绕组中性点的交流耐压试验 见4.2.14 控制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见 4,2.15 15 绕组连同套管的感应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 见4.2.16 见4.2.17 气体继电器及其二次回路的试验 17 测温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的试验 见4.2.18 见4.2.19 冷却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的试验 18 19 压力释放器及其二次回路的试验 见4.2.20 见4.2.21 整体密封检查 20 21 绕组的频响特性测试 见4.2.22 22 见4.2.23 低电压下的短路阻抗测试 4.2.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满足下列要求 各相绕组直流电阻相互间的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a 直流电阻实测值与出厂试验值比较,换算到相同温度下的差值不应大于2%; b e)测量温度以顶层油温为准 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的换算公式见式(1) R=R T+ 式中: R 在温度时的电阻值; R -在温度 时的电阻值; 电阻温度常数,铜导线取235 4.2.3测量电压比,额定电压比的允许偏差为士0.5% 4.2.4检查高阻抗变压器三相连接组别和单相高阻抗变压器引出线极性,应与设计要求及铭牌上的标 记相符 4.2.5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应满足下列规定 a)测量前被试绕组应充分放电,使用5000V兆欧表测量; 绝缘电阻不应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70%; b 吸收比不应低于1.3或极化指数不低于1.5; c d)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000MQ时,可不考虑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大小 测量温度以上层油温为准,宜在油温低于50C时测量 当测量温度与出厂试验时的温度不同 e
GB/T32518.1一2016 时,可按式(2)换算到相同温度的绝缘电阻值进行比较: /10 Rg=R×1.5'- 式中: R 在温度时的电阻值; R 在温度 时的电阻值 4.2.6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o及电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测量时非被试绕组短路接地,被试绕组短路接测试仪器,试验电压为10kV 绕组连同套管的tan值不应大于出厂试验值的130% b e)换算到20C的tan值不大于0.5%,且各绕组的tan标准相同; d测量温度以顶层油温为准,宜在油温低于50C时测量 当测量温度与出厂试验时的温度不 同时,可按下式换算到相同温度的 o 值进行比较:tano=tano×1.3'一g)1" tand ,tand1、tano 分别为在温度ti、l 时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4.2.7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应满足下列要求 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的直流试验电压和不同温度下的直流泄漏电流值不宜超过表2的规定值 表2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的直流试验电压和直流泄漏电流参考值 单位为微安 40 绕组电压/kV 直流试验电压/kV 10C 20C 30 50 60 70 80 60 500一750 20 30 45 67 100 150 235 330 b测量时非被试绕组短路接地,被试绕组短路接直流电压发生器 e试验时,应从高压侧读取泄漏电流值 4.2.8测量铁芯和紧固件等的绝缘电阻,应满足下列要求: 使用2500V或5000V兆欧表测量 a b 铁轭夹件与铁芯分别通过小套管引出接地的,应分别测量铁轭夹件和铁芯对油箱的绝缘电 阻,并测量铁芯与铁轭夹件间的绝缘电阻; 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为1min,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绝缘电阻值不低于 c 200MQ. 4.2.9测量套管的主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o及电容量和末屏绝缘电阻,应满足下列要求 a)测量套管的主绝缘电阻,应使用5000V兆欧表,套管主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000MQ; 测量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o应采用正接线从末屏测量,非被试绕组短路接线,套管试 b 验电压为10kV,在20C下的tan值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且与出厂试验值基本相符; 表3套管主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i(%)的标准 ano(%)最大值 套管主绝缘类型 500kV以下 500kV 750kV 油浸纸电容式 0.5 0.7 0,5 浇铸树脂电容式 1.5 1.5 0.8 1.5 1.5 气体绝缘电容式 0.8 电容型套管的实测电容量值与产品铭牌数值或出厂试验值相比,其差值应在士5%内; d 电容型套管的tan可不进行温度换算 当tan实测值与出厂试验值比较有明显增长或超过 上表数值时,应予更换
GB/T32518.1一2016 测量末屏小套管对法兰的绝缘电阻,应使用2500V兆欧表,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1000MQ; 套管应测量末屏对地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o,试验电压为3kV,采用反接线测量,末屏对地的 tano不应大于1.5% 4.2.10套管渗漏油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a)仔细检查套管油枕、法兰等部位渗漏情况; 发现较严重渗漏油时,应要求制造厂予以更换 对轻微的渗油,可要求制造厂处理,处理后应 b 对套管抽真空 4.2.11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应满足下列要求 色谱分析应在电抗器注油前、后24h,交流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后、冲击合闸后,投运后1天分 a 别取油样试验 还应在投运3天、5天、10天,20天、30天分别取油样做色谱分析; 油中溶解气体含量应小于表4的规定 b 表4油中溶解气体要求 电压等级 总姬(l/I H(Al/L CH.(l/L 20 l0 500kV 750kv 20 30 4.2.12绝缘油的试验项目及标准,应满足表5,表6的规定: 绝缘油混合时,在混合前,应按混油的实际使用比例先取混油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应符合表5中第 2,9,10项的规定 混油后还应按表6中的规定进行绝缘油试验 表5绝缘油的试验项目及标准 标准 序号 项目 500kV 750kV 25号油 45号油 25号油 45号油 外观 透明,无杂质或悬浮物 透明无杂质或悬浮物 凝点/C 45 -25 /" >135 >140 闪点(闭口)/" e140 135 界面张力(25)/mN/m >35 35 多38 >35 酸值/mgKO)H/g) S0.03 水溶性酸(pH值) >5.4 油中颗粒含量 大于5丛m的颗粒3000/100ml 体积电阻率(90C/(Qm) >6×10 击穿电压/kv 60kV 70 注人电气设备前<0.5 10 tano90C)/% S0.5 注人电气设备前:<0.7 11 油中水分含量/(mg/1 12 油中含气量/%
GB/T32518.1一2016 表6电气设备绝缘油试验分类 适用范围 试验类别 击穿电压电气设备内的绝缘油或新注人设备前,后的绝缘油 .准备注人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套管的新油,应按表5中的第3、,4 4,5,6,8,9,I0,11项规定进行 简化分析 2.准备注人油断路器的新油,应按表5中的第3,5,6,9,1项规定进行 全分析对油的性能有怀疑时,应按表2中的全部项目进行 4.2.13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a)检查二次端子的极性和接线,应与铭牌标志相符; 测量二次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使用2500V兆欧表,其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Q b 测量各绕组的比值差和角差,应与出厂试验结果相符; c d)校核励磁特性,应满足继电保护的要求,与制造厂提供的励磁特性应无明显差别 密封性检查,应无渗漏油,且有防潮措施; e f 测量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使用2500V兆欧表,其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Q. 4.2.14网侧绕组中性点的交流耐压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500kV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电压的80%,750kV分级调节式可 a 控并联电抗器为出厂试验电压的85%; b 中性点交流耐压时,与中性点连接绕组短接加压,其他绕组及铁芯应可靠接地; 交流耐压试验可采用外施工频电压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感应电压试验方法 并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电压波形宜接近正弦,试验电压值为测量电压的峰值除以唇,试验时应在高压端监测 1 2)外施交流电压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为45Hz一65Hz,全电压下耐受时间为60s 感应电压 试验时,试验电压频率应大于额定频率; 3)除另有规定,当试验电压频率不大于2倍额定频率时,全电压下试验时间为60s;当试验 电压频率大于2倍额定频率时,全电压下试验时间为: 额定频率 (s),但不少于15s 120× 试验频率 4.2.15控制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电压的80%; a 试验时,控制绕组短接加压,网侧绕组及铁芯应可靠接地 b 4.2.16绕组连同套管的感应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a 500kV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感应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的加压程序按GB1094.3中长 时感应电压试验(ACLD)施加试验电压的时间顺序进行,对于750kV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 抗器其试验电压为 为1.7U./厅,若1.7U./5电压值大于产品工频耐受电压的85%,应与制造厂 U “协商; 2 U为1.sU./5 3 U为1.U. 如果感应耐压与局部放电试验同时进行,预加电压U,的持续时间应为1=6000/(s), 4 为试验电源频率 放电量标准和测量方式应按GB1094.3中长时感应电压试验(ACL.D)要求进行,750kV电抗 b 器放电量标准和测量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测量电压U和U,下,应每隔5 min记录一次视在放电量;
GB/T32518.1一2016 在1.5U./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应小于500pC; 2 在1.U./5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不应大于1opc. 3 4)应记录局部放电的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 c)局部放电试验方法及放电量的判断方法,应按GB1094.3执行 4.2.17气体继电器及其二次回路的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气体继电器密封性检查 继电器内充满变压器油,在常温下加压0.15MPa,持续30min应无 渗漏; b轻瓦斯动作的气体容积校验,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或与出厂校验值相符 重瓦斯动作的油流速度校验,其整定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或与出厂校验值相符 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测试,使用2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Mn; d 气体继电器及二次回路的传动试验 e 4.2.18测温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的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测温装置的温度校验,测温元件的电阻值应与出厂值相符; a b 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测试 使用2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MQ; c)检查测温装置的密封应良好,温度指示正确; d 采用光纤测温装置时,应检查光纤测温装置工作正常 4.2.19冷却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的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a)潜油泵电动机及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测试,使用2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MQ: b 潜油泵转动试验,开启潜油泵后,运转平稳,无异常声音,电动机的三相电流基本平衡; c) 风扇电机及其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测试,使用2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10MQ; 风扇转动试验,风扇转动后,转动方向正确,运转平稳,无异常声音,电动机的三相电流基本 d 平衡; 潜油泵及其二次回路的传动试验 4.2.20压力释放器及其二次回路的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a)动作压力校验,其开启和关闭压力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或与出厂校验值相符 b 检查微动开关的动作情况,触点接触应良好,信号正确 c 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测试,使用2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Q. 4.2.21油浸变压器的整体密封检查应采用充油加压法 在储油柜的油面上施加油压0,035MPa静压 力,时间24h,变压器各部位应无渗漏和损伤 4.2.22绕组的频响特性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 a)频响特性测试应对网侧绕组、控制绕组分别测量; b 各相对应绕组的频响特性曲线应基本相同(基本重合); 保存频响特性曲线,作为高阻抗变压器绕组无变形的原始记录 c 4.2.23低电压下的短路阻抗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 低电压的短路阻抗测试,在控制绕组短路的情况下,从网侧绕组加电压测量; a 实测值与出厂试验值比较,其差值不应大于出厂试验值的2% b e)同一组电抗器中各台单相电抗器在相同电压下的短路阻抗的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 的3% 4.3辅助设备交接试验 4.3.1电抗器交接试验 电抗器交接试验应符合表7、表8的要求
GB/T32518.1一2016 表7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试验项目 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按照GB50150一2006第8章进行 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表8油浸式电抗器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o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的绝缘电阻 按照GB50150-2006第8章进行 绝缘油的试验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测量噪音 10 测量箱壳的振动 测量箱壳表面的温度 注,35kV以下油浸式电抗器的试验项目按第1.25、6、7、9项规定进行;对35kV及以上油浸式电抗器应增加第 3、4,8、10,11项 4.3.2真空断路器交接试验 真空断路器交接试验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真空断路器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交流耐压试验 测屋断路器主触头的分、合间时间,剖量分合闹的同期性,割量合按照GB.5050一3206第12章进行 闸时触头的弹跳时间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接触器的线圈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GB/T32518.1一2016 4.3.3六氟化硫旁路断路器交接试验 六氟化硫旁路断路器交接试验应符合表10的要求 表10六氟化硫断路器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 测量断路器主,辅触头分,合闸同期性及配合时间 按照GB50150一2006第13章进行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 断路器操动机构试验 套管式电流互感器试验(如有) 10o 测量断路器内SF 气体的微量水含量 11 密封性试验 12 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校验 注1“5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进行 注2:如现场设备不包括套管式电流互感器,则无需进行“9套管式电流互感器试验” 4.3.4隔离开关交接试验 隔离开关交接试验应符合表11的要求 表11隔离(接地)开关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隔离开关导电回路的电阻 交流耐压试验 按照GB501502006第15章进行 操动机构线圈的最低动作电压检查 操动机构的试验 4.3.5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交接试验 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交接试验应符合表12的要求
GB/T32518.1一2016 表12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试验项目 测量主回路的导电电阻 主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 密封性试验 按照GB501502006第14章进行 测量六氟化硫气体含水量 封闭式组合电器内各元件的试验 组合电器的操动试验 气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检查 4.3.6互感器交接试验 互感器交接试验应符合表13的要求 表13电压、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 测量35kV以及上电压等级互感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s 局部放电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 绝缘介质性能试验 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接线组别和极性检查 按照GB50150一2006第9章进行 测量误差 测量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 测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特性 10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检测 1l 密封性能检查 12 测量铁芯夹紧螺栓的绝缘电阻 13 注:对于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中的电流互感器和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按第16、7,8,9条规定执行, 避雷器交接试验 4.3.7 避雷器交接试验应符合表14的要求 10o
GB/T32518.1一2016 表14避雷器交接试验要求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序号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持续电流及工频参考电压 按照GB50150一2006第21章进行 测量直流参考电压及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 放电计数器、监测装置动作性能及避雷器基座绝缘检查 4.3.8穿墙套管交接试验 穿墙套管交接试验应符合表15的要求 表15穿墙套管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20kV及以上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和电容值 交流耐压试验 按照GB501502006第16章进行 绝缘油试验(有机复合绝缘套管除外) sF 套管气体试验 4.3.9悬式绝缘子及支持绝缘子交接试验 悬式绝缘子及支持绝缘子交接试验应符合表16的要求 表16绝缘子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测量绝缘电阻 按照GB50150一2006第17章进行 交流耐压试验 4.3.10阀控系统交接试验 4.3.10.1阀控系统交接试验项目 阀控系统交接试验项目应符合表17的要求 阀控系统交接试验要求 表17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阀联接检查 按照4.3.10.2进行 阀基电子单元、阀控系统电子电路和光纤检查 按照4.3.10.3进行 按照4.3.10.4进行 绝缘电阻的测量 阀吸收回路和静态均压回路测量及试验 按照4.3.10.5进行
GB/T32518.1一2016 4.3.10.2阀联接检查 4.3.10.2.1检查所有设备端子间相互联接正确、可靠 4.3.10.2.2确认晶闸管弹簧压紧以保证晶闸管与散热器之间接触良好,符合设计要求,确认导线螺栓 连结牢固 4.3.10.3阀基电子单元、阀控系统电子电路和光纤检查 4.3.10.3.1检查阀控系统电子电路上高电位电子触发板接插以及和晶闸管的连接是否正确、可靠 4.3.10.3.2测量从阀基电子单元到阀控系统电子电路或相反方向,每一根光纤的衰减 4.3.10.3.3检查每根光纤连接是否正确 4.3.10.4绝缘电阻的测量 4.3.10.4.1主回路对二次回路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Q. 4.3.10.4.2测量绝缘电阻时,采用兆欧表为2500V或5000V,量程10000MQ及以上兆欧表 4.3.10.5阀吸收回路和静态均压回路的测量及试验 检查回路正确连接 4.3.10.5.1 4.3.10.5.2测量每对阀两端的静态均压电阻和吸收回路电阻、电容,每只阀上电阻、电容值相对误差不 应大于5% 4.3.10.5.3在整个阀层间加380V或220V低压电源,测量各层阀两端的电压,均压系数不应小 于90% 均压系数计算公式详见式(3): 习UAR K = nUA 式中: K 均压系数, 习U 所有串联阀元件承受的电压(峰值)总和 AK 串联阀元件数; n. U 所有串联阀元件中承担的最大电压(峰值)数值 4.3.11阀的低压触发及监测试验 4.3.11.1低压触发试验 4.3.11.1.1将380V或220V低压交流回路接人阀控系统回路,加在适当的阀层上,依次进行 4.3.11.1.2将试验用220V或380V电源经同步变压器转化为100V作为同步信号加人控制系统,由 阀基电子单元对阀控系统发出触发信号 4.3.11.1.3逐一观察每个阀两端电压信号、,触发信号和阀电流信号,对这些信号进行比较,确保每相阀 接收到的触发信号满足阀两端电压相位和电流极性的要求 4.3.11.1.4进行阀控系统上的高电位板功能检查,检验控制系统和阀的同步,触发功能 4.3.11.2监测试验 在阀控系统被控制系统触发导通的状态下,在阀基电子单元检查阀回报信号,确定其正确回报阀的 工作状态,保证每一个晶闸管和晶闸管电子监测回报电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2
GB/T32518.1一2016 4.4控制系统试验 4.4.1控制系统试验项目 控制系统交接试验要求应符合表18的要求 表18控制系统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试验项目 电源检查 按照4.4.2进行 阀保护定值检查 按照4.4.3进行 绝缘性能试验 按照4.4.4进行 互感器接口试验 按照4.4.5进行 监测接口试验 按照4.4.进行 控制传动试验 按照4.4.7进行 通信接口试验 按照4.4.8进行 4.4.2电源检查 记录电源的输人电压并确保控制系统电源指示的正确,观察在失去工作电源时备用电源的启动情 况,观察在失去电源时报警信号正确动作情况,确保在最高和最低的规定电压下的控制性能 4.4.3阀保护定值检查 检查所有阀保护单元整定值与实际运行定值正确 4.4.4绝缘性能试验 4.4.4.1用直流电压500V的绝缘测试仪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 4.4.4.2所有导电回路与地(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Q. 4.4.4.3无电气联系的各导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Q. 4.4.5互感器接口试验 检验所有与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控制相关的互感器的变比和接线,同时检查电缆与端子的连接是 否正确和牢固 4.4.6监测接口试验 应检验所有与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相关的控制系统输人节点信号的正确性 如电源丢 失、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断开,晶闸管损坏故障等监控和报警信号是否送到控制系统并显示正确 4.4.7 控制传动试验 从控制系统端子注人电压或电流信号,检查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控制、同步、触发回 4.4.7.1 路全部相位关系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4.4.7.2检验所有与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控制相关的传动、调整、整体控制系统输出节点信 号,检验动作的正确性 13
GB/T32518.1一2016 4.4.7.3通过输出断路器等控制命令,检查电缆与端子的连接点,在对应的控制箱里检验相应信号动作 的正确性 4.4.8通信接口试验 4.4.8.1按信号表检查信号传送的正确性 4.4.8.2如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控制系统设有后台管理人机界面,或者控制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系统间存在通讯接口,检验人机界面的指示是否正确;同时测试控制系统通讯接口工作的正确性和可 靠性 4.5保护系统试验 4.5.1保护系统试验项目 保护系统交接试验应符合表19的要求 表19保护系统交接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电流电压互感器的检验 按照DL/T995一2006中的6.1进行 二次回路检验 按照DL./T995一2006中的6.2进行 屏柜及装置检临 按照DL./T9952006中的6.3进行 操作箱检验 按照D)L/T995一2006中的6.6进行 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合检验按照DL/T9952006中的第7章进行 整定值的整定及检验 按照DL/T995一2006中的6.4进行 阀组保护系统整组试验 按照4.5.2进行 高阻抗变压器保护系统整组试验 按照4.5.3进行 支路测控保护整组试验 按照 4.5.4 4进行 4.5.2阀组保护整组试验 4.5.2.1从控制系统端子注人电压或电流及开关量信号,检查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阀控系统过 压保护,辅助电抗器断线保护、阀拒触发保护,阀触发不对称保护,阀持续导通保护,阀裕度不足保护,取 能不足故障等各种保护和报警功能,确认继电保护单元整定值合理,动作逻辑正确和阀触发回路完好 4.5.2.2将装置接到实际的断路器回路中,检验各有关跳、合闸回路,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等相关回路 动作的正确性 检查每一相的电流、电压及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相别是否一致 4.5.3高阻抗变压器保护整组试验 4.5.3.1整组试验时应检查各保护之间的配合、装置动作,断路器动作,保护启动故障录波信号、调度自 动化系统信号、中央信号、监控信息等正确无误 4.5.3.2将装置接到实际的断路器回路中,检验各有关跳、合闸回路,防止断路器跳跃问路等相关回路 动作的正确性 检查每一相的电流、电压及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相别是否一致 4.5.4支路测控保护整组试验 4.5.4.1整组试验时应检查支路测控保护的取能电抗器过流保护与高阻抗变压器保护、阀控系统保护 1
GB/T32518.1一2016 之间的配合,装置动作,断路器动作、保护启动故障录波信号、,调度自动化系统信号、中央信号、监控信息 等正确无误 4.5.4.2将装置接到实际的断路器回路中,检验各有关跳、合闸回路,防止断路器跳跃问路等相关回路 动作的正确性 检查每一相的电流、电压及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相别是否一致 系统试验 5.1系统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 在进行系统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a)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试验合格,并通过验收 b)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相关厂,站二次控制、保护监测系统均已通过分系统试验,功能 正常,继电保护定值已按调度要求调试整定完毕; 通信系统已通过调试,可以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系统调试时指挥、调度、,测试和通信 的要求; 必要的系统安全稳定装置投人运行; D 变电站运行和斓试人员已经过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e 系统试验方案、调度方案已经正式批准;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已具备接人系统运行的条件,保证可控并联电抗器正常工作,控 制系统能够在手动、自动控制模式间可靠切换 需要配备光纤测温装置,以备在系统试验中测量绕组温升 5.2系统试验项目及要求 系统试验应符合表20的要求 表20系统试验要求 作为母线作为线路 序号 试验项目 并联电抗并联电抗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器应用 器应用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带 作为线路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3.1执行;作 为母线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4,1执行 电投切试验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控 作为线路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3.2执行;作 制系统试验 为母线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4.2执行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旁 作为线路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3.3执行;作 路断路器带电投切试验 为母线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4.3执行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手 作为线路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3.4执行;作 动容量调节试验 为母线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4.4执行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控 作为线路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3.5执行;作 制策略验证试验 为母线并联电抗器应用时按照5.4.5执行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低 按照5.4.6执行 电压响应特性试验 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 按照5.3.6执行 容量调节试验
GB/T32518.1一2016 表20(续) 作为母线作为线路 序号 试验项目 并联电抗并联电抗 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器应用 器应用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自 该项试验结合5.3.3内容进行 8井 冷方式验证试验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线 按照5.3.7执行,可在线路单相分合试验中验证 9井 路单相跳闸,重合试验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线 按照5.3.8执行 10井 路三相跳闸试验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线 按照5.3.9执行 1 路人工单相瞬时短路接地试验 注:序号中带“#”对应的试验项目为选做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5.3线路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试验 5.3.1线路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投切试验 5.3.1.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冷备用,待操作线路断路器重合闸功能退出,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系 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停电,容量在100%位置 线路两侧均装设可控并联电抗器 时,两侧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均在100%位置 5.3.1.2试验方法 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 a)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手动模式; b操作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断路器,对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进行空载带电投、切,实现 对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带电投、切试验考核目的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充电成功后,带电持续运行时间不少于15min;一次投切操作 完成后,间隔10min后再进行下一次投切操作,共需进行两次带电投切试验 5.3.1.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首,末端电压,线路空载电流; b可控并联电抗器高、低压侧电流、无功; 可控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电压,电流 C 可控并联电抗器相关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极性、相位、幅值校核; 可控并联电抗器相关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相位、幅值校核; 可控并联电抗器噪声、振动 带电前、后对可控并联电抗器高阻抗变压器取油样进行色谱分析; g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h 16
GB/T32518.1一2016 5.3.1.4判据评判标准 线路断路器投切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空载线路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线路过电压以及 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小电抗电压、电流在规定值以下 5.3.2线路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试验 5.3.2.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待操作线路断路器重合闸功能退出,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 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在100%位置 线路两侧均装设可控并联电抗 器时,两侧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均在100%位置 5.3.2.2试验方法 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 a)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手动模式; 对可控并联电抗器一套控制系统的直流电源进行断开、投人操作,观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 b 系统在拉、合装置直流电源过程中工作是否正常; 对另外一套控制系统直流电源重复进行上述试验; c d)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由A系统切换至B系统,然后由B系统切换至A系统,观测可控 并联电抗器在控制系统切换过程中工作是否正常 5.3.2.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高、低压侧电压、电流,无功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b 5.3.2.4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控制保护系统工作正常,未出现误动现象 5.3.3线路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旁路断路器带电投切试验 5.3.3.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待操作线路断路器重合闸功能退出,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 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 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品闸管在闭锁状态 5.3.3.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手动模式 对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每台旁路断 路器各进行投,切操作一次;一次投切操作完成后,间隔10min后再进行下一次投切操作;线路两侧均 装设可控并联电抗器时,每侧可控并联电抗器逐个进行试验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自冷方式验证试验可结合本项试验进行,高阻抗变压器冷却方式采用 自然油循环自然空气冷却(oNAN),工作于其对应容量级 通过旁路断路器的投切,将分级调节式可 控并联电抗器调至最大容量,持续时间不小于30min 随后,将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回复到其 高阻抗变压器ONAN冷却方式对应的容量级 17
GB/T32518.1一2016 5.3.3.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的过电压,电流,无功; b)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低压侧电流及动作时间;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相位、幅值校核 c d)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进行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自冷方式验证试验,测量高阻抗变压器绕组,油面温升 5.3.3.4判据 具体的判据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旁路断路器投、切操作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 b 可控并联电抗器高阻抗变压器绕组,油面温升满足表21的要求 在高海拔等特殊使用条件 下,高阻抗变压器的温升限值应按GB1094.2的规定进行修正 表21高阻抗变压器温升限值 名 称 温升限值/K 顶层油 55 绕组平均 60 绕组热点 73 铁芯及金属结构件 80 油箱 80 5.3.4线路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手动容量调节试验 5.3.4.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待操作线路断路器重合闸功能退出,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 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在100%位置 线路两侧均装设可控并联电抗 器时,两侧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均在100%位置 5.3.4.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手动控制模式 调节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从最高 容量逐级降低到最低容量,再从最低容量逐级升高至最高容量;一次容量调节操作完成后,间隔10minm 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 线路两侧均装设可控并联电抗器时,每侧可控并联电抗器逐个进行试验 5.3.4.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的过电压、电流、无功; b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和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d)可控并联电抗器高、低压侧电流中谐波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噪声、振动; e 18
GB/T32518.1一2016 f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5.3.4.4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旁路断路器的操作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可控并联电抗器 高,低压侧电流中谐波满足要求 5.3.5线路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策略验证试验 5.3.5.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或合环运行,待操作线路断路器重合闸功能退出,电源侧母线电 压应控制在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 5.3.5.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切换至自动控制模式 在指定变电站投,切低压电抗 器或电容器,调节其他无功补偿设备或调节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近区线路输送功率,使待试验可 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电压偏差或无功偏差超过某一层级控制策略的设定值,校核可控并联电抗器自动 执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线路两侧均装设可控并联电抗器时,应分别进行试验,然后再全部放至自动模 式进行试验考核 5.3.5.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的过电压、电流、无功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b e)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和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d)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5.3.5.4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调节状态与控制策略一致;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旁路断路器的操作正 常;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 5.3.6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调节试验 5.3.6.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待操作线路断路器重合闸功能退出,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 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控制在100%容量以下 5.3.6.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自动控制模式 通过模拟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 的线路保护动作信号,联动该侧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至100%容量,校核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 调节至最大容量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线路保护为两套时,应分别进行试验 线路两侧均装设可控并联 电抗器时,每侧可控并联电抗器均应进行上述试验 5.3.6.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19
GB/T32518.1一2016 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的过电压、电流,无功; a b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c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和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d)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一侧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通道工作状态;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5.3.6.4判据 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动作正确,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 5.3.7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线路单相跳闸、重合试验 5.3.7.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待操作线路断路器重合闸功能投人,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 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控制在100%容量以下 线路两侧均装设可控 并联电抗器时,试验前两侧可控并联电抗器均控制在100%容量以下 5.3.7.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自动控制模式 对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 路进行单相跳闸,重合(单相分合)操作,校核线路一侧断路器位置接点信号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 至最大容量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5.3.7.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首,末端电压; 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电流,无功 b 可控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电压、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和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一侧线路断路器跳闸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通道工作状态; f们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g3 5.3.7.4判据 线路断路器跳闸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动作正确,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线路过电压以及可控 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小电抗电压、电流在规定值以下 5.3.8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线路三相跳闸试验 5.3.8.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合环运行,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可控并 联电抗器带电,容量控制在100%容量以下 线路两侧均装设可控并联电抗器时,试验前两侧可控并联 电抗器均控制在100%容量以下 5.3.8.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自动控制模式 对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 20
GB/T32518.1一2016 路进行一侧三相跳闸操作,校核线路一侧断路器三相跳闸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至最大容量控制策 略的正确性 5.3.8.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首,末端电压 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电流,无功 b e)可控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电压、电流; d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和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e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一侧线路断路器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通道工作状态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g 5.3.8.4判据 线路断路器跳闸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动作正确,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线路过电压以及可控 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小电抗电压、电流在规定值以下 5.3.9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线路人工单相瞬时短路接地试验 5.3.9.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合环运行,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两侧断路器重合闸功能投人, 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控制至100%容量以 下 线路两侧均装设可控并联电抗器时,两侧可控并联电抗器均应控制在100%容量以下 5.3.9.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自动控制模式 对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 路进行单相瞬时短路,校核线路发生单相故障后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至最大容量控制策略的正确 性及动作时间特性 5.3.9.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短路点电流、潜供电流、恢复电压; b)记录试验期间的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首,末端电压 D 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电流、无功; 可控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电压,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和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h)试验线路保护动作时间、断路器跳闸及重合时间;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一侧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通道工作状态; i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5.3.9.4判据 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动作正确;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潜供电弧顺利熄灭,线路断 21
GB/T32518.1一2016 路器按照整定时间重合成功;线路过电压以及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小电抗电压、电流在规定值 以下 5.4母线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试验 5.4.1母线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投切试验 5.4.1.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停电,容量控制在100%位置;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母线电压控制在系统试验方 案规定值范围内 5.4.1.2试验方法 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 a)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手动模式; b操作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断路器,对可控并联电抗器进行空载带电投、切,实现对可控并联 电抗器的带电投、切试验考核目的 可控并联电抗器充电成功后,带电持续运行时间不少于15min;一次投切操作完成后,间隔 10min后再进行下一次投切操作,共进行两次带电投切试验 5.4.1.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电压电流、无功; a b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相关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极性、相位、幅值校核;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相位、幅值校核; 可控并联电抗器噪声,振动 带电前、后对可控并联电抗器高阻抗变压器取油样进行色谱分析;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继电保护装置工作状态 5.4.1.4判据 断路器投切可控并联电抗器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过电压在规定值以下 5.4.2母线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试验 5.4.2.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控制在100%位置;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母线电压控制在系统试验方 案规定值范围内 5.4.2.2试验方法 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手动模式 a b)对可控并联电抗器一套控制系统的直流电源进行断开,投人操作,观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 系统在拉,合装置直流电源过程中工作是否正常" 对另外一套控制系统直流电源重复进行上述试验; c 22
GB/T32518.1一2016 d)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由A系统切换至B系统,然后由B系统切换至A系统,观测可控 并联电抗器在控制系统切换过程中工作是否正常 5.4.2.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电压、电流、无功,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b c)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5.4.2.4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保护系统工作正常,未出现误动现象 5.4.3母线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旁路断路器带电投切试验 5.4.3.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晶闸管均在闭锁状态;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母线电 压控制在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 5.4.3.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手动模式 对可控并联电抗器每台旁路断路器各 进行投、切操作一次;一次投切操作完成后,间隔10nmin后再进行下一次投切操作 5.4.3.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的过电压、电流、无功; b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旁路断路器动作时间; e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相位、幅值校核; d e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5.43.4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旁路断路器投、切操作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 5.4.4母线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手动容量调节试验 5.4.4.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控制在100%位置;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母线电压控制在系统试验方 案规定值范围内 5.4.4.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手动控制模式 调节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从最高 容量逐级降低至最低容量,再从最低容量逐级升高至最高容量;一次容量调节操作完成后,间隔10minm 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 23
GB/T32518.1一2016 5.4.4.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的过电压、电流,无功 b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和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D 可控并联电抗器高低压侧电流中谐波电流 可控并联电抗器噪声振动 f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5.444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旁路断路器的操作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可控并联电抗器 高、低压侧电流中谐波满足要求 5.4.5母线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策略验证试验 5.4.5.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晶闸管均在闭锁状态;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母线电 压控制在系统试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 5.4.5.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切换至自动控制模式 在指定变电站投、切低压电抗 器或电容器,调节其他无功补偿设备或调节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及近区线路输送功率,使待试验可 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电压偏差或无功偏差超过某一层级控制策略的设定值,校核可控并联电抗器自动 执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5.4.5.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a)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的过电压、电流、无功 b) 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e)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和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5.4.5.4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调节状态与控制策略一致;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旁路断路器的操作正 常,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 5.4.6母线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低电压响应特性试验 5.4.6.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控制在100%容量以下;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母线电压控制在系统试 验方案规定值范围内 2
GB/T32518.1一2016 5.4.6.2试验方法 将待试验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放至自动控制模式 在可控并联电抗器的控制保护小 室,将可控并联电抗器一相电压输人信号置低,模拟系统因单相故障出现一相电压过低的情况,校验可 控并联电抗器在系统出现低电压时自动调节电压响应特性 5.4.6.3测试内容 具体的测试内容如下 可控并联电抗器高压侧的电压、电流,无功 a b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电压、电流; e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阀和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d监测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工作状态 5.46.4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动作正确,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无异常 试运行 6.1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试运行应在设备及分系统试验、系统试验已完成,发现的缺陷和异常 情况已处理后,装置正式运行前进行 将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投人工作状态,考核其稳定性、运 行可靠性,验证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设计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6.2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试运行宜首先在100%容量运行24h,而后每容量级连续带电运行 24h. 6.3高阻抗变压器挂网试运行时间应至少达到72h 6.4试运行期间,应通过光纤测温装置,实时监测高阻抗变压器绕组各部分的温升 6.5试运行开始前和结束后,需对高阻抗变压器取油样进行色谱分析 6.6如果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出现故障退出运行,试运行应重新进行 25
GB/T32518.1一2016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工作原理 可控并联电抗器并联连接于电力系统,电抗值可以在线调整,一般安装于线路或母线 安装于 A.1 线路时,主要解决输电线路无功补偿和过电压抑制间的矛盾,动态吸收输电线路的容性充电功率,配 合中性点小电抗器抑制潜供电流和降低恢复过电压;安装于母线时,通过调节输出无功,确保母线电 压稳定,降低线路输送损耗,平衡无功分布,避免低压无功补偿设备频繁投切导致的设备使用寿命降 低的问题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属于变压器型可控并联电抗器,它基于高阻抗变压器原理,将变压 A.2 器和电抗器设计为一体,短路阻抗百分比设计一般高于50%,在高阻抗变压器的低压侧接人晶闸管、 断路器及其他控制回路进行调节,实现输出感性无功功率的分级控制 安装于线路的分级调节式可 控并联电抗器如图A.1所示,安装于母线的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如图A.2所示 A.3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中晶闸管阀采用电流过零投切的工作方式,工作在全开通或全关 断状态,基本不产生谐波及直流分量,不须加装滤波器,提高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分级式可控并联 电抗器根据设计要求的不同,可分别工作于不同的容量等级下,满足对系统无功需要的补偿 高压侧 低压侧 1009%容量级支路 隔离开关 辅助 避雷器 电抗器 旁路 断路器 67%容量级支路 高阻抗 品闸 隔离开关 变压器 管岗 取能 避雷器 旁路 电抗器 口 断路器 晶闸 雪风 取能 辅助 电抗器 电抗器 中性点 电抗器 图A.1安装于线路的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原理图 26
GB/T32518.1一2016 高压侧 低压侧 100%容量级支路 隔离开关 辅助 避雷器 电抗器 旁路 断路器 79%容量级支路 高阻抗 菜 隔离开关 变压器 取能 避雷器 旁路 电抗器 断路器 晶闸 文 管阀 取能 辅助 电抗器 电抗器 图A.2安装于母线的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原理图 A.4以图A.1所示三级容量均分安装于线路的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为例阐述其工作原理和技 术特点 分级调节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可分别工作于额定容量的100%、67%、,33%三个容量级下,投切 a 容量如表A.1所示; 在旁路断路器上分别串联两个取能电抗器,保证旁路断路器在旁路状态下阀满足取能工作 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切换时,首先由阀控制导通,可实现快速动作,随后旁路断路器旁路; 正常工作不发生容量切换时,旁路断路器闭合承担长期工作电流;品闸管阀仅在容量切换过 d 程中开通工作,可采用空气自然冷却方式,节省成本并提高可靠性 表A.1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投切容量控制表 容量 33%容量级 67%容量级 100%容量级 阀组 00%容量级阀组 00%容量级断路器 67%容量级阀组 67%容量级断路器 注: 表示断开,O 表示导通,品闸管阀仅短时导通

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GB/T32518.1-2016

一、背景介绍

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压电力系统已经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在超高压电力系统中,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是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现场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 GB/T32518.1-2016标准概述

GB/T32518.1-2016是我国制定的关于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规范的标准。该规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要求。其中,第1部分主要介绍了分级调节式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试验内容、方法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试验内容

1. 设备检查
试验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确认,确保设备在试验前处于正常状态。

2. 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应稳定运行,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3. 测试项目
试验应包括静态特性测试、动态响应测试、交流电阻测试等多个测试项目。

4. 数据处理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评估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四、应用与意义

GB/T32518.1-2016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超高压电力系统中的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现场试验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和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技术规范第1部分:分级调节式类似的标准

塑料用于聚氨酯生产的甲苯二异氰酸酯中总氯含量的测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塑料用于聚氨酯生产的甲苯二异氰酸酯中总氯含量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塑料用于聚氨酯生产的甲苯二异氰酸酯中总氯含量的测定的编号:GB/T32477-2016。塑料用于聚氨酯生产的甲苯二异氰酸酯中总氯含量的测定共有8页,发布于2016-09-01
声学水声材料样品声压反射系数、声压透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的测量行波管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声学水声材料样品声压反射系数、声压透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的测量行波管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声学水声材料样品声压反射系数、声压透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的测量行波管法的编号:GB/T32523-2016。声学水声材料样品声压反射系数、声压透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的测量行波管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16-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