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836-2016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Sphercialbearingsforsteelbuildingstructur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的编号:GB/T32836-2016。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共有37页,发布于2017-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060.99
  • 实施日期2017-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7页
  • 文件大小682.18KB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国家标准 GB/T32836一2016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Spheriealbearingforsteelbuildingstrueture 2016-08-29发布 2017-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836一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衡水丰泽工程橡胶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石油和化学工业橡塑与 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院约翰马丁国际建筑设计有限 公司北京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衡水中铁建工程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云南震安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培基,徐瑞祥、王赫,薛素铎、彭天波、赵春波、范重、陈志强、张顺强、束伟农 张胜、乔聚甫、宫小能、宁响亮、,廖云昆、李炯、郑东海
GB/T32836一2016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以下简称“支座”)的术语和定义,分级,分类与标记、一般要求、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用球型支座,其他土木建筑用球型支座也可参照本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气焊、悍条电孤媒,气体保护煤和高能束媒的推荐坡 GB/T985.1 GB/T1033.1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溃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040.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184 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804一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3280 塑料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 GB/T3398.1 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7233.1 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 GB/T7659焊接结构用铸钢件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 GB/T11379 GB/T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19844一2005钢板弹簧 GB50661一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 HG/T25025201硅脂 JB/T5943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spheriealbearingforconstruetionsteelstructure 在竖向承载力和(或)水平承载力作用下转动或产生位移且具有一定弹性刚度的建筑钢结构工程用 球型支座
GB/T32836一2016 3.2 普通支座 normalbearing 不带弹性构件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3.3 弹性支座resillientbearing 带弹性构件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3.4 固定支座fixedbearing 在水平面内的任何方向均受约束的普通支座 3.5 单向活动支座single-direetionalmotionbearing 在水平面内一个方向受约束的支座,包括垂直于约束方向可滑移的普通支座和垂直于该方向设置 弹性构件的弹性支座 3.6 lmtionbearting 双向活动支座bhi-direectional 在两个及以上方向可滑移的支座,包括水平面内任何方向均可滑移的普通支座和水平面内两个相 互垂直的方向均设置弹性构件的弹性支座, 分级 竖向抗压承载力分级 4.1 竖向抗压承载力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最小竖向抗压承载力为200kN; b 竖向抗压承载力大于200kN且不大于2000kN时,以100kN级差递增; e竖向抗压承载力大于2000kN且不大于5000kN时,以200kN级差递增; d)竖向抗压承载力大于5000kN时,以500kN级差递增 4.2竖向抗拉承载力分级 竖向抗拉承载力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最小竖向抗拉承载力为200kN; b)竖向抗拉承载力大于200kN且不大于1000kN时,以100kN级差递增 竖向抗拉承载力大于100kN且不大于3000kN时,以200kN级差递增, c d)竖向抗拉承载力大于3000kN时,以300kN级差递增 4.3水平承载力分级 水平承载力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最小水平承载力为200kN 水平承载力大于200kN且不大于1000kN时,以100kN级差递增; b e)水平承载力大于1000kN且不大于3000kN时,以200kN级差递增; d)水平承载力大于3000kN时,以300kN级差递增 4.4位移分级 mm,以10mm 最小水平位移量为士15 级差递增
GB/T32836一2016 4.5转角分级 最小转角为0.01rad,以0.01rad级差递增 4.6弹性刚度分级 最小弹性刚度为1000kN/m.以500kN/m级差递增 分类与标记 5.1 分类 5.1.1按结构分类,支座结构类型示意图参见附录A a 普通支座:代号为P; b 弹性支座;代号为T 5.1.2按约束分类 a)固定支座:代号为GD: b) 单向活动支座;代号为DX c)双向活动支座;代号为SX 5.1.3按使用温度分类 常温型支座;支座适用温度范围一20C60C,代号为C; a 耐寒型支座;支座适用温度范围一40c60c,代号为N b 5.2标记 5.2.1 标记方法 按支座名称代号、结构分类代号、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约束分类代号、位移、转角、弹性构件刚 度,支座适用温度范围的顺序进行标记 ]回 使用温度分类代号 -弹性构件刚度,KX表示沿x向刚度,KY表示沿Y向刚 度,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转角,单位为弧度(rad) -位移;EX表示沿X方向位移,EY表示沿Y方向位移 单位为毫米(mm -约束分类代号 -水平承载力,FX表示X方向水平承载力,FY表示Y方 向水平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 竖向承载力,正号表示抗压承载力,负号表示抗拉 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 结构分类代号 产品代号(JGQZ
GB/T32836一2016 5.2.2标记示例 示例1:竖向抗压承载力5000kN,竖向抗拉承载力3000kN,水平承载力为x向4000kN,约束类型为单向活动 型,Y向位移为士50mm,转角为0,04rad,X向无弹性构件刚度,Y向无弹性构件刚度,使用温度范围为耐 寒型的普通型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标记为:JGQZ/P/十5000/一3000)/(FX!000)/DX/EY士50) KX0/KY0)/00,04/N 示例2;竖向抗压承载力5000kN,约束类型为双向活动型,X向位移士50mm,Y向位移士50mm,转角为0,04 rad x向弹性构件刚度100kN/m,Y向弹性构件刚度1500kN/m,使用温度范围为耐寒型的弹性建筑钢结构 球型支座标记为:JGQ2/T/(+ /sx(EX士50/EY士50)/.04/(KX1000/KY1500)/N 十5000 般要求 6.1钢件 6.1.1当支座构件采用钢板时,常温型支座宜选用Q345C热轧钢板,耐寒型支座宜选用Q345D热轧钢 板,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91的规定 6.1.2当支座构件采用铸钢件时,常温型支座宜选用2G270-480H牌号的铸钢,其化学成分、热处理 后的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659的有关规定;耐寒型支座宜选用G20Mn5N或G20Mn5QT牌号的 铸钢,其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铸钢件应逐件进行 超声波探伤,探伤方法及质量评级方法应按照GB/T7233.1的规定进行,铸钢件不应低于I级质量 要求 表1化学成分 铸钢钢种 s Mn Vi 牌号 材料号 G20Mn5 1.6220 0.170.23 s0.60 1.001.60 s0.20 S0.20 S0.8 表2力学性能 铸钢钢种 热处理条件 室温下 冲击功值 铸件壁厚 奥民体化 状态与 回火温度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 温度冲击功 mm 牌号 材料号 温度 代号 MPa MPa 室温 60 调质 90098o610660 h<100 300 500~650 >22 QT 0 >21 G20Mn5 l.6220 室温 >50 正火 900980 30 300 20 480一620 N -30 21 6.1.3当支座构件采用焊接件时,焊接技术应符合GB/T985.1和JB/T5943的规定 工作焊缝不应 低于GB50661一2011中I级质量要求,构造焊缝不应低于GB50661一2011中级质量要求 6.2不锈钢板 6.2.1支座通常采用06Crl7Ni12Mo2,06Cr19Ni13Mo3或06Crl18Ni11Ti牌号镜面精轧不锈钢冷轧钢 板;用于沿海与海洋高湿度和高盐度严重腐蚀环境的支座宜采用022Crl7Ni12Mo2或 022Cl9Nil3Mo3牌号镜面精轧不锈钢冷轧钢板
GB/T32836一2016 6.2.2不锈钢板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3280的有关规定,且硬度不应大于HV150 HV220 表面应符合GB/T3280中8井表面加工的规定,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0.8 Am 6.3高强度螺栓 高强度螺栓应符合GB/T1228的规定 6.4 球冠板凸球面 支座球冠板凸球面,可采用包覆不锈钢板或电镀硬铬处理 用于沿海与海洋高湿度和高盐度严重 腐蚀环境的支座,宜采用球面包覆不锈钢板;当球冠板凸球面采用电镀硬铬时,其表面不应有表面孔隙、 收缩裂纹和疤痕,且镀硬铬层应符合GB/T11379的规定,镀硬铬后表面粗糙度R值应小于1.64m. 当采用包覆不锈钢板时,不锈钢板应符合6.2的规定,包覆后的不锈钢板表面不应有褶皱,且应与基底 球冠板密贴,不应有脱空现象 6.5支座组装 6.5.1待组装的零部件应有质量检验部门的合格标记 6.5.2支座滑动面和转动面(不锈钢板、镀硬铬层与滑板的对磨表面)应用有机溶剂擦洗干净,接触面 不应有碰伤、锈蚀、划痕,不应夹有灰尘和杂质 6.5.3在镶嵌平面滑板或球面滑板之前,应将配合件凹槽清洁干净,滑板的储脂槽方向按7.2.1.1规定 排列,在储脂槽内涂满硅脂,中间不应夹有气泡 6.5.4支座钢件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钢件表面应喷涂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不应小于70Am. 6.5.5支座组装后应将其临时固定,待现场安装完毕后将临时固定装置拆除 6.5.6支座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防尘设施,防尘设施应便于安装,更换及日常维护保养 要求 7.1 外观质量 7.1.1滑板 滑板表面应光滑,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应有裂纹、气泡、分层,不应有影响使用的机械损伤等 7.1.2硅脂 5201-2硅脂外观质量应符合HG;/T2502的规定 7.1.3弹性构件 弹性构件外观质量应符合GB/T19844一2005的规定 7.1.4支座 支座组装后外露表面应平整,焊缝应均匀,漆膜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漏涂、流痕、皱褶等现象 7.2尺寸 7.2.1滑板与镶嵌凹槽 7.2.1.1滑板滑动面上的储硅脂槽的平面布置和尺寸应符合图1的规定
GB/T32836一2016 单位为毫米 主滑移方向 13.5士0.5 13.5土0.5 储硅脂槽平面布置 8士1 Z b 储硅脂槽尺寸 图1储硅脂槽的平面布置及尺寸 7.2.1.2平面滑板和球面滑板可采用整体板或分片镶嵌两种形式,其基准厚度!为7rmm,嵌人深度不 应小于基准厚度的1/2,外露厚度不应小于3mm,厚度极限偏差、外露厚度极限偏差及装配间隙应符合 表3的规定 表3镶嵌滑板的尺寸极限偏差及装配间隙 单位为毫米 滑板直径d(或对角线长度L1 厚度极限偏差 外露厚度极限偏差 装配间隙偏差 十0.4 十0.5 十0.5 d或L)<600 十0.5 +0,7 十0.8 600GB/T32836一2016 表4滑板凹槽深度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凹槽直径d(或对角线长度L1 深度极限偏差 d(或L) 600 -0.l 6001200 0,3 7.2.2不锈钢板 不锈钢板的厚度及与母材焊接后平面的平面度及曲面的面轮廓度最大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不锈钢板尺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对角线长度L 厚度 平面度、曲面面轮廓度偏差 Lg<1500 S0.0003L或0.2较大者 L2>1500 0.0003L 或0,2较大者 7.2.3弹性构件 弹性构件尺寸偏差应符合GB/T1984!一2005的规定 7.2.4机加工钢件 钢件机加工后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中m级的规定,未注形状和位置 公差时,应符合GB/T1184一1996中L级的规定 7.2.5镀硬铬层 球冠板凸球面采用电镀硬铬时,电镀层厚度不应小于100 um 7.2.6支座允许偏差 支座组装后上支座板固定支座)或上滑移板(活动支座)与下支座板平行度不应大于上支座板边长 的2%.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的中心线应重合,整体高度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组装高度偏差 竖向抗压承载力P” 组装高度极限偏差 kN mm P2000 士2 2000GB/T32836一2016 7.3性能 7.3.1滑板 支座平面滑板和球面滑板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板或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其物理机械性能和在 硅脂润滑状态下与不锈钢板摩擦时的摩擦和磨耗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滑板性能 项目 聚四氟乙烯板 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 2.142.20 密度/g/cm') 0.93一0.98 >30 拉伸强度/MP >30 断裂拉伸应变/% >300 >250 拉伸弹性模量/MPa 6801020 球压痕硬度(Hl32/60'/MPa 23.033.0 26.439.6 初始静摩擦系数(温度23C士2C,平均压力30MPa S0,012 相对滑动速度0,4mm/s)M 初始静摩擦系数(温度21C士1C,平均压力45MPa. <0.08 相对滑动速度0.4mm/s) 线磨耗率温度23"士2",平均压力30MPa,相对滑 15 动速度8mm/s)/(unm/km 线磨耗率(温度21C士1C,平均压力45MPa,相对滑 动速度15nmm/s)/4m/km 球压痕硬度中H132/60为荷载132N,持荷时间60 7.3.2硅脂 5201-2硅脂的物理性能不应低于HG/T2502中一等品的有关规定 7.3.3弹性构件 弹性构件刚度应符合GB/T19844的规定 7.3.4支座 7.3.4.1摩擦系数 在硅脂润滑条件下,支座摩擦系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当支座使用温度为-20C一60C时,摩擦系数不应大于0.03; a b)当支座使用温度为一40C-20C时,摩擦系数不应大于0.05 7.3.4.2竖向抗压承载力 在竖向抗压承载力作用下,支座竖向压缩变形当支座高度不大于200mm时,压缩变形不应大于 2mm;当支座高度大于200mm时,压缩变形不应大于支座高度的1%,且不应大于4 mm
GB/T32836一2016 7.3.4.3竖向抗压承载力下的转动 在竖向抗压承载力作用时,支座应绕设定的转动中心转动灵活,不应出现卡阻现象 7.3.4.4竖向抗拉承载力 在竖向抗拉承载力作用下,竖向拉伸变形不应大于支座高度的1% 7.3.4.5竖向抗拉承载力下的转动 在竖向抗拉承载力作用时,支座应绕设定的转动中心转动灵活,不应出现卡阻现象 7.3.4.6水平承载力 普通支座沿约束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不应有残余变形;弹性支座在设置弹性构件的方向在水平力 或弹性构件形变力(取二者中最大者)作用下,不应有残余变形 7.3.4.7水平刚度 实测弹性支座水平刚度与设计值偏差不应大于士15% 试验方法 8.1外观质量 在自然光下,目视检查 8.2尺寸 8.2.1滑板与镶嵌凹槽 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和深度尺测量 圆形滑板与镶嵌凹槽,直径测量2次,测量点交又 垂直;厚度和深度测量3次,测量点沿圆周均布 矩形滑板与镶嵌凹槽,长度在每边的2个不同位置测 量,厚度和深度测量3次,测量点在矩形平面内任取 测量结果取实测值的平均值 8.2.2不锈钢板 不锈钢板厚度用精度0.01mm千分尺测量 不锈钢板与母材焊接后平面度用刀口尺和塞尺测量 平面度测量2次,2次测量线应交叉 曲面轮廓度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或曲面样板和塞尺测量,应测量 2次,2次测量线应交叉 8.2.3弹性构件 弹性构件外形尺寸采用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测量 8.2.4机加工钢件 采用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和深度尺测量 圆形直轻测量2次,测量点交叉垂直;厚度和深度 测量3次,测量点沿圆周均布 矩形长度在每边的2个不同位置测量,厚度和深度测量3次,测量点在 矩形平面内任取 测量结果取实测值的平均值 8.2.5镀硬铬层 镀硬铬层厚度测定按GB/T4956的规定进行
GB/T32836一2016 8.2.6支座允许偏差 8.2.6.1支座高度用游标卡尺测量 圆形支座在支座4个不同位置测量高度值,此4点的两条连线相 互垂直并通过圆心 矩形支座测量支座4个角点位置的高度值 支座高度为4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8.2.6.2支座平行度用游标卡尺测量 以下支座板底面为测量基准面,测量支座周边4个不同位置,取 2个高度差的最大值 测量位置应与支座高度测量位置相同 8.2.6.3支座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中心线对齐采用直角尺测量 分别绘制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中心 线,以下支座板底面为测量基准面,用直角尺测量支座周边4个位置 8.3性能 8.3.1滑板 8.3.1.1密度测定按GB/T1033.1的规定进行 8.3.1.2拉伸强度的测定按GB/T1040.3的规定进行,采用5型试样,厚度2.0mm士0.2mm,试验拉 mmm/min. 伸速度为50 8.3.1.3断裂拉伸应变的测定按GB/T1040.3的规定进行,采用5型试样,厚度2.0mm士0.2mm,试 验拉伸速度为50mm/min. 8.3.1.4拉伸弹性模量的测定按GBy/T1040.】的规定进行,试样与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的试样相 同,试验速度为1mm/min 8.3.1.5球压痕的测定按GB/T3398.1的规定进行 8.3.1.6初始静摩擦系数的测定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8.3.1.7线磨耗率的测定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8.3.2硅脂 5201-2硅脂的物理性能测定按HG/T2502的规定进行 8.3.3弹性构件 弹性构件性能试验按GB/T19844一2005中附录B的规定进行 8.3.4支座 8.3.4.1试验场地:整体支座的试验应在制造厂或专门的试验机构进行 8.3.4.2试样;摩擦系数试验、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和转动性能试验宜采用实体支座进行 当试验设备 能力有限时,可选用缩尺支座进行试验,缩尺支座的竖向抗压承载力不宜小于2000kN 8.3.4.3摩擦系数试验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 8.3.4.4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 8.3.4.5竖向抗压承载力下的转动试验按附录E的规定进行 8.3.4.6竖向抗拉承载力试验按附录F的规定进行 8.3.4.7竖向抗拉承载力下的转动试验按附录G的规定进行 8.3.4.8水平承载力试验按附录H的规定进行 8.3.4.9水平刚度试验按附录I的规定进行 10o
GB/T32836一2016 检验规则 9.1 检验分类 9.1.1检验分为进厂原材料检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三类 g.1.2进厂原材料检验为支座制造用的原材料及外加工件进厂时进行的验收检验 9.1.3出厂检验为支座生产厂在每批交货前进行的检验 g.1.4型式检验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也可在生产厂家内完成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正常生产时,定期每两年进行一 d 次检验; e)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9.2检验项目及要求 9.2.1进厂原材料检验应符合表8的规定,并附有每批进料材质证明 表8进厂原材料检验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要求 检验频次 7.1.1 外观、尺寸偏差 每件 7.2.1 密度 7.3.1 拉伸强度 7.3.1 每批原料不大于500kg 滑板 断裂拉伸应变 7.3.1 -次 拉伸弹性模量 7.3.1 球压痕硬度 7.3.1 初始静摩擦系数 7.3.1 每半年至少一次 线磨耗率 7.3.1 每一年至少一次 外观质量 7.1.2 每批(不大于200kg 硅脂 物理性能 每两年一次 7.3.2 7.1.3 外观、尺寸偏差 每件 7.2.3 弹性构件 每批50件(不足50 刚度 7.3.3 件为一批) 镀硬铬层 镀层厚度 7.2.5 每件 9.2.2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9的规定 1l
GB/T32836一2016 表9出厂检验 检验项目 要求 检验频次 不锈锅板 每件 72 7.2.6 支座组装高度 每件 摩擦系数 7.3.4.1 竖向抗压承载力 7.3.4.2 竖向抗压承载力下的转动性能 7.3.4.3 竖向抗拉承载力 7.3.4.4 每批100件(不足100件为一批 竖向抗拉承载力下的转动性能 7.3.4.5 水平承载力 7.3.4.6 7.3.4.7 水平刚度 9.2.3型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要求 进厂原材料检验各项 表8 表8 出厂检验各项 表9 表9 g.2.4型式检验应在工厂检验合格的支座中随意抽取 9.3 检验结果的判定 9.3.1进厂原材料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后方可使用 9.3.2出厂检验时,若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支座为不合格,该批支座需逐个进行检验,存在不合格项的 支座为不合格 9.3.3型式检验采用随机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抽样对象为进厂原材料检验和出厂检验合格者,且在 本评定周期内生产的产品 型式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该次检验为合格 10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0.1 标志 支座应有永久性铭牌,铭牌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和商标; 规格型号、主要技术指标(竖向压承载力、竖向拉承载力,水平承载力、位移、转角,温度适用类 b 型); 执行标准编号 c) d)制造商名称,地址、生产日期或批号 产品编号 e) 12
GB/T32836一2016 10.2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 10.2.1产品合格证书 每个出厂检验或交货批应有产品合格证书 产品合格证书的编制应符合GB/T14436的规定,应 包括下列内容 产品名称或商标(包括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 b 产品出厂检验的性能检验参数值; 产品批号,规格尺寸和型号 c d)生产日期检验日期出厂日期、检验员签名及制造商的质量检验印章; 制造商名称、地址及质量问题受理部门联系电话 e 0.2.2使用说明书 每批产品出厂或交货时应有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产品说明、安装说明、使用说 明和维护保养说明等内容 10.3包装 每个支座包装应牢固可靠,应注明工程项目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出厂日期、外形尺寸和质量, 应附有质量检验单、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技术文件应用塑料袋装好并封口 10.4贮存和运输 10.4.1支座在贮存、运输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并保持清洁 不应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 等影响支座质量的物质相接触,距离热源1m以上,贮存时支座底面应与地面保持3em以上距离 10.4.2支座在贮存,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应任意拆卸临时固定装置 13
GB/T32836一2016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支座结构示意图 A.1普通支座结构形式 A.1.1普通固定支座主要由上支座板、不锈钢板、平面滑板,球冠板,球面滑板和下支座板及防尘结构 图中未示出)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A.1 说明: 上支座板; 平面滑板; -球面滑板; 不锈钢板 -球冠板; 下支座板 图A.1普通固定支座结构示意图 ..1.2普通单向活动支座主要由滑移板、不锈钢板I、平面滑板I、上支座板、不锈钢板I、平面滑板 w l,球冠板,球面滑板和下支座板及防尘结构(图中未示出)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A.2 说明 滑移板; -球冠板; 上支座板; -不锈钢板I; -不锈钢板; -球面滑板; 平面滑板I; 平面滑板l 下支座板 图A.2普通单向活动支座结构示意图 A.1.3普通双向活动支座主要由滑移板、不锈钢板I、平面滑板I、上支座板、不锈钢板l,平面滑板 l,球冠板、球面滑板和下支座板及防尘结构(图中未示出)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A.3. 14
GB/T32836一2016 说明 滑移板 球冠板, 上支座板; 不锈钢板I; 不锈钢板I; -球面滑板; 平面滑板1; 平面滑板I 下支座板 图A.3普通双向活动支座结构示意图 弹性支座结构形式 A.2.1弹性单向活动支座主要由上支座板、不锈钢板I、平面滑板I、球冠板、球面滑板、下支座板,位 移箱体、平面滑板I,不锈钢板l、高强度螺栓、弹性构件及防尘结构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A.4 3 说明 、 上支座板; 下支座板; 弹性构件; 12 密封板 不锈俐板I; -位移箱体; 8 平面滑板I 平面滑板l; 13 -防尘盖板 球冠板 -不锈钢板I; 球面滑板 -高强度螺栓 10 图A.4弹性单向活动支座结构示意图 A.2.2弹性双向活动支座主要由上支座板,不锈钢板I,平面滑板I,球冠板,球面滑板、下支座板、位 移箱体、平面滑板I、不锈钢板I、高强度螺栓、,弹性构件及防尘结构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A.5 15
GB/T32836一2016 10 13 1 12 说明 上支座板 下支座板; -弹性构件; 位移箱体; 12 密封板; 不锈钢板I 13 防尘盖板 平面滑板I; -平面滑板I 球冠板; -不锈钢板l; 球面滑板; -高强度螺栓; 10 图A.5弹性双向活动支座结构示意图 16
GB/T32836一201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初始静摩擦系数和线磨耗率试验方法 B.1试样 滑板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嵌固工装见图B.1 对磨件采用不锈钢板应符合6.2的规定 不锈钢板四 周焊接在厚约15mm的基层钢板上,基层钢板采用Q235B钢板,且焊缝应光滑,平整,焊缝低于不锈钢 板表面 单位为毫米 44 100 8士1 120 立面剖视图 13.5士0.5 3.士0.5 " 主滑移方向 b平面视图 说明 滑板; 2 基层钢板 储脂槽 a 图B.1滑板初始静摩擦系数和线磨耗率试验用试样及工装 17
GB/T32836一2016 B.2试样数量 初始静摩擦系数的试样数量为3组,每组2块,以3组静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静摩擦系数的 实测值 线磨耗率的试样数量为一组,每组3块,取两块线磨耗率的平均值作为线磨耗率的实测值 B.3试验方法 B.3.1初始静摩擦系数 B.3.1.1滑板试样与对磨件发生初次滑动时的摩擦系数为初始静摩擦系数 初始静摩擦系数采用双 勇试验方法,试验装登示意图见图B2 聚四暴乙始板的试验步骤见Ba1.2.改性越高分子疑聚乙婚板 试验步骤见B.3.l.3 说明 上承载板 试样; 水平加载装置; 下承载板 图B.2滑板初始静摩擦系数及线磨耗率试验装置示意图 B.3.1.2聚四氟乙烯板试验步骤如下 试验前应将试样在23C士2C环境里放置24h以上 试验时,试验环境温度应保持23C士 a 试验时在试样表面的储硅脂槽内涂满5201-2硅脂 b 将试样按双剪组合置于试验机的下承载板上,试样中心与承载板中心对准,偏差不大于滑板直 c 径的1%; d)对试样加载至滑板压应力为30MPa,保压1h; 对水平加载装置施加速度为0.4 /s,滑动距离约10mm:; e mm f 初始静摩擦系数由滑动时的水平力与试验竖向压力的比值计算得出 B.3.1.3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试验步骤如下 试验前应将试样在21C土2C环境里放置24h以上;试验时,试验环境温度应保持21士2C; a b试验时在试样表面的储硅脂槽内涂满5201-2硅脂; c)将试样按双剪组合置于试验机的下承载板上,试样中心与承载板中心对准,偏差不大于滑板直 18
GB/T32836一2016 径的1%; d)对试样加载至滑板压应力为45MPa,保压1h e 对水平加载装置施加速度为0,4mm/s,滑动距离约10mm; fD 初始静摩擦系数由滑动时的水平力与试验竖向压力的比值计算得出 B,3.2线磨耗率 B.3.2.1线磨耗率试验采用双剪试验法,试验装置与初始静摩擦系数试验相同 聚四氟乙烯板的试验 步骤见B.3.2.2,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试验步骤见B.3.2.3 B.3.2.2聚四氟乙烯板试验步骤如下 试验前应将试样在23C士2C环境里放置24h以上;试验时,试验环境温度应保持23C士 a 2 C; b)试验前先将试件表面储脂坑内涂满硅脂,放置24h,随后擦去硅脂,并用丙酮洗净,在干燥m 中放置24h,用精度0.001g天平称试件质量,作为试验前试件质量; 试验时在试样表面的储硅脂槽内涂满5201-2硅脂; 将试样按双剪组合置于试验机的下承载板上,试样中心与承载板中心对准,偏差不大于滑板 直径的1%; 对试样加载至滑板压应力为30MPa; 对水平加载装置施加速度为8mm/,使试样做往复滑动,往复滑动距离约土10, mm,滑动总长 度为1km:; 试验完毕后,仔细擦去试件表面硅脂,用丙酮洗干净,在干燥皿中停放24h,用精度0.0o1天 平称试件质量,作为试验后试件质量 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如下 B.3.2.3 试验前应将试样在21C士2C环境里放置24h以上;试验时,试验环境温度应保持21士 a 试验前先将试件表面储脂坑内涂满硅脂,放置24h,随后擦去硅脂,并用丙酮洗净,在干燥叫 b 只天平称试件质量,作为试验前试件质量; 中放置24h,用精度0.001 试验时在试样表面的储硅脂槽内涂满5201-2硅脂; 将试样按双剪组合置于试验机的下承载板上,试样中心与承载板中心对准,偏差不大于滑板 dD 直径的1%; 对试样加载至滑板压应力为45MPa 对水平加载装置施加速度为8mm/s,使试样做往复滑动,往复滑动距离约士10mm,滑动总长 f 度为15km 试验完毕后,仔细擦去试件表面硅脂,用丙酮洗干净,在干燥皿中停放24h,用精度0.001g天 平称试件质量,作为试验后试件质量 B.3.2.4线磨耗率按式(B.1)计算确定 10" 1 ? B1) . A×L 式中: 线磨耗率,单位为微米每千米(um/knm); 试样磨耗前质量,单位为克(g): n -试样鹰耗后质量,单位为克(e) 12 试件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毫米g/mm); A 试件滑动表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19
GB/T32836一2016 累计滑动距离,单位为千米(kn m B.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试验概况描述,并附简图 a b)试验设备描述;包括性能、配置、滑移速度 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描述; d)完整试验记录,包括试样的初始静摩擦系数和磨耗率,评定试验结果 试验照片 20
GB/T32836一2016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C.1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的标准温度;常温型支座为23C士5C,耐寒型支座为-25C士5C c.2试样 试验前试样应在C.1规定的试验环境温度里放置24h以上 C.3试验方法 按图C.1放置试样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支座摩擦系数试验 将支座按双剪组合置于试验机的下承载板上,试样中心与承载板中心对准,偏差不大于球型支 a 座直径的1% b将支座竖向压承载力以连续均匀的速度加满,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其预压时间为 lh; 正式加载:用水平力加载装置连续均匀地施加水平力,由专用的压力传感器记录水平力大小 支座一旦发生滑动即停止施加水平力,由此计算出支座的初始摩擦系数;加载过程连续进行 5次; 以实测第2次至第5次滑动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支座的实测摩擦系数 说明 水平力加载装置; 上承载板; 试样; 下承载板 图c.1摩擦系数试验装置示意图 21
GB/T32836一2016 C.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概况描述;包括支座型号,并附简图; b试验机性能、配置及加载速度描述; 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描述; c d)完整试验记录,包括摩擦系数,评定试验结果; 试验照片 e 22
GB/T32836一2016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方法 D.1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的标准温度为23土5C D.2试样 试验前试样应在23C士5C环境里放置24h以上 D.3试验方法 按图D.1放置试样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支座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 将支座置于试验机的下承载板上,试样相互垂直的中心线分别与下承载板中心线重合,偏差小 于试样直径的1% 试验荷载为支座竖向压承载力的1.5倍 加载至支座竖向压承载力的 0.5%后,核对承载板四边的位移传感器和千分表,确认无误后进行预压 b 预压 将支座竖向压承载力以连续均匀的速度加满,反复3次 正式加载 将支座竖向压承载力由零至试验荷载均匀分为10级 试验时以支座竖向压承载 力的0.5%作为初始荷载,然后逐级加载 每级荷载持荷2min后记录位移传感器和千分表数 据,直至检验荷载,持荷3min后卸载 加载过程连续进行3次 竖向压缩变形分别取4个位移传感器读数的算术平均值,绘制荷载-竖向压缩变形曲线 说明 上承载板 试样; 下承载板 千分表; 位移传感器 图D.1竖向抗压力试验装置示意图 23
GB/T32836一2016 D.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样概况描述;包括支座型号、竖向抗压承载力,并附简图 b 试验机性能及配置描述; 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描述; c d)完整试验记录,包括支座在试验压承载力作用下,竖向压缩变形值与支座总高度的百分比,评 定试验结果; 试验照片 24
GB/T32836一2016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竖向抗压承载力下的转动性能试验方法 E.1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的标准温度为23土5C E.2试样 试验前试样应在23C士5C环境里放置24h以上 E.3试验方法 按图E.1放置试样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支座竖向抗压承载力下的转动试验 将支座按图E.1置于试验机的承载板上,试样中心与承载板中心位置对准,偏差小于支座直径 a 的1%; b将支座竖向压承载力以连续均匀的速度加满,并在整个转动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正式加载;用千斤顶以5kN/min的速率施加转动力,直至支座发生转动后千斤顶卸载,记录 支座发生转动瞬间的千斤顶最大荷载 加载过程连续进行3次 说明 上承载板 试样; 3 连接载装置; 下承载板; 转动加载油缸 图E.1竖向抗压承载力下的转动性能试验装置示意图 25
GB/T32836一2016 E.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样概况描述;包括支座型号、竖向抗压承载力、转角,并附简图; b试验机性能及配置描述; 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描述; c d)完整试验记录,评定试验结果 试验照片 26
GB/T32836一2016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竖向抗拉承载力试验方法 F.1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的标准温度为23土5C F.2试样 试验前试样应在23C士5C环境里放置24h以上 F.3试验方法 按图F1放置试样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支座竖向抗拉承载力试验: 将支座置于试验机的下承载板上,试样相互垂直的中心线分别与下工装中心线重合,偏差小于 支座直径的1% 试验荷载为支座竖向拉承载力的1.2倍 加载至支座竖向拉承载力的0.5% 后,核对工装四边的位移传感器和千分表,确认无误后进行预拉 b 预拉;将支座竖向拉承载力以连续均匀的速度加满,反复3次 正式加载;将试验荷载由零至试验荷载均匀分为10级 试验时以支座竖向拉承载力的0.5% 作为初始荷载,然后逐级加载 每级荷载持荷2min后记录位移传感器和千分表数据,直至检 验荷载,持荷3min后卸载 加载过程连续进行3次 竖向拉伸变形分别取4个位移传感器读数的算术平均值,绘制荷载-变形曲线 载荷-变形曲 线呈线性关系 主 说明: 上承载板 试样 下承载板 图r.1竖向抗拉承载力试验装置示意图 27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GB/T32836-2016

建筑钢结构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承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而球型支座作为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扮演着连接和支撑的重要角色。

1. GB/T32836-2016球型支座标准规范

GB/T32836-2016球型支座标准规范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是我国建筑钢结构领域的行业标准之一。该标准对球型支座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并规定了其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2. 球型支座的定义和分类

球型支座是一种由上下两个半球形部分组成的支座,一般由上下两个半球体和中间垫片三部分组成。

根据其主要承受力的方向不同,球型支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纵向刚度球型支座
  • 横向刚度球型支座
  • 多向刚度球型支座

3. 球型支座的特点

球型支座具有以下优点:

  • 能够适应建筑物在地震、风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 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球型支座的设计和使用相对简单,施工周期短,可降低工程造价。

4. 球型支座的应用

球型支座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钢结构中,如桥梁、大跨度空间结构、高层建筑等领域。在这些领域,球型支座能够起到连接和支撑的重要作用。

由于球型支座具有多种类型和特点,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其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的相关资料

和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类似的标准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

建筑采暖用钢制散热器配件通用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采暖用钢制散热器配件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采暖用钢制散热器配件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2835-2016。建筑采暖用钢制散热器配件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5页,发布于2017-07-01
天然石材防护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天然石材防护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天然石材防护剂的编号:GB/T32837-2016。天然石材防护剂共有17页,发布于2017-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