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7939-2015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Nucleargrade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编号:GB/T17939-2015。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共有30页,发布于2016-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120
  • 实施日期2016-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0页
  • 文件大小656.64KB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国家标准 GB/T17939一2015 代替GB17939一08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Nuclea”gradehighefticieneypartieulateairfilters 2015-10-09发布 2016-05-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7939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规格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 18 标志 l0 包装,运输和贮存 20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核级高效空气滤料 2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其他性能要求
GB/T17939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l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7939一2008《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与GB/T17939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适用于核与辐射设施中空气和气体处理系统使用的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8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分类与规格”,拆分为“分类””“规格”(见第4章、第5章,2008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分类原则”(见4.1); 修改了“核级有分隔板高效空气过滤器"为“有分隔板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核级密褶高效 空气过滤器”为“密褶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见各章,2008年版的各章); 增加了圆简形核级高校空气过滤器分类(见4.3); 修改了“外形尺寸偏差”的内容,按外形尺寸公差要求及形位公差要求分项描述,并修改了内 容;增加了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相关要求(见6.2,6.3,2008年版5.1.2) 删除了边框材料中“有分隔板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边框,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将其 内容作为单独的节列出(见6 ,2008年版的5.2.1.1); 6.4.8 增加了圆简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边框材料的要求(见6.4.1.3); 增加了“紧固件材料”的内容(见 6.4.2 修改了“分隔物材料”的内容(见6.4.4,2008年版的5.2.3) 修改了材料的耐辐照要求(见6.4.5、6.4.6.1、7.2.7,2008年版的5.2.4.1、5.2.5、6.2.5); 增加了氯丁橡胶板的相关内容(见6.4.6); 修改了滤芯的相关描述,增加了圆简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滤芯的内容(见6.5.1,2008年版 的5.3.1); 修改了边框的内容(见6.5.2,2008年版的5.3.2); 增加了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密封垫的相关内容(见6.5.3.2); 增加了“分隔板”,“防护网”的结构要求(见6.5.4,6.5.5); 将”滤速”“修补”与“滤芯”合并(见6.5.1,2008年版的5.3.5、,5.3.6): 删除了耐干超压的相关要求(见2008年版的5.4.3.1); 增加了抗震试验后过滤器检查的合格条款(见6.6.8); 增加了过滤器其他性能要求(见6.6.9); 增加了外观检查的试验方法(见7.1.l); 增加了平行度的测量方法(见7.1.3) 增加了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滤芯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见7.1.5); 增加了初阻力试验、效率试验方法(见7.2.1、7.2.2); 修改了耐超压试验中空气夹带水雾量(见7.2.4,2008年版的6.2.2.2); 修改了耐热气流试验的温度,补充了圆简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要求(见7.2.5,2008年版 的6.2.3)5 修改了耐明火试验的温度(见7.2.6.2008年版的6.2.4.1); 增加了抗震试验的内容(见7.2.8);
GB/T17939一2015 修改了型式检验条件(见8.4.2,2008年版的7.4.1); 修改了抽样方案中样机的数量(见8.4.3,2008年版的7.4.2); 增加了“检验项目”,完善了型式试验的内容(见8.4.4); 修改了标志粘贴的要求,增加了对标志大小适中(见9.1,2008年版的8.1); 修改了“包装,运输和贮存”,并修改了其内容(见第10章,2008年版的第9章) 增加了核级高效空气滤料相关内容(见附录A; 增加了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其他性能要求(见附录B) 本标准由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核净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朝阳,李玉玲、杨亚鹏、刘歌古现华、李后军,孙广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939一1999,GB/T17939一2008 I
GB/T17939一2015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分类及规格、结构、材料、性能试验、检验、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和质保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核与辐射设施中空气和气体处理系统使用的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451.3一2002纸与纸板厚度的测定 GB/T531.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人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742一2008造纸原料、纸浆、纸和纸板灰分的测定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GB/T2518 GB/T3198铝及铝合金箱 GB/T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4744一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GB/T6165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 GB/T6669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 GB/T9799 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GB/T11253 GB/T12914一2008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QB/T2959钢板网 镀锌电媒网 QB/T3897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nueleargradehighefrieieneyparticulateairfilter 在核安全相关空气和气体处理系统中使用,满足抗震和质量保证等方面要求的高效空气过滤器 3.2 滤芯rilterpack 安装于边框内,实现过滤功能的部件,由滤料和分隔物组成 3.3 分隔物separator 支撑滤料或使滤料间空气通道保持一定形状的部件,包括分隔板、玻璃纤维滤料纸条或不可燃纤维线 边框case 用于安装并密封滤芯的金属框架,可包括端盖、法兰、侧板、压环,外密封环等部件
GB/T17939?2015 ? ? ? ?? о ? ?? ?3??κ?Ч(? ? ж(? ?? ?) ?? о ? ? ? ?4??κ?Ч(?)
GB/T17939一2015 规格 5.1方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常用规格 方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常用规格见表1 表1方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常用规格 外形尺寸" 额定风量 初阻力 效率" 序号 宽(mm)×高(mm)×深(mm) m/h Pa 40 203×203×78 S325 203×203×150 80 325 305×305X150 210 325 305×305×292 420 <325 99.99 610×610×150 850 <250 钠焰法 610×610×292 700 250 610×610×292 2100 <250 610×610×292 2500 325 610X610×292 3400 325 表中列出的尺寸均不包括密封垫及把手 表中列出的效率如采用GB/T6165计数法检测,效率>99,.99%是可以接受的 以下各部分同 5.2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常用规格 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常用规格见表2 表2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常用规格 额定风量 外形尺寸 初阻力 效率 序号 外径(mm)×高度(mm) m'/A P 518X335 1700 >99.99 2550 325 $518×480 钠焰法) 518×624 3400 表中列出的尺寸均不包括密封垫、压环,金属装卸环及把手 要求 6.1 外观要求 过滤器上应无污物,如泥、油溃或黏性物质等;无损伤,如壳体变形或开裂,滤料有裂纹或孔洞,破 损、撕裂,分隔物脱出原位,格栅和防护网变形或塌陷,密封胶剥离或开裂,密封垫松脱等
GB/T17939一2015 6.2外形尺寸公差要求 6.2.1方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外形尺寸公差要求 6.2.1.1端面 端面尺寸不小于610mm×610mm时,其任一边长允许公差为-”mm 端面尺寸小于610mm×610mm时,其任一边长允许公差为-"mm 6.2.1.2深度 深度允许公差为 “mm. 6.2.1.3对角线 端面尺寸不小于610mm×610mm时,过滤器每个端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差不应大于3mm. mm×610mm 端面尺寸小于610 n时,过滤器每个端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差不应大于2 mm 6.2.2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外形尺寸公差要求 6.2.2.1高度 允许公差为士1.6mm. 6.2.2.2 压环直径 允许公差为士1.6mm. 6.2.2.3密封面直径 允许公差为 ”mm 压环与密封面的同轴度 6.2.2.4 允许公差不大于1.6nmm 6.2.2.5其他 允许公差为士1.6 mm 6.3形位公差要求 6.3.1方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形位公差要求 6.3.1.1垂直度 过滤器的进、出风端面与侧面,相邻侧面均应垂直,垂直度公差不应大于2 mm 6.3.1.2平面度 过滤器的进、出风端面和侧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应大于1.6nmm 6.3.1.3平行度 过滤器的进出,风端面应互相平行,平行度公差不应大于1.5m m 注:过滤器的进、出风端面,侧面见方位示意图5
GB/T17939一2015 侧面 进风端面 -出风端面 气流方向 便面 气流方向 侧面 图5方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方位示意图 6.3.2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形位公差要求 6.3.2.1平行度 过滤器两端盖应互相平行,平行度公差不应大于1.6mm 6.3.2.2垂直度 过滤器两端盖应与过滤器中心轴线垂直,在整个长度范围内,垂直度公差不应大于1.6 mm 平面度 6.3.2.3 过滤器两端盖的平面度公差不应大于1.6mm 6.4材料要求 6.4.1边框材料 6.4.1.1有分隔板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边框材料 6.4.1.1.1碳钢板 厚度不应小于1.8mm,材料应符合GB/T11253的规定;碳钢板应在折边、焊接后镀锌,镀锌应符 合GB/T9799的规定 6.4.1.1.2不锈钢板 厚度不应小于1.8nmm,材料应符合GB/T3280的规定 6.4.1.2密褶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边框材料 6.4.1.2.1碳钢板 厚度不应小于1 mm, ,冲压成型后镀锌或用镀锌钢板直接冲压成型,材料和镀锌应符合
GB/T17939一2015 GB/T11253、GB/T9799,GB/T2518的规定 6.4.1.2.2不锈钢板 厚度不应小于1mm,冲压成型 材料应符合GB/T3280的规定 6.4.1.3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边框材料 6.4.1.3.1碳钢板 厚度不应小于1.5mm,材料应符合GB/T11253的规定;碳钢板应在折边、焊接后镀锌,镀锌应符 合GB/T9799的规定 6.4.1.3.2不锈钢板 厚度不应小于1.3mm材料应符合GB/T3280的规定 6.4.2紧固件材料 未经表面防腐处理的碳钢紧固件不允许使用 在选择紧固件材料时,应考虑过滤器的抗震及其他 特殊要求 6.4.3过滤材料 过滤材料应为玻璃纤维滤纸 材料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4.4分隔物材料 6.4.4.1铝箔 厚度应为0.038mm,材料应符合GB/T3198中的规定 6.4.4.2不锈钢箔 厚度应为0.02mm~0.03mm,材料应符合GB/T3280的规定 6.4.4.3滤纸条或纤维线 用作分隔物的玻璃纤维滤纸条、纤维线的材料应具有自熄性 6.4.5密封胶 6.4.5.1密封胶用于滤芯、防护网与边框的密封,应有弹性、不产尘,能在常温、常压下固化 6.4.5.2密封胶应具有自熄性,利用该密封胶制作的过滤器按7.2.6试验时,应满足6.6.6的要求 6.4.5.3耐辐照:密封胶经吸收剂量率不大于2.5×10'Gy/h,累积吸收剂量不小于6×10Gy的丫射 线辐照后,密封胶不应开裂和脱壳 6.4.6密封垫及粘接剂 6.4.6.1密封垫 密封垫采用闭孔海绵氯丁橡胶、闭孔海绵硅橡胶、氯丁橡胶板或其他材料,其性能应满足 a)闭孔海绵氯丁橡胶、闭孔海绵硅橡胶按GB/T531.l,用邵尔AO型硬度计测得硬度28士5; b) 闭孔海绵氯丁橡胶、闭孔海绵硅橡胶按GB/T6669测试,压缩永久变形应小于60%(40%,
GB/T17939一2015 130C,24h). e)氯丁橡胶板按GB/T531.1,用邵尔A型硬度计测得硬度45士5 d)氯丁橡胶板压缩永久变形量应小于75%(20%,100C,70h) 密封垫应具有自熄性,用酒精灯外焰灼烧密封垫10s后,移去酒精灯,记录火焰熄灭时间长 e 度,应小于5s; 耐辐照:密封垫经吸收剂量率不大于2.5×10'Gy/h,累积吸收剂量不小于6×10Gy的射线 辐照后,其物理性能应满足本条a),b),c),d)的规定 注:氯丁橡胶板仅适用于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6.4.6.2粘接剂 粘接剂应使密封垫与边框粘接牢固,凝固后的粘接剂应具有自熄性 6.4.7防护网 6.4.7.1碳钢材料 碳钢材料的防护网可采用丝径为0.5mm、网孔6.4mm正方形(4目)的镀锌电网,应满足 QB/T3897的要求,或采用镀锌钢板网制作,应满足QB/T2959的规定 6.4.7.2不锈钢材料 不锈钢材料的防护网可采用不锈钢板网制作,应满足QB/T2959的规定;或采用丝径为0.5mm、 网孔6.4nmm正方形(4目)不锈钢电焊网制作 6.4.8其他可使用的材料 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产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许使用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6.5结构要求 6.5.1滤芯 6.5.1.1有分隔板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滤芯 有分隔板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滤芯,由连续折叠的滤料及用于支撑的不可燃波纹板状分隔板两 部分组成 选用的滤料不允许拼接和修补,通过滤料的滤速不应大于0.025m/s 滤芯的分隔板应露 出滤料折痕5mm,当滤料固定在边框中时,分隔板距边框边缘至少5mm 滤料在边框中不应松动和 变形 滤料的褶痕和分隔板应与边框两个平行相对的侧面垂直,垂直度不应大于9n 褶痕和分隔 mm 板不应弯曲,弯曲造成的偏离不应大于6 对于未在表1中列出的规格的过滤器,为保证滤芯的结 mm 构可靠性,滤芯的高度与深度比不应大于2.15 各参数按7.1.4进行测量 6.5.1.2密褶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滤芯 密褶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滤芯由多片板式密褶滤芯装配成“V”型结构组成,每片板式密褶滤芯 均由滤纸条或纤维线支撑被折叠的滤料制成 选用的滤料不允许拼接和修补,通过滤料的滤速不应大 于0.025m/s 每个单片滤芯相邻褶幅的高度公差不应大于0.5mm;在300mm范围内分隔物的直线 度公差不应大于1mm;分隔物应与褶痕垂直,每条分隔物形成的直线与褶痕垂直度公差不应大于 2mm n;分隔物的间距公差不应大于3" 滤料在边框中不应松动和变形 各参数按7.1.5进行测量 mm
GB/T17939一2015 6.5.1.3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滤芯 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滤芯由板式密滤芯圈成圆筒形制成,接缝处用密封胶粘接 板式 密褶滤芯由连续折叠的滤料按所需帮幅高度往返折叠,用滤纸条或纤维线支撑被折叠的滤料制成 选 用的滤料不允许拼接和修补,通过滤料的滤速不应大于0.025m/s 滤芯的滤料褶痕应与边框两个平 行相对的端盖垂直;相邻褶幅的高度公差不应大于0.5mm;在300mm范围内分隔物的直线度公差不 应大于1mm;分隔物应与褶痕垂直,每条分隔物形成的直线与褶痕垂直度公差不应大于2mm;分隔物 的间距公差不应大于3mm 滤料在边框中不应松动和变形 各参数按7.1.5进行测量 6.5.2边框 边框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边框的连接处不应松动 如设置法兰,法兰可由边框翻边 而成,也可单独加工后与边框焊接;可根据用户要求在法兰上设置均匀分布的螺栓孔 有分隔板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边框的边宽度宜为19mm,折边高度不应小于13mm;密核级高 效空气过滤器边框进风面的边宽不应小于18mm. 6.5.3密封垫 6.5.3.1方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密封垫 6.5.3.1.1密封垫断面采用长方形(宽度为17mm士1mm n,厚度为7mm)或半圆形(直径为15 mm 长方形断面的密封垫的粘接面和密封面应去皮 密封垫可拼接成形,但拼接应在拐角处;拼接时应采用Q型或燕尾型连接,连接处应粘接牢 6.5.3.1.2 固;单个密封垫拼接不超过4处 6.5.3.1.3密封垫与边框粘接应牢固,且密封垫的内、外边缘均不应超出边框的内、外边缘 6.5.3.2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密封垫 6.5.3.2.1密封垫不允许有接头 密封垫内置时,安装于压环与端盖之间,压环对密封垫的压缩应均匀一致;密封垫外置时,安 6.5.3.2.2 装在端盖外周的环形沟槽内 6.5.4分隔板 有分隔板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分隔板应有翻边 6.5.5防护网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可以根据需要在进、出风面安装防护网 防护网应张紧,四周应与边框牢固地 固定在一起,不允许有金属丝头露在外面 6.6性能要求 6.6.1初阻力 初阻力应分别符合表1,表2的规定;表1,表2中未列出规格的过滤器的初阻力不应大于325Pa 试验方法按照7.2.1进行 6.6.2效率 额定风量及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不应小于99.99%;当额定风量小于212m`/h时,仅测定其在 l0
GB/T17939一2015 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试验方法按照7.2.2进行 6.6.3耐振动 试验结束后,外观应符合6.1的规定;额定风量下的阻力应符合6.6.1的规定,额定风量及20%额度 风量下的效率应符合6.6,.2的规定 试验方法按照7.2.3进行 6.6.4耐超压 试验结束后,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应符合6.6.2的规定 试验方法按照7.2.4进行 6.6.5耐热气流 试验结束后,额定风量下的效率不应小于97% 试验方法按照7.2.5进行 6.6.6耐朋火 在灼烧过程中,过滤器出风面不应有火焰出现,被试面不应有火焰蔓延燃烧;当火焰从每个点上移 去后,在过滤器进、出风面上皆不应出现继续燃烧的现象 试验方法按照7.2.6进行 6.6.7耐辐照 试验结束后,额定风量下的效率应符合6.6.2的规定 试验方法按照7.2.7进行 6.6.8抗震 过滤器在受到所规定的地震加速度下应能保证其结构的完整性,结构的完整性可采用数学模拟分 析法或在模拟地震工况的振动台上进行实际抗震试验 试验方法按照7.2.8进行 试验后核级高效空 气过滤器应满足 a)目视检查不应有明显的结构损伤; b) 边框无裂纹、无扭曲; e)连接件无松动; 密封胶无裂纹; d 滤料、分隔物无变形或脱落; e) 阻力应满足6.6.1的相关要求 效率应满足6.6.2的相关要求 g 6.6.9其他性能要求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其他性能要求参见附录B 试验方法 7.1外观、外形尺寸及形位公差测量 7.1.1外观检查 采用目测的方式进行检查,检查时照明条件最低要求为160lx 7.1.2过滤器的外形尺寸测量 用量程满足相应要求、最小刻度为0.1mm的量具测量 1
GB/T17939一2015 7.1.3过滤器形位公差的测量 用平板和塞尺检查过滤器的平面度,平板精度为3级,塞尺厚度范围为0.02mm一0.5mm;用3级 平台,3级方箱和百分表测量过滤器的垂直度;用平板和水平仪测量过滤器的平行度,平板精度为3级 7.1.4有分隔板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滤芯技术参数的测量 在安装防护网之前对封胶后的滤芯进行测量 a)滤料褶和分隔板垂直于壳体板的测量;从褶(或分隔板)的一端引一铅垂线,用直尺测量垂线与 该帮(或分隔板)另一端的偏离距离; 滤料褶和分隔板的弯曲测量;从两端连一直线,用直尺检查弯曲造成的偏离,若是又弯曲又偏 b 离者,取其中距直线的最大值 7.1.5密褶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滤芯和圆简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滤芯技术参数的测量 在单片滤芯制作完成后进行测量 最大褶幅和相邻褶幅高度差测量:将过滤器滤芯进、出风面中的任一面平放在平台上,用高度 游标卡尺测量; b)分隔物垂直度公差测量;将过滤器滤芯进、出风面垂直于水平面,滤纸褶平行于水平面放置,从 分隔物的一端引一铅垂线,用直尺测量垂线与该分隔物另一端的偏离距离; 分隔物的直线度公差测量;从分隔物两端连一直线,在300mm范围内用直尺测量分隔物偏离 直线的最大距离; d)分隔物间距公差测量;用直尺测量分隔物的间距,用最大间距减去最小间距 7.2性能试验方法 7.2.1初阻力试验 按GB/T6165进行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试验 7.2.2效率试验 按GB/T6165进行额定风量,20%额定风量下的钠焰法效率试验 7.2.3耐振动试验 7.2.3.1按7.2.1、7.2.2对试验的过滤器进行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和效率以及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试验,初阻力和效率应满足6.6.1和6.6.2的要求 7.2.3.2做耐振动试验时,过滤器不应有包装,为防尘可装人透明的薄塑料袋内 7.2.3.3过滤器放置时,密褶核级高效过滤器使其进出风面垂直于振动台面、滤纸褶平行于振动台面 其他类型的过滤器均应使其进出风面和滤纸褶都垂直于振动台面 7.2.3.4将过滤器牢固地固定在振动台面上,将振幅调至19mm,并保证在振动下落时过滤器以自由 落体状态下落,每分钟振动200次,振动15min 7.2.3.5振动后的过滤器采用目测方法进行外观检查,按7.2.1进行额定风量下的阻力试验,按7.2.2进 行额定风量及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试验 7.2.4耐超压试验 7.2.4.1按7.2.1、7.2.2对试验的过滤器进行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和效率以及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12
GB/T17939一2015 试验,初阻力和效率应满足6.6.1和6.6.2的要求 7.2.4.2将过滤器放置在温度为35C士3C和相对湿度为95%士5%的恒温恒湿箱里至少24h,满足 条件后,由恒温恒湿箱里取出过滤器,装人保温袋中,至开始试验不应超过15min. 7.2.4.3试验时.通过被试过滤器的空气夹带水雾量为[(0.45k起士0.10kE)/min]/(1700m'/h) 夹 带水雾量的计算,应以喷头喷出的水量减去由喷头处到过滤器前25mm之间风管壁上排走的水量后, 作为通过过滤器空气夹带的水雾量 7.2.4.4试验应在通风状态下进行,从开始喷水30s内压差应达到2490Pa士50Pa 运行风量要求是 产生2490Pa士50Pa压差时的风量,在连续喷水的情况下保持此压差运行至少1h. 7.2.4.5试验后,卸下过滤器,在15min内按7.2.2测其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7.2.5耐热气流试验 7.2.5.17.2.1,7.2.2对试验的过滤器进行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和效率以及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试 验,初阻力和效率应满足6.6.1和6.6.2的要求 7.2.5.2过滤器耐热气流试验应包括密封垫在内 7.2.5.3试验时,过滤器进风端的密封垫应与试验装置中的密封面压紧,热气流只允许通过过滤器滤芯 内部,其边框压紧表面不应有热气流通过 7.2.5.4方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试验风量为额定风量,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试验风量为不小 于40%额定风量 7.2.5.5当试验系统空气温度加热到371C士28C时,开始试验,试验至少进行5min. 7.2.5.6试验后,按7.2.2进行额定风量下的效率试验 7.2.6耐明火试验 7.2.6.1将试验用的火管(或用喷灯)的蓝色焰芯调至长约64mm,焰芯尖端温度为955C士27C,风 量调到被试过滤器的额定风量 7.2.6.2试验时,在额定风量通过过滤器的条件下,明火火焰在过滤器进风方向以蓝色焰芯尖端接触过 滤器端面 7.2.6.3在距过滤器边框大于50mm的范围内,分别在三个点上持续试验5min,然后再以蓝色焰芯尖 端接触过滤器的两个顶角,各持续5min. 7.2.6.4焰芯尖端应与过滤器的边框,滤芯和密封胶接触 在试验过程中用目测方法进行检查 7.2.6.5 7.2.7耐辐照试验 7.2.7.1按7.2.1、7.2.2对试验的过滤器进行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和效率以及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试验,初阻力和效率应满足6.6.1和6.6.2的要求 7.2.7.2辐照时,过滤器吸收剂量率不大于2.5X10'Gy/h,累积吸收剂量不小于6X10Gy 7.2.7.3辐照后,按7.2.2做包括密封垫在内的额定风量下的效率试验 7.2.8抗震试验 7.2.8.1载荷 在过滤器抗震试验时,应考虑由设计规格书所规定的所有载荷 这些载荷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所列的载荷 自重(Dw):由过滤器的重量所引起的载荷 a b)外部载荷(EL);由被连接的管道或其他装置引起的附加载荷 e)附加动载荷(ADL);附加动载荷(ADL.)包括由于安全阀动作,设计基准事故(DBA)、小管道破 13
GB/T179392015 裂事故(SBA)和中等尺寸管道破裂事故(IBA下出现的流体动力载荷;引起结构振动致使系 统激励所造成的载荷;以及由于机械冲击和箱体或容器内的流体晃动所引起的载荷 附加动 载荷(ADL)应在设计规格书中给定 设计压差(DPD):设计压差(DPD)包括由设计基准事故(DBA、中等尺寸管道破裂事故 (IBA、小管道破裂事故(SBA)造成的动压载荷 设计压差(DPD)应在设计规格书中给定 流体动量载荷(FML 上述载荷之外的,由于流体流动造成的动量和压力所引起的载荷 流体动量载荷(FML)应在设计规格书中给定 正常运行压差(NOPD);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包括设备启动和试验工况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 正压差或负压差 正常气流造成的压力和调节风阀或关闭阀门造成的压力也包括在内 正常 运行压差(NOPD)应符合6.6.1或设计规格书的规定,过滤器的终阻力应在设计规格书中 给定 系统运行压力瞬态(sOPT);系统运行压力瞬态(SOPT)是由风阀、静压箱或箱体的门和阀门 的快速关闭引起的超压瞬态载荷,或短时间压差引起的其他正常载荷 系统运行压力瞬态 (soPT)应在设计规格书中给定 h)地震载荷;由设计基准地面运动(SL1或SL2)引起的载荷,地震载荷同时在设备上作用竖向地 震载荷分量和两个水平正交地震载荷分量 地震加速度,楼层反应谱均应在设计规格书中 给定 7.2.8.2载荷组合 除非设计规格书中另有规定,载荷组合由表3给出 表3载荷组合" 使用等级 载荷组合 Dw十EL.十NoPD+soPT+FML AN Dw十L十NO)PD+sO)PT十FML,Dw十EL十No)P+s(oPT十FML+sL1十ADL B C" Dw十EL十NOPD+sO)PT十FML,Dw十EL十NOPD十sOPT十FML十SL.2十ADL Dw十EL十NOPD+SO)PTFML十DPD+SL2十ADL 外部机械载荷、附加动载荷和流体动量载荷的大小与相关的使用等级有关 通常,对于这些载荷中的每 其取值在各使用等级中可能是不一样的 如果特殊设备的设计准则要求其他种类的载荷组合,则这些要求应在设备设计规格书中说明 如果要求部件在地震发生期间和以后有可运行性,并且该可运行性可用试验或分析法来保证,则使用等级c 中的SL2载荷可用SLl载荷来代替 每个A,B,C使用等级的两种组合应分别满足使用限值 7.2.8.3 使用限制 使用限制包括 A级使用限制;A级使用限制是过滤器在执行其规定的正常使用功能所承受各种载荷时应满 足的那些限制,在设计规格书中规定了过滤器可能承受的这些载荷 B级使用限制:B级使用限制是过滤器在承受设计规格书中规定的代表这一使用限制的所有 b 载荷时应满足的那些限制 要求过滤器在经受B级使用限制所规定的载荷组合作用时不发 生需要修理的损坏 C级使用限制.C级使用限制是过滤器在承受设计规格书中规定的代表这一使用限制的所有 载荷时应满足的那些限制 C级使用限制允许在过滤器的结构不连续处产生较大的变形 14
GB/T17939一2015 D级使用限制:D级使用限制是过滤器在承受设计规格书中规定的代表这一使用限制的所有 d 载荷时应满足的那些限制 D级使用限制允许过滤器有大的总体变形,并有部分尺寸失稳,允 许有需要修理的损坏,但不能有结构完整性破坏 7.2.8.4应力准则 对过滤器应进行足够详细的应力分析,以表明当过滤器在承受7.2.8.2所列的载荷组合时,表4中 所列的每一种应力限制都得到满足 表4一次应力许用限值 类 应 力 别 使用等级 薄膜应力a和弯曲应力a 总体薄膜应力a" a1十o 1.0s 1.5S B 1.0s 1.5S 1.2s 1.8S 1.5S和0.4S中的较小值" 2.25S和0.6S 中的较小值 总体薄膜应力a,是分布在实心截面上的平均博膜应力,不包括不连续处的应力和应力集中 弯曲应力 是沿所考虑的实心截面上分布的应力的线性变化部分,不包括不连续处的应力和应力集中的 影响 许用应力 材料抗拉强度 7.2.8.5由屈曲应力准则规定的应力限制 应限制压缩载荷引起的变形,以防止平板屈曲后失效 屈曲应力应满足表5中D级使用等级的应 力限制 表5线型系统部件的一次应力许用限值 应 力 类别 使用等级 总体荷载引起的应力 机械载荷引起的应力 S 3s S 3S 1.5S 1.2s、 D 0.75S0 不超过 -次应力许用应力,s 屈服强度,s 抗拉强度,F 许用拉伸应力(见GB/T16702一1996 附录Z的ZV2212), 载荷应不超过主框攀系统的临界屈曲载荷的0.67倍 15
GB/T17939一2015 7.2.8.6变形准则 应当确定过滤器不会丧失其预定功能所能承受的最大变形d,其中包括所有的过滤器公差 这 一最大变形量可在设计规格书中给出 作为一种替代办法.d可用分析法,试验法或者二者相结合的 方法决定 表6列出由7.2.8.2中的载荷组合引起变形的变形限制d 表6变形限制" 使 等 用 级 变形限制 A d<0.6d B d<0.6da C" d0.9dm D" 0.9dm 如果特殊过滤器要求更严格的变形限制,则在相应的设计规格书中给出这些要求 变形应有所限制,以防止过大的载荷传递到其他部件上,例如传到过滤器排架上 变形量应有所限制,以防止主要承载构件发生屈曲 变形量应限制在7.2.8.5所措述的限值内 7.2.8.7试验方法 7.2.8.7.1数学模型分析法 过滤器的抗震试验可采用分析法实现 为了确定限制条件,可能需要使用(但不限于)下列几种分 析法 a)基于最大主应力理论的弹性分析方法; b)基于最大变形的弹性分析方法 基于许用屈曲应力的弹性分析方达 c 7.2.8.7.2实际抗震试验法 为保证过滤器抗震试验的有效性,应采用与使用工况一样的密封方式或压紧装置将过滤器安装在 抗震试验台上 抗震试验程序如下: 抗震试验前功能试验; a b)为了解过滤器的固有动态特性,进行动态特性探查试验,以查明设备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 尼等; e)抗震性能试验,包括5次运行基准地震(SL1)和1次安全停堆地震(SL.2); d 抗震试验后的功能试验(最终检验). 注试验所用到的测量仪表应经有关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检验 8.1检验分类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验收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由制造商负责;验收检 验由采购方负责;型式检验由具备型式检验各项试验能力的机构负责,并由第三方见证 l6
GB/T17939一2015 8.2出厂检验 8.2.1抽样方案与检验项目 成批生产的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每台均应按表7的规定进行检验 表7出厂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比例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合格标准 100% 7.1.1 外观检在 6.1 100% 7.1.2 外形尺寸公差 6.2 00% 额定风量下初阻力 7.2.1 6.6.1 00% 额定风量和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7.2.2 6.6.2 当过滤器额定风量小于212m'/h时,仅检测其在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8.2.2合格或不合格判定规则 在出厂检验中不符合8.2.1中任何一项合格标准的过滤器均应判为不合格 8.3验收检验 8.3.1抽样方案及检验项目 -般按照产品批量的5%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样(但最少不得少于5台,少于5台全部 抽取),检验项目按8.2.1执行 8.3.2合格或不合格判定规则 如抽样产品全部满足8.2.1规定的各项要求,则整批产品判为合格;如有不合格品,则整批产品应 做全部复检,合格品允许出厂,不合格品应返修或报废 8.4型式检验 8.4.1检验要求 型式检验的过滤器样品所采用的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应与批量生产时相同 表1中列出的外形 1×610 ×150 尺寸为610mm mm的过滤器应进行型式检验以验证其性能;其他规格的过滤器(含未 mm 在表1,表2中列出的过滤器),在材料和结构均相同的情况下,允许使用大风量过滤器通过型式检验的 数据,作为同类型较小风量过滤器通过型式鉴定的证据 8.4.2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每5年检验一次 c) d)产品停产超过1年后,恢复生产时 初阻力和效率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监管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f 17
GB/T17939一2015 g合同规定要求时 注按照c),e)两项开展型式检验时,可不进行抗震试验,仅提供原始抗震试验报告 8.4.3抽样方案 用于型式检验生产的产品数量至少为需抽样产品数量的两倍 型式检验样品应从近期(半年内)所 生产产品中随机抽取.数量为14台 8.4.4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应包括 a)按照7.1进行包括外观、外形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滤芯技术参数的相关检查; 对表8列出的各项进行检查; b 抗震试验(分析法和或试验法) 表8型式检验试验程序表 检 目 分组 数量 验项 检验方法 合格标准 耐超压 7.2.4 6,6.4 I 7.2.3 耐振动试验 6.6.3 川 耐明火试验 7.2.6 6.6.6 额定风量下热气流试验 7.2.5 6.6.5 N 不低于40%额定风量下热气流试验" 7.2.5 6,6.5 耐辐照试验 7.,2." 6,6," 抗震试验 7.2.8 6,6.8 本条款适用于圆筒形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8.4.5合格或不合格判定规则 在型式检验中任何一台过滤器样品不符合8.4.4中任何一项试验的任何一项要求,则判定过滤器 型式检验不通过 标志 9.1标志要求 每台过滤器都应有标志,标志应位于过滤器边框的侧面,包装时应保证标志朝上 标志应字迹清 晰,不易擦洗掉,大小适中,至少在1m远处应能辨识 9.2标志内容 至少应包括: a 产品名称 b)过滤器型号规格(应注明外形尺寸); c 额定风量(m/h); d)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Pa); 18
GB/T17939一2015 e)额定风量下效率(注明检验方法); f 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注明检验方法) g)气流方向 h 批号; 制造厂名称,商标,生产日期 iD l 包装,运输和贮存 10.1包装 10.1.1包装应确实能保护出厂检验合格的过滤器在正常装卸,运输、搬运、贮存直到用户指定的交货 验收地点免受外因引起的损伤和毁坏 10.1.2过滤器单台装人透明塑料袋内,袋口热压或用胶带封好 10.1.3把封装好的过滤器按标志在上装人瓦楞纸箱中,保证密褶核级高效过滤器的进、出风面垂直于 水平面且滤纸褶平行水平面,其他型号过滤器的进、出风面和滤纸褶都垂直于水平面,然后在过滤器端 面的纸箱与塑料袋之间插人保护板 10.1.4单台包装后的过滤器若以一定数量合装在一个包装箱内,数量则依运输情况定 包装箱使用 油毡等防水材料衬里的木箱,箱体内不允许有突出的钉子 10.1.5合装箱应用钢带打好,箱体外应标明厂名、货名、箱内台数,运往地点、总重及勿倒置,易碎、小 心轻放、防雨防潮等字样及尖端向上的箭头,箱子编号和购方需要的其他标志 10.1.6箱子应固定在垫木上,使箱子在运输过程中处于正确方位 10.1.7当采用集装箱运输或由生产厂直接运到使用单位、中间不再装卸时,可适当简化包装,省去 10.1.4、10.1.5和10.1.6的规定 10.2运输 过滤器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守包装箱上注明的各项标志,尽量采用集装箱运输 0.2.1 过滤器在运输中的堆放,不应超过3层,且不允许其他物品压在箱体上 0.2.2 订货合同应根据上述要求对运输方式和细节作具体说明 0.2.3 10.3贮存 过滤器的贮存地点应清洁干燥、常温常湿且通风良好,不应存放在潮湿、过冷,过热或温度变化 0.3.1 剧烈的地方,不允许露天堆放 存放时应用垫仓板或托盘垫木把过滤器与地面隔开,按箱体上标志堆 放,堆放不应超过3层 10.3.2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贮存期为3年 19
GB/T17939一20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核级高效空气滤料 A.1基本要求 A.1.1外观要求 滤料上应无污染(杂质),无斑点,无皱纹,无破裂、裂纹、孔洞、磨损、穿孔等破损现象 A.1.2形状和尺寸 A.1.2.1形状 滤料应成卷供应 滤料应紧密和均匀地卷绕在一次性纤维筒或纸质筒芯上 A.1.2.2尺寸 滤料幅宽允许公差为'mm 整卷滤料的重量或长度应标明在滤纸卷的外面,所标明的总长度不 应包括缠绕在简芯上的第一圈及滤纸卷的最外面的一圈 筒芯最小内径为78mm士3mm,圆简筒壁 厚度不小于9mm A.1.3接头 滤料卷的接头部位应使用能与滤料颜色形成鲜明对比的纸条作出标记,纸条应伸出滤料卷的两端 每卷滤料所允许的接头数不得超过整卷滤料长度除以300m所得的整数 A.2性能要求 A.2.1 气流阻力 按A.3.1的规定进行试验,在温度20C士3C且滤速5.33cm/、的条件下,气流阻力不应大于 400Pa A.2.2效率 按A.3.1的规定进行试验,滤料的钠焰法效率不应小于99.99% A.2.3 抗张强度 A.2.3.1抗张强度和伸长率 按A.3.2.1的规定进行试验,滤料纵向平均抗张强度不应小于0.43kN/m,横向平均抗张强度不应 小于0.35kN/m,纵横两个方向滤料断裂时的平均伸长率不应小于0.5% A.2.3.2耐热空气试验后的抗张强度 按A.3.2.2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其横向平均抗张强度不应小于0.11lkN/m 20
GB/T17939一2015 A.2.3.3湿抗张强度 按A.3.2.3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其横向平均抗张强度不应小于0.17kN/m A.2.3.4经?射线辐照后的抗张强度 按A.3.2.4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其纵向与横向平均抗张强度均不应小于0.17kN/m. A.2.4抗水性 A.2.4.1初始抗水性 按A.3.3.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其平均抗水性不应小于5kPa,且任何单项试验数据不应小于 4.5kPa A.2.4.2经?射线辐照后的抗水性 按A.3.3.2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其平均抗水性不应小于1.5kPa,且任何单项试验数据不应小 于1.2kPa A.2.5厚度 按A.3.4的规定进行试验,滤料的厚度最小为0.38mm,最大为1.02mm. A.2.6可燃物含量 按A.3.5的规定进行试验,以质量计,滤料的可燃物含量不应超过7% A.2.7 耐挠曲性 按A.3.6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滤料上应无破裂、折断、裂纹或分层现象 试验后滤料效率满足 A.2.2的要求 A.2.8耐霉性 按A.3.7的规定进行试验,滤料上以“不生长”霉菌为合格 A.2.9工艺稳定性 批量生产的滤料应无污染(杂质),无大小斑点,无皱纹,无破裂,裂纹、孔洞、磨损、穿孔等破损现象 A.3试验方法 A.3.1气流阻力和效率 至少取3片测试样品开展此项试验,样品测试面积内不应出现折痕、帮皱、空洞或其他异常,试验滤 速为5.33em/s,按照GB/T6165开展试验,试验后取平均值作为测试最终结果 A.3.2抗张强度 A.3.2.1抗张强度和伸长率 取10片测试样品,包括纵向、横向取样各5个,试样尺寸宽度为25mm士1mm,长边平行度不大于 0.1mm;按GB/T12914一2008中恒速拉伸法的规定开展纵向、横向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试验 但试 21
GB/T17939一2015 验中试验夹钳间距为100mm士5mm,建议采用13mm/min或在10s土2s内完成试验的施力速率,二 者之中,取其大值,施力速率允许公差为士4% A.3.2.2耐热空气试验后的抗张强度 取4片尺寸为150mmX150mm的测试样品,放置于鼓风烘箱内 在鼓风烘箱内温度达到370C士 25C后置人,保持5min后取出 取出后从每片试样上剪切一条宽度为25nmm士0.1nmm,长度足够长 的试验条,A.3.2.1进行横向抗张强度试验 A.3.2.3湿抗张强度 取3片尺寸为宽度25mm士1mm,长边平行度不大于0.1mm,长度足够长以满足测试设备夹持要 求的测试样品,浸在室温水中15min,浸水深度250mm,取出后按A.3.2.1的规定进行横向抗张强度 试验 A.3.2.4经?射线辐照后的抗张强度 士5 )×76" 取6片尺寸为(175mm= mm的测试样品,其中3片纵向尺寸为175mm,3片横向尺 mm 寸为175mm,放人通风柜中进行丫射线辐照试验 丫射线辐照剂量率不大于2.5×10'Gy/h,累积剂量 mm×25 不小于6.0×10Gy 辐照试验后,剪切6条175 mm试验条,其中3条试验条沿测试样品的 横向剪切,另外3条沿测试样品的纵向剪切,然后按照A.3.2.1进行抗张强度试验 A.3.3抗水性 A.3.3.1初始抗水性 取3片尺寸为(70mm士3mm)×140mm土6mm)的测试样品,每片试样都应标出其正面和反 面,将每片试样剪成2片尺寸为(70 mm士3mm)×70mm士3mm)的正方形,分别按照GB/T4744 2013测试其中一片的正面和另一片的反面 取两个结果中较小的值作为该试样的抗水性数值 A.3.3.2经?射线辐照后的抗水性 取3片尺寸为(175mm士6mm)x(125mm士6mm)的测试样品,放人通风柜中进行丫射线辐照 试验,7射线辐照剂量率不大于2.5×10'Gv/Ah,累积剂量不小于6.0×10Gy 试验后,按A.3.3.1的规 定执行 A.3.4厚度 测试压力为50kPa,其余按GB/T451.32002的规定执行 A.3.5可燃物含量 灼烧温度为575C士25C,其余按GB/T742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 A.3.6耐挠曲性 沿滤料纵向裁切8片尺寸为(150mm士6mm)×(300mm士6mm)的测试样品(纵向),使滤料纵 向垂直于直径5mm士1mm的细轴,在滤料试样250mm士12mm长的范围内,在细轴上来回拉动弯 曲5次,弯曲弧度为180" 弯曲试验中,其中4片测试样品正面接触细轴.4片反面接触细轴 试验后 按A.2.7检查试样250mm士12mm范围内的表面质量及效率 22
GB/T17939一2015 耐霉性 A.3.7 该项试验在设计规格书有要求时开展.试验应满足设计规格书要求 A.4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A.4.1 按本附录生产的滤料的检验包括出厂检验,验收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由制造商负责;验收检 验由采购方负责;型式检验由具备型式检验各项试验能力的机构负责,并由第三方见证 A.4.2出厂检验 A.4.2.1检验项目 成批生产的核级高效空气滤料,每批均应按表A.1的规定进行检验 表A.1出厂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合格标准 外观要求 目视检测 A.1.1 形状和尺寸 钢板尺测量 A.l.2 气流阻力 A.3.1 A.2.1l 效率 A.3.1 A.2.2 抗张强度和伸长率 A.3.2.l A.2.3.1 A.2.3.3 湿抗张强度 A.3.2.3 A.3.3.1 A.2.4.1 初始抗水性 A.2.5 厚度 A.3.4 可燃物含量 A.3.5 A.2.6 A.4.2.2合格或不合格判定规则 在出厂检验中不符合A.4.2.1中任何一项验收标准的滤料应判为不合格 A.4.3验收检验 A.4.3.1抽样方案及检验项目 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样,同批号产品抽样不得少于1卷 检验项目按A.4.2.1执行 A.4.3.2合格或不合格判定规则 如抽样产品全部满足A.4.2.1规定的各项要求,则整批产品判为合格;如有不合格品,则整批产品 应做全部复检,合格品允许出厂,不合格品应报废 23
GB/T17939一2015 A.4.4型式检验 A.4.4.1试样 应按滤料的幅宽提供试样,试样长3.05m 试样应采用与常规生产相同的方法、材料,设备和工艺 流程进行制造 A.4.4.2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 正常生产每5年检验一次; c) "品停产超过1年后,恢复生产时; d 初阻力和效率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监管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合同规定要求时 g A.4.43检验项目 核级高效空气滤料应按表A.2的规定进行检验 表A.2型式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合格标准 检验方法 外观要求 目视检测 A.1. 形状和尺寸 A.1.2 钢板尺测量 气流阻力 A.3.1 A.2.1 效率 A.3.1 A.2.2 抗张强度和伸长率 A.3,2. A.2.3.1 耐热空气试验后的抗张强度 A.3,2.2 A.2.3.2 湿抗张强度 A.3,2.3 A.2.3.3 经7射线辅照后的抗张强度 A.2.3.4 A.3,2.4 A.3.3.1 初始抗水性 A.2.4.1 1o 经y射线辐照后的抗水性 A.3.3.2 A.2.4.2 1 厚度 A.3. A.2.5 12 可燃物含量 A.3.5 A.2.6 13 耐挠曲性 A.3.6 A.2.7 14 耐霉性 A.3.7 A.2.8 工艺稳定性 目视检测 15 A.2.9 A.4.4.4合格或不合格判定规则 当选取的试样不符合A.4.4.3中任何一项试验的任何一项要求,则判定滤料型式检验不通过 24
GB/T17939一2015 A.5标志 每卷滤料均应有标志,标志内容至少应包括 a)型号 b 幅宽; e)净重和(或)总长度; 效率; d) e)阻力 f 批号; g)制造厂名称,商标,生产日期 A.6包装 A.6.1包装应确实能保护出厂检验合格的滤料在正常装卸,运输、,搬运、贮存直到用户指定的交货验收 地点免受外因引起的损伤和毁坏 A.6.2每卷滤料均应有质量检验合格证,内容包括:滤料的气流阻力,效率(试验方法),幅宽,制造厂名 称,生产日期;合格证用塑料袋包装并与滤料卷一起装箱 A.6.3滤料卷外面应用塑料薄膜保护 A.6.4封装好的滤料卷装人瓦楞纸箱中,并在滤料卷与纸箱之间插人保护板 A.6.5包装箱外应注明产品名称,型号批号、幅宽、净重、制造厂名称、生产日期、防雨防潮、小心轻放 等标志 25
GB/T17939一2015 附 录B 资料性附录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其他性能要求 基于不同使用环境的要求,设计规格书应明确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用途(设计功能)和安全等级 并提供环境以及工作条件的相关要求,见表B.1 表B.1性能要求 运行环境条件 参数 单位 正常运行温度 温度 最低运行温度 最高运行温度 在最低,最高温度下持绩运行时间 运行时间 标准条件下正常运行风量 实际条件下正常运行风量 标准条件下最小风量 风量 m'/h 实际条件下最小风量 标准条件下最大风量 实际条件下最大风量 标准条件下温度 温度 标准条件下的压力 kP 压力 % 相对湿度 最小和最大运行湿度 正常运行条件 干扰条件及运行时间 化学接触影响 允许腐蚀量(控制腐蚀造成的强度降低或壳体减薄 mmm 每种化学物质的浓度 辐射剂量水平 Gy/h 辐射 牺射限制 Gy 达到过滤器寿命时的累积剂量 Gy 生物条件 生物接触影响 如对过滤后的介质进行保健物理学分析时有要求,需列出0.3m以外的粒径 效率 的效率 26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GB/T17939-2015介绍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是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过滤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质,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和纯度。

GB/T17939-2015是我国制定的关于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技术规范的标准,该标准对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检测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为其在医疗、生命科学、制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过滤材料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可以有效地去除直径小于0.3微米的颗粒物,例如细菌、病毒、尘埃等微小颗粒物质。此外,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还可以去除一些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有机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广泛用于手术室、实验室、制药厂等特殊环境中,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程度,并避免有害气体和微小颗粒对人体造成危害。

总之,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空气净化设备,其技术规范和性能要求由GB/T17939-2015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选择合适的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并按照标准进行使用和维护,可以有效地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相关资料

    和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类似的标准

    青瓷器第4部分:青瓷包装容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青瓷器第4部分:青瓷包装容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青瓷器第4部分:青瓷包装容器的编号:GB/T10813.4-2015。青瓷器第4部分:青瓷包装容器共有7页,发布于2016-05-01
    额定电压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电缆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额定电压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电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额定电压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电缆的编号:GB/T18890.2-2015。额定电压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电缆共有20页,发布于2016-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