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479-2010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

Paperlessrecorderforuseinindustrial-processmeasurementandcontrol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的编号:GB/T25479-201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共有13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1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7.220.20
  • 实施日期2011-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3页
  • 文件大小413.13KB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


国家标准 GB/T25479一2010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 Paperessrrdertoseinindustrialprcess" measurementandcontrolsystems 2010-12-01发布 2011-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479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杭州盘古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上海自仪股 份公司大华仪表厂、北京英华达电力电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兰申电器有限公司、福建上润精密仪 器有限公司,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东崎电气有限公司,厦门安东电子有限公司,安徽蓝德机 电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福光百特自动化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丽英,顾瑞良、丁云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郭豪杰、股淑背、李斌,战明、戈剑、黄水忠、张飞.徐国庆,股城楼、毛文章 祁剑峰
GB/T25479一2010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纸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的产品分类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的无纸记录仪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4793.12007 (IEC61010;2001,IDT)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2一2006, IEC61000-4-2;2001,IDT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3 2006,IEC61000-43;2002,IDT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4 2008,IEC61000-4-4:2004,IDT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52008 IEC61000-4-5;2005,IT) 6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 2008,IEC61000-4-6:2006,ID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17626.ll (GB/T17626.112008,IECc61000-4-11;2004,IDT) GB/T18268.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8268.1一2000,IEC61326-1:2005,IDT 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1部分;总则 GB/T18271.12000 (IEC61298-1:1995,IDT) GB/T18271.2一200o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2部分;参比条件下 的试验(IEC61298-2:1995,IDT GB/T18271.3-2000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第3部分;影响量影响 的试验(IEC61298-3;1998,IDT) GB/T22162盘装和架装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的盘面和开孔尺寸GB/T22162一2008. IEC60668:1980,IDT GB/T2548o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18271.1一2000,GB/T18271.2一2000和GB/T18271.3一20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 义适用于本标准
GB/T25479一2010 3.1 无纸记录仪paperless(vide ieographic》recorder 具有记录存储、图形显示、数据处理及导出功能的装置 3.2 记录间隔reeordingspace 无纸记录仪两次存储测量数据的时间间隔 当通道数大于1时,允许有多个记录间隔 产品分类和基本参数 产品分类 记录仪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 4.1.1 a盘装式; b)台式 4.2基本参数 4.2.1正常工作条件 记录仪的正常工作条件如表1所示 表1正常工作条件 540,避免阳光直射 环境温度 温度变化率:<10/Ah 相对湿度 ,,无凝露 85 气候 环境 大气压力 86106 kPa 环境气氛 记录仪的工作环境不含有易燃,易爆,有毒,水雾或有腐蚀性的介质 电压 (1一15%)220(1十10%)220 频率 (1士5%)50 交流 HHz 谐波 电源 % 电压 1士10%)24 直流 纹波 0.2 % 机械环境 振动 频率范围:(10一55)Hz;位移幅值:0.035mm 4.2. 2 输入 记录仪的输人通道数可由用户与制造商协商确定 各输人通道的信号种类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 通过输人通道信号设置来确定 输人可以包括如下信号种类 模拟直流信号 (010)mA、020)mA、420)mA、15V、010V、0100mV、一20 十20)mV等 热电偶信号 分度号为s,R,B,K、N,E、J、T等热电偶输出的电势(毫伏)信号
GB/T25479一2010 热电阻信号 分度号为P100,Cu50等的热电阻输出的电阻信号 电阻量信号 电阻量信号的范围为(o一40)a. 频率/脉冲量信号 频率范围为(010')Hz 脉冲的低电平不大于2V,高电平不小于4.5V f 开关量信号 包括触点型和电平型 4.2.3输出 输出包括如下的可选信号种类 模拟直流信号 (010)mA.,(0~20)mA,(420)mA.,(15)V,(010)V等 b)开关量信号 晶体管输出和/或继电器常开或常闭触点输出 输出电源 可提供容量不低于30mA的12Vd.c.或24Vd.c.的输出电源 4.2.4显示记录 记录仪能记录并以数字和图形方式显示其输人信号相关值,包括以时间为坐标的数据、组态参 数等 4.2.5通信接口和外设接口 记录仪具有下列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接口或外设接口: RS-232C或RS-485通信接口; a 注,如需要其他通信接口,用户可与制造商协商解决 b CF卡,SD卡,USB等可选外设接口 4.2.6输入通道的隔离 记录仪具有输人通道之间的隔离功能 4.2.7历史数据存储 记录仪历史数据的存储容量保证每个记录点在记录间隔时间为1s时.拥有大于8h的记录容量 4.2.8时钟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24h误差不大于2s,追忆数据的误差不大于1个记录间隔 4.2.9接地 记录仪宜分别设置保护地(PE)和工作地(E)两个接地端,制造商应对接地电阻值提出要求 4.2.10外形尺寸 盘装式记录仪的外形尺寸符合GB/T22162的规定 台式记录仪的外形尺寸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要求 5.1基本功能 在4.2.1规定的条件下,记录仪的记录存储、图形显示、数据处理及导出等功能应齐全、完好、正常 工作
GB/T25479一2010 5.2与准确度有关的要求 5.2.1数字显示基本误差限(AAm 记录仪的数字显示基本误差应不超过允许的基本误差限 记录仪的数字显示基本误差限以下式表示 AA =士(a% F.s十d 式中: 除量化误差之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综合最大测量误差系数,与准确度等级的数值相同 输入信号的量程 F.S -输出信息末位1个字所表示的值 d a应自下列数系中选取:0.05.0.1,0.2、0.5 5.2.2参比端温度补偿误差 在正常工作条件的环境温度下,参比端温度补偿误差应在士2C的范围内 5.3与影响量有关的要求 环境温度 在表1规定的正常环境温度条件下,相对于参比工作温度,温度每变化10时,由此造成数字显示 值的变化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0.2时小于a%F.s; a b)a>0.2时小于0.5a%F.s 5.3.2环境相对湿度 经过环境相对湿度影响试验后,数字显示值的变化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如a<0.2,数字显示值的变化量应不大于a%F.S b 如a>0.2,数字显示值的变化量不大于0.5a%F.S. 5.3.3机械振动 进行振动试验时,数字显示值的变化量应小于0.5a%F.s. 5.3.4主电源变化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由于电源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引起的数字显示值的变化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如a<0.2,数字显示值的变化量应不大于a%F.s. a) b) 如a>0.2,数字显示值的变化量应不大于0.5a%F.s. 5.3.5连续工作稳定性 记录仪经72h连续工作后,其基本误差仍应符合5.2.1的要求 5.3.6外接导线电阻的影响 每根外接导线电阻同时在(010)n范围内作同样变化时,由此造成的数字显示值的变化量应小于 0.5a%F.s 5 电磁兼容性(EMC) EMC抗扰度 记录仪的EMC抗扰度要求如表2所示,性能判据等级见表3 试验后,记录仪的基本误差仍应符 合5.2.1的要求 表2EMc抗扰度要求 序 试验项目 引用标准 性能判据 试验参数 电源电压短时中断 GB/T17626.11 0%25/30周期 周期 B 0% 电源电压暂降 GB/T17626.1l B 40%10/12周期 70%25/30周期
GB/T25479一2010 表2(续 序 试验项目 引用标准 性能判据 试验参数 10/m80MHz1GHz2 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3V/m(I.4GHH一2GHHa) 1V/m2.0GHz一2.7GHz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 电源端口包括保护接地);2kV5/50ns,5kHz); GB/T17626. B 扰度 l/o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lkv(5/50ns,5kH2) 电源端口包括保护接地):l1kV(线对线 浪涌(冲击)抗扰度 GB/"T17626.5 B 2kv(线对地 1/O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lkV 静电放电抗扰度 外壳接触放电4kV;空气放电8kV GB/T1762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GB/T17626.6 3V150kHz~80MHz) 外界磁场 GB/T18271.3 400A/m(r m.s 表3EMC性能判据等级 性 判 性能判据等级 能 据 试验时,在规范限值内性能正常 试验时,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 试验时,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需要操作者干预或系统复位 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5.4.2 在串模干扰或共模干扰的作用下,记录仪数字显示值的变化量应不大于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 记录仪的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试验电压如表4所示 表4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试验电压 输人信号 串模干扰电压 共模干扰电压 (420)mA 直流电流信号 010)mA 020)mA 1Va.c.,50Hz (15V 0~10)v 250Va.c.,50H 直流电压或热电偶信号 (一20十20)mv 0~100)mV 50mV,50Hz Pt100 热电阻信号或电阻信号 Cu50 5.5电气安全 5.5.1绝缘电阻 在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时,记录仪与地绝缘的端子同外壳(或与地)之间,互相隔 离的端子之间分别施加表5规定的直流试验电压,各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表5的规定值
GB/T25479一2010 表5绝缘电阻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或标称电路电压 直流试验电压 绝缘电阻 直流或正弦波交流有效值 MQ 60 100 >60一25o 500 20 5.5.2绝缘强度 在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绝缘强度试验时,记录仪与地绝缘的端子同外壳(或与地)之间,互相隔 离的端子之间应能承受如表6所规定的正弦波交流试验电压,不出现击穿或飞现象 表6绝缘强度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或标称电路电压 试验电压 直流或正弦波交流有效值 kV 60 0,5 >60一250 1.5 5.5.3安全标识 记录仪应有安全标识 安全标识应符合GB/T4793.1一2007中第5章的规定,且从外部能看到这 些标识,或者在操作者不用工具就可以打开的盖或门移开后能看到 安全标识不应标在操作者不用工 具就可以拆卸的零部件上 5 6 阶跃响应时间 若输人滤波器(硬件和/或软件)的时间常数为0.0,从输人阶跃信号开始,记录仪的响应时间应不 超过4s 5.7其他要求 模拟量输入信号的输入阻抗 5.7.1 模拟量输人信号的输人阻抗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模拟量输入信号的输入阻抗 输人信号 输人阻抗 (0~10)V >1M 15)V >1M 热电偶或毫伏信号 >5MQ 4一20)mA 二300! 0一20)mA 二300Q 0~10)mA 二300Q 5.7.2模拟量输出信号的负载驱动能力 模拟量输出信号的负载驱动能力应符合表8的规定
GB/T25479一2010 表8模拟量输出信号的负载驱动能力 输出信号 负载必须满足驱动能力 0~10)V 模拟量输出电压应能承受不小于10k的负载直至开路 15)V 模拟量输出电压应能承受不小于5kQ的负载直至开路 模拟量输出电流应能承受不大于750的负载直至短路 420)nmA 0~20)mA 模拟量输出电流应能承受不大于750Q的负载直至短路 模拟量输出电流应能承受不大于1500 Q的负载直至短路 (010mA 5.7.3掉电保护 记录仪应具有掉电保护功能 5.7.4超限显示的提示功能 记录仪应具有超限显示的提示功能 5.7.5断偶或断阻的故障诊断功能 记录仪应具有信号断偶或断阻的提示功能 5.7.6抗运输环境性能 记录仪在运输包装条件下,经GB/T25480“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规定的 高温(55C)、低温(一25C,运输碰撞和跌落试验后,其机械部分和外观应无损坏、松动等现象,基本 误差应符合5.2.1的要求 5.7.7外观 记录仪外壳和零件表面覆盖层,面板及铭牌等均应光洁完好,不得有剥落及伤痕等缺陷 紧固件不 得松动 面板的标志和背部接线的安全标志应鲜明、清晰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6.1.1环境条件 参比试验条件 参比试验条件按表9的规定 表9参比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 20土2 相对湿度 气候环境 65士5 % 大气压力 86106 kPa 电压 1士1%)220 频率 1土1%)50 交流 H 谐波 供电电源 % 电压 1士1%)24 直流 级波 0.2 % 外界磁场 除地磁场外影响可忽略 A/m 电磁环境 共模干扰 影响可忽略 串模干扰 影啊可忽略
GB/T25479一2010 b 一般试验大气条件 当试验不可能或无必要在参比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时,推荐采用下述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15一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1.2安装位置 试验期间记录仪的安装位置应是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位置之一 但在整个试验中,应只采用所允许 的各种位置中的一种 6.2基本功能 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记录仪通电工作,输人一定量的数据后,检查记录仪的基本功能是否齐全、 在 完好,正常工作 6.3与准确度有关的试验 6.3.1总则 GB/T18271.2一2000的4.1规定的试验程序适用于本标准 记录观察值之前,记录仪应经过预调(见GB/T18271.12000的7.12),并在每个方向上作至少三 次,最好五次的全范围行程的运行,观察对应于每一个输人值的输出值 6.3.2数字显示基本误差限 以输人量程的0%,20%,40%,.60%,80%,100%为试验点,以上、下行程为一个循环,作3至5个 循环的试验 观察和记录每个循环,每个行程的每个试验点的示值,按下式计算每个试验点上的误差 P=P;一P 2) 式中: 被测试验点的记录仪示值 P 被测试验点输人信号所对应的理论计算值 应从4.2.2所述的输人信号种类中任选两种以上的信号类型进行基本误差试验 6.3.3参比端温度补偿误差 在试验条件下,将热电偶的输人端短路,判定记录仪的显示温度与该时标准温度计显示温度之差是 否符合本标准5.2.2规定 6.4与影响量有关的试验 6.4.1总则 GB/T18271.3一2000规定的试验程序适用于本部分 除非另有规定,应通过确定由于下列使用 条件逐一变化所引起的范围下限值和量程的变化来评估这些影响 其他的使用条件保持参比值不变 影响量变化的速率应足够慢,以确保在任何场合下被试记录仪都不发生过冲 试验之前和试验后,应检查记录仪的检测,记录存储、图形显示、数据处理及导出等基本功能是否齐 全、完好 6. .4.2环境温度 试验按GB/T18271.3一2000的第5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4 .3 环境相对湿度 o 本试验应按GB/T18271.3一2000的第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6.4.4机械振动 本试验应按表1规定的位移幅值和振动频率范围,按GB/T18271.3一2000的第7章规定的方法 进行 6.4.5 主电源变化 本试验应按表1规定的电源电压和频率范围,按GB/T18271.32000的12.1规定的方法进行
GB/T25479一2010 6.4.6连续工作稳定性 记录仪通电预热以后,连续工作72h,测量和计算记录仪的基本误差 6.4.7外接导线电阻的影响 本试验可与基本误差试验同时进行 也可在10%和90%量程附近的试验点上,将其外接电阻从规 定的最小值改变到最大值,测量和计算记录仪的基本误差 6.5电磁兼容性 6.5.1EMC抗扰度 试验按GB/T18268.1和GB/T17626系列标准中相应部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等级见表2 6. 5. .2 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本试验应按GB/T18271.3一2000的13.1和13.2规定的方法进行 6.6电气安全 6.6.1绝缘电阻 本试验应按GB/T18271.2一2000的6.3规定的方法进行 6.6.2绝缘强度 本试验应按GB/T18271.22000的6.3规定的方法进行 6.6.3安全标识 目测检查记录仪是否符合5.5.3的规定 6 阶跃响应时间 本试验应在参比试验条件下,按GB/T18271.22000中5.4规定的方法进行 本试验应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响应时间 6.8其他性能试验 模拟量输入信号的输入阻抗 本试验应按GB/T18271.2一2000第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6.8.2模拟量输出信号的负载驱动能力 本试验应按GB/T18271.3一2000第11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6.8.3掉电保护 记录仪在0.5D处工作,运行15min后切断输人信号,记下记录仪所设定的参数及对应的输出 值,再切断供电电源,15min后恢复供电(不加输人信号),记下记录仪所设定的原参数及对应的输出 值,观察试验前后所有数据是否一致 本试验应重复三次 6.8.4超限显示的提示功能 本试验可与6.3.2结合进行,使记录仪输人超过规定的输人值,观察记录仪是否有相应提示 6.8.5断偶或断阻的故障诊断功能 人为地断偶或断阻,观察记录仪是否有相应提示 6.8.6抗运输环境性能 本试验按GB/T25480“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后 a)检查机械部分和外观有无损坏、松动等现象 b)重复6.3.2的试验,确定基本误差是否符合5.2.1的要求 6.8.7外观 目测检查记录仪的外观是否符合5.7.7的规定
GB/T25479一2010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每台记录仪均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能出厂 记 录仪出厂检验应按表10所列项目进行 表10检验项目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条款 试验方法条款 出厂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 基本功能 5.1 6.2 数字显示基本误差限 5.2.1 6 ..3.2 参比端温度补偿误差 5.2.2 .3.3 ? 环境温度 5.3.1 6.4.2 环境相对湿度 5.3.2 6.4.3 5. .3.3 机械振动 6.4.4 主电源变化 5.3.4 6.4.5 5.3.5 连续工作稳定性 外接导线电阻的影响 5,3,6 6,4.7 EMC抗扰度 5,4.1 6,5.1 5,4.2 6,5,2 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绝缘电阻 5.5.1 6.6.1 绝缘强度 5.5.2 6.6.2 安全标识 5.5.3 6.6.3 6.7" 阶跃响应时间 5.6 5.7.1 6 ..8.1 模拟量输人信号的输人阻抗 模拟量输出信号的负载驱动能力 5.7.2 6,8.2 掉电保护 5.7.3 6.8,3 超限显示的提示功能 5.7.4 6,8,4 断偶或断阻的故障诊断功能 5,7.5 6.8.5 抗运输环境性能 5.7.6 6.8.6 外观 5,7.7 6.8.7 注,带“”标记的为必需检验项目 7.2型式检验 除非另有规定,记录仪型式检验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项目进行 有下列情况之一,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定型鉴定; b正常生产时,应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或长期停产(一般为大于半年)恢复生产时;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和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有关要求时 e 10
GB/T25479一2010 标志,包装和贮存 8.1标志 记录仪面板或铭牌上应有下列标志 a)型号和名称 b 制造厂厂名或商标; 标有连接外部线路的接线端子标志 c d)产品编号和制造日期 8.2包装 记录仪应连同附件、备件、使用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等装在防尘,防震和防潮的坚固盒中;装箱运输 的记录仪应按GB/T13384的有关规定进行包装 8.3贮存 记录仪应贮放在环境温度为5C一40C和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通风室内,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 记录仅的有害杂质

色谱数据工作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色谱数据工作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色谱数据工作站的编号:GB/T25478-2010。色谱数据工作站共有13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的编号:GB/T25481-2010。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共有16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