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709.5-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5:Cuppingtherap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的编号:GB/T21709.5-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共有9页,发布于2008-07-012008-07-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20
  • 实施日期200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665.67KB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国家标准 GB/T21709.5一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etureandmoxibstion- Part5.Cuppingtherapy 2008-04-23发布 200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709.5一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拔罐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标准适用于拔罐技术操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17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21709.4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4部分:三棱针 (GB/T21709.7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7部分;皮肤针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709的本部分 3 拔罐cupping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喻穴或体表的一定部 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3.2 火罐utensilforfirecupping 火罐是指通过燃烧罐内空气的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3.3 水罐utensilforliquideupping 水罐是利用空气热膨胀原理,通过蒸汽、水煮等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3 抽气罐utensilforairextraetingeupping 用 一种特制的罐具和一个抽气装置构成并通过抽吸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3.5 针罐法neelle-epping 针罐法是指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 操作步骤与要求 施术前准备 4.1.1罐具 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碎裂,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 壁应擦拭干净 常用罐的种类参见附录A 4.1 2 部位 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 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GB/T21709.5一2008 4.1.3体位 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1.4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 4.1.5消毒 罐具;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玻璃罐用2000mg/儿L的84消毒药液 4.1.5.1 浸泡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或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的玻璃罐 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儿的84消毒药液浸泡2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h) 塑料罐具,可用 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 4.1.5.2部位;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 应用针罐法时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 刺部位消毒 4.1.5. 3 医者;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 4.2施术方法 4.2.1吸拔方法 4.2.1.1火罐 4.2.1.1.1 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错子等夹住95%乙醉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人罐内摇晃数 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4.2.1.1.2投火法 将易燃软质纸片(卷)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人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4.2.1.1.3贴棉法 将直径1cm~2cmm的95%乙醇棉片贴于罐内壁,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4.2.1.2水罐 4.2.1.2.1水煮法 将竹罐放人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min~3min,然后用毁子将罐倒置(罐口朝下)夹起,迅速用多层干 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拔于应拔部位,然后 轻按罐具30s左右,令其吸牢 4.2.1.2.2蒸汽法 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煮沸,至水蒸汽从壶嘴或套于壶嘴的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壶 嘴或皮管插人罐内2nmin一3nmin后取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抽气罐 4.2.1.3 先将抽气罐紧扣在应拔部位,用抽气简将罐内的部分空气抽出,使其吸拔于皮肤上 4.2.1.4其他罐 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 4.2.2应用方法 4.2.2.1单纯拔罐法 4.2.2.1.1闪罐 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 发热为度 动作要迅速而准确 必要时也可在闪罐后留罐 4.2.2.1.2留罐 将吸拔在皮肤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使局部皮肤潮红,甚或皮下瘀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 留罐时间可参见附录B
GB/T21709.5一2008 4.2.2.1.3走罐 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常用凡士林、医用甘油,液体石蜡或润肤霜等),也可用温水或药液,同时 还可将罐口涂上油脂 用罐吸拔后,一手握住罐体,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至走罐部位皮 肤紫红为度,推罐时应用力均匀,以防止火罐漏气脱落 4.2.2.1.4排罐 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 4.2.2.2针罐法 4.2.2.2.1 留针拔罐 在毫针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拔罐,留置后起罐、起针 留置时间可参见附录B. 4.2.2.2.2出针拔罐 在出针后,立即于该部位拔罐,留置后起罐,起罐后再用消毒棉球将拔罐处擦净 4.2.2.2.3刺络拔罐 在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或三棱针挑治后,再行拔罐、留罐 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 净血迹 挑刺部位用消毒散料或创可贴贴护 三棱针的技术操作规范见GB/T21709.」的规定,皮肤 针的技术操作规范见GB/T21709.了的规定 4.2.3起罐方法 4.2.3.1一般罐 -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 隙,空气进人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4.2.3.2抽气罐 提起抽气罐上方的塞帽使空气注人罐内,罐具即可脱落 也可用一般罐的起罐方法起罐 4.2.3.3水(药)罐 为防止罐内有残留水(药)液漏出,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 4.3施术后处理 4.3.1拔罐的正常反应 在拔罐处若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或兼微热痛感,或局部发红,片刻后消失,恢复正常皮色, 皆是拔罐的正常反应,一般不予处理 4.3.2拔罐的善后处理 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处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 日内自可消退 起罐后如果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若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 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 若出血应用消毒棉球拭净 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 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 若用拔罐治疗疮痛,起罐后应拭净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 注意事项 5.1拔罐前应充分暴露应拔部位,有毛发者宜剃去,操作部位应注意防止感染 选好体位,嘱患者体位应舒适,局部宜舒展、松弛,勿移动体位,以防罐具脱落 5 2 55 3 老年、儿童、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拔罐者,拔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 妊娠妇女及婴幼儿慎用 拔罐方法 若留针拔罐,选择罐具宜大,毫针针柄宜短,以免吸拔时罐具碰触针柄而造成损伤 使用电罐、磁罐时,应注意询问病人是否带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物体,有佩带者应禁用 6 5. 起罐操作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否则会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 拔罐手法要熟练,动作要轻、快、稳、准 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不可吸含乙醇过多,以免拔罐时滴 落到患者皮肤上而造成烧烫伤 若不慎出现烧烫伤,按外科烧烫伤常规处理
GB/T21709.5一2008 5.8燃火伸人罐内的位置,以罐口与罐底的外1/3与内2/3处为宜 5.9拔罐过程中如果出现拔罐局部疼痛,处理方法有减压放气、立即起罐等 5.10拔罐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瞬间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处 理方法是立即起罐,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卧位,必要时可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或掐水沟穴等 密切注意 血压,心率变化,严重时按晕厥处理 5.11拔罐的留罐时间及洽疗间隔与疗程参见附录B 禁忌 6 急性严重疾病、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6.2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 6.3血小板减少性紫搬、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 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及静脉曲张处 6.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6.6急性外伤性骨折、中度和重度水肿部位 6.7痹病、症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6.8
GB/T21709.5一200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用罐的种类 A.1按材质分类 A.1.1角罐 用牛角或羊角加工制成 A.1.2竹罐 用坚固的细毛竹制成,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中间略粗,形同腰鼓 A.1.3陶瓷罐 由陶土烧制面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外展,形同腰鼓 A.1.4玻璃罐 由玻璃工制成 其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口小肚大,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而平滑 A.1.5金属罐 分铜罐、铁罐,用铜或铁皮为原料制成 形状如竹罐,口径大小不一 A.1.6橡胶罐 依照玻璃罐的形状以橡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罐具 A.1.7生物陶瓷火罐 是选用多种氧化聚合物,配合其他辅助材料烧制成 1.8塑料罐 A 是用塑料或以塑料为主的原料制成 A.2按排气方法分类 A.2.1抽气罐 用一种特制的罐具和一个抽气装置构成 分为连体式和分体式两种 A.2.2注射器抽气罐 用青,链霉素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制成 A.2.3空气唧筒抽气罐 A.2.3.1皮排气球抽气罐 用橡皮排气球连接罐具而成 分成简装式(排气球与罐具制成一体,不可拆开)、精装式(罐具与排 气球可以拆开,可根据需要临时选用适当的罐具)、组合式(排气球只在排气时连接罐具,罐具拔住之后, 可以随时取下排气球,并可装在其他罐具上继续应用. A.2.3.2电动抽气罐 通过电动抽气吸附,经穴电动拔罐治疗仪属此种 A.2.4挤气罐 常见的有组合式和组装式两种 组合式是由玻璃嗽叭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囊构成;组装式是装 有开关的橡皮囊和橡皮管与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罐连接而成 A.2.5双孔玻璃抽吸罐 外形和玻璃罐大致相同,成椭圆球形 在罐之顶部两侧设有圆柱形的两个孔一为注人孔,一为排 气孔
GB/T21709.5一2008 A.3按功能分类 A.3.1电罐 电罐是在传统火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罐已从单纯的产生负压到集 负压、温热、磁疗、电针等综合治疗方法为一体 负压以及温度均可通过电流来控制,而且还可以连接测 压仪器,可随时观测负压情况 A.3.2磁罐 磁罐是磁疗与罐疗相结合的一种磁疗器械 用优质塑料制成罐筒,形状为圆形,一面开口,另一部 分为抽气装置,使用时连接罐简 A.3.3药物多功能罐 罐内凹斗可放人药液或药末、药片 A.3.4远红外真空罐 真空拔罐结合稀土元素制成的发热体进行拔罐 A.3.5H-亚型红外线真空治疗机 该仪器具有真空拨火罐及红外线的两种协调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A.3.6复合罐具 罐具配用其他治疗仪而成
GB/T21709.5一2008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拔罐的留罐时间及治疗间隔与疗程 B.1拔罐的留罐时间 留罐时间可根据年龄、病情、体质等情况而定 一般留罐时间为5min一20nmin,若肌肤反应明显 皮肤薄弱、年老与儿童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B.2拔罐治疗间隔与疗程 治疗的间隔时间,按局部皮肤颜色和病情变化决定 同一部位拔罐一般隔日1次 急性病痊愈为 止,一般慢性病以7次10次为一疗程 两个疗程之间应间隔3d~5d或等罐斑痕迹消失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的编号:GB/T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共有9页,发布于2008-07-012008-07-01实施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4部分三棱针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4部分三棱针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4部分三棱针的编号:GB/T21709.4-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4部分三棱针共有5页,发布于2008-07-012008-07-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