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584-2018

屋面瓦试验方法

Testmethodsforroofingtil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屋面瓦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屋面瓦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6584-2018。屋面瓦试验方法共有16页,发布于2019-08-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1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00.25
  • 实施日期2019-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1.25M

屋面瓦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36584一2018 屋面瓦试验方法 Testmethodsforroofingtiles 2018-09-17发布 2019-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584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 物理性能试验 试验报告
GB/36584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西安有限公司,曼宁家(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 南省湘乡市唐盛瓦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红狮陶瓷有限公司、广东欧耐特 建材有限公司、佛山市荣冠玻璃建材有限公司、常熟大象建陶有限公司、北京安耐格工程技术有限责任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仙莉路晓斌,潘祥,贼凡、潘超、袁志欣、张国明、左智军、陈锦豪、李森、简伟闯 陈亮、周连根、牛兰成
GB/36584一2018 屋面瓦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屋面瓦的术语和定义、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抗弯曲性能、抗冻性能、耐急冷急热性吸 水率、抗渗性能、抗盐性能、耐酸碱性能、抗风性能、模拟雨淋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屋面覆盖及装饰用的板状或块状屋面瓦类产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195建筑卫生陶瓷分类及术语 JGJ/T191 建筑材料术语标准 1SO3585硅棚玻璃3.3特性(Borosihcateglass3.3Properties) 术语和定义 GB/T9195和JGJ/T19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 4.1尺寸偏差 4.1.1量具 钢直尺,精度为1mm 4.1.2测量方法及结果评定 4.1.2.1在瓦正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长度(L)和宽度(b),其中S形瓦在瓦头处测量宽度(b) 当被测 处有磕碰、粘或凸出时,可在其旁边测量 4.1.2.2测量结果以每件试样测量的长度,宽度与其规格长度、,宽度的偏差值表示 4.1.3测量精度 测量尺寸精确至1mm. 4.2外观质量 4.2.1量具 量具如下 钢直尺,精度为1mm a b)10倍带刻度的放大镜精度为0.1mm.
GB/T36584一2018 4.2.2测量方法及结果评定 4.2.2.1表面质量 4.2.2.1.1将试样按长度方向5件、宽度方向4件整齐排列在平坦的地面上在自然光照下目测检验 检查距离从检验者脚尖至瓦底边计算,检验者身体不应倾斜 检查需两人进行,铺放试样者不参与 检验 4.2.2.1.2试验结果以每件试样在不同检查距离下表面质量缺陷的明显程度表示 4.2.2.2变形 4.2.2.2.1将瓦的基准平面放置在平板上,用钢直尺测量瓦边角翘离平板的最大距离 4.2.2.2.2平瓦、三曲瓦,双简瓦、鱼鳞瓦、牛舌瓦类还要检查瓦侧宽度方向的弯曲 测量时,将钢直尺 的边与瓦侧长度方向的两端点平齐,用另一钢直尺测量瓦侧与直尺边之间的最大弯曲距离 4.2.2.2.3测量结果以每件试样的变形最大值表示 4.2.2.3裂纹 4.2.2.3.1测量裂纹两端点之间最大直线距离 贯穿裂纹长度测量时,应包括连续的非贯穿部分裂纹 长度 4.2.2.3.2测量结果以每件试样的最大裂纹长度表示 4.2.2.4磕碰、融粘 4.2.2.4.1测量磕碰、袖粘处对瓦相应棱边的长、宽投影尺寸 如果破坏处从一个面延伸至其他面上 时,则累计其延伸的投影尺寸 边缘部分的破坏处分别测量其在可见面和隐蔽面或正面和背面上的投 影尺寸 平瓦边筋和后爪的破坏处,其残留高度分别从瓦边筋和瓦背面的基准平面底部量起 4.2.2.4.2测量结果以每件试样最大破坏处的尺寸表示 4.2.2.5石灰爆裂 4.2.2.5.1测量石灰爆裂处的最大直径尺寸 4.2.2.5.2测量结果以每件试样最大破坏处的尺寸表示 4.2.2.6欠火,分层 人工敲击试样,依声音差异来辨别,或观察试样侧面进行检验 4.2.2.6.1 4.2.2.6.2试验结果以每件试样欠火,分层缺陷的明显程度表示 4.2.2.7融层厚度涂层厚度 4.2.2.7.1取横向断面规则的断瓦试样2件,将10倍带刻度的放大镜置于瓦片断层上,量取横向3个 点位的袖层或涂层厚度 测量点位同隔约为b/3,波形瓦至少有- 一个测量点在波峰位置 4.2.2.7.2测量结果以每件试样最小厚度尺寸表示 4.2.3测量精度 测量尺寸精确至1mm;融层厚度、涂层厚度测量尺寸精确至0.1 mm
GB/36584一2018 物理性能试验 5.1抗弯曲性能 5.1.1 仪器设备 5.1.1.1弯曲强度试验机:试验机能够均匀加荷,其相对误差不大于士1% 支座由直径为25mm互相 平行的金属棒及下面的支承架构成,其中一根可以绕中心轻微上下摆动,另一根可以绕它的轴心稍作旋 转 支承架高度约50mm,保证金属棒间距可调 压头是一直径为25m的金属棒,也可以绕中心上 下轻微摆动 支座金属棒和压头与试样接触部分均垫上厚度为5mm,硬度为HA(4560)度的普通橡 胶板 5.1.1.2钢直尺:精度为1 mm 5.1.1.3秒表;精度为0.1s 5.1.2试样准备 以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整件瓦作为试样,试样数量为5件 5.1.3试验步骤 5.1.3.1将试样放在支座上,调整支座金属棒间距,并使压头位于支座金属棒的正中,对于跨距要求搭 接不足的瓦J形瓦、S形瓦先保证一个支座金属棒位于瓦峰宽的中央),调整间距使支座金属棒中心以 外瓦的长度为(15士2)mm 其中对于波形瓦类,要在压头和瓦之间放置与瓦上表面波浪形状相吻合的 平衡物,平衡物由硬质木块或金属制成,宽度约为20mm 如图1图7所示 5.1.3.2试验前先校正试验机零点,启动试验机,压头接触试样时不应冲击,以50N/s100N/s的速 度均匀加荷,直至断裂,记录断裂时的最大载荷P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100 100 00 00 200 200 图1平瓦、波形瓦类弯曲试验示意图 图2脊瓦、筒瓦、沟头瓦类弯曲试验示意图
GB/T36584一2018 说明: -波形瓦顶面; -波形瓦加荷平衡物 图3波形瓦加荷平衡物示意图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15士2 15士 15出 图4三曲瓦、双筒瓦类弯曲试验示意图 图5鱼鳞瓦、牛舌瓦类弯曲试验示意图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100 100 图6板瓦,滴水瓦类弯曲试验示意图 图7J】形瓦、s形瓦类弯曲试验示意图 5.1.4结果计算与评定 5.1.4.1平瓦、板瓦、脊瓦、滴水瓦、沟头瓦、S形瓦、J形瓦、波形瓦的试验结果以每件试样断裂时的最大 载荷表示,精确至10N
GB/36584一2018 5.1.4.2三曲瓦、双筒瓦,鱼鳞瓦、牛舌瓦的弯曲强度按式(1)计算 3PL R 2 式中: 试样的弯曲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R 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载荷,单位为牛顿(N); -跨距,单位为毫米(m mm; 试样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断裂面上的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 三曲瓦.,双筒瓦.鱼鳞瓦,牛舌瓦的试验结果以每件试样的弯曲强度表示,精确至0.1MPad 5.1.4.3 5.2抗冻性能 5.2.1方法一 5.2.1.1仪器设备 5.2.1.1.1低温箱或冷冻室;放人试样后箱(室)内温度可调至一20C或一20C以下 5.2.1.1.2水槽 5.2.1.1.3试样架 5.2.1.2试样准备 以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整件瓦作为试样,试样数量为5件 5.2.1.3试验步骤 5.2.1.3.1检查外观,将磕碰、袖粘、缺袖和裂纹(含袖裂)处作标记,并记录其情况 5.2.1.3.2将试样浸人15C一25C的水中,24h后取出,放人预先降温至一20C士3C的冷冻箱中的 试样架上 试样之间,试样与箱壁之间应有不小于20mm的间距 关上冷冻箱门 5.2.1.3.3当箱内温度再次降至-20C士3C时,开始计时,在此温度下保持3h 打开冷冻箱门,取出 试样放人15C一25C的水中融化3h 如此为一次冻融循环 5.2.1.4试验结果 以每件试样的外观破坏程度表示 5.2.2方法二 5.2.2.1仪器设备 5.2.2.1.1干燥箱:工作温度为110C士5C;也可使用能获得相同检测结果的其他干燥系统 5.2.2.1.2水槽(水):温度保持在20C士5c 5.2.2.1.3冷冻机:能冷冻至少5件试样,并使试样互相不接触 5.2.2.2试样准备 以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整件瓦作为试样,试样数量为5件
GB/T36584一2018 5.2.2.3试验步骤 5.2.2.3.1检查外观,将磕碰、袖粘、缺袖和裂纹(含袖裂)处作标记,并记录其情况 5.2.2.3.2以不超过20C/h的速率使试样降温到一5C,试样在此温度下保持15min 然后将试样浸 没于水中或喷水直到温度达到5,试样在此温度下保持15min 如此为一次冻融循环 如果要中断 循环试验,试样应该浸没在5C以上的水中 5.2.2.4 试验结果 以每件试样的外观破坏程度表示 如果发现试样在试验过程中间已经损坏,应及时检查并作记录 5.3耐急冷急热性 5.3.1仪器设备 5.3.1.1烘箱;能升温至200C 5.3.1.2试样架 5.3.1.3能通过流动冷水的水槽 5.3.1.4温度计 5.3.2试样准备 以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整件瓦作为试样,试样数量为5件 5.3.3试验步骤 5.3.3.1测量冷水温度,保持15C士5C为宜 5.3.3.2检查外观,将裂纹(含袖裂、磕碰、袖粘和缺袖处作标记,并记录其缺陷情况 5.3.3.3将试样放人预先加热到温度比冷水高150C士2C的烘箱中的试样架上 试样之间试样与 箱壁之间应有不小于20mm的间距 关上烘箱门. 5.3.3.4在5min内使烘箱重新达到预先加热的温度,开始计时 在此温度下保持45nmin 打开烘箱 门,取出试样立即浸没于装有流动冷水的水槽中,急冷5min 如此为一次急冷急热循环 5.3.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以每件试样的外观破坏程度表示 注:此项试验建议适用于有袖类瓦 5.4吸水率 5.4.1仪器设备 5.4.1.1烘箱:工作温度为110C士5C,也可使用能获得相同检测结果的其他干燥系统 5.4.1.2干燥器 5.4.1.3真空容器和真空系统;能容纳所要求数量试样的足够大容积的真空容器和抽真空能达到 0kPa士1kPa并保持30min的真空系统 5.4.1.4 鹿皮或其他合适材料 5.4.1.5天平称量精度为所测试样质量0.01% 5.4.1.6去离子水或蒸僧水
GB/36584一2018 5.4.2试样准备 以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整件瓦或抗弯曲性能试验后的瓦的一半作为制样样品,在中间部位分别切取 最小边长100mm×瓦厚度作为试样,试样数量为5块 5.4.3试验步骤 5.4.3.1将试样擦拭干净后放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即每隔24h的两次连续质量之差小于0.1%) 作为干燥时质量mw 试验过程中试样放在有硅胶或其他干燥剂的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不应使用酸性 干燥剂,每块试样按表1的测量精度称量和记录 表1试样的质量和测量精度 单位为克 试样的质量 测量精度 50<朋<100 0.02 100GB/T36584一2018 5.5.3试验步骤 5.5.3.1将试样擦拭干净,用水泥砂浆或沥青与砂子的混合料在瓦的正面四周筑起一圈高度为25mnm 的密封挡,作为围水框;或在瓦头、瓦尾处筑密封挡,与两瓦边形成围水槽 再用70%石蜡和30%松香 的熔化剂密封接缝处,应保证密封挡不漏水 形成的围水面积应接近于瓦的实用面积 5.5.3.2将制作好的试样放置在便于观察的试样架上,并使其保持水平 待平稳后,缓慢地向围水框注 人清洁的水,水位高度距瓦面最浅处不小于15mm,试验过程一直保持这一高度,将此试验装置在温度 为15C一30C,空气相对湿度不小于40%的条件下,存放3h 5.5.4试验结果 以每件试样的渗水程度表示 注:此项试验建议适用于无袖类瓦 5.6抗盐性能 5.6.1仪器设备 5.6.1.1鼓风干燥箱;能升温至200C 5.6.1.2200ml带盖塑料烧杯 5.8.1.3能控制温度为19C士3C的环境或恒温箱 5.6.1.4过滤漏斗和快速过滤纸 电子天平,精度为0.01 5.6.1.5 g 5.6.1.6工业级氯化钠 5.6.1.7 温度计,蒸僧水、玻璃皿和小刷子 5.6.2试样准备 以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整件瓦或抗弯曲性能试验后的瓦的一半作为制样样品,在样品的可见面部分 分别切取(50士2)mm×(25士2)mm×瓦厚度作为试样,试样数量为5块 5.6.3试验步骤 5.6.3.1检查清理试样外观,除去表面疏松的物质,将裂纹(含袖裂)、磕碰、袖粘和缺袖处作标记,并记 录其缺陷情况 5.6.3.2干燥试样和氧化钠;将试样和适量氯化钠固体置于玻璃皿,放人预先加热到115C士3C的鼓 风干燥箱中的试样架上,试样干燥时间大于12h,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时间间隔为2h,称量之差不超 过后一次称量的0.2%),氯化钠干燥时间至少4h;后将试样和氯化钠固体取出,放置在能控制温度为 C的环境或恒温箱中冷却1h2h至室温 19 5.6.3.3称取140g干燥的氧化钠,配制浓度为14%的氯化钠溶液1000mL,分置于5个200mL带盖 塑料烧杯中 5.6.3.4将冷却后的试样分别浸人塑料烧杯溶液中,溶液面应高出试样10mm以上,盖上盖子,重新放 置于能控制温度为19C士3C的环境或恒温箱中,浸泡时间为1.75h~2.5h 然后从塑料烧杯中取出 试样,沥除溶液1 min~10min,再分别置于玻璃皿放回l15C士3C的鼓风干燥箱中的试样架上 如 此以试样干燥为起点,试样在溶液中浸泡结束重新放人干燥箱前为终点,为一次循环 5.6.3.5从第一次循环开始,试样干燥时间的选择,由过夜干燥大于12h和短期干燥2.5h士0.5h两种 方式交替进行,不应连续采用短期干燥方式,但允许连续采用过夜干燥 之后,开始第十次循环,第二十
GB/36584一2018 次循环,直至第四十次循环结束 每次检查试样,如果发现有标记以外的颗粒物掉落,将这些颗粒物取 出置于对应编号玻璃皿中并记录,添加提前配制好、浓度为14%氯化钠溶液适量以补充损失 每完成 十次循环,应使用新鲜溶液 5.6.3.6用垫有过滤纸的过滤漏斗过滤收集的陈溶液,获得底部残留物;用燕水清洗残留物3遍,停 置稍干;将过滤纸从漏斗上移开并使用小刷子将残留物转移到对应编号的玻璃皿上,与之前的颗粒物 若有)汇集 5.6.3.7在预先加热到115C士3C的干燥箱中放人盛有颗粒物和残留物的玻璃皿,干燥0.5h以上, 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用电子天平逐个称量颗粒物和残留物的净质量(试样失重),精确至0.01g 5.6.4试验结果 5.6.4.1以每块试样的试样失重表示 5.6.4.2若检查试样中发现掉落的颗粒物超过了规定的最大值(40次循环后试样失重不超过0.4g),也 可在第2次一40次循环当中停止试验,测定试样失重并记录循环次数 5.7耐酸碱性能 5.7.1酸、碱试液 5.7.1.1体积分数为0.03的盐酸溶液,由浓盐酸(p=1.19g/mL)配制 5.7.1.2氢氧化钾溶液30g/L 5.7.2仪器设备 5.7.2.1圆筒;用硅砌玻璃(ISO3585)或其他合适材料制成的带盖圆简 5.7.2.2干燥箱;工作温度为110C士5 鹿皮、白布、密封材料(如橡皮泥》. 5.7.2.3 5.7.2.4铅笔;硬度为HIB的铅笔 5.7.2.5灯泡:40w,内面为白色 5.7.3试样准备 以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整件瓦或抗弯曲性能试验后的瓦的一半作为试样,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可见 面部位,试样数量为每种试液使用5块 5.7.4试验步骤 在圆筒的边缘上涂一屋3mm厚的密封材料,将圆简倒置在试样表面的干净部分,并使其周边密 封 从开口处注人试液,液面高度为20mm士1mm,试液应是5.7.1中所列溶液之一 将试验装置放 于20C士2C的温度下保存,使试液与试样接触4d,每天轻轻摇动装置一次,并保证试液的液面不变 2d后更换一次溶液,再过2d后移开圆筒并用合适的溶剂彻底清洗试样上的密封材料 5.7.5试验后的分级 5.7.5.1 概述 经过试验的试样在评价前应完全干燥 为确定铅笔试验是否适用,在试样未处理部分用铅笔划几 条线并用湿布擦试线痕,如果铅笔线痕擦不掉,这些瓦将记录为“不适合标准分级法”,只能用目测分级 法进行评价
GB/T36584一2018 5.7.5.2标准分级法 对于通过铅笔试验的试样,则继续按照下述步骤进行评价分级 5.7.5.2.1目测初评 5.7.5.2.1.1用肉眼(平时戴眼镜的可戴上眼镜)以标准距离25cm的视距从各个角度观察被测表面与 未处理表面有何表观差异,如反射率或光泽度的变化 5.7.5.2.1.2光源可以是日光或人工光源(约为300lx),但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5.7.5.2.1.3观测后如未发现可见变化,则进行铅笔试验 如有可见变化,即进行反射试验 5.7.5.2.2铅笔试验 在试样表面和非处理表面上用铅笔划儿条线,用软质温布擦试铅笔线条,如果可以擦掉,则为 A级;如果擦不掉,则为B级 5.7.5.2.3反射试验 5.7.5.2.3.1将试样摆放在一个合适的角度,能使灯泡的图像反射在非处理表面上,灯光在试样表面上 的人射角约为45',试样和光源的间距为350mm士100mm 5.7.5.2.3.2评价的参数为反射清晰度,而不是试样表面的亮度,调整试样的位置,使灯光同时落在处 理和非处理面上,检查处理面上的图像是否较模糊 此试验对某些无光袖面的试样是不适合的 如果 反射清晰,则定为B级 如果反射模糊,则定为C级 5.7.5.3目测分级 对于不能用铅笔试验的试样,称之为“不适于标准分级法”,应采用下列方法分级: A级;无可见变化 a b) B级:表面有明显变化 c级;原来的表面部分或全部有损坏 c 注:建议此项试验仅适用于有袖瓦类 5.8抗风性能 5.8.1仪器设备 5.8.1.1试验机;能够通过一个矩形开口宽度为914mm,高度为305mm)输送一股速度不低于 97km/h的水平气流 在速度不低于177km/h时,允许为该设备增加一段管道部段,从而将矩形开口 的高度降低至152mm 在出口处测量的风速为规定要求的士5% 试验机应配有一个可调节工作台 或合适的支架,安装的试验板应能调节到相对于风口的任何角度及水平位置 1680mm,应坚、不扭曲、不变形,能以合适的方式周定在试 试验板尺寸至少 5.8.1.2 1270mm×1 验机工作台或合适的支架上,保证在试验的风速下不振动 5.8.1.3风速计、秒表 5.8.2试验板制备 对于屋面瓦试样,根据其制造商要求的安装方式,在试验板上平行于试验板的短边,至少安装四排 试样,且保证试样超过试验板的外边;试验板安装的坡度为17%或制造商安装说明书内推荐的最低坡 度;对被测的每组试样,需制备两块试验板 10
GB/36584一2018 5.8.3养护条件 按产品制造商安装说明书内要求的条件进行放置养护 5.8.4试验步骤 5.8.4.1将试验板安装在支架上,试验板的长边与出风气流方向一致,调整试验板与风出口的位置,保 证试验板底边向上算起的1/3位置处,与出风口下边缘位置处的水平间距()是178mm士1mm,并在 同一高度 如图8所示 说明 试验板; -出风口; 试验机 -1/3位置处; -出风口下边缘位置处; -水平间距 图8抗风性能试验示意图 5.8.42试验时保持环境温度在23士5 当试验板安装就位后立即开动风扇,调节管口的风速到 规定等级,A类为97km/h,D类为147km/h,F类为177km/h 风逃允许波动范围为土5%,试验时 在试验期间,观察者注意试样的吹起,应记录整个试样板的任何损坏或脱落,同时记录发生 间为2h 的时间 若在试验期间发生破坏,停止吹风,记录经过的时间 标记产生破坏点的位置 5.8.5试验结果 若在本试验期间任何零件未从试验板上脱离,试样未脱落、未损坏,即为试验通过;若装配在试 5.8.5.1 样板上的试样未固定住被吹落,或试验中试样任何自由部分吹起成90竖立.,认为该试验不通过 5.8.5.2以试样及试样板吹风后的破坏程度表示 两块试验板均通过该试验,则认为该产品抗风性能 试验通过 5.9模拟雨淋 5.9.1 仪器设备 5.9.1.1铺瓦框架和支架;框架面积不少于1m或满足长度和宽度方向各能铺设4件瓦;支架保持足 够刚性,使框架坡度为30"士1',高度足以使观察者可以从框架上瓦的背面观察 1
GB/T36584一2018 5.9.1.2模拟淋雨装置;由调节流量控制供水支持的雨淋管和喷水嘴等组成,雨淋管内径约15mm,管 壁开有约2mm的小孔,雨淋管出水量为喷水嘴出水量的2倍 5.9.1.3流量计、温度计、秒表 5.9.2试样准备 以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整件瓦作为试样,试样数量应满足铺设面积不少于1nm或长度方向4件×宽 度方向4件 5.9.3试验步骤 5.9.3.1按照试样的使用说明书,依照野外施工方式铺设试样于铺瓦框架上,不应使用钉子 5.9.3.2将雨淋管安装在铺瓦框架最上层试样上方约40mm处,模拟雨水从上层试样流向下层试样 在铺瓦框架中间上方高度约400mm处安放一只喷水嘴,模拟下雨 这样,铺瓦框架上所有试样都接受 了等量的模拟水量 如图9所示 说明: -雨淋管 -喷水嘴; -铺瓦框架 -试验架 图9模拟雨淋试验示意图 5.9.3.3使用流量计调节控制雨淋管和喷水嘴的出水量,布水总量按式(3)一式(5)计算 5.9.3.4布水时间保持2h 布水过程应避免过量喷水而产生水量损失,水温保持在24C士3C 5.9.4布水总量计算 喷水嘴出水量按式(3)计算 5.9.4.1 Q=1.25×A 式中 Q -喷水嘴出水量,单位为升每分(L/min) 12
GB/36584一2018 -试样的实际铺设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5.9.4.2雨淋管出水量按式(4)计算 =2×Q Q: 式中 Q -雨淋管出水量,单位为升每分(L/min) 5.9.4.3布水总量按式(5)计算 O =Q+Q 式中 Q 布水总量,单位为升每分(L/min 5.9.5试验结果 5.9.5.1以每件试样背面湿润程度表示 5.9.5.2若检查试样的背面无水滴或所有每件试样的背面湿润面积均不超过25%即为试验通过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 受检单位 a 试样名称、编号、数量、规格尺寸及状态; b 送(抽)样日期 c 检验项目 d 依据标准 e 检验类别 fD 试验结果与评定; 8 h)报告编号及报告日期; 检验单位与编写、审核、报告签发人员签章及其他

屋面瓦试验方法GB/T36584-2018

屋面瓦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屋面装饰和保护。为了确保屋面瓦的质量和可靠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试验。GB/T36584-2018《屋面瓦试验方法》是我国针对屋面瓦试验所制定的标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标准适用范围

GB/T36584-2018适用于各类屋面瓦的试验和检验,包括粘结强度、防水性、耐震性、耐风压性等方面的试验。

2. 试验项目

GB/T36584-2018包括以下试验项目:

  • 外观质量检验
  • 尺寸检验
  • 平整度检验
  • 水吸收率试验
  • 干燥收缩率试验
  • 冻融循环试验
  • 耐风压性试验
  • 粘结强度试验
  • 防水性试验
  • 耐震性试验
  • 抗弯试验

3. 试验方法要求

GB/T36584-2018对每个试验项目都给出了详细的试验方法和要求,确保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部分项目的相关要求:

  • 尺寸检验:使用金属卡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允许误差范围为±1mm。
  • 水吸收率试验:将样品置于水中1小时,然后取出并用布纸擦干表面水分。用精密天平称重,并记录质量值及表面积,计算吸水率。
  • 耐风压性试验:使用风机模拟不同强度的风,测量样品在不同风速下的变形情况,以及失效前承受的最大正压力和负压力。
  • 粘结强度试验:将试件放置在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放入恒温恒湿箱中条件下保存24小时,检测样品与基材之间的剥离强度。

4. 标准的重要性

GB/T36584-2018是我国针对屋面瓦试验所制定的标准,其中规定了各类试验项目的具体方法和要求。遵循该标准进行试验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助于控制屋面瓦产品的质量。

5. 总结

屋面瓦作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在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各种试验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GB/T36584-2018《屋面瓦试验方法》是我国制定的一项行业标准,规定了各类试验项目的具体方法和要求,有助于控制屋面瓦产品的质量。

我们应该遵循该标准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也希望行业内的企业和从业者能够重视标准的实施,共同维护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屋面瓦试验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屋面瓦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屋面瓦试验方法

外墙外保温系统抗穿透性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外墙外保温系统抗穿透性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外墙外保温系统抗穿透性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6583-2018。外墙外保温系统抗穿透性测试方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9-08-01
外墙外保温系统动态风压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外墙外保温系统动态风压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外墙外保温系统动态风压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6585-2018。外墙外保温系统动态风压试验方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9-08-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