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0528.1-2021

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

Requirementsforstructuraldimensionsofmulti-hullyacht—Part1:Compositemateria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的编号:GB/T40528.1-2021。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共有46页,发布于2022-03-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U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7.020
  • 实施日期2022-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6页
  • 文件大小2.97M

以图片形式预览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

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


国家标准 GB/T40528.1一2021 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 第 1部分:复合材料 Requirementsforstruetradimemsiomsofmulti-hlyaeht一 Part1:Compositematerial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40528.1?2021 ? ? Χ 淶? 2 ? 3 С? ? 5.1? 5.2?? 5.3??? 5.4 5,.5 ? 5.6 ?? 5.7 β 5.8 ?? 5.9 ? 5.10? 6 ? 6,l -涨 6.2?? ?? 6.3 ??? 6,4 6.5??? ???? 6.6 6.7??? 6.8??? 6.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 6.16?? 6.17??? 1l 6.18?? 6.19??
GB/T40528.1一2021 6.20内侧舷外板横向肋骨 6.21内侧舷外板横向强肋骨 12 6.22湿甲板纵骨 6.23湿甲板纵斥 12 12 6.24湿甲板横梁 12 6.25湿甲板横框架 13 6.26湿甲板强框架 13 6.27特殊结构 单层底结构及附属构件 7.1 -般规定 14 7.2龙骨 7.3中内龙骨 7.4旁纵析 横向实肋板 7.5 15 16 7.6机舱横向实肋板 7.7前踵与首柱 16 尾封板肘板 7.8 8 双层底结构 17 -般规定 8.1 17 8.2平板龙骨 18 8.3中内龙骨 18 8.4旁纵 18 8.5横向实肋板 18 舱壁与深舱 19 9.1 -般规定 19 9.2连接桥纵向舱壁结构 19 9.3连接桥横向舱壁结构 19 9.4总体载荷附加强度要求 9.5通孔 19 9.6局部强度 19 9.7结构液舱/深舱与连接桥的复合结构 20 甲板结构 10 20 0.1 -般规定 20 0.2布置 20 10.3连接桥层合板 20 20 0.4连接桥加强 0.5特殊结构 21 11 上层建筑、甲板室触墙与支柱 21 22 附录A规范性最小铺层值 23 附录B规范性非排水型游艇艇体铺层设计要求 25 附录C规范性排水型游艇艇体铺层设计要求
GB;/T40528.1一2021 27 附录D(规范性艇体静水压力和波浪动压力取值要求 31 附录E规范性许用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极限值取值表 34 附录F规范性剪切力,弯矩和挠度系数的取值 35 附录G规范性极限跨距挠度比取值表 37 附录H规范性构件截面几何特性 38 附录I(规范性带板有效宽度取值要求 39 附录」规范性甲板开口要求 40 参考文献
GB;/T40528.1一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0528(《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的第1部分 GB/T4052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复合材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船级社上海分社、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嘉蓝海洋电子有限公 司、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四研究所,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傅齐超、庄重、马风俊,那汉东胡代荣、张润华、马赛男、严松,陈寒松、奚崇德"
GB/T40528.1一2021 引 言 本文件通过对复合材料多体游艇、铝合金多体游艇、钢质多体游艇结构的整体要求,局部结构定义 以及各部分结构尺寸计算方法进行阐述,能够有效的指导多体游艇的设计,提高游艇设计单位的设计效 率,有利于提高相关产品的国际竟争力 GB/T40528《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拟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复合材料; 第2部分:铝合金; 第3部分:钢质 订
GB;/T40528.1一2021 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 第1部分复合材料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复合材料多体大型游艇的整体结构要求与各部分具体尺寸要求,包括最小板厚要求, 艇体外板,外板骨架,单层底结构及附属构件,双层底结构,舱壁与深舱,甲板结构以及上层建筑、甲板 室触墙与支柱的尺寸要求及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艇长24m及以上复合材料多体大型游艇的设计制造与检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9612009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3961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侧艇底板bottomoutboard 高速游艇的艇底平板龙骨外沿直到舱底板外侧的切点处构成的区域 注1:对于高速游艇,艇底部结构尺寸取值取决于高速航行时冲击压力 排水型游艇和半排水型游艇的艇底平板龙骨外沿直到外侧毗折角线或静载水线以上150mm位置 构成的区域 注2:对于排水型游艇和半排水型游艇,艇底部结构尺寸取值取决于静水浮力与纵摇压力 3.2 内侧艇底板bottominboard 高速游艇的艇底平板龙骨外沿直到舱底板内侧的切点处构成的区域 注1对于高速游艇,艇底部结构尺寸取值取决于高速航行时冲击压力 排水型游艇和半排水型游艇的艇底平板龙骨内沿直到内侧批折角线或静载水线以上150mm位置 构成的区域 注2对于排水型游艇和半排水型游艇,艇底部结构尺寸取值取决于静水浮力与纵摇压力 3.3 连接桥 croSs-deck 两相邻艇体上部的桥接结构 3.4 梁腋 haunch 连接桥(3.3)与内舷侧的艇体外板过渡的部分
GB/T40528.1一2021 3.5 内侧舷外板sideinboardi 内侧艇底板(3.2)内侧边缘与湿甲板(或梁腋相对较低边缘)之间的部分 3.6 外侧舷外板sideouthoard 外侧艇底板(3.1)外侧边缘与甲板边线之间的部分 3.7 湿甲板wetdeck 内侧触外板(3.5)上缘之间的部分(如有梁腋结构,则指梁腋较高的边缘之间的部分) 最小板厚要求 4.1本文件规定了多体游艇的结构尺寸要求 4.2如果游艇的航速超过60kn,则游艇的最小板厚应通过直接计算确定 多体游艇层合板的最小厚度要求与单体游艇在最小厚度方面要求是 4.3 致的 44作为夹层板面板的单层板的最小铺层值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 在层合板对总体强度有影响的区域,板厚还应满足总体强度的要求 4.5 艇体外板 5 5.1平板龙骨 5.1.1平板龙骨的宽度值b与厚度值t 应不小于公式(1)和公式(2)的计算值 b=5,0LR十250 、/F.(5.0L" .0.45 tk= 式中 -平板龙骨的宽度值,单位为毫米(mm) b 艇长,指沿满载水线,由首柱前缘量至舵柱后缘的长度,单位为米(m);对无舵柱的游艇,由 LR 首柱前缘量至舵杆中心线的长度;但均应不小于满载水线总长的96%,且不必大于97% 对无舵柱的游艇,规范艇长为满载水线总长的97% 平板龙骨的厚度值,单位为毫米(mm); tk 152 系数,k,= 极限抗弯强度,一EnXe,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弯曲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E巾 -弯曲应变 任何情况下平板龙骨厚度均应不小于相邻艇底层板厚度 5.1.2 5.1.3平板龙骨的宽度与厚度应在如下范围内保持不变:自艇体尾封板开始,向前至首柱上一点,该点 应不低于首垂线处自最大载重线向上25%干舷高度的位置 5.1.4当艇底板为夹层板时,平板龙骨可由面板的玻纤材料在夹芯材收口后叠加而成,宽度应符合 5.1.1的要求 测定平板龙骨厚度应包含相邻夹芯结构艇底板的内外层板厚度,以及额外的加强构件厚 度 平板龙骨加强构件与艇底夹层板的铺设位置关系见图1
GB;/T40528.1一2021 单层板/夹层板连接处节点图一 图1 一平板龙骨宽度 5.2外侧艇底板 5.2.1对于所有的艇型,艇底外板层合板厚度的最小值应采用可超出对于排水型游艇与半排水型游艇 所规定之区域范围,即延伸到折角线,或静载水线以上150mm,取大者 5.2.2艇底外板上的设计弯矩应不小于公式(3公式(4)的要求,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 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在确定板架结构尺寸时,该弯矩要求对于层合板与 夹芯结构均适用 为满足首部群击所要求的最小板厚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获得 板架边缘和加强筋底部的弯矩M: k6 M ×10" 3 12 b 板架中心的弯矩NM : 1.5一)b M = ×10- 4 12 式中: M -板架边缘和加强筋底部的弯矩,单位为牛米(N m 系数,k- 系数,7- 无支撑板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加强筋的底宽,单位为毫米(mm); 加强筋间距,单位为毫米(G mm s,b 和的取值如图2所示
GB/T40528.1一2021 hw=s h=0,k=1 图2s、b 和b的取值 艇壳板上的压力,包括静水压力和波浪动压力,取值应满足附录D的要求,单位为千牛每平 方毫米(kN/mm'); 板架中心的弯矩,单位为牛米(N m) 5.2.3单层板的外侧艇底板厚度'估算应按公式(5)进行计算 拉伸应力d和压缩应力o 应根据计算 层合板的每层加强筋确定,分别按照公式(6)和公式(7)进行计算 许用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极限应满 足附录E的要求 紧 !=0.146b (5 式中 -外侧艇底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E拉伸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1 人,》同公式( 0.lEyM 口m 习(E 式中 -铺层内最大拉伸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o E 单一铺层拉伸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单一铺层从中和轴至最外侧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M 弯矩,单位为牛米(Nm): E -相对于其在中和轴上方或下方的位置铺层的拉伸模量E或压缩模量E,单位为牛每平方 毫米(N/mm'); -1cm长的单铺层横截面的次要截面惯性矩,单位为四次方厘米(G cm 0.1Eay,M d (E 式中: 铺层内最大压缩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o 单一铺层压缩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i). E
GB;/T40528.1一2021 5.2.4单层板厚度应不小于5.5mm. 5.2.5艇底外板材料的硬度,杨氏模量EI,内外层层合板的厚度与夹芯材厚度的估算方法应按照公 式(8和公式(9)的要求 层合板每层加强筋的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取值分别应按照公式(10)和公 式(11的要求,并应满足附录E规定的拉压应力极限 =k.b 8 t, VE 式中: -内外层层合板的厚度与夹芯材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取0.0214内表面),0.0286(外表面),0.1440(夹芯材); 中 夷层板纵横比修正系数; E 夹层板面板拉伸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户同公式(3). 在承受侧面压力的夹层板板架的边缘的直接的夹芯材剪切应力r ,应按照公式(9)取值 pbk ×10 9 2t 式中 夹芯材剪切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夹层板纵横比修正系数;当AR<2时,k,=0.32.AR十0.36;当AR>2时,k,=1.0; AR板架长度/板架宽度,单位为毫米(n mm; 夹芯材厚度,单位为毫米(n mm b、户同公式(3) 加强筋拉伸应力o,按公式(10)计算 0.1Eay,M (10 G 习(E 式中 加强筋拉伸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oi E、y,M、E、I,同公式(6) 加强筋压缩应力口 按公式(11)计算 0,lEiyM o= 习El 式中: -加强筋压缩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Ea、y、M、E、I同公式(6). 5.2.6在任何情况下,成为夹层板内外层铺层的最小厚度分别为3.5mm和4.5mm 5.3内侧艇底板 内侧艇底板的结构尺寸应满足5.2有关外侧艇底板所规定的要求 5.4外侧舷外板 5.4.1对于所有类型游艇,外侧舷外板的最小厚度要求适用范围可扩展到3.2其定义中对于排水型游 艇与半排水型游艇所要求区域之外 5.4.2外侧舷外板层合板的假定弯矩值应不小于5.2.2要求的计算步骤所得之值,其中设计载荷取值 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决定板架尺寸时,该弯矩值对单层板
GB/T40528.1一2021 和夹芯结构均适用 5.4.3外侧舷外板层合板厚度的估算方法可按照5.2.3的要求 层合板中每层加强铺层的拉伸应力和 压缩应力可按照5.2.3的有关要求确定 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的允许极限应满足附录E的要求 5.4.4不论何种情况,层合板厚度应不小于5" mm 5.4.5外侧舷外板材料的硬度,杨氏模量EI,内外玻璃钢层合板部分的厚度与夹芯材厚度的估算方法 可按照5.2.5的有关要求 层合板每一层加强筋的拉压应力可按照5.2.5的有关要求确定,并应满足附 录E所规定的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极限 mm和3mmm 5.4.6任何情况下,构成夹层层压板外部和内部表层铺层的最小厚度可分别小于4" 5.5内侧舷外板 艇体内侧舷外层板的结构尺寸可按照5.2所规定的要求计算,内侧触外板设计载荷取值,对于非排 水型游艇,其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对于排水型游艇,其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C的 要求 5.6湿甲板 湿甲板层合板的假定弯矩值应不小于5.2.2要求的计算所得之值,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 5.6.1 录B对于非排水里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狸前艇的要k 决定板架尺寸时,该弯矩值对单层板和夹芯 结构均适用 5.6.2湿甲板内外玻璃钢层合板部分的厚度与夹芯材厚度的估算方法可按照5.2.5的有关要求 层合 板每一层加强筋的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可按照5.2.5的有关要求确定,并应满足附录E所规定的拉伸 应力和压缩应力极限的要求 5.6.3不论何种情况,单层层合板厚度应不小于5mm 5.6.4湿甲板材料的硬度,杨氏模量E1,内外玻璃钢层合板部分的厚度与夹芯材厚度的估算方法可按 照5.2.5的有关要求 层合板每一层加强筋的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可按照5.2.5有关要求确定,并应满 足附录E所规定的拉压应力极限的要求 5.6.5构成夹层层压板外部和内部表层铺层的最小厚度可分别小于4mm和3mm 5.6.6湿甲板在连接桥下表面的铺层可考虑给予额外的防护,尤其是连接桥下表面与水面间隙很小的 情况下,很容易遭受漂浮碎片、浮冰等的局部撞击 如果采用防护覆材.则应满足下列要求 防护覆材的特性和连接方式应在相应的结构图纸上标明 a b如果采用机械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或其他方式,则应不破坏铺层结构完整性,或艇体水密完 整性 艇体上的螺栓连接应减少至最少数量 任何通过螺栓连接的设计应确保对护套的破坏 也应不损害防护覆材的水密完整性 5.7尾封板 5.7.1尾封板的结构尺寸要求应不低于相邻的内侧艇底板或外侧舷外板的要求 5.7.2如游艇装备有舷内外机或喷水推进的动力单元,尾封板连接处及喷口的结构尺寸可采用有限元 分析法确定 5.8梁腋加强 5.8.1梁腋处应力可通过二维网格有限元分析法确定 计算模型横向延伸到箱型结构,纵向延伸到支 柱体结构 所有的不连续点和镂空处理均应反映到模型上,以此确定在关键点处的剪切应力以及判断 结构的疲劳强度应力 5.8.2在计算带板的有效宽度时,应考虑剪切力滞后的影响
GB;/T40528.1一2021 5.9下艇体 5.9.1当下艇体结构的环状肋骨以及附连带板位于两道舱壁或横隔板之间时,下艇体壳板厚度可按照 有限元分析法得到 结构失效模式定义为出现材料屈曲、肋骨失稳、肋骨间板壳失稳和横舱壁间板壳结 构整体失稳 5.9.2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5.10特殊结构 对于本文件没有确切要求的、但具备特殊结构的层合板部件,结构尺寸可根据有限元分析法确定 此类计算可按照本文件的基本原理、其他已获得认可的文件以及成功的范例来进行 外板骨架 6.1 -般规定 6.1.1除非本文件有特殊规定,确定外板骨架的结构尺寸时,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 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6.1.2本文件中的规定适用于横骨架式结构与纵骨架式结构 6.2外侧艇底纵骨 6.2.1外舷侧底纵骨由底部横向强肋骨,实肋板,舱壁或其他主要构件作为支撑,间距应不大于2m 6.2.2外舷侧底纵骨在穿过支撑结构时要保持连续 6.2.3如纵骨的实际铺设情况不能满足6.2.2的要求,或是外侧底纵骨应在尾封板、舱壁或结构箱体边 界处断开时,则骨材的末端应采用肘板与相邻结构进行有效的连接,以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并特别 关注确保肘板位置的准确性 6.2.4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度的取值要求应根据公式(12)公式(16)计算得到,其 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内、和内 应满足附录F中表F.1的载荷模型b)的要求 12 M=中s/p" 式中: M 弯矩,单位为牛米(Nm); -弯矩系数,取值应满足附录F的要求; 纵骨间距,单位为毫米(mm); -纵骨有效跨距,单位为米(m): 取值应满足附录D的要求,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13 F,=声、psl. 式中: F,-剪切力,单位为牛(N); -剪切力系数,取值应满足附录F的要求 p,s、 同公式(12). T (14 2r.
GB/T40528.1一2021 式中 -帽型截面纵骨腹板剪切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F 剪切力,同公式(13),单位牛(N): 纵骨腹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纵骨腹板高度(如果腹板倾斜,则取有效高度),单位为毫米(mm). dl 最大允许剪切应力应不超过附录E的要求 (15 twd 式中 倒角型或T型截面纵骨腹板剪切应力,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T, F ,、l.,d.同公式(15). 最大允许剪切应力应不超过附录E的要求 x (16 心,= -×10 EI. 式中 -纵骨挠度,单位为毫米(mm) 总杨氏模量,纵骨连带其有效带板的杨氏模量总和,单位为牛四次方厘米每平方毫米 EI Ncm'/mm); -挠度系数,应满足附录F的要求; p s、l.、户同公式(12) 最大允许挠度应不超过附录G的要求 6.2.5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满足附录E的要求,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距挠 度比的要求 6.3外侧艇底纵析 6.3.1外侧艇底纵析由底部横向强肋骨、实肋板、舱壁或其他主要结构作为支撑,间距应不大于6m 6.3.2外侧艇底纵析应保持连续并穿过支撑结构 6.3.3如纵杵的实际铺设情况不能满足6.3.2要求,或是外舷侧底纵析应在尾封板、舱壁或结构箱体边 界处断开,则骨材的末端应采用肘板与相邻结构有效的连接,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并特别关注确保 肘板位置的准确性 6.3.4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M、中、和中 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6.3.5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中的 跨距挠度比的要求 6.4外侧艇底横向加强筋 6.4.1外侧艇底横向加强筋指在局部支持艇底板,连续或间断的构件 6.4.2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M、、和中 应按照表F1 的载荷模型b)的要求取值 6.4.3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GB;/T40528.1一2021 6.5外侧艇底横向肋骨 6.5.1外侧艇底横向肋骨是艇底板壳的支撑件,应有效连续并且在两端与舷侧肋骨和实肋板通过肘板 相接 6.5.2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M、、和p 应按照表F.l 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6.5.3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6.6外侧艇底横向强肋骨 6.6.1外侧艇底横向强肋骨是支撑艇底板纵向构件的主要加强构件,且其两端与舷侧强肋骨和艇底实 肋板连接并用肘板加强 如强肋骨的实际铺设情况不能满足6.6.1的要求,或是外侧艇底强肋骨因为舱壁、整体液舱或其 6.6.2 他原因需要与内侧艇底强肋骨断开时,则所有强肋骨的末端应与相邻结构有效的连接并用肘板加强,保 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并应确保肘板位置的准确性 所有的肘板应为“软趾”形式(设置方式参见图3) 并应延伸到足够负担传递弯矩的合适的支撑构件为止 甲板板 舷倒纵骨 肋板 甲板纵骨 软趾肘板 软趾肘板 舱壁析材 软趾肘板 舱壁 炫倒助骨 平面 剖面 剖面 a b 图3“软趾”形式 6.6.3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和中,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6.6.4 距挠度比的要求 6.7 内侧艇底纵骨 内侧艇底纵骨的尺寸应按照6.2的要求进行,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 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8内侧艇底纵析 内侧艇底纵柠的尺寸应按照6.3的要求进行,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 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GB/T40528.1一2021 6.9内侧艇底纵向加强筋 内侧艇底纵向加强筋的尺寸应按照6.4的要求进行,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 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6.10内侧艇底横向肋骨 内侧艇底横向肋骨的尺寸应按照6.5的要求进行,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 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6.11内侧艇底横向强肋骨 内侧艇底横向强肋骨的尺寸应按照6.5的要求进行,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 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6.12外侧舷外板纵骨 外侧舷外板纵骨由舷侧强肋骨、舱壁或其他主要构件作为支撑,间距应不大于2 6.12.1 m 6.12.2外侧舷外板纵骨应保持连续的穿过支撑结构件 如外侧舷外板纵骨的实际铺设情况不能满足6.12.2的要求,或是需要在尾封板、舱壁或结构箱 6.12.3 体边界处断开时,则骨材的末端应采用肘板与相邻结构有效的连接,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并应确保 肘板位置的准确性 6.12.4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和中 应按照表F.l 的载荷模型b)的要求取值 6.12.5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6.13外侧舷外板纵析 6.13.1外侧舷外板纵由舷侧强肋骨,舱壁或其他主要构件作为支撑,间距应不大于6m. 6.13.2外侧舷外板纵应保持连续的穿过支撑结构件 6.13.3如外侧舷外板主要纵向加强筋的实际铺设情况不能满足6.13.2的要求,或是需要在尾封板、舱 壁或结构箱体边界处断开时,则骨材的末端应采用肘板与相邻结构有效的连接,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 性,并特别关注确保肘板位置的准确性 6.13.4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x、中、和中 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6.13.5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6.14外侧舷外板横向加强筋 6.14.1外侧舷外板横向加强筋是指在局部支持艇底板连续或间断的构件 6.14.2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u、、和 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b)的要求取值 6.14.3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10
GB;/T40528.1一2021 距挠度比的要求 6.15外侧舷外板横向肋骨 6.15.1外侧触外板横向肋骨是处于艇底实肋板或艇底肋骨与甲板之间,结构延展连续的艇舷侧板壳 的支撑件 外侧舷外板肋骨的末端应施加有效约束以防止发生扭转变形 6.15.2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M、中、和》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6.15.3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6.16外侧舷外板横向强肋骨 6.16.1外侧般外板横向强肋惜是艇舷树板壳纵向骨材的主要支撑作.结构延展连续 外侧般外板猫 肋骨的末端与甲板横梁和艇底实肋板相接处应采用肘板给予加强 6.16.2如外侧舷外板横向强肋骨的实际铺设情况不能满足6.16.l的要求,或是需要在尾封板、舱壁或 结构箱体边界等处断开时,则骨材的末端应采用肘板与相邻结构有效的连接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 并要严格要求肘板位置的准确性 所有的肘板应按照6.6.2的要求设为“软趾”形式,并应延伸到足够 负担传递弯矩的合适的支撑构件为止 6.16.3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和 应按照表F,1 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6.16.4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6.17内侧舷外板纵骨 内侧舷外板纵骨的尺寸应按照6.12的要求进行,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 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6.18内侧舷外板纵析 内侧触外板纵析的尺寸应按照6.8的要求进行,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 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6.19内侧舷外板横向加强筋 内侧舷外板横向加强筋的尺寸应按照6.14的要求进行,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 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6.20内侧舷外板横向肋骨 内侧舷外板横向肋骨的尺寸应按照6.15的要求进行,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 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6.21 内侧舷外板横向强肋骨 内侧舷外板横向强肋骨的尺寸应按照6.16的要求进行,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 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1
GB/T40528.1一2021 6.22湿甲板纵骨 6.22.1湿甲板纵骨由横向强肋骨,舱壁或其他主要结构支撑,间距应不大于2ma 6.22.2湿甲板纵骨应连续的穿过支撑构件 6.22.3如湿甲板纵骨的实际铺设情况不能满足6.22.2的要求,或是需要在尾封板,舱壁或结构箱体边 界等处断开时,则骨材的末端应采用肘板与相邻结构有效的连接,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并应确保肘 板位置的准确性 6.22.4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夕、、和 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b)的要求取值 6.22.5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6.22.6湿甲板纵骨的结构尺寸应不低于6.17内侧触外板纵骨的要求 6.23湿甲板纵析 6.23.1湿甲板纵析由横向强肋骨、舱壁或其他主要结构支撑,间距应不大于6m. 湿甲板主要纵向加强筋应连续穿过支撑构件 6.23.2 6.23.3如湿甲板纵析的实际铺设情况不能满足6.23.2要求,或是需要在尾封板、舱壁或结构箱体边界 等处断开,则骨材的末端应采用肘板与相邻结构有效的连接,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并应保证肘板位 置的准确性 6.23.4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和克 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6.23.5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6.23.6湿甲板纵的尺寸应不小于6.18内侧舷外板纵的要求 6.24湿甲板横梁 6.24.1湿甲板横梁是指在局部支持湿甲板,连续或间断的构件 6.24.2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gx、内、和中 应按照表F.1 的载荷模型b)的要求取值 6.24.3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6.24.4湿甲板横梁的结构尺寸应不低于6.19内侧舷外板横向加强筋的要求 6.25湿甲板横框架 6.25.1湿甲板横框架是指支持湿甲板的有效连续的加强构件,且其在端部与舷侧肋骨或舷侧肋板的 连接处应有肘板支撑 6.25.2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荷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M、内、和内 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6.25.3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12
GB;/T40528.1一2021 距挠度比的要求 .25.4湿甲板横框架的尺寸应不小于6.20内侧触外板横向肋骨的要求 6.26湿甲板强框架 6.26.1湿甲板强框架是支持湿甲板纵向骨材的主要构件,结构上应连续并且在端部与舷侧强肋骨或 触侧肋板的连接处应有肘板支撑 6.26.2如湿甲板强框架的实际铺设情况不能满足6.26.1要求,或是需要在舱壁或结构箱体边界等处 断开时,则骨材的末端应采用肘板与相邻结构有效的连接,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并应确保肘板位置 的准确性 所有的肘板形式应按照6.6.2的要求设为“软趾”形式,并应延伸到足够负担传递弯矩的合 适的支撑构件为止 6.26.3本文件对于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取值要求应根据6.2.4的公式得出,其中设计载截 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u、中、和 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6.26.4 距挠度比的要求 6.26.5 湿甲板强框架的尺寸应不小于6.21内侧脑外板横向强助骨的爱求 .26.6连接加强甲板与湿甲板结构,以及承担横向全局载荷的主要强框架,还应满足抗扭的要求,抗 扭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校核 6.26.7应确保横向结构强度的连续性 所有的主要横向结构件均应连续的穿过内侧舷外板结构并连 接到横向舱壁上,或是到每个片体中的主要构件上,按照图4所示 对于三体艇,主要横向构件应保持 连续的穿过中央片体 另外,内侧舷外板被贯穿处应局部加厚不少于50% 腹板连续 甲板板 增加板厚 外炫强助骨 湿甲板 内舷强肋竹 150mm 肋板 图4湿甲板构件末端节点 6.27特殊结构 对于本文件没有明确要求的特殊结构,其尺寸可根据有限元分析法确定 13
GB/T40528.1一2021 单层底结构及附属构件 7.1一般规定 确定单层底结构及附属构件的结构尺寸时,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 7.1.1 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7.1.2应满足第4章所述的层板最小厚度要求 7.2龙骨 平板龙骨的尺寸应符合5.1要求 7.3中内龙骨 7.3.1中内龙骨应沿艇长方向布置于每一个片体,与横向的肋骨、支撑横向构件的纵骨,以及上端跨度 大于1.5m的实肋板相连接 7.3.2中内龙骨可采用间断或连续的帽型结构或带腹板的型材 如果骨材腹板不连续,通过增加肘板 或骨材本身局部加强的办法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 增厚面板的目的是保证结构强度的连续性 7.3.3中内龙骨的腹板高度应等于在中纵线处的实肋板高度 7.3.4对于帽型结构,腹板厚度1 应不小于公式(17)并满足6.2.4中公式(14)和公式(15)的剪切应力 要求,或是按公式(18)计算结果,取两者的大者 腹板最小厚度应不小于5mm. 0.025l 十1.l (17 t l.3fw十0.61 式中 腹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无支撑腹板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腹板铺层的纤维成分,以重量计算百分比 t =(、十1.37) 18 式中 系数,取85/aw,d 为层合板的极限拉伸强度,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kA L同公式(1). 7.3.5中内龙骨腹板着为单板式层合板结构,厚度应为7.3.3要求值的2倍 7.3.6中内龙骨的截面积A应不小于公式(19): (19 =1.18LR处 A一 式中 中内龙骨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em=), A, kA,o 、LR同公式(18) 7.3.7中内龙骨的截面积在艇肿0.5LR以外的区域可减至7.3.6所要求的80% 7.3.8面板厚度t不应小于中内龙骨的腹板厚度 7.3.9应满足6.8内侧艇底纵衔的要求 7.4旁纵析 7.4.1当实肋板上端宽度超过4m时,应在中纵析两侧设置旁纵析,旁纵杵的间距以及旁纵杵与中纵 14
GB;/T40528.1一2021 析的间距应不大于3m 旁纵析应向艇首和艇尾方向延伸到舱壁,实肋板或其他主要横向结构件处 为止 7.4.2机舱内根据主机的安装要求可布置旁纵析 7.4.3旁纵端面积A,应不小于公式(20)计算值: 20 A=0.82LRk 式中 旁纵析端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 A 人、和L同公式(18). 7.4.4帽型结构旁纵衔腹板厚度 最小值应符合7.3.4的要求,或经公式(21)计算所得值,两者取大 者 腹板厚度应不小于5mm. t,=0.66L 21 式中 帽型结构旁纵惭腹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八和LR同公式(18). 7.4.5旁纵析腹板如为单板式层合板结构,厚度应为7.4.4所要求值的2倍 7.4.6应满足6.8对于内侧艇底纵衔的要求 7.4.7水密旁纵瘠,或是参与组成结构液舱的旁纵析,应满足对于水密舱壁和深舱的要求 7.5横向实肋板 A 7.5.1在横骨架式艇体结构中,横向实肋板应设置在每一个肋位和每一道横舱壁底部 7.5.2在纵骨架式艇体中,横向实肋板应设置在每一道强肋骨和横舱壁处,间距不超过2m 在主机 座、推力轴承、支柱、,尾鳍、批龙骨及前踵区域,应按照横向强肋骨间距的一半设置额外的横向肋板或横 向强肋骨 7.5.3中心线处的实肋板总高度d取值不小于公式(22)计算值 d =6.2LR十5o 22 式中: -中心线处的实肋板总高度,单位为毫米(mm); dl一 L 同公式(2). 7.5.4帽型结构横向实肋板厚度l 最小值应符合7.3.4的要求,或经公式23)计算所得值,两者取大 者 腹板厚度应不小于51 mm /4.33d 十2.75 十0.5 23 / =VE 000 1000 式中: -帽型结构横向实肋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骨架间距,单位为毫米(mm); d、同公式(22) kA同公式(18). 7.5.5横向实肋板如为单板式层合板结构,厚度应为7.5.4所要求值的2倍 7.5.6如果舷侧横向肋骨与横向实肋板相接并有肘板加强,实肋板高度可减少15%,并且实肋板厚度 可根据减少后的实肋板高度确定 肘板厚度应和实肋板一致,边长则应与减少后的实肋板高度一致 15
GB/T40528.1一2021 7.5.7横向实肋板横截面积A应不小于公式(24)计算所得值: A=0.82Lk 24) 式中 A横向实肋板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em=) k,和L同公式(18). 7.5.8面板的层板厚度1不小于腹板厚度 7.5.9应满足6.11内侧艇底横向强肋骨的要求 A 7.5.10横向实肋板应整体保持连续,从一舷至另一舷 7.5.11横向实肋板顶部应从一舷至另一舷保持水平 7.5.12尾尖舱处的横向实肋板应延长,并为尾轴管提供有效的支撑 7.5.13横向水密肋板,或是参与组成结构液舱的横向实肋板,应满足对于水密舱壁和深舱的要求 7.6机舱横向实肋板 在主机或齿轮箱纵杵之间的横向实肋板的高度与力学性能应不小于满足结构整体连贯性的需要或 7.5.3要求的高度值的50% 为满足结构强度连续性,当横向实肋板高度降低时,其腹板厚度和加强面 板应适当增加 7.7前睡与首柱 前颇和首柱的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对于复合夹层结构的工艺,前脚区域的设计为在发生碎片的局 部撞击时,产生的损坏将减值最小,方法有 层合板的各个铺层布置使任何铺层均引向层合板的外表面,见图5 a 不好的布置 左触 不好的布置 右触 图5首柱复合夹层结构 b 附加一个“假首”,见图6; 应增加合适的防护层 c 16
GB;/T40528.1一2021 为满足规范要求,粒部需增加搭接 图6“假首”示意图 7.8尾封板肘板 每个片体均应安装尾封板肘板 中内龙骨和旁纵析应与尾封板框架结构采用坚固的肘板连接 纵 析面板应采用逐渐收缩的方式过渡到尾封板框架结构,见图7 在连接处应避免出现硬点,确保结构能 有效传递弯矩 凯封板肋板 削封板肋骨 底部中瓶村/穷粒材 起封肘板 底部中析材/旁惭材 b 平面 剖面 a 图7与尾封板相连构件连接节点 8 双层底结构 8.1 般规定 8.1.1确定双层底结构的尺寸时,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 游艇的要求 8.1.2最小板厚应满足;用于单铺层和夹层结构的结构层合板应采用不少于40%重量比)的机织或交 叉层加固 17
GB/T40528.1一2021 8.2平板龙骨 平板龙骨的宽度和厚度应满足5.1的要求 8.3中内龙骨 8.3.1中内龙骨应贯穿艇长方向布置于每一个片体内 帽型结构的中内龙骨腹板厚度1、的最小厚度 值应按7.3.4中公式(17)的规定,或由公式(25)或公式(26)计算得出结果,取两者大者 腹板厚度1. 应 不小于5mm 艇中0.4LR范围内: t =/(0.073LR+3.64) 25 首尾端: t =/(0.073LR十2.73) 26 式中 -腹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人、和l同公式(18) 8.3.2如果中内龙骨为单板式层合板结构,厚度应为8.3.1所要求值的2倍 8.3.3中内龙骨的总高d应不小于630mm,且设有可通向双层底间各区域的合适的检查口 8.3.4应满足6.8内侧艇底纵衔的要求 8.4旁纵怖 8.4.1对于单个片体内横向实肋板上沿跨距不超过4m时,不应设置旁纵析 可在中内龙骨两侧设置 竖向加强筋,并连接至横向实肋板,数量和位置由双层底结构布置情况确定 8.4.2当对于双层底结构,横向实肋板上沿跨距超过4m时,应在中纵析两侧设置旁纵析,旁纵析的间 距以及旁纵与中纵的间距应不大于3m 旁纵应向艇首和艇尾方向延伸到舱壁、横向强肋板或 其他主要横向结构件处为止 8.4.3在主机下方的纵析应从艇底板向上延伸至主机座顶板 纵高度不小于横向实肋板高度 主 机紧固螺栓位置应靠近纵析与横向实肋板 如果不能如此布置,应设置横向组合实肋板 8.4.4旁纵的腹板最小厚度t 应按公式(17)计算值,或经公式(27)计算所得值,两者取大者 腹板 厚度1 应不小于5nmm t =/(0.064LR十4.32) 27 式中 腹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和L 同公式(18). 8.4.5应满足6.8内侧艇底纵析的要求 8.5横向实肋板 8.5.1横向实肋板可以是单层板结构、夹芯板结构或是帽型结构,并应满足7.5适用的要求 非水密帽型结构横向实肋板厚度! 最小值应按公式(17)计算值,或经公式(28)计算所得值,两 8.5.2 者取大者 腹板厚度 应不小于5 mm 28 1 =VA(0.036LR十4) 式中 腹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18
GB;/T40528.1一2021 人、和L同公式(18) 8.5.3如果横向实肋板为单板式层合板结构,厚度应为8.5.2所要求值的2倍 8.5.4夹芯结构的横向实肋板外部铺层厚度应至少为2 mm 8.5.5应满足6.11内侧艇底横向强肋骨的要求 8.5.6横向实肋板应从中内龙骨至内底边板处保持连续 舱壁与深舱 9.1 -般规定 g.1.1确定舱壁与深舱的结构尺寸时,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 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9.1.2非水密或半舱壁的结构要求和水密舱壁的要求是一致的 由非水密舱壁或半舱壁支撑的艇体 框架,其结构尺度应等效于相同位置的横向肋骨或强肋骨 9.1.3采用木制芯材夹芯板、胶合板或其他形式的舱壁结构时应采用相当强度的原则 9.2连接桥纵向舱壁结构 92.1应在连接桥结构中设翼纵向舱壁,防止左右做贤进水以及火焰和烟雾的蔓廷 双体艇连接桥纵 向舱壁至少设两道,三体艇为四道 9.2.2连接桥纵向舱壁的尺寸的确定可按照与单体游艇舱壁相同的要求来确定 9.2.3应满足有关总体强度的要求 9.3连接桥横向舱壁结构 9.3.1连接桥横向舱壁的尺寸可按照单体游艇横向舱壁尺寸的计算方法来确定 9.3.2应满足有关总体强度的要求 9.4总体载荷附加强度要求 9.4.1当连接桥结构内部的横向舱壁或深舱舱壁可辅助承载两片体产生的扭转或弯曲载荷时,水密舱 壁或深舱舱壁应额外加强,或增加层合板厚度 9.4.2连接桥结构中间的纵向舱壁承担全艇纵向强度,应同时满足舱壁/深舱强度要求和总纵强度要 求,这有可能导致应额外加强或增加层合板厚度 9.4.3当连接桥结构内部的纵向或横向构件承担总体载荷时,应考虑加强筋的布置,对中和连续性,以 确保整个结构的刚度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以承担扭转和弯曲载荷 对于夹芯板的外层板的起皱和屈曲 问题应给予适当的考虑 应避免结构性舱壁出现不连续性 g.5通孔 g.5.1在满足总体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可允许连接桥结构中设置通孔 舱壁开孔尺寸应不超过其高度 的50% 夹芯板开孔的边缘应进行合适的增强处理,而单层板结构应进行密封 9.5.2如果连接桥结构中有水密舱壁管件或电缆穿过,那么相应的水密舱壁上应安装水密穿舱件 g.6局部强度 构成连接桥结构的舱壁应在甲板纵析末端和载荷集中处采用有限元分析来确定加强的措施 19
GB/T40528.1一2021 g.7结构液舱/深舱与连接桥的复合结构 如果连接桥结构作为深舱的一个界面,则该界面的结构尺寸应同时满足深舱和总体强度要求 甲板结构 10 0.1 -般规定 10.1.1确定甲板结构的尺寸时,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 游艇的要求 10.1.2甲板结构应满足第4章对于最小厚度的要求 10.1.3主要的横梁与舷侧横向强肋骨的连接点处应提供合理的载荷分配,避免应力集中 主要加强构件应保持结构连续,并在末端连接点处设置肘板加强,从而保证结构强度的连 10.1.4 续性 0.1.5次要加强构件应保持有效连续性适用时在末端连接点处设置肘板加强 0.1.6连接桥构件计算所采用的设计载荷应考虑横向垂直弯矩及剪切力、片体扭转力矩,外部压力载 荷以及适用时的内部载荷 10.2布置 甲板结构应满足总体纵向强度与总体横向强度要求 0.3连接桥层合板 0.3.1连接桥层合板计算所采用的弯矩应不小于5.2.2的要求,其中设计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 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 板架结构尺寸设计时,该弯矩同时适用于单层板结构 和夹芯板结构 0.3.2强力甲板和露天甲板单层板的取值应满足5.2.3的要求,其中每一层加强铺层的拉伸应力和压 缩应力取值应满足5.2.3的要求,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 取值 10.3.3单层板最小厚度应不小于4" mm 10.3.4夹芯板结构的强力/露天甲板的硬度、杨氏模量EI,内外玻璃钢层合板部分的厚度与夹芯材厚 度的估算方法应满足5.2.5的要求 层合板每一层加强铺层的拉压应力取值应满足5.2.5的要求,许用 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 10.3.5作为夹芯板结构表层铺层的外表层和内表层最小厚度应不小于3mm和2 mm 10.3.6如果该层板可满足所有要求的结构强度,且该层板还设有有效的防水层,并具备等效的抗冲击 强度,则层合板的厚度可小于10.3.3和10.3.5所要求的值 0.3.7水密驾驶舱的结构尺寸应使其强度达到强力甲板或露天甲板同等强度 10.3.8露天甲板的工作区域应设置防滑表面 0.4连接桥加强 0.4.1对于连接桥主要加强筋的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要求应满足6.2.4的要求,其中设计 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中M、、和 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a)的要求取值 10.4.2对于连接桥次要加强筋的剪切力,弯矩、剪切应力和挠曲的要求应满足6.2.4的要求,其中设计 20
GB;/T40528.1一2021 载荷取值应满足附录B对于非排水型游艇或附录C对于排水型游艇的要求,系数内M、内、和中》应按照 表F.1的载荷模型b)的要求取值 10.4.3许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 距挠度比的要求 10.4,4加强筋截面的几何参数应满足附录H的要求,其中附连带板的等效宽度计算应满足附录1的 要求 10.4.5 当支撑结构可能发生过度的扭转与挠度,或是侧向压力分布不均匀时,以上所述结构尺寸可适 当地增加 10.4.6当加强筋上有支柱一类的集中载荷时,该集中载荷应与侧向压力叠加考虑并进行强度计算,许 用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取值,并应满足附录G的跨距挠度比 的要求 10.4.7连接桥上如有舱盖等开口结构,则应满足附录J的要求 0.5特殊结构 如果连接桥结构的设计、外形或比例非常规,则其尺寸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确定 上层建筑、甲板室、舷墙与支柱 上层建筑、甲板室、舷墙和支柱的尺寸要求可按照与单体游艇相同的程序来确定 21
GB/T40528.1一2021 附 录 A 规范性) 最小铺层值 最小铺层值见表A.1 表A.1最小铺层值 铺层最小值wa g/m" 位置 夹芯材面板长度系数fLs 玻璃纤维 碳纤维/芳纶 外侧艇底板壳外层 2700 0.33 2850o 2100 外侧艇底板壳内层 0.33 3250 2400 0.33 外侧舷外板外层 1950 0.33 外侧舷外板内层 2450 湿甲板外层 3250 2400 0,33 湿甲板内层 2450 1950 0.33 连接桥外层 2 450 1950 0.33 连接桥内层 1650 1300 0.33 混合式层合板的铺层最小值应根据等效原理分别考虑 对所有加强筋穿过处,或形成整体燃油舱及水舱的界面的层合板的最小厚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少于4.5mm,不考 虑纤维含量 如果整体燃油舱和水舱的界面是夹心层结构,作为液体屏障的层压板最小厚度,应不小于4.5mm 如果真空试 验证明其水密完整性以及冲击试验证明层合板的抗冲击性,其最小厚度可以为3.5mm 如果整体燃油舱和水舱的界限是单层板结构,在任何情况下液舱层合板厚度不小于5.0mm. 22
GB;/T40528.1一2021 附录 B 规范性) 非排水型游艇艇体铺层设计要求 决定非排水型游艇艇体结构部件尺寸所采用的设计压力,从表B.l选取 表B.1艇体构件设计压力 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 种类/位置 游艇类型 符号 板材压力 最小值符号 构件压力 最小值 多体游艇 取大者 取大者 1D HS户 1)dHS 基本艇型 p pe 2HSC 2)oHsCm 1p 3HSGC 3)dHSGCp 具有水翼或 取大者 取大者 艇底板 HS 1oHS 其他抬升 p 装置 Hsi.ca 2)Hsc 取大者: 取大者: Hs 1)HS 全浸没艇体 pr pe 2HSG 2)dHSrG a 外侧舷外板 s9 户w" p pw 取大者 取大者: 1 1o 内侧般外板 声s9 /" pr 2 1.9/w湿甲板处 2l.6pwp湿甲板处 取大者: 取大者: 湿甲板 )HS! H.sA c pc 2HS 2HS 构件 取大者 取大者 1 1心Hs G,c月 露天甲板 HsGc/ pwe wIe 2 22 SG 舱顶" SGC少 H H o CM pcRe pcRe 取大者: 取大者: 1H 3.5 1oH 3.5 s,c户 ,s,c/ 遮蔽甲板 pue pne 2 2P 甲板室、舷墙和上层 HSGC户imn HSGCpim 声DH 声HHF 建筑 内底板 HS十 10T oHSp.十 10T pp p 水密舱壁和深舱舱壁 HP HR 注:每一行每个单元格中的结果是该行该单元格中所有项的乘积 G取值不小于1.0. 23
GB/T40528.1一2021 表B.1艇体构件设计压力(续 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 符号说明: -艇底板设计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即p 方米(kn 艇底构件设计压力 mm' pe ,单位为千牛每平 舷侧外板设计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N/nt') s 舷侧构件设计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ps 湿甲板设计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pp 湿甲板构件设计压力 牛每平方米(kN/m'); pC pw 牛每平方米kN/m' pwt -露天甲板构件设i pcRP 牛干母平万不kN/m; pcRp 遮蔽用板设计 牛每平方 L方米kN/m pn 遮蔽甲板构件设计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If 甲板室 pH" 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f). 甲板室、墙和上层建筑的构件设计压力,单位 pn 牛每平方米kN/m); pn 牛每平方米(kN/m” pp 舱壁设计压力 舱壁构件设计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BH H 艇体附加标志因素,HsC取1.0,LDC取0.95,其他取1.0; HSC 高速艇,指游艇航速V不低于V=7.19口,kn,式中口为船舶对应于设计水线的型排水体 积,单位为立方米(m') LC 轻排水量船舶,指船舶排水量4不超过D=0.04(LR×B),单位为吨(t),式中LR为船舶规 范艇长,单位为米(m m,B 为船舶型宽,单位为米( m); 船舶用途附加标志因素,游艇取1.l S 船舶航区限制附加标志因素,G 近岸的遮蔽水域,取0.6.G离岸20海里及以内,取0.75. G G 离岸150海里及以内,取0.85,G -离岸250海里及以内,取1.0,Gn -离岸350海里及以 内,取1.2,Gn 无限航区,取1.25; 艇型附加标志因素,双体艇取1.0,水翼艇取1.l,单体游艇取1.0,多体游艇取1.l,刚性充气艇取1.15. 表面效应艇取1.0,小水面艇取1.0; 加强结构类型因素,主要加强构件和横向肋骨取0.5,次要和局部加强构件和横梁取0.8. o 艇壳板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户 pl" 砰击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首部群击压力.单位为千牛每 p 牛每平方米(kN/m); 由水翼或其他提升装置提供水动力的游艇的首部砰击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pm 纵摇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湿甲板砰击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pp -露天甲板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nm'); pl p 载货甲板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甲板室、触墙和上层建筑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pdm -营运水线水动力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pm -静水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tf); 声h 舱壁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Mh -自龙骨顶部量起的夏季吃水深度,单位为米(m) 24

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GB/T40528.1-2021解读

随着人们对航海运动的热爱度不断提升,多体游艇这种新型船只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而多体游艇作为一种高端船只,其制造工艺和材料选取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正式发布了《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GB/T40528.1-2021》,该规定主要针对多体游艇的结构尺寸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划分。 根据该规定,多体游艇的结构尺寸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前后吃水线以及主体结构等。同时,对于不同等级的结构尺寸,还具有相应的材料选取和加工工艺要求。 特别地,该规定还强调了复合材料在多体游艇结构中的重要性,并详细说明了各种复合材料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GB/T40528.1-2021并不仅仅适用于多体游艇的制造领域,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的船只或者飞行器制造过程中。因此,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将该规定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推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总之,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GB/T40528.1-2021的发布,对于我国多体游艇制造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

和多体游艇结构尺寸规定第1部分:复合材料类似的标准

耐磨损复合材料铸件

航天单机产品成熟度定级规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航天单机产品成熟度定级规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航天单机产品成熟度定级规定的编号:GB/T40520-2021。航天单机产品成熟度定级规定共有11页,发布于2022-03-01
连续氮化物陶瓷纤维测试方法第1部分:氮含量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连续氮化物陶瓷纤维测试方法第1部分:氮含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连续氮化物陶瓷纤维测试方法第1部分:氮含量的编号:GB/T40535.1-2021。连续氮化物陶瓷纤维测试方法第1部分:氮含量共有9页,发布于2022-03-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