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8100-2011

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Burkholderiacaryophylli(Burkholder)Yabuuchieta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8100-2011。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2页,发布于2012-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12-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2.01M

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28100一2011 香石竹细菌性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Burkholderia.caryophyli Burkholder)Yabuuchietal 2011-12-30发布 2012-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8100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辽宁出人境检验检疫 局、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秀玲、王有福、赵文军甘琴华、厉艳、王英超、尼秀媚、粟智平,吴兴海、张治宇 余冬冬
GB/T28100一2011 香石竹细菌性萎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石竹细菌性萎蒿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石竹属、满天星等植物种苗及产品中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检疫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食品卫生散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T4789.28 SN/T1157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 香石竹细菌性萎藉病菌基本信息 中文名;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 学名;Burkolderia caryohylliBurkholder1942Yabuuchietal.1993 Pseudomonascaryophyli(Burkholder1942)starr& Burkholder1942 中文俗名;麝香石竹伯克霍尔德氏菌、石竹伯克霍尔德氏菌、红掌细菌性叶疫病 病害英文名:bacterialwiltofcarnation. 属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薄壁细菌门(Gracilieutes)暗细菌纲(Scotophobia)假单胞菌目(Pseud omonadales)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通过感染病菌的切割部分进行短距离传播 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基他信息参见附录A 方法原理 经现场查验,实验室用显微镜、定量PCR仪等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根据病原菌的菌落特征、 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仪器设备和用具 5.1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感量0.0001g),植物生长培养箱、恒温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高压灭菌器、超净工作 台,生物显微镜(具照相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12000r/nmin),小型离心机,纯水仪、恒温水浴锅、低温 冰箱、PCR仪、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分析仪、电动搅拌器、真空冷冻干燥机等 5.2用具 培养皿,试管、可调式微量进样器(2L、10L、20AL、100AlL、200AL、1000AL)及其枪头,研钵、
GB/28100一2011 离心管(1.5ml、1.0mL),PCR管(0.2L),量筒、烧杯等 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 培养、鉴定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所用培养基参见附录B 检测鉴定 现场检疫 7.1.1样品数量 按SN/T1157的规定执行 7.1.2症状观察 该菌侵染植株后,可在导管周围产生大量堵塞导管的赘生物,随之导致维管束变色,茎基部节间开 裂溃疡,切开病茎可见有棕黄色软泥状菌液溢出;感染病菌的植物叶片和茎呈灰绿色,叶片逐渐变黄枯 萎;严重者根茎部腐烂,直至植株枯萎死亡 症状显示后,植株一般会在1个2个月内死亡,通过检查 成熟植株地上部分呈现出灰绿色症状很容易进行判断 实验室检测鉴定 注:实验室检测鉴定流程图参见附录C, 7.2.1样品初筛 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对危害症状不明显的潜在感染可直接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进行样品初筛, 初筛阳性的样品需完成7.2.27.2.6的检测 危害症状明显的样品需进行7.2.2~7.2.7的检测,30C以上的培养条件可提高症状出现的速度 7.2.2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 取可疑植物组织,75%酒精消毒,无菌水洗3次后,放在无菌的载玻片上用无菌的玻璃棒研碎,滴一 滴无菌水于研碎的病组织上 静置2 min5min后,用稀释法或无菌的移植环蘸取以上组织液在培养 基平板上划线,28C培养24h48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7.2.3菌落特征 病原菌在523培养基上呈圆形凸起,边缘整齐,透明,表面发亮,生长快,培养48h菌落直径2mmm 左右(参见附录D);在N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King'sB培养基上,菌落黄色不透明,不产生荧光色 素 如果发现可疑菌落,需进行2次3次菌种纯化. 7.2.4形态特征 按GB/T4789.2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革兰氏与鞭毛染色,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 菌体杆状,少数呈丝状体,或稍弯曲的杆状.0.3翁pm一0.95pm)x(.0Gpm一a.18m),菌体排 列方式多样,有链状条纹、并列排列或成堆状排列等多种排列方式,具有1至数根极生鞭毛,活动性好
GB/T28100一2011 7.2.5生理生化 该菌好氧,无芽抱,可氧化分解单糖、双糖、多糖,并可利用唯一的碳源和氮源,为致病菌 按 GB/T4789.28规定的常规方法、生化管或BH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等辅助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见 表1) 表1B.caryophyi鉴定常用的生理生化特征表 生理生化特征 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B.caryophyli 革兰氏染色 接触 氧化酶 反硝化 十 硝酸盐还原 × 精氨酸双水解酶 × 葡萄糖氧化发脖 明胶水解 淀粉水解 甲基红试验 V-P试验 最适生长温度(C 28 注:十;90%以上菌株为阳性;一;90%以上菌株为阴性 7.2.6致病性测定 将纯化培养48h的菌株用无菌水配成10CFU/mL10CFU/mL的菌悬液,用注射法接种于 5叶龄6叶龄幼嫩的香石竹根茎部.无菌水作阴性对照.标准菌株作阳性对照.30C33C保湿培养 48h,10d~14d左右观察病菌侵染症状 如果产生典型的症状,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具有致病性,需要 从接种植株上再次分离病菌,再分离的纯菌株应具有与原菌株一致的病原特征,否则判定所分离的菌株 不具有致病性 7.2.7PCR法检测 PCR检测实验方法见附录E 结果判定 8.1无症状植物 对无症状的植物体直接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进行初筛,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实验最终判定为阴 性,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需完成7.2.2~7.2.6的检测,进一步进行结果判定 8.2有症状植物 对有症状的植物体需进行病菌分离,如果所分离的菌株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标
GB/28100一2011 准相符,且菌株致病性测定为阳性,可以初步判定待检菌株为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需做分子生物学 方法进行确认,如果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可以最终判定为检出香石竹细菌性萎蒿病菌,否则结果判定 为阴性 菌株保存 从检测样品中分离到并鉴定为香石竹细菌性萎病菌的菌株,应妥善保存 将菌株转接到试管斜 面上,28笔恒温培养48h 然后置于4C冰箱中保存,定期(30d一60d转接,防止病菌死亡;或在菌悬 液中加人15%一30%的甘油于-80C下保存;必要时将菌株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制成冻干粉,-80C下 长期保存
GB/T28100一2011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香石竹细菌性萎藉病菌的相关资料 A.1地理分布 (吉林,云南西双版纳、台湾,印度、以色列、日本,奥地利、保加利亚、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 爱尔兰、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波兰、塞尔维亚、挪威、波兰、斯洛伐克、瑞士,英国、南斯拉夫,加拿大,美 国佛罗里达州、伊利诺斯州、印地安那州、爱荷华州、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蒙大拿州宾 夕法尼亚州、纽约、华盛顿),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乌拉丰 A.2寄主范围 该病菌自然侵染的寄主有;麝香石竹Dianhuscaryophylus,美国石竹D )ianhsarbatas、中华 波状)补血草Limoniumsinuatu、满天星Gypsophilapaniculata 等 A.3病原菌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该菌通过伤口进人植物体,随后侵染根茎的维管束,温度高于20C可加速细菌生长及植物体症状 显示,低温条件下感病植物不显示症状 植物体在轻微感染、低温保存的条件下,病菌可潜伏2年 3年才呈现症状,土壤温度低于17C时,菌体细胞的快速繁殖造成对茎部导管的压力加大,通常在植物 基部节间出现开裂,接着发展为溃疡 这种开裂与某几个栽培变种的生理开裂很相似,但病源开裂可见 到有棕黄色菌液溢出,溃疡处会出现由腐生真菌引起的畸形生长,茎部形成空洞;在20C一25C条件 下,多为枯萎症状,少见溃疡,剥落的茎粘稠棕黄色,宽窄不定,导管组织有纵向条纹,交叉处有不规则 的水浸状褐色斑点;尽管低于20笔的情况下茎开裂的状况很普通,但高于30C的条件下萎症状很 明显 A.4传播途径 病菌可通过带菌水侵染植物切口,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感染病菌的切割部分,该部分携带病菌菌 源主要来自尚无症状显示的带菌母体,在自然条件下病菌只能进行短距离传播且速度很慢 调查显示、 当植物茎部开裂时,菌液会流出并可传播到另一植物体
GB/28100?2011 ? B ?? ? B.1523 10.0" ? 4.0g MgsO7H.O 0.3g ? 8. 0g KHPO 2. 0g ? 16.0g pH7.07.1,121C?15min?20 min B.2NA?? ? 1. 0g 5.0g ? 17.0g ? 2.0g NaCIl 5.0g 1000.0mL ? min20min pH7.4,121C?15r B.3B 20 ? g MgsO7Hl,O 1.5g ? 15 K.HPO. l.5 g 10ml ?? 1000m pH7.2,121C?15nmin20min.
GB/T28100一2011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实验室检测鉴定流程图 待检样品 无症状 有症状 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菌分离 阳性 在培养基上培养 阴性 7d后仍未发现典型菌落 典型可疑菌落 未检出 阴性 形态特征、生理生化 不符 符合 分子生物学检测(未进行分子检测的 未检出 阴性 阳性 致病性测定 阳性 检出 图C.1实验室检测鉴定流程图
GB/28100一2011 附 录D 资料性附录 菌落特征及接种症状 图D.1523培养基上培养3d后的菌落特征 图D.2NA培养基上培养5后的菌落特征 2KV 10.0KN KYY-2800BSEM SN7029 1n 图D.3菌体扫描电镜图片
GB/T28100?2011 ?D.4?羵?? DrJ.Neeth ?D.5????(CourtesyDrJ.
GB/28100一2011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香石竹细菌性萎藉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 E.1细菌NA模板的制备 S 无菌操作下,将纯化后的待测菌制成菌悬液,或取可疑植物组织,按照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 盒方法提取基因组DNA,测定DNA浓度,-20C保存备用 E.2引物与探针 FP;5-CGGCACAAATGCGAGAACT-3 RP:5-GACCCTATAACGAGAGCGTCTCTCT-3 探针:5-FAMAACCTGTAGcGCAAGcCGGCTCGTAMRA-3 E.3PCR反应体系 E.3.1普通PCR 体系为25L;2×PCRMasterMix12.5ML,引物(10mol/L)各1AL,模板(DNA或菌悬液) 1AlL,去离子水9.5L E.3.2定量PCR 体系为25"L;2×PCRMasterMix12.5Al,引物10mol/I)各lAL,探针(10Mmol/L)1AL,模 板1AL,去离子水8.5ML E.4PCR反应条件 94?C,5min;40个循环;94C,15s;62?C,1min;72?C,1min;最后72延伸2min E.5CR结果判定 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普通CR产物,如能观察到68bp左右的PCR产物条带,则可判定为可 疑香石竹细菌性萎慈病菌,需进一步确认,否则判定为阴性 定量PCR反应Ct值小于35,结果判定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10o

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GB/T28100-2011解析

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是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特点是在低温下易感染。香石竹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对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的检测和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GB/T28100-2011作为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可有效、准确地检测和鉴定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主要步骤如下:

样品采集与处理

首先,需要在发病期或病叶中采集病原体样本。可以使用无菌剪刀或无菌手套进行采样,并将其放入无菌离心管中保存。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则应在-80℃低温下保存。

菌种分离和纯化

将样品取出后,使用无菌针头对其进行划线分离。然后,将分离得到的单株菌落进行传代分离,直至获得纯种菌株。同时,还需要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观察,并进行革兰染色和荧光抗体染色检测。

DNA提取和PCR扩增

将获得的纯种菌株进行培养,然后提取其DNA。使用PCR扩增技术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放大和检测。

序列比对和鉴定

对PCR扩增所得到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其物种分类和亲缘关系。

综上所述,GB/T28100-2011标准为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检测和鉴定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其操作步骤严谨、科学,可有效地检测和鉴定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

和香石竹细菌性萎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类似的标准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8099-201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2-06-01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8103-2011。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2-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