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172-2020

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

Non-steelwireropesuspensionmeansforlif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编号:GB/T39172-2020。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共有43页,发布于2021-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7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90
  • 实施日期2021-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3页
  • 文件大小4.41M

以图片形式预览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

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


国家标准 GB/T39172一2020 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 Non-steelwireropesuspensionmeansforlifts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9172一2020 次 目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技术要求 检查 试验 检验规则 验收 15 1C 15 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选用、使用和维护信息、报废及更换技术条件 15 12包装、贮存和运输 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包覆绳(带)规格 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包覆绳(带)报废及更换技术条件 19 附录c规范性附录)破断拉力的测定 20 附录D(规范性附录)粘合强度的测定 22 附录E(资料性附录包覆绳(带)弯折疲劳试验 26 附录F(资料性附录)曳引力和当量摩擦系数 31 附录G(资料性附录)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33 附录H(资料性附录)订单所需信息 34 附录1资料性附录选用、使用和维护信息 35 附录J资料性附录)包装与贮存 37 参考文献 39
GB/39172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奥的斯电梯()投资有限公司、迅达()电梯有限公司、 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三菱电梯 有限公司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日立电梯()有限公司、 奥的斯电梯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贝卡尔特(沈阳)精细帘线有限公司、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布鲁格 钢绳(苏州)有限公司、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江苏省特种 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分院、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奥 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苏州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东芝电梯()有限公司、国家电梯质量监 督检验中心、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帝奥电梯有限公司、上海现代电梯制 造有限公司、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 司、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西子优耐德电梯有限公司、昆山通佑电梯有限公 司、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申萎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三菱电机 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宁波谷达机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明凯、孙明孝、张金钟、周双林、陈风旺、张鹏、钱嘉俊、邹志文、王新洪、王泽伟、 李正球、李国一、马锦华、徐红霞、侯应浩、李哲一,叶亮、詹炜、闫宾、温爱民、陶宪德、杨天鸣、冯云、张建宏 周国强、唐林钟、张丙印、刘成辉、唐文兴、马依萍、姚莉嵩、丁端芹、陈俊、王明福、顾月江、侯胜欣、高浩 傅武军,朱晓宇、葛文国
GB/T39172一2020 引 言 0.1原则 本标准以至少达到电梯用钢丝绳悬挂装置同等安全为前提,给出了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技 术要求 0.2假设 0.2.1除本标准的规定外,采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电梯符合GB7588或GB/T21739的有关规定 0.2.2供方和需方之间就下列内容已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了一致: a 电梯的预定用途; b 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曝露在阳光、风、雪或腐蚀性空气中; 与安装地点相关的其他事宜
GB/39172一2020 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分类,技术要求、检查,试验、检验规则,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曳引驱动电梯所涉及的,以钢丝绳或非金属材料作为承载体的非钢丝绳悬挂装置. 对于其他新材料或结构的非钢丝绳悬挂装置可参照本标准执行,不适用部分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588一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12805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GB/T14684一2011建设用砂 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发 GB/T202852006 GB/T31821一2015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JB/T10696.102011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大鼠啃咬试验 术语和定义 GB75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非钢丝绳悬挂装置non-steelwireropesuspensionmeans 钢丝绳悬挂装置之外的电梯用悬挂装置,包括包覆绳包覆带及其端接装置 3.2 承载体loatlearimg" member 包覆绳和包覆带中起承受破断拉力作用的部件 3.3 包覆绳coatedrope -层或多层的非金属材料包裹单个承载体的绳状组合结构 3,4 包覆带catelbhelt -层或多层的非金属材料包裹多个承载体的带状组合结构 3.5 包覆层 c0ating 包裹承载体的非金属材料 3.6 ingfree minimumbreakin 最小破断拉力 -个规定值,按照规定方法测得的破断拉力不得低于该规定值
GB/T39172一2020 注:单位为千牛(kN) 3.7 实测破断拉力measuredbreakingforee 按照规定方法测得的破断拉力 注:单位为千牛(kN) 3.8 剩余破断拉力residualbreakingforce 经过使用和磨损后,按照规定方法测得的破断拉力 注:单位为千牛(kN) 分类 4.1包覆绳 4.1.1类型 包覆绳应为绳状结构,用R表示 包覆绳规格参见附录A 4.1.2结构 包覆绳应由承载体和包覆层构成 常见包覆绳的横截面示意图参见图1 说明 包覆绳的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承载体的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包覆层; 承载体 图1包覆绳的横截面示意图 4.1.3标记 包覆绳的标记由以下内容组成
GB/39172一2020 包覆绳-GB/TXXXX-R-/o -最小破断拉力,单位为千牛(kN -承载体材料;金属材料用“M”表示,非金属 材料用“N”表示 包覆层材料;通用的橡胶材料用“RU”表示, 热塑性聚氨酯用“TPU”表示,尼龙材料用 “PA”表示,其他用“X”表示 承载体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G mm 包覆绳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 mm 类型 产品执行标准 -产品名称 示例: 包覆绳公称直径为6.5mm,承载体公称直径为5.0 包覆层材料为TPU,承载体材料为M,最小破断拉力为 mm, 28.,0kN的包覆绳标记为: 包覆绳-(GB/T39172-R-6.5/5,0-TPU/M-28.0 4.2包覆带 4.2.1类型 包覆带应为带状结构,用B表示,包覆带类型分为扁平型(EBF)和齿型(BT) 包覆带规格参见附 录A 4.2.2结构 承载体截面为圆形时,包覆带应由承载体和包覆层构成 常见包覆带的横截面示意图参见图2 4.2.2.1 M 扁平型BF 齿型(BT)(一 b 图2承载体截面为圆形时的包覆带横截面示意图
GB/T39172一2020 eG 齿型(Br)(二 说明: w 包覆带的公称宽度,单位为毫米(mm); 包覆带的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T送 -承载体中心到包覆带与曳引轮接触表面的距离,或者承载体中心到与曳引轮接触侧包覆带齿顶的距 离,单位为毫米( mm); 承载体的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承载体的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n 承载体截面为圆形时/=d; mm 与曳引轮接触的表面或与曳引轮接触侧的齿顶 l,la 包覆层; 承载体 图2(续 4.2.2.2承载体截面为非圆形时,包覆带应由承载体和包覆层构成 常见包覆带的横截面示意图参见 图3 日 说明 w 包覆带的公称宽度,单位为毫米(mm) 包覆带的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t mm); T,T -承载体中心到包覆带与曳引轮接触表面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承载体公称宽度,单位为毫米(G mm) -承载体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与曳引轮接触的表面 l,la 包覆层; 承载体 图3承载体截面为非圆形的包覆带横截面示意图 4.2.3标记 包覆带的标记由以下内容组成:
GB/39172一2020 o 包覆带-GB/TXXX×-口- -最小破断拉力,单位为千牛(kN -承载体材料;金属材料用“M”表示,非金属 材料用“N”表示 包覆层材料;通用的橡胶材料用“RU”表示 热塑性聚氨酯用“TPU”表示,尼龙材料用 “PA”表示,其他用“X”表示 承载体数量×承载体公称尺寸,单位为 毫米(mm) 包覆带公称宽度×包覆带公称厚度,单位为 毫米(mm) 类型 -产品执行标准 -产品名称 示例1: 包覆带公称宽度为30mm,公称厚度为3.3mm,承载体的数量为10,承载体公称直径为2mm,包覆层材料为TPU 承载体材料为M.,最小破断拉力为43kN的包覆带标记为 包覆带-GB/T39172-BF-30x3.3/10×2-TPU/M -43 示例2: 包覆带公称宽度为25mm,公称厚度为4.5mm,承载体数量为4,承载体公称宽度为5mm,承载体的公称厚度为 2.5mm,包覆层材料为TPU,承载体材料为N,最小破断拉力为110kN的包覆带标记为 包覆带-GB/T39172-BF-25×4.5/4×5×2.5-TPU/N-ll0 技术要求 承载体 5.1.1抗拉强度 公称抗拉强度级别应在1570N/mm一3500N/mm范围内 公称抗拉强度级别为承载体抗拉强度下限,抗拉强度偏差应不大于390N/mm 注:承载体为金属时,如钢丝,抗拉强度指钢丝的抗拉强度 承载体为非金属时,抗拉强度指单个承载体的抗拉强度 如承载体公称抗拉强度级别:2400N/mm,抗拉强度上限为2790N/mm 5.1.2表面处理 承载体为金属时,金属丝应进行防腐处理 5.1.3接头 承载体为金属时,金属丝不应有接头 5.2尺寸偏差 5.2.1包覆绳 5.2.1.1直径允许偏差 在无载荷和10%包覆绳最小破断拉力载荷的情况下,实测直径与公称直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GB/T39172一2020 表1包覆绳直径允许偏差 无载荷 10%最小破断拉力 蛙% 5.2.1.2不圆度 在10%包覆绳最小破断拉力载荷的情况下,不圆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5.2.1.3直径均匀性允许偏差 在10%包覆绳最小破断拉力载荷的情况下,直径均匀性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包覆绳不圆度和直径均匀性允许偏差 不圆度 直径均匀性允许偏差 3% 2"% 5.2.1.4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允许偏差 在无载荷的情况下包覆绳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允许偏差应不大于5% 5.2.2包覆带 外形宽度允许偏差 5.2.2.1 在无载荷的情况下,包覆带的外形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5.2.2.2外形厚度允许偏差 在无载荷的情况下,包覆带的外形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包覆带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外形宽度允许偏差 外形厚度允许偏差 士6% 士6% 5.2.2.3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允许偏差 在无载荷的情况下,包覆带的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 5.2.3长度 在无载荷的情况下,包覆绳(带)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GB/39172一2020 表4包覆绳(带)长度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长度/m ;% 400 +”mm 400一l000 >1000 +% 5.3性能 5.3.1实测破断拉力 实测破断拉力应不小于包覆绳(带)的最小破断拉力 5.3.2产烟毒性 包覆绳(带)产烟毒性等级应至少达到GBy/T20285 -2006规定的准安全级(ZA. 5.3.3 包覆层燃烧(熔化)后的承载能力 包覆绳(带)在包覆层完全燃烧或熔化后,应能承受至少1/12的最小破断拉力的载荷 5.3.4粘合强度 包覆绳(带)的包覆层与单个承载体的粘合强度应不小于下列值 承载体截面为圆形且d< mm时,为5N/mm; a b)承载体截面为圆形且d>5mm时,为10N/mm3 承载体截面为非圆形时,为3N/mm c 5.3.5弯折疲劳性能 在与包覆绳(带)相匹配的试验轮上,且在其1/12最小破断拉力载荷作用下,包覆绳带)的弯折疲 劳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简单弯折次数不少于1000万次; a 达到声明简单弯折次数后未达到附录B中规定的报废技术条件,且剩余破断拉力不小于最小 b 断拉力的80%; 达到声明简单弯折次数的120%或报废技术条件,且剩余破断拉力不小于最小破断拉力 的60% 注,声明简单弯折次数指由供方提供,满足其最低寿命预期且不少于a)所述的1000万次的简单弯折次数 5.3.6许用简单弯折次数 设计电梯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张力差、扭转和偏角等)来确定最大可靠简单弯折次数,并作 为包覆绳(带)的许用简单弯折次数 许用简单弯折次数,应按公式(a1)计算得出 [N]=k Ns 式中: 包覆绳(带)的许用简单弯折次数; [N门 包覆绳(带)的声明简单弯折次数; Ns
GB/T39172一2020 -许用系数,0.5<人<0.85 注:k具体取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3.7温湿老化性能 温湿老化试验后,包覆绳(带)应符合下列要求 实测破断拉力符合5.3.1的规定; a b) 粘合强度符合5.3.4的规定; c 装载工况的曳引符合5.4.4的规定 5.3.8大鼠啃咬性能 包覆绳(带)对大鼠的防护等级应至少达到JB/T10696.102011中“一般”级别 5.3.9端接装置热辐射性能 在120C热辐射条件下,包覆绳(带)与其端接装置的结合应至少能承受1/12的最小破断拉力的载 荷,并保持2h 5.4使用要求 5.4.1连接轿厢和对重的包覆绳(带)应至少有两根,且每根应是独立的 5.4.2曳引轮、滑轮的节圆直径与包覆绳(带)承载体的公称直径(或公称厚度)之比应不小于40 5.4.3包覆绳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GB7588一2003中9.2.2的规定 5.4.4包覆绳(带)曳引应符合GB75882003中9.3的规定 如果轿厢或对重滞留,可以通过设有符 合GB7588一2003中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使驱动主机停止 5.4.5端接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包覆绳(带)末端固定在轿厢、对重或用于悬挂包覆绳(带)的固定部件上 固定时,采用自锁紧 a 楔形的端接装置; 包覆绳(带)与其端接装置的结合处至少能承受其最小破断拉力的80%,且符合7.3的规定 报废条件符合GB/T31821一2015中4.4.5的规定 5.4.6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曳引轮、滑轮轮槽与所用的包覆绳(带)应相匹配 5.4.7使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电梯,可采用包覆绳(带)作为补偿装置,且张紧轮的节圆直径与包覆 绳(带)承载体的公称直径(或公称厚度)之比应不小于30. 5.4.8使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电梯,其机器空间和井道应具有小于2%紫外线透射比的防护措施 注:JC/T23932017给出了紫外线透射比的测试方法 5.4.9使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电梯,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曳引轮与包覆绳(带)持续相对滑移而造 成承载体外露 检查 6 6.1包覆绳 6.1.1直径测量 应采用精度至少0.02m的测量工具(如宽钳口的游标卡尺)测量包覆绳直径,见图4 必要时,可 采用光学测量装置(如显微镜)进行测量 游标卡尺钳口宽度应不小于包覆绳公称直径的两倍 在无载荷和10%的最小破断拉力情况下测量直径,应在位于距包覆绳端头不少于100mm处的平 直部位上进行
GB/39172一2020 啊 图4包覆绳直径测量方法 6.1.2实测直径 在相距至少1m的两个截面上,同一截面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测取2个数值,4个数值的算术平均 值,作为包覆绳的实测直径 6.1.3直径偏差 按照6.1.2的规定测量直径时,实测直径与公称直径的差值,该差值与公称直径之比作为包覆绳直 径偏差 6.1.4不圆度 按照6.1.2的规定测量直径时,同一截面测量值的差值与包覆绳公称直径之比作为不圆度 6.1.5直径均匀性偏差 按照6.1.2的规定测量直径时,每个截面2个测量数值求算术平均值,2个截面的算术平均值的差 值与包覆绳公称直径之比作为直径均匀性偏差 6.1.6包覆层厚度测量 截取长度不小于20mm的试样,将一端磨平并保证横截面上的承载体结构不变形,然后将磨平的 -端放在显微镜下,测量由中心股中心,经过外层股中心钢丝的圆心,到包覆层外圆的距离R,与承载 体公称直径的一半的差值,作为此外层股的包覆层厚度值 见图5 说明 承载体的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中心股中心经过外层股中心钢丝的圆心到包覆层外圆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SR -承载体外层股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包覆层 承载体 图5包覆层厚度测量示意图
GB/T39172一2020 包覆层厚度应按公式(2)计算得出 =R一l/2 s 式中 S 承载体外层股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单位为毫米(n mm; R -中心股中心经过外层股中心钢丝的圆心到包覆层外圆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承载体的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 mm 6.1.7包覆层实测厚度 所有外层股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包覆层实测厚度值 包覆层实测厚度应按公式(3)计算得出 3 S8 SR. 式中: S 包覆层实测厚度,单位为毫米(mm) g 承载体的第i个外层股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i=1,2,,m S 包覆绳承载体外层股数量 mn 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偏差 6.1.8 按照6.1.6的规定测量包覆层厚度时,同一截面各外层股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和包覆层实测厚度 的差值,取其绝对值的最大值与包覆绳公称直径的比值作为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偏差 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允许偏差As应按公式(4)计算得出 maxSR. S" AS 式中 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偏差; S 包覆层实测厚度,单位为毫米(mm); s. SR 承载体的第i个外层股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包覆绳的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包覆绳承载体外层股数量 n 6.2包覆带 6.2.1宽度测量 应采用精度至少0.02nmm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测量包覆带宽度,见图6 必要时,可采用光学 测量装置(如显微镜)进行测量 图6包覆带宽度测量方法 0
GB/39172一2020 6.2.2厚度测量 应采用精度至少0.02 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测量包覆带厚度,见图7 必要时,可采用光学 mm 测量装置(如显微镜)进行测量 啊 图7包覆带厚度测量方法 6.2.3实测宽度 在无载荷情况下,宽度的测量应在距包覆带端头不少于100mm处的平直部位上进行,沿包覆带长 度方向取3个相同间隔的点,相邻点间隔至少lm,测取3个数值,3个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包覆带的 实测宽度 6.2.4实测厚度 在无载荷情况下,厚度的测量应在距包覆带端头不少于100mm处的平直部位上进行,沿包覆带长 度方向取3个相同间隔的点,相邻点间隔至少1m,测取3个数值,3个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包覆带的 实测厚度 6.2.5外形宽度偏差 按照6.2.1的规定测量外形宽度时,实测宽度与公称宽度的差值,该差值与公称宽度的比值作为包 覆带外形宽度偏差 6.2.6外形厚度偏差 按照6.2.2的规定测量外形厚度时,实测厚度与公称厚度的差值,该差值与公称厚度的比值作为包 覆带外形厚度偏差 6.2,7 包覆层厚度测量 应采用精度至少0.02mm的光学测量装置如显微镜)测量包覆层厚度 包覆带包覆层厚度s可直接测量或按公式(5)或公式(6)计算得出 S;=T一1/2 5 或 Sg=T一1/2 式中: 承载体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 SB T;,T 承载体中心到包覆带与曳引轮接触表面的距离,或者承载体中心到与曳引轮接触侧 包覆带齿顶的距离,单位为毫米(" mm; 1
GB/T39172一2020 -承载体的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承载体截面为圆形时,!等于承载体的公称直 径(d). 6.2.8包覆层实测厚度 同一截面所有承载体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包覆层实测厚度值 包覆层实测厚度应按公式(7)计算得出: SB. Sm6 式中 Sm 包覆层实测厚度,单位为毫米mm); mm),i=1,2,,n; SB -第i个承载体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值,单位为毫米(n 包覆带承载体数量 6.2.9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偏差 同一截面的每个承载体的包覆层厚度值和包覆层实测厚度差值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与包覆带公称 厚度的比值作为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偏差 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偏差As应按公式(8)计算得出 maX lS,-S| Icis" 式中 AS 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偏差; S 包覆层实测厚度,单位为毫米(mm); Sn -第i个承载体所对应的包覆层厚度值,单位为毫米(mm); 包覆带的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包覆带承载体数量 试验 7.1包覆绳(带)试验 7.1.1破断拉力试验 包覆绳(带)的破断拉力应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试验 7.1.2产烟毒性试验 包覆绳(带)的产烟毒性应按GB/T20285一2006的规定进行试验 7.13包覆层燃烧(熔化)后承载能力试验 包覆绳(带)燃烧试验方法如下: 截取适当长度的包覆绳(带)作为试样 a b 将包覆绳(带)的两端用端接装置连接,竖直悬挂,端接装置之间的试样长度不少于1m 端接装置一端固定,另一端至少施加包覆绳(带1/12最小破断拉力的载荷; c d 选取包覆绳(带)中部不少于300mm区域,作为燃烧(或熔化)区域,允许在燃烧(或熔化)区域 的上端加隔离装置; 12
GB/39172一2020 使燃烧(或熔化)区域内的包覆层材料完全燃烧(或熔化)后,移除燃烧器或热源并扑灭余焰 7.1.4粘合强度试验 包覆绳(带)的粘合强度应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试验 7.1.5弯折疲劳试验 包覆绳(带)的弯折疲劳性能参照附录E的规定进行试验 7.1.6温湿老化试验 包覆绳(带)的温湿老化试验方法如下 准备9段试样,分成3组(每组3段试样);每组试样的最小长度应分别满足进行7.1.1的破断 a 拉力、7.1.4的粘合强度以及附录F的F.3.4.1装载工况试验的试样需求; b第一组试样进行高温湿度老化试验,试验在温度70C士2C及相对湿度不低于90%的条件下 进行,试验时间为168h: 然后,该组试样再进行低温老化试验,试验在温度一10C士2C条件下进行,试验时间为96h 温湿老化后,待试样恢复至室温10C一35C,将该组试样进行7.1.1的破断拉力试验; d 第二组、,第三组试样重复步骤b),e)进行老化后,分别进行7.1.4的粘合强度试验和F.3.4.1的 e 装载工况试验 7.1.7大鼠啃咬试验 包覆绳(带)的大鼠啃咬试验方法如下 a 截取300mm长的包覆绳(带)作为试样,共6段; 选取电梯井道或机房中可能使用的普通电缆随行电缆等中的一种作为对照试样,试样长皮 b 300mm,共6段; 每段试样和对照试样两端用金属材料紧密封闭; c 选用大鼠种类,试验条件和试验程序等按照JB/T10696.10-201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每个笼 d 中放一个包覆绳(带)试样和对照试样 7.2端接装置连接强度试验 包覆绳(带)的端接装置连接强度试验所使用的拉力试验机或其他等效试验装置应符合C.1的规 定 将包覆绳(带)与其端接装置的结合缓慢加载至包覆绳(带)最小破断拉力的80%并保持1min. 拉 力应稳定 7.3端接装置热辐射试验 包覆绳(带)的端接装置热辐射试验方法如下 截取适当长度的包覆绳(带)作为试样; a b 将包覆绳(带)的两端用端接装置连接 下部端接装置施加包覆绳(带)1/12最小破断拉力的载荷, c d 上部端接装置在不低于120C的温箱中放置2h后,能支撑试验载荷 7.4包覆绳(带)曳引能力试验 7.4.1 曳引力和当量摩擦系数 曳引力计算和当量摩擦系数测试参照附录F 13
GB/T39172一2020 7.4.2存在水介质条件下的曳引能力试验 包覆绳(带)处于竖直状态时,使用喷雾器在每根包覆绳(带)工作面上均匀喷洒蒸馏水直至湿润且 产生水珠 喷洒区域应完全覆盖包覆绳(带)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应满足下列规定 装载工况:轿厢载有125%的额定载重量,且位于最不利位置时,包覆绳(带)与曳引轮的接触 a 长度区域; b 紧急制动工况:轿厢空载或装有额定载荷且位于最不利位置时,包覆绳(带)与曳引轮在整个 急停制动过程中可能发生接触的所有长度区域 分别在最不利位置进行125%额定载重量的装载试验,以及轿厢在空载和额定载荷下的紧急制动 试验 检查试验结果是否符合 的规定 5.A 7.4.3存在细砂介质条件下的曳引能力试验 包覆绳(带)处于竖直状态时,在每根包覆绳(带)的工作面上分别均匀刷涂、滚涂或吹撒细砂,且应 完全覆盖7.4.2a)和7.4.2b)规定的工作区域 细砂应符合GB/T146842011中细度模数为细(2.21.6)的要求 分别在最不利位置进行 125%额定载重量的装载试验,以及轿厢在空载和额定载荷下的紧急制动试验 检查试验结果是否符合 5.4.4的规定 7.4.4存在润滑油介质条件下的曳引能力试验 包覆绳(带)处于竖直状态时,在每根包覆绳(带)的工作面上每隔200mm用符合GB/T12805 2011的滴定管滴一滴导轨润滑油(32号或以上牌号),包覆绳(带)滴油长度不应少于1m且应在7.4.2a) 和7.4.2b)规定的工作区域内 分别在最不利位置进行125%额定载重量的装载试验,以及轿厢在空载和额定载荷下的紧急制动 试验 检查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4.生的规定 检验规则 8.1取样 每批应由同一规格,型号的包覆绳(带)组成,每批数量及取样数量按表5规定 注:批是指同一批原材料,采用相同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包覆绳(带 表5每批包覆绳(带)的取样数量 取样数量 每批包覆绳(带)数量 315 16~25 2640 41~65 66110 1o 1ll180 15 181一300 20 14
GB/39172一2020 8.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由供方按表5和表6规定进行 8.3型式检验 8.3.1型式检验规则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a 新产品试制; b 产品原料、生产工艺及生产线变更; 产地变更; c d)产品停产1年及以上恢复生产 8.3.2型式检验项目 包覆绳(带)的型式检验项目按表6规定进行 表6包覆绳(带)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尺寸偏差 破断拉力 端接装置连接强度 粘合强度 温湿老化性能 弯折疲劳性能 当量摩擦系数 曳引能力 注1;“o”表示需要检验的项目,“"表示不需要检验的项目 注2:本表中的序号8检验项目仅在8.,3,1a)8.3,1b)和8.3.1e)规定的情况下才需要检验 9 验收 需方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按照表6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验收,或按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10 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包覆绳(带)的标志和质量证明书参见附录G 选用使用和维护信息、报废及更换技术条件 11.1需方向供方订购包覆绳(带)时,参见附录H向供方提供所需信息 11.2包覆绳(带)的选用使用和维护信息参见附录I 15
GB/T39172一2020 11.3包覆绳(带)的报废及更换技术条件应按附录B的规定 12包装、贮存和运输 12.1包装 包覆绳(带)的包装参见附录」的J.1 当需方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双方协议执行 2.2贮存 包覆绳(带)的贮存参见J.2 2.3运输 使用叉车或起吊设备进行搬运时,应借助吊带或者钢管进行相应的作业 应保证在整个搬运过程 中,包覆绳(带)不会受到外力而损伤 16
GB/39172一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包覆绳(带)规格 概述 A.1 本附录给出了部分类别包覆绳(带)的规格,仅作参考 A.2包覆绳 包覆绳规格见表A.1 表A.1包覆绳规格 包覆绳公称直径 承载体公称直径 最小破断拉力 单位长度参考重量 kN kg/m mmm mm 6.5 4.9 23.6 0.11 6.5 5.0 28.0 0.12 6.2 33.6 0.18 8.l 10,0 8.0 55.0 0.26 A.3 承载体截面为圆形的包覆带 承载体截面为圆形的包覆带规格见表A.2 表A.2承载体截面为圆形的包覆带规格 包覆带 包覆带 承载体 最小破断拉力 单位长度参考重量 公称宽度 公称厚度 承载体数量 公称直径 kN kg/m mmm mm mm 25 3.7 2.00 28 0.17 25 3.3 34 0.19 1.98 30 10 1.98 43 0.23 3.3 12 1.61 32 0.20 30 3.0 42 30 4.4 1.73 0.25 33 40 3.7 2.00 0,.24 3.3 12 1.98 52 0.29 36 40 5.0 16 1.65 46 0.35 40 4.4 16 1.73 56 0,33 17
GB/T39172一2020 表A.2(续 包覆带 包覆带 承载体 最小破断拉力 单位长度参考重量 公称宽度 公称厚度 承载体数量 公称直径 kN kg/mm mmm mmm mmnm 50 3.7" 12 56 0.33 2.00 50 4.4 2o0 1.73 70 0.42 6c 3.3 20 1.98 86 0.47 60 21 3.0 1.61 64 0.41 60 84 4.4 24 1.73 0.50 A.4承载体截面为非圆形的包覆带 承载体截面为非圆形的包覆带规格见表A.3 表A.3承载体截面为非圆形的包覆带规格 包覆带 包覆带 承载体 承载体 最小破断拉力单位长度参考重量 承载体 公称宽度 公称厚度 公称宽度 公称厚度 数量 kN kg/m mm mm nmmm mmm 1o 0.1l5 25.4 4.5 18
GB/39172一2020 录 附 B 规范性附录 包覆绳(带)报废及更换技术条件 B.1报废 B.1.1基本要求 对包覆绳(带)进行检查发现B.1.2B.1.4情况之一或综合评定不能继续使用时,包覆绳(带)应 报废 本标准未规定的报废条件,可依据电梯制造单位的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手册)进行判定 B1.2一B.1.4是电梯用包覆绳(带)报废的通用指南,在使用时还应同时考虑相关国家电梯标准的 规定 B.1.2包覆绳(带)破损 端接装置之间包覆绳(带)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视为达到报废技术条件 包覆层变形(如鼓包、压痕、折痕、凹陷等); aa b)因包覆层裂纹或磨损导致承载体外露; 包覆层表面有承载体刺出; c d)承载体断裂 B.1.3直径或厚度减小 若包覆绳(带)的实测直径(实测厚度)相对公称直径公称厚度)减少到制造商提供的规定值,应 报废 B.1.4使用寿命 应对包覆绳(带)的弯折次数和使用时间进行监测,达到许用简单弯折次数或声明的年限时,应 报废 注声明的年限是从包覆绳(带)制造日期开始计算 B.2更换 B.2.1包覆绳(带)的更换 包覆绳(带)达到报废技术条件需更换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更换的包覆绳(带)与原电梯制造单位规定的要求一致 在其他设备上安装或使用过的包覆绳带)不准许重复使用,更换时应采用新绳(带); b 同一电梯的包覆绳(带)是来自同一制造单位,且材料和规格相同; c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如有一根包覆绳(带)报废,则整台电梯的包覆绳(带)同时更换 d B.2.2特殊情况 如果同一电梯中的包覆绳(带)在安装或在电梯投人使用前发生损伤,允许只更换损伤的包覆绳 带). 19
GB/T39172一2020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破断拉力的测定 C.1试验装置 所用拉力试验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机测力的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士1%; a b) 试验机能自动记录力的曲线 力的施加平稳,试验机的功率能在试验机的最大量程内保持该速度恒定; c d 采用专用的夹具夹持包覆绳(带),保证试样不歪斜、不打滑 C.2 试样制备 从包覆绳(带)样品上截取适当长度的试样,以拉力试验机可靠夹持为宜,且夹具之间的包覆绳(带 有效试样长度不应小于300mm. C.3 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1035C条件下进行 C.4试验步骤 C.4.1包覆绳 C.4.1.1将试样固定在专用夹具里,保证试样露出夹具端部 C.4.1.2启动试验机,让动夹具以不大于100 /min的恒定速度运动,直至试样拉断,记录所施加的 mm/ 最大拉力 C.4.2包覆带 将试样夹在专用夹具里,应使试样的中心线与夹具的中心线相一致,并保证试样露出夹具 C.4.2.1 端部 启动试验机.让动夹具以不大于100mm/min的恒定速度运动,先给试样施加包覆带最小破 C.4.2.2 断拉力3%的载荷,然后增加载荷至包覆带最小破断拉力的10%,再将载荷降至包覆带最小破断拉力的 3%,循环上述操作不少于10次 最后让动夹具以不大于100mm/min的恒定速度运动,直至试样拉 断,记录所施加的最大拉力值 试验结果 C.5 记录每个试样破断时的最大拉力值作为该试样的实测破断拉力 20
GB/39172一2020 C.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委托方和试样型号、规格; a b 试验机名称和型号 试验条件 c d 试验结果(实测破断拉力、断裂特征); e 结果异常说明 21
GB/T39172一2020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粘合强度的测定 承载体截面为圆形 D.1.1试验原理 以恒定的拉伸速度在试样长度方向上施加拉伸力,测定把单根承载体从试样中拔脱所需要的力 D.1.2试验设备 所用拉力试验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机能记录力值曲线,采用专用的夹具夹持试样,保证试验过程中不打滑、不夹断承载体; a b)试验机测力的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士1%; 两专用夹具的间距可调至250mm以上 c D.1.3试样制备 D.1.3.1 包覆绳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从包覆绳样品上截取三个适当长度的试样,长度以拉力试验机可靠夹持为宜; a b 如图D.1所示,将试样一端磨平,试样另一端的包覆层全部去除,试验段包覆层长度L为 10 mm~40mm; 在剥离包覆层时,防止破坏试验段承载体与包覆层的粘合状态 说明: 包覆绳的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试验段包覆层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包覆层; 承载体 图D.1包覆绳试样示意图 包覆带 D.1.3.2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从包覆带样品上截取3个适当长度的试样,长度以拉力试验机可靠夹持为宜 a b)如图D,2,将试样试验段外的包覆层去除,试验段两侧至少去除10mm长的包覆层,试验段包 覆层长度L为25mm50mm c 在试验段一侧,将靠中间的单个承载体切断,切断点距离试验段端面至少5mm,在试验段的 另一侧,将已切断的承载体两边的其他承载体全部切断 22
GB/39172一2020 d 在切断时,防止破坏试验段承载体与包覆层的粘合状态 单位为毫米 10 注:承载体数量根据实际情况 说明 试验段包覆层长度,单位为毫米(mm)1 包覆层; 承载体 图D.2承载体截面为圆形的包覆带试样示意图 D.1.4试验条件 D.1.4.1试样应在包覆绳(带)生产后至少存放5d截取,且试样应在温度为1035C条件下放置 3h以上,再进行拔脱试验 D.1.4.2试验应在10C一35C的条件下进行 D.1.5试验步骤 D.1.5.1 包覆绳 试验步骤如下: 将去除包覆层的承载体穿过孔径为承载体公称直径十0.1mm的工装,试验过程中包覆层材料 aa 不超出工装的外轮廓,并用夹具夹持去除包覆层一端的承载体,试样的承载体中心线与受力方 向相一致 启动试脸机.动夹具以不大于10mm/mmn的挺定速度运动,对试样进行连续的拔脱试验,谈 b 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拉力值作为拔脱力; 将另外两个试样重复上述试验 D.1.5.2包覆带 试验步骤如下: 将试样两端分别夹在试验机的夹具内,试样的承载体中心线与受力方向相一致; aa 启动试验机,动夹具以不大于100mm/min的恒定速度运动,对试样进行连续的拔脱试验,读 b 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拉力值作为拔脱力; 将另外两个试样重复上述试验 D.1.6试验结果 D.1.6.1试样拔脱力的平均值F应按公式(D.1)计算得出: F土F土F F=- D.1 式中: 分别为3个试样的拔脱力测量值,单位为牛顿(N F、F、F 23
GB/T39172一2020 D.1.6.2试样粘合强度A应按公式(D.2)计算得出 F A D,2 -云 式中 试样粘合强度,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r mm; F 试样拔脱力平均值,单位为牛顿(N); 试样试验段包覆层长度,单位为毫米(n mm 粘合强度的计算值A精确到0.1N/" mm D.1.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委托方和试样规格、型号; b)试验机名称和型号; c 试验条件; d 单个承载体与包覆层之间的粘合强度 D.2承载体截面为非圆形 D.2.1试验原理 测定采用剥离方法使包覆层与承载体分离所需要的力 D.2.2试验设备 所用拉力试验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机能记录力值曲线,采用专用的夹具夹持试样,保证试验过程中不打滑、不夹断承载体; a b) 试验机测力的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士1% D.2.3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从包覆带样品上截取3段适当长度的包含单根承载体的包覆带试样,长度以试验机可靠夹持 a 为宜; 如图D.3,去除试样承载体左右两侧包覆层,保留试样承载体与滑轮接触的上下两侧包覆层; b) 沿与承载体中心线平行的方向,将承载体一侧包覆层剥开一段,该端应能保证试样在试验机夹 c 具中夹持牢固 说明 试样试验段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 u mm); 包覆层; 承载体 图D.3承载体为非圆形的包覆带试样示意图 24
GB/39172一2020 D.2.4试验条件 D.2.4.1试样应在生产后至少存放5d截取,试样应在温度为10C35C的条件下放置3h以上,再 进行剥离试验 D.2.4.2试验应在10~35C的条件下进行 D.2.5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 将试样的上包覆层夹人一个夹具,承载体和下包覆层夹人另一个夹具; b 启动试验机,动夹具以不大于100mm/min的恒定速度运动,对试样进行连续的剥离试验;读 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拉力值作为剥离力; 将另外两个试样重复上述试验 D.2.6试验结果 试样剥离力的平均值P应按公式(D,.3)计算得出 D.2.6.1 P十P十P P D.3 式中: P、P、尸 分别为3个试样的剥离力测量值,单位为牛顿(N). D.2.6.2试样粘合强度A应按公式(D.4)计算得出 A= D,4 式中: 试样粘合强度,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A 试样剥离力平均值,单位为牛顿(N); 试样试验段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Z" 粘合强度计算值A精确到0.1N/mm D.2.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委托方和试样型号,规格 aa b)试验机名称和型号 试验条件 c d)单个承载体与包覆层之间的粘合强度 25
GB/T39172一2020 录 附 资料性附录) 包覆绳(带)弯折疲劳试验 E.1试验原理 E.1.1概述 将施加有特定张力的包覆绳(带)试样以一定的包角绕过与之相匹配的试验轮,并以一定的频率反 复循环弯折,评估包覆绳(带)承受弯折疲劳的性能 E.1.2简单弯折 E.1.2.1试验轮系仅包括一个试验轮,每次循环试验段仅通过该试验轮,见图E.1 一次循环的初始位置 一次循环的最大转角位置 a b 说明 Lg -有效检测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试验绳(带)在试验轮上的包角,单位为弧度(rnd); Le -包角所对应的弧长,单位为毫米mm); 包覆绳(带)试验段 试验轮 图E.1单轮弯折疲劳试验示意图 试验机的行程S,单向)应符合公式(E.1)和公式(E.2) s,>LE十L E.1 LE>30×t E.2 式中: S 试验机行程,单位为毫米(mm); 有效检测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E 包角所对应的弧长,单位为毫米(mm); Lc 承载体的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承载体截面为圆形时,等于承载体的公称直径(d). E.1.2.2试验轮系包括多个试验轮,每次循环每个试验段仅通过一个试验轮,见图E.2. 26

GB/T39172-2020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电梯的悬挂装置是决定电梯运行安全和乘坐舒适度的重要部件之一。传统的电梯悬挂装置使用钢丝绳,但钢丝绳存在易疲劳、易锈蚀等缺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维修和更换。

为了解决钢丝绳的缺陷,GB/T39172-2020标准制定了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非钢丝绳的选用、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试验检验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非钢丝绳的选用应根据电梯的使用环境和要求确定。其次,在结构设计方面,非钢丝绳的直径、螺距、捻向等参数应符合标准规定,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此外,制造工艺上也有详细的规定,例如拉拔工艺、表面处理、接头加工等。

除了技术要求外,GB/T39172-2020还规定了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试验方法和检验标准。试验包括静载试验、疲劳试验、冲击试验等,检验标准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分析等。这些试验和检验的目的是验证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的性能和质量。

总之,GB/T39172-2020标准的制定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选择。相比传统的钢丝绳悬挂装置,采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减少维护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

和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类似的标准

电梯技术条件

电梯曳引机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电梯能量回馈装置

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葡萄酒储藏柜的特殊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葡萄酒储藏柜的特殊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葡萄酒储藏柜的特殊要求的编号:GB/T39377-2020。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葡萄酒储藏柜的特殊要求共有13页,发布于2021-06-01
研磨抛光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研磨抛光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研磨抛光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9407-2020。研磨抛光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6页,发布于2021-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