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557.4-201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Guidelinesfortheconductoftestsfordistinctness,uniformityandstability—Soybean(Glycinemax(L.)Merril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的编号:GB/T19557.4-2018。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共有29页,发布于2018-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20
  • 实施日期2018-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9页
  • 文件大小1.74M

以图片形式预览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国家标准 GB/T19557.4一2018 代替GB/T19557.4一2004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 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Guideinesftrtheconductftestsftordistinetness,unitformityamdstabiity SoybeanGlyeinema.xL.Merril 2018-05-14发布 2018-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557.4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 繁殖材料需满足的条件 测试方法 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性状表 分组性状 10技术问卷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大豆性状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大豆性状表的解释 附录c(规范性附录)大豆技术问卷 22
GB;/T19557.4一2018 前 言 GB/T19557《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分为以下部分 GB/T19557.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GB/T19557.2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19557.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硬粒小麦; 19557.4 GB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GB 19557.5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白菜; 芭麻;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19557.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 李;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芥菜; 19557.10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百合属;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猫猴桃属 19557 植物品种特异性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蒜;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番茄; 19557.14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蓝型油菜;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高粱;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生;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辣椒;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棉花 19557 19557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菊花 19557.20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秘定性测试指南茄子 棋勒品种特异性、-孩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甜瓜 19557.2 19557.22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豌豆; 19557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香石竹; 19557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玉米; 19557.25 植物品种特异性 致性和稳定性渊试指南黄瓜 19557.26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苹果; 植勒品种特异性、一孩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西瓜 19557.28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铃薯 19557.29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蓝; 19557.30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梨: GB 19557.31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麦; 19557.32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甘薯; GB/T19557.33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椰菜 本部分为GB/T19557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9557.4一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本部分与GB/T19557.4一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GB/T19557.4一2018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分组性状(见第9章,见2004年版的7.2); 增加了3个性状;分枝与主茎夹角、种皮色斑类型和种皮颜色数量(见A.1,见2004年版的A.1) -修改了大豆性状表中的部分性状的表达状态和标准品种(见A.1和A.2,见2004年版的A.1); 修改了大豆性状表的解释中大豆生育阶段表(见B.1,见2004年版的A.2); -修改了大豆性状表的解释中对单个性状的解释(见B.3,见2004年版的附录B); 修改了大豆技术问卷中的品种繁殖方式和品种用途(见附录C四,见2004年版的附录C五). 本部分由农业农村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冬梅、王翔宇、唐浩、杨坤、徐岩、迟永芹、孙连发、李铁、孙铭隆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557.4一2004 IN
GB;/T19557.4一201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 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范围 GB/T19557的本部分给出了大豆(G/yein1 ma.rL.Merrill)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 技术要点和结果判定的一般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大豆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14488.1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 GB/T14489.2粮油检验植物油料粗蛋白质的测定 GB/T19557.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术语和定义 GB/T1955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群体测量groupmeasurement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2 个体测量singlemeasreme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3 群体目测groupvisualoservation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G,群体测量 MS;个体测量 PQ:假质量性状 QL;质量性状
GB/T19557.4一2018 QN数量性状 vG;群体目测 *;标注*的性状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除非 受环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态无法测试,所有UPOV成员都需使用这些性状 ;标注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 繁殖材料需满足的条件 5 5.1繁殖材料以种子形式提供 5.2提交的种子数量至少15000粒 5.3提交的繁殖材料需外观健康,活力高,无病虫侵害 繁殖材料的质量符合GB4404.2的规定 5.4提交的繁殖材料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 如果已处理,需提供处理的详细 说明 5.5提交的繁殖材料需符合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6 测试方法 6.1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通常为两个独立的生长周期 6.2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 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观测 6.3田间试验 6.3.1试验设计 待测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种植 以点播方式种植,每个小区不少于150株,采用能使性状充分表达的适宜密度、等行距种植,设2次 重复 6.3.2田间管理 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 各小区田间管理需严格一致,同一管理措施需当日完成 6.4性状观测 6.4.1观测时期 性状观测需按照表A.1和表A.2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 生育阶段描述见表B.1 6.4.2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需按照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vG,MG、MS)进行 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见B.2 和B.3
GB;/T19557.4一2018 6.4.3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个体测量性状(MS)每个小区植株取样数量不少于20个,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 时,每个植株取样数量为1个 群体观测性状(VG,MG)需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群体 6.5附加测试 必要时,可选用表A.2中的性状或本部分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7.1总体原则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T19557.1确定的原则进行 7.2特异性的判定 待测品种需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 在测试中,当待测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最为近似品种 具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即可判定待测品种具备特异性 7.3 -致性的判定 对于常规种,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一致性判定时,采用0.5%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 当样本大小为300株时,最多可以允许有4株异型株 率 对于杂交种,采用5%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当样本大小为300株时,最多可以允许 21株异型株 7.4稳定性的判定 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 必要时,常规种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一代种子,杂交种种植该品种的另一批材料的种子,与以前提 供的繁殖材料相比,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对于杂交种,除直接对杂交种本身进行测试外,还可以通过测试其亲本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进行 判定 8 性状表 8.1概述 眼撒测试需要,将性状分为基本性状粗选测性状 基本性状是测试中需使用的性状,大豆基本性状 见表A.l;大豆可以选择测试的性状见表A.2 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及相应的 代码和标准品种、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 8.2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种类型 8.3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
GB/T19557.4一2018 代码,以便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 性状的所有表达状态都需在测试指南中列出 8.4参照品种 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可参考的参照品种,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 和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 g 分组性状 品种分组性状如下: a 下胚轴:花青甫显色(表A.1中性状1); b 茎;茸毛颜色(表A.1中性状3); 复叶:小叶形状(表A.l中性状5); d 花:花冠颜色(表A.1中性状9); 植株;结荚习性(表A.I中性状133) fD 成熟期表A.1中性状15); 仅适用于单色种皮品种;种子;种皮颜色(表A.1中性状27); g h)种胳;颜色(表A.1中性状30) 10技术问卷 申请人需按附录C填写大豆技术问卷
GB;/T19557.4一201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大豆性状表 A.1大豆基本性状 大豆基本性状见表A.1 表A.1大豆基本性状表 性状 代码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参照品种 性状 序号 六月黄,黑农37 下胚轴:花青f显色 无 QL VG 晋豆8号,吉林20 有 无或极弱 无或极弱到剥 弱 黑农48 霸到中 下胚轴:花青f显色强度 晋豆8号,吉林20 中 QN vG 中到强 中黄4 强 ,丰交7607 强到极强 极强 茎:茸毛颜色 65~85 灰色 中黄4号合丰25 QL VG 棕色 中品661,东农36 极疏 极疏到疏 国育100-4,铁丰 20 疏 疏到中 茎;茸毛密度 6585 中 七月黄黑豆,耐阴黑豆 QN VG 十 中到密 文丰8号,吉林 20 密 密到极密 极密 披针形 中作选03,合丰235 "复叶;小叶形状 三角形 S PQ 65 红丰2 ,东农42 VG 十 尖卵形 中黄4号,东农l13 la 圆卵形 安小冬豆,鲁豆10号 中黄4号,合丰25 三小叶 复叶;小叶数 65 QN 五小叶 中黄3号 vG 多小叶 T255
GB/T19557.4一2018 表A.1续 性状 性状 参照品种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代码 序号 极浅 极浅到浅 浅 浙春3号,黑农37 浅到中 关叶片;绿色程度 65 QN 耐阴黑豆 中 VG a) 中到深 深 中作选03,中黄4号 深到极深 极深 极早 黑河35 极早到早 黑河18 丰25 合 早到中 吉林35 开花期 65 号 中黄6 QN MG 跃进 5 号 中到晚 中豆24 晚 南农493-1 晚到极晚 南豆12 极晚 白色 黑农37,东农L13 花;花冠颜色 66 QI VG 紫色 早熟18,中黄4号 极少 极少到少 中作选03 仅适用于有分枝品种 少到中 植株;分枝数量 8189 中 浙春3号 10 QN MS 中到多 十 多 花腿大豆,耐阴黑豆 多到极多 极多 极小 极小到小 中作选03, ,早熟 18 仅适用于有分枝品种 小到中 植株;分枝与主茎夹角 8589 l1l 中 鲁豆10号,耐阴黑豆 QN VG 中到大 十 牛腰齐,浙春3号 大到极大 极大
GB;/T19557.4一2018 表A.1(续》 性状 性状 参照品种 代码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序号 极矮 合农60 极矮到矮 矮 铁丰20,东农36 矮到中 ”植株;高度 8589 12 缓农14 中 QN MS 中到高 高 东农L13 高到极高 极高 有限 中作选03 *植;结荚习性 亚有限 吉林20,合丰25 8589 13 QI VG 亚有限到无限 十 无限 早熟18,红丰2号 直立 中作选03,合丰 25 主茎:生长习性 半直立 湘春豆17 8589 14 PQ VG 半蔓生 (十 蔓生 极早 黑河35、黑河41或黑河 49 极早到早 黑河43 早 合丰25 早到中 吉林20 ,成熟期 89 15 中 丹豆5号 QN MG 中到晚 豫豆18 晚 南农1138-2 晚到极晚 麻城猴子毛 极晚 南豆12 极少 极少到少 矮脚早 少 少到中 东农黑豆1号 主茎;节数 89 16 中 缓农14 QN MS 中到多 东农L13 多 中品661,晋豆6号 多到极多 极多
GB/T19557.4一2018 表A.1续 性状 性状 参照品种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代码 序号 极低 极低到低 低 吉林20或龙豆2号 低到中 植株;底荚高度 89 17 合丰25,缓农14 中 QN MS 中到高 东农42 高 高到极高 极高 不落叶 植株:落叶性 89 QN 半落叶 18 VG 十) 合丰25,豫豆18,南豆12 落叶 极少 极少到少 植株;荚果数量 少到中 QN 89 19 中 十 MS 中到多 多 多到极多 极多 少 荚果:种子数量 QN 89 20 中 十 VG/MS 多 b 湘春豆" 无皮极 16 荚果;弯曲程度 弱 PQ 89 21 十 VvG 前进3" 中 号 b 耐阴黑豆 无或极轻 龙豆2号合丰5 无或极轻到轻 轻 轻到中 荚果;炸荚性 89 QN 黑河 22 中 18 VG + 中到重 重 龙品大粒 重到极币 极正
GB;/T19557.4一2018 表A.1(续》 性状 性状 参照品种 代码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序号 白黄色 中黄9号 浅黄色 荚果;颜色 浅褐色 前进3号,东农L13 89 23 PQ VG 中等褐色 吉林35 b) 深褐色 文丰8号 黑色 龙黄3号,龙黑大豆1号 极低 极低到低 低 东农691 低到中 吉林13,嫩江小粒 百粒重 89 24 中 东农72-806,东农95019 QN MG 中到高 铁丰20,东农42 高 晋大814,东农298 高到极高 科特大粒,东农黑豆1号 丹波黑 极高 球形 早熟18号,东农2 椭球形 中黄6号,东农" 9219 种子;形状 89 25 长椭球形 豫豆10号,东农43 PQ VG 扁椭球形 鲁豆10号,矮脚早 肾形 浙春3号 单色 种子;种皮颜色数量 89 26 QL. VG 双色 白黄色 绥农27 浅黄色 牛腰齐 黄色 凤交66-12 *仅适用于单色种皮品种;种 黄绿色 89 心 子;种皮颜色 VG 绿色 大青豆,东农青豆1 号 PQ 浅褐色 褐色 黑色 药黑豆,东农黑豆2 虎斑状 花腿大豆 仅适用于双色品种;种子:种 89 28 皮色斑类型 鞍挂状 民勤鞍挂 VG PQ 其他
GB/T19557.4一2018 表A.1续 性状 性状 参照品种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代码 序号 黄色 中黄 4 号 种子子叶颜色 89 29 黄绿色 PQ VG 绿色 中作选03 浅黄色 韦尔金 黄色 12 风交66 浅褐色 锦8 "种脉;颜色 89 30 中黄6号 PQ VG 褐色 浅黑 黑色 五华四月黄,辽引1号 无或极低 中黄7号,东农44 无或极低到低 低 东农42 低到中 种子;种皮开裂比率 89 中黄4号,东农298 31 QN VvG 中到高 高 高到极高 极高 无 种子;种皮光泽 89 32 有 QI VG A.2大豆选测性状表 大豆选测性状见表A.2 表A.2大豆选测性状表 性状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参照品种 代码 序号 极低 极低到低 低 低到中 种子;粗蛋白含量 8s 33 中 QN MG + 中到高 高 高到极高 极高 10
GB;/T19557.4一2018 表A.2(续》 性状 性状 参照品种 代码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序号 极低 极低到低 低 低到中 种子;粗脂肪含量 89 中 34 QN MG 十 中到高 高 高到极高 极高 高感 合丰25 高感到感 感 绥农14 感到中抗 抗性大豆花叶病毒病 6169 35 号 QN 中抗 垦农4 vG 十 中抗到抗 抗 东农93-046 抗到高抗 高抗 东农92-070 高感 黑农35 高感到感 感 黑农39 感到中抗 抗性;大豆灰斑病 7179 36 QN 中抗 合丰35 VG 十 中抗到抗 抗 东农40567 抗到高抗 高抗 东农9674 高感 高感到感 感 感到中抗 抗性;大豆霜霉病 71一79 37 QN 中抗 VG 十 中抗到抗 抗 抗到高抗 高抗 1
GB/T19557.4一2018 表A.2(续) 性状 性状 参照品种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代码 序号 高感 高感到感 感 感到中抗 抗性:大豆胞囊线虫病 6169 QN 中抗 38 VG + 中抗到抗 抗 抗到高抗 高抗 高感 高感到感 感 感到中抗 抗性;细菌性斑点病 65~75 39 QN 中抗 vG 十 中抗到抗 抗 抗到高抗 高抗 高感 高感到感 成 感到中抗 抗性;大豆锈病 65一75 40 QN 中抗 VG 十 中抗到抗 抗究 抗到高抗 高抗 高感 高感到感 感 感到中抗 抗性;大豆食心虫 89 41 QN 中抗 VG 十 中抗到抗 抗 抗到高抗 高抗 12
GB;/T19557.4一2018 表A.2(续》 性状 性状 参照品种 代码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序号 高感 龙青大豆1号 高感到感 感 缓农14号 感到中抗 抗性;大豆 42 VG 中抗 合丰30号 QN 十 中抗到抗 抗 铁丰29号 抗到高抗 方正秧食豆 高抗 高感 高感到感 感 感到中抗 抗性.豆荚蜈 89 43 QN 中抗 vG 十 中抗到抗 抗 抗到高抗 高抗 高感 高感到感 感 感到中抗 抗性;豆秆黑潜蝇 75~79 44 QN 中抗 VG 十 中抗到抗 抗 抗到高抗 高抗 13
GB/T19557.4一201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大豆性状表的解释 B.1大豆生育阶段表 大豆生育阶段见表B.1 表B.1大豆生育阶段表 生育阶段代码 描述 萌发期 干种子 00 09 子叶露出地面 幼苗期 单叶展开 ll 第一三出复叶展开 13 第二三出复叶展开 第八三出复叶展开 分枝期 21 第1个一级分枝出现 22 第2个一级分枝出现 29 第9个或以后的一级分枝出现 主茎花序形成期 51 第一个花蕾出现 55 第一个花蕾膨大 59 可见第一朵花的花瓣,但花未开放 开花期 61 约1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 约 20%植株花朵开放 62 63 约30%植株花朵开放 40%植株花朵开放 64 约 65 约50%植株花朵开放 约60%植株花朵开放 66 67 开花数下降 终花,可见第一个荚(长度约为5mm) 69 荚果和种子发育期 约10%的荚达到长度15mm一20mm,荚果发育始期 71 72 约20%的荚达到长度15mm一20mm 14
GB;/T19557.4一2018 表B.1续 生育阶段代码 描述 73 约30%的荚达到长度15mm~20mm,鼓粒初期 74 约40%的荚达到长度15mm一20mm 75 约50%的荚达到长度15nmm一20mm,鼓粒盛期 的英达到长度15mm一20mm,鼓粒后期 77 约70 79 几乎所有荚果的长度达到15mm一20mm,满粒期 荚果和种子成熟期 81 成熟始期,约10%的荚果成熟,荚皮逐渐变色,籽粒逐渐脱水 约20%的荚果成熟,20%荚皮呈成熟色,籽粒逐渐脱水 82 85 成熟中期,约50%的荚果成熟,50%荚皮呈成熟色,籽粒逐渐脱水 88 约80%的荚果成熟,80%荚皮呈成熟色,籽粒逐渐脱水 完熟:95%的荚果成熟,95%荚皮呈成熟色,褐、黑或草黄等,豆荚摇铃,籽粒水分降到 89 2%以下,此时为收获期 B.2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 B.2.1 符号(a):植株第8节一第10节复叶的侧生小叶 B.2.2符号(b):植株中上部荚果 B.3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 B.3.1性状4茎;茸毛密度 茎:茸毛密度,观测已经完全伸长的节间,主茎的中部 B.3.2性状5 复叶;小叶形状 关 复叶;小叶形状,见图B,1 披针形 尖卵形 三角形 圆卵形 图B.1 关复叶:小叶形状 B.3.3性状6复叶:小叶数 复叶;小叶数,观测植株中上部第8节第10节复叶,见表B.2. 15
GB/T19557.4一2018 表B.2复叶;小叶数分级表 代码 平均小叶数/个 平均小叶数为3小叶 平均小叶数为3.l5小叶 平均小叶数多于5小叶 B.3.4性状10仅适用于有分枝品种;植株;分枝数量 仅适用于有分枝品种植株;分枝数量,观测主茎,具有1个或以上节且结有豆荚的一级分枝方计人 分枝数,测量20株,重复2次,计算平均数,见表B.3 表B.3仅适用于有分枝品种;植株;分枝数量分级表 代码 平均每株分枝数/个 1.0 2.0~3.0 66.0~7.0 8.0 4.05.0 B3.5性状11仅适用于有分枝品种;植株;分枝与主茎夹角 仅适用于有分枝品种;植株;分枝与主茎夹角,见图B.2和表B.4 图B.2仅适用于有分枝品种植株;分枝与主茎夹角 表B.4仅适用于有分枝品种:植株:分枝与主茎夹角分级表 代码 株型紧凑,分枝与 株型张开,分枝角 分枝与主茎夹角 介于紧凑和张开 分枝与主茎夹角 分级标准 主茎角度小,25” 度大,上下均松 极小,<5° 之间,50"左右 极大>90° 左有 散,75"左有 B.3.6性状13 必植株:结荚习性 植株;结荚习性,观测主茎顶端,见表B.5 表B.5关植株;结荚习性分级表 代码 顶端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顶端花序长度中等,结荚状况介顶端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 分级标准 端结荚稀少 端结荚成簇 于有限和无限之间 16
GB;/T19557.4一2018 B.3.7性状14主茎;生长习性 主茎;生长习性,观测主茎和分枝,见表B.6 表B.6主茎;生长习性分级表 代码 主茎上部稍细,略呈波植株茎、枝细长,出现植株茎、枝细长爬蔓, 呈 分级标准 主茎直立向上 状弯曲 轻度爬蔓和缠绕 强重度缠绕,旬匈地面 B.3.8性状15*成熟期 成熟期.从出苗到成熟的日数 B.3.9性状18植株;落叶性 植株;落叶性,观测成熟时脱落的叶片数占总叶片数的百分数,见表B.7 表B.7植株;落叶性分级表 代码 595 分级标准 >95.0 B.3.10性状19植株荚果数量 植株;荚果数量,观测全株,计数单株有效荚数,每小区调查20株,求平均值 B.3.11性状20荚果;种子数量 荚果:种子数量,随机取100个有效荚,计数每个荚果中的粒数,求平均值 B.3.12性状21荚果:弯曲程度 荚果;弯曲程度,观测主茎中上部荚果,见图B.3 中 强 无或极剥 图B.3荚果弯曲程度 B.3.13性状22荚果;炸荚性 荚果;炸莫性,无或极轻;荚果基本不炸荚;轻;群体内每个单株约20%炸荚;中;群体内每个单株约 50%炸荚;重群体内每个单株约80%炸荚;极重;荚果基本全部炸荚 17
GB/T19557.4一2018 B.3.14性状33种子:粗蛋白含量 种子;粗蛋白含量,根据GB/T14489.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以干基计,重复3次,见表B.8 表B.8种子:粗蛋白含量分级表 代码 分级标准 36.0 37.639.2 0.8一42.4 44.045.6 >48.0 B.3.15性状34种子:粗脂肪含量 种子;粗脂肪含量,根据GB/T14488.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以干基计,重复3次,见表B.9 表B.9种子;粗脂肪含量分级表 代码 分级标准 <17.0 18.l19.0 20.l21.0 22.l一23.0 >24.0 B.3.16性状35抗性:大豆花叶病毒病 抗性;大豆花叶病毒病,在防虫网室内直播或盆栽,第1片复叶展开时采用人工摩擦接种大豆花叶 病毒 发病后观测30株,主要观测叶片和主茎顶端的反应,据此划分抗性等级(偶数代码表达状态介于 奇数代码表达状态之间),见表B.10. 表B.10抗性:大豆花叶病毒病分级表 代码 分级标准 叶片皱缩畸形,呈鸡爪状,全株僵缩矮化,或在叶脉上发生系统性脉枯或枯班,或发生严重顶芽枯死 叶片有泡状隆起,叶缘卷缩,皱缩花叶.植株稍矮化 叶片花叶或斑驳状明显,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 叶片有轻微花叶或黄化斑驳(无脉桔),植株生长正常 叶片无症状或其他感柄标志 B.3.17性状36抗性:;大豆灰斑病 抗性;大豆灰病,采用正常方法栽培,在大豆开花期选傍晚或阴天用喷雾法接种,每隔7d~10d 接种一次,共接2次3次 接种一个月后,在结荚期调查叶部发病情况,观测30株 记载群体发病情 况,划分抗性等级偶数代码表达状态介于奇数代码表达状态之间),见表B.l1 表B.11抗性;大豆灰斑病分级表 代码 分级标准 植株普发柄,叶片布满柄斑,病斑直径3mm-6mm占叶片面积60%以上,多数叶片因病提早枯死 植株普发病,叶片病斑较多,病班直径3mm左右,占叶面积40%50%,部分叶片因柄枯死 植株大部发病,病斑直径2mm,病斑占叶面积20%一30%,叶片不精死 植株少数叶片发柄病斑数量少,直径1mm-2mm占叶片面积5%I0% 植株叶片上无柄斑或仅有少数植株叶片发病柄斑为枯死斑,直径在 mm以下,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 %以下 18
GB;/T19557.4一2018 B.3.18性状37抗性:大豆霜霉病[PeronospormanshuricaNaoum. syd. 抗性:大豆霜霉病,播种时在鉴定圃播种霜霉病粒诱发系统发病株作为感染行,诱发接种鉴定成株 抗病性 于发病盛期调查植株叶片发病情况 根据鉴定群体叶片发病状况评价抗病性偶数代码表达 状态介于奇数代码表达状态之间),见表B.12. 表B.12抗性:大豆霜霉病分级表 代码 分级标准 扩展型病斑,病斑相连呈不规则形大型斑,占叶面积的60%以上 扩展型病斑,病斑直径4mm以上,病斑约占叶面积的40%一50% 病斑扩展,直径3mm~4nmm,病斑约占叶面积的20%30% 叶片上散生不规则形褪绿病斑,直径1mm2mm,病斑约占叶面积的5%10% 叶片上无病斑或仅有少数局限型点状病斑,直径0.5mm以下,病斑占叶面积的1%以下 B.3.19性状38抗性;大豆胞囊线虫病(Heleroderaglycineslchinohe) 抗性;大豆胞囊线虫病,种植于田间病圃或进行病土盆栽鉴定 计数每株根系上的胞囊数目,通过 根系胞囊数目进行抗性分级(偶数代码表达状态介于奇数代码表达状态之间),见表B.13 观测30株, 计算平均值 表B.13抗性;大豆抱囊线虫病分级表 代码 分级标准 单株胞囊数在40.1个以上,植株不结实,干枯死亡 单株胞囊数在20.1个30.0个之间,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结实少 单株胞囊数在5.1个10.0个之间植株生长基本正常或部分矮黄 单株胞囊数在2.0个一3.0个之间,植株生长正常 单株胞囊数在0个,植株生长正常 B.3.20性状39抗性;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syringaepw.gyeinea) 抗性:细菌性斑点病,采用常规方法栽培,开花初期开始,约7月上旬选在小雨后傍晚进行人工接种 l次2次,鉴定成株抗病性,通过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划分抗性级别偶数代码表达状态介于奇数代码 表达状态之间)见表B.14 观测30株 表B.14抗性:细菌性斑点病分级表 代码 分级标准 病斑扩展,大块连片,占叶片面积60%以上,叶片萎死亡 病斑不规则,扩展相连呈小片坏死斑,占叶片面积40%50% 病斑生,不规则形,直径2tmm,约占叶面积20%一30% 病斑散生,较多局限型斑点,直径1mm左右,约占叶面积5%10% 叶片无病斑或仅散生少量局限型褐色斑点,直径0,5mm左右,病斑约占叶面积1%以下 19
GB/T19557.4一2018 B.3.21性状40抗性:大豆锈病(Phakopsorapaehyrhizisyd. 抗性;大豆锈病,根据南方各地发病情况,分别设立秋播或冬播抗病鉴定圃 观测植株中部叶片的 发病情况 根据群体发病情况,划分抗性等级数代码表达状态介于奇数代码表达状态之间),见 表B.15 观测30株 表B.15抗性;大豆锈病分级表 代码 分级标准 抱子堆密布,散生大量夏抱子,叶有枯萎或已有病叶脱落 弛子堆较多,黑褐色,抱子堆破裂产生大量夏袍子,袍子堆占叶面积50%~70%,叶色变黄 弛子堆少而分散,呈红褐色(感病型斑),仅少数袍子堆破裂,抱子堆占叶面积30%以下,叶色正常 叶片上出现黑色针点状病斑(抗病型斑),不产抱子,叶色正常 叶片上无病斑 B.3.22性状41抗性: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glyeinivorellaMats.力 抗性;大豆食心虫,采用田间自然被害鉴定和人工接虫鉴定方法,记载品种(系)成熟期,成熟收获后 调查虫食率 以当地已知抗、感品种为标准品种,以当年标准品种的平均虫食率为依据,鉴定品种的抗 虫程度(偶数代码表达状态介于奇数代码表达状态之间,见表B.16 凡过于早熟及过于晚熟品种表现 高抗的,列为“避虫”,不予分级 200粒为1组,重复3次 表B.16抗性;大豆食心虫分级表 分级标准L食社来 代码 重发年份 轻发年份 16.l 10.l 12.114.0 7.l8.0 8.1~10.0 5.l一6.0 4.l一6.0 3.l一4.0 0.02.0 0.02.0 B.3.23性状42抗性;大豆蚜(Aphisglyeines) 抗性;大豆蚜,采用常规栽培方法,通过田间自然被害鉴定和人工接虫鉴定 在大豆蚜发生盛期观 测上部叶片及顶部嫩茎,记载蚜害状况 观测30株,重复2次,见表B.17 表B.17抗性;大豆蚜分级表 代码 分级标准 全株蚜量极多,较多叶片卷曲,植株矮小 全株蚜量较多,部分叶片卷曲,植株矮小 心叶及嫩茎布满蚜虫,心叶卷曲,部分老叶有蚜虫,植株生长迟缓 心叶及嫩茎布满蚜虫心叶卷曲 心叶及嫩茎有较多蚜虫,但未卷叶 20
GB;/T19557.4一2018 表B.17(续 代码 分级标准 植株上有较多蚜虫植株生长正常 植株上有较少蚜虫植株生长正常 全株有零星蚜虫,植株生长正常 全株无蚜虫 B.3.24性状43抗性:豆荚蜈[btiella2inekenellaIreitschke) 抗性;豆荚蜒,成熟收获后调查虫食率(偶数代码表达状态介于奇数代码表达状态之间),见表B18. 200粒为一组,重复3次 表B.18抗性:豆荚螟分级表 分级标准[虫食粒率/%们 代码 重发年份 轻发年份 40 15 30.1一35.0 11.l13.0 20.125.0 7.1一9.0 10.115.0 3.15.0 5.0 <1.0 B.3.25性状44抗性: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sojaeZehnt.] 抗性;豆秆黑潜蝇,花期自然虫源诱发,结美期检查主茎的受害情况 在幼苗期遭受蝇害较重地区 于大豆单叶展开期进行调查 观测时剥开茎秆,计数单株主茎内的虫数 观测30株(偶数代码表达状 态介于奇数代码表达状态之间),见表B.19 表B.19抗性:豆秆黑潜蝇分级表 分级标准(主鉴平均虫头数 代码 单叶展开期 结荚期 重发年份 轻发年份 >0.8 >0.7 6.17 0,61一0,70 0.510.60 4.15.00 0.410.50 0.310.40 0.210.30 0.10.20 2.13 1.00 <0.10 0.0 21
GB/T19557.4一2018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大豆技术问卷 中请号 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 申请日. [由审批机关填写 品种暂定名称 申请人信息 姓名 地址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育种者姓名(如果与申请人不同) 三、植物学分类 拉丁名 中文名 四、品种类型 在相符的类型[]中打、 繁殖方式 常规种 杂交种 不育系 恢复系 保持系 生态类型 2 北方春大豆 黄谁海春大豆 黄淮海夏大豆 南方春大豆 南方夏大豆 南方秋大豆 南方冬播大豆 3. 用途 22
GB;/T19557.4一2018 鲜食 干食 五、待测品种具有代表性的彩色照片 品种照片粘贴处》 如果照片较多,可另附页提供) 六、品种的选育背景、育种过程和育种方法包括系谱,培育过程和所使用的亲本或其他繁殖材料来源 与名称的详细说明 七、适于生长的区域或环境以及栽培技术的说明 八、其他有助于辨别待测品种的信息 如品种用途,品质抗性,请提供详细资料) 九、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是C 否[]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十、品种的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是[ 否C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在表中相符的代码后[]中打、,若有测量值,请填写 23
GB/T19557.4一2018 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序号 性状 表达状态 代码 测量值 无 *下胚轴;花青武显色(性状1) 灰色 "茎;茸毛颜色(性状3) 棕色 披针形 三角形 》复叶;小叶形状(性状5) 尖卵形 圆卵形 三小叶 关复叶:小叶数(性状6) 五小叶 多小叶 白色 ×花:花冠颜色(性状9 紫色 极矮 极矮到矮 矮 矮到中 *植株;高度(性状12) 中 中到高 高 高到极高 极高 有限 亚有限 *植株,结莫习性(性状13) 亚有限到无限 无限 极早 极早到早 早到中 *成熟期(性状15) 中 中到晚 晚 晚到极晚 极晚 白黄色 浅黄色 黄色 "仅适用于单色种皮品种;种子;种皮颜色(性 黄绿色 状27 绿色 浅褐色 褐色 黑色 24
GB;/T19557.4一2018 表(续) 序号 性状 表达状态 代码 测量值 浅黄色 黄色 浅褐色 10 ×种;颜色(性状30 褐色 浅黑色 黑色 十二、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表达状态描述 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列出待测品种与其最为近似的品种的明显差异 待测品种与近似品种的差异 近似品种名称 性状名称 近似品种表达状态 待测品种表达状态 近似品种1 近似品种2[可选择 备注;(可提供其他有利于特异性审查的信息 申请人员承诺:技术问卷所填写的信息真实! 签名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GB/T19557.4-201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是衡量植物品种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针对大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大豆种子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GB/T19557.4-2018),该指南规定了大豆种子的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

该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植物品种特异性测试

植物品种特异性测试是指通过检测植物种子中所含的DNA序列,来确认该种子是否属于目标品种。该测试可以有效地避免品种杂交或混入其他品种的情况。

2. 植物一致性测试

植物一致性测试是指通过检测同一品种不同批次种子之间的遗传相似度,来评估该品种的一致性。该测试可以有效地判断品种是否存在变异或者突变。

3. 植物稳定性测试

植物稳定性测试是指通过检测同一品种不同批次种子之间的遗传差异,来评估该品种的稳定性。该测试可以有效地判断品种是否存在遗传漂变的情况。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质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大豆种质质量的监管和管理,是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GB/T19557.4-2018的发布,为大豆种质质量的管理提供了更加明确、规范和科学的测试指南。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豆的种质质量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和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类似的标准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椰菜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椰菜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椰菜的编号:GB/T19557.33-2018。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椰菜共有29页,发布于2018-12-01
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的编号:GB/T19870-2018。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共有18页,发布于2018-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