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8131-2019

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获取方法

Acquisitionmethodofdatumpointsforclothinganthropomet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获取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获取方法的编号:GB/T38131-2019。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获取方法共有16页,发布于2020-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Y7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1.020
  • 实施日期2020-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2.93M

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获取方法


国家标准 GB/T38131一2019 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获取方法 Acquisitionmethodofdatumpointsforclothinganthropometry 2019-10-18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8131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大学、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有限公司、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检 测标准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安莉芳()服装有限公司、利郎()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 股份有限公司、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佛山市南 海NO.1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影儿时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尚笑梅、杨秀月、卢业虎、金菊根、周双喜、葛东琐曹海解、叶谋锦、张兰兰 赵国华、朱建龙、徐京云陈笑英、贺萍、陈海龙陈学军、杨冠草
GB/38131一2019 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获取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术语和定义、内容和获取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成人服装用的人体测量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703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 GB/T16160服装用人体测量的尺寸定义与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5703和GB/T1616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准点datumpoint 人体测量时作为测量对位的点 3.2 胸宽点bustwidthpont/chestwidthpont 人体臂根围正面的垂直切点最外点 3.3 pnt 背宽点backwidth 人体臂根围背面的最外点 3.4 腰际线waistline 人体肋骨下缘与胯骨上端之间的腰部最细处围量一周的线 3.5 前腰点 anteriorwaistpoint 人体正中矢状面与腰际线的前交点 3.6 后腰点posteriorwaistpoint 人体正中矢状面与腰际线的后交点 3.7 侧腰点lateralwaistpoint 人体侧中线与腰际线的左、右交点 3.8 侧臀点lateral butoetk 正中冠状面与臀围线的左、,右交点
GB/T38131一2019 人体测量基准点 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主要包括 头顶点 a b) 颊下点 e 颈椎点 d)颈根外侧点; e 颈窝点; D 肩峰点 胸宽点; g 背宽点 h 乳头点; 肘点 侧腰点; k 前腰点 后腰点; m 臂峰点 n oo 侧臀点; 尺骨茎突点 p 会阴点; Q 外踝点 r 获取方法 5 5.1要求 5.1.1着装与站姿 手工测量与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测量的着装要求相同,站姿因非接触式测量设备的差异有所不同 着装与站姿应符合附录A规定 5.1.2测量工具 手工测量应采用人体测高仪、软尺、三角尺等工具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应采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等工具,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的测量原理参见附 录B 5.2服装用人体基准点图示 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获取应按照人体自上而下,从左至右、从边缘到中心、从前到后的顺序进 行,主要包括头顶点,须下点、颈椎点、颈根外侧点、颈窝点、肩峰点、胸宽点、背宽点、乳头点、肘点、侧腰 点、前腰点、后腰点、臀峰点、侧臀点、尺骨茎突点、会阴点、外踝点(见图1).
GB/38131一2019 5.6 5. 5,9 515 5.13 5.1 5.16 5.19 5.12 5.20 说明 5.3 头顶点; 5. 下点; 5.5 颈椎点 5.6 颈根外侧点; 5.7 颈窝点; 5.8 肩峰点; 5.9 胸宽点; 5.10 背宽点; 5.1m 乳头点; 肘点 侧腰点 5.13 5.14 一前腰了 点; 5.15 后腰点; 5,16 臂峰点 侧臀点 5.17 5.18 尺骨茎突点; 会阴点; 5.19 5.20 外踝点 图1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示意图 5.3头顶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头以法兰克福平 面定位,水平平面缓缓逼近头顶,当水平平面至与人相接触的最上点,确定为头顶点 在非接触式人体 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头顶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2)
GB/T38131一2019 说明: 头顶点; 水平平面 图2头顶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4颊下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头以法兰克福平 面定位 水平平面缓慢上移至下颌,当水平平面上移至与领下相接触的最低点,确定为下颌点 在非接 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须下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 见图3) 说明 颊下点 水平平面 颊下点获取方法示意剧 图3
GB/38131一2019 5.5颈椎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侧身站立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颈部向前弯曲,测量者站 于被测者后面,当被测者低头时可观察到凸出的颈樵点所在区域,将其中心确定为测量基准点,确定颈 椎点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颈椎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 工测量过程(见图4) 说明 -颈椎点 图4颈椎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6颈根外侧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肩部放松,手臂自 然下垂,肩部自然贴势的平面位于肩部2/3处,与颈部自然贴势平面的落势的延长线形成夹角,夹角的 角平分线与肩部的交点为颈根外侧点 颈根外侧点有左右两个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颈根外侧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5) -1 说明: 颈根外侧点 垂直平面; 水平平面 图5颈根外侧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GB/T38131一2019 5.7颈窝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测量者站于被测者前面,用目光 确定左、右锁骨上两点之间连线和正中矢状面的交点为颈窝点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 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颈窝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6) 颈窝点 锁骨凸点 说明 颈窝点 -锁骨凸点 图6颈窝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8肩峰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人体保持站姿,手 臂自然下垂 肩部自然贴势的平面位于肩部2/3处,与手臂上三角肌自然贴势平面的落势的延长线形 成火角,;渊量者站于被渊者身后,用目光确定角平分线与肩部的交点为肩峰点 肩峰点有左有两个 在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肩峰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 程(见图7) 说明 肩峰点; 垂直平面 水平平面 图7肩峰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9胸宽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人体保持站姿,手 臂自然下垂,垂直平面缓慢移至人体上臂,在正面与臂根围相接触的最外点为胸宽点 胸宽点有左右两 个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胸宽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 测量过程(见图8)
GB/38131一2019 说明: 胸宽点; 臂根围 图8胸宽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10背宽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人体保持站姿,手 臂自然下垂,垂直平面缓慢移至人体上臂,在背面与臂根围相接触的最外点为背宽点 背宽点有左右两 个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背宽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 测量过程(见图9) 说明 -背宽点; 臂根围 图9背宽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11乳头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侧身站立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保持自然 状态,垂直平面缓慢移至人体胸部,与胸部相接触的最外点为乳头点 乳头点有左、右两个 在非接触 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乳头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 图10). 说明 -乳头点" -垂直平面 图10乳头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GB/T38131一2019 5.12肘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曲肘90',测量者将直角尺以垂直于曲肘角平分线方向慢移至人体弯曲的肘 部,与肘部相接触的最外点为肘点 由于这两个基准点在人体关节位置,为了使测量更精确,测量者目 光确定关节中点为基准点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肘点的 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1l). K 说明: 肘点; -垂直平面; 水平平面 图11肘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13侧腰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侧身站立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让被测者手臂自然微微抬 起,人体肋骨下缘与腾骨上端之间的腰部最细处围量一周为腰际线,测量者站于被测者侧面,确定人体 侧中线与腰际线的交点,确定为侧腰点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 站立,侧腰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12) 说明: 侧腰点; 腰际线 图12侧腰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14前腰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 两脚并拢、立姿端正,让被测者手臂自然微微抬起,人 体肋骨下缘与胯骨上端之间的腰部最细处围量一周为腰际线,测量者站于被测者正面,确定人体正中矢 状面与腰际线的前交点,确定前腰点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 立,前腰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13)
GB/38131一2019 说明: 前腰点; 腰际线 图13前腰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15后腰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让被测者手臂自然微微抬起,人 体肋骨下缘与胯骨上端之间的腰部最细处围量一周为腰际线,测量者站于被测者后面,人体正中矢状面 与腰际线的后交点,确定为后腰点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 立,后腰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14) 说明 后腰点; 腰际线 图14后腰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16臀峰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侧身站立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保持自然 状态,垂直平面慢移至人体臀部,测量者站于被测者侧面,观察与臀部相接触的最凸点为臀峰点 臀峰 点有左、右两个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臀峰点的获取方 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15)
GB/T38131一2019 - 说明: 臀峰点; 垂直平面 图15臀峰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17侧臀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侧身站立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保持自然 状态,臀峰点水平围量一周为臀围线 让被测者手臂自然微微抬起,臀部正中冠状面与臀围线的交点, 确定为侧臀点 侧臀点有左、右两个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 立,侧臀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16) 说明: 侧臂点; 臀围线 图16侧臀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18尺骨茎突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立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手臂自然下垂 将平行于手掌外侧方向的平面慢移至人体腕部靠小指侧,平面与腕部相接触的最高点为尺骨茎突点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尺骨茎突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 测量过程(见图17) 一 k" 说明: -尺骨茎突点; -平行于手掌外侧方向平面 图17尺骨茎突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10
GB/38131一2019 5.19会阴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侧身站立于测量者指定位置,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先以两腿稍分开的姿 势站立,水平面向上移动而紧压耻骨,被测者并拢两腿后,水平面与人体相接触最低点为会阴点 在非 接触式人体测量中,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会阴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 见图18). 说明: 会阴点; 水平平面; 周裆 图18会阴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5.20外踝点 在手工测量中,被测者站于测量者指定位置,两脚并拢、立姿端正,双眼平视前方,将垂直平面慢移 至人体脚踝部外侧,与脚踝相接触的最外点为外踝点,取关节中点为基准点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 被测者按照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要求站立,外踝点的获取方式可参考手工测量过程(见图19) 说明: 外踝点; 垂直平面 图19外踝点获取方法示意图 11
GB/T38131一201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着装与站姿 着装要求 A.1 测量过程应在被测者裸体及赤足的情况下进行,如果做不到这点,应保证测量时被测者穿尽可能少 的衣服,且这些衣服不能严重影响人体形态或妨碍尺寸的准确测量 在测量有关妇女胸部尺寸时,被测 者应穿戴完全合体的无衬垫胸罩,其质地要薄,并无金属或其他支撑物 A.2站姿要求 身体挺直,头以法兰克福平面定位 脚后跟并拢,上肢自然下垂,并轻靠体侧,掌心向内,五指自然 展开 腹部放松,被测者保持正常呼吸状态 见图A.1 图A.1站姿要求示意图 12
GB/38131一2019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的测量原理 B.1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模块组成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主要由相机采集模块、结构光投影模块、软件控制模块组成,通过投影模块向 人体表面投射结构光,利用相机采集模块采集经人体表面调制后的图像,根据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人体 表面的三维点坐标,在三维点坐标中依据人体测量需求的不同计算出不同部位的人体尺寸 B.2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基本流程 B.2.1基本流程图示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的基本流程有系统标定,投射结构光,采集变形图,对应点查找,三维重建,匹 配、融合和简化,纹理映射等 基本流程见图B.1 系统标定 投射结构光 采集变形图 对应点查找 三维重建 匹配、融合、简化 L 纹理映射 图B.1基本流程图 B.2.2系统标定 在进行人体测量之前,首先进行系统标定,确定测量系统中相机与相机以及相机与投影仪之间的相 对位置关系 经过标定操作之后就可以得到系统的模型参数,参数主要包括相机的焦距、镜头畸变系 数、相机与相机以及相机与投影仪之间的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 系统的标定参数是利用三角测量原理 计算人体表面三维点坐标的前提 B.2.3投射结构光 确定测量仪系统模型参数之后,通过投影模块向人体表面投射结构光来获取人体表面的深度信息 结构光是指投影仪投出经人为设计的具有一定规则排布的光,根据结构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点结构 光、线结构光、多线结构光,编码结构光等几种 B.2.4采集变形图 结构光在投射到人体表面之前都具有一定的规则分布,不同形状的结构光其分布不一样,分布规则 13
GB/T38131一2019 取决于人为自身设计 当结构光投射到人体表面之后,受到人体表面形状高低变化的影响,投射出的结 构光会在人体表面产生形变,通过采集经人体表面调制后的变形结构光图案就相当于记录下人体表面 的深度信息 B.2.5对应点查找 类似于人的双眼结构,通过系统中双目相机采集到的变形结构光图案可计算出人体表面的三维点 坐标 当使用面阵相机采集时,每一个像素点都记录着空间不同位置的信息,对双目相机中的两幅图像 进行对应点查找,通过对应点查找可以得到人体表面中的三维点在双目相机中的对应像素点的坐标 B.2.6三维重建 得到测量系统中的对应点坐标之后,结合先前的系统标定参数,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可以直接计算出 空间中人体表面的三维点坐标,实现人体表面的三维重建 B.2.7 匹配、融合,简化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测量系统中相机和投影仪的视场以及工作距离的限制,仅仅利用 -组相机和投 影仪的工作方式不可能得到人体表面的全邢三维点坐标,通常需要利用多组相机和投影仪的组合实现 整个人体表面的三维数据测量 不同组相机和投影仪计算出的空间点三维坐标其坐标系不同,需要将 不同组下的三维点坐标都匹配到统一坐标系下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体表面三维点数据 由于不同组 下的三维点坐标匹配会出现匹配重复点和错误点的情况.所以还需将匹配后的三维点坐标融合成一个 不含重复点和错误点的模型 根据实际测量需求的不同,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减少数据存储 量 同时在得到的三维模型中,可以根据人体测量部位的术语定义,找到人体部位关键点的坐标并计算 出人体部位尺寸 B.2.8纹理映射 为了使得到的人体三维模型表面具有人体表面真实的颜色,需要利用彩色相机记录人体表面的颜 色信息,利用纹理映射的方法将彩色相机中的颜色映射到三维模型中,这样得到的三维模型就具有人体 真实表面的颜色 最后利用软件相关算法显示出彩色人体模型以及相关人体部位尺寸的测量结果 14

测量基准点的获取方法GB/T38131-2019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服装品质要求的提高,服装设计中的人体测量基准点越来越受到重视。GB/T38131-2019标准中规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体测量基准点获取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GB/T38131-2019标准中的人体测量基准点

GB/T38131-2019标准中定义了男性、女性和儿童三类人体测量基准点,其中男性和女性各有13个测量基准点,儿童有7个测量基准点。这些基准点的定义非常精确,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人体结构和比例,从而有效地进行服装设计。

二、GB/T38131-2019标准中的人体测量基准点获取方法

GB/T38131-2019标准中提供了多种人体测量基准点获取方法,包括三维扫描法、摄影测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在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测量基准点要与人体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以保证测量精度;
  • 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比如卡尺、软尺等;
  • 在测量前应该让受测者放松,并正确站立或坐姿。

三、GB/T38131-2019标准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GB/T38131-2019标准中的人体测量基准点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这些基准点的准确测量和分析,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比例和结构,从而根据不同身型设计出更加合适的服装。

此外,GB/T38131-2019标准还规定了不同年龄段、性别、身高等人群的测量数据,方便设计师更加科学地进行服装设计。

四、总结

GB/T38131-2019标准中提供的人体测量基准点获取方法非常全面和科学,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比例和结构,从而进行更加精准和适合的服装设计。

和服装用人体测量基准点的获取方法类似的标准

智能工厂安全控制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智能工厂安全控制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智能工厂安全控制要求的编号:GB/T38129-2019。智能工厂安全控制要求共有20页,发布于2020-05-01
转基因植物品系定量检测数字PCR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转基因植物品系定量检测数字PCR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转基因植物品系定量检测数字PCR法的编号:GB/T38132-2019。转基因植物品系定量检测数字PCR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9-10-18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