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842-2005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

Air-conditioningunitsforrailboundvehicl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编号:GB/T19842-2005。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共有25页,发布于2006-01-012006-01-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7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200
  • 实施日期2006-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5页
  • 文件大小755.60KB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


国家标准 GB/T19842一2005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 Air-conditioningunitsforrailboundvehicles 2006-01-01实施 2005-07-11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842一2005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轨道车辆空调机组以下简称“空调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技术要 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轨道车辆运行速度小于或等于200km/A的空调机组 运行速度大于200km/h的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一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Iso780;1997) GB/T3785一1983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cB1706.1一1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cqIEc3351l;191 GB4706.3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IEc335-2-40: 1995,IDT G;B/T5226.1一2002机械安全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IEC60204-1l: 2000,IDT GB/T6388一19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8624一1997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9237一2001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eqvISO51491993) GB/T13306一1991标牌 JB/T72491994制冷设备术语 TB/T1484.1一2001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标称电压3kV及以下电缆 TB/T1759一2003铁道客车配线布线规则 TB/T1802一1996铁道车辆漏雨试验方法 TB/T2702铁道客车电器设备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 术语和定义 B/T7249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air-onditoningunitstrorrailhoundvehieles -种向机车、铁道车辆、轻轨车辆、地铁车辆的客室、工作间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设备 它主要包 括制冷系统以及加热(或无加热、通风装置 ventilatiom 紧急通风emergeney 当车辆动力电断电时,由车辆的蓄电池经逆变器给空调机组的通风机供电,由通风机进行全新风通 风的运行过程为紧急通风
GB/T19842一2005 型式和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按功能分为: 冷风型; aa b 电热冷热风型; 热泵冷热风型; ce 热泵辅助电热型 d 4.1. 按结构分为: 整体式 aa bb 分体式 4.1.3按使用气候环境温度分为: 类型 气候环境最高温度 Tm 45 卫2 50C T了3 55C 4.2基本参数 4.2.1能效比(性能系数) 名义工况下的能效比(性能系数)按表1规定 表1名义工况下的能效比(性能系数 类 型 制冷剂 名义制冷(热)量/w EER(cOP)/(w/wy >4500~9000 2.0 Tl、T2 >900027000 2.1 机组高度 >330mm >2700045000 2.2 R22 R407C 等 T3 >500一42000 1.9 机组高度 >9000~27000 1.7 T1、T2 330mm >2700035000 1.8 制冷剂为R134a的空调机组,EER(coP)值为表1值的90% 4.2. 2 4.2.3空调机组的电源为;主电路额定电压三相交流380V50Hz、三相交流220V35Hz或其他电 源,控制电路额定电压单相交流220V50Hz或直流110v、直流24V 型号编制 空调机组的型号编制方法见附录A 技术要求 5.1 -般要求 空调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及技术文件制造 5. 2 环境及使用条件 5.2.1海拔高度小于或等于2000m 5.2. 2 空调机组应能在表2规定的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 5.2.3空调机组在风沙,雨淋、日晒,大气腐蚀等自然条件及车辆运行时,应能正常工作 5.2. 空调机组应能在车辆运行时的频繁启动、振动、冲击等条件下正常工作
GB/T19842一2005 5.2.5空调机组应能适应地面电源供电或发电机供电或逆变器供电等电源,在主电路电源为三相交流 380×(1士10%V,50x(1士2%)Hz或三相交流220×(1士10%V,35X(1士2%Hz;控制电路电 源为单相交流220×(1士10)V,50x(1士2%)或直流110V,具有十25%一30%的相对误差;直流24 V,具有十25%~一30%的相对误差条件下正常工作 表2空调机组正常运行的环境温度 单位为c 气候类型 空调机组型式 TT T2 T3 冷风型 18一45 18~50 18~55 热泵型 7~45 -7一5o -55 电热冷热风型 4045 -4050 -40~55 5.3零,部件及材料要求 5.3.1空调机组所有零、部件和材料应分别符合各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并保证安全 5.3.2空调机组的隔热层应有良好的保温性和不吸水性,并无毒,无异味,且燃烧性能为GB8624 !997中B1级 隔热层应粘贴牢固、平整 在正常工作时空调机组外表面不应有凝露现象 5.3.3空调机组的电气系统一般应具有电机短路,过载、缺相保护,必要时,还应包括高压、,低压、逆相 保护等必要的保护功能或器件 5.3.4空调机组的电器元件选择及安装应符合GB4706.32和GB5226.1的要求 5.3.5空调机组用电线电缆的外敷绝缘层应采用阻燃、低烟,无卤型材料,并应符合TB/T1484.1 2001的规定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应满足使用要求 5.3. 布线及线号标记应符合TB/T17592003的规定 5.3.7空调机组所用的非金属材料应符合TB/T2702一1996的规定 5.3.8涂装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皱纹和损伤 5.4结构要求 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应可靠,在运行中凝结水和雨水不应渗漏到车厢内,空调机组出风口不应 5.4.1 喷雾带水 空调机组的新风口开度大小应满足新风量的要求 新风口应具备气-水分离的功能,以防止车 辆运行时雨雪进人车箱内,其过滤网应拆装方便 5.4.3回风口和新风口设有风量调节阀的空调机组,风量调节阀动作要灵敏、可靠 5.4.4设置紧急通风功能的空调机组应配备回风和新风风量调节阀,在紧急通风运行时,回风口完全 关闭,新风口完全打开 5.4.5在寒冷地区使用的空调机组应配备防雪板 5.5装配要求 5.5.1空调机组的制冷系统各部件在装配前应保持清洁、干燥 5.5.2空调机组内各管路,部件应采取必要的定位措施,确保在运行中不发生摩擦、撞击 5.5.3各部件的连接应牢固 5 .5.4电气线路、电器设备以及自控器件的安装布置应安全、牢固、整齐 电气线路要采取防护措施、 防止磨擦和鼠咬 5 性能要求 6 5.6.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按7.3.1方法试验时,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泄漏量不大于14g/a 5.6.2运转 按7.3.2方法试验,所有测检项目应符合设计要求
GB/T19842一2005 5.6.3防雨性能 按7.3.3方法试验时,与车体接口部位各处焊缝及接缝不应漏水 5.6.4气密性 运行速度为200km/h并安装有新风、废排关闭阀的车辆用的空调机组按7.3.4方法试验时,空调 机组空气处理腔内部的气体压力从4000Pa降至1000Pa时所需要的时间应不小于50s 5.6.5制冷量 按7.3.5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名义制冷量的95% 5.6.6制冷消耗功率 按7.3.7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110% 5.6.7热泵制热量 按7..8方法试验时,热泵的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热泵名义制热量的95% 热泵型空调机组的名 义制热量不应低于其名义制冷量 5.6.8热泵制热消耗功率 按了..》方法试脸时,热系的实测消耗功率不应大于热狠名义功率的10%. 5.6.9电加热制热消耗功率 按7.3.13方法试验时,采用管状电加热器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要求为名义值的90%一105%,采 用PTc电加热器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为名义值的100%110% 5.6.10最大负荷的制冷运行 按7.3.10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并能正常运行 a b)空调机组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应能正常运行 当空调机组停机3n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转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 C 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n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 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5.6.11凝露工况运行 按7.3.11方法试验时,凝结水不应从空调机组中随风吹出,而应顺利地从排水孔(管)排除 5.6.12低温工况运行 按7.3.12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应能正常运行,且蒸发器风道不应被冰霜堵塞,空调机组出风口不 应有冰屑或水滴吹出 5.6.13热泵最大负荷制热运行 按7.3.14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并能正常运行 a 空调机组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应能正常运行 bb 当空调机停机3n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转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 e 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 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 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5.6.14自动除霜 按7.3.15方法试验时,除霜所需总时间不应超过试验总时间20% 在除霜周期内,室内侧的送风 温度低于18C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 5.6.15噪声 按7.3.16方法测量空调机组的噪声(声压级),噪声测量值为;室外侧应不超过69dBA),室内侧 应不超过65dB(A) 5.6.16机外静压 按7.3.6方法测量空调机组的机外静压,机外静压测量值应符合买卖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的规 定值
GB/T19842一2005 5.6.17能效比(EER) 按7.3.5方法实测制冷量与按7.3.7方法实测功率之比不应小于表1规定值的90% 5.6.18性能系数(coP 按7.3.8方法实测热泵制热量与按7.3.9方法实测消耗功率之比不应小于表1规定值的90% 安全性能 制冷系统安全 空调机组的机械制冷系统安全性能应符合GB9237的有关规定 安全控制器件 空调机组应有防止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超过规定范围的安全保护措施或器件,保护器件设置 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灵敏可靠 具有电加热器的机组,电加热器应设置温度继电器和熔断器保护 温度 继电器的动作值为70C士5C断开,50C复位 熔断器应安装在主电路中,熔断值为139十5C 机械安全 空调机组的设计应保证在安装和使用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 空调机组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结 构应能在按7.3.17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和车辆实际运行时,其零部件应不受损坏,紧固件无松动,性能 符合要求 6.4电器安全性能 4.1绝缘电阻 6. 按7.3.18.1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带电部位对地、对非带电金属部位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Q. 6. 4.2电气强度 按7.3.18.2方法试验,空调机组带电部位和非带电的金属部位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电气强度试 验,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闪络 6.4.3空调机组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标识明显,按7.3.18.3方法试验时.其接地电阻不得超过 Q 安全标识 空调机组应在正常安装状态下,在易见部位,用不易消失的方法,标出安全标识(如接地标识、警告 标识等)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空调机组制冷量和制热量的试验装置见附录B. 7.1.2按气候类型选择相应的工况进行试验,试验工况按表3的规定 表3试验工况 单位为 室内侧人口空气状态 室外侧人口空气状态 验 条 件 试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名义制冷 29 23 35 T1 45 26 最大负荷 T2 32.5 50 制冷运行 T3 55 低 温 21 15.5 21 凝 露 21 24 27
GB/T19842一2005 表3(续 单位为 室内侧人口空气状态 室外侧人口空气状态 试 验 条 件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高 热泵名义制热 20 5(最大 温 低 21 18 制热运行 热泵最大负荷 24 热泵自动除霜 20 15(最大 电加热 20 7.1.3仪器仪表的型式及精度 仪器仪表的型式及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仪器仪表的型式及精度 类 别 型 式 精 变 水银玻璃温度计 电阻温度计 空气温度士0.1C 温度测量仪表 热电偶 温度传感器 制冷剂温度士1 空气压力测量仪表 气压表,气压变送器 风管静压士2.45Pa 制冷剂压力测量仪表 压力表,压力变送器 士0.4% 指示式 士0.5% 电测量仪表 .0% 积算式 士1. 气压表,气压变送器 大气压力读数的士1.0% 气压测量仪表(大气压力 转速仪表 转速表,闪频仪 测定转速的士1.0% 质量测量仪表 测量质量的士1.0% 注1,嗓声测量应使用I型或1型以上的精密级声压计 注2:时间测量仪表的准确度为士0.2% 7.1.4空调机组进行制冷名义工况试验时,各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名义工况试验时的读数允差 读数的平均值对额定工况的偏差 项 目 各读数对额定工况的最大偏差 干球 士0.3 士1.0 进风 室内侧空气温度/ 湿球 士0.2 士0.5 出风 干球 士1.0 干球 士1.0 士0.3 进风 室外侧空气温度/ 湿球 士0.2 士0,5 出风 干球 士1.0 电压 士1.0% 土2.0% 频率 士0.4% 士1.0% 空气体积流量 士5% 士10% 空气流动的外阻力 士5Pa 士10Pa
GB/T19842一2005 7.1.5空调机组进行试验时除名义工况外),试验工况各参数允差应符合表6规定 表6性能试验时的读数允差 单位为c 测量项目 试验工况 读数与规定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最大负荷 十l.0 温 空气温度 一1.0 凝 露 士1.0 7.2一般要求 7.2.1空调机组所有试验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 7.2.2分体式空调机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的连接管应按制造厂提供的全部管长进行试验 连接管在 室外部分的长度不应少于3m,室内部分的隔热和安装要求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7.3试验方法 7.3.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 空调机组的制冷系统在规定的制冷剂充灌量下,用灵敏度为14g/a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检验 7.3.2运转试验 空调机组应在接近名义制冷工况的条件下运行,检查空调机组的运转状况、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和可靠性,检验温度、电器等控制元件的动作是否正常 7.3.3淋雨试验 在空调机组运转下,向空调机组顶部均匀喷水15nmin,喷水压力,喷水量、喷头位置及喷水角度等 应符合TB/T1802一1996的要求 7.3.4气密性试验 将空调机组的出风口、回风口及新风口封闭,向空调机组的空气处理腔内部充人气体至压力4000 Pa以上,停止充气后,测量空气处理腔内部气体压力从4000Pa降至1000Pa时所需要的时间 7.3.5制冷量试验 按表3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及附录B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7.3.6机外静压试验 按附录B的试验方法,在制冷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空调机组的机外静压 7.3.7制冷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B的试验方法,在制冷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空调机组的输人功率、电流 7.3.8热泵制热量试验 按表3规定的热泵名义制热工况及附录B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7.3.9热泵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B的试验方法在热泵制热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空调机组的输人功率、电流 7.3.10最大负荷制冷试验 在额定频率,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条件下,按表3规定的最大负荷工况稳定运 行1h,然后停机3nmin(停机期间电压上升不得超过3%),再启动运行1h 7.3.11凝露工况试验 按表3规定的凝露工况连续运转4h 7.3.12低温工况试验 按表3规定的低漏工况连续运转4h 7.3.13电加热制热功率试验 在电加热器制热工况下,空调机组制冷系统不运行,将电加热器开关放在全热的位置,测定其 a
GB/T19842一2005 输人功率 b)空调机组在热系名义制热工况下运行,待热泵制热量测定达到稳定后,测定辅助电加热器的 输人功率 7.3.14热泵最大负荷试验 在额定频率,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条件下,按表3规定的最大负荷工况稳定运 行1h,然后停机3min(停机期间电压上升不得超过3%).再启动运行1h 7.3.15自动除霜试验 将装有自动除霜装置的空调机组的温度控制器、风机速度调到室外侧最易结霜的状态,按表3规定 的除霜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两个完整除霜周期或连续运行3h(试验的总时间应从首次除霜周期 结束前开始),直到3h后首次出现除霜周期结束为止,应取其长者 7.3.16噪声试验 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按附录C的规定测量噪声 7.3.17振动试验 按附录D规定的振动试验种类1或2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并应符合6.3的要求 7.3.18电器安全性能试验 7.3.18.1绝缘电阻试验 用兆欧表测量空调机组带电部位对非带电部位的绝缘电阻,应符合6.4.1要求 兆欧表等级按表 7规定 表7兆欧表等级 供电电源 发电机供电 逆变器,变频器供电 DCI10V以下 DCl10V 500V 1000V 500V 500V 兆欧表等级 7.3.18.2电气强度试验 按表8规定的试验电压进行电气强度试验,并应符合6.4.2要求 表8电气强度试验电压 DC11ov Dc110v以下 供电电源 发电机供电 变频器,逆变器供电 试验电压 AcC1500V50H2z Ac2500V50Hz Ac1000V50H2 AC500V50Hz 7.3.18.3接地电阻试验 按GB4706.1一1998中27.5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4.3要求 检验规则 每台空调机组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8.1出厂检验 每台空调机组均要做出厂检验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9的规定 抽样检验 空调机组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1台,按表9规定的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抽 检不合格时再抽检1台,如果再不合格,则进行逐台检验 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9的规定 8.3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定型产品作重大改进,第1台产品应作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表9的规定 8.3.2型式检验时间不少于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时间,运行时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后应重新检验
GB/T19842一2005 表9检验项目 日 序号 厂检验 抽样检验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项 必 -般检查 5.1.5.3.5.4.5.5 标志 9,1 视检 包装 9.2 绝缘电阻 6.4.1 7.3.18.1 电气强度 6.4.2 7.3.18.2 接地电阻 6.4.3 7.3.18.3 制冷系统密封 5. 6.1 7.3.1 运转 3 淋雨 5.6.3 7.3. 10 气密性 5.6.4 7.3.4 1 制冷量 5.6.5 7.3.5 12 机外静压 5,6.16 7.3.6 制冷消耗功率 13 5.6.6 7.3." 最大负荷制冷 14 5.6.10 7.3.1o 5.6.7 15 热泵制热 7.3.9 热系制热消耗功率 5.6.8 16 、 电加热功率 5.6.9 18 能效比 5,6.17 7.3,5,7.3.7 19 性能系数 5.6.18 7.3.8,7.3.9 凝露 20 5,6.1m1 7.3.11 噪声 D 5.6.15 7.3.16 5.6,12 7.3.12 22 低温工况 23 热泵最大制热 5.6.13 7.3.14 24 自动除霜 5.6.14 7.3.15 25 振动试验 6.3 7.3.17 注:“A”应做试验,“一”不做试验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9.1.1每台空调机组应有耐久性铭牌固定在明显部位,铭牌的尺寸和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3306的 规定 铭牌上应标示下列内容: 制造厂的名称 a b)产品型号和名称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制冷量、制热量,制冷剂代号及其充注量、电压、频率、相数、总功率和重 c 量); 产品出厂编号 d 制造年月 e
GB/T19842一2005 注:若配备了辅助电加热的热泵机组,则在“制热量”和“数值”的后面加括号,在括号内标明辅助电加热器的名义功 率值 9.1.2空调机组上应标有运行状态的标志,如风机旋转方向的箭头,指示仪表和接地标志等 9.1.3出厂文件 每台空调机组应随带下列技术文件 9.1.3.1产品合格证,其内容包括 产品型号和名称; a bb 产品出厂编号, 检验日期 e 9.1.3.2产品使用说明书.其内容包括 产品型号和名称,适用范围执行标准; aa 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制冷系统图、电气原理及接线图; bb 备件目录和必要的易损件零件图 d 安装说明和要求 使用说明、维修和保养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e 9.1.3.3装箱单 9.2包装 9.2.1空调机组在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处理 整体式空调机组应充注额定量制冷剂;分体式空调机组可 充人额定量制冷剂,也可充人干燥氮气,压力可控制在0.03MPa~0.1MPa表压范围内 各部件应清 洁、干燥,易锈部件应涂防锈剂 .2.2空调机组应外套防潮材料并固定在箱内,以免运输中受潮 9 9. .2.3空调机组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制造单位名称; a b)产品型号和名称 净重、毛重; c d)外形尺寸; “小心轻放”,“向上”,“怕湿”和堆放层数等 有关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GB/T6388相GB/T e 191的有关规定 9.3运输和贮存 空调机组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雨淋 9.3.2空调机组应贮存在干燥的通风良好的仓库中 1o
GB/T19842一2005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型号编制方法 A.1空调机组的型号编制 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表示方法为 制造厂设计序目和特殊功能代号 允许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 -气候类型,环境温度45C不标注 0C,55C分别用T2、T3表示 名义制冷量,用数字表示,单位kw 分体式空调机组的室外机组或室内 机组,室外机组用w表示,室内机 用N表示 空调机组的结构,整体式不标注,分 体式用F表示 空调机组的功能 L表示冷风型 LD表示电热冷热风型 R表示热泵冷热风型 RD表示热泵辅助电热型 -空调机组所适用的车辆 K表示铁道客车车辆 D表示地铁、轻轨车辆 J表示机车 A.2型号示例 名义制冷量为40kw,环境温度55的电热冷热风型铁道客车空调机组,KLD40T3 名义制冷量为35kw.,环境温度45C的热泵冷热风型铁道客车空调机组为KR35 名义制冷量为42kw,环境温度50丫的冷风型铁道客车空调机组;KL42T2 名义制冷量为35kw,环境温度55的电热冷热风型分体式铁道客车空调机组的室外机组: KIDFW35T3 11
GB/T19842一2005 B 附录 规范性附录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制冷(热)量的试验方法 B.1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 制冷量测量一室内侧空气熔差法 a b)制热量测量一室内侧空气温差法; B.2试验装置 B.2.1风洞式空气熔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B,1 房间空调装置 温度取样器 压力计 宜外侧 试验房间 空气流量测量较置 空调机室内部分 空调机 室外 气流 室内侧试验房间 部分 图B.1 B.2.2环路式空气熔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B.2 湿度 室内侧试验房间 压力计 室外侧 取样器 试验房间 空'气流量测量妆置气流 被试空调机 T流 空演牧双 图B.2 12
GB/T19842一2005 B.2.3房间空气熔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B.3 房间空调装置空气流量测量装置 温度取祥器 室外侧 试验房间 气流 被试空调机 室内侧试验房间 压力计 图B.3 B.2.4图B.1、图B.2,图B.3所示的布置图是为空气嫦差法的试验原理图,具体试验装置可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 B.2.5试验房间应按实际使用情况满足B.7.1的规定 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应按B.5的规定 B.2.6 机外静压测量应按B.6的规定 B.2.7 B.3温度测量 B.3.1测量风管内的温度应在横截面的各相等分格的中心处进行,所取位置不少于3处或使用取样 器 风管内典型取样器见图B.4 测量处和空调机组之间的连接管应隔热,通过连接管的漏热量不超 过被测量制冷量的1.0% 取样器 图B.4 B.3.2室内侧空气人口处的温度应在空调机组空气人口处至少取3个等距离的位置或采用同等效果 的取样方法进行测量 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的位置应离空调机组空气人口处150mm. B.3.3室外侧空气人口处的温度测量应满足下列条件 应在室外侧热交换器周围至少取3点,测量点的空气温度不应受室外侧排出空气的影响 aa bb 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的位置应离室外侧热交换器表面600mm B.3.4经过湿球温度测量仪表的空气流速应为5m/s左右 在空气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测量用同样 的流速,空气流速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量应进行修正 13
GB/T19842一2005 B.4制冷量、制热量计算 B.4.1制冷量计算 用室内侧试验数据分别按式(B.I),式(B.2),式(B.3)计算制冷量,显热制冷量和潜热制热重 =Q.(h,一h )/[v.(I十w.)门 B.1 gc B.2 )v".,a十w QC(一e ge 2.47×10Q..(ww.)[V'.(1十w. B.3 ge B.4 =1006十1860W B.4.2制热量计算 用室内侧试验数据按式(B.5)计算制热量 q=Q..C(e一a)/[V'.1十w. B.5) B.5空气流量测量 B.5.1空气流量按B.5.2规定的喷嘴装置进行测量 B.5.2喷嘴装置 B.5.2.1装置按图B.5所示,由一个隔板分开的进风室和排风室组成,在隔板上装一只或几只喷嘴 空气从被试空调机组出来经过风管进人进风室,通过喷嘴排人试验房间或用风管回到空调机组进口 B.5.2.2喷嘴装置及其与空调机组进口的连接应密封,渗漏空气量应不超过被测空气流量的1.0% B.5.2.3喷嘴中心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较大的一个喷嘴喉径的3倍,从任一喷嘴的中心到最邻近的 风室或进风室板壁的距离应不小于该喷嘴喉径的1.5倍 B.5.2.4扩散板在进风室中的安装位置应在隔板的上风侧,其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径的1.5倍;在 排风室中的安装位置应在隔板的下风侧,其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径的2.5倍 B.5.2.5应安装一台变风量的排风机和排风室相连接以进行静压调整 B.5.2.6通过一只或几只喷嘴的静压降采用一只或几只压力计测量,压力计的一端接到装在进风室 内壁上并与壁齐平的静压接口上,另一端接到装在排风室内壁上并与壁齐平的静压接口上 应将每一 室中的若干个接口并联地接到若干个压力计上或汇集起来接到一只压力计上,按图B.5也可用毕托管 测量离开喷嘴后气流的速度头,在采用两只或两只以上的喷嘴时应使用毕托管测出每一喷嘴的气流速 度头 B.5.2.7应提供确定喉部处的气流密度的方法 压力计 A 排风室 进风室 喷嘴 排风机 最小2D 气流 箱 喷嘴 最小 毕托管 可选择使用 图B.5 14
GB/T19842一2005 B.5.3喷嘴 B.5.3.1喷嘴使用时的喉部风速应大于15m/s,但应小于35m/s B.5.3.2喷嘴按图B.6的结构制造,按B.5.2的规定进行安装,使用时不需进行校准 喉径等于或大 于127mm的喷嘴流量系数可定为0.99,需要更精密的数据和喉径小于127mm的喷嘴的流量系数按 表B.1的规定,或对喷嘴进行校准 0.6D 椭圆轴 A lm 喉部断面 椭圆渐近线 图B.6 表B.1 雷诺数N 流量系数C 50000 0.97 l00000 0.98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0.99 400000 500000 雷诺数按式(B.6)计算 fV,D B.6 NR 温度系数由表B.2确定 表B.2 温度/C 温度系数 -6.7 78.2 4.44 72.0 67.4 15.6 26.7 62.8 15
GB/T19842一2005 表B.2(续 温度/C 温度系数1 37.8 58.l 48.9 55.0 51.9 60.0 71.1 48.8 B.5.3.3喷嘴的面积通过测量其直径确定,准确度为士0.2% 直径测量在喷嘴喉部的两个平面上进 行,一个在出口处,另一个在靠近圆弧的直线段,每个平面沿喷嘴四周取4个直径,直径之间相隔约45" B.5.4计算 B.5.4.1通过单个喷嘴的空气流量按式(B.7,式(B.8)计算 Q=1.414CA.(P,V.' B.7) V,'=101325V,[(1十w,)P B.8 B.5.4.2使用多个喷嘴时,总空气流量按B.5.4.1的单个喷嘴的流量和计算 B.6静压的测定 B.6.1配有风机和单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组 B.6.1.1接风管空调机组的机外静压装置按图B.7,在空调机组空气出口处安装一只短的静压箱,空 气通过静压箱进人空气流量测量装置.静压箱的横截面尺寸应等于空调机组出口尺寸 B.6.1.2测量机外静压的压力计的一端应接至出风口静压箱的四个取压接口的箱外连通管,每个接 口均位于静压箱各壁面中心位置,与空调机组空气出口的距离为出口平均横截面尺寸的2倍 采用进 口风管的空调机组,另一端应接至位于进口风管各壁面中心位置的管外连接管;不用进口风管的空调另 -端应和周围大气相通,进口风管的横截面尺寸应等于空调机组进口尺寸 >2.54A 静压测定孔(4个 2,4R 被试空调机组 静压段 0.5CD 48=出口尺寸 cD=进口尺寸 压力计 静压测定孔(4个 图B.7 B.6.2配有风机和多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组 在每个空气出口上装一个符合图B7的短静压箱,空气通过静压箱进人一个共用风管段,然后进人空 气流量测量装置 在每个静压箱进人共用风管段的平面上分别装一个可调节的限流器,平衡每个静压箱 中的静压,多个送风机使用单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组按B6.1.1的要求使用一个静压箱进行试验 16
GB/T19842一2005 B.6.3静压测定的一般要求 B.6.3.1静压接口用直径为6mm的短管制作,短管中心应与静压箱外表面上直径为1tmm的孔同 心 孔的边口不应有毛刺和其他不规则的表面 B.6.3.2静压箱和风管段、空调机组以及空气测量装置的连接处应密封,不应漏气 在空调机组出口 和温度测量仪表之间应隔热,防止漏热 B.7试验的准备及运行 试验室的要求 应有一间室内侧试验房间,房间的测试条件应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B.7.1.2应有一间室外侧试验房间,房间应有足够的容积,使空气循环和正常运行时有相同的条件 房间除安装要求的尺寸关系外,应使房间和空调机组室外部分有空气排出一侧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 空调机组其他面和房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nm 房间空调装置处理空气的流量不应小于室外部分空气 的流量,并按要求的工况条件处理后低速均匀送回室外侧试验房间 试验时空调机组附近的空气之流 速不应超过2.5m/s 空调机组的安装 B.7.2.1被试空调机组应按制造厂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空调机组安装于室外侧房间内,空调机组的 室内侧应由风道与室内侧相连 B.7.2.2除按规定的方法安装需要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外,不应改装空调机组 B.7.2.3需要时,空调机组应抽空并充注制造厂说明书中规定的制冷剂类型和数量 B.7.3制冷量和不结霜制热量的试验程序 B.7.3.1试验房间内的空调装置和被试空调机组应进行不少于1h的运行,工况稳定后记录数据 每 隔15min记录一次,直至连续5次的试验数据的允差在规定范围内 B.7.3.2在某些制热工况下,空调机组的室外侧热交换器上有少量积霜,应区别整个试验期间的不结 霜运行和结霜运行 对于不结霜试验,要求室内和室外空气出口温度允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当结霜超 出允许范围时,应采用融霜区的制热量试验程序 B.7.4融霜区的制热量试验程序 B.7.4.1在融霜循环运行中,在没有改变被试空调机组的空气流量时,室内空气流应连续 融霜控制 元件停止室内风机时,应同时切断由空调机组到室内侧热交换器的气流 为了测定输人被试空调机组 的电机功率应使用积算式电功率表 B.7.4.2被试空调机组应进行不少于1h的运行,工况稳定后记录数据,被试空调机组由于融霜控制 元件的动作导致工况波动除外 融霜时房间空调装置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按表B.3规定较宽的“融 霜期间”允差进行试验 B.7.4.3被试空调机组应进行3h的试验运行 在试验结束时如果被试空调机组正在融霜则融霜循 环应完成,每隔15min记录一次数据(B.7.3.1) 为了准确地确定融霜循环的起始和结束以及室内气 流的时间-温度特性曲线(室内风机运行时、输人被试空调机组的电机功率,在融霜循环过程中应连续 记录试验数据 n
GB/T19842一2005 表B.3 试验运行工况允差 试验测试工况允差 平均值与规定的试验工况的波值 观察范围 读 数 结霜制热 结霜制热 制冷和不 制冷和不 结霜制热制热期间脸霜期间结霜制热 融霜期间 制热期间 进口 士2.0 士5.0 士0.3 士0.5 士1.5 干球 士1.0 出口 室外空气温度 进口 士1.0 士2.5 士0.17 士0.3 湿球 士0.5 出口 进口 士2.0 士0.3 士0,5 士1.5 干球 士1.0 出口 2.0 室内空气温度 进口 湿球 士0.5 士0.2 出口 如果室内风机停止,则不适用 B.8试验记录及试验结果 B.8.1空调机组制冷(热)量试验应记录的试验数据如表B.4 表B.4 号 序 记 录 项 单 位 试验日期 试验人员 试验空调机组的型号和出厂编号 试验空调机组的额定参数 大气压力 kPa 电压和频率 V/Hz 试验时间 空调机组的输人功率 kW 室内侧机外静压 Pa "o 空 气进人机组的干,湿球温度 10o 11 空气离开机组的干湿球温度 12 喷嘴处空气的干球温度 13 喷嘴前的静压 Pa 14 喷嘴的数量和喷嘴的直径 只/mm 15 喷嘴前后空气的静压差 Pa B.8. 2 试验结果应定量表示出被试空调机组对空气产生的效果,对于给定的试验工况试验结果应 表示 制冷量,w; a b)制热量,w; 18
GB/T19842一2005 名义工况下的室内侧空气流量,m/h; c 室内侧气流的机外静压,Pa; 输人被试空调机组的总功率:w; e 电加热器功率,w; 能效比(EER)/性能系数(COP),w/w g B.8.3试验时若大气压力低于标准大气(101kPa),大气压读数每降低3.5kPa制冷热)量可增加 8% 0 B.8.4空气烙值应根据饱和温度和标准大气压的偏差进行修正 B.9公式(B.1)~(B.8)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喷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流量系数; C -空气(干空气)的比热,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kgC] 喷嘴的喉径,单位为毫米(mm); 温度系数 -进人室内侧空气(干空气)的烙,单位为焦耳每千克/kg); ha -离开室内侧空气(干空气)的熔,单位为焦耳每千克/kg); h N 雷诺数 P -喷嘴喉部的动压或通过喷嘴的静压差,单位为帕(Pa); 喷嘴前的静压力,单位为帕(Pa); 显热制冷量(室内侧数据),单位为瓦(w); ! 制冷量(室内侧数据),单位为瓦(w); g 潜热制冷量(室内侧数据),单位为瓦(w); 1 制热量(室内侧数据),单位为瓦(W); q 室内空气流量测量值,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s); -进人室内侧空气干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离开室内侧空气干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ln V 喷嘴处空气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喷嘴处空气的比容,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kg); V -在喷嘴进口处的干湿球温度下,并在标准大气压时空气(干空气)的比容,单位为立方米每 千克(m'/kg); w -喷嘴处空气(干空气)的含湿量,单位为每千克(kg/kg); w -进人室内侧空气(干空气)的含湿量,单位为每千克(kg/kg); 离开室内侧空气(干空气)的含湿量,单位为每千克(kg/ke) W 19
GB/T19842一2005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噪声测试方法 C.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的噪声测试方法 c.2测定场所 测定场所应为反射平面上的半自由声场,试验机组的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应大于或等于10dB 若在测试中,背景噪声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噪声差仅低3dB(A)10dB(A)时,则测量值应按表C.1 修正;若背景噪声差在3dB(A)以下,则测量结果仅作估算值 表c.1 单位为dB(A 试验机组噪声级与背景噪声级差值 试验读数的修正值 >10 69 45 3 -3 C.3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应使用GB/T37851983中规定的I型或I型以上的声级计,以及精度相当的其他测试 仪器 C.4运行条件 测量空调机组室外侧噪声时,空调机组应按有关的技术要求安装在台架上,台架的高度约3m,在 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稳定运行 有机外静压要求的空调机组,为了避免送风的影响,应接人一个7m" 长的阻尼风道,在送风口加额定的机外静压,以使测定在不受送风影响的状态下进行 空调机组出风口 接到测试室外,如图c.1所示 测量空调机组室内侧噪声时,应有一个模拟车厢的封闭空间和风管, 空 调机组的送风口与模拟车厢的房间的风道连接,在额定的电压、额定频率和额定风量下运行 c.5测点位置 c.5.1测量空调机组室外侧噪声的测点位置如图C.1所示,第1个测点的高度为距地面1.2m至 1.5m之间,第2个测点的高度为距地面3.51 m 20
GB/T19842一2005 7.5m一w/2m" 空调机组 图c.1平面图 C.5.2测量空调机组室内侧的噪声测点位置是在模拟车厢房间的中央距离地板面1.2m和1.6m处 各测点,测量时拾声器朝上,其轴线与地面垂直 c.6测量方法 在C.4、C.5规定的运行条件及位置下,测定空调机组的A声压级噪声,测定应在C.4规定的 a 运行条件下进行测量 b)当风速大于1m/s时,应使用风罩 21
GB/T19842一2005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振动试验方法 适应范围 D.1 本附录规定了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的常规振动试验(以下简称振动试验)方法 D.2试验种类 振动试验的种类分为两种;安装在车辆上部的空调机组为1种,安装在车辆下部和机车车体上的空 调机组为2种 D.3试验条件 D.3.1试验顺序;先做共振试验,再做振动耐久试验 D.3.2空调机组安装;在试验台上的安装方法与状态应尽量与实际装车情况相同 D.3.3空调机组状态;试验机组应是经检查各部件完好的空调机组,并能正常工作 试验中,空调机 组不工作,但做振动耐久试验时,应对空调机组试验开始前及试验结束后的工作状况进行比较 D.3.4施加振动的方向;根据空调机组实际安装的位置,在其纵向、横向和垂向的3个方向按任意顺 序施加振动,所谓纵向、横向和垂向是指空调机组安装在车体上时,分别与机车车辆的纵向、横向和垂向 方向相同的方向 D.4试验方法 D.4.1共振试验 D.4.1.1共振试验应符合以下条件: 在表D.1所示的频率范围内,使频率连续上升或下降 a 表D.1共振试验 种 类 动 频率范围/Hz 振 全振幅5mm 5 530 加速度全振幅4.9 m/s 全振幅10mm 5 加速度全振幅9.81 5一30 8m/s 注:加速度全振幅为加速度值的2倍 b)频率变化速度应掌握在不使共振频率遗漏的程度 在最低、最高频率之间往返1次所需的时间应足够长,目的是不应遗漏共振频率 c 振动大小;在低频范围内,全振幅应为定值;在高频范围内,加速度全振幅应为定值 d D.4.1.2加速度全振幅与振动的全振幅及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见式(D.1). 4T D.1 2a= [ ×2a~2a× To00 式中 2a -加速度全振幅,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i); 全振幅,单位为毫米(nmm); 2a -振动频率,单位为赫兹(H2) D.4.1.3在振动试验台能力不足又有必要做简单振动试验时,也可按表D.2所规定的频率范围及全 22
GB/T19842一2005 振幅进行,在该频率范围内使振动频率连续上升和下降 这时,振动频变化速度、往返次数应符合 D.4.1.1中b),e)的规定 表D.2共振试验(代用场合 振动大小 种 类 频率范围/Hz 全振幅/mm 最大加速度全振幅/m/s 30 0.25 8.8 30 0.5 18 注:加速度全振幅为加速度值的2倍 D.4.2振动耐久试验 振动耐久试验分有共振和无共振两种 振动耐久试验原则上按表D.3的B类进行,也可根据试验时间、振动试验台的能力等条件进行A 类或C类试验 D.4.2.1无共振情况 无共振情况如表D.3 表D.3振动耐久试验无共振 A类 B类 C类 频 参考 试验时间/min 参考 试验时间/h 参考 试验时间/h 种 率 全振幅 全振幅 全振幅/ 加速度 加速度 加速度 纵 垂 垂 纵 横 垂 Ha mmmm mm mmm 全振幅/ 全振幅/ 全振幅/ 向 向 向 向 向 向 向 向 向 m/s tm/s m/s= 2.5 9.8 1.75 6.9 1.25 4.9 10 2 12 24 20 20 40 20 3,5 14 5.0 2.5 9,8 D.4.2. 有共振的情况 2 空调机组有1个共振频率时,试验按表D.4进行,当共振频率为1Hz5Hz之间任一值 D.4.2.2.1 时,全振幅2a为5mm;当共振频率为5Hz30Hz之间任一值时,全振幅2a通过对应的共振频率,加 速度全振幅应由公式(D.1)求出 再根据表D.3所示的全振幅及表D.5所示的试验时间继续进行试验 表D.4振动耐久试验有共振 A类 B类 C类 频率/Hz 试验时间/min 试验时间/h 试验时间/h 全振幅/ 全振幅/ 全振幅/ mmm mm mmm 纵向横向垂向 纵向横向垂向 纵向横向 垂向 la 05 2n 10 共振频率 2.8a 表D.5振动耐久试验时间(无共振 A类试验时间/min B类试验时间/h C类试验时间/Ah 纵向 横向 垂向 纵向 横向 垂向 纵向 横向 垂向 30 18 1.5 15 D.4.2.2.2空调机组有两个以上共振频率时,取一个危险频率为试验频率,按D.4.2.2.1项的规定进 行试验

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铁制闸阀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铁制闸阀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铁制闸阀的编号:GB/T12232-2005。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铁制闸阀共有12页,发布于2006-01-012006-01-01实施,代替GB/T12232-1989
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弹簧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弹簧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弹簧技术条件的编号:GB/T2940-2005。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弹簧技术条件共有10页,发布于2006-01-012006-01-01实施,代替GB/T2940-1982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