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1555-2009采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Motorvehicles-windshielddemistinganddefrostingsystems-Performance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的编号:GB11555-2009采。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1-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T2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3.040.60
  • 实施日期2011-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621.60KB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11555一2009 代替GBl1553 1994,GB11556一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 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Motorvehiees-windshielddemistinganddefrstingsystems- Performance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 2009-09-30发布 2011-0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1555一2009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 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风窗玻聘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类车辆驾驶员前方180"视野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551一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11562一19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除霜系统defrostingsystem 用来融化风窗玻璃外表面上的霜或冰,从而恢复视野的系统 3. 2 除霜defrsting 通过除霜或风窗玻璃刮水器系统的运行去除玻璃外表面上的霜或冰 3.3 除霜面积defrstelarea 表面干燥以及已完全融化或部分融化(湿)的霜覆盖的风窗面积,覆盖的霜可以从外面用风窗玻璃 刮水器清除 除霜面积不包括风窗上被干霜覆盖的面积 3.4 demistim 除雾系统 ingsystem 用来清除风窗玻璃内表面冷凝物,从而恢复视野的系统 3.5 nmist 在风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凝结物 3.6 除雾demtstng 通过除雾系统的运行除去玻璃内表面上所覆盖的雾 3.7 除雾面积demistedarea 经除雾后,风窗玻璃内表面上恢复视野的面积
GB11555一2009 3.8 V点 points V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们的位置由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如果是可调座椅,则应将座 椅调至最后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R点以及设计座椅靠背角度(见GB11562-1994中3.4.1 所述)确定 V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V、V 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见图1) 3.9 R点Rpoints “R点”即“乘坐基准点”,其定义按GB11551-2003中3.7所述 A、B和A'区域的确定 41A区域是下述从V点(即指和V点见GB11562-1994中3.5.1所述;V点位置的确定按 GB115621994中5.1规定)向前延伸的4个平面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相交的交线所封闭的面积 见图1) 4.1.1通过V,和V 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3"角的铅垂平面 4.1.2通过V点,与X轴成3"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4.1.3通过V点,与X轴成1"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4.1.4通过V和V点,向X轴的右侧与X轴成20"角的铅垂平面 (1) (2) 1 车辆纵向中间平面的轨迹线 通过R点的纵向铅垂平面轨迹线" (2) 3 -通过V和V点的纵向铅垂平面轨迹线, 图1A区域 4.2B区域是指由下述4个平面所围成的风窗外表面的面积,且距风窗玻璃透明部分面积边缘向内至 少25mm,以较小面积为准(见图2). 4.2.1通过V点,与X饷成7"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4.2.2通过V 点,与X轴成5"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4.2.3通过V和V点,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7"角的铅垂平面 4.2.4以汽车纵向中心平面为基准面,且与4.2.3所述平面对称的平面
GB11555一2009 4.3A'区域是以汽车纵向中心平面为基准面,与A区域相对称的区域 车辆纵向中间平面的轨迹线 1 2 -通过R点的纵向铅垂平面轨迹线; -通过V和V点的纵向铅垂平面轨迹线 3 图2B区域 要求 5 风窗玻璃除霜要求 每辆汽车应装备除霜系统,能够确保在寒冷天气条件下恢复风窗玻璃的能见度 应符合以下要求 试验开始后20min,A区域有80%已完成除霜 5.1.2.2试验开始后25min,A'区域有80%已完成除霜; 5.1.2.3试验开始后40min,B区域有95%已完成除霜 风窗玻璃除雾要求 每辆汽车应装备除雾系统,能够确保在潮湿天气条件下恢复风窗玻璃的能见度 5.2.1 5.2.2应符合以下要求 试验开始后10min,A区域有90%已完成除雾 试验开始后10min,B区域有80%已完成除雾 5.2.2.2 试验方法 风窗玻璃除霜试验方法 6.1.1试验条件 6.1.1.1试验在一18C士3C温度下进行,其测量点见图3所示
GB11555一2009 300 注;“0"点位置在风窗玻璃最下端前方300m的汽车纵向中间平面上 图3试验温度和风速测量点的位置(“0”为测量点 6.1.1.2试验应在足以容纳被试车辆的低温室内进行,室内应配有制冷空气循环装置,并使冷空气循 环,试验汽车在进人低温室前,室温应维持在6.1.1.1规定范围内至少24h 6 .1.1.3试验前,对风窗玻璃的内、外表面用含甲醇的酒精或类似去污剂彻底清除油污,干燥后,用 3%10%氨水擦拭,待干后再用干棉布擦拭 6.1.1.4在试验过程中,除霜系统的热源由发动机冷却液、润滑剂或其他热源提供 6.1.1.5变速器空挡时的发动机转速不超过最大功率转速的50%在试验开始后的前5min内,可以 采用制造商为寒冷气候条件下起动发动机时推荐的程控“快怠速”发动机转速). 6.1.1.6低温室空气流速水平分量应低于2.2m/s,其测量点如图3所示 汽车蓄电池应处于充满状态 6 整个试验期间,除霜系统的温度控制器和风量开关应设定到“最大”位置,送风控制器应设定 到“全除霜”位置,循环风控制器按汽车制造商推荐的要求设定 6 除霜系统的接线端上电压不应高于系统额定电压值的20% 6 1.1.10试验期间,若风窗刮水器不需人工辅助而能自行工作,则可随时使用刮水器 6 试验期间,除了加热和通风系统的进、出口外,发动机罩,车门和其他通风口等均应关闭 如 果车辆制造商有要求时,在除雾试验一开始可以开启1扇或2扇车窗,总开启间隙不应超过25mm 1.2试验仪器,设备及其要求 6. 6.1.2.1喷枪应符合如下要求 a)喷嘴孔直径1.7 mm; b 工作压力350kPa士20kPa:; c)液流速率0.395L/min:; mm士50mm. d)距喷嘴200mm处形成的喷射锥直径为300n 6.1.2.2温度计或其他测温仪器 6d .1.2. .3 发动机转速表 6d .1.2.4秒表或其他计时仪器 6. .1.2.5风速计或其他测速仪器 6.1.2.6电压表 6.1.2.7特种铅笔、记录纸和照像机 试验程序 6.1.3.1试验车进人低温室后熄火,在试验温度下至少停放10h;如果发动机冷却液、润滑剂等温度 确知已稳定在试验温度时,停放时间可以缩短
GB11555一2009 6.1.3.2试验车完成6.1.3.1规定后,用6.1.2.1规定的喷枪,将0.044g/em乘以风窗玻璃面积值 的水量均匀地喷射到玻璃外表面上,生成均匀的冰层 喷射时,喷嘴应垂直于玻璃表面,相距 200mm250mmm 风窗上形成冰层后,汽车应在低温室停放30min一40nmin,然后由1名或2名试验人员进人 6.1.3.3 车内,起动发动机(必要时可用某种外部设备起动发动机) 发动机开始运转,同时开启除霜系统,即认 为试验开始 6.1.4试验开始后,试验人员每隔5min在风窗玻璃内表面上描出除霜面积轮廓图,并标上辨别驾驶 员所在位置一侧的标记 6.2风窗玻璃除雾试验方法 .2.1试验条件 6. 6 2. .1.1试验应在足以容纳被试车辆,且能维持试验温度为-3C士1C的低温试验室内进行 6 .1.2试验前,应使用含甲醇的酒精或类似的去污剂彻底清除玻璃内表面上的油污,然后用3% 2 10%氨水擦拭,待干后再用棉布擦干净 及时测量试验室的温度和冷空气流速,其测量位置见图3 试验室冷空气流速的水平分量应低于2.2m m/s 变速器空挡时发动机的转速,应接近但不超过其最大功率相应转速的50% 试验期间,除了加热及通风系统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外,发动机罩,车门和其他通风口均应关 6.2.1.6 闭 如果车辆制造商有要求时,在除雾试验开始前,可开启1扇或2扇车窗,但总开启距离不得超过 25mm(垂直距离 6.2.1.7除雾系统的接线端电压不应高于系统额定电压值的20% 6.2.1.8蓄电池应处于充满状态 6.2.2试验仪器、设备及其要求 6.2.2.1试验用蒸汽发生器(见图4)应满足如下要求 离心式风机 空气 扩散室 喷嘴 空气和燕汽 燕汽 -绝热储水箱 加热元件 图4蒸汽发生器装置示意图 a 容器的盛水量不少于2.25L; b 在一3C士1C的环境温度下,沸点的热损失应不超过75w;
GB11555一2009 鼓风机在50Pa的静压时,应有4.2m/h6.0m'/A排量 d) 在燕汽发生器的顶部须有6个直径为6.3mm的出气孔 发生器输出的蒸汽量,在一3C士1C的条件下为nX(70g/h士5g/h); 注;"为汽车制造厂所规定的汽车座位数 f 蒸汽发生器的尺寸与材料见表1 表1蒸汽发生器的尺寸与材料 部件 尺寸 材料 长100mm 喷嘴 黄铜 内径15mmm 长115mm 直径75mm 扩散室 壁厚0.4mm的黄铜管 在扩散室下端周围均匀设置(相隔25rmm 六个直径为6. 的蒸汽排放孔 3mm 6.2.2.2直流可调稳压电源 发动机转速表或其他测量仪器 风速计或其他测量仪器 温度计或其他测温仪器 试验程序 按第4章规定确定试验车风窗玻璃的A区域和B区域 蒸汽发生器应放在紧挨车辆前排座椅靠背后面的地方,其出气口应在驾驶员座椅的R点上 方580mm士80mm处座椅对称垂直中心平面上;若座椅靠背是可调的则应调至规定角度;若座椅靠背 后安放不下,则可将燕汽发生器放在座椅靠背前最接近上述要求的合适位置 将试验车开进试验室,停妥后熄火,降低室温直至发动机冷却液、润滑剂和车内温度都稳定在 3 C士1C时为止 将装有至少1.7I水的蒸汽发生器加热至沸点,待稳定后,将其尽快放人车内,关好车门 6.2.3.5蒸汽发生器在车内工作5min后,1一2名试验人员进人车辆内前部 蒸汽发生器输出的蒸 汽量应按每个进人车内的试验人员减少70g/A士5g/h. 试验人员进人车内1min后,按制造商的规定起动发动机 按6.2.1.5规定运行,并将除雾 系统的温度控温器按汽车制造商的要求设定到试验温度相对应的值,此刻即为试验开始时间 6.2.3.7除雾试验开始10min时,应对试验情况进行记录,并描绘或拍照除雾面积轮廓图,并标上辨 别驾驶员所在位置一侧的标记
GB11555一200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78/317/EEC章条编号对照 表A.1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78/317/EEC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表A.1本标准章条编号与78/317/EEC章条编号对照 78/317/EEC章条编号 本标准章条编号 2.1一2.14 2. 15 2. .16 2. 3.3 .17 3.4 2.18 3.5 附件1 2.19 3.6 2.20 3,7 2.8 22 3.9 9 3.13.3 4.l4.7 附件4 1、2 5 5.2 5.2 附件1 6. 6.1 6.2 6,2 6,2.1,6.2.3 6.2.16.2.7 附件5 6.2.2 a)e)及表1 附件2 77/649/EEC指令附件3 1一6及图1图3 附件3 附录A

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编号:GB11550-2009采。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共有12页,发布于2011-01-01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乘用车外部凸出物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乘用车外部凸出物的编号:GB11566-2009采。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共有12页,发布于2011-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