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930-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

Testmethodofinfraredgasanalyz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5930-2010。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5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1.040.01
  • 实施日期2011-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279.90KB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25930一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 Iesmethodlofinfraredgasanalyzers 2011-01-14发布 2011-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930一2010 前 言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北分麦哈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南京分析仪器 厂有限公司,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国家分析仪器质量监督 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志华,姜培刚,胡体宝,徐准明,唐青云,郭晓维,袁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25930一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试验条件、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连续测定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或几种组分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器(以下简称 仪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793.1一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61010-1 2001,IDT) GB/T11606一2007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 DT) GB/T17626.3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c61000-4-3 2002,IDT) GB/T17626.4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 2004,IDT 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61000-4-5: 2005,IT) (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61000-46: 2006,IDT) GB/T17626. 8 -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8;2001. IDT GB/T17626.11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试验(IEC61000-4-1l;2004,IDT) 试验条件 3.1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和参比工作条件见表1 仪器应在正常工作条件范围内,且相对稳定的条件 下进行下列试验;若有争议,应在参比工作条件下进行 表1工作条件 序号 影响量 单位 正常工作条件 参比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 540 23士2 相对湿度 % 二90 45一75 大气压力 kPa 70.0~106.0 86.0~106.0 阳光辐射 无直接照射
GB/T25930一2010 表1(续 序号 影响量 单位 正常工作条件 参比工作条件 空气流速 m/s 00.5 00.2 工作位置 按制造厂规定 正常工作位置土! 通风 按制造厂规定 无阻碍,但不得对流 按制造厂规定 机械振动 达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有害性气体 按制造厂规定 可忽略不计 10 电源电压 额定值(1士10% 额定值(1士1% 11 电源频率 Hz 额定值(1士2% 额定值(1士1% 3. 2 试验用校准气应采用国家二级或二级以上的标准气 试验用测量装置和记录设备其准确度应优于受试仪器准确度 在试验期间,不准用外部方法调整仪器 除非能证明这种调整不影响试验结果 如果有自动调整 3.4 功能,则应说明 3.5多量程或多组分仪器应对所有量程分别试验 3.6仪器操作应遵守有关安全规程 试验方法 仪器外观和成套性检查 用目视和手感等方法进行 安全性试验 4.2.1标志和文件 目测检查 4.2.2防电击试验 4.2.2.1接触电流 4.2.2.1.1试验豁免条件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当可触及零部件与参考地之间,或在同一台上在1.8m(沿表面或通过空气)的 距离内的任意两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电压值不超过33v(交流有效值)或直流70v,可以不进行该 项试验 4.2.2.1.2试验方法 按GB4793.1-2007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2.2.2保护接地 按GB4793.1一2007中附录F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2.2.3介电强度 4.2.2.3.1试验要求 潮湿预处理按GB4793.1一2007中6.8.2规定进行(该项试验仅在需要时进行).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按表2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对受 试仪器进行试验 可任选交流、直流或峰值脉冲试验,仪器能通过三者之一即可 但在产品标准中应明确一种试验 方法 脉冲试验在每个极上至少进行三个脉冲,最小间隔时间为1s 4.2.2.3.2试验方法 用耐电压测试仪,在一端为连接在一起的电源线插头的相线和中线,另一端为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可
GB/T25930一2010 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在5s内升至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并保持1min 电源线与可接触导电件间的抗 干扰电容不应开路;若这些电容不能用于进行试验,则可以用一个数值为交流电压1.4倍的直流电压 试验 表2试验电压 单位为伏特 相线-中线电压交流有 交流有效值 直流或交流峰值 脉冲电压峰值(1.2/50s) 效值或直流值 060 500 707 806 60130 1000 1420 1950 130一250 1500 2120 2890 250s660 2000 2830 3600 4.2.2.3.3施加试验电压应遵循的基本规定 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不超过2000V时,仪器在100%试验电压下可进行多次重复试验 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超过2000V时,仪器在100%试验电压下最多只允许进行二次试验,若要 再进行试验,则只应施加80%的试验电压 注;其他电路可参照GB4793.12007中附录F 4.2.3其他安全试验 按GB4793,1一2007对应的方法进行 预热时间 接通仪器电源,连续地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用准确度等于或优于0.5级的记录装置,记 录仪器的输出信号 仪器接通电源起,至记录线出现在30nmin内输出信号的误差不大于所规定的量程漂移的二分之一 为止的时间为预热时间 按式(1)计算相对误差ow: AA=x100% w一 R 式中 分别为记录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Am.、A -满量程值(以下同 R 注l,如无特别说明,通人气体均按规定流量进行,以下同 注2:规定浓度校准气指浓度为满量程70%一95%的校准气.以下同 气路密封性 仪器的气路密封性用空气或氮气试验,要求外接管路的容积不大于0.5L 4.4.2用正压试验时,气体出口端接一个0.5级气体压力表(压力表分辨率优于试验压力的2.5%). 气体人口端通人气体使压力达到仪器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后密封人口,5min后开始计时,记录 15min内的压力降,并按式(2)计算 p二p ×100% 一 pr 式中 压力变化率, 开始的压力值; -15min后的压力值 2 4.4.3用负压试验时,气体出口端接一台负压力测量装置,密封人口,用负压设备抽取使其压差达到 10kPa后,密封负压力测量装置出口A处,5min后开始计时,记录15min内的压力差见图1).
GB/T25930一2010 负压力测量装置 入口 出口 仪器 负压生成没备 图1负压试验示意图 4.5线性误差 校准零点和量程 依次通人至少三种在量程范围内均匀分布的标准气,稳定后,分别记录仪器的示 值 按照上述步骤重复三次,求出相应示值的平均值 求这些平均值与标准气标称值的最大偏差 AA,线性误差按式(3)计算: A"x100% d= 3 R 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4.6 启动仪器,按规定时间预热后,通人零点校准气,指示调到量程的5%与测量下限之和处(以下简称 规定处),稳定后,记录仪器的示值 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记录稳定后的仪器的示值(至少六次,在试 验周期内近似均匀分布) 分别记录零点值为A,和终点值s(i=1,2,,n;n>6) 计算差值AA,= (A,一A;)及As=(s一A,)-(S一A,),各取绝对值最大者为AA,AS 零点漂移量按式(4)计算 A me ×100% o. ( R 量程漂移量按式(5)计算 心 .(5 ×100% 注,如果大气压力变化对仪器指示值的影响不可忽略,应记录大气压力值,以便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A,s值应 为受压力影响的修正值 4.7输出波动 仪器预热后,向仪器连续通人零点校准气,调整指示值至规定处,记录5nmin内随机的最大峰一峰 值A;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A 测量过程中如有判明由电源或机械振动等引起的尖峰,应重新 测量 按式(6)计算仪器由输出波动引起的偏差(,): .(6 心 -×100% 4.8重复性 仪器通人零点校准气指示稳定后,再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记录仪器示值A 上述步骤重复六 次,取平均值A,按式(7)计算标准偏差(s) 习(A一A)" 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差C表示,按式(8)计算 ×100% .( -景 4.9滞后时间(Tn)、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I),响应时间In 4.g.1仪器的输出信号值用记录设备记录,校准气压力,流量恒定
GB/T25930一2010 4.9.2向仪器分别通人零点校准气和规定浓度的校准气记录稳定后的示值A和A 分别计算An A十0.1×(A一A,)和Am=A十0,9×(A一A)的值 4.9.3重新通人零点校准气,待示值稳定后,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 从仪器人气口通人校准气起,用 秒表分别记录仪器指示到An处所经过的时间和从A到A处所经过的时间 这两个时间分别为 滞后时间(Tw)和上升时间(T, 再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待示值稳定后,向仪器通人零点校准气,用秒表记录示值从A到达 An处所经过的时间,此时间为下降时间(T). 响应时间(T)为滞后时间和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之和 上述测量结果如有争议,可根据记录设备记录的图形来确定滞后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和响 应时间 环境温度变化对仪器示值的影响 试验在环境试验箱(室)内进行 实验用气源放在箱(室)外 仪器经预热后,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稳定后记录示值A 分别调节试验箱温度至温度下限、 温度上限,温度变化速率不大于1C/min,并保持4h,记录温度下限仪器示值An和温度上限仪器示值 An,分别求出与An之差An和AAn,取AAn,AAn的绝对值最大者为AA,按式(9)计算偏差 一AxI00% 4.11大气压力变化对仪器指示值的影响 将仪器安装在大气压力试验室箱)内,室内压力在70.0kPa一106.0kPa范围内可调 向仪器连 续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调节室内压力到70kPa,测定仪器的示值Ai;调节室内压力到106kPa,测定 仪器的示值A!,按式(10)计算AA 山A-A-A (10 市-量x1o% - 11 大气压力变化1kPa时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按式(1l)计算 4.12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 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分别测定仪器在电源电压为额定值(有效值)和相对于该额定值变 化士10%时仪器的示值,分别求出与参比条件下仪器的示值之差4A和AAe,取4A,AA绝对值最 大者为AAm,参照式(9)计算偏差心 如果成套仪器包括单独的稳压电源,电压变化在稳压电源输人端 进行 4.13电源频率变化的影响 用优于0.5级的频率计测定 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分别测定仪器在额定频率和额定频率变化规定值时仪器的示值,分 别求出与参比条件下仪器的示值之差4A,和Aa,取An、,AA最大值为AA,参照式(9)计算偏差 心 如果成套仪器包括单独的稳压电源,则频率的变化应在稳压电源的输人端进行 4.14仪器工作位置倾斜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仪器放在试验装置上,处于正常工作位置,连续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示值为A. 再使仪器分别 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倾斜规定角度(10"土1°),仪器应在每一位置待示值稳定后读数 分别测定示 值A,,求出与正常工作位置的变化量AA 取AA的最大值AAm.,由仪器偏离正常工作位置引起的偏离参照式(9)计算 4.15干扰误差 4.15.1原则 凡是被测气体中存在干扰组分(水蒸气除外),均应按用户要求或双方协议分别测定其干扰误差
GB/T25930一2010 4.15.2气体的干扰误差 干扰误差应按用户要求或双方协议的干扰组分浓度(C)及其一半的浓度(c/2)进行测定 仪器通人零点气,并将示值调到规定处,示值为A,然后依次分别通人两种浓度的干扰气体,示值 分别为A,及A' 分别重复三次 若平均干扰误差为A,干扰误差为,则按式(14)、式(15)分别计算 和ea (A 一Ao A = 12 A'一A Aea .( 会×100% OC 14 Ae ×100% (15 c R 4.15.3水蒸气的干扰误差 仪器通人干燥的零点校准气(其含水量体积比低于0.1%),记录示值A.ce,再使零点气通过水蒸气 发生装置,大约产生1.9%一2.0%水蒸气浓度时,重复测定三次 干扰误差的计算方法与4.15.2的计 算方法相同 试验中应避免水蒸气进入仪器之前发生冷凝现象 注1如用鼓泡器,鼓泡器的温度控制在17C18c 注2:制备的干扰气的准确度可低于通常制备校准气的准确度 4.16电磁兼容性要求 4.16.1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GB/T17626.2一2006规定的接触放电试验程序试验 4.16.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按GB/T17626.3一2006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 4.16.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按GB/T17626.4一1998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按GB/T17626.5一2008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 4.16.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按GB/T17626.6一2008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 4.16.6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按GB/T17626.8一2006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按GB/T17626.112006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 输出接口和输出信号 用相应的设备检查 4.18运输、运输贮存试验 包括低温贮存、高温贮存,跌落、碰撞试验,试验方法均按GB/T116062007有关章条进行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GB/T25930-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气体检测仪器,能够对气体进行非接触式的、快速的、准确的检测。它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化工、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试验前准备

在进行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 1. 确认仪器型号、规格和测量范围。
  • 2. 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或异常。
  • 3. 清洁仪器,尤其是检测窗口和反射镜。
  • 4. 校准仪器,确保其准确性。
  • 5. 确定试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

试验步骤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 1. 将待测气体加入至试验室中,并保持稳定状态。
  • 2. 开启仪器电源,进行预热。
  • 3. 将探测器对准待测气体。
  • 4. 调整仪器的灵敏度,以便正确检测气体浓度。
  • 5. 进行气体浓度的读数和记录。

试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1. 严格按照试验标准进行试验。
  • 2. 避免在强光或强电场环境中使用仪器。
  • 3. 避免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使用仪器。
  • 4. 避免与有毒、易燃等危险气体接触。
  • 5. 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保证其准确性。

通过以上步骤的试验,可以保证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从而满足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对气体检测的需要。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工业自动化仪表盘盘面布置图的绘制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盘盘面布置图的绘制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自动化仪表盘盘面布置图的绘制方法的编号:GB/T25927-2010。工业自动化仪表盘盘面布置图的绘制方法共有12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的编号:GB/T26347-2010。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