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7229-1998

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

Theexpertiseforoceanicpolymetallicnodulessurve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的编号:GB/T17229-1998。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共有76页,发布于1998-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D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3.060.99
  • 实施日期1998-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6页
  • 文件大小5.09M

以图片形式预览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

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


国家标准 GB/T1722g一1998 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 Theexpertisefor0ceanic polyetallienodulessurvey 1998-09-01实施 1998-02-13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

GB/T172291998 目 次 前言 范围 引用标准 则 第一篇总 多金属结核调查的基本程序 调查阶段的划分 5 调查方法 6 调查作业方式 调查基本要求 调查精度要求 8 航次设计要求 9 10成果和图件 调查资料的验收 1 资料归档 12 第二篇海上调查 海上定位 13 14 海底地形测量 12 多波束海底地形测量 15 12 16 海洋水文观测 14 海洋气象观测 17 14 18 海洋底质调查 18 19 多金属结核调查 20地球物理调查 20 2 海底照相 22 第三篇实验测试技术 2样品及测试项目选择 23 23 大洋水及孔隙水化学成分测定 25 24多金属结核和沉积物化学分析 27 25 多金属结核X荧光光谱分析 31 多金属结核的微量元素测定 26 32 27微体古生物鉴定 33
GB/T17229一1998 古地磁测定 28 35 29同位素测年 36 0多金属结核的物理性质测定 38 大洋多金属结核矿物鉴别 38 3 32沉积物的物理一力学性质试验 40 大详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鉴别技术 33 4- 34大洋沉积物中涂片及碎屑矿物鉴定要求 45 第四篇多金属结核矿区资源量的计算 35多金属结核资源量计算中各参数的确定 47 36多金属结核矿区资源量计算 48 附录A(标准的附录术语 52 附录B(标准的附录表层沉积物和多金属结核的分类 53 附录c(标准的附录多金属结核的丰度和覆盖率计算方法 55 附录D(标准的附录报告编写与附图要求 51 附录E(标准的附录》现场记录表格 6o 附录F(提示的附录多金属结核中主要证氧化物及铁氧化物分类 67
GB/T17229-1998 前 言 六十年代以来,先进工业国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做了大量调查工作 但迄今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规范 各国都是根据本国的调查手段、技术先进程度和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调查方法和经济技术指标 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虽从六十年代始,但在1983年前,主要局限于边缘海 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矿 产资源调查始于1983年 1975年我国已制订过海洋调查规范,1989年该规范已重新编制,并于1992年 发布 两规范主要是适用于边缘海,特别是1975出版的规范已完成其历史使命,目前已不太适用 而新 发布的规范,涉及大祥地质调查也不多,尤其是对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调查的规定尚处空白状态 本规程是建立在十多年来,我国全面开展此项调查以来,已积累相当丰言的经验,取得的重要成果 基础上而制定的.本规程是一个专项调查的国标,国际上也是一个较完整的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调查规 程 本标准由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开发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区域地质矿产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负责起草为广州海祥地质调查局,参加起草单位有国家海祥局第一研究所,第二 研究所、第三研究所、青岛海祥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德华黄永样、钱江初、许东禹、朱而勤

国家标准 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 GB/T17229--1998 The espertiseforeante polymealienodles survey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样品测试租处理、试验测试技术和调查成果 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大洋多金属结核勘查和室内的测试,对某些专业如铁结壳的调查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淮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123-88土工试验规范 8' GB7929 地形图图式 GB12763. 海祥调查规范总则 91 GB12763. 海洋调查规范海祥水文观测 GB12763. 海洋调查规范海祥气象观测 GB12763. 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GB12763.7 9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资料处理 GB13907一92海洋调查规范海祥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Zo130.3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岩矿分析实验要求和检查办法 z0130.12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地质实验测试验品副样管理 Dz0130.13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 第 则 篇 总 多金属结核调查的基本程序 3.1调查准备 3.1.1接受任务书或签订合同书 3.1.2确定调查项目负责人 3.1.3收集,分析调查区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3.1.4项目负责人组织力量进行技术设计,编写航次设计,报主管部门审批 3.1.5根据调查任务和所设专业技术需要,组织调查队伍,确定首席科学家或技术负责人,明确人员分 工和岗位责任制 3.1.6选定调查设备、申报航次调查施工设计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02-13批准 1998-09-01实施
GB/T17229一1998 3.1.7安排技术培训、上岗操练,做好出航前准备 3.2海上作业 3.2.1按照航次调查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采集各种样品和资料 3.2.2海上调查结束,编写现场调查报告 3.3室内工作 3.3.1原始资料的验收 3.3.2样品的分析、化验、鉴定和资料的综合整理、归纳,分析和计算 3.3.3航次调查报告的编写 3.3.4调查成果的鉴定和报告的验收 3.3.5调查资料和成果的归档 调查阶段的划分 多金属结核的地质调查工作是-项由面到点,逐步缩小搜索范围,逐步筛选对象,逐步确定矿区的 过程 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工作 4.1概查阶段 4.1.1对象 本阶段概查对象为国际海域 4.1.2目的 概查的主要目的是证实多金属结核富集有利地段,作为勘查工作的依据,最后筛选30万平方公里 矿区,并估算出多金属结核概查资源量 4.1.3研究程度 本阶段概查研究程度为: a概略了解多金属结核的类型、产状,丰度,品位、覆盖率与分布特征; b》详细研究矿石物质组分,概略了解其选冶性能 e概略了解影响开采的海底地形、水文与气象条件; d)进行矿床概略技术经济评价 e)测网距;测线和测站距均为28km×28km(或15'X15'). 4.2勘查I阶段 4.2.1对象 本阶段勘查的对象是已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委员会批准申请区中的开辟区(15万平方公里 4.2.2目的 本阶段勒查的目的是在于证实具潜在商业价值的旷区中,圈出高矿区作为勒查】阶段工作的依据 并估算出多金属结核勘查I阶段的资源量 4.2.3研究程度 本阶段勘查研究程度为: a)大致查明多金属结核矿床的边界; b大致查清多金属结核类型、产状、丰度、品位、覆盖率与分布特征; c 对矿石进行初步加工性能的试验; d大致查明影响矿床开采的海底地形,水文、气象条件; 大致查明多金属结核成矿地质条件及其在区域上发观分布规律, e 进行矿床初步经济评价; f B测网距为;测站14km×14km(或7.5'×7.5');地球物理测线7km×7km(或3.75'×3.75') 4.3勘查I阶段
GB/T17229-1998 4.3.1对象 本阶段的勘查对象是上述阶段已圈出的矿区 4.3.2目的 本阶段的勘查目的是筛选出富矿块,为矿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估算出多金属结核的相应阶段的 资源量 4.3.3研究程度 本阶段勘查研究程度为 a)初步查明多金属结核矿床边界; )初步查明多金属结核类型、产状,丰度,品位、覆盖率与分布特征; 对矿石进行详细的冶炼性能试验; c d初步影响开采的海底地形、障碍物,水文气象特征; 初步查明结核的生长阶段、形成环境及其成矿规律 对矿床进行详细技术经济评价; )以点、线,面结合投人现场工作量;所谓"点"是指在矿区内选择若干个具代表性小区(7. 进行解剂,探讨多金属结核各种堂化趋势"线"是指在se 7.5'),将其测站加密到1.875'×1.875' Beam测量基础上,在矿区内布置若干条声(旁侧声纳像(射像)断面调查;“面"是指全区测站的布置用 7.5'×3.75'间距作扫面勘查; h)开展环境调查,进行生态地质剖面测量和海底搅动试验; D用深海声纳测量研究结核丰度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剔除障碍物,并在声纳剖面上研究30~15Om 厚度沉积物上部透声层的内部构造和矿块地质条件 通过射像剖面调查,区分和圈定矿块,并研究其内部结构、结核埋藏条件、地质采样条件,确定含 矿系数等; k)SeaBeam系统测量,绘制详细地形地貌图 4.4勘查】阶段 4.4.1对象 本阶段勘查的对象是经】阶段已圈出的富矿块 4.4.2目的 本阶段勘查的目的是圈定矿址 部分矿址达到开采的目的 4.4.3研究程度 本阶段勘查研究程度为 基本查清多金属结核富矿块或矿址的边界; b)基本查明富矿块或矿址中多金属结核类型、产状,丰度、品位,覆盖率与分布特征; 圈出富矿块或矿址中不同类型结核,并分别对其进行详细的冶炼性能和可行性的加工试验; 基本查明矿块或矿址局部地形地貌、障碍物,水文气象特征; 基本研究结核的质量、各种类型 核中物质成分及矿物组成 查明结核成矿地质环境条件,矿床特征、分类及其局部分布规律 论证结核冶炼加工的流程,扩大生产规模的工艺试验; h完善采矿技术,并进行对试验开采时大祥环境污染的研究 论证开采时环境的保护措施" iD 对矿床进行详细的可行性技术经济评价; 以线、面结合投人现场勘查工作;在上阶段工作基础上,视具体情况测站网度局部加密到3.75' j) X3.75';不可平均使用声,像剖面调查工作量,即在矿块或矿址内,布置一定量的声、像断而调查,查明 结核分布规律;多预探测和aeam测量视具体情况布设工作量,以控制矿块或矿址变化为原则
GB/T17229--1998 调查方法 分地质调查、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和现场分析测试三部分 5.1地质调查 采集海底多金属结核,沉积物、岩石和海水等样品,各个不同调查阶段所使用的采样手段基本相同 但地质的直观调查包括海底照相和海底电视,应有所区别.详见表1 5.2综合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海祥地震测量(以单道为主),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回声测深、多频探测、浅地层剖面 探测,旁侧声纳和多波束测深(即Seaeam)测量等 概查阶段不要求使用SeaBeam测量,但勘查1阶段 一定要使用 5.3现场分析测试 包括:样品的编录、描述、照相;沉积物涂片鉴定;微体古生物鉴定;简易化学分析;X荧光光谱分析 沉积物抗剪力测定;水文气象观测等 有条件时可作微生物现场培养 调查作业方式 6.1停船定点观测和走航连续测量 停船定点观测包括使用各种采样器直接采集各种底质样品;单次的和连续的海底照相;(CT a 系统测量; b走航连续测量包括5.2所有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方法和漂泊慢速的地质拖网 6.2调查作业的基本形式 通常果用路线调查,面积渊在和小区局部加瘠调查三种形式, 》路线调蠢在新区为侦察性了解结核的含矿性和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的概况而进行的调查 b面积调查根据不同阶段的调查任务和目的所规定的比例尺要求,按一定间距测网布设测线进 行调查; 局部加密调查为了验证区城含矿性,资鄙量估算的准确度或某种科研课题的需要,而不受比 例尺限制,对局部含矿段进行加密调查 调查基本要求 7.1走航测量主测线要尽量横穿构造走向 7.2不同渊查船调盎区的接边要有超边重叠测量,以便于资料的验证和解释 7.3测网间距和测线、测站的布设,按不同勘查阶段的要求进行 7.4各种样品的采集、其渊站布置,数量和果样技术以及样晶的处理均尽量照顾到各专业要求 8 调查精度要求 多金属结核的调查,各个调查阶段的精度受到比例尺,调查仪器的观测精密度、调查方法手段,定位 系统和资料处理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表1给出不同调查阶段比例尺,渊网,定位和测最稍度要求、必测项目、.附加项目、调查研究对象、 主要目的以及不同阶段求获相应资源量级别 航次设计要求 航次调查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a 前言; b目标/目的和任务;
1998 GB/T17229 c)勘查区位置、范围及地质概况; d测站和测线布设、调查项目及预计工作量; e采用技术路线; f调查船及调查设备; 实施计划包捂出航前准备工作,海上实施.现场报告的编司,资料验收.内业整理相各种样晶的 g 测试; 预期地质成果(提交调查现场报告和航次调查报告); h 安全措施; )人员组成和指挥调度 k) 经济预算 0 成果和围件 10.1成果 各阶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现场报告.航次报告和勒探报告上,具体要求见附录D. 10.2图件 各阶段在相应的航次或勒探报告中,提交相应比树尺的有关围件,见附呆D. 调查资料的验收 1 11.1资料验收组织 由受托单位组成质量验收小组进行验收 调查船靠码头后一周内验收完毕 之后一周内提出验收 报告,并送有关单位 11.2验收内容 验收资料内容包括: a 测站样品的登记、编录,描述和保存; b结核的测定数据和统计表; 简易化学分析结果表; d)cTD系统采集的水样及各种测量数据 涂片观察和微体古生物鉴定结果; e 气象观测记录; 各种地球物理测量的原始记录及班报 g h 卫星导航磁带; D 各专业组技术工作小结 资料归档 12 12.1归档内容 根据档案法第二条的规定,归档内容包括 a)勘查任务书(或合同书),委托书等 b)航次调查设计及审批意见; e)勘查实施计划,测站一览表,测站、测线布置图; 勘查、实验、测试分析等原始记录,专业技术小结 d 计算,分析整理的成果数据表、计算机处理程序及说明; f 各种图表,图件、照片含海底照相的底片); 调蠢报告(含现场报告和航次勒查报告以及最终总报告)及其整定.评审证书 g
GB/T17229-1998 h课题成员表及经费结算表 2.2归档要求 a)归档资料的内容齐全,完整、签字手续完备 D各类图表记录一律用绘图墨水或铅笔书写,各类文字一律用蓝黑、黑墨水书写 c 原始资料要求先归档 12.3归档单位 由项目主持单位委托,上交给执行勘查任务单位的科技档案室或资料室
GB/T17229--1998 S ? ? й " m ? 5 ? s ? ? ? ? Щ д ? s m n ? ? s r ? ? R E K ? ?
GB/T17229-1998 第二篇海上调查 13海上定位 13.1测量定位坐标系 13.1.1坐标系 采用WGS-84坐标系:a=6378137f=l;298.257223563 =6356752.314c=6399593.626 13.1.2时间 用骼林威治时间((GMT)和儒略历 13.1.3成图投影 墨卡托(正圆柱)投影 13.1.4图示符号 应按(7929及参照海图图式 13.2允许误差 13.2.1定位点中谈差 多频探测图上不大于1.0nm,其他测量不大于1.5mm 13.2.2计算的绘图误差 a图席边长误差不大于0.lmmm 对角线,公里(经、纬)网各线段长误差不大于0.2mm; 定位点直角坐标记人误差不大于0.2mm c 13.3成图比例尺、图积和分幅原则 应根据需要和定位精度的可能,以较小图幅布满整个测区,并考虑海底资源及地貌情况,便于使用, 尽量与出版图幅一致,适当照顾海区的完整性 13.4技术设计及实施计划 技术设计和实施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a收集资料及分析; b确定比例尺及定位精度; 确定范围及测线布设方案 d)预先计算测区定位中误差; e 计算工作量和确定各阶段的作业率 提出所需的主要定位器材 根据测区情况作出具体的定位技术指标 " 13.5定位 13.5.1定位系统的选择 选用能满足工作要求租定位精度要求的定位系统 可供选用的定位系统有以下两类 子乍卫星系统;MX4102,MX1105,M×1107等; a 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13.5.2静动态试验 定位工作前,必须作静,动态试验(校正),并分别计算其内外符合中误差,其结果必须满足定位精度 要求方可使用 工作结束后再作一次试验校核 13.5.3定位精度估算 采用下列方式进行
1998 GB/T17229 a适用于子午卫星系统(卫星段最弱点定位误差 M=Vmn十m 式中:ms=1/2(m十m?); mp=/2; 为卫星段闭合差; b)适用于全球卫星系统(GPs). m=HDXOP×m, 式中;HOP-为水平位置精度几何放大系数, -为测量距离中误差 m 3.5.4定位点位间距 约图上1em,必须记录(打印)一次定位数据,采样间距应按专业要求而定 定位的测线号、点号、时 间严格与各专业调查组同步,并量取定位中心与专业调查接收中心的相对位置 13.5.5定位工作总结 及时检查整理资料,并编写外业技术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任务要求及完成情况;作业仪器及作业 方式;工作经验;存在问题与处理意见;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3.6内业整理 a 全面校对分析外业定位资料,确认外业方法,各明技术要求及精度待合规定后方可进行内业整 理; b在内业整理中,对资料中的注记,说明和改正应用蓝黑墨水书写,且应在相应处签名,不得随意 改动外业作业资料; e)内业整理步骤;计算展绘图廓,计算各项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点改正,计算定位点的投影直角坐 标,定位点的展绘,成果图的整饰,编写技术总结报告,资料上交 d资料提交单位的初步验收 14 海底地形测量 海底地形测量是大洋多金属结核综合调查项目之一 它的任务是在多金属结核矿区进行小比例尺 水深测量,为了解海底地形特征和海底基本情况,为评价和开采矿区提供必须的基础资料 4.1技术要求 14.1.1水深测量的精度 水深测量的精度主要是由定位和测深精度决定的 定位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1.Ommm 测量准 确度是以主测线与联络测线相交点水深差值来衡量,其均方根应小于实际水深2% 14.1.2测量比例尺和测线布设 a根据任务要求确定海底地形测量比例尺,不同比例尺测量网度见表l; b测线布设原则是能够较完善地反映海底地形和形态变化情况 主测线方向,一般要与海底地形 总倾向一致,联络测线垂直于主测线; 大祥多金属结核综合调查中,海底地形测鼠的测线布设应尽可能与其它调查项目的测线-到 c 致 且以能反映海底地形形态的变化为原则, d主测线与联络测线相交点的个数,应不小于测区总测线数的5%,且交点总数不得小于3个; e)测区至少设置2个以上声速或水文观测点,以测定海水声速垂直变化剖面资料,进行深度校正 14.2测量仪器 14.2.1对定位系统要求 要满足水深测量定位精度,与水深测量仪器同时记录(打印)
GB/T17229一1998 14.2.2测深仪器 使用双频附加涌浪滤波器的测深系统,系统应具有连续记录海底地形剖面的记录仪和每隔一定时 间间隔输出水深打印值 如无多频探测系统,可使用万米回声测深仪 4.2.3工作前淮备 应对定位系统、测深仪器进行检查与校正,确认其工作状态正常,方可进行海上测量 14.3海上测量 14.3.1测量前的准备 a 收集调查区的海图资料和水文气象等有关资料; b》根据调查区域和任务,制定水深测量实施计划 c )绘制工作图板,应根据征务要求,0.Im聚脂薄裘绘制,应绘出测区范围,计划测线和航行障碍 物等要素 4.3.2测量要求 a调查船进人测线后,应保持测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改变航向时要及时定位,并记录在备注栏 内 b测深开始,工作手簿和测深记录纸必须记载日期、线号、点号,时间、船位及仪器工作情况、调试 特殊情况处理等; c)计算机每隔一定时间间隔(一般为分钟)打印一次时间,水深、船位 扫描记录仪的图象记录应每 小时打记时标 14.4资料整理 4.4.1定位资料的检查和整理 大详训查定位资料的检查和整理,根据水深点位的密度选取符合定位稍度的GPS定位点作为水深 的点位 14.4.2测深资料的检查和整理 a)工作手簿、测深仪记录纸和定位资料所记录的日期,线号、点号,时间均应一致; b根据计算机打印出的时间读数,以测深仪记录纸为准进行逐点校正, e)深度量取按成果图板上10mm的间隔量取一点位数据,特殊深度应加密取数(这些工作可以由 计算机完成); d 记录纸目波信号中断或模糊不消难以准确判断的资料一律作废 14.4.3主测线与联络测线的比较 主酬线与联络测线的交点比较,两点相距图上l.Omm以内,其交点处水深差值,小于水深的4% 超队点数不得超过参加比较息点数的25%,在海底地形变化剧烈地区的深度点一般不参加深度比较 14.5水深校正 a调查船吃水改正数 Z=Z十AZ 式中:Z -水面至海底的深度,m: Z -测深仪换能器吃水深度,m; Z、 -测深仪观测深度,m. 调查测量航次时间长,必须依据AZ的变化段取值计算, 深水区渊量中,-z平均值在仪器测试时已经作了补偿,可以不再进行词查船吃水改正 b测深仪转速改正数 丛-1 以一从[G 式中:Z 仪器深度读数,m; 10
GB/T17229--1998 仪器标准转速,r/min; o 仪器实际转速,r/min 1; 多频探测系统不需进行改正 测深仪声速改正数 大祥中声速改正数较大,属于比较重要的一项修正.根据实测声速垂直剖面按下列公式求取平均声 速,作声速改正,或者根据马修斯(Matthews)表,进行声速改正 实际水深 (r=Cr /2r-T,一1 5 [e叫,/T,-r-)-1]十- [e' 十a,千 式中;T,= 75 -i层水深; h; C一1i一1层的声速; -i层内的声速梯度 以上两种改正均可编制程序在计算机中完成,要求两种改正方法作抽样互校,互校结果要求两种实 际水深值之差小于lm; d测量均方根误差计算 计算公式为: h 乌=士心 2n 式中:均方根误差 主测线与联络测线交点处水深测量差值,m:; h -测区内主测线与联络测线的交点个数; 测量准确度计算中,允许舍去少数特殊交点值,但舍点数不得超过交点总数3% 14.6海底地形图的编绘 14.6.1编绘原则 a海底地形图的数学精度必须符合编图规范的要求; 海底地形图图例应与陆地地形图及海图的图例统- b e海底地形图采用全球定位坐标系统 14.6.2等深线间距 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同距以能反映海底地形特征和图面请晰为原则,等深线为圆滑的曲线,其间 a 距根据海底地形复杂程度可适当放宽或加密,在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水深约在(3000一6000)m范围 内,等深线间距规定如下 深度10om以下,等深线间距以1m为宜,其中计曲线为50m及整干米的等深线,均加粗表示 b)水深注记的选择,按基本资料的位置选注水深注记 水深注记至m,小数位舍去 海山海丘在图 上面积甚小时,绘以特殊水深符号,并引诧水深 水深注记密度视海底地形特征而定,一般图上每1cm‘选取(I030)个,岛瞧复杂地区选取30个 左右,海盆和海槽地区选取10个左右 -般应选取较浅或深的水深注记 14.7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内容及要求按10编写,调查报告应附水深图,地形图等基础图件 11
GB/T17229-1998 多波束海底地形测量 15 15.1技术要求 15.1.1导航定位 定位精度必须符合地形图成图比例尺的要求 15.1.2 测量准确度 中心波束测量误差不能大于水深0.2%,边缘波束误差不能大于水深0.5% 15.1.3水深分辨率 水深小于100omm,分辨率不能大于0.lm;水深大于100Om,分辨率不能大于1.Om 15.2海上测量 15.2.1测量前准备 a工.作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工作状态正常,方可进行作业; b必须检验和记录纵摇、横摇等参数和调查船吃水的深度; e)测量仪器或调查船经大修或更换相关主要部件时.必须重新检验仪器纵摇、横摇等参数 15.2.2测线布设 多波束地形测量获得的资料为宽辐式,测线间距不能大于接收波束覆盖海底的宽度 5.2.3测量要求 a》渊查船进人测线后,应保持匀速直线航行 b根据水深及数据接收情况,随时调整接收、发射参数: e每1x1"范围内,或工作过程每天内,必须具有至少一个点的声速剖面资料;每4h应有表层 声速资料; a)每隔3min定时记录仪器运转情况,包括;测线号,时间,ping号、水深值,波束数、航向航速输 出功率,激发宽度、增益等 遇特殊情况,应在备注栏说明 16 海洋水文观测 16.1一般技术规定 a水文观测的技术设计,测站的布设原则、选用水文观测仪器的基本要求,以及观测资料记录、整 理和验收的一般要求等,按GB12763.21991)有关规定 h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调查中的水文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水诛,水漏,盐度、海流和海浪; e大洋水文观测,般采用大面积观测或断面观测方法,大面积观测,即在调查海区布设的若千测 点上每航次进行-次性观渊.断面载渊,即在调查海区布设的代表性断面之各测点上每航次依序进行的 -次性观测 16.2水温和盐度测量 水温指海祥现场条件下的海水温度;盐度指根据电导比K;来确定的海水样品的实用盐度 16.2.1技术要求 a水温的测量误差允许士0.05C范围内,盐度的测量误基允许士0.05范围内 ,0 ,75m,l0om,125m,l50m,20omm. h水温和盐度测量的标准水层规定为:表层,lom.20m,30m ), 25Om,300m.400m,500m..60om,70om,80om,1000m120om.l50m.200om,250om,300om 底层 表层指海面以下lm以内的水层 底层离海底的距离,视水深测量误差、海浪状况、船只漂移情况 和海底特征而定在保证仪器不触底的原则下尽靠近海底 水深超过3000m时,每千米一层 16.2.2测量方法 测量大洋的水温和盐度,-般采用传输式自容式温盐深仪 船到站停稳即可进行测量 b利用传输式自容式温盐深仪测量水温和盐度的方法,按(B12763.2(1991)的15,19执行 12
GB/T172291998 16.2.3测量记录的整理 利用温盐深仪测得的水温及盐度记录其整理方法,按GB12763.2(1991)的16、20执行 16.3海流观测 海流指海水的宏观流动,以流速和流向表示 流速为单位时间内海水流动的距离;流向指海水流去 的方向,正北为零,顺时针计量 16.3.1需测量的量 需测量的量为流速和流向 所测流速规定为取样时段内海流的平均速度;所测流向规定为取样时段 内出现机率最多的海水流动方向,即主流向 16.3.2测量的准确度要求 大洋海流测量的准确度分两级,见表2 表2海流测量的准确度要求 准确度等级 测量误差 级 流速,cm/s 流向,(" 士2%或2 士5 士3%或3 士7.5 16.3.3取样时间间隔 根据大祥中海流流迷的变化和海流计取样时间间隔档次,取样时间间隔,一般可以在(5一30)min 范围内选取 16.3.4测量的水层 可按16.2.1的b)规定,根据需要选定,但表层应指海面以下3m以内的水层 163.5测量方法 在大祥中,一般呆用自窑式海流计,佛助专门设计的渊流浮标(或潜标)系统进行多层次的脊流刚 量 酬量的水层,应根握需要予以设定 投放与间收浮标(或潜标)的作业船只,应具有相应的起吊设备 浮标(或潜标)锚定后,记录测量开始日期和时间以及浮标(或潜标)的位置;测量结束,回收浮标(或潜 标)前,记录测量结束日期和时间 16.3.6测量记录的整理 根据自容式海赢计的记录方式,拨照所要求的测量记录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整理,求得流速和流 向 16.4海浪测量 海浪指风浪和诵浪 在风力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海浪,称风浪;由其它海区传来、当地的风力急剧减 小风向改变或风平息后遗留的海浪,称涌浪 16.4.1技术要求 a需测量的量按GB12763.2(1991)的26.1执行; )渊量的准确度要求有效波波高的测量误差在士10%范围内;有效谈周期的测量识差在主0.范 围内;波向的测量误差在士5"范围内 )波面记录要求不小于100个波,记录的时间长度一般取(q5一20)min,取样时间间隔0.就或1s c 16.4.2测量方法 在大洋测量海浪,一般果用重力式测波泽标,测量时船只处于漂译状态,依风向和海流确定探头的 施放位置,科用船上起吊设备将泽标吊到水面,用绳索将浮标系于船上,绳索保持松袍,使择标能随波自 由上下升降 测试应避开影响海浪的障碍物 接收.记录设备置于船上 164.3测量记录的整理 酬皱浮标所副得的俯号.可借助专用微处理机进行实时处理.求得有效彼被高.有效被周期.波向 13
GB/T17229-1998 最大波波高和最大波周期,在屏幕显示器上显示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也可记录在磁盘或磁带上,通 过回放机进行回放 17 海洋气象观测 17.1技术设计 a在进行海上观测前,必须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进行技术设计 b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海区范围; 2观测方式、项目及时次; 3) 对调查船和主要仪器设备的要求; 提交成果; 4 5)工作进度及完成时间 17.2观测方式,项目及时次 7.2.1观测方式 海祥气象载测采用定时观测,具体要求拨GB1763.34991)的41执行 17.2.2观测时次及项目 定时观测在每日02,o8,l4.20时(北京标准时)进行观测,观测项目为云,海面水平能见度,天气现 象、海面空气温度和湿度、海面风、气压等 17.3观测程序 每次观测均应在观测前3Omin巡视仪器,在冬季必须进行湿球温度表溶冰 在正点前20min按下 列颗序依次观测海面水平能见度、云,天气现象,海面气温和湿度,海面风、气压等,气压观测应尽量接近 正点 7.4观测场地及使用仪器的基本要求 海面气象(除气压外)观测场地座选择在调查船的高层甲板.在观测点能看到整个天空和海天交界 线 所用仪器设备按GB12763.11991)的规定 17.5观测数据的记录、整理和验收 a观测数据必须按GB12763.1 的规定记录,某要素缺测应在记录表相应栏划一横线,某要素漏 测,应1h内补测,超过1h作缺测处理,某要素迟测,应在记录表纪要栏记录实际观测时间,上述三种情 况均应在纪要栏写明原因,遇特殊 记录如气温特高、特低),应尽快查明原因,在确认正确无误的情况 下,方可作为正式记录,同时应在纪要栏说明 b每航次结束后制作资料报表,报表格式按GB12763.7(1991)的规定,在制作资料报表前,应先 校对全部原始记录,报表的抄录.计算应有第二人校对,并分别签名 o)资料验收和归档按GB12763.1(1991)的规定执行 17.6技术要求,观测和记录方法 各个观测项目的要求,观测和记录方法,按GB12763.3(1991)的规定执行 18 海洋底质调查 18.1调查方法 海洋底质调查是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表层取样(抓斗和箱式). 柱状(重力柱状,重力活塞和无缆自返式等)取样,拖网取样等 18.1.1一般技术要求 在多金属结核调查中,表层采样(抓斗或箱式)的站数不应少于总站位数的10%,而柱状采样(重 力、重力活塞或无缆自返式)站数不应少于总采样站数的5% 14
GB/T17229-1998 b)呆样站的分布力求均匀合理,各种取样方法的布设应统盘考虑 调查船到采样站时必须先进行水深测量,了解地形特征,然后进行抓斗或箱式采样,最后才能 c 进行柱状采样; d在进行有缆采样时,每项必须单独进行,但两个或多个无缆采样可同步进行; e在采样过程中,采样器下放到水面之前,开始回收仪器离开海底之前,以及采样器出水后提放到 甲板时,绞车速度必须放到最低档进行操作,在采样器施放与回收过程中,切忌绞车突然刹车或超档变 速; 有缆取样作业必须配有声脉冲发生器(pinger)或其他测深装置,以便随时掌握采样器的深度; B调查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对使用过的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如淡水清洗、擦油、修理或更换受损部 件 18.1.2表层沉积物取样 表层沉积物取样主要采用抓斗、箱式和多管三种方去应视海区情况.底质类型及调查目的要求,选 用不同的方法 18.1.2.1抓斗取样 在多金属结核调查中,应使用开口面积为0.25m'(50cm×5Ocm)的“大洋5o”型或相类似的抓 a 斗,不宜用开口面积小的采样器 b )在施放抓斗前,应仔绷检查抓斗闭合触发机构的保险程度,以防止抓斗下沉中途提前闭合 每次采样量应达到采样器容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否则重新投放,再次采样 c 小)由于该方法将对底质沉积物产生严重的找动作用,当要求能质沉积层位及孔腺木等保持原状 时,不宜用该方法 18.1.2.2箱式取样 a需要采集未经扰动的原状样时,应使用箱式取样器,箱式采样站布设力求均匀; b箱式取样器按容积分有5Oem×50cm×50cm和20cem×20cm×5ocn等不同规格,应视海区和 任务的不同而选用,一般每只船需配两架以上; c 在呆样器快接近海底时,可加快沉放速度,以保证取到完整的样品 d)取上的样品如产生严重扰动,仅能作为表层抓斗样处理 e 在样品分割处理时,应尽量保持样品的愿始状态,以利现场描述和室内分析的准确性 18.1.2.3多管取样技术要求与箱式采样基本相同 18.1.3柱状沉积物取样 柱状沉积物样品是利用各类采样器(管)由海底垂直向下取得的 采样器种类比较多,有重力采样 器,重力活塞采样器、无缆自返式柱状采样器等 柱状取样站布设应均匀合理 18.13.1重力柱状取样 a 》采样前先进行多频探测或表层果样,以便了解底质沉积物类型及多金属结核的丰度 若底质为 基岩或粗粒沉积物时,刚不宜作重力取样,另外在结核丰度很高的地方,亦应避开重力取样 b取样管内应套有无磁性塑料衬管; c )在果样管快接近海底时,应加快深样器的下降速度.以便取得较长的柱状样品 d现场把样品封好,编录层次上下不得颠倒 分割样品时保持断面的亢整,防止污染 18.13.2重力活塞取样 a 重力活塞取样应选在沉积物厚度较大的地区,避开在海山顶都或陡坡上取样 重力话塞取样管 是由几节村管连拨而成的,装管前必须沿纵向把村管方向线标明,按朋序编号,注明上下位置 取样时由于话塞的抽空作用,使柱状样品上部产生拉伸,另外由于取样长度较长,样品底部产生 压缩,在现扬记录及样品分割时要特别注意, 15
GB/T17229一1998 由于取样管较长,在取样时管子易弯曲,船上必须配有管子校直装置 c d其余按18.1.3.1 18.1.33无缆自返式柱状取样 a》在施放取样器之前必须检查压重物释放系统的灵敏性与保险性,以提高取样效率; b)取样器的施放与回收按18.1.2.1; 取样的要求按18.1.3.1. c 18.1.3.4拖网取样 a)拖网网口宽度可有不同规格,但网袋的长度必须为网口宽度的两倍以上; b绞车的钢丝绳应配备压力表,它既可测知网具着底与否,也可防止钢丝绳超负荷而拉断 o拖网取样时要求船速小于4kn; d拖网作业前应先测水深,作业中放出钢丝绳的长度一般不超过水深的两倍; e)拖网作业中,操作者不能离开操纵台,必须密切注意网具下放及拖曳情况,当拉力负荷超载时 应立即停船并起网; )作业中要记录拖网起止时间和船位,航向等(见附录E2) g作业结束后立即对岩石、结核等样品进行分离、描述与处理 18.2沉积物样品的现场处理 82.1技术要求 18.21.1样品的数量 沉积物样品数量一般要求达到采样器容积的1/3以上,以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样品进行分析 18.2.1.2样品的保鲜与防污 a沉积物从海底取到甲板上后,应立即进行描述与分析,不宜拖延时间, b应保持原始状态,防止污染,以提高现场分析的准确性 18.2.1.3样品的顺序与完整性 必须保持沉积物样品(特别柱状样)的完整,上下层次清楚,无拉压和扭动现象,切忌上下层位混乱 和颠倒 18.2.1.4样品采集的代表性要求 a只采集一个样品,应选择有代表性位置取样 b)分层改采集样品应考虑同一层次样品的代表性" e特殊样品应单独采样 18.2.1.5样品的保存 a现场分析以外的样品均应妥善保存; b表层、柱状样品要分别用不同方式包装 柱状样存放应平整,转移和运应避免震动,颠倒甚至 倾斜装运; c保存样品要注意密封,防污,并置于(0~5)C低温环境中 d所有样品都应标明站号和上下层位 18.2.2样品的处理和采集方法 18.2.2.1表层沉积物的处理和采集 泥温的测定;取样器到达甲板停稳后应立即进行泥温测定,谈数精度于小数点后一位 b样品的照相;对有特殊地质意义的沉积物样品一般都要求照相,如结核产状、沉积物分层特点 结构构造、生物扰动等现象; o整体样品描述完毕应立即对现场分析样品取样,如地球化学要素(PH、Eh、Fe+/Fe十等),土工 力学性质、微体古生物、湿度、比重等物性测定; d留待陆上实验室分析样品应分层装人预先备好的干净玻璃瓶或塑料袋内 采样数量视样品数量 16
cB/r17229-1998 和分析项目的多少(以足够分析数量为原则)而定,一般采(3~4)瓶(袋).若取样完好,可分(2~3)层,并 分别采样 e对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现场涂片鉴定,初步定出沉积物名称 微体生物样晶在沉积物描述完毕后,取一小方块泥样,孔径lmm第子冲洗并将筛内底栖生物及 时装人配有7%福尔马林溶液的玻璃瓶内 18.2.2.2柱状沉积物的处理与采集 a)排样;用压水系将取样管内样品排出,并将样品依次平放在预先铺好塑料薄膜的设有长格子的 木箱内; b标号:上下层位的标明,应用不易腐烂的卡片(如塑料片)和不褪色的记号笔清晰标上; c)照相;对新鲜的完整柱状样一般都要求照相; d量样;用钢卷尺量出柱状样总长度和管子插人泥内的长度及最上层部分浮泥的厚度 采样;柱状样分析除个别项目必须在现场测试外,一般留待陆上实验室内进行 根据研究目的, 有两种采样方法,一是分层采样,二是连续采样,即由上至下以一定厚度为一单位层连续采样 采样的厚 度按专业而定 18.2.2.3岩石样品的处理和采集 岩石标本一般留待陆上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现场处理要求 a清除岩石表面污物 b标本上必须标明站号、水深; e应做简单的描述; 松散或易破碎标本应用塑料袋包装好 d 18.3样品的现场描述 18.3.1技术要求 a采集的沉积物应在现场立即进行观察描述,以防变色、变形和变质,提高描述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b描述要表格化 海上现场所有样品描述要统一表格,表中栏目应全而不繁(见附录E1) e)内容和文字要求: 1描述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2记录一律使用铅笔认真填写,字体端正,不潦草,不涂改; d采样表格填写应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18.3.2描述内容 a表层沉积物描述内容: 1 初定名称;凭沉积物颜色、手感及船上涂片鉴定结果而定见附录B); 2)泥温 3) 颜色;淤泥颜色及其以下沉积物颜色,颜色命名应统一,主色调在后,次色调在前 气味;样品取上甲板后应鉴别沉积物有无气味,如H.S或其它气味 5 稠度;分五类,分别为流动、半流动、软、致密、略固结 6 粘性;分三类,分别为强粘性、弱粘性,无粘性 7)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凭肉眼或显微镜现场初步鉴定(船上实验室无条件例外)其内容应包括: 碎屑矿物成分、岩屑、砾石,微结核,微体古生物种类等; 8磨圆度(指岩屑或砾石)分三级;尖棱角状、,半棱角状,浑圆状; 9)沉积物的结构构造包括;颗粒成分排列组合特征;分层、层间变化和层理特征; 1o)取样的完好程度,分层及间距; u)地质现象捕述;具特殊地质意义者应进行素捕、照相或x光照相等 17
GB/T17229-1998 12生物活动情况;生物踪迹与扰动现象; 13土工力学性质现场测定:含水量、容重,湿密度、十字板剪切等; 14其他;如结核在沉积物中分布情况等 b柱状样沉积物描述内容 1柱状样总长度; 2分层情况;一般按沉积物类型变化分层(现场可根据沉积物颜色、结构构造特征、颗粒度变 化等); 3各分层岩性、层理特征及层间变化 4)表层及其以下层位结核分布情况; 5间断面位置特征 6)素描、照相及X光照相; 现场取样分析层位及项目; 7 8生物活动现象; 其他如浊流层,应记下其层位、厚度、特征等 9) 岩石标本描述内容; c 岩石标本数量、大小; 岩石的初步定名; 2) 3岩石构造; 4岩性的大概描述,包括简单的矿物成分及胶结物; 5)照相内容、照相张数; 6)素描 7岩石的编号 19多金属结核调查 多金属结核调查是用各种取样设备和海底照相、多频探测及海底电视获取多金属结核样品、海底多 金属结核照相和探测数据,通过实验分析,得到多金属结核的类型、产状,分布特征、矿物成分,品位、丰 度、覆盖率,为划分矿区类型估算矿区资源量提供依据 19.1调查方法 多金属结核调查方达包括地质取样和综合地球物理渊查-.地质取样是以自返式抓斗为主,结合有缆 抓斗、箱式采样和拖网直接获取多金属结核样品;地球物理两查是以多频探测为主,结合海底照相、海底 电视获取多金属结核分布数据资料和照相资料 19.1.1一般技术要求 a自返式抓斗(带单次照相)以投放点为定位点,有缆采样应该以着底点为定位点; b连续照相和海底电视作业时必须定位两次,当设备到达海底开始工作时,定第-次位;设备工作 结束开始回收时,定第二次位; c 采集的多金属结核样品要及时加海水浸泡保存 19.1.2结核采样方法 多金属结核样品主要是自返式抓斗、有缆抓斗,箱式采样器和拖网直接采集 19.1.2.1自返式抓斗采样 a采样方法;自返式抓斗采样是采用自返式抓斗直接获取深海大洋底多金属结核样品 )技术要求;概查阶段应该保证每个测量站位有一次有效(不包括丢失采样器)的自返式抓斗采 样;勘查I、【阶段应该保证每个测量站位有三次以上,勘查川阶段要求有五次以上有效的自返式抓斗 采样,如果该站位有有缆抓斗或箱式采样则可适当诚少-次自返式抓斗采样;同一测量站位果样,采样 18
GB/T17229-1998 器投放时,投放间距要达到(150~200)m. 19.1.2.2有缆抓斗采样 )采样方法;有缆抓斗采样是果用有须抓斗直接获取深海大祥底多金属结核和底质沉积物样晶, b)技术要求;勘查】阶段有缆抓斗采样测量站位数应该占总站位数的15%以上;!阶段保证占总 站位数10%;I阶段占总站数5%;并要求有缆抓斗采样成功率要保证100%;否则应该重傲或者调整 站位补做 19.1.2.3箱式采样 采样方法;箱式采样是采用箱式采样器直接获取深海大洋多金属结核和扰动较小和沉积物样 a 品; b)技术要求;概查阶段箱式采样应该占有缆采样数的20%;I阶段应该占有缆采样数的10%;I 阶段应占有缆采样数的5%;"阶段,视需要而定 照相描述时,样品应该尽量保持原始状态 19.1.2.4拖网采样 )采样方法;拖网采样是利用大量采集多金属结核样品的采样方法 b)技术要求;拖网前应该先根据水深,地形资料和自返式抓斗或者有缆抓斗采集结核情况确定拖 网站位;每个航次拖网采集的多金属结核样品量不得少于50okg;拖网次数可以根据航次多金属结核样 品量确定 19.1.3间接测量 多频探测见20.1 19.1.4直观测量 19.1.4.1海底照相(见21) 19.1.4.2海底电视(暂缺). 19.2样品的现场记录和描述 19.2.1一般要求 a时间记录统一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精确到min ixxxdGMTx 记录格式;儒略历 xx:xXx; b坐标记录统一先记经度后记纬度 记录格式;xx"xx'xx"W;xxx"xx'xx"N; e记录项目和记录表格(详见附录E1). .19.2.2样品描述 》要求;样品从海底采到船甲板后,必频立即进行翼场描逃分析;样品现场捕述项目和内容应该前 单明了并表格化,描述记录一律用铅笔书写;取样和处理样品时,应注意结构和代表性,所有样品必须认 真编录、标记,不得混乱; b内容 1颜色;观察样品表面颜色;颜色名称中主导基调色在后,次要附加色及形容词在前 2粒度;描述结核的大小 )形态类型;拨分类描述不同形态的结梢类型 表面结构观察不同类型结核的构造特征 4 D产状,对有缆果样器果集的结核样品要描述记录其产状 描述顺序;颜色粒度 形态 c 表面结构 产状 19.3样品的现场测试和处理 19.3.1含水率的测定 a方法;采用烘干去,在(105110)C温度下把结核烘至恒重,测定所失去水分重量与湿结核重量 的比值, 19
GB/T17229-1998 b技术要求;测定之前,要求结核样品一直处于饱和含水状态下 19.3.2重量测定 a方法;采用称重的衡器直接称出结核的重量; b)技术要求;测定之前,要求结核样品一直处于饱和含水状态下 19.3.3结核三要素(a.b.c)测定 a方法;采用油标卡尺测量每个结核的长轴(a),短铀(b)和厚度(e) b )技术要求;有缆抓斗,箱式采样和自返式抓斗采集的结核,凡粒径大于2.cm的都必须粥量其三 要素 19.3.4结核覆盖率测量 根据有缆抓斗,箱式采样器和自返式抓斗采集的结核量和采样器的开口面积估算出结核的覆盖 a 率 b由多频探测直接测量出结核的覆盖率; c由海底照相直接判读出结核的覆盖率 19.3.5结核丰度测量 a由有缆抓斗,箱式采样器和自返式抓斗采集结核的重量与采样器的开口面积的比值直接算出结 核的丰度 b)由多频探测直接测量出结核的丰度 19.3.6主要金属元素(Mn,Fe,Cu,Co,Ni)含量测定 a方法;采用简易X荧光光谱分析仪,直接测出结核的主要金属含量; b要求;结核丰度大于1kg/m'的站位都应做主要金属含量测定;所测样品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 同一站位有多种类型结核时应按比例采集测试样品;测试样品要保留副样 9.3.7现场照相 每次对样晶果集后都要求现场照相,箱式采样和有缆抓斗果样的照相包括采样到甲板后原始状态 下的照相和结核样品分捡出来后的照相 19.3.8样品的保存 )抓斗,箱式采集的结核样品要求用塑料袋装好并加人少量海水,写上标签,注明航次,站号,水 深,结核重量、结核的主要类型、采集时间,然后低温保存 b拖网采集的结核样品宜用大塑料桶装好,加人适量海水,标签上注明航次、站号、水深、结核重 量、结核主要类型、采样时间,然后低温保存 20地球物理调查 包精多频探测、单道地震、海洋重力和海祥磁力后两项为附加项目,不作规范要求 20.1海底多频探测 20.1.1调查目的 a )利用声波的海底反向散射强度相特征来了解大洋底表画多金属结赖的赋存状态井求得其丰度 和覆盖率; b查明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内部结构 20.1.2技术要求 a要求船速和航向保持稳定,航速(612)节,GPS接收信号与多频探测仪器接口联机 b 结核渊查发射率为,移位为450m,TrvG增益为oQdB c )渊网布设依据不同勘蠢阶段可以有均匀布设和不均匀加密布设, 双频道各项仪器参数选定后,定量探测不得改变 d e )海上探测时应情切注意整个系统的工作情况,严格拨操作规程执行,确保仪器始终跟踪海底级 20
GB/T17229-1998 保证打印记录、图象纪录和磁带或光盘记录工作正常; f作好与地质取样的同步观测,实时比对记录; g值班记录表格要求填写正确、各项内容记录清楚 20.1.3原始资料的验收 资料验收内容包括 原始班报记录表格.图件,打印文件和磁带等 a b 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记录面貌,剂面干扰原因 e)剖面上标记的测区、,测线号,测线方向,测量时间等; d判断海底反射率测量值是否正确; 凡属工作方法不正确,仪器工作不正常,参数选择不当,水深值发生跳变、仪器未跟踪海底线,外 界噪音干扰以及值班记录错误,且无法查对等均视为不合格资料 20.1.4资料整理和计算 a资料整理和计算前,需收集测区海底沉积物类型、结核的平均粒径和丰度等资料; 现场贵料的处理,现场对比多赖探测给出的结核丰度与地质采样所得的丰度,若两者的精关系 b 数小于0.7,则需重新调整有关参数,再进行计算 20.1.5测量成果 a》按成图比例要求,绘制多频探测结核丰度等值线图,丰度等值线为<4kg/m',(45)kg/m'、(G 10)kg/m*(10~15)kg/m=,(1520)kg/m、>20kg/m: b多频探测丰度与地质采样丰度相关图, e典型高分辨率浅层剖面和丰度剖面综合图; d按成图比例尺要求,绘制结核覆盖率分布图,覆盖率等值线为;70% 20.2单道地震调查 20.21调查目的 查明沉积物分布特征、内部结构和基底起伏 20.2.2技术要求 a震源单枪激发恢复时间<士lmms;组合震源要作ms级的同步检测,精度应达到士1ms; b电缆人水绝缘电阻大于IMQ; c模拟剖面记录仪走纸速率有快慢选择 触发扫描可调节 记时线选择10,I00,00oms; d) 接收仪器接收信号频率(6128)Hz 接收信号可延迟时间010s 20.2.3海上施工技术 =航海要求船速与航向应保持稳定,航速为(5一6)kn,测线首尾端点应有合格的卫导定位点,其余 同-般要求; b测网布设依地质采样渊网而定; e》炮间距5Om; 电缆拖曳噪音<2V; d 气枪压力(130~145)kg/cem' 组合各枪应同步工作,同步误差<士2ms 沉放深度6m: e fD 模拟剖面以波相的负相位一变面积方式记录 每相隔170炮打印一标记 在施工中,应密切注意整个测量系统的工作情况,保证各部处于最佳工作状况,将噪音与干扰降 g 低到最低程度; h班报按GB12763.1一19917.3.】及GB12763.7一199113.l,l3.2要求填写 20.2.4原始资料的验收 按GB12763.1一199112执行 21
GB/17229一1998 21 海底照相 21.1目的 a了解多金属结核在大洋底表面赋存状态并求得其覆盖率、粒径,丰度; b提供洋底表面沉积物特征及深海底栖生物活动资料. 21.2仪器设备 21.2.1深海连续照相设备 除常规的相机,闪光灯,电源,控制器和拖曳架外,必须具备有指示拖曳架距弹底高度、相机开拍和 结束信息,能自动记录每幅照片拍摄时间的功能 21.2.2深海单次照相设备 必须具有抓取样品前瞬间拍摄一幅取样点上多金属结核照片的功能,配备便于白天和夜间寻找的 辅助设备 21.2.3室内拍摄设备 除--般常规室内拍摄设备外,配备一块大于自返式取样器取样面积、白色无反光、耐磨擦的平板一- 块,用于放置被拍摄的多金属结核样品 21.3主要技术要求 21.3.1测站布设 连续照相站位按取样站位总数的5%均匀布设; a b单次照相站位不少于取样站位总数的50%均匀布设 21.3.2有效照片指标 有效照片指能够满足计算机判读要求的照片 a连续照相每站位有效照片不少于50幅; b 单次照相有效总照片不少于总照相站位数的70% 21.3.3航海要求 》)连绽朋相一般悄况下在迎风面源怕作业,走航作业航速不得超过2.ha b进人拍摄作业站位后进行水深、漂速、漂向测量, e在拍摄开始和拍摄结束时要进行定位 21.3.4胶片及冲洗要求 a连续照相和单次照相使用黑白或彩色胶片拍摄; b》胶片应低温保存,冲片室温度要符合要求 21.4海上作业 21.4.1准备工作 a )到达拍搂站仪前,对连续照相系统.判读挖制室,绞车等主要设备按使用说明要求进行全面仔细 的作业前各项准备 b到达拍摄站位前,对单次照相作好装片,充电,试拍等准备 21.4.2设备安装 连续照相系统各部件认真仔细地检查准备后,方可进行拖曳架上的安装 安装工作务必按操作 a 规程要求进行 单吹照相设备在自返式取样器上要安装牢圆,不得倾斜,拍撇面积不得小于样品抓取面积 b 21.4.3作业要求 a连续照相在三级风浪以下海况作业; b建立现场作业操作规程; o制定各岗位职责及安全应急措施 22
GB/T17229--1998 小)作业甲板、判读控制室,航海室之间时刻保持联系,各部门要反应迅速,准确无误 21.4.4室内拍摄 对各站位取得的多金属结核样品,在平板上按实际取样面积分布均匀,标上站号,比例尺进行拍摄 21.5照片判读 21.5.1判读内容 多金属结核的覆盖率,丰度,粒度及粒级分类,底质性质,沉积特征和生物活动等 21.5.2判读误差要求 判读误差(包括人为误差)<5% 21.5.3判读原则 a》确切地反映粒径和简化判读程序,用长轴作为单位结核的粒径; b)粒径分三类;0~3;3一6;>6;粒径单位;cm; e计算有效照片的覆盖率和粒径分布以及各站位平均覆盖率,粒径 21.6调查成果 21.6.1资料图件编制 a)深海照相站位图; b 深海照相作业现场记录表(见附录E3); 各站位拍摄的全部底片和照片 第三篇实验测试技术 22 样品及测试项目选择 22.1多金属结核样品及测试项目选择 22.1.1一般技术要求 a分析测试前要对样品进行详细观察,描述记录或照相; b)分析测试项目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样品的选择要有目的性 c) d测试样品要写送样单,写明测试项目与具体要求 22.1.2样品选择 a)样品具有地区,类型和大小的代表性 b同一测站有多种类型结核时,应按重量百分比采集样品; 样品在现场选定时,采样后应立即称重并进行描述记录 若在室内取样时,应把样品在海水中浸 c 泡(35)d,使结核含水量达到饱和后再称重; d化学分析样品重量不得小于5Og,一般在(50100)g; e)样品表面的沉积物应清除掉,样品处理加工中禁用金属制品 22.1.3测试项目选择 主要包括主要金屑(Ma.,Rre.ca.co.N)含量测定;化学组分分析;放射性元素分析;微古生物宰定 铺系法测年;物理性质测定;结核构造及矿物鉴定等 22.2沉积物样品处理与测试项目 22.2.1表层沉积物样品处理和测试项目 22.2.1.1一般技术要求 a品采集前必须对样品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记录和照相 b样品应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分析测试项目要全面考虑、选定合理,主次请楚; c )采取表层插管样时应注意旗积物层次变化.特殊的结构构造,同断面等现象 在分层界面处应分 23
GB/T17229-1998 层取样,不能跨层取样,样品应防止扰动造成层间污染; d)沉积物力学-物理性质样品,应首先取样,以保证样品的原始状态 e)样品处理中禁用金属工具 22.2.1.2沉积物观察与描述 a观察沉积物颜色、构造、组分、生物遗迹、埋藏组合等; b对于有意义的构造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22.2.1.3样品分析测试项目 测试项日视生产及科研需要定,通常应包括 a沉积物浓片鉴定,决定沉积物名称; 组分鉴定重矿物、轻矿物、自生矿物及生物组分等); 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沉积物化学性质测定(全组分,主要金属元索,有机组分等); e 古生物鉴定(有孔虫、钙质超微,放射虫、硅藻等); 沉积物测年(饷系法、"Bk法等). 22.2.2柱状沉积物样品处理和测试 22.2.2.1一般技术要求 a柱状沉积物在现场进行编号、表明上下层位位置,在做了必要的处理后,应保存在(05)C的冷 版室内; b)柱状样品在采样前要预先确定取样方案,取样项目合理分配样品 e样品应按由上至下顺序统--编号与登记,分项取样要按下列顺序进行;沉积物涂片采样-超微 化石采样-古地磁采样--同位素测年采样-微体古生物及化学分析采样-其他采样 22.2.2.2剖面观察记录 每个柱状样在采样前,由上至下先进行仔细检查,有否混乱和颠倒 a b采样前先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或照相,然后把原状剖面切成两半(一半永久保存,一半取样) 对取样的一半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记录,素描,连续照相 剖面应注意观察;颜色、结构构造、生物遗迹、层理变化、埋藏结核、间断面等现象,在有特殊现象 时应照相、绘制素描图并按一定记录格式进行描述,见表3 表3柱状沉积物岩心描述记录表 分层号 取样管编号 深度 沉积物柱状图 颜色 生物遗迹 岩心捕描述 备注 d采样中遇到间断面、层面或其他特殊现象时,应分层取样防止跨层采集样品 22.2.2.3分析测试内容 主要包括涂片鉴定;力学-物理性质测定;矿物鉴定,化学组分测定;稳定同位素测定;铀系及"Be放 射性同位索测定等 22.3岩石样品处理和测试 22.3.1一般技术要求 a采样的岩石样品要统一保存,编号消楚、准确 b)岩石样品应作详细的观察、,记录和照相 观察主要内容有颜色、组分特征、结构构造,表面特征 蚀变情况等; 当表面有铁氧化物或其它外生组分时,应去掉上述组分再进行分析测试, c 2.3.2分析测试项目 22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的编号:GB/T17228-1998。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共有68页,发布于1998-09-01
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的编号:GB/T17221-1998。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共有9页,发布于1998-10-011998-10-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