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734-2008

耳穴名称与定位

Nomenclatureandlocationofauricularpoin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耳穴名称与定位的编号:GB/T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共有65页,发布于2008-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20
  • 实施日期200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5页
  • 文件大小1.76M

耳穴名称与定位


国家标准 GB/T13734一2008 代替GB/T13734一1992 耳穴 称 与 定位 名 Nomeneatureandleationofaurieularpoints 2008-04-23发布 200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3734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3734一1992《耳穴名称与部位》,与GB/T13734一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耳穴名称与部位》为《耳穴名称与定位》; 将GB/T13734一1992中“图例”调整为“图示”(本标准的附录A;GB/T13734一1992的附录A); -增加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命名原则定位原则(本标准的附录B); 将GB/T13734一1992中“耳郭基本标志线的划定”,“耳郭标志点、线的设定”,“耳郭分区说 明”调整为规范性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C;GB/T13734一1992的第4章,第5章,第6章); 增加“4.1.6耳尖前”,“4.1.8耳尖后” 调整GB/T13734一1992“术语和定义”中以下术语的描述 “后方”(本标准的2.1.4;GB/T13734一1992的2.4); 2)“下方”本标准的2.1.6;GB/T13734一1992的2.6); “耳轮”(本标准的2.2.1.2.l;GB/T13734一1992的3.l.2a); 3 4 “耳轮脚棘”(本标准的2.2.1.2.3;GB/T137341992的3.1.2c); 5 “耳轮结节”(本标准的2.2.1.2.5;GB/T13734一1992的3.1.2e); 6 “对屏尖”(本标准的2.2. 8.2;GB/T137341992的3.l.8b); 调整GB/T13734一1992“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中以下定位的描述: “交感”(本标准的4.3.7;GB/T13734一1992的7.3.7); 1 2 “内分泌”(本标准的4.7.21;GB/T13734一1992的7.7.21); 3) “上耳根”本标准的4.10.1;GB/T13734!一1992的7.10.l); 4)“下耳根”(本标准的4.10.3;GB/T13734一1992的7.10.3); 修改GB/13734一1992图12的耳背穴位编码R、,R与所代表穴位的位置对应关系(本标准 附录A的图A.12;GB/T13734一1992的图12); -增加GB/T13734一1992图14,图15的扁桃体穴区中的分区线,使穴区与分区对应更明确(本 标准附录A的图A.14,图A.15;GB/T13734一1992的图14、图15) -增加有关耳穴名称和定位沿革的文献资料(本标准附录D)及参考文献(本标准的参考文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针灸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立群、赵百孝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刘姗姗、刘清国,王小红 本标准于1992年10月首次发布
GB/13734一2008 耳穴名称 与 定位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耳穴的名称和耳穴的标准定位 本标准适用于耳穴名称与定位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耳郭方位术语 2.1.1 耳郭正面frontoftheauricle 耳郭的前外侧面,见图A.1 2.1.2 耳郭背面backoftheauriele 耳郭的后内侧面,统称耳背,见图A.2. 2.1.3 前方anterior 耳郭近面颊的一侧,见图A.1,图A.2 2.1.4 后方posterior 耳郭近乳突的一侧,见图A.1,图A.2 2.1.5 上方superior 耳郭近头顶的一侧,见图A.1,图A.2. 2.1.6 下方inferior 耳郭近肩的一侧,见图A.1,图A.2 2.1.7 内侧medial 耳郭近正中矢状面的一侧,见图A.3. 2.1.8 外侧lateral 耳郭远正中矢状面的一侧,见图A.3. 2.2耳郭表面解剖名称及有关术语 2.2.1耳郭正面 2.2.1.1耳垂 2.2.1.1.1 lobe 耳垂 耳郭下部无软骨的部分,见图A.4
GB/T13734一2008 2.2.1.1.2 耳垂前沟anteriorgrooveoftheearlobe 耳垂与面部之间的浅沟,见图A.4 2.2.1.2耳轮 2. .2.1.2.t 耳轮helix 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分,见图A.4 2.2.1.2.2 耳轮脚helixerus 耳轮深人耳甲的部分,见图A.4 2.2.1.2.3 ofthehelixers 耳轮脚棘spine 耳轮脚和耳轮之间的隆起,见图A.4 2.2.1.2.4 耳轮脚切迹notehofthehelixers 耳轮脚棘前方的凹陷处,见图A.4 2.2.1.2.5 耳轮结节helixtubercle 耳轮外上方的膨大部分,见图A.4 2.2.1.2.6 耳轮尾helixceauda 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见图A.4 2.2.1.2.7 轮垂切迹helix-lobenoteh 耳轮和耳垂后缘之间的凹陷处,见图A.4 2.2.1.2.8 耳轮前沟amtriwrgwefhleheli 耳轮与面部之间的浅沟,见图A.4 2.2.1.3对耳轮 2.2.1.3.1 对耳轮antihelix 与耳轮相对呈“Y”字形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见图A.4 2.2.1.3.2 对耳轮体bndyfamthelis 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见图A.4 2.2.1.3.3 对耳轮上脚superiorantihelixers 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见图A.4 2.2.1.3.4 对耳轮下脚inferiorantihelixcrus 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见图A.4
GB/T13734?2008 2.2.1.3.5 мantiheli-antitragusnotch ?????,?A.4 2.2.1.4 seaphu ???,?A.4 2.2.1.5 triangularfossa ??????,?A.4 2.2.1.6 2.2.1.6.1 concha ??????,?????,?,?A.4 2.2.1.6.2 ?eymbaconcha ????,?A.4. 2.2.1.6.3 ? cavumconecha ????,?A.4 2.2.1.7 2.2.1.7.t tragus ????.?A 2.2.1.7.2 notch мsupratragie ???,?A.4 2.2.1.7.3 apexoftheuppertragus ??,?A.4 2.2.1.7.4 apexofthelowertragus ??,?A.4 2.2.1.7.5 ? anteriorgrooeofthetragus 沿??,?A.4 2.2.1.8? 2.2.1.8.1 ?antitragus ?????.?A.4 2.2.1.8.2 apexftheantitrat 1guS ????,?A.4
GB/T13734?2008 2.2.1.8.3 м intertragicnotch ?????,?A.4 2.2.1.g orifieeoftheextermaladitorymeatus ???,?A.4 2.2.2 2.2.2.1 ?backofthehelix ???,?A.5 2.2.2.2 βbackofthehelixeadt β??,?A.5 2.2.2.3 backoftheearlobe ??,?A.5 2.2.2.4 ?prominenceoftheseapha ???,?A.5 2.2.2.5 ?prominenceofthetriangularfossa" ???,?A.5 2.2.2.6 ??promineneeoftheeymbaconcha ????,?A.5 2.2.2.7 ??prominenceofthecavummconcha ????,?A.5 2.2.2.8 ???grveofthesperioranthelixcrus ?????,?A.5 2.2.2.9 ???groveoftheinferiorantihelixecrus ?????,?A.5 2.2.2.10 oftheantihelix ??grooe ????,?A. 5 2.2.2.11 ofthe helix ??groove crIS ????,?A.5 2.2.2.12 ?grveoftheamtitr ragus ????,?A.5
GB/T13734一2008 2.2.3耳根 2.2.3.1 erioaurieularrot 上耳根spe 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上处,见图A.5 2.2.3.2 下耳根inferiorauricularroot 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下处,见图A.5 耳穴名称与定位的说明 下列说明适用于耳穴名称与定位 规定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命名原则和定位原则,见附录B. a D)划定耳郭基本标志线,设定耳郭标志点、线,对耳郭进行分区,见附录C及图A.6图A.l3 耳穴曾用名,并用名及沿革文献,参见附录D. c 耳穴名称与定位书写格式为耳穴中文名称汉语拼音 穴位分区编号 定位 耳穴名称与定位见图A.14~图A.17 耳穴名称与定位 耳轮穴位 耳中erzhongHX) 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4.1.2直肠zhichang(IHX 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 4.1.3尿道nidodao(IX,) 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 4.1.4外生殖器waishengzhiqiIHX 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4区 4.1.5肛门gangmenHX, 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 4.1.6耳尖前erianaidn(IHXx, 在耳郭向前对折上部尖端的前部,即耳轮6区 4.1.7耳尖erianHXx7 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 4.1.8耳尖后erjianhouHX, 在耳郭向前对折上部尖端的后部,即耳轮7区 结节jiji6HX 在耳轮结节处,即耳轮8区 4.1.10轮1dnyT(HIX, 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9区 4.1.11轮2lner(IHXn 在轮1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0区 大写字母标示该穴位所在解剖分区英文缩写;下标数字为该穴位所在分区编号 下标字母代表含义分别为:i一两穴区交界,a一该穴区前端,p该穴区后缘,l一该穴区下缘,u该穴区上缘
GB/T13734一2008 4.1.12轮3dnsanIHX 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1区 4.1.13轮4ldnsiIHX2) 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2区 4.2耳舟穴位 4.2.1指zhT(SF, 在耳舟上方处,即耳舟1区 4.2.2腕won(SE) 在指区的下方处,即耳舟2区 4.2.3风溪fengx(SF.2 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区交界处 4.2.4肘zhou(SF, 在腕区的下方处,即耳舟3区 4.2.5肩jan(SFa) 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5区 4.2.6锁骨sudgu(SF, 在肩区的下方处,即耳舟6区 4.3对耳轮穴位 4.3.1跟genAH 在对耳轮上脚前上部,即对耳轮1区 4.3.2趾znhi(AH 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2区 4.3.3踝huaiAH, 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轮3区 4.3.4膝灯AH 在对耳轮上脚中1/3处,即对耳轮4区 4.3.5髋kuanAH 在对耳轮上脚的下1/3处,即对耳轮5区 4.3.6坐骨神经zuogushenjTng(AH 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 交感joogon(AH, 4.3.7 在对耳轮下脚前端与耳轮内缘交界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4.3.8臀tunAH 在对耳轮下脚的后1/3处,即对耳轮7区 4.3.9腹f0(AHabdomem 在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即对耳轮8区 4.3.10腰骶椎yaodizhurAHH, 在腹区后方,即对耳轮9区 4.3.11胸xiongAIHo) 在对耳轮体前部中2/5处,即对耳轮10区 4.3.12胸椎xiongzhuTAH 在胸区后方,即对耳轮11区
GB/T13734一2008 4.3.13颈jingAH2 在对耳轮体前部下1/5处,即对耳轮12区 4.3.14颈椎jingzhuiAH 在颈区后方,即对耳轮13区 4.4 三角窝穴位 4.4.1角窝上jidowoshangIr 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 4.4.2内生殖器neishengzhiqiIF 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 4.4.3角窝中jidow0zhongIF 在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 神门shenmen(ITF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4.4.5盆腔p6nqiangTF,) 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窝5区 4.5耳屏穴位 上屏shongping(IG 4.5.1 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即耳屏l区 下屏xiaping(TG.) 4.5.2 在耳屏外侧面下1/2处,即耳屏2区 4.5.3外耳waier(IG. 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 4.5.4屏尖 pingjion(IG, 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即耳屏1区后缘处 4.5.5外鼻waibi(TG2a 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2区之间 4.5.6肾上腺shenshdngxidnTG, 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 4.5.7咽喉yanh6u(TG, 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 4.5.8内鼻neibiTG 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 4.5. 9 屏间前pingjianqidnIG 在屏间切迹前方耳屏最下部,即耳屏2区下缘处 4. .6 对耳屏穴位 4.6.1额白(Ar,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1区 4.6.2屏间后pingjianhouAr 在屏间切迹后方对耳屏前下部,即对耳屏1区下缘处 4.6.3颗nieAr2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即对耳屏2区 4.6.4枕zhenAT)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3区
GB/T13734一2008 4.6.5皮质下pizhixidAT 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 4.6.6对屏尖duipingionAT.2.4 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即对耳屏1、2、4区交点处 4.6.7缘中yuanzhongAT. I2.3.4 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2、3、4区交点处 4.6.8脑干ndogonAT,.4 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3、4区之间 4.7耳甲穴位 4.7.1口kOuCO 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 4.7.2食道shidao(Co 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即耳甲2区 4.7.3责门benm6n(CO 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即耳甲3区 4.7.4胃wei(co.) 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4.7.5十二指肠shierzhichdng(co.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后1/3处,即耳甲5区 4.7.6小肠xiaochang(co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 4.7.7大肠dochang(co.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 4.7.8闹尾lanw(i(co.7 在小肠区与大肠区之间,即耳甲6、7区交界处 4.7.9艇角tingjido(co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即耳甲8区 4.7.10膀胱pangguang(co.,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 4.7.11肾shencon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 4.7.12输尿管shniaoguan(co.0 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 4.7.13胰胆yidan(co 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区 4.7.14肝gan(co2 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 4.7.15艇中tingzhongcO,.0 在小肠区与肾区之间,即耳甲6,10区交界处 4.7.16脾p(co 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 4.7.17 xIncO 心 5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GB/T13734一2008 4.7.18气管qigudncO 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即耳甲16区 4.7.19肺feico.a) 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 4.7.20三焦sanjiao(CO7 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17区 4.7.21内分泌neifenmi(coa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底部,即耳甲18区 4.8耳垂穴位 4.8.1牙yd(Lo 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区 4.8.2舌sh白(L.O) 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 4. .8.3领he(Lo) 在耳垂正面后上部,即耳垂3区 4.8.4垂前chuiaian(Lo》) 在耳垂正面前中部,即耳垂4区 4.8.5眼yanLo 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4.8.6内耳neier(Lo 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 4.8.7面颊mionjia(L.O,.后 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6区交界处 4.8.8扁桃体bidntdotLo,,) 在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7,8,9区 4.9耳背穴位 4.g.1耳背心erbexTn(P 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4.9.2耳背肺百rbeifei(P 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 4.9. .3 耳背脾erbeipiP 在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 4.9.4耳背肝erbeigan(P 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区 4.9.5耳背肾百rbeishenP 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 4.9.6耳背沟百rbeigou(P 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 4.10耳根穴位 4.10.1上耳根shangergen(R 在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上处 4.10.2耳迷根ermigenR 在耳轮脚沟的耳根处 4.10.3下耳根xidergen(R, 在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下处
GB/T13734一200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图 示 轮郭线 外侧面基本标志线和穴区线 内侧面基本标志线和穴区线 外侧面以点表示的穴位 被遮盖的以点表示的穴位 外耳门 同一穴区中的分区线 上方 后方 前方 下方 图A.1耳郭方位示意图(正面 10
GB/T13734一2008 上方 前方 后方 下方 图A.2耳郭方位示意图(背面》 1l
GB/T13734一2008 耳轮内侧面 对耳轮内侧而 耳屏内侧面 对耳屏内侧面 耳郭方位示意图(内侧面 图A.3 12
GB/T13734?2008 ?? ? ?? ? ? ? ? ?б ?? м ? ? м ? ? β м м ? ?A.4??( 13
GB/T13734?2008 ? ??? ? ? ??? ? ?? ?? ?? ?? ? β ? ?A.5??( 14
GB/T13734?2008 ?? ??? ??? ???? ? ?? ? ?? ??? ??? ?? ?? ?? ?A.6??? 15
GB/T13734一2008 AB线 BD线 BC线 图A.7补充设定的耳郭标志点或线条示意图 16
GB/13734?2008 Re 6k ?2? ?3 ? ?1 5 ?l 8 1 N ?5 2 s8 5 4 ?6 8 ? 4 ?7 8 10 I 1 7 6 ? 5 2 11 ?10 1 3 2 14 1 16 ?12 15 2 17 ?3 ?2 18 ?1 ?13 1 3 2 6 5 4 9 7 8 ?A.8???( 17
GB/T13734一2008 耳背1区 耳背2区 耳背4区 耳背3区 耳背5区 图A.9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背面 18
GB/T13734一2008 耳屏3区 耳屏4区 挥4区 图A.10标准耳郭分区示意图内侧面》 19
GB/T13734一2008 HX HX AH SF AHa AHH HXn AH HX T下 SF AH T下, TF TF HX AHe HX AH, sF T AH7 Co CO, AHs com HX CO1n co co6 HX0 SF .oN CO. HX, AHm Hx co4 Co CO, CO3 SF HXn co4 TG1 co Con AH SF HX2 co1 G, AT, AT Cn AT AH Lo LO2 L0 LO. Lo% Lo4 Lo Lo L05 图A.11标准耳郭分区代号示意图(正面 20
GB/T13734一2008 P R2 R 图A.12标准耳郭分区代号示意图(背面 21
GB/T13734一2008 TG TG 图A.13标准耳郭分区代号示意图(内侧面) 22
GB/T13734一2008 肥太 飘邀 二生 复 贾 家 真 】 客 妄蚤 套 芸费 冒 毒 冥母 当 宝 幽 路 +道 盛 量 当 今 五 系 涮尝 堡 盗 第 买 朵 系 图A.14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全图 23
GB/T13734?2008 ? ? ? ? ? ? D ? l ? ? ? С β 2 ? ? ? ? ? 3 ? ? ? 4 ? ? ? ? ?A.15??λ??( 214
GB/T13734?2008 ? ? ? ?A.16??λ??( 25
GB/T13734一2008 趾 N 指 角窝上 内生 腔 殖器 交感 R 艇角 膀胱 肾 肤胆 肝 咽 内外 锁骨 皮质下 图A.17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内侧面 26
GB/T13734一200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耳穴名称与定位命名原则及定位原则 B.1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命名原则 B.1.1本标准选取耳穴的原则;有广泛实践基础、临床上常用的、诊疗效果较好的耳穴 B.1.2本标准耳穴命名的原则;在符合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下列特征之一 B.1.2.1目前国际上公认或使用 如;肾上腺、交感等 B.1.2.2见于传统医学文献并经实践证明确有应用价值 如:耳中,耳尖等 B.1.2.3根据人体部位和器官命名 如;心、肩等 B.1.2.4用耳郭解剖术语命名 如:上耳根,角窝中等 B.1.3本标准不采用以下列方法命名的耳穴 a)以病症术语命名的耳穴名称; b)以某些诊治功能命名的耳穴名称 以药物名称命名的耳穴名称; d)与人选本标准耳穴处于同一穴位区域内的其他耳穴名称 具有性别特征的耳穴名称; 其他不符合人选特征的耳穴名称 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定位原则 B.2.1本标准采用以分区定位为主,区、点结合的方法定位 B.2.2明确规定表示耳郭位置的名词术语 B.2.3介绍与耳穴分区定位有关的耳郭表面解剖名称 B.2. 4 根据耳郭表面解剖结构补充设立若干耳穴定位标志点 B.2.5划定耳郭基本标志线,澄清各解剖结构之分野,在各部位结构的基础上以解剖标志分区标定 穴位 B.2.6穴位区)覆盖全部耳郭表面 27

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的编号:GB/T21706-2008。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共有18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
劳动定员定额术语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劳动定员定额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劳动定员定额术语的编号:GB/T14002-2008。劳动定员定额术语共有39页,发布于200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