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456-2009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

High-densitypolyethylenesilicoreplasticduc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的编号:GB/T24456-2009。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共有19页,发布于2010-03-012010-03-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3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040.20;83.140.30
  • 实施日期2010-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805.30KB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


国家标准 GB/T24456一2009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 High-densitypolyethylenesilicoreplasticduet 2009-10-15发布 2010-03-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456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分技术委员会(SAC/Tc48 SC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亚通新 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衡水宝力(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有线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文元、张拥军、魏作友、刘颖、宋志倌 业
GB/T24456一2009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以下简称“硅芯管”)的结构与分类、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直埋、管道,道槽等环境下铺设的光缆,电缆保护用硅芯管及配套管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室外直接暴露于太阳光下以及气吹压力大于1.2MPa的光缆电缆保护用硅芯管 及配套管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8,Iso780;1997,MOD) GB/T1842一2008塑料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 GB/T2411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918一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3682一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GB/T6111一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 GB/T6671一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6995. 2 GB/T8804.1一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1部分:试验方法总则 GB/T8804.3一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3部分:聚烯经管材 GB/T8806一2008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9647一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 GB/T11116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 GB/T14152一2001 结构与分类 3.1结构 硅芯管由高密度聚乙烯(PEHD)外层和永久性固体硅质内润滑层(简称硅芯层)组成,一般带有色 条,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GB/T24456一2009 外径 内径dl 外层 硅芯层 色条 图1硅芯管断面结构示意图 3.2产品分类 3.2.1按结构划分为 内壁和外壁均是平滑的实壁硅芯管,用拉丁字母s表示; -外壁光滑,内壁纵向带肋的带肋硅芯管,用拉丁字母RI表示; -外壁带肋内壁光滑的带肋硅芯管,用拉丁字母R2表示; 外壁、内壁均带肋的带肋硅芯管,用拉丁字母R3表示 3.2.2按产品颜色划分: -外层为一种颜色不带色条的单色硅芯管; -外层镶嵌其他颜色色条的彩条硅芯管 3.3产品标记 硅芯管的产品标记由名称、标准编号、顺序号、材料,规格、管壁结构,外层颜色代号组成,其中;材料 用PE-HD表示,规格见表2,如40/33,管壁结构见3.2.1条,S实壁管,通常可省略,R1,R2,R3一带 肋管,外层颜色代号见表1 标记示例:符合GB/T24456的40/33内外壁光滑的黑色硅芯管,其标记为: 硅芯管GB/T24456PE-HD40/33BK 材料 生产硅芯管的主料应使用符合GB/T11116规定的高密度聚乙烯挤出级树脂,其熔体流动速率 MFR(190/2.16)为0.1g/10min~1.0g/10min 在保证符合本标准第5章要求的条件下,可使用不 超过10%的本企业清洁的回用料 要求 -般要求 5.1.1外观 -致;内外表面应规整,均匀,光滑,无塌陷、坑凹,孔洞、撕裂痕迹及杂质麻点等 硅芯管颜色应均匀一 缺陷;截面应光亮,无气泡、裂痕、砂眼,杂质等缺陷;硅芯管内外层应紧密熔结,无脱开现象 5.1.2外层颜色及色条 5.1.2.1硅芯管外层及色条颜色应符合GB/T6995.2的要求
GB/T24456一2009 5.1.2.2外层颜色和色条颜色应从表1中选用,并用一至两个大写拉丁字母代号表示,如BK表示黑 色,BL表示蓝色,BR表示棕色 表1识别用硅芯管色条 10 11 12 序号 楼 红 颜色 蓝 绿 棕 灰 粉红 青绿 白 OR Gw w R BR BK PK 代号 AQ 5.1.2.3彩条硅芯管的色条一般沿硅芯管外壁均布4组,每组一至两条,同组色条宽度2mm士 0.5mm、间距2.0mm士0,5tmm、厚度0,1mm~ 10.3mm 5.2规格尺寸 5.2.1硅芯管规格及尺寸允差应符合表2规定 表2硅芯管规格及尺寸允差 平均外径dm/mm 壁厚及允差/nmmm 不圆度/% 规格DN 标称值 允差 绕盘前 绕盘后 允差 标准值 T + ,3" 32/26 32 2.5 + + " 34/28 34 3.o 十04 + 对 40/33 二2.5 40 3.5 +0. 0.35 46/38 46 4.0 十0,40 十0.5 50 50/41 4.5 十0.6 十0.40 63/54 63 5.0 注,带肋管的规格尺寸及允差由供需双方商定 2.2硅芯管应顺序缠绕在盘架上,盘架的结构应满足硅芯管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每盘硅芯管出 55 长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但盘中不应有接头 表3长度及偏差 规格(DN 标称长度/m 长度偏差/% 32/26 3000 十0.3 34/28 3000 >十0.3 40/33 2000 十0.3 46/38 1500 >十0.3 50/41 1500 >十0.3 63/54 1000 十0.3 5 硅芯管的物理化学性能 硅芯管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GB/T24456一2009 表4硅芯管物理化学性能指标 项 32/26 34/28 40/33 46/38 50/41 63/54 外壁硬度/HD >59 静态;<0.25(平板法,对PE-HD标准试棒》 内壁摩擦系数 动态;<0.15(圆鼓法》 拉伸屈服强度/MPa >20 断裂伸长率/% 350 最大牵引负荷/N 5000 >6000 8000 >10000 >l1000 >12000 按以下弯曲半径对相应规格的硅芯管进行冷弯曲试验,应无开裂和明显应力发 白现象 冷弯曲性能 300mm 300mm 400mm 500mm 625mm 750mm 环刚度/(kN/m) 50 40 30 垂直方向加压至外径变形量为原外径的50%时,立即卸荷,试样不破裂.不分 复原率/% 层,10nmin内外径能自然恢复到原来的85%以上 在温度一20c,高度2m条件下,用15.3kg重锤冲击10个试样,应9个(含)以 耐落锤冲击性能 上通过 耐液压性能 在温度20C,水压2.0MPa条件下,保持15min,试样无可见裂纹,无破裂 二3.0 纵向收缩率/% 耐环境应力开裂 48h,失效数<20% 用庚烧没泡720h后对硅芯管施加528N的外力,试样不损坏,产生的永久变形 耐碳氢化合物性能 不超过5% 5 硅芯管连接头 硅芯管连接头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5硅芯管管塞 硅芯管管塞的密封性能应满足系统适用性的要求 5.6系统适用性 管材与连接头连接后应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系统适用性 温度20C,压力50kPa条件下,保持24h,无渗漏 系统密封性 32/26 34/28 40/33 46/38 50/41 63/54 管接头连接力/N >4300 >4300 >6700 >8000 试验方法 6 状态调节和试验标准环境 除特殊规定外,试样应按GB/T2918一1998的规定在23C士2C下进行状态调节24h,并且在此 环境下进行试验 检验仪器和试验准备 6.2.1检验所用的万能材料试验机负荷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级;长度计量器具精度等级;钢卷尺不低 于2级,其他不低于1级 6.2.2做拉伸试验所用试样的取样、制备和试验机的调整、操作等要求除特殊规定外,还应按
GB/T24456一2009 GB/T8804.1一2003,GB/T8804.32003的规定执行 6.3外观检验 在正常光线下,用目测法直接检验 6 尺寸测量 硅芯管尺寸的测量按GB/T8806一2008的规定,长度用分度值为lmm的卷尺测量,内外径用分 度值不低于0.02 的量具测量,壁厚宜用分度值不低于0.01mm的测厚仪或其他量规测量,不圆度 mm 测量见附录B 6.5物理化学性能检验 6.5.1外壁硬度 将长度100mm的硅芯管试样紧密套在外径适当的金属棒上,放置在D型邵氏硬度计正下方,按 GB/T24l1规定的方法,读取试验的瞬时硬度为测量结果,共进行五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6.5. .2 内壁摩擦系数 6.5.2.1内壁静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见附录C 6.5.2.2内壁动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见附录D. 6.5.3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试样形状应符合GB/T8804.32003中类型2的规定,用冲裁的方法从管材上截取三个试样 试 验按GB/T8804.1一2003的步骤进行,试验速度为(100士5)mm/min 取三个有效试验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测试结果 注,若无明显屈服点时,以最大拉伸强度为试验结果 6.5.4最大牵引负荷 取三段长度为(200士5)mm的完整硅芯管试样,试样两端应垂直切平 用专用夹具将试样夹持在 试验机上,拉伸速度为(450士10)mm/ 1,直至试样屈服时,读取试验的屈服负荷为试验结果 若试样 1/min 在夹具边缘断裂,则试验无效,应重新更换试样 取三个有效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6.5.5冷弯曲性能 冷弯曲性能见附录E 6.5.6环刚度 取三段长度为(200士l)mm的完整硅芯管试样,压缩速度(5士l)n mm/min,压缩量为内径的5%,按 GB/T9647一2003的规定进行 6.5.7复原率 取三段长度为(200士1)mm的完整硅芯管试样,试样两端应垂直切平 在试样直径两端做好标记 并量取标记处的外径为初始外径 按GB/T9647一2003的规定将试样放置在两平行压板之间,以 100士5)mm/min的试验速度沿标记外径方向加压至外径变形量为初始外径的50%时,立即卸荷,在标 准状态下恢复10min,再次量取标记处的外径为终了外径,按式(1)计算复原率 ×100% A= D 式中: 复原率,%; D 试验后终了外径; D 试验前初始外径 取三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6.5.8耐落锤冲击性能 按GB/T14152一2001的规定,截取10个硅芯管试样,将试样放在温度(一20士2)C的低温试验箱 中保持2h 在落锤高度2m,锤头尺寸型号为D90,落锤总质量15.3kg的条件下进行冲击,每个试样
GB/T24456一2009 冲击一次,每次取出一个试样,在30s内完成 试样不破裂或裂纹宽度不大于0.8mm为合格,l0个试 样中,9个(含)以上试样合格为落锤冲击试验合格 6.5.g耐液压性能 取两段长度不小于250mm的完整硅芯管试样,按照GB/T61l1一2003规定的A型密封方式对试 样端头进行密封,将该试样夹持到试验机上缓慢注水,水温(20士2)C,lmin内达到规定的压力后保持 15min,试样无明显鼓胀,无渗漏、不破裂为合格 6.5.10纵向收缩率 按GB/T66712001试验方法B进行,取三段长度(200士5)mm的硅芯管,标距100mm,烘箱温 度(110士2C 6.5.11耐环境应力开裂 按GB/T1842一2008规定,从硅芯管上沿轴线直接截取试样,刻痕长度方向与轴线一致,刻痕深 度;壁厚小于等于3.5mm时为0.65mm,壁厚大于3.5mm时为0.80mm;其他规定见GB/T1842- 2008,试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酥(TX-10)10%体积分数)水溶液,试验温度50C 6.5.12耐碳氢化合物性能 在标准试验环境下,取三段长度为(300士1)m硅芯管试样,用庚院浸袍720h后取出排干试验 液体,在室温下放置30min,之后对硅芯管径向施加.528N的压力并保持】min,卸荷后立即对试样进 行观测,试样无损坏或产生的水久变形不超过5%为合格 6.5.13系统密封性试验 取两段长度适当的完整硅芯管试样,用硅芯管专用连接头按生产企业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连接好 一 端用管塞密封好,另一端连接专用卡具注水,在水温(20士2)C,压力50kPa条件下,保持24h,试样的 连接头、管塞均不渗漏为合格 6.5.14管接头连接力 取两段长度为(200士5)mm的完整硅芯管,用硅芯管专用连接头按生产企业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连 接好组成试样,用专用卡具将该试样夹持到拉伸试验机上,拉伸速度为(100士5)mm/min,直至管连接 头被拉破裂或硅芯管被拉出时,读取试验的最大拉伸负荷为试验结果 如此共进行三组试验,取三次试 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6.5.15熔体流动速率 按GB/T36822000规定进行,试验温度190C,试验负荷2.16kg 检验规则 7.1一般规则 产品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产品通过型式检验合格后,才应批量生产 7.2型式检验 7.2.1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5章的全部要求 7.2.2检验频次 型式检验为每年进行一次,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正式生产过程中,如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a b)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7.2.3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时,如有任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需重新抽取双倍试样,对该项指标进行复验 复验结果仍然不合格时,则判该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GB/T24456一2009 7.3出厂检验 7.3.1一般要求 产品需经生产单位质量部门检验合格并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方可出厂 7.3.2组批 同一批号树脂、同一配方和同一工艺生产的同一规格的硅芯管可组为一批,一般不大于500km. 7.3.3出厂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为;5.1、5.2及5.3中规定的拉伸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耐落锤冲击性能、内壁静态 摩擦系数 7.3.4抽样方案 7.3.4.1出厂检验中的5.1、5.2要求的项目按照GB/T2828.1一2003的规定,AQL取4.0,正常检验 -次抽样、一般检验水平I、以盘为单位抽取样本,常用样本数量见表6 表6抽样方案表 单位为盘 批量N 样本量n 接收数Ae 拒收数Re 2? -25 26~90 13 91150 20 151280 32 281500 50 7.3.4.2在计数抽样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5.3中规定的拉伸屈服强度、断裂伸长 率、耐落锤冲击性能、内壁静态摩擦系数试验 7.3.5判定规则 7.3.5.1对于5.1,5.2规定的项目按照表6进行判定 7.3.5.2对于5.3中规定的拉伸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耐落锤冲击性能、内壁静态摩擦系数,如有任 -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需重新抽取双倍试样,对该项指标进行复验;如复验样品仍有不合格 则判该批为不合格批 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产品标识 在硅芯管表面每间隔1lm,印制3.3规定的标记,并在标记前加上生产企业名称或商标,在标记后 加上本标准编号、计米长度和生产日期 8.2包装 硅芯管两端密封后,固定在盘架上,并用适当的包装物加以保护,以保证在正常运输和存放过程中 不进水或其他杂物,并具有短期抗紫外光辐射的能力;每个盘架上应附有盘架编号和包装标识,标识上 应有“怕晒”“远离热源”等字样或标志,标志应符合GB/T191的有关规定 8.3运输 硅芯管在运输时,不应受剧烈的撞击、摩擦和重压 卸货时,应用叉车或吊车,不应将硅芯管直接从 运输工具上推下 贮存 硅芯管存放场地应平整,堆放应整齐,存放场地应有明显的“禁止烟火"标志 8.4.1 贮存和使用过程 中,应防止利器刮碰,应远离高温热源或明火,不应长期露天曝晒 8.4.2 产品贮存期一般不大于18个月
GB/T24456一2009 8.5产品随行文件 8.5.1每盘硅芯管应附有制造标签和合格证标签,每批还应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 8.5.2制造标签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标记、长度、生产日期、批号、盘号、产品标准编号、生产企业名称、 联系地址等 8.5.3合格证标签主要内容包括:合格证、检验人员代号、检验日期等 8.5.4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应给出硅芯管的极限使用条件、,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GB/T24456一2009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硅芯管专用连接头要求 A.1结构组成 连接头一般由连接壳体、密封圈和卡簧组成,壳体由连接螺管、螺帽组成 A.2材料要求 A.2.1壳体和卡簧宜选用聚碳酸酯(PC)或工程塑料(ABs)注塑制成,主要性能指标见表A.1 表A.1连接头壳体材料主要性能 项 目 单 位 技术指标 硬度 邵氏,HD >75 MPa 45 三 拉伸强度 >5o 冲击强度(缺口 J/m" 燃烧性 慢 A.2.2密封圈宜采用高弹性能的橡胶材料,并且具有耐压、耐磨、耐环境应力开裂、耐老化性能以及耐 酸、碱、盐等溶剂腐蚀性能 A.3外观 连接螺管与配合螺帽的内外壁应光滑,无缺陷;两者螺旋配合良好,外壁有规格型号标志 A.4配合及尺寸 连接螺管内径(D)应在满足被接塑料管外径(D))及其公差的情况下顺利插人,即D>D 连接螺管长度(L):不小于硅芯管外径(D,)的2.5倍 组装后连接件总长度(L.);不小于硅芯管外径(D,)的3.5倍 组装后的机械性能 连接件组装后可反复拆卸使用.机械性能应符合表A.2的要求 表A.2连接件组装后的机械性能 项 目 主要性能 连接件组装后,在2000N侧压力作用下保持1nmin,应无明显变形,撒去作用力后,不影响继 抗压荷载 续使用 连接件组装后,在其上方0.54m处自由跌落3k钢球,冲击连接件,在不同位置冲击3次,连 耐冲击性能 接件无损伤并且不影响使用 分别在一40C和十60C条件下存放5h取出后立即在2m高度进行自由跌落试验,连接件 跌落试验 无损伤并且不影响使用 A.6气闭性能及连接强度 连接件的气闭性能及连接强度应符合5.6的要求
GB/T24456一2009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不圆度测试方法 B.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以盘/卷形式包装的硅芯管产品和生产线上截取的硅芯管的不圆度 B.2检测设备 游标卡尺,精确至士0.02mm. B.3样品 取一段长度为500mm的硅芯管试样,并在标准状态下恢复24h 当用于测量生产线上的硅芯管 的不圆度时,应在硅芯管导出装置之前截取样品 B.4结果判定 不圆度不应超过标准规定值 B.5测试步骤 B.5.1连续缓慢地转动试样,在试样中部一固定圆周上,用游标卡尺进行一系列的外径测量,测出该 断面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 以此方法,对五个断面进行测量,每次测量间距约50mm 对五次测量结 果的最大外径进行算术平均,即可得到最大平均外径;同样,对五次测量结果的最小外径进行平均,即可 得到最小平均外径 B.5.2按式(B.1)计算平均外径 中 中 中** B.1 平均外径=最大平均外径十最小平均外径/2 B.5.3按式(B.2)计算不圆度 (B,2 不圆度=100×最大平均外径一最小平均外径/平均外径 10
GB/T24456一2009 附 录c 规范性附录 平板法测定静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C.1测试原理 测试原理如图c.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有一个垂直向下的重力mg,当倾角a逐渐增加并使物体 克服摩擦力开始向下滑动时,即可按此时的倾角a形成的斜面进行摩擦系数的计算 mg 图c.1平板法测定静态摩擦系数原理图 摩擦系数可按式(C.1)和式(C.2)进行定义: C.1 式中: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mgsina 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N一m N cOsa; -摩擦系数 F sina mig = tgae C.2 从 尺 cosa m1g C.2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由斜面、斜面升降装置、水平标尺、竖直标尺组成,测试斜面长度L为1000mm,水平标尺 和竖直标尺可用分辨力0.5mm,精度A级的钢板尺组成 C.3标准试棒 标准试棒由金属材料棒芯和高密度聚乙烯外套组成的长度为150m,直径为20mm的圆棒,圆棒 表面的光洁度等级为口4,表面邵氏硬度HD为59士2,质量为(270士10)g,结构如图C.2所示 单位为毫米 外套 林芯 205.0x10蝶孔 50 a 标准试棒结构图 图C.2标准试棒示意图 1l
GB/T24456一2009 M5.0x20 r2.5 b牵引挂钩示意图 图C.2续 C.4测试方法 取长度为500mmm的硅芯管,放置在测试斜面上,硅芯管的母线与斜面中心线平行并与斜面紧固 然后,将标准试棒放置在硅芯管内,长度方向与硅芯管轴线平行试棒露出硅芯管的距离大于20mm. 用升降装置将斜面缓慢升起,试棒向下滑动时,记录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数值,并按式(c.2)计算摩 擦系数 如此共试验9次,每次都应将硅芯管旋转一个角度,取9次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 静态摩擦系数 12
GB/T24456一2009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圆鼓法测定动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D.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圆鼓法测定光(电)缆在硅芯管内壁滑动时与管内表面之间的动态摩擦系数 D.2检测设备 D.2.1圆鼓:外径为760mm的钢制圆鼓 D.2.2拉伸试验机:带有记录装置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D.2.3专用砝码砝码质量20kg D.2.4计算机控制及数据记录软件 D.3试样 D.3.1被测试样;长度约4m的硅芯管 D. .3.2测试电缆;直径(15士2)mm、,长度约6m的PE-MD护套光(电)缆 D.3.3硅芯管内表面和光(电)缆外表面应无限制光(电)缆滑动的任何缺陷 D.4试验条件 试验前,试验设备和样品应放置在(23士2)C条件下保持2h,并在此条件下试验 D.5试验步骤 把硅芯管按图D.1所示方法使用U型卡箍固定在圆鼓上,固定应稳定,防止测试时硅芯管与 D.5.1 圆鼓产生相对移动,硅芯管沿圆鼓的缠绕角度为450" D.5.2把测试电缆放人硅芯管内,切割的缆长应满足测试的最大行程 D.5.3与测试电缆相连的夹头应能承受测试的最大拉伸负荷 D.5.4把专用砝码固定在测试电缆的一端,水平端与夹头连接,夹头通过线绳与拉伸试验机相连 n .5.5打开拉伸试验机,设定拉伸速度为100 00mm/min,当砝码刚好离开地面时停止拉伸 调整圆鼓 上的硅芯管,使测试电缆在硅芯管中间 D.5.6开启试验机的拉伸程序,速度为100mm/min.当横梁位移到100mm一120mm时停止牵引 降下试验机横梁,使砝码落到地面 D.5.7当砝码落下,保证拉伸试验机无载荷后,将拉伸试验机的力值和位移回零 D.5.8开启试验机的拉伸程序,进行正式试验,拉伸速度为100mm/min,当横梁位移到200mm时停 止牵引,在100mm160mm的位移区间上读取并计算出拉伸试验的平均拉伸负荷F,按式(D.1)计算 硅芯管的动态摩擦系数 nF D.1 式中: 动摩擦系数; 13
GB/T24456一2009 -平均拉伸负荷,单位为牛顿(N); N -专用砝码产生的重力,数值为20×9.8=196N; 硅芯管在圆鼓上缠绕角度,数值为7.854狐度 D.5.9此试验共进行三次,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动摩擦系数 电子拉力机 的滑动桃某 40em 20cm 牵引线 硅芯管样品 导向滑轮 固定圆效用 铁颜岚生 电子拉力机 直径为 光绩夹 光缆 76cm圆效 紧装置 硅管在鼓 上盘绕450弧度 月 试验台 圆鼓固 定支哭 -20kg砝码 图D.1圆鼓法测定摩擦系数试验示意图 14
GB/T24456一2009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冷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E.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低温下硅芯管的抗弯曲性能 E.2检测设备 低温装置;温度能控制在(一20士2)C 弯曲试验装置:半径误差不大于5mm的钢制圆滚筒,滚筒外表面无毛刺 E.3样品 取三根1.5m长的硅芯管作为试样(当硅芯管外径大于40mm时,为2.0m),试验前试样应放置 在(一20士2)C温度条件下保持2h E.4测试步骤 E.4.1从低温装置中取出一根试样,迅速在四个不同方向上进行弯曲试验,每个方向沿滚筒弯曲 180°,弯曲状态呈U型 E.4.2第一次弯曲后,转动180"进行第二次弯曲,然后转动90",进行第三次弯曲,再转动180"进行第 四次弯曲 从低温装置取出试样开始,每次弯曲试验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20s,四次弯曲试验的总时间 不能超过40s E.4.3从低温装置中取出另外两根试样,依此按照E.4.1,E.4.2的步骤进行弯曲试验 E.5结果判定 试样经过弯曲试验后,无开裂和明显应力发白现象为合格,三个试样都合格时为冷弯曲性能合格 15
GB/T24456一2009 参 考 文 献 [1]JT/T496一2004《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2]美国ASTMD848597《预穿放电缆用可缠绕实壁聚乙烯塑料管》 [3 美国电力制造商协会标准NEMATC7一1990《可缠绕实壁聚乙烯电力塑料管道》 [4]美国Belleores企业标准TR-NwT-000356《光缆内保护管通用技术要求》 [5 欧洲PrEN14281《埋地线缆套管用塑料管道系统聚乙烯管材、管件和系统》 16

擦手纸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擦手纸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擦手纸的编号:GB/T24455-2009。擦手纸共有11页,发布于2010-03-012010-03-01实施
中凹形弹簧数控卷簧机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中凹形弹簧数控卷簧机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中凹形弹簧数控卷簧机技术条件的编号:GB/T24470-2009。中凹形弹簧数控卷簧机技术条件共有9页,发布于2010-03-012010-03-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