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8509-2020

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Codeforthedesignoflandslidestabiliz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滑坡防治设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滑坡防治设计规范的编号:GB/T38509-2020。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共有70页,发布于2020-10-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3.020
  • 实施日期2020-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0页
  • 文件大小6.66M

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 GB/T38509一2020 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CodleforthedesignofIandslidestabilization 2020-03-06发布 2020-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8509一2020 次 目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基本规定 防治工程分级及荷载标准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安全系数 设计方案选择 排水工程 1C 抗滑桩工程 13 锚索(杆)工程 23 12格构锚固工程 29 13抗滑挡墙工程 30 其他防治工程 14 36 滑坡防治工程监测 15 37 16施工组织 38 附录A(资料性附录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抗滑桩设计参考值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锚索抗滑桩计算公式 45 附录D(资料性附录)箱型和矩形抗滑桩设计计算 48 附录E(资料性附录)埋人式抗滑桩设计计算 50 附录F资料性附录)小口径组合抗滑桩计算公式 52 附录G(资料性附录)常用锚索结构示意图 55 附录J资料性附录)错索(杆)设计参考值 61 63 附录K资料性附录错索格构梁计算方法
GB/38509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长安大学、建筑科学 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军委后勤保障部工程兵科研 三所、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工勘岩土 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九零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地质科学院地 质力学研究所、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股跃平、郑颖人、陈祖想,宋军、李安涉、门玉明、杨生贵、张勇、李海光,闫金凯 王文沛、石胜伟、赵尚毅、罗一农、王贤能、赵松江、贺模红、李滨、侯小强、高文生、盛宏光、马君伟、 王全成、李正川,祁小博,张作辰、陈春利,贺凯、张梢、刘朋飞
GB/T38509一2020 引 言 为规范滑坡防治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确保依据充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特制定本 标准 本标准在国内外有关滑坡防治设计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方法基础上,充分吸收了长江三峡工程库 区、泣川地震灾区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城建等滑坡防治设计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采用了先进的技 术方法,充分结合了具体实际,力求操作性强,易于全面推行
GB/38509一2020 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滑坡防治工程分级、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安全系数、设计方案选择、排水工程、抗滑 桩工程、锚索(杆)工程、格构锚固工程、挡墙工程、其他防治工程、防治工程监测与施工组织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通常的滑坡防治设计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18306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3286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GB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l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8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滑坡landslide 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质弱面向下向外滑动 注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指重力滑动过程,或重力滑动的地质体和所形成的堆积体 3.2 滑面slipsurface 滑坡滑动和堆积过程中的分界面,包括滑动剪出过程中形成的滑动面和超覆堆积过程中形成的滑 覆面
GB/T38509一2020 3.3 动态设计observationaldesignm 据施工过程揭露的地质情况和监测信息进行优化设计 3.4 信息化施工informationmizationconstruetionm 利用施工过程中所获取的地质露头和监测信息等,调整和优化下一步施工方案 3.5 应急治理emergeneycontre olling 突破常规勘查和设计阶段划分,对出现明显变形滑动的滑坡进行快速加固 3.6 安全系数factorofsafety 表征滑坡抗滑稳定程度的指标,为滑坡沿滑面抗滑力(矩)与下滑力(矩)的比值,或滑面抗剪强度与 剪应力的比值 3.7 设计安全系数factorofsafetyfordesignm 据滑坡防治工程等级等因素,人为规定设计需满足的安全系数,包含计算剩余下滑力时的安全 储备 3.8 滑坡下滑力drivingforeeoflandslide 使滑坡体沿滑面滑动的力的总和 3.9 滑坡抗滑力reststntreamdslide 阻止滑坡体沿滑面滑动的摩擦力和其他抗力的总和 3.10 滑坡剩余下滑力residualdrivingforceoflandslide 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计算推力的一种方法 计算断面处的下滑力减去抗滑力的剩余值 当剩余 下滑力计算值为负时,赋值为0. 3.11 滑坡推力pushingforceoflandslide 计算断面处下滑力与抗滑力差值 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计算时,等于滑坡剩余下滑力 3.12 剩余抗滑力residualresistingforeeoflandslide 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计算抗滑力的一种方法 计算断面处余下条分块段(至剪出口)的抗滑力与 下滑力之差 当剩余抗滑力计算值为负时,赋值为0 0 3.13 抗滑桩antislidimgpile 在滑坡体及滑床中通过开挖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的构件(桩体),具有抵抗滑坡变形滑动功能 3.14 抗滑桩桩前抗力resistingforeeattheantislidingpilefront 抗滑桩桩前的余下条分块段(至剪出口)产生的阻滑力,为桩前剩余抗滑力和被动土压力二者之间 的最小值
GB/T38509一2020 3.15 0rkS 排水工程drainuge 在滑坡体中或外围砌筑的截水和引水沟渠、井、孔、酮室等地面和地下构筑物,具有排导滑坡体地表 积水或降低地下水位以提高滑坡整体稳定性的功能 3.16 锚索(杆)anehorcable(bar) 采用钢绞线(螺纹钢)将锚固力传至滑坡下伏稳定滑床的杆状构件 3.17 预应力锚固prestressedanechor 通过造孔穿过滑坡体安装钢绞线(束),锚杆,采用注浆和张拉锁定方法预先增加抗滑力并减小下滑 力,从而增加滑坡稳定性的一种主动抗滑加固技术 3.18 全长粘结锚索ftoll-lengthcementedlanchorcable 钻孔内部的锚索全长与注浆体粘结,无自由段的锚索 注;一般采用二次注浆法施工,第一次注浆形成锚固段,第二次注浆一般在张拉后进行,主要用于锚索张拉段的 防腐 3.19 自由锚索uneementedanchorcable 错索杆体材料一般采用无粘结钢绞线,张拉段的钢绞线与注浆体之间被塑料套管隔离而形成自由 段,当锚索受力时可使自由段的应力处于均匀分布的状态 3.20 压力分散型锚索 pressiondispersionanechoreable cOmp p1 锚固段由多级锚固单元组成,当承受荷载时锚固段注浆体处于受压状态的锚索 3.21 设计锚固力designedloadhodngcapaeity 锚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能提供的锚固力,它是由极限承载力考虑一定安全系数后得到的 3.22 lock-ofEload 锁定锚固力anchoring 锚索张拉锁定时的荷载 3.23 格构锚固coneretegridwithanchor 利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等形成框格结构,进行滑坡坡面防护,并结合锚索(杆)加 固的一种治理技术 3.24 支挡结构retainingstreture 利用自身重力的亏工或混凝土砌筑结构,或采用面板、肋柱、土工材料及锚索(杆)等材料与滑坡前 缘土体共同组成的构筑物,以阻挡滑坡变形滑动的一种治理技术 3.25 削方减载removinganmddeoadingatthetop 通过清除后部向下滑动的滑体及削坡降低坡度等,降低滑坡下滑力,以提高整体稳定性的一种治理 技术 3.26 回填压脚bakmlthlefot 通过在滑坡前缘堆填土石等材料,以增加滑坡抗滑力,提高整体稳定性的一种治理技术
GB/T38509一2020 3.27 植物防护proteetingwithvegetationm 采用绿化措施减少滑坡坡面冲刷掏蚀,美化滑坡防治工程的一种辅助防治技术 3.28 防治工程监测momitrinmgtorthesabhiizinwrks 专门为滑坡防治工程开展的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和长期动态监测 总则 4.1滑坡防治设计针对正在重力变形的地质体和所形成的堆积体 不包括人工开挖形成的建筑边坡 加固治理,但因人工扰动而引起建筑边坡所在地质体整体变形或滑动,并形成明显滑带,亦适用本标准 进行防治 4.2滑坡防治设计应综合考虑环境地质条件、滑坡失稳机理以及承灾体危害和防治工程等因素,因地 制宜,科学设计,安全施工 4.3滑坡防治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所保护的或受其影响的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 4.4滑坡防治设计工作应贯穿防治工程的全过程,从接受任务起至工程竣工止 滑坡防治设计应进行动态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监测信息变化,及时进行设计补充或变更 4.5 4.6滑坡防治设计应以各阶段专门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监测资料为依据 5 基本规定 5.1滑坡防治设计应在已审定的相应阶段滑坡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制 5.2滑坡防治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论证,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 件简单的滑坡,可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 5.3可行性方案论证应在充分研究滑坡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根据 防治目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论证,并编制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 论证报告及附图册 5.4初步设计应对可行性方案论证阶段推荐的方案进行充分分析、论证和比选;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 骤和有关工程参数,进行结构设计,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编制工程概算;提交初步设计报告及设计附 图册 5.5施工图设计应对初步设计确定的工程措施加以优化,完善工程图结构细部设计;提出工程监测,施 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要求;编制工程施工图 件及说明,编制工程预算;提交施工设计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等 5.6应急治理工程设计可简化上述设计阶段 5.7对于特级、I级及地质条件复杂的I级滑坡防洽工程,应专门编制监测设计,内容包括施工安全监 测、防治效果监测和长期动态监测等 5.8滑坡防治设计应对施工可行性进行论证,结合雨季、旱季、河流和库水位变化等情况,合理安排施 工程序和工程实施顺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期,保障工程安全和经济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对现场工作人员生活的驻地、工作场所及周边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 5.9 危险性评估,提供防范措施,保障人员和设施安全
GB/38509一2020 防治工程分级及荷载标准 6.1级别划分 6.1.1防治工程重要性等级 6.1.1.1滑坡防治工程重要性等级可根据滑坡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威胁对象等因素,按表1进 行划分 表1滑坡防治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表 滑坡防治工程等级 特级 I级 级 川级 >500且<5000 威胁人数/人 >1o0且<500 100 5000 威胁对象 重要 较重要 威胁设施 非常重要 -般 6.1.1.2威胁对象包括威胁人数和威胁设施 6.1.2受滑坡威胁设施重要性分类 6.1.2.1受滑坡威胁设施的重要性分类按表2确定 表2受滑坡威胁设施重要性分类表 设施类别 重要性 非常重要 放射性设施,核电站,大型地面油库,危险品生产仓储,重要政治设施,重要军事设施等 城市和城镇重要建筑(含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著名寺庙、高等级公路,铁 重要 路、机场、学校、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大型港口码头、矿山,油(气)管道和储油(气)库等 城市和城镇一般建筑、居民聚居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知名寺庙、边境口岸、普通二级(含)以下公 较重爱 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通讯工程,港口码头,矿山,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等 居民点,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通讯工程,港口码头,矿山,乡镇集中供水水源地、村道等 -般 注表中未列项目可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按大,中,小型分别确定其重要性等级 大型为重要,中型为较重 要、小型为一般 6.1.2.2受滑坡威胁设施的重要性分类应符合GB/T3286的规定 6.2荷载及强度标准 6.2.1荷载类型 6.2.1.1基本荷载,包括滑坡体自重,地下水稳定水位时的孔隙水压力等 6.2.1.2特殊荷载,包括: a 降雨荷载,包括降雨汇集的地表水和人渗坡体的地下水引起的水压力静水压力和渗透压力 等) b)地震荷载,滑坡体由于地震作用而受到的的水平向和竖向荷载(含惯性力,动土压力和动水压 力) 6.2.1.3附加荷载,包括滑坡体上的建筑物荷载,交通荷载,施工临时堆载等
GB/T38509一2020 6.2.1.4其他荷载,包括大型水体(海洋、湖泊、江河、水库等)对滑坡体产生的水压力,一般包括静水压 力和渗透压力 6.2.2荷载强度标准 6.2.2.1 降雨荷载应根据20a~100a重现期的降雨强度确定 不同防治工程等级的降雨强度重现期 宜按表3规定取值 表3降雨强度重现期取值表 防治工程分级 降雨强度重现期/a 特级 专门论证 I级 100 级 50 川级 20 地震荷载采用的加速度应按50a超越概率为10%设计基准期计,对于I级滑坡防治工程地震 6.2.2.2 加迷度可按50.a超越概率5%设计基准期计,对于特级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基准期应专门论证 地震荷载采用的综合水平地震系数取值见表4,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选取应符合GB18306 6.2.2.3 规定 表4综合水平地震系数取值表 a28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a 不考虑 a.15g 0.lg 0,3g 0.4g 0,025 0.0375 0.05 0.075 0,10 综合水平地震系数a 6.2.2.4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及以上,且位于地震断裂带15km范围内的滑坡,宜同时计人水 平向地震荷载和竖向地震荷载 6.2.2.5地震荷载可按式(1)式(2)进行计算 F =aWw,a m F=F 2 式中 FM 滑块i的水平向地震荷载,单位为牛(N); 综合水平地震系数,即;a,=d/g; . w 滑块i的重量,单位为牛(N); 滑块i的动态分布系数,一般取为1~3 -滑块i的竖向地震荷载,单位为牛(N);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折减系数,取0.25;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g 6.2.2.6对于I、级滑坡防治工程,当滑坡存在高位剪出,且滑坡前缘临空斜坡地形坡度角大于60" 时,滑块的动态分布系数取23 皿级滑坡防治工程可不考虑放大效应 特级滑坡防治工程的放大效 应做专门论证 6.2.2.7对于在地震作用下,抗剪强度降低大于15%时的土质滑坡,可采用基于数值分析的动力极限 平衡法或动力强度折减法进行稳定性分析
GB/38509一2020 6.2.2.8当滑坡前缘库(江)水位下降速率等于或大于0.5m/d时,或上升速率等于或大于1.0m/d时, 且滑玻体渗透系数在1X10-nm/s1X10-m/s之间时,即低~中渗透性土,应采用非稳定流法分析 计算渗透压力 6.2.2.9滑坡体地下水渗流稳定性可采用非稳定流数值模拟法进行分析 6.2.2.10对后缘有陡倾裂隙且能含水的岩质滑坡,应考虑降雨人渗在后缘裂隙形成的静水压力 6.2.2.11对滑面底部分布有裂隙含水层的岩质滑坡,应考虑降雨人渗后形成的扬压力和测压水头 6.2.3 荷载组合 6.2.3.1滑坡防治设计的荷载组合应采用如下工况进行设计和校核 基本组合,为设计工况,考虑基本背载, a 工况I b 工况I -特殊组合,为校核工况,考虑基本荷载十降雨荷载; 工况I 特殊组合,为校核工况,考虑基本荷载十地震荷载; c 工况N -特殊组合,为校核工况,考虑基本荷载十降雨荷载十地震荷载 d) 6.2.3.2滑坡防治设计的荷载组合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特殊组合增加附加荷载和其他荷载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安全系数 7.1滑坡稳定性分析 7.1.1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应根据滑面类型和滑体物质组成、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选用极限平衡 法或数值模拟强度折减法 7.1.2滑坡稳定性评价可参见附录A 7.1.3堆积层(土质)滑坡,包括两种滑面类型 折线形滑面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可用摩根斯顿-普赖斯法(Mor a genstern-Price法)进行稳定性校核; b)圆弧形滑面;用毕肖普法(ishop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可用摩根斯顿-普赖斯法(Morgensterm Price法)进行稳定性校核 7.1.4岩质滑坡,包括三种滑面类型 折线形滑面: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可用摩根斯顿-普赖斯法(Mor a genstern-Price)法进行稳定性校核; b)单一平面滑面;用块体极限平衡解析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 多组弱面组合滑面;用三维楔体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宜用二维极限平衡法对主剖面进行校核 c 7.1.5对于滑面倾角变化较大的滑坡或滑面部分有软弱夹层的滑坡,当采用传递系法进行稳定性评价 和推力计算时,应采用隐式解,不宜采用显式解,可按GB50330和GB50021规定计算 7.1.6对地质条件复杂,或支挡工程组合结构复杂的滑坡,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设计和校验 7.2滑坡稳定性评价 7.2.1设计安全系数应依据滑坡防治等级和荷载组合,按表5选取
GB/T38509一2020 表5滑坡抗滑稳定设计安全系数取值表 校核 设计 防治等级 工况I 工况 工况业 工况N I级 1.30 1.25 1.15 1.05 1.02 I级 1.25 1.20 1.10 川级 1.20 1.15 1.05 不考虑 7.2.2滑坡防治设计的荷载组合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特殊组合增加附加荷载和其他荷载 7.2.3对于特级滑坡防洽工程,应对其安全系数和工况进行专门论证 设计方案选择 8 8.1方案编制 8.1.1设计方案选择应考虑采用综合治理措施,优先采取排水,并选择支挡、锚固、减载、压脚、注浆加 固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可行性论证;选用注浆加固法时,应与支挡或锚因等抗滑措施组合 使用 8.1.2设计方案应依据滑坡的稳定状态选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对处于缓慢变形阶段的滑坡,采取 的治理措施应利于施工安全,宜采用机械在滑体上进行深坑、深井等作业;对处于加速变形阶段的滑坡, 应优先采取能保证作业安全的应急治理措施,得滑玻变形趋缓后再进行综合治理 8.1.3设计方案应考虑被保护对象对滑坡变形的敏感程度,对变形敏感时,应采用能控制滑坡变形的 主动加固措施 8.1.4设计方案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宜采取岩土工程措施与植被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案 8.1.5设计方案应重视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宜采取滑坡防治与土地保护利用相结合的方案 8.1.6设计方案应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宜优先采用就地取材的工程措施 8.1.7应急治理工程方案应优先选择地表排水防渗、上部削方减载及前缘回填压脚、钻孔排水、锚索 杆)工程、小口径组合抗滑桩或钻孔抗滑桩支挡等快速治理措施 8.1.8设计方案宜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滑坡防治的技术水平 在可行性论证时,应提供新技 术、新方法的鉴定或验收报告,或者提供成功应用的工程案例材料 8.2方案比选 8.2.1在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论证阶段,应首先进行搬迁避让、监测预警或改线绕避等非工程方案与 工程方案的比选 8.2.2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论证阶段,应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程方案的比选 8.2.3进行比选的设计方案应有可比性,避免工程类型及治理思路相似 8.2.4方案比选应从技术、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确定,其中,技术方面包括技术适用性、,可靠性,环境影 响及施工便利性、工期等,经济方面包括工程造价、预期效益等 8.2.5在工程造价相差不大时,应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对环境保护有利的设计方案 排水工程 9 g.1一般规定 g.1.1排水工程设计应在滑坡防治总体方案基础上,结合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雨条
GB/T38509一2020 件进行,包括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案 9.1.2地表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应满足工程等级所确定的降雨强度重现期标准 9.1.3当滑坡体上存在需保留的地表水体时,应进行防渗处理,并与拟建排水系统相接 9.1.4地下排水工程设计应视滑面分布特征、滑坡体及围岩的水文地质结构及地下水动态特征,选用 隧洞排水、钻孔排水或盲沟排水等方案 排水工程设计应充分保证排水工程结构的寿命,采用耐久性好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 9.1.5 排水效果和效益 位于城镇区的滑拨,其排水工程设计应与城镇现有或规划的排水系统和设胞相协调,并有合适 9.1.6 的排水接人口 9.2地表排水工程设计 9.2.1地表排水工程水力设计应首先对排水系统各主、支沟段控制的汇流面积进行分割计算,根据设 计降雨强度和校核标准分别计算各主、支沟段汇流量和输水量,以确定排水沟断面,并校核已有排水沟 过流能力 9.2.2地表排水工程设计的频率地表汇水流量计算,可按式(3)计算 Q=0.278gpS,F/T" 3 式中 Q 设计频率地表水汇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 径流系数,具体取值数据可按GB51018规定选取; p S 设计降雨强度,单位为毫米每小时(mm/h),可按当地水文手册相应图表选取和计算 汇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km='); 流域汇流时间,单位为小时(h); 降雨强度衰减系数 9.2.3当缺乏足够的流域资料时,设计频率地表水汇流量可采用式(4)和式(5)计算,即 当F>3knm'时 a Q=重SF8 b)当F<3km=时 Q=pSpF 5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3). 9.2.4排水沟断面形状可为矩型、梯型、复合型等(图1) 梯型、矩型断面排水沟,易于施工,维修清理 方便,具有较大的水力半径和输移力,在滑坡防治排水工程设计时应优先考虑 矩型断面 b 梯型断面 复合型断面 图1滑坡地表排水沟主要断面形状示意图 9.2.5排水沟(管)的设计径流量可按式(6)计算 Q=uA,
GB/T38509一2020 式中 设计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 Q -沟(管)内的平均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设计过水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9.2.6排水沟(管)内的平均流速可按式(7)计算 v=RA;19/n 式中 -沟(管)内的平均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R 水力半径,单位为米(m),即;R=A./p; 水力坡度,可取用沟或管的底坡 沟壁或管壁的粗糙系数,宜按表6确定; 1 A -设计过水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过水断面湿周,单位为米(m) 表6排水沟管粗糙系数取值表 管渠类别 粗糙系数n 管渠类别 粗糙系数n 0.009~0.01 浆砌砖渠道 0.,015 UPVC管,PE管,玻璃俐管 0.012 浆砌块石渠道 0.017 石棉水泥管、钢管 陶土管、铸铁管 0,013 干砌块石渠道 0,0200,025 混凝土管,纲筋混凝土管、 土明渠 0,0130.,014 0.025~0.030 水泥砂浆抹面渠道 包括带草皮 9.2.7排水沟(管)的容许流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明沟的最小容许流速为0.4m/s,暗沟和管的最小容许流速为0.75m/s a 排水管的最大容许流速为;金属管10m/s;非金属管5m/s; b 明沟的最大容许流速,在水深为0.4m~1.0m时,按表7取用;在此水深范围外的容许值按表7 c 列值乘表8中相应的修正系数 表7排水沟最大容许流速表 单位为米每秒 容许最 容许最 容许最 容许最 明沟类型 明沟类型 明沟类型 明沟类型 大流迷 大流迷 大流迷 大流迷 0.8 干砌片石 4.0 水泥砂浆 6.5 粉砂土 黏土 .2 浆砌片石 10 粉质黏土 l.0 草皮护面 .6 5.5 混凝土 表8排水沟最大容许流速的水深修正系数表 水深h/ h/m 0.4h1.0 2.0 h2.0 修正系数 0.85 1.00 1.25 1.40 g.2.8矩型、梯型排水沟断面底宽和深度不宜小于0.4m. 10
GB/38509一2020 g.2.9排水沟弯曲段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最小容许半径及沟底宽度的5倍 最小容许半径可按式 8)计算 =1.l2A1/2十12 nin5 式中 R 最小容许半径,单位为米(m) minn 沟道中水流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A -沟道过水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g.2.10截水沟应设置在滑坡体后缘裂缝5m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用典型横断面优化沟的平面位置, 避免外坡内挖过大 截水沟迎水面可设置泄水孔,孔径不宜小于50n mm 9.2.11 截(排)水沟的纵玻不宜小于05%,可单面“-"字玻排水或双面"人"字玻排水,且尽早排人两 端人工或自然沟道 沟壁进行铺砌的沟渠,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12% 9.2.12排水沟的纵坡,应根据沟线、地形、地质以及与山洪沟连接条件等因素确定,还应进行抗冲刷计 算,包括: 排水沟沟床纵坡不宜大于5%; a 当自然纵坡大于5%或局部高差较大时,应设置消能和防冲槽施 当跌水高差大于5m时,应 b 采用多级跌水槽或增设消力槛和沉砂池 多级跌水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连续或不连续 的形式 当排水沟通过裂缝时,应设置成叠瓦式的沟槽,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制成 对有明显开裂变形的坡体,应及时封堵裂缝,整平积水坑、洼地,使降雨能迅速沿排水沟汇集 d 排走; 排水沟进出口平面布置,应采用喇叭口或“八”字形导流翼墙 导流翼墙长度可取设计水深的 倍4倍; 当排水沟断面变化时,应采用渐变段衔接,其长度可取水面宽度之差的5倍20倍 排水沟的安全超高,不宜小于0.4m;在弯曲段凹岸,应分析并计人水位雍高的影响 8 跌水和陡坡进出口段,应设导流翼墙,与上、下游沟渠护壁连接 梯型断面沟道,宜做成渐少收 h 缩扭曲面;矩型断面沟道,宜做成“八”字墙型式 9.2.13排水沟的设置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排水沟可用浆砌片石或块石砌成,但地质条件较差,如坡体松软段,应采用毛石混凝土、混凝土 a 或耐久性更好的材料修砌 砌筑排水沟砂浆的标号,不宜低于M10 对坚硬块片石砌筑的排水沟,可用比砌筑砂浆高1级 b 标号的砂浆进行勾缝,且以勾阴缝为主 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的标号,宜用C15; 陡坡和缓坡段沟底及边墙,应设伸缩缝,缝间距为10m~15m 伸缩缝处的沟底,应设齿坎 伸缩缝内应设止水或反滤盲沟或同时采用; 当滑坡体上或滑坡后缘(外围)存在有可能影响滑坡稳定的水田,池、塘、库等常年性或季节性 地表水体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漏措施; 当截水沟与排水沟相接时,应尽量采用大角度相交,必要时可设置消能井或挡水墙 ee 明沟进人暗涵处应设置炉壁状漏水网 9.3地下排水工程设计 g.3.1地下排水工程可采用排水孔、隧洞、盲沟、排水带、集水井等或组合措施 9.3.2当滑坡体表层有积水湿地和泉水露头时,可将排水沟(或支沟)上端做成渗水盲沟或用网状排水 带延伸进湿地内,达到疏干湿地内上层滞水的目的 9.3.3盲沟的最大深度宜小于10m,纵坡大于5% 填石渗水盲沟应采用不含泥的块石、碎石填实,两 11
GB/T38509一2020 侧和顶部用砂砾石和土工织物做反滤层 g.3.4对于浅层滑坡,宜采用支撑盲沟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并抗滑支挡(图2) 或在滑坡后缘设置截 水盲沟,将地下水拦截于滑坡之外并引走 9.3.5支撑盲沟应布置于滑坡前缘,宜沿地下水流向布置,深度宜小于5m,横宽宜为2m4m,盲沟 之间中心间距宜控制在6m~15m之间 9.3.6支撑盲沟基底应埋人滑面以下稳定岩层0.5m,前端辅以挡土墙或片石跺 9.3.7支撑盲沟的长度、支撑力可按式(9)式(10)计算 4一4'断而 说明: -大块干砌片石; 干砌片石; 反滤层 浆砌片石 图2滑坡地下排水支撑盲沟示意图 支撑盲沟长度可按式(9)计算 a F.Pcosa Psinatane L= hbtang 式中: 支撑盲沟长度,单位为米(m); Lm 设计安全系数,取值1.3; F P -作用于盲沟上的滑坡推力,单位为千牛(kN),即:P=Pn×B 支撑盲沟后的滑坡滑面倾角,单位为度("); 盲沟基础与地基内摩擦角,单位为度("); 盲沟内填料容量,采用浮容量,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 支撑盲沟的高、宽,单位为米(G m; -滑坡单宽推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B 沟中心距,单位为米(m) b 支撑力可按式(10)计算: (10 P,=hLmbtang 式中 P -盲沟支撑力,单位为千牛(kN) 式中其余符号意义同式(9) 9.3.8截水盲沟宜布设在滑坡可能发展的边界以外不小于5m的稳定山坡处,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 截水盲沟的基底应埋人最低含水层以下不透水层或基岩中,背水面和顶部设置隔渗层,迎水面设置反 滤层 12
GB/38509一2020 g.3.9截水盲沟排水量计算公式 当设计盲沟长度等于或大于50时,可采用式(1)计算 H h" Q'=LK 2R 式中: Q 盲沟出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支撑盲沟长度,单位为米( m; 渗透系数,单位为米每天(m/d); H 含水层厚度,单位为米(m); h -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高度,单位为米(m); 影响半径,单位为米(m) 当设计盲沟长度小于50m时,可采用式(12)计算: b H3一h Q'=0.685K 12 g(4R'7儿L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11 9.3.10大型或大型以上的滑坡,若地下水丰富且对滑坡稳定影响较大时,宜采用排水隧洞排出地 下水 排水隧洞宜布置在滑面之下的稳定岩层内 aa b 排水隧洞洞径应满足施工掘进,宽×高不宜小于1.5m×2.0m,洞底应为倾斜向洞口的缓坡 且玻度不宜小于1%,洞底应设排水沟,边侧宜设巡视检查人行通道 排水隧洞可采用“Y”型、“T”型或“L”型布置,施工进洞口和排水出口应布置在滑坡区外稳定 岩体中 当岩土体的渗透性弱,排水效果不良时,排水洞顶或洞壁应设辐射状集水钻孔,孔径不应小于 50mm排水孔内应做反滤层 排水隧洞顶部的竖直集水井或钻孔的排水能力可用式(13)计算 1.36K(2H一S)S (13 Q 1.3b b3 lg dl6 Tr 式中: -单井(孔)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Q 渗透系数,单位为米每天(m/d); 水头或潜水含水层厚度,单位为米(m); H -排水孔中水位降深,单位为米(m); 井距之半,单位为米(m); 井半径,单位为米(m); 广 井排至排泄边界的距离,单位为米(m); b b -井排至补给边界的距离,单位为米(m) 在滑坡前缘陡坎或滑坡中后部错台等有临空排水条件的部位,可采用仰斜式排水孔进行排水 9.3.11 9.3.12仰斜式排水孔仰角宜为10"15",孔径为50mm130mm 宜采用具反滤功能的排水软管 10抗滑桩工程 10.1一般规定 0.1.1抗滑桩布置 10.1.1.1抗滑桩桩位宜选择在滑坡体较薄,嵌固段地基强度较高的地段,应综合考虑确定其平面布置、 13
GB/T38509一2020 桩间距桩长和截面尺寸等 10.1.1.2抗滑桩的设置应保证滑坡体不越过桩顶或从桩间滑动,应对越过桩顶滑出可能进行验算,并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1.2截面尺寸及桩型选择 抗滑桩的桩截面尺寸应根据滑坡推力的大小,桩间距、桩顶位移量以及嵌固段地基的横向容 10.1.2.1 许承载力等因索确定 10.1.2.2抗滑桩嵌固段应设置在滑面以下的稳定岩(土)体中 10.1.2.3非常规抗滑桩的桩型选择,应考虑下列条件 当悬臂抗滑桩的设计弯矩过大,或桩顶位移超过容许位移时,宜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或组合 a) 式抗滑桩; 当滑坡变形较大且不宜进行大截面抗滑桩开挖施工时,可采用钻孔灌注抗滑桩或小口径组合 b 抗滑桩 当滑坡体厚度大、不存在次级滑带,且对地面变形无严格要求时,可采用埋置式抗滑桩 c d 当滑坡体地下水较为丰富,需降低地下水位和进行抗滑支挡时,可采用箱型抗滑桩 el 对下滑力较大的滑坡宜采用分级抗滑支挡或多排抗滑桩 当采用多排抗滑桩支挡时,各排桩 之间宜有一定的搭接长度 0.2矩形抗滑桩 0.2.1设计计算 0.2.1.1抗滑桩的长边应与滑动方向平行,桩排的连线宜与滑动方向垂直,桩间距宜为5m10m 0.2.1.2桩最小边宽度不宜小于1.25m 0.2.1.3作用于抗滑桩的外力,应计算滑坡推力(包括地震地区的地震力)、桩前滑体抗力(滑面以上桩 前滑体对桩的反力)和嵌固段岩层的抗力 桩侧摩阻力和黏聚力以及桩身重力和桩底反力可不计算 0.2.1.4滑坡推力应根据其边界条件(滑面与周界)和滑带土的强度指标按7.1滑坡稳定性分析的规 定,选用相应的推力计算公式计算确定 作用于每根桩上的滑坡推力应按设计的桩间距进行计算 10.2.1.5抗滑桩上滑坡推力的分布图形应根据滑体的性质和厚度等因素确定,可采用三角形、梯形或 矩形(图3) 抗滑桩 抗量桩 抗泄 滑面 泄面 e n 三角形 梯形 矩形 图3作用于抗滑桩滑坡推力分布型式 10.2.1.6滑面以上桩前的滑体抗力,可通过极限平衡时桩前抗滑力或桩前被动土压力确定,设计时选 用其中的小值 当桩前滑坡体可能滑动时,不应计其抗力 14
GB/T38509一2020 10.2.1.7滑面以上的桩身内力,应根据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计算 滑面以下的桩身变位和内力, 应根据滑面处的弯矩,剪力和地基的弹性抗力进行计算 10.2.1.8滑面以下的地基系数应根据岩层的性质和深度按下列条件确定 较完整岩层和硬黏土的地基系数宜为常数K; a b 硬塑半干硬砂黏土及碎石类土,风化破碎的岩块,当桩前滑面以上无滑坡体和超载时,地基 系数应为三角形分布;当桩前滑面以上有滑坡体和超载时,地基系数应为梯形分布 10.2.1.9桩底支撑类型结合地层情况和桩底嵌固深度可采用自由端、钞支端或固定端 10.2.1.10抗滑桩锚固深度的计算,应根据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确定,当桩的位移需要控制时,应考 虑最大位移不超过容许值 地层为岩层时,桩的最大横向压应力o.应小于或等于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 地基的横向 容许承载力与岩石单轴抗压极限强度的对应关系参见B1 当桩为矩形截面时,地基的横向 容许承载力可按式14)计算 [o]=K目R (14 式中: [[oH -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单位为千帕(kPa); Km 在水平方向的换算系数,根据岩石的完整程度、层理或片理产状、层间的胶结物与胶 结程度、节理裂隙的密度和充填物可采用0.5~1.0; -折减系数,根据岩层的裂隙,风化及软化程度,可采用0.30.45; 岩石天然单轴抗压极限强度,单位为千帕(kPa b)当地层为土层或风化成土、砂砾状岩层时,滑面以下深度为h,/3和h.滑面以下桩长)处的横 向压应力应小于或等于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其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地面无横坡或横坡较小时,地基y点的横向容许承载力可按式(15)计算 [o] [(Yh1十y.y)tg9十 cos9 15 式中: [a] 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单位为千帕(kPa); 滑面以下土体的内摩擦角,单位为度(); & 7 -滑面以上土体的重度,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i); -设桩处滑面至地面的距离,单位为米(m) h -滑面以下土体的重度,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i); ' 滑面至嵌固段上计算点的距离,单位为米(n m 滑面以下土体的黏聚力,单位为千帕(kPa) 2 当地面横坡i较大且i

GB/T38509一2020 10.2.1.11矩形抗滑桩的变形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嵌固段地基系数为常数K时,桩的变形系数可按式(17)计算 a 'KE (17 8-、" 4EI 式中 桩的变形系数,单位为每米(m-I); 3 地基系数,单位为千帕每米(kPa/m),参见B.2:; K Bp 桩的计算宽度,单位为米(m),即;Bp=b+l; 桩的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单位为千帕(kPa),E=0.8E ,参见GB/T1499.1.,GB/T1499.2 桩的截面惯性矩,单位为四次方米(m'); 矩形桩的设计宽度,单位为米(m); 混凝土弹性模量,单位为千帕(kPa) E b 当嵌固段地基系数为三角形分布时,桩的变形系数可按式(18)计算 /B 式中 -桩的变形系数,单位为每米(m-l); 随深度增加的土质地基系数,单位为千帕每平方米(kPa/m),参见B.3; n 式中其他符号意义同式(17) c 嵌固段地基系数为梯形分布时,可将桩分成若干小段,每小段内采用常数分布近似计算 0.2.1.12抗滑桩结构可按GB50010进行设计,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35 抗弯和抗剪设计弯矩和 剪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值可按GB50009,GB50007和GB50011的规定及相关行业设计规范的规定 采用 10.2.1.13抗滑桩桩身按受弯构件设计,当无特殊要求时,可不做裂缝宽度验算 0.2.2构造规定 0.2.2.1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地下水位以下的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C30 10.2.2.2当桩周岩土或地下水有侵蚀性时,水泥应符合有关规定,且应满足GB50010,GB/T50476混 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0.2.2.3抗滑桩井口应设置锁口,桩井位于土层和风化破碎的岩层时宜设置护壁,一般地区锁口和护 "寒或软弱地基地段不宜低于c25 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其中,在地下水位以下、严 一般情 况下可按构造配筋,但当桩井土层和风化破碎的岩层深度较大时,应通过计算进行校核 10.2.2.4抗滑桩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20mm,且净间距不应小于80mm 当用束筋时,每束不 宜多于3根 10.2.2.5抗滑桩纵向受力钢筋可采用多排设置,但不宜多于三排 10.2.2.6最外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有护壁时可采用40mm,无护壁时可采用70 mm 0.2.2.7纵向受力钢筋的截断点应按GB50010的规定计算 10.2.2.8抗滑桩内不宜设置斜筋,可采用调整箍筋的直径、间距和桩身截面尺寸等措施,满足斜截面的 抗剪强度 10.2.2.9箍筋宜采用封闭式,肢数不宜多于4肢,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400mm. 16
GB/38509一2020 10.2.2.10抗滑桩的两侧和受压边,应适当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直径不宜小 于12mm 桩的受压边两侧,应配置架立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6mm 当桩身较长时,纵向构造钢筋 和架立钢筋的直径应增大 10.3圆形抗滑桩 10.3.1 设计计算 10.3.1.1圆形抗滑桩的桩直径不应小于0.6m,且桩之间的中心距宜为桩直径的3倍5倍 10.3.1.2圆形抗滑桩所承受的荷载、桩身内力的计算按10.2.1执行 10.3.1.3圆形抗滑桩的计算宽度B,应按式(19)一式(20)计算 Bp=0.9(1.5十0.5 1m 19 d1m 20 Bp=0.9(d+1 式中: B 桩的计算宽度,单位为米(m) 当按式(19)式20)计算的Bp大于桩间距时,B取桩 间距; 桩的直径,单位为米(m) 10.3.1.4圆形抗滑桩的变形系数按10.2.1计算 0.3.1.5圆形抗滑桩桩身纵向钢筋的布置可采用沿桩周均匀配置和不均匀配置两种形式 10.3.1.6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式(21) 式(23)规定(图4): sinra sinra'sinra' 手儿 M<" 十f,A.r" 21 sin2ra a'f.A(1 十(a一af,A,=0 2Ta 23 =1.25一2u" d 式中: 桩的弯矩设计值,单位为千牛米(kNm),按10.2.1的规定计算; M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超过C50 f 时,f 应以a1f 代替,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时,取a,=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 时,取ai=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桩的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 桩的半径,单位为米(m); -对应于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rad)与2开的比值; -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 纵向钢筋重心所在圆周的半径,单位为米(m); 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a'>0.625时,取a,=0. 注:本条适用于截面内纵向钢筋数量不少于6根的情况 17
GB/T38509一2020 说明: -混凝土受压区 图4圆形抗滑桩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截面图 0.3.1.7沿受拉区和受压区周边局部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其正截面受弯 承载力应符合式(24)式(27)规定(图5): sin'Ta sinTa SInTa MGB/38509一2020 2dan 2a 说明 构造钢筋; -混凝土受压区 图5沿受拉区和受压区周边局部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形截面 10.3.1.8沿受拉区和受压区周边局部均匀配置的纵向钢筋数量,宜使按式(25)计算的a'大于1/3.5,当 '<1/3.5时,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式(28)规定 sinTa" 28 M<,A.(0.78r十r Ta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24) 10.3.1.9沿圆形截面受拉区和受压区周边实际配置的均匀纵向钢筋的圆心角应分别取为2Ta,(儿 /n和2ra'.(m-1/m(n、朋为受拉区,受压区配置均匀纵向钢筋的根数) 配置在圆形截面受拉区 的纵向钢筋,其按全截面面积计算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和0.45f,/,(,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 计值、/,为锅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中的较大值 在不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的圆周范围内应设置周边纵向 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2,且不应小于10mm;纵向构造钢筋的 环向间距不应大于圆截面的半径和250; mm的较小值 10.3.1.10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抗滑桩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抗滑桩的受剪截面应符合式(29)规定 a 29 V<0.704f.r厂 式中: 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单位为千牛(kN),按本标准10.2.1的规定计算;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超过C50 时./应以A代替,当混鞭土强度等级为cs0时,取风=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 时,取A=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桩的半径,单位为米(m). 仅配置箍筋不配置弯起钢筋的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按受弯构件设计时,其斜截面受剪 b 承载力应符合式(30)规定 A, 30 V<1.97f,r+1.6f, 式中 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单位为千牛(kN);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i). 19
GB/T38509一2020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箍筋间距,单位为米(m) 当沿桩长方向分段配置不同间距或直径的箍筋时,各区段内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均应符合式 30)的要求 10.3.2构造规定 10.3.2.1抗滑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地下水位以下的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a b)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500钢筋,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8根,其净间距 不应小于60mm; 抗滑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冠梁时,纵向钢筋伸人冠梁的长度宜取冠梁厚度;冠梁按结构 受力构件设置时,桩身纵向受力钢筋伸人冠梁的锚固长度应符合GB50010对钢筋锚固的有 关规定;当不能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其钢筋未端可采取机械锚固措施 箍筋可采用螺旋式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的1/4,且不应小于6mm; mm200mm, 箍筋间距宜取1001 且不应大于400 mm; 沿桩身配置的加强箍筋应满足钢筋笼起吊安装要求,宜选用HPB300、HRB400钢筋,其间距 宜取1000mm一2000mm fD 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艺时,不应小于 0mm; 当采用沿截面周边非均匀习配置纵向钢筋时,受压区的纵向钢筋根数不应少于5根;当施工方法 不能保证钢筋的方向时,不应采用沿截面周边非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形式; h)当沿桩身分段配置纵向受力主筋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应符合GB50010的相关规定 0.3.2.2抗滑桩顶部宜设置混凝土冠梁 冠梁的宽度不宜小于桩径,高度不宜小于桩径的0.6倍 冠 梁钢筋应符合GB50010对梁的构造配筋要求 冠梁用作锚杆的传力构件或按空间结构设计时,尚应 按受力构件进行截面设计 10.4锚索抗滑桩 10.4.1设计计算 0.4.1.1错索抗滑桩的内力应按超静定体系分析 依据桩体和锚索(杆)的变形协调条件,参见附录C 的方法计算错索(杆)和抗滑桩分担的载荷,并分项进行锚索和桩身设计 错索分担荷载的比例一般不 宜超过50% 10.4.1.2初步选定锚索抗滑桩长度时,抗滑桩嵌固段的长度可取桩长的1/41/3,最终长度根据侧壁 地层的横向容许承载力计算确定 10.4.1.3锚索设计应符合第11章相关规定;对外锚头处桩体混凝土应进行局部抗压强度验算,并采取 适当的加强措施 10.4.1.4锚索抗滑桩的桩体结构按照受弯构件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对抗滑桩的桩体可不做裂缝宽度 验算 0.4.1.5预应力锚索(杆)的预应力张拉值不应超过锚索(杆)设计拉拔力,锁固力不应超过设计错固力 的80% 20
GB/38509一2020 0.4.2构造规定 0.4.2.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应按有关规定选用水泥 10.4.2.2锚索孔距桩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需在桩体上布置多排锚索(杆)时,各排锚索(杆)的间 距不宜小于1.5m 10.4.2.3锚索外锚头下的承力钢垫板平面应与锚索轴向保持垂直 10.4.2.4若抗滑桩先于锚索(杆)施工,应在桩身的锚索(杆)位置预埋锚索通道 锚索(杆)通道宜采用 钢管制作 10.5箱型抗滑桩 10.5.1 设计计算 10.5.1.1 箱型抗滑桩结构是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桩芯为中空井部分 10.5.1.2箱型抗滑桩截面设计计算公式,参见附录D. 10.5.2构造规定 10.5.2.1箱型抗滑桩桩身由空心段和实心段组成,其中,上部应为空心段且为箱型抗滑桩主体部分;下 部宜为实心段且为箱型抗滑桩嵌固段,长度为不小于0,5m 0.5.2.2箱型抗滑桩中空井部分宜为圆形或矩形断面,应满足如下条件 当中空部分为圆形井,直径应不小于0.8m: a b 当中空部分为矩形井,矩形断面宽度不应小于0.8m,矩形断面长度不宜小于1.4m,且桩井壁 最小结构厚度不应小于0.3m 0.5.2.3箱型结构抗滑桩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 0.5.2.4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设计应符合GB/T50476的要求 10.5.2.5箱型结构抗滑桩钢筋,由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构成,其中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普通HRB400、 HRB500钢筋,箍筋宜选用HRB400钢筋 10.5.2.6纵向受拉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其中,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 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为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宜采用并筋 10.5.2.7纵向受拉钢筋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可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 则换算确定 10.5.2.8纵向受拉钢筋直径应大于16mm,净距应在120mm250mm之间 如配置单排钢筋有困 难时,可设置两排或三排,排距宜控制在120mm200mm之内;钢筋搭接采用双面焊接,搭接长度符 合GB50010规定;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宜采用机械连接 10.5.2.9箱型抗滑桩内不宜采用斜筋抗剪,当剪力较大时,可采用调整混凝土等级或者调整箍筋强度、 直径、肢数、,间距和桩截面尺寸等措施,以满足斜截面抗剪要求 10.5.2.10箱型抗滑桩的箍筋肢数宜采用4肢,箍筋间距宜为100mm300mm之间 10.5.2.11当采用单筋配筋且有混凝土护壁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当无混凝土护壁 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1 mm 10.5.2.12箱型抗滑桩井内需进行人工检测及维护保养时,桩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保护盖板,并设置通 气孔,井壁宜设置钢筋爬梯 10.5.2.13箱型抗滑桩中空井宜作为地下水集水设施,可采用水泵抽水方式或与地下排水孔、排水洞相 连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 21
GB/T38509一2020 10.6埋入式抗滑桩 10.6.1设计计算 0.6.1.1埋人式抗滑桩的设计宜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设计安全系数采用强度储备安全系数、 计算公式参见附录E 10.6.1.2埋人式抗滑桩可适用于滑体抗剪强度明显大于滑带抗剪强度,且仅需通过对滑带及附近的加 固即可提高整体稳定的滑坡 0.6.2构造措施 10.6.2.1埋人式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全长抗滑桩及其他抗滑支挡结构联合使用 对有次级滑面的滑坡体应采取综合措施,避免坡体局部失稳 10.6.2.2埋人式抗滑桩桩顶高度确定应保证滑坡不产生越顶剪出 0.7小口径组合抗滑桩 10.7.1一般规定 0.7.1.1小口径组合抗滑桩单桩桩径不宜大于500 mm 10.7.1.2小口径组合抗滑桩可采用垂直或倾斜布置,当采用垂直布置时,宜采用多排布置方式,单桩桩 间应成“品字型”错开布置,间距不宜小于5倍桩径,且应在桩顶设置连系梁等连接构件 将各单桩连成 整体,使其共同受力及变形 当采用倾斜布置时,宜采用斜向交叉网状布置 10.7.2设计计算 10.7.2.1对于硬质岩层滑坡,可假定作用于小口径组合抗滑桩的水平推力均匀分布于各排桩,按桩的 抗剪断强度进行设计计算 对于软质岩或风化严重的岩层滑坡,其水平推力计算应考虑作用于各排桩 的不均匀性 10.7.2.2对土质滑坡,应考虑作用于小口径组合抗滑桩的水平推力作用于各排桩的不均匀性,其中,临 坡顶一侧的第一排桩承受的水平推力最大,向后依次递减 递减系数可根据土质类型确定 10.7.2.3小口径组合抗滑桩设计应根据防治工程的等级,按表5推荐的设计安全系数取高值 10.7.2.4小口径组合抗滑桩的抗滑稳定性,以及单桩变形和内力计算宜参见附录F,或用数值模拟方 法进行计算 0.7.2.5桩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箍筋配置,应符合10.3圆形抗滑桩的规定 0.7.2.6桩顶连系梁可近似按照两端固定单跨超静定梁计算 梁端弯矩和剪力按式(31)一式(32) 计算 E M=6A8,M一6 31 贸 .,Q =12" 32 Q=12" aw, -AB 式中 M,M -桩顶连系梁起、终点的弯矩设计值,单位为千牛米(kN " m; E 连系梁的抗弯刚度,单位为千牛平方米(kNm'): 连系梁的单跨计算长度,单位为米(m). 相邻两根桩在垂直于连系梁轴线方向的容许相对位移量,其最大值不宜大于1/200. AB 22
GB/T38509一2020 Qw,Q 桩顶连系梁起、终点的剪力设计值,单位为千牛(kN). 0.7.2.7小口径桩在滑面以下的嵌固深度应满足小口径桩的抗拉拔强度,且不大于1/3总桩长 10.7.2.8桩顶连系梁或承台的配筋应符合GB50010中关于受弯构件的相关规定 10.7.3构造规定 10.7.3.1小口径桩的受力筋应采用钢筋笼、型钢、钢管,或其组合形式 10.7.3.2桩体宜采用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骨料粒径宜小于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锚索(杆)工程 1 11.1锚索 一般规定 锚索主要包括全长粘结锚索、自由锚索和压力分散型锚索三类 常用错索结构参见附录G,错固段位于土层及软弱破碎岩层宜采用压力分散型错索进行 错固 当滑坡体坡面较陡且为堆积层或土质滑坡,预应力锚索应与抗滑桩、钢筋混凝土格构组合 使用 11.1.1.4当锚索施加预应力时,被加固的结构和岩土层位移应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 11.1.2设计计算 11.1.2.1锚索设计应包括锚索结构选型,锚固长度,间距和排距,钢绞线强度级别和数量,锚索防腐措 施,锚索钻孔、注浆、张拉、锁定等内容 11.1.2.2当滑坡体为岩质且结构完整时,锚索锁定预应力值宜为设计锚固力的100% 11.1.2.3当滑坡体蠕滑明显,采用预应力锚索与抗滑桩组合结构时,锚索锁固力宜为设计锚固力的 50%一80% 11.1.2.4当滑坡体具倾倒崩滑性时,锚索锁固力宜为设计锚固力的30%一70% 1.1.2.5对于I级且规模较大的滑坡防治工程,宜采用现场破坏性拉拔试验确定锚索的极限承载力和 锚固段长度,拉拔试验的锚索数量不应少于3根 1.1.2.6锚固段长度的确定,应分别通过注浆体与钻孔界面和注浆体与锚索界面二种情况进行计算, 取其中较大值 注浆体与锚索界面的锚固段长度应按式(33)计算,注浆体与钻孔界面的锚固段长度应按照式 11.1.2.7 34)进行计算 F,T 33 L > nTdfm FT L 习 34 Dm 式中 锚固段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 F 锚索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取值参见附录J 错索设计锚固力,单位为牛(N) T -钢绞线根数,(根); 23
GB/T38509一2020 -钢绞线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注浆体与锚索界面粘结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帕(MPa),取值参见附录J fm 一注浆体与钻孔界面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兆帕(MPa),取值参见附录J f D -锚索锚固段钻孔直径,单位为毫米(n mm 11.1.2.8对于岩体中的锚索,应满足以下规定 当锚索设计锚固力<500kN时,单元锚固段应穿过滑带且不小于1.0m,且长度不应小于3.0m; a 当锚索设计锚固力>500kN时,单元锚固段应穿过滑带且不小于1.5m,且长度应大于3.5m:; b 锚索最大单元锚固段长度不宜超过8.0m 1.1.2.9对于土体中的错索,单元错固段应穿过滑带且不小于2.0m,长度应大于3.0m且宜小于10.0m. 11.1.2.10应确保锚固段设置在稳定的地层中,自由段长度应大于5.0m且应超过滑移面或潜在滑移 面1.0m1.5m 11.1.2.11滑坡体上部第一排锚索锚固段上覆地层厚度不应小于5.0 m 11.1.2.12预应力锚索设计锚固力的确定可分为下列两种情况 岩质滑坡 根据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应考虑预应力沿滑面施加的抗滑力和垂直滑面施加的 a 法向阻滑力 b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 滑坡推力应按滑坡滑面形状选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A 若 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进行计算时,可仅考虑预应力锚索沿滑面切向施加的抗滑力,不考虑垂 直滑面产生的法向阻滑力 11.1.2.13单元锚索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应按式(35)确定 T (35) 71 F 7m 式中: 组成锚索的钢绞线根数,单位为根; F 锚索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取值参见附录J; T 错索设计错固力,单位为牛(N): 锚具效率系数,取值一般为0.95 n Fm 单根钢绞线的最大力,单位为牛(N) 11.1.2.14压力分散型锚索各单元错固段长度可按式(33)计算,锚索锚固段注浆体承压面积应按式 36)验算: F,丁 <1.35.A,/A 7A,f 36 式中 F 单元锚索锚固注浆体局部抗压安全系数,按照工程安全等级F,=1.52.0; T 单元锚索的设计锚固力值,单位为牛(N); A -单元锚索承载体与锚固段注浆体横截面净接触面积;为受压面积中扣除孔道部分的面积, 单位为平方毫米(mm'); 锚固段注浆体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有侧限锚固段注浆体强度增大系数,由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1.0. -锚固段注浆体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帕(MPa) 11.1.2.15锚索设置倾角宜在士10"范围之外 当锚索设置倾角在士10"范围之内时,应采用专门止浆 措施确保锚索注浆体饱满连续 11.1.2.16锚索设计锚固力小于1500kN时,锚索间距不宜小于3m;锚索设计锚固力大于1500kN 24
GB/38509一2020 时,锚索间距宜大于4m,若间距小于4m,应进行群锚效应分析 1.1.3构造规定 错索钢纹线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11.1.3.1 a 预应力锚索应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且符合设计要求的类型、规格和强度级别,参见 GB/T5224要求 根据工程特点和锚索结构型式,可使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单丝涂覆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 b 线、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和大直径多丝钢绞线 11.1.3.2锚索支架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锚索自由段应设置对中支架,锚索锚固段应使用对中隔离支架; a 支架的间距和数量应根据错索体刚度确定,对中支架的间距宜为2.0m一2.5m,对中隔离支 b 架间距宜为1.5m一2.0m:; 对中隔离支架应能使钢绞线可靠分离,每股钢绞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m,且支架处锚索 的外裹注浆体厚度不应小于5mm; 自由段的对中支架应确保支架所在位置处锚索注浆体覆盖层的厚度不小于10mm,两相邻支 架中点处锚索或波纹管的注浆体覆盖层厚度不应小于51 mm; 软弱地层中锚索的支架,应相应扩大其宽度以免对中支架陷人孔壁地层中 e 11.1.3.3波纹管主要用于锚索防腐,宜符合 波纹管材料可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PE)或聚丙烯(PP) a mm40 波纹管波峰高度4 5mm,波峰间距301 mm,波纹管的壁厚不应小于2.5 b mm" mm 1.1.3.4锚具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锚具的型式和规格应根据锚索材料的类型、锚固力大小,锚索受力条件和错固使用要求选取 a b 在锚索工作期间需要对锚索预应力进行调节的工程,应采用可调式锚具; 永久性加固工程的锚具应安装防护帽进行防腐蚀保护 c 11.1.3.5锚索的垫墩和垫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锚索垫墩可选用现场浇筑或预制混凝土垫墩,也可选用钢制垫墩; a b 垫墩应使用大于C30的钢筋混凝土,垫墩混凝土最薄处厚度应大于1001 mm 垫墩底面积应根据地层承载力和错锚索设计锚固力大小计算确定 c 11.1.3.6锚索注浆体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锚索注浆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的水泥,压力分散型锚索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MPa的水泥; 锚索注浆体宜采用水泥浆,也可采用水泥砂浆,注浆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MPa,压 力分散型锚索注浆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40MPa; 注浆体采用水泥浆时,水灰比宜取0.50~0.55;采用水泥砂浆时,水灰比宜取0.40~0.45,灰砂 比宜取0.51.0; 用于永久锚索的注浆体中的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4%、氯化物含量不应超过使用水泥重量的 0.,1% 注浆体所使用的水,其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5%,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1%,不得含有糖分 或悬浮有机物质; f 注浆体可使用不同类型的外加剂以获得不同效果的注浆体,但不宜同时使用多种外加剂以获 得注浆体的综合效果,外加剂中,氧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总含量不应超过0.1%; 25
GB/T38509一2020 在20C条件下,注浆体拌合后3h的泌水量不应大于其体积的4%; 8 h)注浆施工前,应对注浆体3d、7d和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强度增长情况、自由膨胀量、收缩 量、泌水量和凝固时间进行试验和检测,如注浆体的组成成分有变化,应对其重新试验 11.1.4锚索防腐 11.1.4.1错索防腐包括自由段、错固段和错头防腐三部分 1.1.4.2锚索自由段防腐应符合下列要求: 永久性加固工程的预应力锚索宜选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制作; a 临时性加固工程的预应力锚索可选用聚乙烯或聚丙烯软塑料管制作钢绞线的隔离防护层,套 b 管内和钢绞线之间应充填专用防腐润滑脂; 当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软塑料管制作钢绞线的隔离防护层时,钢绞线应用带锈防锈剂涂刷防 锈层; d 当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软塑料管制作钢绞线的隔离防护层时,套管接头应用胶带可靠连接,套 管接头和里端头应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浆液渗人到套管内 当采用全长防护锚索或双层防护锚索时,参见附录G中图G,3或G.,4设置自由段防护套管 套管的接头部位应连接牢固并使用胶带进行密封 1.1.43锚索锚固段防腐应符合下列要求: 锚固段的防护套管应使用塑料波纹管,塑料波纹管应符合11.1.3.3的规定; a b)错固段防腐系统可参见图6 -10 -12 说明: 端盖 导向帽 波纹管; 对中隔离支架: 钢绞线; 内部注浆体; 外部注浆体; 钻孔 束线环 10 -对中支架; 密封环 12 PE钢绞线 图6预应力锚索锚固段防腐示意图 11.1.4.4锚索错锚头的防腐应符合下列要求: 26

GB/T38509-2020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沿着一定的倾向面发生运动或滑移的现象。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滑坡灾害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出台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技术规范。其中,GB/T38509-2020《滑坡防治设计规范》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技术标准,是指导滑坡防治工作的关键性文件。

该规范主要从滑坡防治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防治措施、监测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说明。其中,设计流程包括了滑坡防治前期调查、方案论证和实施设计等多个环节。

在具体防治措施方面,该规范提出了多种不同的防治方法,如重力式支撑墙、深层钻孔加固、水平排水加固等。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滑坡的不同情况和地质条件,可以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进行施工。

此外,该规范还要求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总之,GB/T38509-2020《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该规范执行,确保滑坡防治工程的安全有效。

和滑坡防治设计规范类似的标准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生化参数的测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生化参数的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生化参数的测定方法的编号:GB/T38506-2020。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生化参数的测定方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20-03-06
涂覆式刺扎自密封轮胎自密封性能评价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涂覆式刺扎自密封轮胎自密封性能评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涂覆式刺扎自密封轮胎自密封性能评价的编号:GB/T38510-2020。涂覆式刺扎自密封轮胎自密封性能评价共有9页,发布于2021-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