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2455-2008

数码照片输出机

Printerfordigitalstillpictur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数码照片输出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数码照片输出机的编号:GB/T22455-2008。数码照片输出机共有14页,发布于2009-04-012009-04-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4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7.040.10
  • 实施日期2009-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1.58M

数码照片输出机


国家标准 GB/T22455一2008 数码照片输出机 Printerfordigitalstilpieture 2008-10-07发布 2009-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2455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检验规则 产品标示,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图 附录B(规范性附录》彩色图像的寿命点 附录c规范性附录密度连续性结果报告 附录D(规范性附录彩色密度连续性结果报告
GB/T22455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爱普生()有限公司、杭州万博光电有限公司、上海多丽 影像设备有限公司、富士胶片()投资有限公司、佳能()有限公司、诺日士上海)电子设备制造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儒庆、周刚、章琳军、吴和翔、黄伟贤、杨宪国
GB/T22455一2008 数码照片输出机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码照片输出机及其成像质量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标示、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非银盐类数码照片输出机及其成像照片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943一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eqvIEC60950-1:1999) GB/T15464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8250.7照相机械包装、运输、贮存条件及测试方法 IsO5-3摄影密度测量第3部分:光谱条件 IsO5-4摄影密度测量第4部分:反射密度测量的几何条件 ISO18921 影像材料阿雷尼厄斯预测的试验方法 IsO18935影像材料彩色图像打印品打印的彩色图像的室内防水测定 IEC61966-2-1多媒体系统与设备色彩测量与管理第2-l部分:色彩管理默认RGB色彩空 间sRGB 术语和定义 3.1 数码照片输出机printerfordigitalstillpicture 根据数据指令,将数码照相机和存储的数码图像输出成照片的设备 3.2 数码照片digtalstillpieture 利用3.1中所定义的数码照片输出机所输出的、并符合4.3所要求的输出图像质量的照片 3 3 输出速度 outputspeed 以秒为单位,从开始输出到输出结束、纸张到达托盘的时间 ? 灰度连续性eontinuityofgrayscale 对于输人的图像从黑色到纸张白色的变化的还原能力 5 3 色域还原范围colorgamtofphotoprint 用数码照片输出机输出的照片,其可以表现的色彩范围 可以使用色密度值来表示 6 3. nmtyofcor 色彩密度连续性 contit density 对于输人的图像其色彩的明暗阶调的还原能力
GB/T22455一2008 3.7 图像保存性stabilityofphoto0 在一般环境条件下的图像的保存性能" 3.8 waterresistane 耐水性 对于由水导致的图像的损伤程度,用规定的标准评价其性能 3.9 室内耐光性indoorlightstability 对于由室内光导致的图像的劣化程度,用规定的标准评价其性能 3.10 耐臭氧性resistanceto0zone 对于由氧化导致的图像的劣化程度,用规定的标准评价其性能 3.11 暗处保存性darkromstability 保存在黑暗利臭氧环境中的图像随时间而自然劣化程度,可使用不同温度下促进图像劣化程度的 方式来进行评价 技术要求 4.1外观 4.1.1产品机壳的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伤、裂缝,变形等现象;表面涂镀层不应有气泡、龟裂、脱落、漏 涂等;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机械损伤 4.1.2紧固件应完整,牢固,无松动 4.2标记 标记的符号、文字等内容应明了、正确,无缺漏,对人身安全有损害的应有明显的标识 4.3输出图像质量 4.3.1色域还原范围 根据IE(C61966-2-1规定的sRRGB色域,黄(Y),品红(M)、青(C)各色的最高密度块(即附录A表 A.1的第17级)的密度值应大于0.5,黑(K)色的最高密度块(即附录A表A.1的第17级)应大于1.5 4.3.2灰度连续性 使用标准图像数据输出的照片中,从白色到黑色的灰度变化中,其密度值应是单调增加非逆转的连 续曲线 4. .3. 3 色彩密度连续性 使用标准色标数据输出的照片中,各色从明到暗的色彩变化中,其密度值应是单调增加非逆转的连 续曲线 4.3.4图像保存性 4.3.4.1耐水性 根据ISO18935要求对照片进行测试,评价 评价的结果分为;耐水、中度耐水、不耐水三种状态 ISO的三种测试方法: a)在输出的照片上滴上水滴,再让其自然干燥; b在输出的照片上滴上水滴,再擦拭掉水滴; e)将输出的照片完全浸泡在水中 4.3.4.2室内耐光性 在以氲气灯为光源的耐光性试验装置内放置规定的试验样张,检测其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产生
GB/T22455一2008 的褪色程度 使用附录B表B.1判断标准,检测达到寿命点的时间 根据公式(1)计算出室内耐光性 的寿命年数 S 250又2又365 式中: 室内耐光性,单位为年; S 装置内的光照度,单位为千勒克斯(klx). 达到寿命的照射时间,单位为小时(h) 4.3.4.3耐臭氧性 温度23c相对湿度50%的试验条 在可进行固定调节的试验槽内,臭氧浓度1×10-着5×10" 件下,放置试验样张,暴露一定时间后测定其褪色程度 使用附录B表B.1判断标准,检测达到寿命的 时间 根据公式(2)计算出室内耐臭氧性的寿命年数 NX4 2 S 式中: 室内耐臭氧性,单位为年 S N 臭氧体积浓度,单位为10; 暴露时间,单位为小时(h); 1 K 平均年累计臭氧量,K=40×10-"h 4.3.4.4暗处保存性 测试样品在4个温度点进行加热,测定每个样品达到附录B的判断基准所需的时间 将所得时间 .)和温度(T)用Arrhenius公式变换后的公式(3)求出对数值,并按1SO18924的规定作出时间对数 值与绝对温度之间的“Arrhenius状态”直线 利用该线延伸至常温点(23C=296K绝对温度),从所 得的logt,计算出在常温下的寿命年数 logt,=a/T十c 3 式中 反应系数; -绝对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频率系数(固定数) 4.4重复性 相隔24h间隔输出相同色彩的测试样张,两样张的密度值差应在士0.15以内 4.5输出照片的表面质量 输出照片的表面应光洁 不得有明显杂质、图像模糊、黑边等现象 输出照片时,机器运行应稳定, 不能使照片产生明显划伤或缺陷 输出均匀灰色的图像中应无明显的色斑,色斑间的密度差应小于0.15. 图像输入媒介 4.6 可以使用的各种输人媒介应在产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 4.7输出规格 输出照片规格应与产品标称相符合 4.8运行稳定性 设备运行应稳定可靠,不应出现不进纸、多进纸、斜进纸等现象 4.g 电气安全性能 符合GB49432001的相应规定
GB/T22455一2008 4.10其他功能 符合有关标准或产品说明书 4.11输出速度 按制造厂商标称的方法进行输出速度检测时,应符合产品的标称指标 试验方法 数码照片输出机外观 目视检查 5.2标记 目视操作检查 5.3成像质量 5.3.1色域还原范围 按照附录A表A.1的数据,用被测数码照片输出机推荐的媒体,及与该媒体对应的图像处理默认 模式输出黑(K),黄(Y)品红(M),青(C)各色的17灰度等级图附录A图A.1) 输出24h后,按照Iso53状态A的光谱条件和Iso54的几何学条件,测定所输出的各色17灰 度等级中的最高密度块(黑K.R=0,G=0,B=0;黄Y.R=255,G=255,B=0品红M.R=255,G=0. B=255;青C,R=0,G=255,B=255)的密度值 其中黑(K)测定1sO视觉密度值(DR). 5.3.2灰度连续性 同5.3.1方法输出各色17灰度等级图《附录A图A.1),经24h后按照IsO53和Iso5-!的规 定测定黑(K)的全部17灰度等级图的IsO视觉密度值 参照附录c.将黑(K)17灰度等级图的最大密度值至最小密度值的范围视为100%.确认其中24% 78%的密度值范围内的Iso视觉密度值是否为单纯的连续增加的曲线,并目视确认其平滑程度 5.3.3色彩密度连续性 同5.3.1方法,输出各色17灰度等级图(附录A图A.1),经24h后,按照IsO5-3和IsO5-4的规 定测定各色的全部17灰度等级图的IS0视觉密度值 参照附录D将各色17灰度等级图的最大密度值至最小密度值的范围视为100%,确认其中24%~ 78%的密度值范围内的IsO视觉密度值是否为单纯的连续增加的曲线,并目视确认其平滑程度 5.3.4图像保存性 5.3.4.1耐水性 根据IsO18935的三种评测方式,通过目视将输出样张的耐水性分为三个等级 5.3.4.1.1测试样张的准备 通过相关软件制作测试图案(图1) 当使用AdobePhotoshop软件时,通过设定最大的RGB值制 作高密度区色块 低密度区色块的设定依据为;样张上色块的密度值比最低密度高约0.5 设定低密 度区色块所用的RGB值需反复试验确定,对不同的待测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RGB值 应采用制造厂 商为该待测着色剂及介质所推荐的设置来输出样张 样张在测试前应置于23C士2c,相对湿度50% 士10%的环境中24 55 .3.4.1.2测试方法 以下任何方法使用的必须是23C士5C的去离子水或蒸僧水 测试方法1:静置蒸发 a 在测试样张[图1a)]的每一个色块上滴0.lml的水滴,放在开放的环境中24h以上 b 测试方法2:擦拭 在测试样张[图1b]的每一个色块上滴0.1ml的水滴,1min后擦掉 擦拭方法:在有水滴的色块上放置一块粘贴在同样大小半硬基垫如纸板)上、面积为2em的
GB/T22455一2008 试验专用纸,并在基垫上施加50g的力,以5enm/s的速度移动擦过该色块,只擦一次 测试方法3:水中浸泡 在室温下将测试样张[图lc)]完全浸泡在水中,为保证样张能完全浸人水中,可以在样张上施 压重物 1h后取出,垂直悬挂0.5h~1h,为避免样张贴在一起相互粘脏,每张样张之间应 隔开 a静置蒸发 b擦拭 )水中浸泡 图1耐水性三种测试方法 5.3.4.1.3耐水性能的分类 耐水;样张经测试后没有明显变化 ? 注:没有明显变化是指样张上没有明显的着色剂变化(如泗散、脏污、色调变化)、纸基变化(如卷曲、皱褶、分 层),图像表面变化如光泽变化、水环等. 中度耐水;样张受到水的影响,有轻度变化或损伤,但不影响使用 b 注:轻度变化或损伤是指样张轻微卷曲,一边的边缘有局部分层,由于光泽变化或着色剂溶掉而引起的类似 水印的水环 但通过快速清除水分(如小心吸干、抖掉水分等)能够减轻这种损伤 不耐水样张容易被水或水雾损伤,导致不能使用 注:这种损伤是指样张明显卷曲、分层,着色剂从图文部分渗透到空白部分或者在不同颜色间渗透开,图像褪 色(色调,光泽改变、表面痕迹等. 5.3.4.2室内耐光性 试验条件;买用鼠气灯加建试验装置,温度为3c士2c.,相对湿度为50%士10%.,样张面照度为 20000lx70000lx;距离样张面5mm的地方放置厚2mm的碳酸化玻璃,碳酸化玻璃上覆置sC-37 或I-37滤光镜,纸张采用输出机厂家推荐的介质 样张应在输出后放置2周以上 试验方法;按照附录A表A.1中的数据输出图像(当密度值调整为1.5、1.0,0.5,制作的黄、品红、 青,灰色块),将其放置在试验槽内,每曝光一定时间,测定其密度值 按照附录B表B.1规定,检测到 达寿命为止的照射时间,利用公式(1)算出室内耐光性的年数 5.3.4.3耐臭氧性 试验条件;温度为23C士2c,相对湿度50%士5% 试验槽内的臭氧浓度应在(I士0.1)X10-"- (5士0.1)×10"范围内,臭氧酸化物(NO.)的浓度应不超过臭氧设定浓度的1%
GB/T22455一2008 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应能进行时间、温度、湿度及风量的调控 温度调控能力士2C、相对湿度调控 能力5%RH 试验槽应完全封闭,采用不易被臭氧腐蚀的材质 为了防止气体的凝集,应控制温度,并保证气体 的流畅 根据气体流通方式不同,试验槽内每小时应更换30次50次 另外,为了保证槽内气体浓度 的均匀,可在槽内设风扇 试验装置还应具有槽内气体测定、自动进行调整的功能 臭氧产生方式:紫外线辐射法或无声放电法 浓度测定、调整法;无论采用电气化学法、紫外线吸收法、化学发光法,均应作试验槽内臭氧浓度的 测定,并作记录 当打开试验槽存取样张后恢复试验时,气体的浓度应在30min90min内恢复到规 定的要求 另外,为避免臭氧的有毒危害,中断或终止试验时,须将槽内更换成空气,并保证其无害性 对于排出的臭氧应采取活性碳或分解过滤器等手段达到无害的效果 试验方法;试验样张应与气体的流向保持平行,固定试验样张的器皿其材质应不易受臭氧腐蚀 为 避免试验槽内气体不均匀,可以使用机械方式运转试验样张,运转时应将旋转面垂直于气体的流向 试 验样张可采取自由悬挂的暴露方式 寿命的计算方法;按照附录A表A.1中的数据输出图像(密度值调整为1.5,l.0.0.5时打印的黄、 品红.青,灰的色块),将其放置在试验槽内,每曝光一定时间测定一次密度值 按照附录B表B.1的规 定,检测到达寿命为止的照射时间 利用公式(2)计算出室内耐臭氧性的年数 5.3.4.4暗处保存性 试验条件;应在4个不同的温度(例如取55C,60C,65C、70C)中进行试验,但不能超过样品 的玻璃转换温度(T.) 试验温度的允许误差为0.5c.各温度的相对湿度为50%士5% 另外,糟内的 臭氧浓度应为4×10-'以下,以防止由于臭氧影响而引起的颜色变化 试验装置;试验用恒温槽的槽内温度调控能力士2C,在各个试验温度中相对湿度均应调整到 50%士5% 同时应具备风扇等进行槽内强制循环的功能 试验方法;分别在4个不同温度的试验槽中放人样品(密度值为0.5.0),每间隔一定时间取出样 品测定光学密度值,直至每个样品均达到附录B表B.1的判断基准 反复进行上述操作,测定出在每 个温度的寿命时间 寿命的预测方法;按4.3,4.4所述要求,按1sO18924的规定作出曲线,在此曲线上求出常温 (23C=296K绝对温度)下的预测寿命年数 5 重复性 试验前,启动制造厂商推荐的机器,并进行预热及设置方面的作业 将灰度输出设为由3色色彩形 成的工作模式,打印RGB均为128的图像 间隔24h驱动照片输出机,各输出1套(7张)样张 在 2套样张的输出之间关闭电源 输出后24h进行测定 选取输出打印中心的一个位置,按照IsO5-3和ISO5-4中的定义进行 1sO视觉密度值(D)测定 并计算出每套(7张)样张的每个RGB色块的平均值,然后求出间隔24h 输出的该2套样张间的密度差AD AD,=D一De 式中D和De分别表示相隔24h输出的先后2套样张的视觉密度平均值 5.5输出照片的表面质量及缺陷的确认 将灰度输出设为由3色色彩形成的工作模式,输出RG;B均为128的图像(灰片),进行目视检查 图像幅面以6in(102mm×152mm)为标准,另输出最大幅面尺寸 输出24h后进行检查,对标准幅面作目视检查(标准幅面小于6in时,以最大幅面为检测对象),确 认有无密度色斑及其他缺陷 当目视有明显的色斑时,应对密度值相差最大的2处测定ISO视觉密度 值(D) 计算2处间的密度值差,确认是否在0.15以下
GB/T22455一2008 另外再目视最大幅面尺寸的表面质量,不应有明显缺陷 5.6图像输入媒介 实际操作检查 5.7输出规格 实际操作检查 5.8运行稳定性 使用制造厂商规定的正品介质(或厂商推荐的介质,按照制造厂商明示的无边距照片输出模式设 置,连续输出20张或标定值小于20张时的最大值,进行目视检验 运行稳定性评判如下: 不进纸导致机器停止工作时,允许再次进行硬件或软件)进纸调整,若无效则按不进纸现象 a 判定; b)在连续输出后,如果有空白或者只有部分被打印的样张,则按多进纸现象判定 c 在连续输出后,如果有图像明显的倾斜,则按斜进纸现象判定 5.9 电气安全性能 按GB4943一2001相关规定执行 5.10其他功能 实际操作检查 5.11输出速度 按各制造厂商标称的方法进行检测,确认其是否达到标称指标 试验条件 环境条件 室温23C士2C,相对湿度50%士10%、大气压86kPa106kPa 明室照明 明室照明为100lx一500lx 机械运转状态 数码照片输出机(打印,驱动等)工作模式采用sRGB图像输出模式,并按照制造厂商指定用纸的推 荐/默认状态进行打印运转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按本标准所列全部项目进行全检或抽检 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模型试验 a)新产品试制鉴定; b 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正常生产达一年时;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产品标示、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示 按国家商品标识标注法相关标准执行 8. 2 包装 数码照片输出机的产品包装应符合GB/T15464规定的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8 运输和贮存 数码照片输出机产品及其外包装的运输、贮存性能应符合JB/T8250.7照相机械包装、运输、贮存 条件及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
GB/T22455一2008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测 试 图 表A.1中给出了sRGB色域中黑黄品青四色的17阶色块的RGB数据 表A.1 2 8 1011 12 13 14 15 16 17 25524022420819217616o14412811296 80 64 6 48 25524022420819217616o14412811296 48 32 80 64 16 B 25524022420819217616014412811296 80 64 48 32 16 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 B 48 32 25524022420819217616014412811296 80 64 16 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 G M 48 32 255240224208192176160144128l1296 80 64 16 B 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 255 48 32 R 255240224208192176160144128l1296 80 64 16 G 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 B 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255 图A.1是用表A.1数据制作的测试图,为确保测定位置准确,应把测试图上的1级,2级,3级部分 用线条框上,以保证测试时定位准确 10 12 15 级 图A.1
GB/T22455一2008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彩色图像的寿命点 容许极限 图像变化参数 30% 中性色块中红色密度的降低 30% 中性色块中绿色密度的降低 0% 中性色块中蓝色密度的降低 30% 单色色块中红色密度的降低 30% 单色色块中绿色密度的降低 30% 单色色块中蓝色密度的降低 反射密度变化率的容许极限 15% 中性色块中红色密度和绿色密度差分的不均衡 15% 中性色块中绿色密度和红色密度差分的不均衡 5% 中性色块中红色密度和蓝色密度差分的不均衡 5% 中性色块中蓝色密度和红色密度差分的不均衡 5% 中性色块中绿色密度和蓝色密度差分的不均衡 15% 中性色块中蓝色密度和绿色密度差分的不均衡 0.06 红色密度或绿色密度增加 0.1 蓝色密度增加 白地部分的反射密度容许极限值 0,05 红色密度和绿色密度的不均衡 0.1 红色密度和蓝色密度的不均衡 绿色密度和蓝色密度的不均衡 0.1
GB/T22455一2008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密度连续性结果报告 2.5 .5 度 0.5 10 11 1213 14 15 16 17 色块号 10
GB/T22455一2008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彩色密度连续性结果报告 1.2 0.8 度 0.6 0,4 0.2 10 12 1314151617 色块号

光纤放大器总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光纤放大器总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光纤放大器总规范的编号:GB/T16849-2008。光纤放大器总规范共有20页,发布于2009-04-012009-04-01实施,代替GB/T16849-1997
照相镜头第2部分:定焦距镜头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照相镜头第2部分:定焦距镜头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照相镜头第2部分:定焦距镜头的编号:GB/T9917.2-2008。照相镜头第2部分:定焦距镜头共有8页,发布于2009-04-012009-04-01实施,代替GB/T9917-1988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