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555-2006

日本沼虾

Orientalriverpraw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日本沼虾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日本沼虾的编号:GB/T20555-2006。日本沼虾共有11页,发布于2006-12-012006-12-01实施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5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150
  • 实施日期2006-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981.61KB

日本沼虾


国家标准 GB20555一2006 日本沼 虾 Orientalriverprawn 自2017年3月23日起,本标准转为推荐性 标准,编号改为GB/T20555-2006. 2006-12-01实施 2006-09-29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小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公告(2017年第7 号)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本标准自2017 GB20555一2006 年3月23日起,转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前 言 本标准的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世平,许映芳,伍刚、汪登强、徐忠法、周瑞琼、陈华彬
GB20555一2006 日 本沼虾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onensedeHaan)]的学名与分类,主要形态构造特 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日本沼虾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学名与分类 3.1学名 日本沼虾[MaecrobrachiwiponensedeHaan)] 3.2别名 青虾,河虾 3.3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tia)、长臂虾科 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n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外部形态特征 4.1.1外形 体形圆筒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头胸部较粗大,往后渐细,腹部后部更为狭小 体外披一层 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头胸甲前端中央延伸出一平直锐利的额角,其上、下缘均有排列整齐的呈锯齿状 的额角齿 额角基部两侧各有一具柄的复眼,其下方有两对触角 头胸甲的两侧各具两个刺,一个位于 第二触角基部称触角刺,另一个位于触角刺的后下方称肝刺 腹部第二腹节的侧甲前后缘复盖在第 和第三腹甲上 体节20个;头部5节,胸部8节,头胸部的体节愈合在一起,腹部7节 除腹部第七节 外,每个体节各有附肢一对 头部附肢特化为第一,第二触角(第二触角的鳞片长约为其宽的三倍),大 预(具有三节的颗须)和第一,第二小颗;胸部附肢前三对为领足,后五对为步足 预足为双叉肢型,步足 为单肢型,第一,第二步足为赘状,第一对比第二对细小;腹部附肢分化为6对游泳足,双肢型 日本沼虾的外部形态见图1和图2 雌雄日本沼虾的外形区别参见附录A
GB20555一2006 图1日本沼虾(雄性)的外部形态 图2日本沼虾(雌性)的外部形态 4.1.2体色 体色常随栖息环境而变化 一般体色青蓝,并有棕绿色斑纹 4.1.3可数性状 4.1.3.1额角齿式:上额角齿数/下额角齿数为11~15/2 4 体节: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 附肢:头部5对,胸部8对,腹部6对 4.1.4可量性状 日本沼虾主要可量性状比例见表1 表1日本沼虾主要可量性状比例 项 目 雄 虾 雌 虾 第二步足/体长 1.30士0.24 0,81士0,07 体长/第五步足基部间距 42.17士4.31 23.97士3.23 额角长/头胸甲长 0,69士0.03 0,65士0,03 4.2内部构造特征 胃 胃为囊状,胃里具有角质膜和角质突起 4.2.2鲤 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飓腔里,为头胸甲所覆盖,钯腔内有8对叶状的觎小片 4.2.3性腺 位于头胸部心脏和消化腺之间,肝胰脏的上方 雄虾的精巢呈白色.表面多皱纹前端分左右两叶
GB20555一2006 两侧各有一根曲折的输精管,向外开口于第五步足的基部内侧;雕虾的卵巢呈椭圆形,前端狭窄,分成左 右两叶,后端愈合,两侧各有一根输卵管通向第三步足基部内侧的生殖孔 生长与繁殖 5.1生长 5.1.1幼体阶段 在幼体变态阶段,每相隔1d~3d蜕一次皮,每蜕皮一次则进人一个新的生长期 约经9次蜕皮幼 体即进人外形与成体相似的幼虾阶段 幼体阶段生长实测值见表2 表2日本沼虾幼体生长实测值 体长范围/nmm 平均体长/mmm 幼体发育期 培育时间/d 2.12.3 2.2 2.3 I 2.4" 2. 2.6 45 2.8 2.62 5~6 3.5 3.3 69 4.6 I 11 6.3 N 10~13 9.3 幼虾 1116 9.315.3 14.2 5.1 幼虾至成虾阶段 幼虾至成虾的阶段,在水温合适的情况下,通常每隔7d~11d蜕壳一次 蜕壳5次一7次后进人 成虾阶段 1.3寿命 5. 日本沼虾的寿命一般为14个月到18个月 经过越冬的成虾,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死亡,8月开始 大量死亡 繁殖 5.2.1成熟年龄 -般五六月份孵化的虾苗约经45d的生长,体长30mm时,性腺开始成熟 5.2.2产卵类型 当年孵出的虾苗长至七八月份,体长达30m m以上即可产卵一 一次;次年的4月份至9月份可再产 卵一至两次,两次产卵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0d一25d 受精卵呈黏性,粘在腹部刚毛上,抱卵孵化 5.2.3抱卵量 不同体长、体重抱卵虾的抱卵数见表3 表3日本沼虾不同体长、体重个体抱卵虾的抱卵数 体长/n /m 体重/g 抱卵数/粒 29~35 0,61.7" 254~985 3639 1.13.0 5931291 40一43 2.8~3.5 675~1750 4445 1.94.8 7922713
GB20555一2006 表3(续 体长/mm 体重/g 抱卵数/粒 46一49 2.26.7 1272一3115 5059 11604240 2.2一7.5 64一72 3920~5o03 4.89.3 遗传学特性 细胞遗传学特性 体细胞染色体数;2n=104 染色体臂数(NF):178 核型公式为2n=74m十8st十22t 日本沼虾染色体组型见图3 1n 17 18 19 22 20 6 B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5 36 34 37 38 39 47 $ 49 分 522 4243 4546 50 44 10m 图3日本沼虾染色体组型图 6.2生化遗传学特性 经电泳染色,日本沼虾肌肉组织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有五条酶带 日本沼虾肌肉组织 MDH同工酶图谱见图4,其酶带扫描图见图5,酶带相对活性与相对迁移率见表4 图4日本沼虾肌肉组织MIDH同工酶图谱
GB20555一2006 图5日本沼虾肌肉组织MDH同工酶酶带扫描图 表4日本沼虾肌肉组织MDH同工酶相对活性和相对迁移率 酶 带 目 顶 MDH MDH MDH MDH MDH 相对活性/% 6.5 8,9 15,0 36.1 33.5 相对迁移率 0.13 0.17 0.23 0.28 0.32 检测方法 生物学检测 随机抽取50尾日本沼虾进行生物学检测,先称体重,然后测量体长、第二步足长、第五步足基部间 距,头胸甲长,额角长,最后进行比值计算 抱卵量计数是选取抱卵虾后,把卵取下放在培养皿中进行计数 体长是从眼柄基部到尾扇末端的长度 第二步足长是从第二步足基部到其末端的长度 第五步足基部间距为第五对步足基部底端两侧之间的距离 头胸甲长是从额角尖端到头胸甲背部中央末端之间的长度 额角长是从额角尖端到其在头胸甲上之隆起处之间的距离 7.2染色体检测 7.2.1预处理与低渗 选取活力强、不同性成熟度的雄虾,从其腹部注射秋水仙素(24g/g),在25C下暂养5h左右后,解 剖取出精巢,置于含低渗液[0.075mol/儿L的氯化钾(KCl)溶液]的小烧杯中,于37C温箱中保温 30 min 7.2.2固定 小心移去低渗液,沿烧杯壁缓慢加人新鲜配制的卡诺氏(Carnoy)冷固定液(乙醇与冰乙酸的体积 比为3比1),在4C低温下固定2h左右,在这中间更换新鲜固定液2次3次 7.2.3染色体标本的制片、染色、计数与组型分析 按GB/T18654.12的规定执行 7.3生化遗传分析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样品活体运回后,随机取健康活泼的个体,去头,去壳,取肌肉组织(1g/尾~2g/尾),每个个体作 为一个样品编号后放人样品袋中,在低温(一25C)冰箱保存 或取样后直接进人下一步操作 7.3.2样品制备 拨1居样品加5nmL样品缓冲液(见附录B中的电极缓冲液)的比例分别加人到置于冰浴的玻稍匀 浆器中匀浆,然后在4C左右的温度、12000r/min条件下离心30min 取上清液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7.3.3电泳分离 采用9.5%浓度的聚丙烯酷胶凝胶 电极缓冲液和凝胶制备见附录B 水平电泳,电泳温度为 10C 前电泳为电流60mA,10min;点样后每孔点样量约为8L)预电泳10min,电流45mA;正式
GB20555一2006 电泳16mA.3.5h,然后电流45mA再电泳10min. 电泳结束后,电泳胶板放人预先配制好并在37C恒温箱中保温的染色液中染色 苹果酸脱氢酶同 工酶染色液配方见附录C 待染色好后用自来水快速洗3次一5次以去除染色液,再用7%的乙酸终止 染色并固定 7.3.4扫描测定 用薄层激光扫描仪对染色后的电泳胶板图谱进行扫描(扫描波长为370nm),得到酶谱扫描图相 对活性及相对迁移率 7.4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按GB/T18654.1的规定执行
GB20555一200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雌雄日本沼虾的外形区别 用肉眼区别20mm以上的日本沼虾的雌雄较为容易,而分辨20mm以下个体的雌雄则比较困难 其外形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达到性成熟的同龄虾中,雄性个体较大,而雌性个体较小 体长4.5em以上性成熟的虾中,雄虾的第二对步足明显比雌虾的强大,其长度为体长的1.5 倍左右,而雌虾的第二步足较为细小,一般不超过体长(见表1 雌虾第四,第五对步足基部之间的距离宽阔,且第五步足基部间距大于第四对步足基部的间 距,呈“八"字形排列 而雄虾的第四、第五步足基部的间距较窄,且间距相等(见表1). 雌雄虾第二腹肢外形的构造不同,雄虾在第二腹肢内肢的内侧,具有一个细长的棒状的突起结 构,位于内肢的背侧,称为雄性附肢(见图A.1),这是交配的辅助器官,而雌虾则没有 雄性第二腹肢 雄性第二腹肢放大 雌性第二腹股 b -外肢; -内肢 -雄性附肢 3 图A.1日本沼虾第二腹肢形态
GB20555一2006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电极缓冲液和凝胶的制备 电极缓冲液的制备 B.1 三胫甲基氨基甲炕(Tris)75.1g,甘氨酸19.3g,加少量蒸水溶解后,再加蒸馏水定容至 5000ml,用Tri、调整pH到8.9,制成母液 使用时用蒸水稀释母液1倍制成电极缓冲液 B.2凝胶的制备 A液;丙烯酰胺(Acr)33.3g,甲叉双丙烯酰胺(Bis)0.9g,加蒸馏水100mL溶解 充分溶解后过 滤,加四甲基乙二胺(TEMED)0.34mL,再定容至150mL B液;过硫酸铵(AP)0.5g,加蒸僧水至33mL溶解 C液:1份电极缓冲液母液加1份蒸憎水 使用时,将A液21.4mL,B液2.4ml、C液25mL,蒸僧水1.2mL.混合成胶浓度为9.5%的凝胶 0ml.
GB20555?2006 ? C 淶?? ??????? A?;?I(NAD)500mg,1%??(NBT)300mg,?(PMS)20mg ??100ml B?;DL-?2.68g,?(NaCO,)2.78g,??200mL C?;0.5mol/Tris-HCI???(pH?7.1) ??,A??B??C????10?10?25?90?????

海带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带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带的编号:GB/T20554-2006。海带共有6页,发布于2006-12-012006-12-01实施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三疣梭子蟹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三疣梭子蟹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三疣梭子蟹的编号:GB/T20556-2006。三疣梭子蟹共有10页,发布于2006-12-012006-12-01实施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青鱼

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