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261-2014

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

DigitalVideoBroadcasting(DVB)—Interactionchannelcommunicationprotocolforsatellitedistribution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的编号:GB/T31261-2014。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共有157页,发布于2015-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30
  • 实施日期2015-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7页
  • 文件大小3.25M

以图片形式预览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

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


国家标准 GB/T31261一2014 数字视频广播(DVB 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 D)igitalVideoBroadeasting(DVB)一Interaetionchamnel communicationprotoeolforsatellitedistributiosystems 2014-12-05发布 2015-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261一2014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符号和缩略语 符号 3.1 3.2缩略语 DVB中的卫星交互网络参考模型 4.1协议栈模型 4.2系统模型 4.3卫星交互网络的参考模型 4.4动态连接性 前向链路 5.1RRCST接收数字信号范围 5.2DVBS2的模式 5.3ACM子域和ACM信息单元 5.4前向链路扩频(移动选项) 回传链路基带物理层规范与多址接人定义 基带物理层的规范 6.1 6.2RCST同步 6.3突发帧格式 13 6.4随机能量扩散 18 6.5编码 19 6. 调制 34 6.7MAC消息 37 6.8多址接人 4 6,.9容量申请分类 52 同步过程 53 7.1定义 53 7.2总的事件序列 53 7.3初始同步过程 55 7.4登录步骤 55 7.5粗同步过程(可选 56 5 7.6精同步过程(可选 57 7.7同步维持过程 58 7.8RCsST离网过程
GB/I31261一2014 58 控制与管理 58 8.1RCST登录控制与监控功能 59 8.2协议栈 61 8.3RCST寻址 67 8.4前向链路信 8.5 63 回传链路信令 65 8.6前向链路信令的sSI编码 移动性管理移动选项 126 8.8移动终端的干扰避免(移动选项 127 安全、识别、加密 * 128 9.1 定义 128 128 9.2鉴权 128 9.3前向链路 9.4回传链路 129 9.5安全可选 129 9.6安全消息的传输(可选 144 10连续载波工作(移动选项 145 连续载波模式 10.1 145 10.2工作模式 145 10.3前向链路 146 10.4RCST同步 146 10.5回传链路 14"
GB/T31261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建强、李广侠、王巧梁、冯少栋、盛伟、宋小东、宋军 m
GB/I31261一2014 引 言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年《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大力推进我国卫 星应用产业的战略思想,国内卫星通信近年来增长十分迅速,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两次重灾以来,移动 应急指挥/保障系统在政府部委和行业的应急平台建设中的需求成爆发性增长 卫星通信以其广域 性、机动性、抗毁性等突出优势成为应急平台建设中的核心内容 DVB-RCS是由多厂商倡导的VSAT 标准,目的是作为DVBS的扩展,提供双向宽带交互连接 基于该标准的产品十分适用于广域性的不 对称综合业务接人尤其适合于为偏远,地面通信网络不便到达的地区提供Internet接人,电话接人,音 视频会议及远程专用数据接人等业务 为促进国内DVB-RcS产品及应用的发展,编制本标准有着重要意义
GB/T31261一2014 数字视频广播(VB) 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的符号和缩略语、参考模型 本标准适用于分配给GEO卫星业务的所有频段的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 信协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微处理器系统的二进制浮点运算 GB/T179662000 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帆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B-IsDN用户网络接口(UNT)物理层规道 YD/T9761998 1so/IEc13818-1;2007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1部分;系统(In formationtechnologyGenericcodingofmovingpicturesandassociatedaudioinformation:Sys temS ITrU-TJ.112ANNEXA-2001数字视频广播数字电视互动频道电缆电视(有线电视)分配系统 (DigitalVideoBroadcasting;DVBinteractionchannelforCableTv(cATV)distributionsystems) ITU-TI.363.5FRENCH一1996B1ISDNATM适配层规范;类型5AAL(BIsDNATMAdaptat tionLayerspeeifieation:Type5AALsPeCIFICATIONDELAcoUcHED'ADAPTATIONATM DURNIs-LB:AAL.DETYPE5 ITU-TQ.2931一1995/Amd2一1999/Cor1一2000NO.2数字用户信令系统用于基本呼叫/连 接控制的用户网络接口第3层规范(DigitalSubseriberSignallingsystemNo.2UserNetworkInr terfaceUNIlayer3speificationforbasiccall/conneetioncontrol As/NZSs13818.6-1999信息技术移动图象和相关有声信息的一般代码第6部分;数据存储 媒体命令和控制的扩展(InformationteehnologyGenericcodingofmovingpieturesandassociated audioinformation一ExtensionsforDsSMCC DINETS300468一1997 数字视频广播 DVB系统服务信息sI的规范Digitale Fernsehrundfunk(DVBFestlegungderServieeinformation(S)fuerDVBSysteme DINETS300802一1998数字视频广播(DVB).DVB交互业务用网络独立协议(DigitalVideo BroadeastingDVB) Network-independentprotocolsforDVBinteractiveserviee DNEN30182一200数字视频广插(DB)数据广播的DvB规范[DgeialvdeoBradestine EN301192 (DVB)-DVBspeeifieationfordatabroadcasting theEnglishversion Endorsemens of v1.5.l(2009-11)asGermanstandard刀 DINEN3014262002卫星地面站和系统(SES)包括R&.TTE指令3.2条规定的基本要求在内 不用于1.5/1.6GHz频带工作呼救与安全通信的低数据速率地面移动卫星地球站(LMES)和海上移动 卫星地面站(MMES)的协调EN[SatelliteEarthStationsandSystemsSES)HarmonizedENfor
GB/T31261一2014 LowdatarateLandMobilesatelliteEarthStationsLMES operatinginthe1,5/1,6GH2fr requency article3.2oftheR&.TTEdireetive bandscoveringessentialrequirementsunder ETSITs102472一2009数字视频广播(DVB);基于DVB-H的P数据广播:内容投递协议 (DVB);IPDatacastoverDVB-H:ContentDeliveryProtocolsV1.3.1 [DigitalVideoBroadeas sting ETSTs102602一2009卫星地球站和系统(SEs);用于DVBRCS的连接控制协议[Satellite EarthStationsand ttemmsSES);BroadbandSatelliteMultimedia;ConnectionControlProtocol syst C2P)forDVBRCSSpecificationsV1.1.l;lncludesDisk ette ETSITs1026062007数字视频广播(DVB);通用流封装(GSE)协议[DigitalVideoBroadcast DVB);GenericStreamEne ncapsulation(GSEProtocolV1.1.1] ing ETSIEN301358-1一1999卫星地球站和系统(SES);基于工作于19.7GHz至20.2GHz空到地 和29.5GHz至30GHz(地到空)频段上的静止轨道卫星的卫星用户终端(SUT[SateliteEarthStations andSystems(SES);SatelliteUserTerminals(sUT)UsingSatelitesinGeostationaryOrbitOperating inthe19,7GHzto20,2GHzSpace-to-Earthand29,5GHzto30GHzEarth-to-SpaceFreguency BandsV1.1.1] ETslEN301427一2001卫星地球站和系统(SEs);涵盖R&.TTE导则第3.2章中基本要求的工 作于11/12/14GHz频段的除去航空站以外的低速率移动卫星地球站(MEs)的协调EN标准[Satellite EarthStationsandSystemsSES);HlarmonizedENforLowDataRateMobileSatelliteEarthStations MESsExceptAeronauticalMobileSatelliteEarthStations,Operatinginthe11/12/14GHzFre queneyBandsCoveringEssentialRequirementsunderArtic] 卫星地球站和系统(sES);涵盖R&.TTE导则V1.1.1第3.2章中基本 ETSIEN3021862004 要求的工作于11/12/14GHz频段的低速率卫星移动航空地球站(AESs)的协调EN标准[Satellite EarthStationsandSystemsSES);HarmonizedENforsatellitemobileAircraftEarthStations AESsoperatinginthe11/12/14GHzfrequencybandscoveringessentialrequirementsunderarticle 3.2aftheR&.TTEDiretiveV1.l.1门 E:TsIEN302307-2一2009数字视频广播(DVB);第二代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系统广播、互动 服务、新闻采集和其他宽带卫星应用程序[DigitalVideoBroadcasting(DVB);Secondgenerationm framingstructure,channelcodingandmodulationsystemsforBroadcasting,InteractiveServices,News Gatheringandotherbroadbandsateliteapplications(DVBS2)V1.2.1] ETsEN302340-2一2006卫星地球站和系统(SES);涵盖R&.TTE导则第3.2章中基本要求的 工作于分配给固定卫星业务的11/12/14GHz频段的船载卫星地球站MES)的协调EN标准[Satelite SES EarthStationsandSystems );HarmonizedENforsatelliteEarthStationsonboard IVesels(Es Vs) operatinginthe11/12/14GH2frequeneybandsallocatedtotheFixedSatelliteServiceFSS) coveringessentialrequirementsunderartiele3,2of] E:TSIEN302448-3一2007卫星地球站和系统(SES);涵盖R&.TTE导则第3.2章中基本要求的 工作于14/12GH么频段的火车载跟踪卫星地球站(MES)的协调EN标准[SatelliteEarthStationsand S SES);HarmonizedENfor Earth StationsonTrainsESTsoperatinginthe Systems tracking 14/12GHafrequeneybandscoveringessentialrequirementsofariele3.2oftheR&.TTEdirectiveV1. 1.1] IEEE802.3Corrigendum1 -2009信息技术系统本地和城域网之间的电信与信息交换 特 殊要求第3部分;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范部分15;勘误表1:时间考虑 between Telecommunicationsand 暂停业务[Informationtechnology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 tanareanetworks;Specific -Part3:Carriersense temslocaland muliple lnmetropolit requirements 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 rcificationsSection1 andphysicellayer speci
GB/T31261一2014 to5; nsiderationsforPAUSEoperatio Corigenduml,Timingconsi 符号和缩略语 以下界定的符号和缩略语均适用于本文件 3.1 符号 X 乘 幕 并置 mod 以为模 1t 空字符串(零长度 在一个ATMTRF突发帧中的ATM信元数(1、2或4 Natm ,n=112 在一个可选的MPEGc2-TsTRF突发赖中的MPEG包数1.2X" Nm 在一个ATMTRF突发帧中使用的可选前缀的字节数(0,2或4 N Vptm 在sYNC突发赖中使用的可选SAC域的字节数,在随机化以及包含了可选的CRC N Vpyme 后,对于级联码为0,231,对于Turbo码为0,12或16(见6.4 3.2缩略语 NcC:随机字符串noncel RCsT:随机字符串nonce2) AAL:ATM适配层ATMAdaptationLayer) ACM:适应性编码调制AdaptiveCodingandModulation) AcQ:捕获突发帧(AcQuisitionburst ADT:应用数据表ApplicationDataTable) ATM: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 AUU:ATM用户至ATM用户ATM-Userto.ATM-User) AVBDC;完全基于容量的动态容量AbsoluteVolumeBasedDynamicCapaceity BAT:业务群关联表(BouquetAssociationTable) BBHEADER:基带头标(DVBS2)[BasebandHeader(DVBS2)] BCD: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BinaryCodedDeeimal BTP:突发倾时间计划(BurstTime1 Plan C2P:连接控制协议(ConneetionControlProtocol cBC,密码分组链接(CipherBHlockCh haining CcCC-IE:连续载波控制信息元ContinuousCarrierControlInformationElement) CCM:连续编码调制 ConstantcodingandModulatiom) CMF:控制和监视功能(ControlandMonitoringFuneions) Table CMT:校验信息表CoreetionMessage CNI 载波与噪声加干扰的比值(CariertoNoiseplusInterlerenceratio) Protocol crPcsP,公共部分会聚子层协议数据单元(CommonPartconvereneesadblsyer" DataUnit) CR,容量申请(CapaeityRequests CRA:恒速率分配ConstantRateAs ssignment
GB/T31261一2014 Check 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eRedundaney CRsC循环递归系统卷积吗(CircularReceursieSystematicConvolutional) CSC:公共信令信道Co ommon SignalingChannel) virtualchannelused CTRL/MNGM:DULM中使用的控制/管理虚拟信道Control/Mar lanagement inDULMD DES:数据加密标准DataEn ncryptionStandard CommandandControl DSM-CC:数字存贮介质-指令与控制DigitalStorageMedium DULM:数据单元标识方式DataUnitLabellingMethod DVB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VideoBroadeast) DVBS基于卫星的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VideoBroadeastbySatellite) DVBS2:数字视频广播-卫星传输第2版(DigitalVideoBroadceasting一Satellitetransmision2nd generation EIRP:全向辐射功率EmittedIsotropicRadiatedPower EIT;事件信息表EventInformationTable EKE:显式密钥交换ExplicitKeyExchange ESl:编码符号识别符(EncodingSymbolldentifier) FCA:自由容量分配FreeCapacityAssignment) F:CT:帧组成表(FrameCompositionTable) FDT:前向纠错数据表(ForwardErorCorectionDataTable) FEC:前向纠错(ForwardErorCorrection FECFRAME:前向纠错帧(DVB-S2)[ForwardErorCorreetionFranme(DVBS2)] FILs:前向链路信令(ForwardLinkSignalling GEO);静止地球轨道(GeostationaryEarthOrbit) GFC:通用流量控制(GenericFlowControl GsE通用流封装(GenericStreamEnceapsulation) HMAC:基于散列的消息认证码(Hash-basedMessageAuthenticationCode I:同相(In-phase) IANA:因特网分配的成员授权(InternetAssignedNumbersAuthority) D:标识符Identifier) IDU:室内单元InDoorUnit) IE:信息元(InformationElement) Ec,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trotechniclcommissiom)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ofEleetriealandElectronicesEngineers) IP;英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D)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eesDigitalNetwork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l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 Tel ITU;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dlecommunieationUnion IV:初始化矢量InitializationVeetor) LFsR;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iaearFeedbackshifRegister) LLc;逻辑链路控制(LogicealLink Control ForwardErrorCorrection LLFEC;链路层前向纠错LinkL -ayer LSB;最低位LeastSignifieantBit) M&.C;监视与控制MonitoringandControl
GB/T31261一2014 ccessControl MAC;媒体接人控制Medium N MP-TDNMA多频-时分多址访间(MultipleFrequeney一TimeDvisionMltiplel AcceSS InformationBase MIB;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MKE;主密钥交换MainKeyExehange' Mobil MobileOpt;支持移动的RRCST的可选要求(OptionalrequirementforRCST's 'ssupporting ty Mobil MobileReq:支持移动的RCST的强制要求Mandatorypro forRCST'ssupporting V1SIOnsf ity MODCOD,联合编码调制(DVBS2)[MODlation-cODingcombinationDVB-S2) MPAFMPEG适配域方式MPEGAdaptationFiedmethod MPEG;移动图象专家组MultipleProtoeolEncapsulation) MPE:多协议封装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 MSB:最高位MostSignificantBit NCC:网络控制中心NetworkControlCentre NCR,网络时钟参考(NetworkCloekReference) NIT:网络信息表(NetworkInformationTable) NIU.网络接口单元(NetworkInterfaceUnit) NL.Os;非视距(NonLineofSight) NMC;网络管理中心NetworkManagementCenter) ODU;室外单元(outdoorunit) (OPCR;初始节目时钟基准(OriginalProgramnClockReference) (Osl:开放系统互连(OpenSystemslnterconnection) PAT;节目关联表(ProgramAssociationTable) 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nmputer PCR;节目时钟基准(ProgramClockReference) PDU;净荷数据单元(PayloadDataUnit) PID;包识别符(PacketIdentifer) PLFRAME,物理层倾(DVBS2)[PhysicallayerFrame(DVBS2)] PLHEADER;物理层头标(DVBS2)[PhysicalLayerHeader(DVB-S2) PLR;丢包率(PacketL.ossRatio PMT;节目映射表(ProgramMapTable PPm;百万分之(PartsPerMilion PREBS;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seudoRandomBinarySequence PRNG;伪随机数字发生器(Pseudo-RandomNumberGenerator) PSI节目特殊信息(ProgramSpeeificInformation) Network PSTN;公共电话交换网(PubicSwitched dTeephoner PvC:永久虚拟电路(PermancertVirtualCircuin) Q;求积分Quadrature QKE,快速密钥交换QuidkKeyExdhange) QPSK;四相移位键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 RBDC;基于速率的动态容量Rate-BasedDynamic Capaeity) RCS:卫星回传信道ReturnChannelviaSatellite) RRCST:回传信道卫星终端ReturnChannelSatelliteTerminal
GB/T31261一2014 RMT;RCS映射表RCSMapTable Rs;里德-所罗门ReedSoomon SAC;卫星接人控制SatelliteAccessControl) SAR;分割与重装SegmentationAndRe-assembly SBN;源块编号(SourceBlockNumber) sCT;超帧组成表(SuperframeCompositionTable) sDT;业务描述表(serviceDeseriptionTable) SF:扩频因子SpreadingFactor Sl:业务信息ServiceInformation) SIT:卫星交互终端Satelite TerminalD lnteractive SMATV: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ateliteMasterAntennaTelevision) SNAP;子网访问协议SubNetworkAccessProtocol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ManagememtProtocol SOF;帧起始StartOfFrame) SPT;卫星位置表SatelitePositionTable) sUT;卫星用户终端(atelliteUserTerminal svC;交换虚电路(SwitchedVirtualCireuit) sYNC;同步(sYNChronizationbursttype) TBTP,终端突发时间计划(TerminalBurstTimePlan TCT:时隙组成表Time-slotCompositionTable TDMA:时分多址访问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 TG业务网关TraffieGateway TIM;终端信息消息TerminallnformationMe essage) TRF;业务(突发类型)(Traffieburst type) Ts;传输流TransportsStream Tx:发送器Transnmitter) UNI;用户网络接口(UserNetworkInterface VBDC;基于容量的动态容量(Volume-BasedDynamicCapacity vcI:;虚电路识别符(VirtualCircuitldentifier) VPI;虚通道识别符(VirtualPathldentifier) wGS84;世界测地系统1984(worldGeodetiesystenm1984) XFECFRAME;复杂FECFRAME(DVBS2[CompleXFECFRAMEDVBS2)] DVB中的卫星交互网络参考模型 4.1 协议栈模型 对于具有前向广播和回传信道的交互性业务,其简单的通信模型有以下层构成: a)物理层:定义了所有的物理电气)传输参数 传输层;定义了所有相应的数据结构和通信协议,例如,数据容器等, b e)应用层;是指交互应用软件和运行环境(例如,家庭购物、脚本翻译等). 注为了有助于这些层规范的制定,本标准采用了一个简化的0sI协议层模型,图1指出了该模型的几个低层,并 表明了最低两个层的几个关键参数,本文只描述与卫星交互相关层规范
GB/T31261一2014 应用层 网络无关 更高的煤介层 协议 接入机制、桃结构 网络相关 协议 同步、调制、信道 编码、频率范围、 滤波、功率 图1 一般系统参考模型的层结构 4.2系统模型 用于DVB交互业务的系统模型见图2,在服务提供商(SP)与用户之间应建立以下两个信道" 广播信道;在P和用户间建立起单向宽带广播信道,用于传输视频、音频、数据等业务,它可 a 以包含前向交互路径 b)交互信道;在SP/用户和用户间建立起双向交互信道,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回传交互路径:从用户至SP,用于向SP/用户提出申请、应答和发送数据 前向交互路径;从sP至用户,用于提供从sP/用户至用户的信息,以及其他交互业务规 定所需的通信信息 它可以嵌人到广播信道中,在一些简单的应用中,该信道可能不要, 而借助于广播信道来携带数据至用户 -RCST由网络接口单元(由广播接口模块和交互接口模块组成)和机顶盒组成,RCST同 时为广播和交互信道提供接口 RCcST与交互网络的接口是通过交互接口模块实现的 回传信道卫星 终编(RCST 广播信道 (DVB传物系统》 广播信道 广播传送 广播网络 媒介 广播服务 适配器 广播 接口 提供商 终点用户 模块 机 顶 单 交互信道 回传交互路径 元 交互接 口模块 交互服务 外部 供商 交瓦网络 的 交互网络 适配器 网络接口 单元 交互信道 前向交互路径 与网络无关 与网络有关 与网络无关 图2交互业务的一般系统参考模型 4.3卫星交互网络的参考模型 云量RCST的卫星交互网络的总体参考模型见图3,应具有以下功能模块 网络控制中心(NCC);提供控制与监视功能(CMF),它产生控制和定时信号,并由一个或几个
GB/T31261一2014 馈接站发送,用于卫星交互网络操作; 业务网关(TG);一个TG接收RCST回传信号,提供计费功能,交互业务、与外部公网的连接、 专用业务提供(数据库、付费TV或视频、软件下载、网上购物、网上银行、金融业务,股市接人、 交互式游戏等以及网络(因特网、,ISDN,PSTN等); 馈接站:一个馈接站发送标准的DVBs或DVBS2上行链路信号,该链路上复合了用户数据" 用于卫星交互网络操作的控制和定时信号 注:RCST也就是SIT或sUT 前向链路传送从NcC和用户到RcST的信令,从NcC到RCcST的信令是回传链路操作所应 具备的,后文中称为“前向链路信令” 用户业务和前向链路信令均能在不同的前向链路中传 送,可能会有几种RCST配置,这取决于RCST有几个前向链路接收通道 -适应移动环境的卫星交互网络与固定环境下情况相比具有相同的功能模块例如,NCC NMC、网关、交互网络适配器等),以及信令机制(前向、回传链路),图4是该情况下参考模型 移动RCST,NCC和网关还实现了附加的专门适应于移动环境的特性(例如,扩频、信道受阻 应对措施等),在不同的应用和环境条件下的切换例如,视距、非视距)要涉及移动性管理机制 与技术,以及NCC,网关,RCST在管理波束切换时需要的一些特殊的信令 SATFw SATRT DvVB前向 链路2 DVB前向 链路1 RCST 回传链路 馈接站1 饿接站2 网关1 网关2 RCST RCST RCST RCST 交互网络 广播网络 网络 网络2 适配器 近配器 交互服务 广播服务 提供商 提供商 Nc 图3卫星交互网络参考模型
GB/T31261一2014 SATFwRT SATFWRT 卫星切换 DVBFW DVBFW RcSsRT RCSRT G网 惯接站2 佛接 L0S 链路 GW LOS RCS1 饿接站1 RCST 波束切换 网关切换 网络1 网络2 GW3 交互网络 播网络 适配器 适配器 交互服务 广播服务 提供商 提供商 NCCNMC 图4移动卫星交互网络参考模型 4.4动态连接性 动态连接性定义;为基于发生在业务/控制或管理面的事件,建立、修改、释放在Hub/RCST之 a 间的链路层连接的能力 动态控制的连接性能在参考模型中现存的链路中实现 b超出参考模型的附加类型卫星交互网络,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动态连接性 -通过在星上将MF-TDMA转换为一个或多个TDM载波,由RCsT间的直接网状连接实 现动态控制的连接性; 通过透明转发器上的MF-TDMA交互信道,由具有MF-TDMA接收机的RCST间的直 接网状连接实现动态控制的连接性 前向链路 5.1RcST接收数字信号范围 RCST应能接收符合GB20600一2006,DINETs300802一1998,DINETs300468一1997,DINEN 301192一2010,ETSIEN302307-2一2009标准的数字信号 5.2DVB-S2的模式 对于DVB82,应有两种模式(profiles),一种是广播模式,只能用连续编码调制(cCM); 一种是交
GB/T31261一2014 互模式,可以用自适应编码调制(ACM) 应用时前向信道的ACM需要在NCC的控制下进行,并且要 在回传信道传送CN参数和MODcOD_RQ(调制编码请求)参数,这些参数在ETSIEN302307-2一 2009中的D.5中有定义 两个参数在SAC域的ACM子域中传送(见6.7.1.1.1),或在DULM中的 ACM信息单元中传送(见6.7.2.2或6.7.2.3) 5.3ACM子域和ACM信息单元 ACM子域和ACM信息单元由8bit无符号整数组成,CNI取值为0255,对于MODCOD a RQ,其中7bit为参数,1bit预留作将来用 按ETsEN302307-22009定义,MODcOD RQ参数允许要么请求一个特殊的传输模式,其特征为MODcOD和存在引导符号;要么表明 信息无效和无需特殊传输模式 RCST应能传送当前测量到的CN参数,并在每次获得一个 包含ACM子域的分配时隙时,导出MODcOD_RQ参数(在网络中使用ULM情况下,ACM 的传送条件尚未定义) 在8.6.5.14中描述的传输模式支持表,描述了网络前向链路实际能支持的传输模式 该表包 含 -个传输模式定义上的循环,每个模式以MODcOD_RQ值表征,还有引导符号的使用和可 能的FECFRAME长度 当RCsT应传送MODcODRQ参数值时,其要么从表中选择一个 传输模式,并组成相应的MoDcODRQ参数值,或者如ETsIEN302307-2一2009中所定义 的,用特殊的MODcOD_RQ值表明信息无效 在响应从RCST来的ACM子域或信息单元时,NcC将采用相应的RCST将接收的每个PL FRAME的传输模式 其要么采用RCcST通过MODcOD_RQ请求的传输模式,要么是在请 求一个模式之前的传输模式支持表中的模式 5.4前向链路扩频(移动选项 应用本标准,DVBS2前向链路能够被扩频,该扩频应用有两级:扩展和扰码 第一项操作是 扩展,即将每一个(I十Q)符号乘以一个chip序列,以扩展信号带宽 每个符号的chup数称 为扩展因子(SF),当SF=1时,就是常规的DvBs2信号 第二种操作是扰码,就是对扩展信 号进行扰码处理 图5是两级处理的示意图 HFRAME N符号 N,*SF 扩展PLFRAME 扩展符号 N*SF 扰码序列 扰码序列 扰码重置 Nm*SsF 扰码后的PLFRAME 扰码后的 符号 图5前向链路扩频 b)扩展应基于PLFRAME,随后是常规的DVB-S2物理层扰码处理 每个PLFRAME中的符 号,包括PLHEADER和引导符号(如果有的话),均应被一个实值扩展序列c(i)所扩展 !和Q支路的每个符号的扩展输出于是变成相应的sF个chp的序列 实质上就是将实值 符号项与c(i)相乘的结果 扩展序列应在时间上与符号沿对齐 若(d[k])点=0,l, Nm l,表示MFRAME的(十Q符号.这里Nn 表示一个 c 刊FRAMME FRAME 10o
GB/T31261一2014 PLFRAME中的符号数,于是,扩展后得到扩展序列s(i ×SF)一1 s(i)=d([i/SF])c(mod(i,SF))Jfori=0,l,(N叫rRwE d 扩展码c(i)共定义了四种扩展因子;1、2,3、4,具体值在8.6.5.l1.11中的卫星前向描述符中 发送,就DVBS2ETSIEN302307-2一2009中的参考调制信号流程而言,扩展应在物理层扰 码之前立即执行 第二步操作扰码,应采用与ETSEN302307-2一2009中5.5.4定义的物理层扰码一样的方 式,除以下之外 这里的扰码序列长度为NmFRAwE*SF,而不是NmFRAE; 扰码序列作用于整个PLFRAME,包括PLHEADER和引导比特; -扰码序列与PLFRAME在时间上应对齐,并且在每个PLFRAME起始要重新初始化 f对于复值序列,当SF>1,则用ETsIEN302307-2一2009中5.5.4定义的复值扰码序列w(i 进行扰码 扩展PLFRAME周期取决于所选择的调制方式和扩展因子 扰码后的符号,应 直接将扩展符号s(i)乘以扰码序列 i :(i)=s(i)Xw(模66420),i=1,2,(NmrRE×SF) g扰码后,信号(z(i}应按ETSIEN302307-2一2009中5.6所描述的进行平方根升余弦滤波 h)当SF>1时,在相应的卫星前向链路描述符(8.6.5.11.11)中要强制定义明确的扰码序列 回传链路基带物理层规范与多址接入定义 基带物理层的规范 RCST回传链路基带信号处理框图见图6,图6表示RCST发送侧所执行的一般数字信号处理,其 中包括从串行信息比特流的突发格式化到表示数模转换的调制 同步 信息数据 调制信号 突发懒 能量扩散 信道编码 Q突发调制 格式化 MAC数据 图6RCST回传链路基带信号处理框图 6.2RcCST同步 6.2.1 定时控制 RCST的同步是卫星交互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使TDMA系统中用户间的干扰最小并且吞吐 量最大,对于RCsT要有一些强制性约束,但如果NCC能处理诸如卫星频率转换错误,以及RCST载 -mode)Doy 波频率的普通模式(e oppler补偿等任务,这些约束能够被最小化 由于这个原因 common- RCST同步方案将基于前向链路信令中的如下信息 网络时钟参考(NCR); b DVB/MPEG2-TS私有部分中的信令; NCR作为前向链路信令,以特殊的PID在MPEG2传输流中传输 如果前向链路采用了 CCM方式的DVBS或DVBS2,则NCR遵循IsO/IEC13818-1:2007中定义的PCR分发机 1l
GB/T31261一2014 制 NCR通常由MPEG视频编码器导出,然而此处的NCR是从NCC参考时钟中导出的 NCC参考时钟具有或好于5ppm的精度 d 若前向链路采用了ACM方式的DVBS2,应采用以下机制 在前向链路采用了ACM方式的DVBS2情况下,为了能够为TDMA传输建立起时间参 考,RCST将成功接收到的NCR域值与一个前向链路中的PLFAME帧中的参考符号 refere ence_symbol)的到达时间关联在一起 该参考符号是与系统相关的参考点,它应是 第N个DVBS2物理层帧的帧起始域的第一个符号,对一个NCR域,其最高位在第 N十2个DVBS2物理中; -个NCR域分到两个物理帧中不会引起模 偏移2是为适应于前向链路设备的编码时间 糊,因为NCR的最高位通常在第一个物理层帧中传输,如图7所示; 图7给出了一个NCR域在两个DVB92帧中可能的拆分 在DVBS2信号载有单一的传输 流情况下,图7中显示,两个NCR片段将被连续地在DVBS2帧n十2和n十3中传输 更一 般情况是一个DVBs2可以有多个传输流 在这种情况下,属于其他传输流ID的n十3 ,n十k一1可以出现在物理帧n十2和n十k(k>3)之间,其中载有指向事件SOFn的NCR 域片段 NCR时钟 soF触发器 NCR域 锁存 (42比特 SOF NCR包 NCR域第一比特 HEDAER FECFRAME LHEDAER XFECFRRAME PLHEDAER FECFRAME H2 2 +3 +3 图7发送器中NCR与soF事件的关系 6.2.2载波同步 载有前向链路信令的MPEG2传输流含有一个NCR信息,它为RCST提供NCC参考时钟的 a 27MHz参考; b)正常的载波频率精度应优于10-"(均方根) 6.2.3突发帧同步 通过检查前向链路信令,RCST重新找到中心频率,开始时间以及发送突发帧时长(见8.4.1中 SCT、FCT和TCT表); 在反向链路上RCST之间的冲突解决在6.8中描述 b 突发帧应参照突发时间表(BTP)来发送的,该表是从前向链路信令中接收到的(见6.8.3). BTP描述了中心频率,超帧的绝对起始时间以NCR计数值给出)以及突发帧定位的相关频 12
GB/T31261一2014 率和时间偏移等 同时,表中还有时隙属性描述 一个超帧通常起始于RCST的本地NCR 计数器的一个给定值,该计数器为超倾中所有突发帧定位提供参考 基于与网络同步的目的, RCST重建NcCC参考时钟的绝对值,比较重建值与BTP给出的NCR值 当两个值相等时 即出现计数时隙的参考时间; 突发同步精度应在符号周期的50%以内,其分辨率应为1个NCR计数间隔 突发同步精度 是指偏离计划突发时间和发送端实际起始时间的最坏情况 计划突发时间是一个时间点,该 点出现在理想重建的NCR值等于写人该突发帧TBTP中的值时 理想重建的NCR观察点 定义在理想无时延DVBS接收机的输出口上 如果需要获得特殊的精度,接收机时延的补偿 可以由RCsT完成; 的重复的发送时刻相对于其给定 若采用了通过突发顿重复实现扩频的方式,则这些同 的分时隙时刻的变化量不能超过士5%个码元符号 6.2.4符号时钟同步 符号时钟精度应在TcT中的正常符号速率值的20ppm之内(见8.6.5.5) 符号时钟速率应有一 个短期稳定性以限制突发帧中的任何符号的时间错误在1/20符号周期内 6.3 突发顿格式 6.3.1四种类型的突发帧 共有以下四种类型的突发帧: a)业务(TRF); 捕获(AcQ); b e)同步(sYNC) 公共信令信道(csc). d 注:突发格式将在下面描述 6.3.2业务(TRP)突发帧格式 6.3.2.1业务突发帧 a)业务突发帧用于承载从RCST到网关/RCST的有用数据 b) 具有ATMTRF突发帧格式和可选MPEG2传输流突发帧格式,用于承载ATM信元或 MPE(G2传输流 注,这些突发帧的信道编码在6.5中定义 一个TRF通常跟着一个保护时隙以用于关闭发送功率和时间偏移补 偿,这些将在6.6.4中描述 6.3.2.2ATMTRF突发帧格式 ATM业务突发帧的净荷由Nm个串接的ATM信元组成,诸如6.7.1.1.1中描述的,每个信元53 比特,加上可选的N比特前缀 此处的ATM信元遵循标准ATM结构,但并不必要支持ATM的 业务 如图8描述的ATMTRF突发恢, 13
GB/I31261一2014 N.信元 SAcN字节 53字节ATM信元 [53字节AT信元 可选前缀53字节ATM信元 53字节ATM信元 随机化前缀随机化ATM信元 随机化ATM信元 首部 编码后的突发赖 图8ATMTRF突发帧的描述 6.3.2.3可选MPEG2传输流突发帧格式 在以MPEG2-TS包为基本传输单元的情况下,每个突发帧包含Nmpeg个串接的MPEG2-TS包 每个包长度为188bit,在6.5中描述了突发包括几个信道编码块,如图9MPEG2-TsTRF突发帧的 描述 从TCT的time_slot_duration域中,RRCST能够推算出TRF时隙内的MPEG2包的数目 MPEG2-TSTRF突发帧的传送是可选的 RRCST在CsC突发帧上会告知NCC它支持这种机制见 6.3.4) 188字节MPEG2-Ts 188字节MPEG2-TS 88字节MPEG2-Ts 188字节MPEG2-TSs 随机化MPEG2-TS 随机化MPEG2-IS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 首部 图9携带MIPEG2-Ts包的可选TRF突发帧的组成 6.3.3同步与捕获突发帧格式 6.3.3.1同步(SYNC)突发帧格式 sYNC突发帆被RcsT用于维持同步和向系统发送控制信息,它由用于突发帧检测的报头(可配 置的,在TCT中向RcST指明,在8.6.5.5中描述)和一个长度为sAcC_length字节的卫星接人控制 sAC)域(见6.7.1.1.1)组成 在随机化后(见6.4),一个可选的CRC(见6.5)能被加到这个域中,并给 出总的容器大小N字节数 以6.4中描述的恰当的差错控制编码,使该容器被进一步保护 如同 TRF,sYNC通常跟随一个保护时隙,以用于减小发射功率和时间偏移补偿(见6.6.4) 图10示出了 sYNc突发帧组成 在何种程度上使用sYNc突发帧取决于NCc的能力 注sYNC能够被用在连续模式下 14
GB/T31261一2014 SAC SAclength字节 随机化的SAC 首部 编码后突发械 图10sYNC突发帧组成 6.3.3.2捕获(Aco)突发帧 在RcST网络可以进行操作之前,应能用AcQ突发帧来实现同步 发送的AcQ突发帧应具有如 图11的格式 报头的长度和内容(包括频率序列)经由TCT(见8.6.5.5)发送到RCST 首部 频率序列 图 11AcQ突发帧组成 6.3.4公用信令信道(CsC)突发帧格式 a)公用信令信道(CsC)突发帧只为RCcsT所用,用以开始登录期间过程、回传链路同步、以及指 明在未登录期间移动和便携终端所处的波束位置 csC突发帧由用于帧和帧头检测的报头、 描述RCST能力的三个域,RCcSTMAc地址.cscRoute ID保留域、和帆类别识别等组成 见图12) 突发的编码在6.5中定义 CsC突发帧数据域参数、RCST能力域“A”,RCST 能力域“B”,执行的RCS标准版本、R(CST能力域“C”、移动性支持域值见表1一表6; b 没有登录的移动RCST可以通过将CSC突发的移动性支持域设置为“位置更新”,以向主站 表明其位置变化,而主站之前知道其支持位置更新功能,该突发csC就是移动RcsT在新被 束中发送的 一个RRCST若并不知道是否被主站许可,则不应发起该位置更新 RCST MAC RCSTRCS 突发顿 RCST 路由D 保倒 能力域A 地址 能力城B 类型编号 能力域c 随机化 随机化随机随机化 随机随机化突 随机化 随机化路 RCST MAC RCST 化RCs RCST 发锁 化保 由D 地址 能力域A 能域B版本 能力域C 类型编号 首部 编码后的突发恢 图12CSC突发帧组成 表1csC突发帧数据域参数 域名 大小(比特 描述/内容 首部 可变 用于突发顿检测和突发开始检测,由TCT定义 参阅8.6.5.5 RCST能力域“A" 24 参阅表" RCSTMAC地址 48 |遵照IEEE802.3Corrigenduml一2009标准的RCSTMAC地址 15
GB/I31261一2014 表1csC突发帧数据域参数 域名 大小(比特 描述/内容 在再生系统中,能够为CSC突发定义一个目标前向链路下行链路) 如 CSC_Route_ID 16 果RCST表明这个域被重载,则该值取决于系统 RCST能力域“B"” 参阅表3 RCST协议版本 参阅表4 RCST能力域“C” 参阅表5 保留 保留 突发赖类型号 1"用于识别csC突发赖 表2定义了在RCST能力域“A”中的不同的比特图案 该24比特域用符号b~b从最低位到最 高位进行编号 表2RCST能力域“A” 参数 比特大小 描述 安全机制 1(ba “1”表示RCST执行9.5节所述的安全机制;“0”表示其他 “1”表示RCST支持SNMP协议(参阅8.5.2,8.5.3和8.6.5.l1.2节);“0”表示 SNMP (a 其他 ATM连接 (b1 “1”表示具有RCSTATM连接能力(B型);“0”表示没有(A类) ”表示CST具有MPBG2-TsTRF帧能力;“o"丧示没有 MPEG2-TSTRF 1(bn 前向链路接收机数目"00”表示1个;“o1”表示2个;“10”表示多于 RCST RCST板型 2(bbs 个;“1l”保留 o"表示RcST不要求AcQ突发帜;"1”表示要求AcQ赖 RCSTACQ 1(b7 ""表示单一室内单元/单一室外单元配置;“1”表示2个或多个IDU连接到 MultiIDU 1(bs 单个ODU s/w版本 依赖于系统 能够被用于确定RcST软件版本 8(b5一b 定义RCST突发帧到突发顿的跳频范围的能力;“00”为20MHz;“01”为 跳频频率范围 2(bb 120MHa 其他模式依赖于系统 ”表示RRcST支持动态MP-TDMA赖;“0”表示RCsT支持固定M MF-TDMA l(b) 赖(参阅6.8.2节) TDMA RcST类 2(bb 依赖于系统 RouteID能力 1(b “1”表示RCST可以在SAC域插人RouteID 00"表示安装模式(参阅8.6.5..节): “O1”表示操作模式; 2(bb RcST模式 10"表示参考RcST模式(能被用于测量卫星频率转换偏移,DL的降雨衰 减等). “11”保留 表3定义了在RcsT能力域"p”中的不同的比特图案 该5比特域用符号一b从最低位到最高 位进行编号 16
GB/T31261一2014 表3RCST能力域“B" 比特大小 参数 描述 参照ETS1TS102602一2009,“0”表示RCST支持动态链接性,并支持8比 动态链接性 1b 特ChannelL_ID;"1”表示不支持 声明支持动态连接可以引发附加的可选的 登录阶段,以确定C2P版本和功能,如ETSTS102602一2009中定义 I“1”表示RCST支持相邻时隙的跳频;“0”表示RCST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传输 跳频 l(b) 需要一个TRF赖时隙 |定义RCST能够在前向链路使用DVBS,如果符合DVBS的能力,该字段是 DvBS能力城 1b "";否则为“o" lRcST能够使用DVBs2前向链路;“11”表示没有DVBS2的能力;“01"表示 在DVB2只使用CMM的能力;“00”表示在DVBs2使用ACM和cMM的 DVBS2能力域 2b-b 能力;“01”被保留 表4执行的RCs标准版本 版本号 值 版本1.4或更早 1 版本1.5 10 保留 0 保留 00 表5定义了在RcsT能力域"c"中的不同的比特图案 该8比特域用符号b一从最低位到最高 位编号 表5RCST能力域“C” 参数 比特大小 描述 表示可选择的,依赖于系统使用CSC_route_ID域 “1”表示该字段按表1定 Route_ID_overload 1(b7) 义的使用;“”表示该值取决于系统 移动支持 移动支持 参阅表6 3(b一b 连续AM RCsT在连续模式下支持回传链路AcM “0”表示支持;“”表示不支持 1(b NL.OS对策支持 IcST具有非线距移动信道对策的能力 “0"表示有能力“1”表示没有 1(b2 表示支持透明网状网信号的接收 该字段编码为" 1;无突发模式接收支持; 2(bb 透明网状网接收支持 ;单载波突发模式接收机 10; I01:;多载波突发模式接收机; 00;保留 17
GB/I31261一2014 表6移动性支持域值 值 能力域设置 000 位置更新 001 无扩频,无连续载波 01o 无扩频,基本连续载波 011 无扩频,增强型连续载波 100 扩赖,无连续载波 101 扩频,基本连续载波 11o 扩频,增强型连续载波 lll 无移动性支持 注;在任意方向上的扩频传输和回传链路传输的连续载波工作方式,分别在6.6.5和10中定义 6.3.5比特计数与解释 “bit0”应指多比特域的最低位 K比特无符号域的最高位应指为“bitk一1” 对于一个有符号域、 “bitk一1”应为符号位,而“bitk一2”为数值相关的最高位 6.3.6传输顺序 数据结构中的域应以它们被定义的次序发送: a)无符号值应从最高位开始传,以最低位结束 b 有符号位应从符号位开始传,紧跟着是最高位,以最低位结束 字节应先从MSB开始处理 随机能量扩散 回传链路数据流应按6.3组帧 以及确保合适的二进制转换,突发帧中的串行数据流应被随机化 伪随机序列的多项式应为GB206002006中的一个见图13) 例如 r'"十r" 1十.r 数据的随机化采用了15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输出的随机序列见图13),随机化器执行 数据与伪随机序列的模2加,以确保“1”和“0”的随机性 SR-1SR-15寄存器的初始值由表7给出 伪随机序列的第一个比特与串行数据流的第一个比特(也就是,突发帧报头后的第一个比特)相加 在 处理下一个突发帧之前随机化器将被复位为初始值 表7随机寄存器的初始化内容 SR3sR4sR5SR6SR7SR8sR9sR1osRl1sR12sR13sR14sR15 移位寄存器sR1sR2 比特值 18
GB/T31261一2014 SR-3 sR-13 SR-14 sR-15 SR- SR-2 SR-4

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GB/T31261-2014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是一种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它使用卫星、地面、有线和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字电视广播。在DVB中,卫星分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分发。

在卫星分发系统中,交互信道是指卫星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双向通信信道。这个信道承载了许多关键信息,如设备的状态信息、数据包的传输状态、加密解密信息等等。因此,交互信道的设计和实现非常重要。

为了规范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国家标准局发布了GB/T31261-2014《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该协议旨在规范卫星分发系统中交互信道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GB/T31261-2014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交互信道中数据包的格式规范
  • 设备状态信息的定义和传输方式
  • 加密解密信息的传输方式

在卫星分发系统中,交互信道的通信协议实现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带宽利用率、数据传输速度、网络连接稳定性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GB/T31261-2014《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为卫星分发系统中交互信道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提供了规范,对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的相关资料

和数字视频广播(DVB)卫星分发系统交互信道通信协议类似的标准

通信终端产品可拆卸设计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通信终端产品可拆卸设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通信终端产品可拆卸设计规范的编号:GB/T31244-2014。通信终端产品可拆卸设计规范共有7页,发布于2015-04-01
纺织面料编码第1部分:棉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纺织面料编码第1部分:棉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纺织面料编码第1部分:棉的编号:GB/T31007.1-2014。纺织面料编码第1部分:棉共有38页,发布于2015-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