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545.2-2009

单臂操作助行器要求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腋拐

Walkingaidsmanipulatedbyonearm-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Part2:Axillarycrutch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单臂操作助行器要求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腋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单臂操作助行器要求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腋拐的编号:GB/T19545.2-2009。单臂操作助行器要求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腋拐共有12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4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实施日期200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675.25KB

单臂操作助行器要求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腋拐


国家标准 GB/T19545.2一2009 单臂操作助行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腋拐 Walkingaidsmamipulatedbyonearm一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一 Part2;Axillaryerutehes 2009-09-30发布 2009-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545.2一2009 前 言 GB/T19545《单臂操作助行器要求和试验方法》分为四部分 第1部分:肘拐; 第2部分;腋拐; 第3部分:手杖; 第4部分:三脚或多脚手杖 本部分为GB/T1954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民政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康复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互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四川省肢体伤残 康复中心、广州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亚玲,贺一鸣,李明辉、既剑华,王保华、于娟媚、张健 本部分首次发布 业
GB/T19545.2一2009 单臂操作助行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腋拐 范围 GB/T19545的本部分规定了腋拐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代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 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部分适用于木材、铝合金、碳素钢、不锈钢及其他材料制作的腋拐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954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8,IsO780:1997,MOD) GB/T14730助行器具分类和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1473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9545的本部分 3.1 腋拐axillarycrutch 有一个支脚和一个手柄,使用中置于身体上部,靠近腋下部位有一个支撑托的助行器具 3.2 腋托axilary support 使用中置于身体上部、靠近腋下部位的支撑托 3.3 手柄handgrip 使用中用于手握持的部件 3 手柄套handgripcoer 覆盖手柄的部件 3.5 侧弓sidebows 连接腋托、手柄和腋拐腿(伸缩杆)的部件 3.6 腋拐腿(伸缩杆)footpiece/extensiombur 连接于侧弓下端可调节的部件 3.7 支脚tip 使用中与地面接触并承受载荷的部件 3.8 基准线datumline 通过腋托上表面中心最低点的水平线
GB/T19545.2一2009 产品分类及代号 腋拐代号由企业或商标代号、分类代号、规格代号和设计改型代号组成 设计改型代号 -规格代号 分类代号 -企业或商标代号 4.2各代号分别选用具有代表意义的汉语拼音首位大写字母、英文单词缩写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4.2.1企业或商标代号用企业或商标名称中两个或三个汉字的汉语拼音首位大写字母表示 4.2. 分类代号按主体材质分类,见表1 表1分类代号 材质 木材 铝合金 碳素钢 不锈钢 其他 代号 M TG BG 4.2.3规格代号用小,中,大的英文单词缩写表示,见表2. 表2规格代号 规格 小号 中号 大号 代号 M 4.2.4设计改型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设计改型代号为1时可省略 4 3 腋拐代号示例 东方牌铝合金材质、中号第3次设计的腋拐,其产品代号为:DFLM-3 技术要求 5.1结构尺寸 腋拐的结构尺寸、参数、参数代号见表3及图1 表3腋拐结构尺寸、参数及参数代号 结构参数 参数代号 称 大号(L 中号(M 小号(S) 最大高度/nmm I >1330 >1150 >1000 L 最小高度/mm s1150 1000 s880 L 腋托最小长度/mm 190 190 190 腋托中心宽度/mm" 2535 2535 25一35 11o 100 95 手柄最小长度 /mm 25 25 25 手柄最小直径/" mm L 基准线到手柄第一个定位孔距离/mm 325 230 <175 L 相邻两个手柄定位孔中心距离/mm 二40 三40 二40 L 75~120 75~120 75120 侧弓与伸缩杆连接螺栓孔间距/mm 调节递增高度值/mm 2530 25~30 2530
GB/T19545.2一2009 表3(续 结构参数 名 称 参数代号 大号(L) 中号(M) 小号 (S 20 20 腋托最高点与基准线间垂直距离" /mm L10 20 >3 手柄调节孔数/个 5 4 腋拐质量/kg <1.5 <1.3 <1 腋托套 基准线 腋托 手柄 侧弓 腋扮腿 支脚 结构尺寸
GB/T19545.2一2009 5.2腋托和手柄 5.2.1腋托套和手柄套应有弹性、不吸水,不掉色、无毒并有良好的防滑性能 5.2.2手柄、手柄套应采用防转动结构设计,使用中不应产生转动和相对滑动 .2. 腋托与腋托套在使用中不应产生相对滑动及脱落 5 3 5.2.4腋托套和手柄套应易于清洁 55 3 支脚 5.3.1支脚材料应耐磨和软硬适度,支脚底部采用凹槽或凸起设计并能防滑,且不应产生吸合现象 支脚底部直径应大于等于35 5 3. mm 5 .3. .3 支脚与腋拐腿(伸缩杆)应紧密配合,且在支脚与腋拐腿之间应安装垫片,支脚应可更换 5.3. 支脚底部(除去凹槽或凸起)的厚度应大于10m mm 5. 3.5腋拐腿(伸缩杆)插人支脚孔的深度应大于支脚高度的1/2 5.4装配与调节要求 5 4.1腋拐各零部件应装配齐全、对位准确、牢固可靠,在正常使用中不应产生异响 用手调节的装置应方便调节,正常使用时固定可靠 5 55 .4.3高度调节弹簧销应双侧安装,弹出高度应大于3mm. 5.5外观要求 可触及的表面不应有毛刺、尖角、锐边和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损坏衣服的缺陷 5.5.2镀(涂)层表面应色泽均匀,光滑平整,不应有露底,起泡脱落、开裂、流挂、起皱和明显的擦伤、 碰伤等缺陷 5.5.3铝制件的氧化膜不应有明显的划伤、烧痕、腐蚀、斑迹和挂具痕迹等缺陷 5.5.4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飞边,凹陷,裂纹和明显的划伤等缺陷 5 .5.5木料不应有腐蚀,虫蚀,木节疤,劈裂、环裂纹理凹陷等缺陷 5.6机械强度 5.6.1按6.4.2静载强度试验后,腋拐任何部件不得产生裂纹、断裂或永久变形 5.6.2按6.4.3弯曲强度试验,腋拐中间位置的偏移量不得超过40nmm 5.6.3按6.4.4冲击强度试验后,任何部件不得产生裂纹、断裂或永久变形 按6.4.5重物摆动试验后,任何部件不得产生松动、裂纹、断裂或永久变形 5 6 5.6.5按6.4.6腋托牢固试验后,任何部件不得产生松动、裂纹、断裂或永久变形 5.6.6按6.4.7疲劳强度试验后,任何部件不得产生裂纹,断裂或永久变形 试验方法 6 试验环境 除特殊说明外,测试应在温度15C35C,相对湿度20%80%的环境中进行 6.2尺寸测量 6.2.1结构尺寸测量 去掉腋托套和支脚,将腋拐置于测试平台上测量各部件尺寸,精确到1 mm 6.2.2支脚、装配与调节测量 支脚和调节装配尺寸测量采用游标卡尺 6.3腋拐部件、装配、调节及外观检验 对腋托、手柄、支脚、装配、调节及外观等无数据要求的项目,均采用目测、手感、试用、观察等
GB/T19545.2一2009 方法确定 6.4机械强度试验方法 6.41试验条件以下各项试验均应将腋拐调至最大高度尺寸下进行 载荷允差士2%,尺寸允差 mm 4.2静载强度试验 6 将腋拐固定在试验支架上,如图2所示,在腋托上放置一块不易变形的平板,通过平板加载,其力的 作用线与腋拐的轴线重合,施加载荷时不得产生冲击 载荷 稳定支架 腋拐在一定的安全 限制内向外及向侧 面的移动不受限制 手柄处于中间孔位 或适当位置 因定支架 图2强度试验 静载荷1600N,施加载荷时间为10 min, ,试验后目测其结果应符合5.6.1要求 6.4.3弯曲强度试验 将腋拐手柄与腋托之间调至最大位置,并如图3所示放置在试验支架上 通过手柄中心悬挂质量为50kg的重锤,然后立即测量腋拐高度中间位置的偏移量 目测其结果 符合5.6.2要求
GB/T19545.2一2009 l/2 偏移量 ," 50kg 60 图3弯曲试验 6.4.4冲击强度试验 将腋拐按图3的要求放置,按图4所示,将质量为50kg的重锤从高于手柄中心50mm处自由落体 冲击手柄,目测其结果应符合5.6.3要求 50kg 50mm 图4冲击试验 6.4.5重物摆动试验 将腋拐按图3的要求放置,在手柄中心悬挂质量为50kg重物,重物的重心距离手柄顶端560mm mm 使重物以悬挂点为中心,垂直于通过腋拐纵向对称轴的铅垂面,偏移150mm的距离,如图5所示,然后 自由摆动至停止,卸载后目测其结果应符合5.6.4要求
GB/T19545.2一2009 50kg 150mm 60 图5重物摆动试验 6.4.6腋托牢固试验 将腋拐按图6的要求放置,在腋拐下端悬挂质量为10kg重物,l0min后去掉重物,目测其结果应 符合5.6.5要求 挂住腋托的 固定车支杆 10kg 图6腋托牢固试验 6.4.7疲劳强度试验 将腋拐按图2要求放置,通过平板对腋拐施加450N循环载荷,加载频率<1Hz,循环次数为
GB/T19545.2一2009 5×10次,试验后目测其结果应符合5.6.6要求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出厂检验 7.1.1.1腋拐产品出厂前应经生产企业的质量检验部门逐一检验合格,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方能出厂 7.1.1.2出厂检验项目包括5.2,5.3(除5.3.4,5.3.5),5.4,5.5的内容 7.1.2型式检验 7.1.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定期检验时 D 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合同规定等 7.1.2. 型式检验按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 .2 7.2抽样和判定规则 7.2.1样本应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 7.2.2型式检验的样品不得少于3件 抽样比率按年产量3000件检验3件的比例抽取,年产量低于 3000件的按3件抽取 7.2.3样本在进行检验后,如其性能指标有任何1项未达到第5章的要求时,则认为该样本为不合格 7.2.4进行型式检验的3件样本中,有1件不合格,可以抽取不合格样本的2倍重新进行检验,检验后 仍有1件或以上不合格则本批产品为不合格 7.2.5进行型式检验的3件样本有2件不合格时,则本批产品不合格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标志 每支腋拐应有标志,其上至少有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 产品名称和型号; e)商标; D 出厂日期 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 e) 使用者最大允许重量 包装 8. .2 包装应牢固可靠,标志清晰,包装图示标志符合GB/T191的规定,并注明商标、数量,净重、毛 重,箱体尺寸,出厂日期、防潮等标志 包装箱内附有以下文件 8.2. 2 产品合格证(标有检验员代号、检验日期等).
GB/T19545.2一2009 b 使用说明书; e)装箱清单 8.3运输及贮存 8.3.1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淋及化学品的腐蚀 8.3.2产品应保存在通风良好有遮篷处,并与能引起产品腐蚀变化的物品隔开

湿法硬质纤维板第2部分:对所有板型的共同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湿法硬质纤维板第2部分:对所有板型的共同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湿法硬质纤维板第2部分:对所有板型的共同要求的编号:GB/T12626.2-2009。湿法硬质纤维板第2部分:对所有板型的共同要求共有5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代替GB/T12626.2-1990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6部分:管理平面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6部分:管理平面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6部分:管理平面的编号:GB/T21645.6-2009。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6部分:管理平面共有21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