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046-2012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Testmethodsof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insulateddirectlyburieddistrictheatingpip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的编号:GB/T29046-2012。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共有52页,发布于2013-09-012012年第41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60
  • 实施日期2013-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2页
  • 文件大小1.01M

以图片形式预览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 GB/T29046一2012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 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Testmethodsoftechmiealspeeifieationforpre-insulateddireetly burieddistricetheatingpipes 2012-12-31发布 2013-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046一2012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保温管道外观和结构尺寸检测 保温管道材料性能检测 热水直埋保温管道直管的性能检测 2: 3: 热水保温管道接头的性能检测 热水保温管道管件的质量检测 35 热水保温管道阀门的性能检测 36 保温管道报警线性能检测 l0 ll 蒸汽直埋保温管道性能检测 蒸汽直埋保温管道管路附件的质量检测 12 燕汽直埋保温管道外护管防腐涂层性能检测 13 45 主要检测设备、仪表及其准确度 14 46 15数据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48 16检测报告 48
GB/T29046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城市建设研究院、河 北昊天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保温管厂、 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大连益多管道有限公司,天津市宇刚保温建材有限公司,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 备有限公司、天津津能管业有限公司、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金麟、白冬军,杨健、贾丽华周日从,张建兴,刘瑾、丛树界、叶连基、,同必行、 邱华伟.,江彪、于桂霞.郑中胜,牛三冲,张金玲J周抗冰.吴江.胡全喜,冯文亮,高雪,就旭 m
GB/T29046一2012 引 言 为使我国预制直埋保温管道产品进一步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严格控制产品的质 量,切实保证管道的长期使用寿命,需要统一预制直埋保温管道产品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并制定相应 配套的、先进可操作的检验测试方法标准 对于热水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的检测参考了EN253:2009《用于区域供热热水管网由工作钢 管、聚氨酯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组成的预制直埋保温管》的性能检测试验方法及其2003版的 部分性能检测试验方法;热水保温管件、保温接头,保温管道阀门的检测分别参考了EN448;2009(《用于 区域供热热水管网由工作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组成的预制直埋保温管件》 EN489;2009《用于区域供热热水管网由工作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组成的预制 直埋保温管道接头》、EN488;2003《用于区域供热热水管网 由工作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 烯外护管组成的预制直埋保温管道钢制阀门》的检测试验方法;对于蒸汽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的保温 性能检测参考了AsTMC6531997(R2007(低密度纤维毡热阻系数的测定方法》和AsTMc411.2005 《高温绝热材料热面性能试验方法》的检测试验方法 同时也采纳了一些在国内保温管道生产,施工和 检测工作实践中认为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检测试验方法
GB/T29046一2012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 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的术语、保温管道外观和结构尺寸检测,保 温管道材料性能检测、热水直埋保温管道直管的性能检测、热水供热保温管道接头的性能检测、热水供 热保温管道管件的质量检测、热水供热保温管道阀门的性能检测、保温管道报警线性能检测,蒸汽直埋 保温管道性能检测、蒸汽直埋保温管道管路附件质量检测、蒸汽直埋保温管道外护管防腐涂层性能检测 及主要测试设备、仪表及其准确度、数据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检测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热预制直埋热水保温管道和城镇供热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道技术指标的检 测;供热管道的各类预制直埋管路附件以及直埋管道接口部位技术指标的检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迷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义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241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溃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33.1 GB/T1447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1449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1463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1549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3087 GB/T309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3682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GB/T5351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短时水压失效压力试验方法 GB/T5464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548o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GB/T5486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6343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667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T8237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8804(所有部分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 GB/T8806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8813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29046一2012 GB/T9711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GB/T10296绝热层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圆管法 GB/T10297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热线法 GB/T10299保温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 GB/T10699硅酸钙绝热制品 GB/T10799 硬质泡沫塑料开孔和闭孔体积百分率的测定 11835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 GB/T13021聚乙烯管材和管件炭黑含量的测定热失重法 GB/T13350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 13464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GB 13927 工业阀门压力试验 GB 14152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 GB 16400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 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 GB GB 17391聚乙烯管材与管件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GB 17393 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 GB 17430 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确定热塑性塑料材料以管材形式的长期静压强度 GB 18252 18369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GB GB:/T1837o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 GB/T18475热塑性塑料压力管材和管件用材料分级和命名总体使用(设计)系数 GB/23257一2009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683 HG/T3831喷涂聚脉防护材料 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C/T618绝热材料中可溶出氯化物,氟化物,硅酸盐及钠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 Jc/T647泡沫玻璃绝热制品 sY/T0315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 sY/T5037低压流体输送管道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SY/T5257油气输送用钢制弯管 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IS08296塑料薄膜和薄板湿润表面张力的测定(Plastices一Filmandsheeting一Ieterminationof wettingtension) ISO16770塑料聚乙烯环境应力断裂(ESC)的测定全切口蠕变试验(ENCT)[Plastics一De terminationofenvironmentalstresscracking(EsC)ofpolyethyleneFulnotchereeptes(FNCT] A!sPEc5L管线钢管规范(SpecifeatonforLinePpe)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46一2012 供热管道保温结构表观导热系数equivalentthermnlconductiityofthermlinsulationconstruetionfor" heatingpipes 实验室模拟测试时,由供热管道上测定的热流密度、工作钢管表面温度和外护管表面温度计算所得 的保温结构等效导热系数 老化处理ageingtreatment 按照供热管道预期使用寿命与连续工作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式,使外护管始终处于室温环境,将工 作钢管升温至一个高于正常使用的温度,保持恒温至关系式中该温度所对应的时间 3.3 抗长期蠕变性能测试tesforlongtermereepresistance 使供热管道工作钢管升温到比正常使用温度高的一定温度点,保持恒定 施加径向作用力,测定保 温材料在使用期内的径向位移 3 热面性能测试hotsurfaceperformancetest 模拟保温管道设计工况,保温结构热面为最高使用温度,冷面为室温环境 恒温稳定一定时间后 测试保温结构的保温性能,并检测保温结构和材料的状况 保温管道外观和结构尺寸检测 4.1外护管表面 采用目测检查保温管道外护管表面或防腐层有无凹坑、鼓包、裂纹及挤压变形等缺陷,采用卡尺和 钢直尺测量其划痕和变形深度及长度 4.2端面垂直度 采用钢直尺和角度尺测量其端面与工作钢管轴线垂直度偏差,检查保温管两端保温结构是否平整 4.3保温层厚度 在管道的两个端面上,沿环向均匀分布位置,用钢直尺或深度尺分别测量不少于4处的保温层厚度 尺寸,计算其算术平均值为保温层厚度 4.4管道端面聚氨酯保温层结构 4.4.1目测检查聚氨酯保温层是否存在挤压变形 用钢直尺和深度尺测量挤压变形量值,并计算变形 量占设计保温层厚度的百分数 4.4.2检查管端的聚氨酯泡沫与工作钢管及外护管是否紧密粘接 采用塞尺、钢直尺和钢围尺测量聚 氨酯泡沫脱层的间隙径向尺寸、轴向深度和环向弧长 4.5工作钢管焊接预留段长度 用钢直尺测量工作钢管焊接预留段尺寸 4.6轴线偏心距 在管道的两个端面上,目测找到同一直径上的最大和最小保温层厚度位置,采用分度值为1mm的 钢直尺,分别测量不少于4个直径方向上的保温层厚度 当端面不垂直平整时,采用长钢直尺延伸外护 管表面长度,再测量保温层厚度 保温管道外护管与工作钢管的最大轴线偏心距按式(1)计算
GB/T29046一2012 式中: 最大轴线偏心距,单位为毫米(mm); 保温层的最大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 与测量的位于同一直径上的保温层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 保温管道材料性能检测 5.1工作钢管 5.1.1工作钢管材质、尺寸和性能的检测按GB3087,GB/T3091,GB/T8163,GB/T9711,sY/T5037、 AP1sPEC5L的规定执行 钢管液压测试应按GB/T241的规定执行 5.1.2采用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钢卷尺,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工作钢管的公称直 径、外径及壁厚 5.1.3采用目测检查工作钢管的表面质量 5.2 保温材料 5.2.1聚氨酯泡沫塑料 制备试样的基本要求 5.2.1.1 聚氨酯泡沫塑料各项性能检测的试样,应在室温(23士2)下存放72h后的保温管道上切取,取样 点应距管道保温层两端头大于500mm处 取样时应去除紧贴工作钢管和外护管的泡沫皮层,去除皮 层厚度分别为5mm和3mm 多块试样应在保温层同一环形截面均匀分布的位置上切取 5.2.1.2泡孔尺寸 5.2.1.2.1沿保温层环向均匀分布的3个位置上分别切取1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为50mm× 50mm×tmm,为保温层径向最大允许厚度,但不应小于20mm 5.2.1.2.2用切片器沿每块试样的任意一个切割面切取厚度为0.1nmm一0.4nmm的试片 5.2.1.2.3将两片50mm50mm的载玻片,用胶布沿一边粘接成活页状,上层载波片上贴附1张印 有30mm长标准刻度的透明塑料膜片 5.2.1.2.4分别将3块试片夹在两载波片之间,再将载波片置于投影仪或放大40倍一100倍有标准 刻度的读数显微镜之下,调节成像清晰度 在30mm直线长度上计数泡孔数目,并以30mm除以泡孔 数目,分别求得每块试片上泡孔的平均弦长 然后计算3块试片泡孔的平均弦长 当试片长度不足 30mm,可在最大长度上计数泡孔数目,再将实际最大长度除以数得的泡孔数目,得到泡孔的平均弦长 5.2.1.2.5当泡孔结构尺寸在各个方向上明显不均匀时,则应在3块试样的3个正交方向上各切取试 片,求取9块试片上泡孔的平均弦长 5.2.1.2.6平均泡孔尺寸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D=云 式中: D 泡孔平均尺寸,单位为毫米(mm); 泡孔平均弦长,单位为毫米(n mm A -弦长与直径的换算系数,按0.616取值
GB/I29046一2012 5.2.1.2.7采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试样尺寸 5.2.1.3闭孔率 5.2.1.3.1泡沫闭孔率的测试应按GB/T10799的规定执行 5.2.1.3.2试样应取3组,每组为2个正立方体或2个圆柱体 正立方体边长为25 mm ;圆柱体的直 径不应小于28mm,高为25n mm 5.2.1.3.3用干燥的氮气(或氮气)重复清扫仪器样品室、膨胀室和系统不少于2次;隔离膨胀室后,使 样品室升压至20kPa,待气压稳定时,记录升压值;连通膨胀室系统,待气压稳定时,记录降压后的最终 气压值 5.2.1.3.4根据升、降压的比值和试样室、膨胀室体积,计算出试样体积,并根据与试样几何体积的比 值关系,计算出体积开孔岸和闭孔半 测试仪器设备;采用气体比重仪测试泡沫闭孔率,应校准仪器的试样室体积和膨胀参考体 5.2.1.3.5 积,精确至10m;标准压力传感器的渊量范围为0kPh一15kh.线性稍度为0.1%;尺寸渊量采用 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或千分尺 5.2.1.4空洞、气泡 在距管道外护管端头1.5m处起,沿管道轴线方向每间隔100mm长度,环向切割外护管 和泡沫保温层,共切割5刀,形成4个环状切块,切面应垂直于保温管轴线 依次剥开4个环状切块,露 出的保温层环形切面应平整完好 5.2.1.4.2测量环形切面上的空洞和气泡尺寸 对大于6mm的空洞和气泡(平面上任意方向测量). 应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测量其尺寸,这两个尺寸的乘积定义为空洞或气泡的面积 小于6mm的空 洞和气泡不做测量 5.2.1.4.3计算各个环形切面上的所有被测空洞和气泡面积之和,该面积之和占总环形切面面积的百 分率即为测定的空洞、气泡百分率 5.2.1.4.4测试仪器设备;分度值1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5.2.1.5密度 5.2.1.5.1泡沫密度的测试应按GB/T6343的规定执行 5.2.1.5.2从管道保温层泡沫的中心切取3块试样(不应含有空洞),每块试样的尺寸为30mm× 30mm×mm,其中为保温层径向最大允许厚度,但不应大于30mm 试样也可按保温层轴线方向 取30tmm长的圆柱体,圆柱体直径为保温层径向最大允许厚度,但不应大于30mm 5.2.1.5.3测量试样的尺寸,单位为毫米(mm),计算尺寸的平均值,并计算试样体积;称量试样,单位 为克(g);计算表观密度,取平均值,精确至0.1kg/m' 5.2.1.5.4测试仪器设备;分辨率0.01g的电子秤或天平;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5.2.1.6压缩强度 5.2.1.6.1泡沫压缩强度的测试应按GB/T8813的规定执行 5.2.1.6.2从管道保温层泡沫的中心切取5块试样,试样尺寸为30mm×30 mmXmm,或直径为 30 mm、高度为1的圆柱体 1为保温层径向最大允许厚度,但不应小于20mm. 5.2.1.6.3试验机以每分钟压缩试样初始径向厚度10%的速率进行压缩,直到试样厚度变为初始厚 度的85%,记录力-位移曲线 5.2.1.6.4在试验曲线上找出使试样产生10%相对形变的力,分别计算5块泡沫试样的径向压缩强 度,并取平均值
GB/T29046一2012 5.2.1.6.5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机的量程为0kN一20kN,精度0.5级,试验力和变形示值误差为 mm/min500 士0.5%,移动速度调节范围为0.01 mm/min,相对误差士1%;精度为0.01mm的千分 尺或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 5.2.1.7 吸水率 从管道保温层泡沫的中心切取3块试样,试样尺寸为边长25mm的正立方体;也可沿管道 5.2.1.7.1 ,直径为25mm的圆柱体 试样表面用细砂纸磨光 轴向取高度为25mm 5.2.1.7.2试验室室温保持在(23士2) 将试样放人温度设定为50C的干燥箱中,干燥24h 取出 试样放人干燥器中自然冷却,待达到室温后称取并记录试样的质量;将试样重新放人干燥箱中干燥4h. 再放人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后称取、记录质量 如此反复进行烘干、冷却和称重,并对比连续两次称重 的结果 当连续两次的称重值相差小于0.02只时,则判定试样达到恒重要求,最后一次称重值为试样 吸水前的质量m 5.2.1.7.3测量试样线性尺寸,计算试样几何体积V.,精确到10mm 将试样放人盛有蒸馏水的烧 杯中,采用不锈钢丝网压住试样,使水位高出试样上表面50mm,试样与试样之间不得互相接触,并用 短毛刷除去试样表面的气泡 加热蒸水,水沸后保持90nmin 取出试样并立即浸人23土2)C水的 烧杯中保持1h 取出试样后,用清洁滤纸轻轻吸去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得到试样吸水后的质量m 5.2.1.7.4吸水率按式(3)计算: 二ml X100% n= 3 V ×o 式中: 试样吸水率; " 试样吸水前质量,单位为克(g); mo -试样吸水后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的原始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蒸僧水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测试结果为3块试样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取3位有效数值 5.2.1.7.5测试仪器设备;温度范围为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为士0.5C的电热鼓风干燥箱;硅胶干 燥器;分辨率为0.01g的电子天平;1000ml烧杯;lkw电炉;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分辨率 的温度计;计时器 5.2.1.8导热系数 泡沫导热系数的测试可按GB/T10294,(GB/T10295,GB/T10296,GB/T10297中的任一 5.2.1.8.1 种方法,以GB/T10294作为仲裁检测方法 5.2.1.8.2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精度为士3%一士5%;数显温度计的精度为士0.5 5.2.2泡沫玻璃绝热制品 5.2.2.1体积密度 5.2.2.1.1体积密度的测试应按Jc/647规定的试验方法执行 5.2.2.1.2制作3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不应小于200mm×200mm×25mm 5.2.2.1.3称取试样质量,测量试样几何尺寸,计算体积密度,取3块试样体积密度的算术平均值,精 确至1kg/m 5.2.2.1.4测试仪器设备;分辨率为0.1g的天平;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mm的游 标卡尺
GB/T29046一2012 5.2.2.2抗压强度 5.2.2.2.1抗压强度的测试应按GB/T5486的规定执行 5.2.2.2.2制作5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为100mm×100mm×40 mm 测试前,试样应在(1l0士 mm×100mm 5)温度下烘干至恒定质量 试样上下1001 n的两受压面均匀涂刷乳化或熔化沥青,并覆 盖沥青油纸,然后在干燥器中至少干燥24h 5.2.2.2.3在试验机上以(10士1)mm/min的速度施加荷载,直至试样破坏,记录荷载-压缩变形曲线 5.2.2.2.4确定压缩变形5%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并按受压面积计算抗压强度 剔除其中1块试样 偏差较大的测试结果数据,取4块试样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5.2.2.2.5 测试仅器设备;试验机的要求按5.2.1.瓦.5的规定;温度范围为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为 士0.5C的电热鼓风干燥箱;量程为2kg,分辨率为0.l只的天平;分度值为lmm的钢直尺;精度为 0.02mm的游标卡尺 抗折强度 抗折强度的测试应按GB/T5486的规定执行 制作5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为250mm×80mm×40mm 测试前,试样应在(110士5) 温度烘干至恒定质量 在试样的支撑点和施加荷载点位置处,均匀涂刷乳化或熔化沥青,并在涂层上覆盖 沥青油纸,然后再在干燥器中至少干燥24h 试验机支座辗轴与加压轴的直径应为(30士5)mm,调整两支座锯轴间距不应小于 3.3 ,加压轭轴应位于两支座轭轴正中,且应保持互相平行 试验机以(10士1)mm/min的速度施 200mm 加荷载,记录试样的最大破坏荷载 5.2.2.3.4按试样尺寸和最大破坏荷载计算抗折强度,剔除其中1块试样偏差较大的测试结果数据 以4块试样抗折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2.2.3.5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机的要求同5.2.1.6.5规定;温度范围为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为 士0.5C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5.2.2.4体积吸水率 5.2.2.4.1体积吸水率的测试应按JC/T647规定的试验方法执行 5.2.2.4.2制作3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为450mm×300mm×50mm 5.2.2.4 .3 称取试样质量,测量试样几何尺寸 将试样放人盛有(20士5)C自来水的水箱中,试样各边 与水箱壁的距离不应少于25mm,浸泡时间为2h 5. .2.2. 取出试样并吸干表面水分后,再称取试样质量 按吸水前后的质量差及其几何体积,计算 ,4,4 其体积吸水率 以3块试样吸水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2.2.4.5测试仪器设备;分辨率为0.1g的天平;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mm的游 标卡尺 5.2.2.5透湿系数 5.2.2.5.1透湿系数的测试应按GB/T17146规定的干燥剂法进行 5 .2.2.5.2制作3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厚度为20mm,长、宽不应小于80mm. 5.2.2.5.3试样密封并夹紧在试样盘上,采用蜡封将试样边缘和不该暴露的部位封闭,测量试样在盘 中暴露于水蒸汽的区域面积 试样下面放有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或硅胶),与试样下表面之间留有6mm 的间隙 将该试样盘组件放人温度为23C32C、相对湿度为(90士2)%的恒温恒湿箱内,使试样暴 露面朝上,测定水蒸气通过试样进人干燥剂的速度
GB/T29046一2012 5.2.2.5.4定时对试样盘组件称重并记录质量、时间和温湿度 用质量变化值对时间作出一条曲线 开始时质量变化较快,逐渐变化速率达到稳定状态,测试曲线趋于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湿流量 当吸 水量超过干燥剂初始质量的一定比例(无水氯化钙为10%,硅胶为4%)之前,结束试验 5.2.2.5.5结果计算 a 湿流密度按式(4)计算: /A g 式中 -湿流密度.单位为克每平方米秒[g/(me s)门; g m -质量变化,单位为克(g); -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mn/t 直线斜率即湿流量,单位为克每秒(g/s). -试样暴露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b透湿率按式(5)计算 5 wy p声,R一R2 式中: -透湿率,单位为克每平方米秒帕[w/(m sPa; wCp" 水蒸气压差,单位为帕(Pa); 丛p 试验温度下的饱和水燕气压(查表),单位为帕(Pa); Rmt 高水蒸气压一侧(恒温恒湿箱内)的相对湿度,%; Re 低水蒸气压一侧(干燥剂处)的相对湿度,% 透湿系数按式(6)计算: o,=w,× 6 式中: 透湿系数,单位为克每米秒帕[g/(msPa]; o 试样厚度,单位为米(m) L 以3块试样透湿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2.2.5.6测试仪器设备;温度范围为0~150C,相对湿度为30%一98%的恒温恒湿箱;精度为 士1C的温度计、精度为士2%的湿度计;分辨率为0.01g的天平 5.2.2.6导热系数 泡沫玻璃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同5.2.1.8 5.2.2.7浸出液的离子含量 浸出液离子含量的测试应按Jc/T618的规定执行 5.2.2.7.1 5.2.2.7.2称取20g试样,磨碎后放人烧杯,加500ml水搅拌2min,称量烧杯,试样和水的总质量 煮沸并保持(0士5)min.,冷却后加水至原总质量,搅拌均匀,制成浸出液 再以10r/min高速离心 3min,将上层清液约300ml.作为试液 5.2.2.7.3浸出液离子含量测定方法: 氧化物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试剂为硝酸、硝酸铁溶液和硫氮酸汞溶液;氧化物也可采用电 位滴定法测定,试剂为乙醇、硝酸、,硝酸钾和氧化钾溶液,以银-硫化银电极为测量电极,甘汞电 极为参比电极,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按电位突跃确定反应终点
GB/T29046一2012 b氟化物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试剂为硝酸错、依来铬菁R 硅酸盐测定采用硅钼黄法,试剂为乙醉,盐酸、钼酸铵和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硅含量;硅酸盐测定也可采用硅钼蓝法,试剂为乙醉、盐酸、钼酸铵和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再用 抗坏血酸将试液还原成蓝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硅含量 钠离子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试剂为盐酸、钠标准溶液和比对溶液,用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计测定钠含量 5.2.2.7.4测试仪器设备;分辨率为0.1g的天平;精度为0.2mV/格、量程为一500mV~十500mV 的电位计;银-硫化银测量电极;双液接型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分度值为0.02nmL或0.01mL 微量滴定 管;波长范围190nm~1100nm、波长精度士0.5nm,光度测定范围0.0%T125%T的可见分光光度 计;波长范围190nm~900nm,波长精度土0.5nm,火焰/石墨炉系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2.3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 5.2.3.1检测项目 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性能检测项目应执行GB/T13350的规定 纤维平均直径 5.2.3.2 5.2.3.2.1纤维平均直径的测试应按GB/T5480的规定执行,可采用显微镜法或气流仪法测定纤维 平均直径,以显微镜法为仲裁方法 5.2.3.2.2显微镜法;抽取1g左右的纤维放在一块载玻片上,共计3块载玻片,分别用显微镜逐一地 测100根纤维的平均格数,并换算成纤维平均直径 5.2.3.2.3气流仪法;使气流通过定容定量的纤维,利用特定条件下纤维直径与空气流量之间存在的 函数关系来计算出纤维的平均直径 纤维试样应经过约550C,30min灼烧,去除粘结剂后缩分 5.2.3.2.4测试仪器设备;放大倍数800倍以上,分辨率为0.54m的显微镜;最大量程200g、分辨率 为0.01g的天平;气流流量范围为1.0L/min一6.5L /min,压差为1960Pa的气流式纤维测定仪;最 高温度为1000C,控温精度士10C的高温炉 5.2.3.3渣球含量 5.2.3.3.1渣球含量的测试应按GB/T5480的规定执行 5.2.3.3.2制作3块试样,每块切取试样的全厚度,质量11g左右 在(500士20)C的高温炉中灼烧 30min以上,除尽粘结剂后称重,精确到0.01g 5.2.3.3.3试样在压样器中压制后放人量杯内,加人50mL表面活性剂溶液并充分搅拌,再倒人分离 装置中加水分离,使纤维分散、悬浮,水流量为120mL/min一180mL/min,分离10min;将排出的渣球 经105C一300C烘干不少于20nmin,再用孔径不大于0.25mm的筛分装置进行15min的筛分,然后 称量渣球并计算渣球含量 以3块试样渣球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2.3.3.4测试仪器设备;内径为480 、总高度为380mm的分离筒;量程到200mL/min的玻璃 mm 转子流量计;最大量程为200g,分辨率为0.01【的天平;温度范围为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为士2 的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为1000、控温精度士10C的高温电炉 5.2.3.4含水率 含水率的测试应按GB/T16400的规定执行 5.2.3.4.2 称取试样10g,精确到0.lmg,共3份 5.2.3.4.3试样在(105士2)C的干燥箱中反复干燥、称重,直至恒重,按烘干前后的质量变化计算含水
GB/T29046一2012 率 以3份试样含水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2.3.4.4测试仪器设备:温度范围为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为士2C的电热鼓风干燥箱;最大量程 为100g,分辨率为0.1mg的天平 5.2.3.5导热系数 玻璃棉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同5.2.1.8 5.2.3.6尺寸及密度 5.2.3.6.1玻璃棉及其制品的尺寸及密度测试应按GB/T5480的规定执行 5.2.3.6.2毡的厚度可在翻转或抖动后立即测定 将毡制品平放在玻璃板上,在宽度方向距两边各 100mm的平行线上,用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长度各1次,取两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长度尺寸; 在长度方向距两边各100mm和中间位置的三条平行线上,用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宽度各1次,取三次 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宽度尺寸;用4个测点测量厚度;在长度方向距两端各100mm的两条平行线 上,分别在正中位置和距宽边100mm位置各取1个测点,在宽度的中线上取1个测点,再在距宽边 100mm平行线的中间取1个测点,4个测点应分散均匀分布 将针形厚度计压板轻放到各个厚度测点 上,在针插人试样与玻璃板接触1 nmin后读取厚度尺寸,取4个测点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厚度尺 然后称出试样的质量,计算试样密度 测试仪器设备;最大量醒为500《,分辨率为1区的电子秤;分度值为 ,压板压强 11mm 5.2.3.6.3 49Pa,压板尺寸为200mm×200mm的针形厚度计;分度值为0.1mm,压板压强98Pa测厚仪;分度 值为1mm钢直尺或钢卷尺;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 5.2.3.7燃烧性能 5.2.3.7.1燃烧性能的测试应按GB8624规定的不燃材料级别要求,并按GB/T5464规定的不燃性 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5.2.3.7.2制作5块圆柱体试样,每块试样的直径声45”mm,高(50士3)mm 当材料厚度小于 50mm时,试样高度可用叠加该材料的层数来保证 5. 2. 3. .7.3试样先放人(60士5)C的干燥箱中干燥20h~24h,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并记 录其质量 5.2.3.7.4稳定加热炉炉温在(750士5)C至少10nmin,将放有试样的试样架装于炉中,立即启动计时 器;当炉内,试样中心和试样表面的3支热电偶达到温度平衡,即10min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C时,记 录炉内、试样中心和试样表面的温升,记录试样的火焰持续时间,结束试验 将试样及试验后试样破碎 或掉落的所有碳化物、灰和残屑一起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 5.2.3.7.5计算5个试样炉内温升,试样中心和表面温升的算术平均值,炉内平均温升公不应超过 50C;计算5个试样火焰持续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平均火焰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0s;计算5个试样质量 损失的算术平均值,平均质量损失不应超过原始质量的50% 5.2.3.7.6测试仪器设备;控温精度为士2C的加热炉系统;精度为士1C的测温热电偶;温度范围为 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为士2C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分辨率为0.1g的天平;精度士1s的计时仪表 5.2.3.8热荷重收缩温度 5.2.3.8.1热荷重收缩温度的测试应按GB/T1183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180 5.2.3.8.2制作2块圆柱体试样,每块试样的直径47mm50mm,高50mm mmma 5.2.3.8.3根据玻璃棉毡的种类和密度分级,在250一400C范围内选择热荷重收缩温度测试的预 定温度点 将试样放人热荷重试验装置的加热容器中,试样上部加荷重板和杆,使压力达到490Pa 10o
GB/T29046一2012 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当加热温度升到比预定温度点低约200C时,升温速率降为3C/min,直 至试样厚度收缩率超过10%时,停止升温 5.2.3.8.4求出试样厚度收缩率为10%时的炉内温度,取2块试样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记录有无 冒姻、颜色变化以及气味等现象 5.2.3.8.5测试仪器设备;温度范围为常温至900C,升温速率控制精度为士2C/min,荷重压力精度 为士1%士2%的热荷重试验装置 5.2.3.9腐蚀性 5.2.3.9.1玻璃棉及其制品对金属的腐蚀性测试应按GB/T1183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玻璃棉在高 温条件下对金属的相对腐蚀潜力 制作30块玻璃棉毡状材料试样,其尺寸为114 mmX38mm,厚度(25.4士1.6)mm;制作 5.2.3.9.2 铜、铝,钢金属试板各10块,其尺寸为10o mm,铜板厚度(o.8土0.13) mm×251 mm、铝板厚度(0.6士 0.13)mm、钢板厚度(0.5士0.13)mm(均选用型材);将消毒棉用丙酮进行溶剂提取48h,真空干燥后 备用 将3种各5块金属试板分别放人2块玻璃棉试样之间,外边用不锈钢丝网平整包裹固定 5.2.3.9.3 制成3组各5个组合试件;用同样方法将其余金属试板分别放人2块消毒棉之间,制成三组各5个对照 组合试件,厚度与以上组合试件用近 5.2.3.9.4将试件同时垂直悬挂在温度为(49士2),相对湿度为(95士3)%的恒温恒湿箱内 试验时 间为钢板试件(95士2)h;铜和铝板试件(720士5)h 5.2.3.9.5试验结束后,以消毒棉中的金属试板为对照样,检验夹人玻璃棉中金属试板的腐蚀程度 5.2.3.9.6测试仪器设备;控温精度为士2、控湿精度为士3%的恒温恒湿箱 5.2.3.10吸湿率 5.2.3.10.1吸湿率的测试应按GB/T5480的规定方法进行 5.2.3.10.2毡状或板状玻璃棉制品试样尺寸应不小于150mm×150mm,厚度为制品原始厚度,制 作3个试样 用钢直尺和针形厚度计测出试样尺寸 5.2.3.10.3试样先在(105士5)C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记下重量及烘干温度;再放人干燥箱使试样在 不低于60C的环境中达到均匀温度;然后放人温度(50土2)C、相对湿度(95土3)%的恒温恒湿箱中保 持(96士4)h 取出试样后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 5.2.3.10.4按试样尺寸和试验前后的称重记录数据,计算吸湿率 以3块试样吸湿率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测试结果 5 .2.3.10.5测试仪器设备;最大量程200g,分辨率为0.01g的天平;常温至300、控温精度士1 的鼓风干燥箱;控温精度士1、相对湿度精度土3%、箱内置样区无凝露的恒温恒湿箱;分度值为1mm 钢直尺;分度值为1mm,压板压强49Pa的针形厚度计 5.2.3.11憎水率 5 .2.3.11.1憎水率测试应按GB/T10299规定的方法进行 ×150t 5.2.3.11.2毡状试样尺寸为300mm mm,厚度为制品的原始厚度 55 .2.3.11.3试样经(105士5)C干燥至恒重后称重,用钢直尺和测厚仪测量试样尺寸 5 .2.3.11.4将试样放置在与水平位置成45"角的试样架上,调整喷头距试样上端75mm点的高度为 150mm;以1L/min的稳定水流量喷淋1h后,用皱纹纸吸干表面水滴,立即称重 5.2.3.11.5根据喷淋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及尺寸计算憎水率 5.2.3.11.6测试仪器设备:憎水率试验仪,其凸圆形喷头上均布19个0.9mm的孔,附带玻璃转子 1l
GB/T29046一2012 流量计的流量范围为10L/h100L/h,精度为士1%;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士1C的鼓风干燥箱;分 度值为1mm的钢直尺;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1mm,压板压强98Pa的测厚仪;分 辨率为0.01g的天平 5.2.3.12吸水率 5.2.3.12.1吸水率测试应按GB/T5480的规定执行 5.2.3.12.2试样尺寸为150mm×150nmm,厚度为制品原始厚度 制作6块试样 .2.3.12.3测量试样尺寸后在干燥箱中(105土5)C干燥至恒重并称重;然后将试样置于常温水面下 5. 方25mm处保持2h;取出试样,沥干5min并擦去浮水,称取试样的湿重 12.4按试样干、湿重及其尺寸,计算吸水率 以6块试样吸水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2.3.12.5测试仪器设备,量程20g,分辨率为0.1区的天平;分度值为mm的钢直尺;分度值为 0.1mm、压板压强98Pa的测厚仪;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士1C的鼓风干燥箱 5.2.3.13有机物含量 有机物含量的测试应按GB/T11835矿物棉及其制品有机物含量试验方法的规定执行 5.2.3.13.1 称取干燥试样10区以上,放人经过灼饶和称重的燕发皿或堆蜗内,在鼓风干燥箱里 5.2.3.13.2 105Cl10C烘干至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将试样连同器皿一起称重 5.2.3.13.3然后放人马弗炉内,以(500士20)C灼烧30min以上,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一起 称重,计算有机物含量 5.2.3.13.4测试仪器设备;量程100g,分辨率为0.1mg的天平;常温至300、控温精度士1笔的鼓 风干燥箱;最高温度为1000C,控温精度士10C的高温炉;干燥器 5.2.3.14最高使用温度 5.2.3.14.1最高使用温度测试应按GB/T17430的规定执行 5.2.3.14.2截取一段长度不小于2.5m、用玻璃棉制作保温层的保温管道为试样,按圆管法试验方 法,使保温结构内层热面温度为最高使用温度,外层为室温,保持恒温96h进行测试 5.2.3.14.3试验后,目测检查玻璃棉保温层是否完整,观察外观的变化 检测玻璃棉密度、导热系数 的变化 5.2.3.14.4测试仪器设备;圆管法热传递测试装置,含控温热源、精度为士0.5C的温度传感器、精度 为士4%的热流传感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长度为1m的钢直尺 5.2.4绝热用硅酸铝棉 体积密度 5.2.4.1 硅酸铝棉的体积密度测试应按GB/T5480规定的密度测量桶方法执行 5.2.4.1.1 将用天平称量的100其试样均匀放人密度测量桶的外桶内,使内桶与棉贴实,5min后测量 5.2.4.1.2 内,外桶高度差 计算体积密度 测试仪器设备;最大量程200g,分辨率0.01只的天平;密度测量桶,外桶内径150mm,内 5.2.4.1.3 桶外径149mm、 mm;分度值为1mm mm的游 、质量8.8kg,内外桶高度均为150" 钢直尺;精度为0.02 标卡尺 5.2.4.2含水率 含水率测试同5.2.3.4 12
GB/T29046一2012 5.2.4.3导热系数 硅酸铝棉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同5.2.1.8 5.2.4.4吸湿率 吸湿率测试同5.2.3.10,按GB/T5480的规定执行 5.2.4.5燃烧性能测试 燃烧性能测试同5.2.3.7,按GB/T5464规定的不燃性试验方法执行 5.2.4.6浸出液的离子含量 浸出液的离子含量测试同5.2.2.7,按JC/T618的规定执行 5.2.5硅酸钙管壳 5.2.5.1外观质量 5.2.5.1.1外观质量检测应按GB/T10699外观质量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检测 测试管壳的尺寸、缺 棱缺角、端部垂直度和纵向翘曲度偏差 5.2.5.1.2量具工具;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分度值为1nmm的钢卷尺;分度值为1mm的钢直角 尺,其中一个臂的长度为500mm;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卡钳 5.2.5.2密度和质量含湿率 5.2.5.2.1应按GB/T10699密度和质量含湿率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测试 5.2.5.2.2制取3块不小于75mm×75mm×原始厚度的试样分别称重,经(110士5)C烘干至恒重, 冷却后称重并测量几何尺寸 5.2.5.2.3根据烘干前后的质量和试样儿何尺寸,计算试样的密度和质量含湿率 以3块试样密度和 质量含湿率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2.5.2.4测试仪器设备;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士1C的鼓风干燥箱;最大量程2000g、分辨率为 1只的天平;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分度值为1mm的钢直角尺,其中一 个臂的长度等于500mm;精度为0.02nmm的游标卡尺 5.2.5.3线收缩率和裂缝 5.2.5.3.1线收缩率和裂缝检测应按GB/T10699匀温灼烧试验方法的规定执行 5.2.5.3.2制取3块长、宽约120mm、厚度不小于25mm的试样,经(110士5)C烘干至恒重并冷却至 室温;然后在表面长,宽两个方向用刀片分别划出二条相距100mm的平行线,再划二条分别垂直于平 行线的辅助线,测量平行线各与辅助线交点间的距离 5.2.5.3.3将试样水平放于高温炉中,按要求以100C/h150/h的升温速率升温到650C或 1000C,并在该温度下恒温16h;冷却至室温后再测量平行线各与辅助线交点间的距离,计算其线收 缩率,并用放大镜检查裂缝和翘曲情况 5.2.5.3.4测试仪器设备;最高工作温度1000C,恒温精度士10C、升温速率为100C/h150C/h 控温精度土1C的鼓风干燥箱;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干燥器;4倍放 的高温炉;常温至300C、 大镜 13
GB/T29046一2012 5.2.5.4导热系数 硅酸钙管壳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同5.2.1.8 5.2.5.5抗压强度 5.2.5.5.1抗压强度测试应按GB/T10699规定的方法执行 5.2.5.5.2制取3块100mmX100mm厚度不小于25mm无裂缝的试样 经(10士5)C烘干至恒 重并冷却至室温;测量其长、宽、厚尺寸,计算受压面积 5.2.5.5.3在试验机上以10mm/min的速度对试样施加荷载,直至试样破坏 由荷载与变形曲线上 变形速度明显增加或变形为5%时的荷载(取较小值)求得试样破坏时的荷载,计算抗压强度 以3块 试样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2.5.5.4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机要求同5.2.1.6.5规定;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士1C的鼓风干燥 箱;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5.2.5.6抗折强度 抗折强度测试应按GB/T10699规定的方法执行 5.2.5.6.1 5.2.5.6.2制取3块长度约250mm一300mm、宽度为75mm150mm,厚度不小于25mm的试样 放大镜检查应无裂纹;经(110士5)烘干至恒重并冷却至室温,测量每块试样的宽度和厚度 5.2.5.6.3在试验机上,试样置于两根间距为200mm、直径(30士5)mm、长度不小于150mm的圆形 下支承胁上,同样尺寸的上支承肋以10 mm/min 的下降速度加荷,直至试样压坏,记录最大荷载,计算 抗折强度 以3块试样的抗折强度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2.5.6.4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机要求同5.2.1.6.5规定;常温至300C,控温精度士1C的鼓风干燥 箱;钢直尺和游标卡尺;4倍放大镜 5.2.5.7可溶性氯离子浓度 硅酸钙管壳中的可溶性氧离子浓度测试方法同5.2.2.7 5.2.5.8憎水性 硅酸钙管壳憎水性测试方法同5.2.3.11,应按GB/T10299的规定执行 试样为无破坏裂纹的管 壳,长度为300mm,横截面为半环形或扇形,厚度为原始壁厚 5.2.6辐射(反射)层材料性能 5.2.6.1材料辐射率 应采用辐射率测试仪法、红外测温仪和热电偶比较测试法进行材料辐射率测试 5.2.6.1.1辐射率测试仪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制取尺寸约为100mm×100mm、厚度为原始厚度的材料试样,采用辐射率测试仪测定试样 单位面积辐射的热量与黑体材料在相同温度、相同条件下的辐射热量之比,黑体的辐射率为 1.0 测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辐射率测试仪测量范围;e=0.01一0.99,精度为士1% b 5.2.6.1.2红外测温仪和热电偶比较测试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制取尺寸约为100mm×100mm、厚度为原始厚度的材料试样,并通过相关传热学资料对被 a 测材料辐射率预先进行查询,得参考值为e 14
GB/T29046一2012 b 设定测试区域环境温度为被测材料的实际使用温度,将试样放置在该使用温度条件下,用红 外测温仪对材料测温,并将红外测温仪的输人辐射率设定为e,记录测得的材料表面温度T 然后使用热电偶对相同温度条件下的试样再次测温,记录测得的表面温度T 按式(7)计算使用温度下的材料辐射率 - e'=em 式中: 以材料辐射率参考值e为依据,用比较测试法测试、计算所得的材料辐射率值; E 相关资料中查得的辐射率参考值; TT 红外测温仪测得的材料表面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 -热电偶测得的材料表面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再次以材料辐射率参考值e 为依据,重复上述测试步骤,得材料辐射率" 取该两次结果e'、e" 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材料辐射率的第一次测试结果e ,e)中的步骤,将每次所得的辐射率值作为参考值,输人红外测温仪重新进行测试和计 重复 d 算,当连续两次结果的差值不大于2%时.以最后一次的结果作为被测材料的辐射率 测试仪器设备;红外测温仪,精度士0.2C;热电偶,精度士0.2C 5.2.6.2材料耐温平直度 将尺寸为500mm×500mm的辐射(反射)层材料试样贴附在平板上,放置到常温至300C、控温 精度士1C的鼓风干燥箱里 调温至该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保持恒温不少于2h 取出试样检查其平 直度,不应出现明显的鼓泡和褶皱 5.2.7土壤导热系数 5.2.7.1现场测试 测试点应沿供热管道轴线、按设计埋深的管道中心位置选取(对运行中的管道应距管道轴 5.2.7.1.1 线约10m的管道中心位置选取),应包含管道沿线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地下水位处的测点,每种类型 和水位条件的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 在尽量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原始特性的条件下,进行测点布置 土壤导热系数按GB/T10297规定的方法测定,测定现场土壤温度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土 5.2.7.1.2 壤温度用数显温度计在测试点附近测量 5.2.7.2实验室测试 5.2.7.2.1测点选取同5.2.7.1.1 5.2.7.2.2在测点位置,保证不破坏土壤结构和特性的条件下,采用圆桶型取样器,取3块尺寸为 150 nmm×150mm圆柱体形的完整试样,立即称重后迅速装人塑料密封袋中,放置在阴凉处,避免阳 光直射 测定取样处的土壤温度 5.2.7.2.3在实验室中,按现场土壤测试温度的条件下,对土壤试样称重 若与现场称重数值比较出 现偏差,应采用喷雾方法向试样加人与失去重量相同的水量 待水分渗透均匀后,按GB/T10297方法 测定土壤导热系数 5.2.7.3测试结果 测试给定温度下的土壤导热系数时,要求温度测试精度为士1C;导热系数测试结果保留至小数点 后3位有效数字,精确至士0.001w/(mK) 5.2.7.4测试仪器设备 导热系数仪的精度为士3%士5%;数显温度计的精度为士0.5C 15
GB/T29046一2012 5.3外护管管材 5.3.1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 5.3.1.1试样 外护管检测试样应从室温(23士2)C下存放16h后的保温管上切取 5.3.1.2表面质量 内外表面质量检测,采用无放大目测,检查内外表面是否有影响其性能的沟槽,是否存在气泡、裂 纹、凹陷、杂质、颜色不均等缺陷;管端截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偏差检测同4.2的方法 5.3.1.3外径和壁厚 5.3.1.3.1外径和壁厚测试应按GB/T8806的规定执行 mm1.0mm 5.3.1.3.2测试仪器;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分度值为0.5 的钢卷尺钢围尺);精 度为0.02mm游标卡尺;精度为0.01 的千分尺 mm 5.3.1.4管材的分级核定 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分级核定应根据PE管材原料最小要求强度MRS的分级规定,查验管道生产企 业提供的材料分级检测报告 当出现对材料级别的异议时,应依据GB/T18475和GB/T18252的规 定对管材进行长期静液压强度测定,进行分级核定 5.3.1.5密度 5.3.1.5.1密度的测试应按GB/T1033.1规定的浸溃法或滴定法执行 5.3.1.5.2浸溃法;将在空气中已称量,悬挂在金属丝上不大于10g的试样浸人浸溃液的容器中再称 量,然后按称量的质量和浸溃液密度计算试样的密度 5.3.1.5.3滴定法;将薄片试样沉人较低密度的浸溃液中 通过向低密度浸溃液中滴人重浸溃液,直 至最重和最轻的试样片都能稳定悬浮在混合液中至少1min,用比重瓶法测定混合液的密度来求取被 测试样的密度 5.3.1.5.4测试仪器设备;分辨率为0.1mg的分析天平;大口径浸溃容器;精度士0.1C温度计;比重 瓶;恒温浴 浸溃液和分度值为0.1mL的滴定管 5.3.1.6炭黑含量 5.3.1.6.1炭黑含量的测试应按GB/T13021规定的热失重法执行 5.3.1.6.2取3份管材试样,每份约1g,粉碎后称重 5.3.1.6.3管式电炉升温至(550士50)C,通人经活性铜和乙酸锰脱氧的氮气,流速为200mL/min 吹扫约5min 然后将放人样品舟中的试样推人管式电炉中心,调节氮气流速为l00ml/min,使试样 在(550士50)C环境中热解45min 再将样品舟移至管式电炉的低温位置,继续保持通气10min. 取 出样品舟,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 5.3.1.6.4将样品舟置于调节温度至(900士50)C的马弗炉中进行煅烧,直至炭黑全部消失,再次冷却 后称重 5.3.1.6.5按式(8)计算炭黑含量: m二m ×100 8 1 16
GB/T29046一2012 式中: 炭黑含量,%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连同样品舟在(550士50)C热解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ma 一试样连同样品舟在(900士50)C煅烧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取3份试样炭黑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其中的灰分含量按式(9)进行计算: mm e= ×100 nn 式中: -灰分含量,%; c -样品舟的质量,单位为克(g) 1 取3次灰分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5.3.1.6.6测试仪器设备;分辨率0.lm称重天平;测温精度士1C的温度计;由活性铜和乙酸锰除氧 器、管式电炉,马弗炉,40mLmin一400mlmin 气体流量计配置而成的炭黑含量测定装置;50 mm一 60mm 长的石英样品舟 5.3.1.7炭黑弥散度 5.3.1.7.1炭黑弥散度测试的试样应在外护管的同一横截面上,沿环向均匀切取,共切取6个厚度约 为25Am,面积约为15mm的切片 5.3.1.7.2在放大倍数不低于100倍的显微镜下,检查切片是否存在炭黑的结块、气泡、空洞和杂质 并测量其尺寸;检查是否存在黑白相间的色差条纹 5.3.1.7.3测试仪器设备;薄片刨刀;放大100倍显微镜;精度为士0.01mm数显游标卡尺 5.3.1.8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5.3.1.8.1外护管材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测试应按GB/T3682规定执行 5.3.1.8.2试样从外护管或PE焊料上切取,制成3g~6g的粉状或薄片状试样 5.3.1.8.3试验之前先按选定的试验温度190C预热测定仪料简,保持恒温不少于15min 然后将 试样装人料筒并压实,活塞上加5kg砝码负荷,保持料桶温度190不变 5.3.1.8.4随着活塞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口模下挤出试样细条 当活塞下标线到达料简顶面时,用切 断器切断挤出物,将带有气泡的挤出段丢弃 直到挤出段不出现气泡时,逐一收集按一定时间间隔切下 的挤出段,每条挤出段的长度应不短于10mm 当活塞上标线到达料简顶面时,终止切割 5.3.1.8.5逐一称量挤出段的质量,偏差超过15%的挤出段应予去除 计算至少3段质量的算术平 均值,再按切割的时间间隔,求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平均值 5.3.1.8.6测试仪器设备;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料筒内径为(9.55士0.025)mm、口模内径为(2.095士 0.005)mm;精度为士0.1s的秒表;分辨率为0.5mg的天平 5.3.1.9热稳定性 5.3.1.9.1外护管材料热稳定性的测试应按G;B/T17391规定执行 测定试样在高温氧气条件下开 始发生自动催化氧化反应的时间(氧化诱导期)来判定聚乙烯管材的热稳定性 mm30n 5.3.1.9.2试样制备时应首先在管道和管件外护管上截取1块20 mm宽的圆环,从圆环上 截取1个20mm长的弧形段,在弧形段上切取一个直径略小于热分析仪样品皿的圆柱体,最后从圆柱 体上切割一个重(15士0.5)mg的圆片状试样 每组试样数量为5个,试样应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17
GB/T29046一2012 5.3.1.9.3首先按GB/T13464规定的方法,用高纯度校准物质的相转变温度来校准差热分析仪 再 接通氧气和氮气,转换气体切换装置分别调节两种气体的流量,使之均达到(50士5)mL/min,然后切换 至氮气 将盛有(15士0.5)mg试样的开口铝皿置于热分析仪的样品支持架上,以20/min的速率升 温至(210士0.1)C,并使该温度恒定 开始记录热曲线(温度-时间关系曲线)(图1) 保持恒温5 min 后,迅速切换成氧气 当热曲线上记录到氧化放热达到最大值时终止试验 5.3.1.9.4在记录的热曲线图上,标出由氮气切换成氧气时的点A1,并在曲线出现明显变化时的最大 斜率处画切线,标注此切线与基线延长线的交点为A,该两点间的时间即表示试样热稳定性的氧化诱 导期min 取5次试验氧化诱导期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氧化诱导期 min 图1热曲线图 5.3.1.9.5测试仪器设备;能连续记录试样温度的同步热分析仪,精度为士0.1C;分辨率为0.1mg 的天平;量程为10mL/min100mL/min,0.5级气体流量计;氧气和高纯度氮气的供气及气体切换 装置 5.3.1.10拉伸屈服强度与断裂伸长率 5.3.1.10.1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测试应按GB/T8804的规定执行 5.3.1.10.2试样样条的纵向应平行于管材的轴线,沿环向均匀分布位置切取,长度约150mm 试样 数量不得少于3个,管材外径大于和等于450mm时,应制取8个试样 管材壁厚小于或等于12mm 时,可按标准尺寸采用哑铃形裁刀冲制或机械加工方法制样;壁厚大于12mm时,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 制样 5.3.1.10.3在试验机上测试时,应按试样壁厚,类型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在10mm/min100mm/nminm 范围内分别选取,设定试验速度,进行机械拉伸试验 5.3.1.10.4试验机自动显示,记录管材的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或按记录的拉力,试样尺寸和 变形量计算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以多个试样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 结果 5.3.1.10.5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机要求同5.2.1.6.5规定;精度为0.01mm的数显卡尺 5.3.1.11外护管电晕处理后的表面张力 5.3.1.11.1按照Iso829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应用表面张力测试笔,将已知表面能量的测试涂料 涂画在被测表面上,以判定测试涂料的表面张力与被测材料的表面张力是否一致 5.3.1.11.2选择一个能量等级的测试笔在被测表面上涂画约100mm长的线条,然后在2=之内观 察涂料的90%以上边缘是否发生收缩、形成滴状 如果出现收缩,则应更换低一级表面能量的测试笔 18
GB/T29046一2012 重画,直至不出现收缩时,表明此测试涂料的表面能量与被测材料的表面能量相对应,即其表面张力一 致 相反,如果第一次的画线上未出现收缩,则应更换高一级表面能量的测试笔重画,直至出现收缩时 就可判定前一支测试笔的能级与被测材料的表面能量相一致 采用此种方法测出的材料表面张力误差 约为士1mN/m 5.3.1.12纵向回缩率 纵向回缩率测试应按GB/T6671的规定执行 5.3.1.12.1 5.3.1.12.2试样为(200士20)mm长、原始厚的管材 沿试样长度方向刻朋网条间重为Imm的圆周标线,任意一策标线距管材瘤部的距离 5.3.1.12.3 不少于10mm 然后将试样置于(110士2)C的鼓风干燥箱中120min,测量加热前后试样标线间的距 离,求出相对于原始长度的变化百分率 5 .3.1.12.4测试仪器设备常温至300,、控温精度士1C的鼓风干燥箱;测量精度士0.5C的温度 计;精度为0.01mm的数显卡尺 5.3.1.13外护管外径增大率 选取一根用作保温管道外护管,并已进行圆整的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为外径增大率测试 5.3.1.13.1 试样 5.3.1.13.2在管材试样发泡之前,沿轴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选择3点位置测量周长 当保温管道完 成发泡定型后,在同样位置测量发泡后的周长 5.3.1.13.3按式(10)计算外径增大量占原外径的百分比 D二D ×l00 l0) D 式中: -外径增大率,%; D发泡后的外径,单位为毫米(mm): D 发泡前的外径,单位为毫米(mm) 计算3点位置的外径增大率,以其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5.3.1.13.4测试仪器设备;分度值为0.5mm1mm的钢卷尺(钢围尺) 5.3.1.14耐环境应力开裂 耐环境应力开裂测试应按IsO16770的规定执行 5.3.1.14.1 5.3.1.14.2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外护管同一圆周截面的均匀分布位置沿轴线方向切取试样,管道工作钢管直径小于500mm a 时,切取4个试样,当管道工作钢管直径大于等于500mm时,切取6个试样 试样的型式可 以是图2所示的哑铃形;也可以是宽度为10mm、具有平行边的长条形,试样厚度为外护管的 原始壁厚,试样的长度应能保证在两端夹头之间还具有4倍壁厚的距离 切取试样可以采用 、切或冲的方法 在试样长度方向的中间,垂直于轴线同一截面的4个边上,用刻痕刀具刻制出4条相连接的刻 b 试样厚度不同,刻痕的深 痕 该刻痕刀具应设计成能使刻痕底部尖顶的半径不超过101 丛m 度也随之变化,一般深度约为1.6mm 由于外护管具有弧形表面,刻痕的深度会出现不均 但是每一面上都不得存在无刻痕的现象 19
GB/T29046一2012 刻痕 单位为毫米 参考线间距 校正长度 总长 半径 校正宽度 夹具间初始距离 咬厂 端部宽度 0士2 60士2 >150 15土2 外护管原壁厚 60士1 10士0.4 >20 图2外护管耐环境应力开裂测试试样图 5.3.1.14.3按下列步骤进行测试 调制试验装置环境室内的溶液,即在水中加人2.0%表面活性剂(壬酚聚乙二醇艇或仲辛基聚 a 氯乙熔哒[TX-10] b)测量已刻痕试样的实际带状面积,即试样横截面积去除四周刻痕后的实际净面积;将试样安 装在夹头上,并保证刻痕部位完全浸人环境溶液中 施加按式(11)计算的砝码质量,使试样承受(4.0士0.04)MPa的恒定拉伸应力 A×o M= (11 R -会 式中; 施加的负载砝码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试样的实际带状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A 拉伸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杠杆臂长 L、L 杠杆臂长之比,当负载直接加在试样上时,则R=1 R 调节溶液温度为(80士1)C,保持恒温 不断搅拌溶液,防止表面活性剂沉淀 d 环境室溶液达到恒温后开始计时,进行4个或6个试样的试验测试 e) 连续测试300h,不断检查试样是否发生破坏 期间出现试样破坏时,终止试验, f 5.3.1.14.4测试仪器设备;测试设备应能提供为试样施加轴向应力负载的装置,并能保证试样浸泡在 控温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环境中 典型的装置如图3所示 要求施加轴向应力负载的精度为士1%;溶液 环境控温精度为士1C;测温仪表的精度为士0.1C;计时仪表精度为士1min 2o0
GB/T29046一2012 园需 说明 -平衡重; -环境室; 溶液; 低摩擦饺链滚轴; 平衡杠杆臂; 砝码 砝码盘; L、lL 杠杆臂长 图3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装置示意图 5.3.1.15长期机械性能 5.3.1.15.1外护管材料长期机械性能测试的试样尺寸应符合GB/T8804中类型1的规定 当外护 管直径小于800mm时,切取6个试样,当外护管直径大于等于800mm时,切取12个试样 试样应均 匀分布在外护管的同一截面上,其长度沿外护管轴线方向 5.3.1.15.2将试样装卡在恒温浴中的拉伸夹具上,并完全浸人其中的水溶液里 水溶液含有2.0% 的表面活性剂(壬酚聚乙二醇酥或仲辛基聚叙乙烯艇[TX-10],通过不断搅拌防止水溶液中表面活性 剂沉淀 调节水溶液温度为(80士1)C,并对试样施加(4.0士0.04)MPa的恒定拉应力 5.3.1.15.3当水溶液温度达到恒定的(80士1)C时,开始计时 记录试样破坏的时间,计时精确到 士12h 试验进行至2000h时.停止试验 5.3.1.15.4测试仪器设备;具有恒温浴和轴向拉伸装置的长期机械性能测试仪,其拉力传感器精度为 士0.5%;测温仪表的精度为士1C;计时仪表精度为士1min 5.3.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管 5.3.2.1试样 检测试样应从室温(23士2)C下存放16h后的保温管上切取 5.3.2.2表面质量 采用外表面无放大目测方法 外护管颜色应为不饱和聚酯树脂本色或所添加的颜色,检查外护管 21
GB/T29046一2012 表面是否有漏胶、纤维外露、气泡、层间脱离、显著性褶皱、色调明显不均等 5.3.2.3材料成分 应按GB/T18369,GB/T18370的规定检测外护管材料中无碱纤维无捻纱,布的主要性能指标,按 GB/T1549的规定检测无碱、中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碱金属氧化物含量,按GB/T8237的规定检测不 饱和聚酯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 5.3.2.4密度 5.3.2.4.1密度测试应按GB/T1463的规定执行 采用浮力法测定纤维增强塑料外护管材料的 密度 5.3.2.4.2制取5块试样,质量为1g一5g,试样表面应平整光滑 5.3.2.4.3采用适当长度的金属丝悬挂试样,金属丝直径小于0.125mm 分别称量试样和金属丝的 质量,精确到0.1mg 将用金属丝悬挂的试样全部浸人量杯内(23士0.5)C的燕溜水中,除去试样上的 气泡,称量水中的试样质量,精确到0.1mg 5.3.2.4.4根据每次称量的质量数据和蒸僧水密度计算试样材料的密度 以5块试样密度的算术平 均值为测试结果 5.3.2. A 5 测试仪器;分辨率为0.1mg的精密天平;精度为士0.5C的温度计;烧杯或其他容器 5.3.2.5拉伸强度 5.3.2.5.1拉伸强度测试应按GB/T1447的规定执行 5.3.2.5.2试样从外护管同一截面上的环向均匀分布位置切取,数量不少于5个,玻璃纤维缠绕的外 护管应按纤维方向取样 试样型式可为哑铃形或长条形,哑铃形试样长度为180nmm、标距为(50士 0.5)mm,中间平行段宽度为(10士0.2)mm,长条形试样长度为250mm、标距为(100士0.5)mm、中间 平行段宽度为(25士0.5)mm,试样厚度均为外护管原始厚度 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制作 5.3.2.5.3测量试样工作段任意3处的宽度和厚度,其算术平均值为该试样的宽度和厚度 将试样夹 持到试验机的夹具上,对准上下夹具与试样的中心线 调整试验机加载速度为10mm/min,连续加载 直至试样破坏,记录试样的屈服载荷、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以及试样的破坏形式 5.3.2.5.4按式(12)计算拉伸强度 F 12) o ×h 式中: -拉伸强度(拉伸屈服应力、拉伸断裂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O -屈服载荷、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单位为牛顿(N); 试样的宽度,单位为毫米(n mm; 试样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以5个试样拉伸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3.2.5.5测试仪器设备;试验机要求同5.2.1.6.5规定;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5.3.2.6弯曲强度 5.3.2.6.1弯曲强度测试应按GB/T1449的规定执行 试样从外护管同一截面上的环向均匀分布位置切取,数量不少于5个 试样长度不应小于 5.3.2.6.2 80mm, ,宽度为(15士0.5)mm,厚度为管材原始厚度 5.3.2.6.3测量试样中间三分之一长度内任意3点位置的宽度和厚度,其算术平均值为该试样的宽度 心
GB/I29046一2012 和厚度 试验机的加载上压头圆柱面半径为(5士0.1)mm,支座圆角半径为(2士0.2)mm 以16倍 士1倍的试样厚度尺寸为支座跨距,采用无约束支撑,连续加载速度为10mm/min,测定弯曲强度 对 挠度达到1.5倍试样厚度之前呈现破坏的材料,记录最大载荷或破坏载荷;对挠度达到1.5倍试样厚度 时仍不呈现破坏的材料,记录该挠度下的载荷 5.3.2.6.4按式(13)计算弯曲强度: 3P×1 (13 d= 又万 式中: -弯曲强度(或挠度为1.5倍试样厚度时的弯曲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o -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或挠度为1.5倍试样厚度时的载荷),单位为牛顿(N) -跨距,单位为毫米(mm); 试样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以5个试样弯曲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3.2.6.5测试仪器设备同5.3.2.5.5 5.3.2.7渗水性 5.3.2.7.1渗水性测试应按GB/T5351的规定执行 5.3.2.7.2试样为外护管上截取的管段,当外护管管径D小于或等于150mm时,管段的试验段长度 L应大于或等于5D,且不小于300mm;当外护管管径D大于150mm时,管段的试验段长度L应大于 或等于3D,且不小于750mm 在试验段长度以外,还应在两端分别延长50mm~100mm,为密封段 长度 试样两端加装密封后,浸人常温密封水槽中,水槽加压至0.05MPa,保持稳压1h 5.3.2.7.3 将取出 试样的两端密封拆除,检查有无渗透 5.3.2.7.4测试仪器设备;水压试验装置;1级精度压力表 5.3.2.8长期机械性能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管材料的长期机械性能测试方法同5.3.1.15 5.3.2.9外径和壁厚尺寸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管外径和壁厚尺寸检测方法同5.3.1.3 热水直埋保温管道直管的性能检测 6.1管道的保温性能 6.1.1管道保温结构表观导热系数入.和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入 .1.1.1试样制备 o 6 .1.1.1.1试样应从保温管道产品中间,距离管端大于或等于500mm,垂直于管道轴线截取 当测 试管段的工作钢管直径小于500mm时,其长度宜为3m;当工作钢管直径大于或等于500mm时,其 长度不应小于5m 型式试验时,作导热系数测试的管道试样应采用生产4周6周以后的管道 6.1.1.1.2在管道试样两端距端头大于或等于0.5m处,应按GB/T10296的要求,在保温结构上垂 直于管道轴线直至工作钢管切割出宽度不大于4mm的隔热缝,并在缝中填充绝热性能好的纤维棉,阻 23
GB/T29046一2012 隔轴向传热 6d .1.1.1.3在测试管段中间按不同的测试精度要求,选择1个3个垂直于管段轴线的并列测试截 mm200 面,两个测试截面的间距应为100 mm 测试截面个数按测试精度要求选取,测试精度要求 高时,测试截面增至3个 选择并列多个测试截面时,管段上的测试参数取多个截面测试结果的平均 值 在每个测试截面上,沿外护管表面的环向布置温度和热流传感器 当工作钢管直径小于或等于 500mm时,分别在每一个截面的顶部、沿环向45"处和225"处各布置温度和热流传感器;当工作钢管直 径大于500mm时,则在每一个截面上沿环向均布8个温度和热流传感器 6.1.1.1.4测试段长度的测量精度为士1.0mm;外护管的平均外直径和工作钢管的外直径测量精度 均为士0.5mm; 1;外护管厚度的测量精度为士0.1 mm 6.1.1.2测试步骤 6.1.1.2.1设定工作钢管内的温度为(80士10)C,温度控制精度应小于或等于士0.5C 6.1.1.2.2管道外护管处于室内环境中,试验室内封闭环境的温度控制为(23士2)C,试验过程中温度 变化不得超过士1C,室内空气平静,无扰动 6.1.1.2.3试验运行至少4h后,观察测试系统传热是否达到稳态 连续3次间隔0.5h的观测值不 超过该3次的平均值,而且不表现为单向增减的趋势,则认为已达到稳态,采集并记录测试数据 工作 钢管和外护管表面的温度测量精度为士0.1C;外护管表面的热流测量精度在4%以内 计算测试截 面上热流,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和各截面的平均值 6.1.1.3导热系数计算 表观导热系数入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3.1 管道保温结构在平均工作温度为50C时的表观导热系数A应按式(14)进行计算: a D. g×ln" D 入s0= (14) 2又又N 式中: 入 管道保温结构的表观导热系数,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w/(mK] -单位长度平均线热流密度,单位为瓦每米(w/ m; g 保温结构内表面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tw D -保温结构内径,单位为米(m); Dw" 保温结构外径(外护管外径),单位为米(m) b)管道保温结构的平均表观导热系数,是在(80士10)C范围内选取3个不同的工作钢管运行温度 进行测试,由测得的数据按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求得 对于型式试验,要测定3个不同管径,不 同管道温度下的平均值来确定其表观导热系数入n 导热系数值要圆整到0.001w/mK). 6.1.1.3.2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入,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计算管道保温结构中保温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入;,应加上外护管热阻的修正项,预先测定外护管 a 的壁厚,计算外护管内径,计及外护管材料的导热系数高密度聚乙烯的导热系数值宜为 0.40w/(mK) 工作钢管的热阻可忽略不计 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儿按式(15)进行计算 b D 岚 15 XTXw二 A g 24
GB/T29046一2012 式中: 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w/mK)]; A -外护管材料导热系数,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w/mK)]; 入 -外护管内径,单位为米(m). D. 6.1.1.4试验设备 加热热源;能对工作钢管内提供温度不低于200C的加热介质,温度控制精度应小于或等 6.1.1.4.1 于士0.5C; 6.1.1.4.2实验室环境条件可调,环境空气温度控制精度应小于或等于士1C,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应 小于或等于士5%,环境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5m/s 6.1.2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后管道的保温性能 6.1.2.1管道老化处理 6.1.2.1.1老化处理前的管道试样制备同6.1.1.1 6.1.2.1.2老化处理之前,试样管道两端应进行充分密封,以防止气体渗透、扩散 6.1.2.1.3老化处理步骤;设定管道工作钢管内的介质温度为(90士1)C,温度控制精度应小于或等于 管道外护管处于室内环境中,室内温度控制为(23士2)C,试验过程中温度变化不得超过 士0.5C 土1C 试验室应确保密闭,防止气体扩散、渗透,以保证保温材料泡孔中的气体成分不发生明显变化 连续运行150天 6.1.2.2保温性能测试 老化处理后管道保温性能测试同6.1.1.2 导热系数计算同6.1.1.3 老化处理的试验设备要求 同6.1.1.4! 6.2聚氨酯保温层直埋热水管道的剪切强度 6.2.1常温下保温管道轴向剪切强度 试样制备 6.2.1.1 试样测试段应是一截长度为保温层厚度2.5倍,且不应短于200mm的保温管道 在保温结构两 端,保留适当长度的工作钢管,以便于试验操作 试样应在距管端部500mm1000mm处、垂直于管 道轴线截取 共制作3段试样 6.2.1.2测试步骤 如图4所示,试样处于常温(23士2)C环境条件下,由试验装置按5mm/min的速度对工作钢管 端施加轴向力,直至保温结构的结合面破坏分离 记录最大轴向力值,并计算轴向剪切强度 试验可在 管道轴线置于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两种情况下进行,当管道轴线处于垂直方向时,轴向力中应计人工 作钢管的重量 25
GB/T29046一2012 轴向力 F D 工作钢管外径; 保温层厚度; 试样长度,l=2.5×a>200mm; 工作纲管 外护管; 保温层 导向环; 试验装置底座 图4轴向剪切强度测试装置示意图 6.2.1.3轴向剪切强度计算 轴向剪切强度应按式(16)进行计算 16 L×开×D. 式中: -轴向剪切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T F -轴向施加的力,单位为牛(N); L 试样的长度,单位为毫米(n mm; D. 工作钢管外径,单位为毫米( mm 取三个试样分别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 6.2.1.4测试仪器设备 测试仪器设备为200kN~1000kN压力试验机;精度为士0,5%的测力传感器 6.2.2常温下保温管道切向剪切强度 6.2.2.1试样制备 在保温结 6.2.2.1.1试样应为一截长度是工作钢管直径0.75倍的保温管道,且不得小于100 mm 构两端,保留适当长度的工作钢管,用于固定试样和方便试验操作 试样应在距管端部500 mm一 26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GB/T29046-2012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是一种新型供热管道,其具备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等优点。为了确保预制直埋保温管道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相关技术指标,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本文将详细介绍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GB/T29046-2012的相关内容。

一、检测对象

检测对象是指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及其附件。其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包括钢套钢复合管、高密度聚乙烯外壳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管等类型;附件包括接头、弯头、三通、法兰等。

二、检测标准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GB/T29046-2012是一个国家标准,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 技术要求:包括外观质量、基本尺寸、机械性能、密度、导热系数、吸水率、耐压试验、渗漏试验等。
  • 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机械性能测试、密度测定、导热系数测试、吸水率测试、耐压试验、渗漏试验等。
  • 检测规则: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频次和检测结果评定等。

三、检测流程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GB/T29046-2012的检测流程如下:

  1. 外观检查:检查外表面的缺陷、氧化皮、划痕、涂层剥落等。
  2. 尺寸测量:测量管道的长度、外径、壁厚、接口尺寸等。
  3. 机械性能测试:测试管道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冲击韧性等机械性能。
  4. 密度测定:通过称重法或水排放法测定管道的密度。
  5. 导热系数测试:通过热流计法或热板法测定管道的导热系数。
  6. 吸水率测试:将管道在一定时间内置于水中,测定其吸水率。
  7. 耐压试验:通过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检测管道的耐压性能。
  8. 渗漏试验:对管道连接处和管道本身进行渗漏试验,检测其密封性能。

四、检测结果评定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GB/T29046-2012的检测结果评定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当管道所有检测项目符合技术要求时,认为该管道合格;若存在任何一个检测项目不符合技术要求,即认为该管道不合格。

五、结论

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是一种新型供热管道,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GB/T29046-2012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它可以有效地确保预制直埋保温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并提高供热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筑幕墙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幕墙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幕墙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的编号:GB/T29043-2012。建筑幕墙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2013-09-012012年第41号公告
窗的启闭力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窗的启闭力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窗的启闭力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9048-2012。窗的启闭力试验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3-09-012012年第41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