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512-2017

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

Requirementforinterfaceofmannedspacecraftperipheraldockingmechanis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的编号:GB/T34512-2017。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共有26页,发布于2018-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7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20
  • 实施日期2018-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2.56M

以图片形式预览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

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


国家标准 GB/T34512一2017 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 Requirementforinterfaceofmannedspacecraftperipheraldockingmmechanism 2017-11-01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4512一2017 19 对接性能要求 7.1捕获缓冲系统 19 7.1.1对接初始条件 19 20 7.1.2对接力 20 7.2刚性连接系统 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对接航天器质量特性
GB/34512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志张崇峰、靳宗向、邱华勇、姚建、魏智、杨国栋、时军委苑会领、王曦、何慧、 施斐
GB/T34512一2017 引 言 0.1本标准是基于神舟载人飞船对接机构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机构接口为基础提出的,旨在规 范空间对接机构对接接口设计,确保利用不同载人航天器实现在轨对接任务和协作 本标准提供了一 套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设计参数,用于指导设计方能够独立设计具有兼容我国空间站对接接口的对接 机构,同时,也为国外航天器参与我国空间站对接合作提供设计依据 0.2本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际空间站多边协调委员会批准的《国际对接系统标准接口定义文件D版 本),本标准与国际对接系统标准具有接口兼容性的基础,适用于国外载人航天器与我国空间站的对接 合作 0.3本标准提出了必要的接口要求,来确保不同航天器对接接口的兼容性,本标准也提供了一些推荐 的设计参数,如对接初始条件,这些参数作为设计方的参考 本标准不涉及对接机构与航天器之间的援 口要求,也不涉及对接接口的实现方式,设计特性、故障容限、可靠性以及空间环境等要求 因此,设计 方应根据特定项目需求与要求来灵活设计具有通用接口的对接机构 0.4本标准规定了异体同构(雕雄同体)周边式对接机构的接口要求 因此在符合本标准接口要求情 况下,任意的两个主、被动对接机构之间都具有对接接口的匹配性 一般情况下,目标航天器配置标准 的被动对接接口,来访航天器配置标准的主动对接接口 如果来访航天器的主动对接接口未完全符合 标准要求(即,存在某些接口参数与标准不同),但在接口设计上与目标航天器的标准被动对接接口仍可 实现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在空间对接任务前需要任务双方进行对接接口匹配性地面验证试验 虽然来 访航天器的对接接口不采用本标准规定的主动对接接口参数,也可以实现与目标航天器的对接接口匹 配,但是,这增加了接口兼容性风险和地面验证成本 因此,鼓励采用本标准的接口要求 IN
GB/34512一2017 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通用对接接口要求,包括机械接口、热接口和载荷要求,浮 动断接器和对接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地轨道载人航天和国际对接合作等任务的对接机构接口设计,载人登月等其他航 天器的对接接口设计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间对接机构spacecra rafdockingmechanismsystem 使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两个航天器在结构上连接成组合体的机构系统,一般包括主动对接机构和 被动对接机构 3.2 y ;APAS 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 androgynousperipheralassem system; 雌雄同体周边式对接机构 实现对接功能的机构部件均布置在对接通道的周围,对接配合面按反对称布局设计的空间对接机 构,既可以作为主动对接机构,也可以作为被动对接机构 3.3 aetivedockir 主动对接机构 ingmechanismsystem 能够主动完成对接与分离功能的空间对接机构 3.4 被动对接机构passivedoekingmechanismsystem 配合主动对接机构完成对接和分离功能的空间对接机构 3.5 对接初始条件initinlcontactconditiosfordocking 两航天器空间对接机构第一次机械接触时,主动对接机构对接坐标系(或对接口)相对于被动对接 机构对接坐标系(或对接口)之间同轴偏差的相对坐标值相对位移与相对转角)及其一阶导数(相对速 度与相对角速度.
GB/T34512一2017 3.6 对接docking 在同一时刻以一定相对运动速度到达到空间中同一位置附近,两个航天器从接触,捕获、缓冲校正 到实现结构刚性连接的过程 3.7 捕获ceapture 两航天器由机械接触到实现柔性连接的过程 3.8 刚性连接hardcaptne 两航天器上的对接机构通过对接锁锁紧克服各种载荷来实现组合体的机械结构连接 3.9 对接通道innertumnel/ransfertunnel 两航天器对接完成后,在两对接机构之间形成的可供人员和物资转移的通道 3.10 密封粘着力sealadhesionforce 在主、被动对接机构对接面之间的密封圈压紧到一起后将其分离所需要的力 3.11 浮动断接器noatingemetr 挤带连接器umbiicalconnector 具有浮动功能,能够补偿对接偏差实现电、气、液路等资源连通和断开的脉带连接机构 一般将具 有浮动功能的一端作为主动端,不具有浮动功能的一端作为被动端 -般要求 4.1系统描述 4.1.1对接过程 两个航天器的对接示意图见图1 空间对接机构通过两个工作阶段实现对接 第一个阶段由捕获 缓冲系统来实现,建立两飞行器的初始连接,缓冲碰撞能量,并校正两飞行器的相对运动姿态,然后将两 飞行器拉近到一起 第二阶段由刚性连接系统实现,建立对接面的结构锁紧和密封,形成一个对接通 道,加压后作为乘员通道和货物转移通道 目标航天器 来访航天器 被动对接机构 主动对接机构 图1航天器对接示意图
GB/34512一2017 空间对接机构典型的对接任务过程如下: 主动对接机构将对接环推出到准备对接位置,等待对接 a 接触与捕获;两飞行器相互接近 在满足对接初始条件下,主、被动对接机构的对接环发生机 b 械接触,并建立柔性连接 缓冲和校正;主动对接机构衰减两个飞行器之间剩余相对运动,并校正相对姿态 d 对接环拉回:主动对接机构对接环拉回,将刚性连接接口带人到工作范围内 实现对接面的结构连接 e 建立两个飞行器对接通道的密封连接 建立电气、液路或气路等接口的连接 g 4.1.2对接接口形式 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的对接口分为3种形式 完全异体同构形式:具有该接口形式的对接机构既可以作为主动对接机构,也可以作为被动对 aa 接机构使用; 主动形式具有该接口形式的对接机构只能作为主动对接机构使用 b 被动形式:具有该接口形式的对接机构只能作为被动对接机构使用 4.2坐标系 4.2.1对接面坐标系o.-XY乙 用于描述空间对接机构对接面接口的右手坐标系 其原点O 固定在对接机构对接框前端面中 心,O.X,轴与对接方向同轴,o.Y,轴为异体同构线(即反对称线),见图2 Y 导向销 导向孔 L Pn ZZ OmO x lnmm m 导向销 导向孔 异体同构线 图2对接机构坐标系示意图 4.2.2对接环面坐标系O,-XYZ 用于描述空间对接机构对接环接口的右手坐标系 对接环面坐标系原点O 固定在对接机构对接 环端面中心,o.X,O.Y与o.Z分别与对接面坐标系o. -X_YZ 各轴同向,见图2.
GB/T34512一2017 4.2.3对接坐标系0-XY2 用于描述空间对接机构对接初始条件的右手坐标系 对接坐标系原点位于对接环面坐标系 O-X.YZ 原点o处 oX,OY与Oz与对接环面坐标系ox.YZ 各轴同轴 其中,主动对接机 构的oX轴与o.x,同向,被动对接机构的oX轴与o.x?反向 4.3单位 未注长度单位均为“毫米(mm)”,角度单位为“度(),分('、秒(")” 除非特别指定,未注尺寸公差 均按照GB/T1804一m执行,未注形位公差均按照GB/T1184一K执行 4.4标识说明 在本标准的接口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a 符号“)”内的尺寸数值表示本标准其他部分已重复性标注 b)在尺寸数值后标识“(参考)”,表示该尺寸值不属于标准要求,而是属于公认约定的规格; 在尺寸数值后标识“最小)”,表示该数值为最小限值 c 在尺寸数值后标识“(最大)”,表示该规格应不大于该尺寸数值 d 5 对接接口要求 5.1总体布局要求 载人航天对接机构应采用导向板内翻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总体布局要求如下 a 在对接时,来访航天器对接机构的对接口一般为主动模式,目标航天器对接机构的对接口一般 为被动模式; 对接机构接口布局见图3 b 对接机构应满足图3所示的对接通道最小直径要求当通道内部存在局部突出时,突出尺寸应 c 满足双方航天器的任务要求
GB/34512一2017 b800o 日一 10 说明 -对接锁(×12); 分离传感器(X×2); -导向饷(×2); 导向孔(x2); 卡板器(x3)3 分离推杆(×2) 对接框( X1; 对接环(×1); 捕获传感器(×3); 捕获锁(×3) 10 11 密封圈(×2). 图3对接接口布局一轴向视图 5.2捕获缓冲系统 5.2.1布局要求 捕获缓冲系统接口包括对接环、捕获锁、卡板器、传感器和传感器触发区 具体布局要求如下 捕获缓冲系统接口布局见图4; a 捕获缓冲系统的传感器接触区域为3个环形带,其内外边缘直径分别为1202mm 和 b 1224nmm,见图5; 捕获缓冲系统传感器位置应根据传感器接触区范围进行布置 主动对接机构配置捕获锁,被动对接机构配置卡板器 具备主,被动对接功能的对接机构应 同时配置捕获锁和卡板器
GB/T34512一2017 120'土1'30" 120土3 30二 60"二 日 120"士3" 详见图5 120"土1'30” 说明: 传感器接触区( ×3); 导向板(×3); 捕获传感器(×3) 捕获锁(×3); 卡板器(×3) 图4捕获缓冲系统接口布局 传感器接触区 外边 1224 内边缘:1202 图5捕获缓冲系统传感器接触区 5.2.2对接环 对接机构对接环应具有3个内翻式导向板,导向板均匀布置在对接环圆周上 具体接口要求如下 对接环主要接口尺寸见图6. a b) 当对接机构处于被动模式时,其对接环应拉回到刚性连接系统对接面下,并处于紧固连接状
GB/34512一2017 态;对接环与卡板器接口关系见图7,对接环与对接框之间接口关系见图8 当对接机构处于主动模式时,对接环应在对接面上方的准备对接位置处进行捕获 32.5"+ A一A o1200-0.s o0.15 45'+8 0- R10 日(0) 1160+BIss 清极 6处 1250土0.2 R5 中心线 A一 图6对接环结构 对接环环面 (122 0.15 o1 2 R5" 对接框对接面 对接环环面 R5 "2"o 45 45"土i 卡板器 中心线 图7对接环与卡板器截面 图8对接环与对接框位置关系 5.2.3捕获锁与卡板器 捕获锁安装于对接环导向板内,卡板器安装于对接环缺口位置,具体接口要求如下 捕获锁与卡板器相互配合的尺寸如图9图11所示 a b -般应在卡板器上设置应急分离装置 在图12所示卡板器退让区域情况下,捕获锁与卡板器 能够相互解锁脱离
GB/T34512一2017 24.2士0.1参考 卡板器 捕获锁 对接环 中心线 图9捕获锁与卡板器配合关系 必1202+8 2.7(最大 6") 对接柜 对接环 上平面 卡板器 45"士20" 2" 对接框 对接环 30(最小 下平面 卡板器 B 45"士20'" 中心线 R3 图10卡板器中心截面图
GB/34512一2017 232(最小 对接环上表面 对接框面 对接环中心线 锥面 卡板器 上平面 下平面 70(最小 11卡板器径向视图 图 1202'督) 对接框 对接环 罗 卡板器退让区域 1o嫌心 中心线 图12卡板器退让区域示意图 5.2.4捕获传感器力 捕获传感器产生的总阻力限制要求为,所有捕获传感器行程范围内同时下压所产生的阻力一般不 大于66N 5.2.5捕获传感器接触区 对面配合工作的对接机构捕获传感器的接触区域应在图5规定的区域内接触 5.3刚性连接系统 5.3.1布局要求 刚性连接系统实现两航天器间最后的结构连接 刚性连接系统接口要求如下 a 刚性连接系统接口布局见图13和图14 对接锁在对接框上的安装分布圆半径为R663.5+ 0.07一0.05 mm 分离推杆和分离传感器在对接框上安装分布圆半径为R682.5mm士 0.25mm 导向销和导向孔在对接框上安装分布圆半径为R687.5mm士0.15mm.
GB/T34512一2017 详见图14 1355 30'士1 督x 1501 30"士1 G0'1 15士1 会 R63.松 对接锁中心线 说明 分离传感器(×2); 导向销(x2); 导向孔(x2). 分离推杆(×2); -对接锁(×12): 密封圈×2); 对接框(x1). 主动锁钩(×12); 被动锁钩(×12 图13刚性连接系统接口一轴向视图 10
GB/34512一2017 L2=s 对接框异体同构线 0土0.05 导向孔对称线 25士0.05 687.5土0.I5 导向孔 导向销 图14导向销与导向孔 对面配合工作的对接机构传感器等部件在刚性连接系统对接面指定区域内接触 对接机构 b 刚性连接系统传感器分布区应符合图15和图16中指定区域的规定 刚性连接系统传感器等 零部件接触区域应相对对接面下沉1mm士0.05mm 11
GB/T34512一2017 53 53 2式 83 83 R680 注:ae的剖面线区域为对接面传感器安装区域;ae的空白区域为传感器接触区 图15传感器分布区 山1410 330 304土1 o1273士1 下沉面 125585 1士0.05 12.2(最大 对按框 密封圈 图16对接框截面视图 12
GB/34512一2017 分离推杆布置位置应满足图13要求,一般设置2个分离推杆,并与对面的分离传感器相匹配; 当对接机构设置多于3个分离推杆时,第3个及以上的分离推杆应布置在图15中ae对接 面传感器安装区域内 5.3.2对接通道 对接通道的最小直径应符合图3中标注的尺寸要求 对接机构对接框是对接通道的结构支撑,它包含用于结构对接的接口法兰 5.3.3密封 刚性连接系统应安装两道同心的压力密封装置 相对径向锁钩位置,压力密封装置处于内部位置 要求如下 密封圈直径尺寸参见图16. a b 应能适应密封圈之间、密封圈与对接面金属之间的接触配合; 密封圈能承受的气压差应不小于101kPa: c 同心密封圈的总密封粘着力应不大于800N d 在自由状态下,密封圈突出对接面高度应不大于2.2mm 5.3.4导向销和导向孔 导向销和导向孔配合用于刚性对接接口的最终对准 刚性连接系统安装两个导向销和两个导向 孔,其接口见图17和图18 25 对接框 SR3 R3 对接糕而 图17导向销尺寸 13
GB/T34512一2017 30.2 R20.5士0.3 g 239土0.3 90土30 12士0.5 对接框面 士0.05 图18导向孔尺寸 5.3.5对接锁锁钩 5.3.5.1 锁钩布局及接口要求 刚性连接系统应在外部设置对接锁锁钩,均匀布置12对主动锁钩和被动锁钧,可以形成最多24个 连接点(见图13) 对接机构的12个主动锁钩应与对面配合工作的12个被动锁钩实现啮合锁紧 刚性连接系统锁钩接口见图19一图23,主动锁钩的运动应被限定在如图24所示的包络内 被动锁钩边缘 79.5, 主动锁钩边缘 2.5土0.15 圆弧切面 对接面 被动锁钩 主动锁钩 对接锁中心线 图19对接锁锁钩解锁位置视图 14
GB/34512一2017 5土0.3(参粉 被动锁钩边缘 主动锁钩边缘 42.5土0.15 被动对接机构对接面 被动锁钩 主动锁钩 主动对接机构对接面 对接锁中心线 图20对接锁锁钩进入啮合位置视图 95(参考 被动锁钩边缘 主动锁钩边缘 42.5土0.15 被动对接机构对接面 发生位移后的被动锁钩 加载后的主动锁钩切面 主动对接机构对接面 对接锁中心线 图21对接锁锁钩锁紧位置视图 载荷作用线 20器 15土0.25 参差 10 o Rg R2r e O 冷 1t8 82.5"士0.5 中心线 20士0. 23士0.1 图22对接锁主动锁钩 15
GB/T34512一2017 n生 10,0 5士0.1 30 R m 家 载荷作用线 35 11士0.1 中心线 5"士0.5” 2土0.3 30最大 ut8: 2士0. R 3 ? SR b 82.5"土0.5 图23对接锁被动锁钩 16
GB/34512一2017 56土0.3(参考 2.50.15 锁钩运动包络 对接面 !锁钩运动包络 对按锁中心线 图24对接锁锁钩运动包络 5.3.5.2锁紧力载荷要求 对接锁锁钩锁紧后的工作载荷应在以下数值范围内 主、被动锁钩锁紧后的最小锁紧力载荷为27000N aa 主、被动锁钩锁紧后的最大锁紧力载荷为37000N b 主动锁钩和被动锁钩单元设计极限载荷大于50000N C 5.3.6刚性连接接触区域 刚性连接系统为对面对接机构的零部件指定了接触区域 这些接触区域可以用于不同刚性连接系 统传感器或其他子系统 位置要求如下 对接面上的零部件的分布位置应符合图13和图15的要求 a b)在传感器位置设计时,应避开规定接触区域内的安装孔、洞,并进行干涉情况检查确认 5.3.7分离推杆 分离推杆的配置应符合5.3.1e)的要求 具有接口兼容性的对接机构分离推杆的分离合力及行程要求如下 处于收缩状态下(即与对接面处于同一平面),分离推杆的分离合力应不小于1100N aa b 在对接面上方5.6mm处,分离推杆的分离合力应不小于800N; 处于完全弹出状态下(即分离结束时)分离推杆的分离合力应不小于500N; 在压人过程中,分离推杆的阻力之和应不大于1500N d 分离推杆工作行程30mm士0.2nmm. 5.3.8对接环拉回时阻力 在主动对接机构对接环拉回到刚性连接系统工作范围过程中,被动对接机构对接面上分离推杆及 传感器等产生总阻力应不大于3000N 5.4电搭接 对接机构应确定电搭接路径 搭接电阻要求如下 17
GB/T34512一2017 捕获缓冲系统在捕获后的搭接电阻应不大于1Q a b)刚性连接系统在锁紧完成后的搭接电阻应不大于10mn. 5.5环境 对接接口的材料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满足对接接口的兼容性要求: a 两个对接接口之间平均温差一般不超过20C,最大温差不超过55C; b) 轨道环境压力小于1.3×10-Pa 5.6材料和表面处理 对接机构的材料与接口表面处理要求如下 除了密封圈之外,对接机构接口特性应具有常用金属材料的刚度和硬度,不会显著影响相对 a 运动 具有相对滑动的对接接口表面应采用低摩擦特性的表面涂层或者表面处理方式; b 设计师可根据载人航天器任务需求选择适合的密封圈材料; c 对接机构材料的选用应满足空间环境和载人环境的使用要求 d 浮动断接器膀带连接器 浮动断接器(脐带连接器)用于在两对接航天器之间传输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电、信息、数据及接地、 燃料、气体、水等 其接口要求如下 a)浮动断接器应适应横向位置偏差6mm,轴线全锥角偏差1"时,能正常连接和断开; 电路浮动断接器的连接、断开可以与对接机构的对接及分离同步实现,每个电路浮动断接器 b 的插合力和断开力应不大于85N,总数一般不超过4个 电路浮动断接器的连接与断开故障不应影响对接机构的对接与分离; d 其他类型浮动断接器的连接与断开应在对接机构完成刚性连接后进行;在航天器对接时,浮 动断接器的机械结构应不突出对接面,在航天器分离前,应停用浮动断接器,并且在对接锁解 锁之前,使浮动断接器处于非连接状态; 浮动断接器布局一般按照图25浮动断接器所传输资源的分配与定义应根据双方航天器的飞 行任务确定 18
GB/34512一2017 8X100 浮动断按器 (共8个 1420(参考 60 60 30 30' 图25浮动断接器布局要求 对接性能要求 7.1捕获缓冲系统 7.1.1对接初始条件 为提高两航天器间对接成功概率,建议采用表1推荐的对接初始条件 这些对接初始条件的设定 与航天器的质量特性(参见附录A)和对接力相适应 表1中同一列的所有数值应同时满足,且组合偏差不应超出导向板的导向范围 表1对接初始条件 对接航天器质量范围 初始条件 7t20t 13t一44t 22t一66t 66t及以上 轴向接近速度 0.150.25 0.080.18 0.050.15 0.050.10 m/s 横向速度 S0.10 S0.10 0.04 S0.04 m/s 19
GB/T34512一2017 表1续 对接航天器质量范围 初始条件 7t20t 22t66t 13t一44t 66t及以上 滚转角速度 0.6 0.6 S0. s0.4 偏航/俯仰角速度 0.6 0.6 0.1 <0.25 横向位移偏差 s0.16 s0.14 <0.12 <0,10 滚转角偏差 <3.0 <3.0 <3.0 S3.0 偏航/俯仰角偏差 s4.0 3.0 3.0 注1:提高接近速度可以提高捕获性能 注2:接触后开启推进发动机可用于提高捕获性能 注3:横向速度包括两航天器之间横向速度和转动速度的合成 注4:横向偏差定义为导向板接触时刻主动对接环中心到被动对接环中轴线的最短距离 7.1.2对接力 对接机构对接力要求如下 对接机构捕获缓冲系统在对接任务中最大轴向动态冲击力(最大作用时间为0.15)应不超过 a 20000N; 对接机构捕获缓冲系统对接口各方向的载荷谐应满足具体航天器的对接任务要求; b 对接机构的对接缓冲、校正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60s c 7.2刚性连接系统 对接机构刚性连接系统性能要求如下: 对接机构刚性连接系统应能承受相当于组合体内压0.2MPa的载荷 a b)一般情况下,由对接机构分离引起的两航天器的相对偏转角速度应不大于0.6()/s 20
GB/34512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对接航天器质量特性 本附录给出了对接航天器的质量特性的案例,见表A.1 表A.1对接航天器的质量特性 转动惯量 对接面中心点的坐标位 质量 kg m" m 项目 kg xX 1Z 0.7×10' 4.0×10' 4.0×10' 70009000 4.56.2 .8×10 9,0×10 9.0×10 1.5×10'~ 0.9×10 0.9×10 0 900013000 5,0一7.0 2.2X10 1.2Xl0 1.2Xl0 22000 8.8×1o" 4.2×10 3.8×10 9.3 0 30000 9,6×10 l.5×10° 1.5×10" 10.5 0 44000 3.5×10 4.1×10 3.9×10" 15.0 4.8×10* 5.6×10s 1.8×10 4.5~12.0 66000 5.6×10" 6.4×10" 2.3×10" 180000 10 3.3×10 <10' 19.0 0.5 l.1X 2.4X 0一 注1上述质量特性定义在航天器质心坐标系下,质心坐标系O-XeYcZ 原点位于航天器质心位置处.OeXe OY 与OZ 与对接面坐标系O-XY.Z 各轴同向 注2:I、I和Iz分别为航天器在质心坐标系下对X轴、,Y轴和Z轴的转动惯量 注3:一般情况下,航天器惯量积相对于主轴惯量较小,此处按零值处理

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GB/T34512-2017

载人航天是现代科技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而周边式对接机构作为载人航天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航天员安全、提高飞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周边式对接机构的接口进行规范化管理尤为必要。 GB/T34512-2017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标准,该标准主要围绕着周边式对接机构的接口特性、设计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进行规定,以确保周边式对接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该标准明确了周边式对接机构的接口特性,包括接口类型、接口结构、接口位置等,同时还规定了接口的设计原则和要求。例如,对接机构的接口应具有一定的互换性、相容性,以便于在不同的航天任务中进行更换和调整。此外,在接口设计中还应考虑到与其它载荷和设备之间的协同作用,以保证整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该标准还对周边式对接机构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试验项目包括机械性能试验、气密性试验、真空度试验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检测周边式对接机构的各项性能指标。 综上所述,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GB/T34512-2017的发布,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未来随着载人航天领域的不断发展,该标准也将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的相关资料

和载人航天周边式对接机构接口要求类似的标准

陆地观测卫星光学遥感器在轨场地辐射定标方法第2部分:热红外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陆地观测卫星光学遥感器在轨场地辐射定标方法第2部分:热红外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陆地观测卫星光学遥感器在轨场地辐射定标方法第2部分:热红外的编号:GB/T34509.2-2017。陆地观测卫星光学遥感器在轨场地辐射定标方法第2部分:热红外共有11页,发布于2018-05-01
陆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发与用户服务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陆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发与用户服务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陆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发与用户服务要求的编号:GB/T34514-2017。陆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发与用户服务要求共有9页,发布于2018-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