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3250-2009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Thedirectmethodofdeterminingcoalbedgascontentinthemin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的编号:GB/T23250-2009。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共有23页,发布于2009-11-012009-11-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D0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100
  • 实施日期2009-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3页
  • 文件大小815.43KB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23250一2009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Ihedirectmethodofdeterminingcoalbedgascontentinthemine 2009-03-11发布 2009-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3250一2009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及定义 仪器设备 采样 测定方法及步骤 数据处理 测定报告 测定结果的评价 2 采样记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3 煤样井下自然解吸瓦斯量渊定记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样脱气记录表 附录D(资料性附录)实验室煤样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记录表 15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结果汇总表 16 附录F资料性附录气体分析试验报告 1 附录G(资料性附录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报告 18 附录H资料性附录不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 19 附录1(资料性附录)不同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饱和蒸汽压 20
GB/T23250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与附录I均为资料性 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文忠、秦玉金、邹银辉、董全、薛军峰、吴琼,张庆华、张淑同 业
GB/T23250一2009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井下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采样方法,解吸瓦斯量测定方法,损失瓦斯量补偿方 法、残存瓦斯量测定方法及煤层瓦斯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利用解吸法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 本标准不适用于严重漏水钻孔、瓦斯喷出钻孔及岩芯瓦斯含量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8,IsO11722;1999,NEQ 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4一2008,ISO18283;2006,MOD) GB/T3715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GB/T3715一2007,IsO1213-2;1992,NEQ) 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15663.8煤矿科技术语第8部分;煤矿安全 AQ102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 MT/T752煤的甲婉吸附量测定方法(高压容量法 术语及定义 GB/T15663.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残存瓦斯量residualgascontentincoalseam 在常压状态下,煤样解吸后残留在煤样中的瓦斯量 3.2 损失瓦斯量losinggascontentincoalseam 煤样从暴露到开始测定解吸量期间所遗失的瓦斯量 3.3 粉碎前脱气量negatiepressuredesorptiongascontentbeforecomminution 在负压状态下,煤样在粉碎前所解吸的瓦斯量 ? 粉碎后脱气量negativepressuredesorptiongascontentduringcomminution 在负压状态下,煤样在球磨机中粉碎到80%以上的煤样粒度小于0.25mm时所解吸的瓦斯量 5 3 粉碎前自然解吸瓦斯量naturldesorptiongascontentbeforecomminution 在常压状态下,煤样井下解吸后运送到实验室粉碎前所解吸的瓦斯量 6 3. 粉碎后自然解吸瓦斯量 natural 'desrptiogascntentduringcomminution" 在常压状态下,煤样在粉碎机中粉碎到95%以上煤样粒度小于0.25mm时所解吸的瓦斯量
GB/T23250一2009 常压不可解吸瓦斯量un-desorptiongascontentinnormalatmosphere 在常压状态下,粉碎解吸后仍残存在煤样中不可解吸的瓦斯量 仪器设备 试验采用以下仪器设备: a)煤样罐;罐内径大于60mm,容积足够装煤样400g以上,在1.5MPa气压下保持气密性 b)瓦斯解吸速度测定仪(简称解吸仪,如图1所示):量管有效体积不小于800cm,最小刻度 2 cm'; 空盒气压计; c d 秒表; e 穿刺针头或阀门 f 温度计:(050)C; g真空脱气装置或常压自然解吸测定装置; h球磨机或粉碎机; 气相色谱仪符合GB/T13610要求 i 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感量不大于1g 超级恒温器,最高工作温度(95100)C; k 水分快速测定仪 排水口; 量管; 弹簧夹 底塞; 排气管; -穿刺针头或阀门; 煤样罐; 8 吊环 图1瓦斯解吸速度测定仪与煤样罐连接示意图 采样 采样前准备 5.1.1所有用于取样的煤样罐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测;气密性检测可通过向煤样罐内注空气至
GB/T23250一2009 表压1.5MPa以上,关闭后搁置12h,压力不降方可使用 不应在丝扣及胶垫上涂润滑油 55 .1.2解吸仪在使用之前,将量管内灌满水,关闭底塞并倒置过来(见图1),放置10min量管内水面不 下降为合格 5.2煤样采集 5.2.1采样钻孔布置 同一地点至少应布置两个取样钻孔,取样点间距不小于5m 5.2.2采样方式 在石门或岩石巷道可打穿层钻孔采取煤样,在新暴露的煤巷中应首选煤芯采取器(简称煤芯管)或 其他定点取样装置定点采集煤样 5.2.3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应按以下两种情况确定 a 测定煤层原始瓦斯含量时,采样深度应超过钻孔施工地点巷道的影响范围,并满足以下要求 1)在采掘工作面取样时,采样深度应根据采掘工作面的暴露时间来确定,但不应小于12m; 2)在石门或岩石巷道采样时,距煤层的垂直距离应视岩性而定,但不应小于5m. b)抽采后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测定时,采样深度应符合AQ1026的规定 5.2.4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是指用于瓦斯含量测定的煤样从暴露到被装人煤样罐密封所用的实际时间,不应超过 5min 5.2.5采样要求 采集煤样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柱状煤芯,采取中间不含研石的完整的部分 a) b) 对于粉状及块状煤芯,要剔除研石及研磨烧焦部分; e)不应用水清洗煤样,保持自然状态装人密封罐中,不可压实,罐口保留约10mm空隙 5.2.6采样记录 采样时,应同时收集以下有关参数记录在采样记录表中(参见附录A) a)采样地点;矿井名称、煤层名称、,埋深地面标高、煤层底板标高,采样深度、钻孔方位、钻孔 倾角 采样时间:取样开始时间、取样结束时间、煤样装罐结束时间 b) e)编号;罐号、样品编号 测定方法及步骤 6.1井下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 6.1.1井下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采用排水集气法,瓦斯解吸速度测定仪与煤样罐连接见图1; 6 1.2每间隔一定时间记录量管读数及测定时间,连续观测(60120)min或解吸量小于2cm'/min 为止 开始观测前30min内,间隔1min读一次数,以后每隔(2~5)nmin读一次数;将观测结果填写到 测定记录表中(参见附录B),同时记录气温、水温及大气压力 o 1. 3 测定结束后,密封煤样罐,并将煤样罐沉人清水中,仔细观察10min,如果发现有气泡冒出,则该 试样作废应重新取样测试;如不漏气,送实验室继续测定 6. 2 残存瓦斯含量测定 煤样检查与登记 煤样送到实验室后,按6.1.3方法进行试漏;如发现漏气即为废样,将检查结果在报告中注明 检查煤样送验单与罐号是否符合,实验资料是否齐全;经检查无误后,统一登记编号,进行下一步测 定工作
GB/T23250一2009 6.2.2脱气法 6.2.2.1脱气前的准备工作 真空脱气装置各玻璃部件组装前要清洗、烘干 组装后,在吸气瓶l1、真空瓶12及量管13见 图2)充适量的饱和食盐水做限定液 真空系统各连接部分用真空封胶密封 真空活塞洗净后涂以真 空封脂 在擦洗活塞时,要防止有机溶剂对仪器的污染 真空脱气装置使用前要严格进行气密性检查,要求真空系统在仪器最大真空度下放置2401 ,真 min 空计水银液面上升不超过5" 各量管在水准瓶放低情况下液面保持不下降 mm 13 超级恒温器; 煤样罐; 穿刺针头; 滤尘管; 集水瓶; 冷却管; 水银真空计; 隔水瓶; 吸水管; 排水瓶 10 吸气瓶 l 12 真空瓶; 13 量管 取气支管, 14 15 水准瓶; 干燥管; 16 17 分隔球; 真空泵; 18- A 螺旋爽; BF 单向活塞; G,K 三通活塞; L,M 120°E 三通活塞 图2真空脱气装置
GB/T23250一2009 6.2.2.2煤样粉碎前脱气 6.2.2.2.1预抽真空 煤样与脱气仪连接前,对仪器左侧真空系统抽气,达到最大真空度时停泵,观察真空计水银液面,在 10min内保持不下降为合格 6.2.2.2.2煤样罐与脱气仪连接 关闭脱气仪的真空计,通过穿刺针头及真空胶管将煤样罐与脱气仪连接 6.2.2.2.3煤样脱气 煤样首先在常温下脱气直至真空计水银液面不动为止;每隔30min重新抽气,一直进行到每 30min 内泄出瓦斯量小于10cm 常温脱气后,再将煤样加热至(95100)C恒温,重复6.2.2.2.1进行脱气;脱气终了后,关闭真空 计,取下煤样罐,迅速地取出煤样立即装人球磨罐中密封 6.2.2.3煤样粉碎后脱气和称重 6.2.2.3.1煤样粉碎 粉碎煤样应满足如下要求 a) 球磨罐使用前按本标准5.1.l进行气密性检查 b)煤样装罐时,如果块度较大,应事先将煤样在罐内捣碎至粒度25mm以下,然后拧紧罐盖 密封; 煤样粉碎到粒度小于0.25mm的重量超过80%为合格 6.2.2.3.2脱气和称重 煤样粉碎后脱气按本标准6.2.2.2进行,本阶段脱气要一直进行到真空计水银柱稳定为止;然后关 闭真空计,取下球磨罐,待罐体冷却至常温后,打开球磨罐,称量煤样质量(称准到1g)按GB474缩制成 分析煤样,按GB/T212分析M.、A.及V;剩余煤样保留1个月后处理 6.2.2.4气体体积的计量 读取量管读数时,应提高水准瓶,使量管内外液面齐平;同时记录大气压力、气压表温度及室温,将 观测结果填写到煤样脱气记录表中(参见附录C) 6.2.3常压自然解吸法 6 .2.3.1解吸系统密封性检查 将量管充水至一定高度后隔绝量管与外界连通,待液面稳定后,若量管内液面在5min内下降刻度 小于2em则气路密封性合格 6.2.3.2煤样罐与地面解吸装置连接 通过胶管将煤样罐与常压自然解吸装置连接(见图3) 6.2.3.3粉碎前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及煤样称重 将解吸量管中充水至一定刻度,读取并记录量管液面初始读数,缓慢打开煤样罐阀门,隔一定时间 间隔读取一次瓦斯解吸量,时间间隔的长短取决于解吸速度;并注意观察解吸累计量的变化规律,发现 异常及时处理或报废 当实测解吸瓦斯体积达到单根测量管最大量程85%时,打开转换手柄用第二根测量管测量 当解吸一段时间后,在5min内玻璃管内不再有气泡冒出时解吸完毕,读取并记录解吸量管液面终 止读数 打开煤样罐盖将煤样倒人煤样盆中,进一步去除研石等非煤物质,然后放置在天平上进行煤样总重 称量 记录解吸周围环境的温度、大气压力,煤样重量、测试人员以及煤样送达实验室和开始地面解吸的 时间,将试验测定数据填人记录表中(参见附录D)
GB/T23250一2009 抽气管; 排气管; 微型真空泵; 粉碎机料钵; 煤样罐; 阀门 进气管; 量管 大量管阀门: 10,13- 连接胶管; 11试验架; 12 小量管阀门 图3常压自然解吸测定装置 6.2.3.4粉碎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 6.2.3.4.1密封性检查 按照6.2.3.1进行密封性检查 6.2.3.4.2粉碎煤样称重 从煤样盆中取两份相等量的二次煤样,记录二次煤样重量,煤样的质量一般是(100300)g,选择 整芯或较大块的煤样,确保二次煤样和全煤样有相同的特性;如果两份二次煤样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差 别,应该再取第三份二次煤样 若待粉碎煤样块度较大,应事先将煤样捣醉至粒度25mm左右 6.2.3.4.3粉碎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 将称量好的二次煤样逐份放人粉碎机料钵内,盖好带有密封圈的盖子,并压紧密封严实 并将解吸 量管充水至一定刻度并记录量管初始读数,用胶管连接解吸量管与粉碎机气嘴,然后进行煤样粉碎 运行时观测解吸瓦斯量体积,当实测解吸瓦斯体积达到单根测量管最大量程的85%时,打开转换 开关用第二根测量管测量,粉碎结束时记录量管终止读数;解吸结束后读取的量管终止读数与解吸前量 管初始读数之差即为在本次条件下的解吸瓦斯体积,同时记录大气压力,室温,并将两次观测结果填写 到记录表中(参见附录D) 煤样粉碎到95%煤样通过60目(0.25mm)的分样筛时为合格
GB/T23250一2009 6.2.4煤样质量校正 若煤样在采取过程中采用水力排渣工艺,则煤样中有水分的混人,需按下面方法进行煤样质量 校正 在煤样采取附近煤壁采用刻槽法采取原始煤样,剔除煤样内研石等非煤物质,将煤样密封 a 存放; b 测定原始煤样水分和测定煤样水分,二者之差为混人测试煤样中水分,对煤样质量进行校正 将粉碎煤样和剩余煤样封存,保留1个月后处理 c 6.3气样组分分析 6.3.1气样采取 6.3.1.1井下解吸过程采取气样 井下解吸过程气样采集采用排水集气法,方法如图4所示 吸气球 -取气导管; 集气瓶 水槽 图4井下解吸过程取样装置 6.3.1.2脱气法实验室采取气样 采取气样前,调节水准瓶位置,使量管内气体处于正压状态,打开活塞K排空气样 用量管内气体 冲洗管道,排除管内残留的限定液 然后,用用注射器《带针头三泪)通过取气口脱气,清洗取气支管 及针头 连续清洗3次每次吸气不少于20cm 清洗完了后,采取气样备做分析 6.3.2组分分析 采取的气样及时送实验室,按GB/13610进行气体各种成分分析 数据处理 7.1气体体积校正 7.1.1校正原则 采用脱气法时气体体积按式(1)和式(2)校正;采用常压自然解吸法时仅采用式(1)对测试环境条件 下量管内气体体积校正 7.1.2井下自然解吸瓦斯量的换算 按式(1)将瓦斯解吸过程中得到的每次量管读数换算为标准状态下体积 273.2 V'一 ×(一0.00981h 一)×V T0.3又2732干T 式中; 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emi)5 '时刻时量管内气体体积读数,单位为立方厘米(em'); 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
GB/T23250一2009 T 量管内水温,单位为摄氏度(C):; h,量管内水柱高度,单位为毫米(mm); -T,时水的饱和燕汽压(参见附录H),单位为千帕(kPa). " 将每次量管读数逐个换算填人记录表中(参见附录B) 7.1.3两次脱气气体体积的换算 按式(2)将两次脱气气体体积换算到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273.2 一0.0167C- ×V V 一 -p 一p < O.3×27.2T, 式中 " 换算到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em); T 实验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7 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气压计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在室温T下饱和食盐水的饱和蒸汽压(参见附录),单位为千帕(kPa) p V 在实验室温度T,大气压力p条件下量管内气体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7.2损失瓦斯量计算 7.2.1煤样解吸瓦斯时间的计算 7.2.1.1暴露时间()为从煤样暴露到装罐结束(开始解吸测定)所用的时间,按式(3)计算 (3 to =tg一 式中: 暴露时间,单位为分(min); -取煤芯(屑)开始时刻,时;分;秒; -装罐结束(开始解吸测定)时刻,时:分;秒 7.2.1.2煤样的瓦斯解吸时间是暴露时间(,)与装罐后解吸观测时间()之和 7.2.2损失瓦斯量的计算 7.2.2.1损失瓦斯量可根据实测规律选取下面两种方法或其他经试验验证有效的方法计算 7.2.2.2法 此方法是根据煤样开始暴露一段时间内V与干呈直线关系来进行确定,即 V=KV十一V 式中: '时间内的累计瓦斯解吸量,单位为立方厘米(em'); V换 暴露时间内的瓦斯损失量,单位为立方厘米cm'); K 待定常数 计算V骗值前首先以、为横坐标,以V为纵坐标作图,由图大致判定呈线性关系的各测点,然 后根据这些点的坐标值,按最小二乘法或做图法求出V值 7.2.2.3函数法 将测得的(t,V,)数据转化为解吸速度数据 g,并填在记录表中(参见附录B),然后对 (4一) 按式(5)拟合求出和n 1十t)" = 式中: 1时间的瓦斯解吸速度,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分(cm'/min) g
GB/T23250一2009 1=0时的瓦斯解吸速度,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分(em/min) -瓦斯解吸时间,单位为分(min); -瓦斯解吸速度衰减系数,0GB/T23250一2009 式中: X 各阶段煤样瓦斯量(i=1,2,3,4),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cnm'/g); -煤样质量(分为空气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单位为克(g) n V 各阶段某种气体体积(i=1,2,3,4, =1,2,3),单位为立方厘米(cm 采用常压自然解吸法测定时,井下解吸瓦斯量、损失瓦斯量,粉碎前自然瓦斯解吸量、粉碎后自然瓦 斯解吸量按式(12)计算 常压不可解吸瓦斯量可按式(13)计算或采用MT/T752方法测定的常压吸 附量,常压吸附瓦斯量与标准大气压状态下的游离瓦斯含量之和即为常压不可解吸瓦斯量 100 M O.lad (13 Xn SI十, O. 100 式中 Y 煤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不可解吸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cm/g); 煤的瓦斯吸附常数,试验温度下煤的极限吸咐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em/g); 煤的瓦斯吸附常数,单位为每兆帕(MPaI) 煤的灰分,% AM 煤的水分,% Ma -煤的孔率.,单位为立方厘米每立方里米(ce'/cem) 煤的容重(假比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7.5.2煤层瓦斯含量计算 采用脱气法测定时,按式(14)计算 X=Xi十X;十X,十x (14 式中: X 煤样的井下解吸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cnm*/g). 煤样的损失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cm'/E) X 煤样粉醉前脱气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cm'/g) X 煤样粉碎后脱气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em/g). X 采用常压自然解吸法测定时,按式(15)计算: (15 X=X十X 十X,十X,十X 式中; X 煤样的井下解吸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cm/g) X 煤样的损失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em'/g) X 煤样粉碎前解吸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cm'/g) X 煤样粉碎后解吸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cm'/g) -不可解吸瓦斯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克(cm'/g) 7.6计算精度要求 上述的计算数值按数字修约规则处理后,只保留两位小数 当计算值小于两位小数时,在测定报告 中只写明“微量” 测定报告 8.1填写 实验室测定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参见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并将试验过程发生的各种 情况如密封罐漏气、脱气过程中有瓦斯损失、煤样混有夹研、煤样粉碎不良等)详细填写在备注中 由试验单位汇总井下测定结果提出最终测定报告(参见附录G) 测定报告一式两份,一份寄给送 样单位,一份留存 10
GB/T23250一2009 8.2存档 测定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及试验(测定)报告由实验单位一并归档,作为长期资料保存 存档文件 包括: 煤样瓦斯解吸量测定记录; a b)瓦斯损失量计算图; 实验室脱气自然解吸)记录; c d 气体分析试验报告; 煤质分析试验报告; f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报告 测定结果的评价 9.1 合格样品 合格样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a)采样深度符合本标准5.2.3的要求; 采样时间符合本标准5.2.4的要求; b 煤样灰分(Aa)小于40% D 煤样质量不小于250g; 解吸仪量管不漏气,气路(包括煤样罐排气孔、胶管等)无堵塞; 脱气过程无瓦斯损失; f 记录完整齐全(符合本标准5.2.6的规定),记录中无错记、漏记现象 参考试样 凡有一项不符合9.1规定的样品,即为参考试样 9.3废样 煤样罐严重漏气,无法进行脱气的样品为废样 1l
GB/T23250一2009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采样记录 采样记录表参见表A.1 表A.1采样记录表 煤样编号 采样日期 年 日 采样地点 矿井 采区 工作面 煤层 Y一 采样点坐标,X- 地面标高;Z- 井下标高;Z- 采样管型式 采样罐号 钻孔遇煤深度 取样深度: m mm 工作过程 时 分 钻孔遇煤时间石门或岩巷): 秒 取样开始时间: 秒 尺 时 进 0I 秒 取样结束时间 分 煤芯长 m 煤样装罐时间 秒 分 时 怀 煤样装罐结束时间 秒 时 怀 秒 开始解吸测定时间 煤样暴露时间 min 采样地点地质概况 煤质描述 年 送样时间: 月 日 工作人员: 12
GB/T23250一2009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煤样井下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记录 煤样井下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记录参见表B.1 表B.1井下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记录表 煤样编号 采样日期 年 采样地点 矿井 采区 工作面 煤层 煤样暴露时间- 采样罐号 仪器号 min 测 结 校正体积 观测时间量管读数 水柱高 瓦斯解吸速度 t十t V'/enm" 测定时间 V干 备注 t/min V,/cm h/mmm g/em'/min) 体积 累计 大气压力力 kPa;气温T C;水温T = 审核 工作人员 13
GB/T23250一2009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煤样脱气记录表 煤样脱气记录表参见表C.1 表C 煤样脱气记录表 煤样编号: 矿井 采区 煤层 工作面 采样地点 采样工具 采样深度 测 结 果 定 脱气阶段 粉 前 粉 后 碎 碎 脱气时间 起 止 止 起 量管读数/enmt 累计气体体积/cem" 大气压力/kPa 气压计温度/C 室温/C 校正后体积/cm 煤样粉碎时间 起 计 月 目 时 止 煤样质量 %; 煤质分析:M.= %; V= A一 干燥无灰基质量 备注 工作人员 审核 年 提交报告时间 日 月 14
GB/T23250一2009 D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实验室煤样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记录表 实验室煤样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记录表见表D.1 表D.1实验室煤样自然解吸瓦斯量测定记录表 煤样编号 采样地点: 矿井 采区 工作面 煤层 kPa 水温T. 大气压力( 粉碎前自然解吸瓦斯量 起 止 煤样质量/g 量管读数/em 粉碎后自然解吸瓦斯量 第一份煤样 第二份煤样 煤样 测定备注: 起 止 起 粉碎时间/min 起 止 起 量管读数/cm" 煤样质量/g 常压不可解吸瓦斯量参数 A: 常压吸附瓦斯量 常压游离瓦斯量 备注; 测试人员 审核 年 月 提交报告时间 15
GB/T23250?2009 16
GB/T23250一2009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气体分析试验报告 气体分析试验报告参见表F.1 表r.1气体分析试验报告 煤样编号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时 采样地点 矿井 采区 工作面 煤层 采样方法 析 结 果 序号 组 分 分析组分含量体积)/% 无空气基组分含量体积)/% 备注 氧O 氮N 二氧化碳CO 甲烧CH 年 月 日 分析日期 工作人员: 审核 17
GB/T23250一2009 出 一 贷 帐 知 娶 桌 出 回 二c 州 一 玛 设 18
GB/T23250一2009 附录 资料性附录 不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 不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参见表H.1 表IH.1不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 温度/C 饱和水蒸气压/lkPa 温度/C 饱和水蒸气压/kPa 0.6l05 26 3.3609 0.6567 27 3.5648 0.7057 28 3.7795 0.7579 29 4.0053 0.8134 30 4.2428 31 0.8723 4.4922 0.9350 4.7546 32 1.0016 33 5.0300 1.0726 34 5.3192 1.1478 35 5.6228 10 5,9411 1.2277 36 11 1.3124 37 6.2750 12 1. 4023 38 6.6248 13 1.4973 39 6.9916 1.5981 40 7.3758 15 1.7049 41 7.7779 16 1.8177" 42 8.1992 17 1.9371 43 8.6391 18 2.0634 44 9.1004 19 2.1967 45 9.5830 20 2.3378 46 0.0857 2 4 2.4684 10.6123 22 2.6433 48 111602 23 2.8088 49 11.7348 24 2.9833 50 12.3334 25 3.1683 19
GB/T23250一2009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不同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饱和蒸汽压 不同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饱和蒸汽压参见表1.1 表I.1不同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饱和蒸汽压 温度/C 饱和食盐水的饱和蒸汽压/kPa" 温度/C 饱和食盐水的饱和蒸汽压/kPa ,760 0.653 20 0.707 21 1.880 0.760 22 2.000 0.813 23 2.120 0.867 24 2.253 10 0.920 25 2.386 11 0.987 26 2.533 12 2 1.053 2.693 1.133 28 2.853 13 1.213 29 3.026 14 15 1.293 3.200 30 16 1.373 31 3.373 17 1.467 32 3.573 18 1.560 33 3.786 19 4.000 1.653 34 20

放射性物质运输包装质量保证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放射性物质运输包装质量保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放射性物质运输包装质量保证的编号:GB/T15219-2009。放射性物质运输包装质量保证共有12页,发布于2009-11-012009-11-01实施,代替GB15219-1994
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的编号:GB/T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共有4页,发布于2009-11-012009-11-01实施,代替GB/T6422-1986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