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711-2014

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

Testmethodforthermogravimetry(TG)offrictionmaterial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的编号:GB/T30711-2014。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14-12-012014年第11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6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59.100.99
  • 实施日期2014-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378.57KB

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30711一2014 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 Iestmethodforthermogravimetry(TG)offrictionmaterials 2014-06-09发布 2014-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711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振兴摩擦材料有限公司、三门台基摩擦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华瑞汽车零 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利兴达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华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重庆振华制动器有限 公司、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国飞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 计院有限公司,、枣阳兴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国家非金属矿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志刚,朱绵鹏、韩屹丽、郑士洋,白克江、叶家玲、苏美珍、黄云亮,吴耀庆、 赵金宝、孙奇春、陶有明、沈清
GB/T30711一2014 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设备、试样制备、设备校准、试验步骤、 结果表述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干式摩擦材料的分解温度和分解速率,也适用于测定摩擦材料中所含挥发物、添 加剂和/或填料的含量,摩擦材料用原材料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动态模式(在程序条件下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或等温模式(在恒定温度下质量随 时间变化)下进行热重测量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热重分析法therm0grawietry TG 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试样质量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2.2 动态质量变化测量dynamicmass-changedeterminatonm 在程序变温速率下,记录试样质量随温度的变化的一种技术 2.3 等温质量变化测量isothermalmasschangedeterminatiom 在恒温条件下,记录试样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的一种技术 2. 热重曲线TGeurve 由热重分析法得到的曲线,以试样的质量为纵坐标(y轴)以温度T或时间!为横坐标(r轴). 2.5 差示扫描量热法direrentialscanningealorinetry DSC 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输给试样和参比物的热流速率和加热功率(差)与温度和/或时间的 关系的技术 2.6' 差热分析dfferentialthermalanalysis DTA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和/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居里温度 curietemperature 磁性材料可以在铁磁体和顺磁体之间转变的温度
GB/T30711一2014 原理概述 3.1在程序控温下,以恒定速率加热试样,测量试样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也可以是在给定的时间 内,试样保持在恒定的温度下,测量试样质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通常造成试样质量变化的反应有分解 反应、氧化反应或组分挥发 质量的变化记录为热重曲线 3.2材料质量的变化是温度的函数,变化的程度反映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因此,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热 重数据可以用于评价同类摩擦材料的相对热稳定性,或用于评价摩擦材料之间或摩擦材料与添加剂之 间的相互作用 热重(TG)数据可用于过程控制、过程开发及材料评价 长期热稳定性是与控制及环境条件的 3.3 个复杂函数 单独的热重(TG)数据不能说明一种摩擦材料长期的热稳定性 设备 4.1热天平;为零位式或偏转式 试样的质量小于50mg时,精度为士0.020mg 热天平的构造应使 气流通过试样周围,并能使热量以恒定的速率向试样传递 4.2炉体;具有低热容外壳,可在室温至1000C温度范围内进行快速或慢速的加热及冷却(通常速率 至少为50C/min). 4.3温度传感器;测量试样温度 它位于尽量靠近试样的位置 4.4升温程序控制器;可在预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线性速率扫描 4.5记录设备:显示质量损失和温度或时间的关系,并记录样品质量和温度和/或时间的变化 4.6试样皿:具有足以承载至少5mg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并由可承受最高使用温度的材质制成 4.7保护气体;干燥空气或氧气(氧化条件下),也可以是氧气含量(体积分数)为0.001%或更小的合 适的惰性气体(非氧化条件) 无论上述何种气体,其含水量(质量分数)都应小于0.001% 4.8流量计;测量50mL/min一150mL/min范围内的气体流速 4.9天平;测量试样的初始质量,精度为0.01mg 样品制备 5.1制样方法 5.1.1用直径为10mm钻头垂直于摩擦材料样品的工作面钻取试样,但不得在距样品边缘小于6mm 处钻取,钻头转速应控制在500r/min以下 5.1.2钻孔穴深度应能保证不得夹有底层材料或金属背板材料 5.2试样状态调节 钻屑试样应在干燥器内放置24h以上 5.3试样质量 试样的质量应大于10mg,除非试样的质量较小
GB/T30711一2014 6 设备校准 6.1质量校准 在无任何气流穿过热天平的条件下(避免浮力和/或对流的干扰),使用10mg100mg的校准砝 码按下述步骤校准热天平 首先将热天平调零,加载校准砝码置于热天平上、并测量相应的质量变化 如必要,调节热天平使测量质量与校准砝码的质量相等 6.2温度校准 安装温度传感器(一般为热电偶)于合适位置,以尽量精确地读取试样温度 对于不同的仪器,安装 位置可能不同 应使用与实际测量相同的环境、气体流迷和加热迷率来进行温度校准(见第7章). 如使用热天平时,则按下列步骤校准 从包含于GM761的5个标准物(见附录A)中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标准参比物,所选参比物的 居里温度应接近待测温度范围 如可能,应使待测温度范围处于所选用的两种参比物的居里 温度之间 b开始加热,以与实际测量相同的升温速率开始升温,根据居里温度转变的起始温度TA,中点 温度T 和最终温度T,进行温度校准 注:GM761被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指定作为居里磁性转变)的标准温度 范围(参见附录A. 纯度等于或大于99.99%的镍也可用于校准 如果热天平与Dsc(差示扫描仪)或DTA(差示热分析仪)检测器联用,推荐使用适用于DsC或 DTA校准的标准参比物来进行热天平的温度校准 标准校准物参见附录A 注1;标准参比物的熔点被定义为曲线拐点处推断基线与吸热波切线的截距(即所谓的起始温度》. 注2校准是获取可靠的热重数据最关键的步骤 温度传感器,试样的几儿何形状和气氛的种类包括气体流速之间的 关系,都会影响测量系统的校准 试验步骤 7.1动态模式 7.1.1称量试样,将试样置人试样器皿中 7.1.2热天平调零 7.1.3将盛有试样的试样器皿置于热天平上 选择气体流速,通人气流并记录初始质量 对于在严格 惰性气氛下进行的试验,则需用真空泵抽空热天平然后充人惰性气体 或在记录质量前用较高流速惰 性气体长时间注人保护气体 注1:通人气流时会引起热天平中浮力和对流的变化 即使实际质量不变,也会观察到质量的表观变化,且质量测 与实际测量相同的升温速率及气体流速下进行无试样的预运行,以观察质量的表观变 量精度会下降 建议在与 化 质量测量的精度不会比预运行试验获得的结果更佳 注2测定中可以更换气体,但必纵使用相同的气体流速 建议使用密度接近的气体,以使浮力的影响较为接近 如无法使用密度接近的气体,则需要进行浮力修正 7.1.4如适用,应遵照参考标准的规定设定温度程序 程序应包括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若干次恒温、 以及程序温度间的升温速率 7.1.5开始执行温度程序并记录热重曲线
GB/T30711一2014 7.2等温模式 按照7.1.1、7.1.2和7.1.3的规定操作 然后启动仪器,以最大的速率(如100C/min或更大)升 温,以尽快达到指定的温度 结果表述 8.1图示 以质量变化量或质量分数变化量与时间或温度关系曲线的形式显示热重数据 8.2确定质量增量 根据曲线确定质量的最大值m.(见图1. 质量增量NM 按式(l)计算: n mnmn. ×100% M,= m 式中: M 质量增量,%; -质量的最大值,单位为毫克(me) mm 加热前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质量/mg ma 温度/C或时间/min 图1质量增加的TG曲线示例 8.3确定单阶质量降低时的质量损失 从TG曲线中确定A.B和C点(见图2) A为起始点起始质量线与通过TG曲线上斜率最大点的切线的交点 B为终点-最终质量线与通过TG曲线上斜率最大点的切线的交点 C为中点 -TG曲线与通过A和B间中点且与. 轴平行的直线的交点
GB/T30711一2014 根据A,B和C点可确定出质量M.和M及温度TA、T和Te 质量损失M,按式(2)计算 n -m ×100% M mn 式中: M -质量损失,%; 在终止温度处对应的质量(mg); -加热前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质量/mg" m 温度/C或时间/min 图2单阶质量降低的TG曲线示例 8.4确定多阶质量降低时的质量损失 若质量降低超过两阶时,按8.3中所述方法确定A、B、,C、A 、,B,C 等点(见图3) 根据这些点 确定质量m,,m,m和温度TA、Tu、Tea、T、Te、Te等
GB/T30711一2014 质量/mg TATcm aI股" 温度/或时间/min 图3多阶质量降低的G曲线示例 如果TG曲线在第一阶和第二阶反应未呈现质量恒定过程(见图4),则这部分曲线斜率最小点的 切线与第一阶曲线斜率最大点的切线的交点应取作终止点B;这部分曲线斜率最小点的切线与第 二 .阶 段曲线斜率最大点的切线的交点取作为起点A 质量朋,取作m回和m、的中点对应的质量 质量/mg " " m Tn" TT( 温度/或时间/min 7e 图4反应间未达质量恒定的多阶质量降低IG曲线示例 第一阶质量损失M按式(3)计算 m、一m ×100% M m 式中 -第一阶质量损失,%; M
GB/T30711一2014 -第一阶终止温度所对应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n -加热前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第二阶质量损失M按式(4)计算 mn 1 Ma- ×100% n 式中: Mm -第二阶质量损失,%; -第二阶起始温度所对应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第二阶终止温度所对应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n 加热前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71, 以相同的方式计算任何深人的质量损失 8.5残留量测定 质量残留量R按式(5)计算 m R= ×100% m1, 式中: -质量残留量,%; R -终止温度所对应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 -加热前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8.6热分解温度的确定 8.6.1单阶热分解温度的确定 从TG曲线中确定单阶热分解温度(见图2),图2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阶热分解温度 8.6.2多阶热分解温度的确定 多阶热分解温座的确定方法同单阶热分解温度 结果报告 报告应包含下列信息 a)样品的名称及编号; b样品的形状及尺寸(如有); 试样的采集细节及质量; d)测定前的试样调节内容; 所用热天平的类型; e 试样器皿的尺寸和材质 所用温度传感器的型号及传感器的位置(在试样器皿内部或外部); 使用的保护气氛和气流速率; 升温速率(程序升温)或使用的等温条件 温度校准用的标准参比物; 8.2,8.3和8.4中所计算的质量增加和/或质量损失; 8.5中所计算的残留量;
GB/T30711一2014 m8.3和8.4中确定的质量变化温度; n)与设备、测定条件或试样行为相关的任何观测值 测定日期 o
GB/T30711一2014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校准用标准参比物 表A.1用于热重仪和联用仪的NISrGM761磁性转变参比物 参比物 T 253 259 267 Permanorm3 锁 351 353 355 高磁导率铁镍合金 378 382 386 455 451 458 Permaom5 Trafoperm 749 750 751 注:NIsT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表A.2与DsC或IA联用的仪器所使用各种参比物的转化或熔融温度和熔融炝 参比物 转变点或熔点(平衡温度)/C 熔融熔/J/R NIST参考号 -83 环已烧(转化) NISTGM757 水银熔融 -38,9 11.47 NISTSRM2225 1,2-环己烧(熔融 -32 NISTGM757 环已烧(熔融) 7? NISTGM757 苯基腿(熔融 NISTGM757 0" NISTGM757 58 邻三联苯(熔融 联苯熔融 69.2 120.2 NISTSRM2222 NISTGM758 硝酸钾(转变) 127.7 钢(熔融 28,42 NISTGM758 15 高氯酸钾(转变) NISTGM758,GM759 299.5 NIsTsRM2220,GM758 锡熔融》 231.9 60,22 (熔融 23.16 327.5 07.38 NIsTsRM2221a 锌(熔融》 19.6 硫酸银(转变 NISTGM758,GM759 430 石英(转变) NIsTGM759,GM760 73 硫酸钾(转变) 583 NISTGM759,GM760 铬酸钾(转变 665 NISTGM759GM760 碳酸镇(转变) NIsTGM760 810 碳酸钯(转变 925 NISTGM760 峰值温度 注,NIST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GB/T30711-2014

摩擦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刹车、离合等摩擦器件的关键材料。在摩擦过程中,摩擦材料需要承受高温和高压力等极端条件,因此对其热稳定性能的测试非常重要。

GB/T30711-2014《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规定了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的测定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的测试。

热分解温度是指摩擦材料在加热过程中开始分解的温度。该温度是评价摩擦材料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该标准规定了热分解温度测试的基本原理、试验设备、试验样品制备、试验过程、数据处理等内容。其中,试验设备包括升温装置、称重装置、热电偶或红外辐射仪等。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选择不同的试验模式和条件,如线性升温法、等温升温法、动态扫描量热法等。同时还需要考虑温度、气氛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该标准的试验方法,可以测试摩擦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能,为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和摩擦材料热分解温度测定方法类似的标准

摩擦材料用酚醛树脂

摩擦材料用晶须

层压复合垫片材料蠕变松弛率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层压复合垫片材料蠕变松弛率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层压复合垫片材料蠕变松弛率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0710-2014。层压复合垫片材料蠕变松弛率试验方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4-12-012014年第11号公告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编号:GB/T19485-2014。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共有84页,发布于2014-10-012014年第11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