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8470-2019

再生黄铜原料

Recyclingmaterialsforbras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再生黄铜原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再生黄铜原料的编号:GB/T38470-2019。再生黄铜原料共有24页,发布于2020-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6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150.30
  • 实施日期2020-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4页
  • 文件大小13.19M

再生黄铜原料


国家标准 GB/T38470一2019 黄铜原 料 Reeyclingmaterialsforbrass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8470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长 振铜业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院、佛山市南海宇成金属投资有限公司、 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天津新能 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纯、巢国辉,郭淑梅、周炳炎、樊金金、韩知为,路荣贵、姜惠乐、岳波、戴承军、 陈荣、郑巨亮、王洪雨、孙文声,苑和锋、,林若虚、叶敏、.郎滨、权海仙,许丁洋
GB/38470一2019 再生黄铜原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黄铜原料(以下简称原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黄铜原料及其在流通领域中的回收与国内外贸易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2 所有部分》俐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达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Ys/T482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 YS/T483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再生黄铜原料reeyelingmaterialsforbrass 将回收的黄铜或其混合金属进行分选或预处理后,获得满足本标准要求可直接生产利用的原料 3.2 样品representativesample 从整批原料中抽取,并能充分代表原料属性特征的一定量实物 3.3 夹杂物foreignmaterial 在生产、收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混人原料中的非金属物质 注:夹杂物包括木废料、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石块及粒径不大于2mm的粉状物(灰尘、污泥、结品盐、金 属氧化物、纤维末等)等物质,但不包括包装物及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其他物质 3.4 水分moisture 在生产,收集,包装、贮存、运输过程中,附着在原料上的水及乳化液 3.5 非铜金属non-coppermetal 在生产,收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混人原料中的铜及铜合金以外的其他金属物质 注非铜金属一般包括游离铁,铝及铝合金、锌及锌合金等
GB/T38470一2019 3.6 金属黄铜量metalbrasscontent 单位质量的样品,去除夹杂物、水分和非铜金属后的金属量,以百分数表示 注:例如抽取100kg样品,其中夹杂物质量0.5kg,水分质量0.2kg,金属铝、铁等非铜金属质量2kg,铜及铜合金 质量97.3kg,则金属黄铜量为97.3% 3.7 金属总量totalmetalcomtent 单位质量的样品,去除夹杂物和水分后的金属量包括金属黄铜和非铜金属),以百分数表示 注:例如抽取100kg样品,其中夹杂物质量0.5kg,水分质量0.2kg,金属铝、铁等非铜金属质量2kg,铜及铜合金 质量97.3kg,则金属总量为99.3% 3.8 涂层coatingmaterial 涂在原料表层的材料 注:涂层一般包括标识油漆、防锈漆、绝缘层等 3.9 镀层platingmaterial 镀在原料表层的材料 注:镀层一般包括镍、锡、锌、铝、铬等 3.10 ample 化学成分试样chemiealeompsitionsa 原料中直接抽取或熔融后制取的,用于检测铜及其他元素含量的试样 3.11 金属回收率metalreeyelingrate 单位质量的样品,经预处理和熔化、凝固后,所得铸块质量占原样品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分类 4.1类别、名称、代号 原料的类别名称、代号见表1 表1原料的类别名称、代号 类别 名称 代号 RCuZn-1A 纯黄铜 普通黄铜料 黄铜丝 RCuZn-1B 镀白黄铜料 镀白黄铜 RCuZn-2 普通黄铜管 RCuZn-3A 黄铜管料 黄铜冷凝管 RCuZn3B 红铜 RCuZn-4A RCuZn-4B 混合黄铜料 1号黄铜屑 RCuZn-4c 混合黄铜
GB/38470一2019 4.2原料标记 原料标记按原料名称、标准编号、代号的顺序表示 示例,符合本标准的再生黄铜原料名称纯黄铜,代号RRCuZ-lA,标记为 纯黄铜GB/T38470-RCuZn-1A 技术要求 5 5.1原料表观特征及来源 原料的表观特征及来源见表2,原料的典型照片参见附录A 表2原料的表观特征及来源 类别 名称 代号 表观特征 原料来源 由普通黄铜边角料及零部件铜加工或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 纯黄铜 RCuZn-lA 组成 余料 普通黄铜料 在加工过程产生的余料,或经服役后 黄铜丝 RCuZm-lB由普通黄铜丝(线)组成 失效的慢走丝黄铜切割线等构成 由表面镀锡、镀镍,镀锌或镀骼 铜加工企业或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产 镀白黄铜料 镀白黄铜 RCuZn-2 的黄铜边角料、零部件、线丝 生的余料 材等组成 由洁净的普通黄铜管组成,不含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产生的余料,或各 普通黄铜管 表面有镀层的镀件或接头,不含类工业产品、设备、备件中拆解,分选 RCuZ3A 用黄铜铸件连接的黄铜管 所得 黄铜管料 从各类发电机组,舰船和海洋工程中 黄铜冷凝管 RCuZn-3B由洁净的黄铜冷凝管组成 拆解出来,并经分选清洁处理所得 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产生的余料,或从 由边角料、服役失效的红铜零部汽车,轮船、各类机械设备中拆除、分 红铜 RCuZn-4A 件组成 选所得 如轴承、蜗轮、螺旋桨、机 械零件等 由机加工产生的黄铜屑料组成, 混合黄铜料 号黄铜屑 RCuZn-4B 机加工过程所得 不含泮屑和磨屑 从各类阀门、水表、水暖洁具、装饰 由黄铜铸块,或服役失效的铸品、元器件、连接件等拆解、分选、破 RCuZn-4C 混合黄铜 件、轧件、铜制品等混合组成 碎出来的黄铜零部件,及其熔铸成的 铸块 5.2放射性污染物 原料中放射性污染物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不应混有放射性物质; a b 原料(含包装物)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不超过所在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值十0.25AGy/h;
GB/T38470一2019 原料表面a,B放射性污染水平为;表面任何部分的300cnm的最大检测水平的平均值a不超 过0.04Baq/cm',8不超过0.4Bq/cm 5.3夹杂物含量、水分含量,金属总量及金属黄铜量 原料的夹杂物含量、水分含量、金属总量及金属黄铜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原料的夹杂物含量、水分含量、金属总量及金属黄铜量 夹杂物含量"/%水分含量/%金属总量/% 金属黄铜量/% 类别 名称 代号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RCuZn-1A 0.5 98.5 99.5 纯黄铜 普通黄铜料 黄铜丝 RCuZn-1B 0.5 99.5 98.5 镀白黄铜料 镀白黄铜 RCuZn-2 0.5 99.5 98.0 普通黄铜管 RCuZn-3A 0.7 99.3 98,5 黄铜管料 黄铜冷凝管 RCuZn3B 0.7 99.3 98.5 红铜 RCuZn-4A 99.2 97.8 0,8 RCuZn-4B 0.8 2.0 97.2 95,5 混合黄铜料 1号黄铜屑 RCuZn-4c 1.0 98.7 95.0 混合黄铜" 0.3 其中夹杂和沾染粒径不大于2mm的粉状物灰尘、污泥、结晶盐、金属氧化物、纤维未等)应不大于0.1% 其中含有涂层的原料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5% 5.4化学成分、金属回收率 原料的化学成分、金属回收率应符合表4规定 表4原料的化学成分、金属回收率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金属回收率/% 类别 名称 代号 Cu Pb Zn"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纯黄铜 RCuZn-lA 60.0 0.08 余量 97.0 普通黄铜料 余量 黄铜丝 RRCuZn-lB 60.0 0,08 95,0 57.o 镀白黄铜料 镀白黄铜 余量 RCuZn-2 0.5 95.5 RCuZn=3A 60.0 0,08 96.5 普通黄铜管 余量 黄铜管料 RCuZn-3B 69.0 0,05 黄铜冷凝管 96.5 余量 余量 红铜 RCuZn-4A 75.0 3,5 95,8 混合黄铜料 1号黄铜屑 RCuZn4B 56.0 4.0 余量 91.5 混合黄铜 RCuZn-4C 56.0 4.0 余量 90.0 含其他未列元素,但n元素含量应超过除cu元素外的其他任一合金元素
GB/38470一2019 5.5其他要求 5.5.1原料中禁止混有废弃炸弹,炮弹等爆炸性物品 5.5.2原料中禁止混有密闭容器、压力容器、国家法规规定的危险物质 试验方法 6.1表观特征 原料的表观特征用感官检验 6.2放射性污染物 原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检验参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 6.3夹杂物含量 6.3.1原料的夹杂物含量采用目视估算 当不能确定是否符合要求时,按6.3.2一6.3.4检验 6.3.2抽取原料样品,称量、记录样品质量m 仔细目测,对样品实施分拣,筛出粒径不大于2mm的 粉状物粉尘、污泥、结晶盐、纤维末等),称量、记录分离出来的粉状物质量m,按式(1)计算粉状物含量 质量分数>we,数值以%表示 11 ×100% wp 1 式中: -粉状物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n -样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6.3.3继续挑出夹杂物 必要时,将样品破碎,将镶嵌在样品中的夹杂物机械分离 称量、记录分离出 来的包括粉状物在内的夹杂物总质量m.,按式(2)计算夹杂物含量(质量分数)w,数值以%表示 ma ×100% w n 式中: 夹杂物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n -样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 n 6.3.4继续挑出含有涂层的铜材 称量、记录分离出来的含有涂层的铜材总质量ma 按式(3)计算含 涂层铜材占比质量分数)wr,数值以%表示 n ×100% T n1 式中: 含有涂层的铜材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1s 样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6.4水分含量 原料的水分含量检验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 6.5金属总量及金属黄铜量 6.5.1原料的金属总量及金属黄铜量采用目视估算 当不能确定是否符合要求时,按6.5.2检验
GB/T38470一2019 6.5.2抽取原料样品,称量,记录样品质量m 当需要时,按附录C检测水分含量(质量分数)wHo 然 后仔细目测,手工挑选出金属黄铜和非铜金属 必要时,将样品破碎,机械分离镶嵌在样品中的金属黄 铜与非铜金属 称量、记录分离出的金属黄铜质量m,和非铜金属质量ms,分别按式(4)、式(5)计算金 属黄铜量w、金属总量w,数值以%表示 ma ×100% 7' 7Ha m 14十1s .(5 ×100% w'2 wHo mmn 式中 金属黄铜质量,单位为千克(kg); n 样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n 水分含量(质量分数); wHeo 非铜金属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 6.6化学成分 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按GB/T5121、YS/T482或YS/T483的规定进行 仲裁时,按GB/T5121 的规定进行 6.7金属回收率 原料的金属回收率检验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 6.8其他要求 原料的其他要求用感官检验 检验规则 7.1检验流程 原料检验流程可参照附录E进行 7.2检查和验收 需方应对收到的原料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不 符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如需仲裁,应由供需双方协商 7.3组批 原料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名称或代号的原料组成 批重应不大于50t 7.4检验项目 应对每批原料的表观特征,放射性污染物、夹杂物含量、水分含量,金属总量、金属黄铜量进行检验 当需要时,还应对化学成分、金属回收率进行检验 7.5取样 原料的取样应符合表5的规定
GB/38470一2019 表5取样 检验项目 取样 要求章条号 试验方法章条号 6.1 表观特征 5. 5.2 放射性污染物逐批 6.2 5.5 6.8 其他要求 夹杂物含量 5.3 6.3 每批取1份样品; 金属总量 5.3 6.5 每份样品质量不少于10kg; 金属黄铜量 5.3 6.5 夹杂物、金属总量、金属黄铜量、金属回收率宜用同一份样品 金属回收率 5.4 6." 每批取2份样品; 水分含量 5.3 6, 每份样品质量不少于1.0kg 化学成分试样可直接从原料中抽取,或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 化学成分 5.4 6.6 制取 每批取1份样品,每份样品质量不少于0.1kg 7.6检验结果的判定 7.6.1检验结果的数值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并采用修约值比较法判定 检验结果均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原料合格 7.6.2 表观特征、放射性污染物、其他要求任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则判定该批原料不符合本标 7.6.3 准规定 夹杂物含量、金属总量金属黄铜量、金属回收率、水分含量,化学成分任一项检验结果不合格 7.6.4 时,应从该批原料中另取双倍份数的样品,对该不合格项目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合格,判该批原 料合格,否则判该批原料不符合本标准规定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8.1标志 每批原料应附有标签,其上注明 供方名称; a 原料名称 b) 原料代号 c 批号; ) 总重 e D 净重; 本标准编号; g h) 其他 8.2包装 原料的包装方式可以为散装、打包或压块等 包装方式、尺寸和质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GB/T38470一2019 8.3运输和贮存 8.3.1在运输过程中,不同类别的散装原料不应混装 8.3.2原料的运输和贮存应有防雨雪措施 8.4质量证明书 每批原料应附上质量证明书,其上注明 供方名称; aa b)原料名称; c 金属总量; d 金属黄铜量; e 供方质监部门的检印; f 本标准编号 9 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订购本标准所列原料的订货单(或合同)内应包括下列内容 a0 供方名称; b 原料名称、代号 e 夹杂物含量; 金属总量; d 金属黄铜量 e 质量 f) 本标准编号; 8 h)其他
GB/38470一201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再生黄铜原料典型照片 再生黄铜原料典型照片参见图A.1一图A.8 说明 表观特征由普通黄铜边角料及零部件组成 图A.1纯黄铜RCuZn-1A 说明 表观特征:由普通黄铜丝(线)组成 图A.2黄铜丝RCun-1B
GB/T38470一2019 说明: 表观特征;由表面镀锡、镀镍、镀锌或镀铬的黄铜边角料,零部件、线(丝)材等组成 图A.3镀白黄铜RCuZn-2 说明 表观特征;由洁净的普通黄铜管组成,不含表面有镀层的镀件或接头,不含用黄铜铸件连接的黄铜管 图A.4普通黄铜管RCuzn-3A 0
GB/38470一2019 说明 表观特征:由洁净的黄铜冷凝管组成 图A.5黄铜冷凝管RCuZn-3B 说明 表观特征:由边角料、服役失效的红黄铜零部件组成 图A.6红铜RCuZn-4A 11
GB/T38470一2019 说明 表观特征;由机加工产生的黄铜屑料组成,不含继屑和磨屑 图A.71号黄铜屑RCuZn-4B 说明: 表观特征;由黄铜铸块,或服役失效的铸件,轧件,铜制品等混合组成 图A.8混合黄铜RCuZn-4C 12
GB/38470一2019 录 附 B 资料性附录 放射性污染物检验方法 B.1检验仪器 检验用仪器应符合GB18871,GB/T12162.3和GB/T5202的规定 B.2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 B.2.1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测量 B.2.1.1在进行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前,应先测量并确定当地的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 B.2.1.2选择能够代表当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状态,无放射性污染的平坦空旷地面的35个点(可作 为固定调查点)作为测量点 B.2.1.3将测量仪之测量探头置于测量点上方距地面1m高处,测定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每10s 读取测量值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量值,取各测量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常 天然辐射平均值 B.2.2巡回检测 B.2.2.1原料在经口岸通道前,应进行放射性污染的巡回检测 巡回检测时,尽可能地将测量仪器接 近被测物表面或装载原料的集装箱、车体、仓体等的表面,对被测物的周体表面进行巡回检测 B.2.2.2在巡回检测时已发现放射性明显超过三项检测指标管理限值时,判定为不合格 对已发现放 射性污染超过三项检测指标管理限值时,不再进行分检或挑选 B.2.3测试点分布 B.2.3.1对于装运原料的汽车、火车、集装箱、轮船或成堆摊放的散装原料,均可按网格法布点见 图B.1) 用直接测量法进行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和表面污染的检测 图B.1放射性污染测量布点示意图 13
GB/T38470一2019 B.2.3.2汽车按车厢纵向2线和横向3线的网格法布点,于网格的6个交点上布点和测量 B.2.3.3火车、集装箱按纵,横2个方向的网格法布点测量,但不少于10个点 B.2.3.4轮船船舱根据舱面大小,按舱面的前、中,后3线和左、中、右3线布网格,与网格的交点上布点 测量,但不少于12个点 B.2.4测量 B.2.4.1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B.2.42将仪器探头尽可能贴近被测物表面 B.2.4.3待仪器的显示值稳定后开始测量和读数,每10s读数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 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值 注:检测中,对管类,容器等包容体的检验,特别注意其内部可能存在的因屏蔽而从外部不易检测到的a,表面 污染 B.2.5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 B.2.5.1在役测量仪器应使用校验源进行跟踪校验(如早,中,晚各1次). B.2.5.2将仪器探头置于无污染质干燥地面上方,稳定后每10、读数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D 为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 B.2.5.3根据校验源的净源值(R)调整仪器之挡位,将校验源扣置于探头上并立于原处,而后同样读数 10次,测得校验源的平均值D B.2.5.4按式(B.1)计算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K, B.1 K,= D -D 式中 K, -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 校验源的净源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Gy/h); D 校验源10次读数的平均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gGy/h); D 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Gy/h). B.2.6测量值的修正 按式(B.2)计算修正后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D D=KK, D (B.2 式中 D 测量仪器修正后的测量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AGy/h) K 测量仪器的刻度因子(由仪器的检定证书给出) K, -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 D 测量仪器的测量值读数,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gGy/h B.3a、B表面污染检验 B.3.1检测要求 -般a、B表面污染水平的巡测和布点测量应与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的测量同时进行,必要时也 14
GB/38470一2019 可分别进行该项目的巡测和布点测量 B.3.2测试点布置 对a、B表面污染水平检测应按B.2.3的规定进行测试点布置,测量面积应大于300cm B.3.3a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测定 B.3.3.1用a表面污染测量仪测得天然环境留射本底10min的计数Na B.3.3.2测定仪器校正源5min,得计数N B.3.3.3将仪器探头反转180"后再测定5nmin,得校正源的计数N.(考虑平面源的不均匀性) B.3.3.4按式(B.3)计算仪器的效率因子o N. 十N.)一No "×100% B.3 7r(o 10A 式中: -a表面辐射污染检测仪器效率因子; 7r(a -对校正源先前5min测得的计数 N 仪器探头反转180"后测得的计数; N2, 仪器对本底的辐射计数 No, A a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 B.3.4p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测定 B.3.4.1用3表面污染测量仪器测得天然环境辐射本底4min的计数N o,8 B.3.4.2测定校正源2min,得计数N小 将仪器探头反转180",测定?min得校正源的计数N.,(考虑平面源的不均匀性》. B.3.4.3 B.3.4.4按式(B.4)计算仪器的效率因子刀xp N,十N2,p一No o (B.4 ×100% x(p) 4A 式中: B表面辐射污染检测仪器效率因子; 1 =( N 对校正源先前2min测得的计数 1. Na -仪器探头反转180"后2min测得的计数 N -仪器对本底的辐射计数 o 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 A B.3.5a、B表面污染水平测量 B.3.5.1a、表面污染仪器探头尽可能接近被测物表面仪器距被测物表面的距离分别不大于20mm 和50mm),测量面积应大于300cm' '的速度移动仪器,进行a,月表面污染水平的检测 B.3.5.2以不大于100mms B.3.5.3每个测试点应进行2~3次读数,每次间隔1min并读取其累积计数值N B.3.5.4按式(B.5)计算a,3表面污染水平( ,单位为贝可每平方厘米(Bqcm-) C (a或3》, B.5 Ca或 S 7(a或p" 15
GB/T38470一2019 式中 a或B(其中之一)表面污染水平,单位为贝可每平方厘米(Bq/em'); Ca或 N 检测仪器的计数 a或日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因子; 7x(a或 检测仪器探测窗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em') -测量时间,单位为秒(s). 16
GB/38470一2019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水分含量检测方法 范围 C.1 本附录规定了原料水分含量的检测方法 本附录适用于原料水分含量的检测 C.2 方法提要 将试样用酒精和清水清洗,加热至固定温度并保温至恒重,测量质量损失计算水分含量 c.3试剂或材料 C.3.1 工业酒精;乙醉的质量分数不低于95% C.3.2水.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C.4仪器设备 干燥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C士5C C,4.1 C.4.2干燥盘 C.4.3电子秤;精度为0.01g C.5取样 在每一检验批中,抽取有代表性的原料样品2份,每份样品质量不少于1.0kg C.6试验步骤 c.6.1干燥盘在105C恒重后,放干燥箱中冷却至室温称量质量,记为m后 C.6.2将样品放人干燥盘并摊平,称量装有样品的干燥盘质量,记为m了 C.6.3用工业酒精(C.3.1)充分清洗样品,然后用水(C.3.2)充分漂洗样品 同时用水(C.3.2)充分漂洗 干燥盘 C.6.4将装有样品的干燥盘放人干燥箱中架子上,干燥盘不应与炉底、炉壁接触 干燥箱升温至 105 保温时间宜为2h C.6.5从干燥箱中取出装有样品的干燥盘,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装有样品的干燥盘质量 C.6.6将装有样品的干燥盘放回干燥箱中,在105C士5C保温1h C.6.7重复步骤C.6.了~C.D.6,直至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之差不大于0.05g否则应一直重复步骤C.6.. 将最后一次称量装有样品的干燥盘质量记为 m18 17
GB/T38470一2019 试验数据处理 根据式(C,1)计算试样的水分含量(质量分数)wHo,数值以%表示: m7一m8 ×100% (C.1 w'Ho- m;一m 式中 步骤C.6,2中含水试样及干燥盘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步骤C.6.6中最后一次称量的试样及干燥盘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8 干燥盘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n 原料的水分以2份样品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18
GB/38470一2019 录 附 D 规范性附录 化学成分试样的制备及金属回收率检测方法 D.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化学成分试样的制备方法及原料金属回收率的检测方法 本附录适用于化学成分试样的制备及金属回收率的检测 D.2方法提要 抽取原料样品,经预处理后,放人熔化炉内,充分熔化、清渣,制取化学成分试样,待熔体凝固后,所 得铸块质量与样品质量的比值,即为金属回收率 D.3试剂或材料 熔炼覆盖剂和清渣剂如木炭、盐、,棚砂等. D.4仪器设备 D.4.1熔化电炉 D.4.2培蜗,宜为石墨堆塌 D.4.3模具 D.4.4电子秤:精度0.01kg D.5试验步骤 D.5.1取样 在每一检验批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质量不少于10kg D.5.2称重 称重,并记录样品质量m n9 D.5.3预处理 将混人样品中的夹杂物和非铜金属尽可能拣出 D.5.4熔化保温 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投人熔化电炉中(单次不能加完,可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再加人),加热至样品充分 熔化后,保温5min 熔化过程中应添加适量的覆盖剂和清渣剂 19
GB/T38470一2019 D.5.5清渣 充分搅拌、捞渣 D.5.6制取化学成分试样、铸块 取清渣后的熔体倒人模具中,制取化学成分试样,称重并记录化学成分试样质量mio,化学成分试 样质量不少于0.1kg;剩余熔体全部浇注或随炉冷却,得到重熔铸块,清除铸块表面的灰尘及熔渣,称重 并记录铸块质量mn D.6试验数据处理 按式(D.1)计算该批次原料金属回收率wH,数值以%表示 m10十m11 ×100% (D.1 ms 式中 化学成分试样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0 重熔后铸块重量,单位为千克(kg); m1 样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20
GB/38470一2019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再生黄铜原料检验流程 再生黄铜原料检验流程可参照图E.1进行 来料 放射性污染 不合格 检测 判定 合格 夹杂物 其他要求 不合格 检测 退货 判定 合格 金属总量 水分 表观特征 金属黄铜量 双方协商 不合格 检测 判定 合格,且需要时 化学成分 金属回收率 不合格 检测 判定 合格 接受 图E.1检验流程 21
GB/T38470一2019 考文献 参 [1]GB/T5202辐射防护仪器a,月和a/B(能量大于60keV)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 [[2]GB/T12162.3用于校准剂量仪和剂量率仪及确定其能量响应的X和丫参考辐射第3部 分场所剂量仪和个人剂量仪的校准及其能量响应和角响应的测定 [3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22

再生黄铜原料GB/T38470-2019介绍

一、引言

再生黄铜是指通过废黄铜或含黄铜废料的熔炼铸造,经过再生冶金技术处理后得到的黄铜。由于黄铜本身具有可再生性,因此再生黄铜已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环保型材料。为了规范再生黄铜的生产和应用,我国制定了GB/T38470-2019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标准概述

GB/T38470-2019《再生黄铜原料》是我国针对再生黄铜原料所制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再生黄铜原料的分类、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内容。

再生黄铜原料按照其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质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 含铜废杂金属
  • 铸造黄铜废料
  • 机械加工黄铜废料
  • 铸造黄铜副产品
  • 机械加工黄铜副产品

该标准还规定了再生黄铜原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包括铜含量、氧化物含量、其他杂质含量等。此外,该标准还对再生黄铜原料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和贮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应用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黄铜材料,再生黄铜原料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 环保型:再生黄铜原料是由含铜废杂金属或黄铜废料通过熔炼冶炼得到的,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污染。与采用新黄铜材料相比,再生黄铜原料的生产过程能够减少9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2. 成本优势:再生黄铜原料的生产成本较低,可实现节约成本的效果。相比于新黄铜材料,再生黄铜原料的价格只有其20%-50%左右,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
  3. 质量可控:再生黄铜原料经过了严格的标准检测和品质控制,其质量更加稳定、可靠。在一些要求高质量的领域,如航空、军工等行业,再生黄铜原料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选材。

四、结论

GB/T38470-2019《再生黄铜原料》的发布为国家标准,规范了再生黄铜原料的生产和应用。再生黄铜原料具有环保、成本低、质量可控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未来,随着再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再生黄铜原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和再生黄铜原料类似的标准

再生黄铜原料

再生黄铜原料

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电子单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电子单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电子单元的编号:GB/T38444-2019。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电子单元共有21页,发布于2020-07-01
再生铜原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再生铜原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再生铜原料的编号:GB/T38471-2019。再生铜原料共有26页,发布于2020-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