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944-2017

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安全技术规范

Mobiledetachableworkingtowers—Safetytechnicalcriter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安全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安全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3944-2017。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安全技术规范共有34页,发布于2018-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0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110
  • 实施日期2018-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4页
  • 文件大小2.66M

以图片形式预览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安全技术规范

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33944一2017 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 安全技术规范 Mobiledetachableworkingtowers一Safetytechniealeriterion 2017-07-12发布 2018-0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3944一2017 17 0.5侧向防护水平载荷及弹性挠度试验 17 0.6踢脚板水平载荷及弹性挠度试验 17 0.7踏棍/踏板垂直负载试验 0.8塔台整体结构刚度试验 18 20 0.9复合材料老化性能对比试验 20 0.10塔台绝缘试验 21 0.11塔台电气性能试验 1 使用信息 --- l1.1操作手册 22 1.2标识 附录A资料性附录塔台的设计模型计算 24 A.1结构分析 24 26 A.2验证 A.3位置稳定性 27 参考文献 29
GB/33944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 万怡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京林业大学光机电仪工程研究所、福建省闽旋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标准化研究院、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标雅主要起草人李杰,刘泽华,綦尤训,付卉青、蔡茜、李土森,王学智、程红兵,王国扣、居荣华 张晓飞、郁毛林、朱斌、刘霞、李志宏、刘治永、王胜江、李春平、王永胜、贾术绪、杨克军
GB/T33944一2017 引 言 机械领域安全标准的结构如下: A类标准(基础安全标准),给出适用于所有机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一般特征 B类标准(通用安全标准),涉及机械的一种安全特征或使用范围较宽的一类安全装置: B1类,安全特征(如安全距离、表面温度、噪声)标准; 2类,安全装置(如双手操纵装置、联锁装置、压敏装置、防护装置)标准 C类标准(机器安全标准),对一种特定的机器或一组机器规定出详细的安全要求的标准 根据GB/T15706的规定,本标准属于B类标准 本标准尤其与下列与机械安全有关的利益相关方有关 机器制造商; 健康与安全机构 其他受到机械安全水平影响的利益相关方有 机器使用人员; 机器所有者" 服务提供人员; 消费者(针对预定由消费者使用的机械) 上述利益相关方均有可能参与本标准的起草 此外,本标准预定用于起草C类标准的标准化机构 本标准规定要求可由C类标准补充或修改 对于在C类标准的范围内,且已按照c类标准设计和制造的机器,优先采用c类标准中的要求 IN
GB/33944一2017 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 安全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的分级、型号、材料及其防护,通用要求,负载要求、结构设计 要求、试验及使用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由预制件组成,且高度为2.5m12m(室内)和2.5m8m(室外)的移动式可拆卸 工作塔台(以下简称塔台) 注;“室内”指塔台不受风力影响,“室外”指塔台可能受到风力影响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687工业脚轮和车轮 GB/T15706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 GB/T17620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梯 GB/T17889.1-2012梯子第1部分;术语,型式和功能尺寸 GB/T17889.2一2012梯子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 GB/T17889.3梯子第3部分;使用说明书 GB/T31539结构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材 GB50005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JG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17889.1一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mhiledetchabewrkim ingtower -种脚手架结构,其特征为 可自立使用 有一个或多个工作平台; 用预制件组成; -其尺寸已通过设计确定; 通常有四条腿,且至少有四个脚轮; 通过地面支撑,或者在必要时通过墙体支撑来保持稳定
GB/T33944一2017 塔台结构及主要部件名称见图1 说明 -脚轮; -踢脚板; -可调支腿; 中间防护栏杆; -压重物 主防护栏杆; 10 -稳定支撑; 1l 靠墙支架; 12 -平台构件; -通道 -外伸支架; 插销手孔 13 支撑件; 塔台结构示意图 3.2 高度height H 地面与顶部平台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 3.3 层间净高interlayerheight H 下层平台上表面与上层平台下表面之间的净高度,见图1 3.4 castorwheel 脚轮 牢固安装在塔台底部,使塔台可移动的转轮,见图1 3.5 可调支腿adjustableleg 当塔台位于不平或倾斜的地面时,使塔台保持竖直的构件 可调支腿可以安装脚轮或底部平板,见
GB/33944一2017 图1 3.6 压重物ballast 放置在塔台底部上,增加其抗倾翻能力的重物,见图1 3.7 稳定支撑outrigger 增加塔台底部有效尺寸,且可安装脚轮的构件,见图1 3.8 平台构件platformcomponent 可独自承受载荷的平台组成单元,见图1 3.9 外伸支架stabilizer 增加塔台底部有效尺寸,且不能安装脚轮的构件,见图l 3.10 支撑件braeingmember 用于增加结构刚度的构件,见图1 3.11 踢脚板tocplate 为避免物体由地板平面下落而设置的护栏下部的实体构件,见图1 3.12 中间防护栏杆intermediatebarrierguard-rail 固定在主防护栏杆与踢脚板之间,用于防止身体通过的,与扶手平行安装的护栏构件,见图1 3.13 主防护栏杆nmainbarrierguard-rail 防止意外跌倒或意外进人危险区的装置,可以安装于楼梯、阶梯或梯段平台、操作平台,也可装于通 道,见图1 3.14 靠墙支架wallstrut 提供全方位限制,以防止塔台倾倒的构件 通常情况下,它是一个管状水平构件,一端连于塔台,另 -端支撑在墙体或其他结构上,见图1 3.15 通道walkway 供人员由一个水平面攀爬至另一个水平面的装置,见图1 3.16 踏棍rung 站立面前后宽度小于80mm,且不小于20mm的攀爬支承件 [GB/T17889.1一2012,定义3.19] 3.17 踏板step 站立面前后宽度不小于80mm的攀爬支承件 [GB/T17889.1一2012,定义3.20]
GB/T33944一2017 3.18 平台platfom 个或多个平台构件组成的作业区域 3.19 平台长度length 在平台工作面上平面尺寸中较大的一个,见图2 3.20 平台宽度width W 在平台工作面上平面尺寸中较小的一个,见图2 图2平台的宽度和长度 3.21 插销手孔handholebolt 用于手进人打开或锁定通道与平台插销的孔,见图1 3.22 楼梯stairway 倾角在35"55",人员攀爬时可携带工具或材料的通道 3.23 踏板梯stairadder 倾角在35"一55",人员攀爬时不能携带工具或材料的通道 3.24 斜梯inelinedladder 倾角在60"75",人员攀爬时不能携带工具或材料的通道 3.25 直梯vertenlladder 与水平面夹角大于75且不大于90°的固定式进人设施,其水平构件为踏棍 [(GB/T17888.12008,定义3.1] 3.26 复合材料eomp0sitematerial 以可交联树脂为基体,连续增强纤维(如玻璃纤维)为填充物的材料 [GB/T17889.2-2012,定义3.2]
GB/33944一2017 分级 4.1负载等级 均布负载的等级见表1 表1均布负载的等级 均匀分布的负载g" 负载等级 kN/m 1.50 2.00 4.2进入方式 本标准选择的进人方式类型分为A、B,C,D,具体如下 A级进人;楼梯 B级进人:踏板梯; C级进人;斜梯; D级进人:直梯 当提供一组进人方式时,可使用组合分级. 示例: AXCX型,表示可以使用楼梯和斜梯 ABcD型,表示4种方式都可以使用 注:X表示未提供的进人方式 5 型号 塔台的型号应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 塔台代号T:; aa b 均布负载等级代号(见4.1); 最大的室外/室内高度; c d)进人方式代号见4.2); 塔台绝缘性代号 e 示例:可拆卸移动式塔台均布负载等级3级(2.00kN/m=),室内最高可搭建12m,室外最高可搭建8m,采用A楼 梯和B踏板梯两级进人平台方式的绝缘塔台 工3812-ABXX -塔台的绝缘性(1为电绝缘,2为非绝缘) 进人方式(A,B,C,D -最大的室外/室内高度(8m/12m -均布负载的等级(2或3) -塔台
GB/T33944一2017 6 材料及其防护 6.1材料的选择 选择的材料应至少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如GB50005,GB50017,GB50429等 如果选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应满足10.9和10.10的性能测试要求 6.2材料的防护 6.2.1 金属制品 金属制品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表面防护 黑色金属制品的防腐应符合C1采用表面涂防腐蚀漆).C2(热镀锌或类似处理方式)等级 aa b部件(如平台、管件、支架等)应进行表面镀锌处理,镀层厚度不小于20" 以m 紧固件(如螺栓、螺母、垫片,销子等)应镀锌处理,镀层厚度不小于8m. c 在正常的使用状况下,铝合金不需要表面防护处理 对于结构受到环境影响的状况.如接近海 d 边,化工厂,或会产生电解作用的地方,铝合金结构、构件应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阳极氧化电 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等防腐处理措施 氧化膜厚度不小于84m,涂层厚度不小于 15m 6.2.2平台用胶合板 对于不具备高抗菌性的胶合板,在制造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木材防菌剂 胶合板的边缘应进行封边,例如使用丙熔酸涂料,涂层的厚度不小于30m 6.2.3复合材料表面防护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应采取保护措施,使其不被水和污物浸透 表面应光滑,纤维不应暴 露出来 表面巴氏硬度不小于50. 通用要求 7.1总则 7.2一7.10规定了塔台的最低要求 如果层间净高H不超过2.10m,平台应便于安装与拆卸 7.2平台 7.2.1平台尺寸 平台宽度W最小应为0.60m,平台长度L最小应为1.00m. 平台之间的最小层间净高H应为1.9m. 7.2.2平台通道 如果平台上有供人员攀爬的通道口,则该通道口的尺寸应最小为0.60m,通过平台内的攀爬通道 进人工作平台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通过攀爬通道时跌落
GB/33944一2017 7.3平台内的孔隙 平台内的孔隙应尽可能小,宽度不应超过25mm 这一要求不适用于通道开口处的插销手孔 7.4侧向防护 一般要求 7.4.1 塔台应安装主防护栏杆、中间侧向防护栏杆等有效的防护构件或装置,并且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允许尺寸,见图3 a 除非特意拆除,主防护栏杆和中间防护栏杆等侧向防护构件应不能被移动 b 在平台边缘应安装侧向防护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主防护栏杆,及中间防护栏杆 踢脚板 单位为毫米 80 <80 图3侧向保护的尺寸 7.4.2主防护栏杆 主防护栏杆的安装应使其上表面距离任何相邻作业区域表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m. 7.4.3中间防护栏杆 中间防护栏杆应固定在主防护栏杆与踢脚板之间 中间防护栏杆可以是 -个或多个中间防护栏杆; 个框架; 个框架且主防护栏杆是其上边缘; 围栏 中间防护栏杆上的开口的尺寸应确保一个直径为470mm的球不能通过 7.4.4踢脚板 在平台上应安装一个坚固的踢脚板,其上表面距离相邻平台表面的高度应至少为150mm
GB/T33944一2017 7.5脚轮 7.5.1 一般要求 安装在塔台上的脚轮应保证不会意外脱落 7.5.2制动器 所有的脚轮都应有制动器 除非在设计上能保证锁定时不会离心、偏心,制动器都应具有旋转制动 的功能 制动机构的设计应能防止意外解锁 通过脚轮垂直旋转轴,在尽可能靠近脚轮机架上方的位置沿 脚轮滚动方向施加0.3kN水平力时,制动机构都应能有效防止轮子转动 应依照10.1测试脚轮制动 器,且在每个脚轮上施加其规定工作负载的最大值 7.5.3试验载荷 塔台的制造商给出的每个脚轮的竖直工作负载应至少通过5次试验来验证 具体试验方法见 10.2 根据表2中得出每个脚轮最不利工况下的组合工作负载,试验载荷则应为该组合工作负载的3倍 表2整体结构上的工作负载 组别 负载种类 负载大小 对应条款 8.2.1.1 自重,包括压重物(如果有 按给定值 2.1.1顶部平台的垂直工作负载,均布负载,负载等级2 1.5kN/m 8.2.1.2 2. 2.1,2顶部平台的垂直工作负载,均布负载,负载等级3 2.0kN/m 8.2,1.2 2.2 结构上最小工作负载 5.0kN/4条支腿 8,2.1.4 3,l 顶部平台的水平工作负载,L4.0mm" 0.3kN 8.2.2.1 顶部平台的水平工作负载,l>4.omm 3.2 2×0,3kN 8,2.2.1 模拟风力的水平设计负载 8.2.2.2 8.2.1.3 %倾斜度产生的负载 ”L=平台长度 7.5.4脚轮 脚轮应符合GB/T14687的要求,且应具有防穿刺特性 . 进入平台方式 7.6.1 -般要求 塔台中平台的进人通道应安装在主体结构支撑中,并且满足以下要求 -应牢固固定以防止意外松脱; -不应接触地面; 地面与第一级踏板或踏棍的最大距离应为400mm n如果第一级为平台,则允许达到 600mm);
GB/33944一2017 -踏板/踏棍的间距相等并具有防滑表面 7.6.2楼梯和踏板梯的要求 7.6.2.1 -般要求 楼梯梯段的外侧应安装扶手,并且与楼梯基本平行 如果楼梯梯段是连续层间双折型,内侧也需要 安装扶手 如果楼梯梯段之间以不大于2.1m的间隔设置平台,可不安装内侧扶手 连续层间双折型的楼梯梯段应有过渡平台 这种楼梯都应至少有一个过渡平台,且平台面的长度 不小于300n mm 楼梯、踏板梯、斜梯,直梯进人通道类型的踏板及踏棍性能应满足10.8测试要求 楼梯踏板与上方楼梯或踏板梯的支撑结构间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75m 7.6.2.2A级的要求 A级进人方式 楼梯应满足以下尺寸要求,见图4 倾角:35GB/T33944一2017 单位为毫米 说明 倾角 图5踏板型通道的尺寸 7.6.2.4C级的要求 C级进人方式 斜梯应满足以下尺寸要求,见图6: 单位为毫米 说明: 倾角 图6倾斜型梯子通道的尺寸 倾角:60°801 mm; mmt300mm: 踏棍间距;230 mtmdl三80mmmm; -踏棍深度:20 最小净宽度;280 mm; 10
GB/33944一2017 不同的平台间最大垂直距离;4.2 m 地面与第一级平台间最大距离;4.6 m 7.6.2.5D级的要求 D级进人方式 直梯应满足从踏板前沿或踏棍中线到楼梯/梯子后部任何障碍物的水平距离s 应至少为150mm,见图7,并且 踏棍间距:230 mm 1<<300mm; mmdl51mm; 踏板深度或直径;20 最小净宽度;280 mm; 不同的平台间最大垂直距离:4.2 m 地面与第一级平台间最大距离;4.6 m 单位为毫米 分离的梯子 -体的梯子 b 图7竖直型梯子通道的尺寸 7.7稳定措施 7.7.1稳定支撑和外伸支架 稳定支撑和外伸支架的设计应使其成为主结构的一部分,并提供确保其与地面接触的可调整措施 稳定支撑或外伸支架与塔台的固定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并且稳定支撑和外伸支架的反作用 力传递给塔台时,稳定支撑和外伸支架之间不应滑动、转动或有其他移动 7.7.2压重物 如果需要配备压重物,则压重物应牢固固定,并由铁或混凝土等刚性材料制成,不能由液态或颗粒 状材料替代 1
GB/T33944一2017 7.8连接 7.8.1 一般要求 每一连接件都应有效连接且便于查验,其构件也便于组装 构成支架结构的构件和侧向保护构件 应牢固固定,只有特意采取措施,才能使其移动 7.8.2竖直套管和插件连接 安装后,上下部构件之间的水平移动(松脱或移动)不应超过4" 或者偏离中心线的移动不应超 mm 过2mm. 任何情况下,除非上部构件已被抬高超过80mm,否则都应不可能使上部构件从横向断开连接 套管尺寸要求应满足以下条件 套管的重叠长度至少为150mm,且 -管子的公称内径与套管的公称外径之差不大于4mm. 或者 -套管的重叠长度至少80mm,且 -管子的公称内径与套管的公称外径之差不大于2mm. 当套管(见图8中的1)和插件(见图8中的2)搭接部分小于150mm时,应为连接提供强制锁定装 置,如销子,以防止上部构件被意外抬起 说明 -套管; 插件 图8套管和插件 7.8.3其他竖直连接 其他竖直连接都应达到与7.8.2相同的效果,从而防止意外断开连接的风险 注其他强度要求可能会对连接形式提出更多限制 12
GB/33944一2017 7.9平台构件 平台构件应耐用并具有防滑表面 这些构件应能被牢固固定,使其在风力作用下不可能倾翻或 移动 7.10安装和拆卸 在安装和拆卸时,塔台应保持稳定,并能承受施加在其构件上的所有负载 负载要求 8.1 -般要求 塔台应能承受各种组合负载,组合负载为表2给出的5组中对塔台最不利工况下的一组组合而成 所有载荷均为静载荷 应考虑脚轮的偏心距 可调支腿应延伸至最长 评估平台时,应考虑其自重和根据表3得到的最不利工况下的组合工作负载 表3结构部件设计负载 组别 对应条款 部件 负载种类 负载大小 1.1.1整个面积上的均布负载,等级2 1.5kN/nm 8.2.1.2 1. 1.1.2整个面积上的均布负载,等级3 2.0kN/nm' 8.2.1.2 在平台最薄弱的位置内,500mm×500mm的面积上施 平台 1.2 加集中载荷 1.5kN 8.3,.1 如果平台宽度小于500 ,不应减小载荷 mm, 在平台最薄弱的位置内,200mm×200mm的面积上施 .0kN 1.3 8.3,1 加集中载荷 2. 在栏杆最薄弱的位置施加集中载荷 1.25kN 8.3.2.1 防护栏杆 2.2 在栏杆最薄弱的位置施加集中载荷 0.3kN 8.3.2.2 踢脚板 在踢脚板最薄弱的位置施加集中载荷 0.15kN 8.3,2.2 8.2完整结构(包括其部件)上的受力 8.2.1垂直负载 8.2.1.1生产商提供的塔台标称自重 应考虑塔台的自重,包括所有部件和压重物如果有) 8.2.1.2顶部平台的均布负载 应按照载重等级施加均布负载: 等级2:1.5kN/m'; 等级3;2.0kN/m 13
GB/T33944一2017 8.2.1.31%倾斜度产生的负载 应考虑的垂直负载包括: 给出的标称自重(见8.2.1.1); 给出的垂直工作负载(见8.2.1.2) 8.2.1.4结构上的最小垂直工作负载 均布在4条支腿上的最小垂直工作负载P=5.0kN 注:根据表2所给出的均布载荷,P可以大于5.0kN 8.2.2水平负载 8.2.2.1顶部平台的水平工作负载 在长度为L的平台水平面上: -L<4.0m,0.3kN; L>4.0m,2×0.3kN 8.2.2.2模拟风力作用于所有部件的水平设计负载 水平设计负载为0.1kN/m'乘以适当的体型防护系数,见GB500092012第8章以及JGJ130 2011中4.2.6 受风面积应包括在所有工作面全部已安装的侧向保护(包括踢脚板. 对于有多于一个部件受风力影响的防护系数,可按以下考虑 多个固性构件的参考面积A由式(1)确定 A=[I+(n一2)×A 式中 构件的参考面积(如果有不同的面积,取最大面积). A 面积参单个构件的数量,n>2: 防护系数,防护系数是(e/h)的丽数(见表4) 其中 不同侧壁之间的距离(如果有不同的间距,取最大距离). -对于敞开式墙壁,100%墙壁高度 对于顶部或底部装有甲板的墙壁,200%墙壁高度 表4防护系数n 间距r/h 6.3 10 12.5 16 20 25 0.2 0.7 0.9 0.8 0.l 0,3 0,4 0,5 0,6 1.0 8.3结构部件上的受力 8.3.1平台的负载 平台和支撑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所受到的集中载荷,对于不同的面积有不同的受 力如下: -0.50m×0.50m,l.5kN; -0.20m×0.20m,l.0kN 14
GB/33944一2017 此外还应同时满足均布载荷要求,见8.2.1.2. 8.3.2侧向保护的负载 8.3.2.1向下负载 无论何种支撑方式,任何主防护栏杆和中间防护栏杆,都应能承受1.25kN的集中载荷 这一要求 也适用于其他任何侧向保护构件,如有一个50mm或更宽的潜在立足点的栅栏结构 该载荷应被考虑为意外载荷,并与垂直方向成士10"夹角的范围内向下施加到最为不利的位置上 具体试验方法见10.3 8.3.2.2水平负载 除踢脚板之外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侧向防护保护的所有部件在其最薄弱的位置都应能承受0.3kN 的水平负载 负载可以均布在3001 mm×300mm的面积上,例如当负载施加在栅栏结构的栅格上时 对于踢脚板,水平负载为0.15kN 8.4挠度 8.4.1平台构件的弹性挠度 当受到表3组别1.2中所规定的集中载荷时,任何平台构件的弹性挠度都不应超过10.4的测试 要求 此外,如果平台宽度大于或等于2.5m,则当施加相应的集中载荷时,应满足10.5的测试要求 8.4.2侧向保护的弹性挠度 当受到表3组别2.2中所规定的集中载荷时,无论其宽度多大,任何主防护和中间防护栏杆的最大 挠度应满足10.6的测试要求 当受到表3组别3中所规定的集中载荷时,无论其宽度多大,任何踢脚 板的最大挠度都应满足10.7的测试要求 结构设计要求 g.1基本设计原则 g.1.1简介 塔台的设计都应使其能承载、工作和抗翻倒 除非在本章中另有规定,都应满足用于结构工程的 文件 应验证接点及连接(如焊接接点、压紧连接、空芯铆钉连接)的强度 注结构设计时涉及到极限状态方法时,可参照EN128113进行全面或具体测试以补充计算 9.1.2构件的结构设计 9.1.2.1钢 根据GB50017进行结构设计 9.1.2.2 铝 根据GB50429进行结构设计 15
GB/T33944一2017 g.1.2.3木材 根据GB50005进行结构设计 g.1.2.4复合材料 根据GB/T31539进行结构设计 9.1.3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分为: 最终极限状态; 工作极限状态 在极限状态下作用力效果的设计值,即内部力或动量的设计值E 不应超过相应阻力R 的设计 值,即EGB/33944一2017 载荷应逐渐增加至最大试验载荷,并维持1min后测量垂直变形d.,然后应将载荷减小至0.5kN 保压30min后卸载,测量永久变形d,,并应对每个脚轮重复进行5次工作负载试验 0.3侧向防护所受向下载荷试验 试验要求 10.3.1 任何护栏都能承受此力,且无论宽度大小,最大挠度为300mm,并且无破坏 10.3.2试验方法 选择侧向防护的所有部件中最薄弱位置向外施加1.25kN向下载荷 0.4平台构件挠度试验 10.4.1试验要求 平台宽度小于2.5m且大于1m时,平台及平台构件弹性挠度小于平台宽度的1%. 平台宽度不小于2.5m时,相邻负载平台和未负载平台最大水平差距为25mm 10.4.2试验方法 平台宽度小于2.5m且大于1m时.在平台最薄弱位置500mm×500mm的面积上施加1.5kN 集中载荷,若平台面积小于500mm×500mm,载荷不减小 平台宽度不小于2.5m时,在平台最薄弱位置500mm×500mm面积上施加1.5kN集中载荷,若 平台面积小于500mm×500mm, ,载荷不减小 0.5侧向防护水平载荷及弹性挠度试验 10.5.1试验要求 护栏无破坏和松动,且无论宽度大小,最大挠度为35n mm 10.5.2试验方法 选择侧向防护的所有部件中最薄弱位置向外施加0.3kN水平拉力 10.6踢脚板水平载荷及弹性挠度试验 10.6.1试验要求 踢脚板无破坏和松动,且无论宽度大小,最大挠度为35mm. 10.6.2 试验方法 在踢脚板中间位置向外施加0.15kN水平拉力,测量基准为支撑上与这些构件相连的支撑点 10.7踏棍/踏板垂直负载试验 0.7.1试验要求 去除试验载荷后的最大永久变形应小于或等于被测踏板、踏棍下方内侧宽度的0.5% 10.7.2试验方法 在进人通道的认为最薄弱的踏板/踏棍中间位置,施加200N的预加载荷,持续1min,去除预加载 17
GB/T33944一2017 荷后的位置设定为初始测量位置 垂直施加2600N的试验载荷于踏棍/踏板的中点,并均匀分布在宽 度为100mm,深度等于踏棍/踏板深度的范围内,加载持续1 min 10.8塔台整体结构刚度试验 10.8.1试验要求 塔台在最大高度且受到水平负载时,弹性变形以及结构松动或运动产生的位移不应超出最大允许 位移 上述试验测得的总位移应通过线性计算相关,从而给出塔台(带或不带稳定支撑、外伸支架或压重 物)最大允许平台高度的位移D. 总位移D不应超过3mm.并可以限制最大平台高度(见图 说明 -不带稳定支撑或外伸支架的最大允许高度,单位为米(m); h -带稳定支撑或外伸支架的最大允许高度,单位为米(m); h D -6m试验高度时测得的总位移,单位为毫米(mm); -最大允许平台高度时的最大允许总位移,单位为毫米( D (mm 图9测得的塔台位移和允许的塔台位移 不带稳定支撑或外伸支架的最大平台高度由式(2)确定: k×D h D 式中 试验高度,k=6 m; D -最大允许平台高度时的最大允许总位移,D.=200mm 示例1,如果测得的D为100mm,则最大允许平台高度h=12m. 示例2:如果测得的D为300mm,则最大允许平台高度为h1=4m 注这一线性公式并不十分精确,但对于本标准范围内的塔台而言,计算和实际试验已表明这种线性关系是可以接 受的 18
GB/33944一2017 10.8.2试验方法 10.8.2.1试验塔台搭建 试验应在整个塔台结构上进行 且最低高度为6m 塔台应按制造商的使用手册搭建 试验过程 中,如果塔台自重不足以防止翻倒时,可在底座上增加足够的压重物 如果根据制造商的使用手册,使用单位所需最大平台高度小于6m,则应采用制造商规定的附加构 件将试验塔台竖立成6m或6m以上 额外增加的高度可使得能够测量Di 这一举措可能不会对刚 度产生不利影响 应按照制造商的安排进行试验,这种安排为 带或不带稳定支撑;或者 带或不带外伸支架 由于塔台的刚度不受压重物的影响,因此仅需进行一项试验,此时压重物是唯一一种加强稳定性的方式 如果安装了调节腿,则可调支腿应延伸至最大延伸长度的50% 脚轮应被转到他们最为薄弱的方 向并被锁定 调节腿通常是用来使塔台保持水平,以此代表工作状态 10.8.2.2试验步骤 水平试验负载应为500N 水平试验负载应在6m水平面以上的第一个方便的节点处施加 负载应垂直于塔台的一个面并 作用面心 负载在一个方向施加后,应在反方向施加,总位移D(单位为毫米)应在高度正好6m的位 置测量(见图9) 本试验应在与垂直于第一个面的方向上重复进行(见图10) 500N 6m 500N 500N 500N 2500N 说明: -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进行第一项试验, -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进行第二项试验 图10完整塔台的水平负载刚度试验 19
GB/T33944一2017 0.9复合材料老化性能对比试验 10.9.1试验要求 复合材料老化测试后,对其材料进行冲击试验和弯曲试验验证,材料老化前后性能损失不大 于20% 0.9.2试验方法 复合材料老化性能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7889.2一2012中5.16.1的规定 10.10塔台绝缘试验 10.10.1试验要求 绝缘试验用于测试塔台是否适合在电压小于1000Va.c.)和1500d.c.)的条件下使用 对于 声明绝缘的所有塔台,应强制进行绝缘试验. 在施加U 电压下,进人通道的框架和结构框架未出现闪络、击穿和温度升高温升不大于A5C), 则可认为通过试验 10.10.2试验方法 取自塔台进人通道的试验件应至少包括两个邻近的踏棍/踏板,取自主体框架的试验件应至少包括 两个邻近的防护栏杆 将试验件浸人电阻率为(100士15)Qm的水中24h 然后从水中取出,并将试验件竖直挂立4h 施加试验电压之前,仔细擦干 将宽度至少为50mm的合适电极接到两个连续的踏棍/踏板上或两个邻近的防护栏杆 电极的位 置应确保试验电压施加到进人通道框架和结构框架上(见图11) 试验布局 图11框架级通道踏棍/踏板电气试验 20
GB/33944一2017 单位为毫米 4A ? 20 15 50 b 试验可能使用的电极示例 说明: -电极; -铜或铝合金 图11续 绝缘性能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7889.2一2012中5.16.3的规定,耐电压性能测试方法应符合 GB/T176202008中6.5的规定 相邻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是频率在40Hz至62Hz之间的交流电压,该电压以1kV/s的速度从0 逐渐增至Ua 由在U 时短路电流不小于0.5A的变压器提供电压,电压U 施加1 min 试验电压U根据两个踏棍之间的间距d通过式(3)得出 U =1000×d/300 式中 试验电压,单位为伏(V) Um -两个相邻踏棍或踏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试验在相邻的通道路棍/睛板和防护栏杆上进行,并与通道框架和结构框架充分接触 0.11塔台电气性能试验 10.11.1试验要求 当塔台在电压大于1000V的条件下使用时,则应符合工频耐压测试,塔台额定电压等级为 10kVl10kV之间,在通道两个邻近的踏棍/踏板和主体框架的两个邻近的防护栏杆上分别进行绝缘 塔台的耐压测试 持续加压1min后,无闪络、无击穿,无明显发热(温升不大于A5C)则为通过 10.11.2试验方法 将塔台搭建1层一2层,但需保证整体塔台任意一层结构均需通过本测试 电路连接见图12,Z 为被测试的塔台任意一试验间距 为均压需在被测塔台两侧并联直径200mm均压铜球或倡球,且要 求距塔台距离1.5m以上 21
GB/T33944一2017 R 试验变压器 FRC OX 出海 图12电气测试电路图 高压极和接地极用50mm宽铜箔纸牢固固定在无金属的复合材料主体框架上,试验长度、耐压参 数、工频耐压时间等参数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10kV~110k电压等级绝缘塔台试验参数 额定电压/kV 试验长度 /m 工频耐压/kV 工频耐压时间/ min 100 l0 0,4 35 0,6 150 65 0.7 175 110 1.0 250 使用信息 1 11.1操作手册 对于每一种类型的预制塔台装置,制造商都应提供一份在现场使用的操作手册 使用手册应符合 GB/T15706和GB/T17889.3的要求,且至少提供以下信息: 产品描述 a b) 安全操作规程 es 搭建和拆除基本步骤; d) 一般安全警示信息: e 稳定性保障信息; 维护、保养及存储; 构件清单 8 11.2标识 11.2.1构件标识 可调支腿、平台,外伸支架、稳定支撑、防护栏杆、靠墙支架等构件都应加以标识 22
GB/33944一2017 识别塔台系统及其制造商的符号或字母; a b)制造日期,使用最后两位数字 也可采用能追踪制造时间的代码 在构件的生命周期内,标志都应保持清晰 字母的尺寸可以根据考虑构件的尺寸进行调整 11.2.2 制造商铭牌 对于所有塔台,站在地面上应都能清晰看到包含如下信息的制造商铭牌 制造商的商标; a b 塔台型号见第5章); c 注明“认真遵守安装与使用说明” 23
GB/T33944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塔台的设计模型计算 结构分析 A.1.1模型的选择 所采用的模型应足够精确,以预测结构变形,同时考虑A.1.2中规定的缺陷 通过检查不同平面系统进行分析应考虑相互干扰 A.1.2缺陷 A.1.2.1一般要求 由于不垂直,不成直线及一些意外的微小偏心而产生的实际缺陷,包括残余应力和几何偏差,应通 过适当的等效儿何偏差来弥补 所采用的方法应符合相关设计文件的相应规范,钢应符合GB50017,铝应符合GB50429 根据这 些规范,在总体框架中与这些缺陷相关的假定条件应符合A.1.2.2 等效的几何变形不必在几何尺寸上相一致 A.1.2.2垂直构件间的倾斜度 应考虑垂直构件之间在接点处由角度偏差产生的结构变形 对于接点,通过套管永久固定在一起的一对构件之间的角度偏差w(见图A.1)可由式(A.1)计算 得出: D -d tan更 A.1 式中 -管状构件的公称内径; 套管的公称外径; dd 名义重叠长度; tan -应不小于0.01 注:这不包含使用松套管此时倾角有可能是两倍直至更多);也不包括伸缩连接销此时倾角会小得多), 对于预制件可拆卸工作塔台的封闭框架,如果重叠量大于150mm,则框架的平面内tany的值可 以取0.01;如果重叠量小于150mm,但不小于80mm时,tany的值可以取0.02 还应满足A.1.3.1中的要求 24
GB/33944一2017 图A.1垂直构件间的倾斜角度 A.1.3刚度假设 A.1.3.1管状构件间的连接 如果套管永久地固定于其中一个管件上,并且满足如下条件时,管状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属于7.8.2 竖直套管连接时可被认为是刚性连接 这一假设适用于外径不超过60mm的管状构件 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连接件可视为铵链模型 相应地,套管需要做详细检验见A.2.3.2) A.1.3.2连接装置 为了分析的需要,在模型中应考虑连接装置的实际受力变形 注:EN12811-3提出了关于半刚性连接件的相关要求 工作塔台预制件中的半刚性连接件的相关参数参照EN12810-2 使用符合标准的预制连接件时,例如在由标准组件组成的系统中,需确定横木或横梁连接件的设计 动量旋转参数 A.1.4阻力 A.1.4.1概述 使用机械性能的特征值(如屈服强度f,k)可以计算阻力的特征值,机械性能的特征值可以从相关 材料的设计规范中查阅 对于钢制或铝制构件,阻力可以分别由GB50017或GB50429确定抗力分项系数取r为1.2. A.1.4.2连接 以下给出了三种情况下阻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 25

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安全技术规范GB/T33944-2017解读

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是一种常见的施工设备,广泛应用于高空作业和维护领域。然而,由于其高度和不稳定性,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势在必行。

于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安全技术规范》(GB/T 33944-2017),旨在规范该类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规范的主要内容

GB/T 33944-2017对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术语和定义:对于工作塔台及相关安全术语进行了界定和解释,确保理解准确。
  • 设计要求:对工作塔台的结构、尺寸、承载能力、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 生产制造:对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原材料选用、产品检测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 安装和使用:对于工作塔台的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强调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 检测和评价:对工作塔台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年度检测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正确使用和维护工作塔台的方法

除了严格遵守GB/T 33944-2017的规定外,正确使用和维护工作塔台也是确保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

  • 选择合适的工作塔台:在购买或租赁工作塔台时,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型号和规格。不能过度估计自身能力,选择超出实际需求的设备。
  • 正确安装:安装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确保工作塔台安装正确、牢固。平台面要保持水平,支撑腿要稳定垂直。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使用工作塔台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如限制承载重量、禁止人员站在护栏外等。
  • 日常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工作塔台进行检查和维护,如检查螺丝、电缆、液压油等部件的磨损情况,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 培训操作人员:使用工作塔台的操作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以确保安全操作。

综上所述,移动式可拆卸工作塔台安全技术规范GB/T33944-2017的发布,为保障高空作业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正确使用和维护工作塔台也是确保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我们应该在日常使用中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钢结构用高强度锚栓连接副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锚栓连接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钢结构用高强度锚栓连接副的编号:GB/T33943-2017。钢结构用高强度锚栓连接副共有12页,发布于2018-02-01
电机整流子换向片用铬锆铜棒材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机整流子换向片用铬锆铜棒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机整流子换向片用铬锆铜棒材的编号:GB/T33945-2017。电机整流子换向片用铬锆铜棒材共有9页,发布于2018-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