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252-2019

蚕丝被

Silkquil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蚕丝被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蚕丝被的编号:GB/T24252-2019。蚕丝被共有26页,发布于2020-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W4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59.080
  • 实施日期2020-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1.85M

蚕丝被


国家标准 GB/T24252一2019 代替GB/T242522009 蚕 被 Silkquilts 2019-10-18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252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4252一2009《蚕丝被》,与GB/T24252一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在范围中增加了“以其他蚕丝绵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蚕丝被可参照执行”的规定(见第1章,2009年 版的第1章); “绵点”术语和定义,酬除了“长丝 修改了“蚕丝被”“蚕丝绵”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绢制丝绵” 绵”“中长丝绵”“短丝绵”术语和定义(见3.l3.3、3.5,2009年版的3.13.5); 增加了“蚕丝被中的胎套和填充物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18401要求,其中婴幼儿及儿童产品 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31701要求”的规定见4.3); 修改了纤维含量、含油率、填充物质量偏差率和压缩回弹性要求,增加了填充物丝绵长度、残胶 率和荧光增白剂的要求见4.4,2009年版的4.3); 增加了“蚕丝填充物不得进行增重处理”的要求(见4.5) -增加了填充物外观质量的要求(见4.6) 将外观质量中的“缝针”要求并人工艺质量中的“缝制质量”(见4.7,2009年版的4.4、4.5); 增加了“填充物质量500g及以下产品不考核均匀程度和四角、边”的规定(见4.7); 增加了“蚕丝被中应无缝针、断针等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的金属残留物”的要求(见4.9); 修改了纤维含量、含油率、荧光增白剂和水洗尺寸变化率的试验方法(见第5章,2009年版的 第5章; -增加了安全性能、丝绵长度及含量、残胶率、蚕丝绵增重鉴别、绢制丝绵清洁度和断针等金属残 留物的试验方法(见第5章); 修改了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见6.,2.1,2009年版的6.2.1) -修改了产品规格和纤维含量的标注规定(见7.3、7.4,2009年版的7.3、7.4) 修改了附录A,增加了“填充物纤维含量试验结果的表示”(见附录A中A.5.2) -附录B调整为“填充物压缩回弹性试验方法”,在原附录D的基础上对试验方法做了修改、增 加了试验装置示意图,删除了原附录B“桑/柞蚕丝混合填充物中桑蚕丝含量的化学测定方法” 并改引用FZ/T40005(见附录B,2009年版的附录B,附录D); -附录C调整为“蚕丝绵增重定性试验酸溶解显色法”,删除了原附录C“含油率试验方法”并 改引用FZ/T40006(见附录C,2009年版的附录C); -附录D调整为“蚕丝绵增重定性试验高温酸水解法”,将原附录D改为现附录B(见附录B、 附录D,2009年版的附录D); -附录E调整为“蚕丝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将原附录E“检验抽样方案”改为现附 录F(见附录E,附录F,2009年版的附录E)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江苏鑫缘丝绸科技有限公 司、广西桂华丝绸有限公司、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桐乡,苏州市纤维检验院、苏州 大学,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苏州 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蚕缘家纺 有限公司、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浙江银桑丝绸家纺有限公司、浙江巴贝丝业有限公司、湖州千思家
GB/T24252一2019 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桐乡市腾飞被絮有限公司、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京九丝 绸股份公司、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颖、顾红烽、潘世俊、伍冬平、茅明华、孙晨晓、王祥荣、卢受坤、顾虎、刘雨、 李建华,何国君,周佳园、张晓光、胡航芳、倪学林、雷斌、,朱金毛、徐连荣、屠永坚、傅雅琴,蔡英仙、陈松、 李开典、田驰、洪家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42522009
GB/T24252一2019 蚕 丝 被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蚕丝被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桑蚕丝绵、柞蚕丝绵为主要原料,经制胎并和胎套固定(包括机缝和手工缝)制作而 成的蚕丝被 以其他蚕丝绵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蚕丝被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 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耐汗溃色牢度试验方法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 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 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T GB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8630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9995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B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24121 纺织制品断针类残留物的检测方法 GB/T29862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GB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GB/T32016蚕丝氨基酸的测定 GSB16-3452机制蚕丝绵外观等级标准样照 FZ/T01137一2016纺织品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FZ/T40004蚕丝含胶率试验方法 FZ/T40005桑/柞产品中桑蚕丝含量的测定化学法 FZ/T40006蚕丝含油率试验方法 FZ/T40009蚕丝绵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FZ/T41003桑蚕绵球
GB/T24252一2019 FZ/T41004柞蚕绵条 FZ/T410052017 蚕丝绵 3 术语和定义 FZ/T41005一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FZ/T41005一2007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蚕丝被silkquilts 填充物含蚕丝50%及以上的被类产品 注蚕丝被分为纯蚕丝被和混合蚕丝被两类 填充物含100%蚕丝(包括各种蚕丝混合)的为纯蚕丝被,填充物由 50%及以上蚕丝与其他纺织原料组成的为混合蚕丝被 3.2 蚕丝绵silkloss 以蚕茧、茧壳或制丝加工的副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网状或絮状产品 注按加工方式可分为手工丝绵和机制丝绵;按蚕丝长度可分为长丝绵中长丝绵和短丝绵 3.3 绢制丝绵spunsilkloss 采用绢纺工艺,对蚕茧、长吐等原料进行除油、脱胶、开绵、切绵、梳理而成的用作填充物的丝绵 注:其蚕丝呈单纤维状,伸直 3.4 胎套waddingcovers 用于直接包覆、固定填充物的被套 3.5 绵点siklossnep 蚕丝卷缩粘结形成的点状疵点 [FZ/T410052017,定义3.2] 3.6 绵块siklossboek 蚕丝未充分伸直,卷曲形成的团块状疵点 按手感分为硬绵块和软绵块 [FZ/T41005一2017,定义3.3] 3.7 丝筋silkloss stripe 多根蚕丝粘结形成的条状疵点 按手感分为软丝筋和硬丝筋,按粗细分为粗丝筋和细丝筋 [FZ/T41005一2017,定义3.4打] 要求 4.1蚕丝被的要求分为安全性能、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工艺质量四个方面 4.2蚕丝被的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4.3蚕丝被中的胎套和填充物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18401要求,其中婴幼儿及儿童产品的安全性能 应符合GB31701要求 4.4蚕丝被内在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GB/T24252一2019 表1内在质量要求 分等要求 项目 优等品 --等品 合格品 100%桑蚕丝或100%柞蚕含桑蚕丝或和柞蚕丝标称填充物蚕丝含量应达 填充物 丝,允差符合GB/T298210%,允差符合(GByT282到50%及以上,允差符合 纤维含量 要求 要求 GB/T29862要求 胎套 符合产品标识明示值,允差按GB/T29862要求 不含明显粉尘;外观色泽 不含明显粉尘;不污损;不 均匀,色差不低于4级;手不含明显粉尘;外观色泽 发霉、变质;色差不低于 品质 感柔软,撕拉韧性好;无明基本均匀,色差不低于3 3级; 显气味;不污损;不发霉、4级;不污损;不发霉,变质 绢制丝绵色差不低于4级 变质 长丝绵 网状中长丝绵 纯桑蚕 长丝绵 絮状丝绵,20cm以上的中 丝绵" 长丝绵含量>50%,5 cmm 以下的短纤维含量<10% 长丝绵; 网状中长丝绵 纯柞蚕 长丝绵; 絮状丝绵,20cm以上的中5cm以下短纤维含量10% 网状中长丝绵 丝绵" 长丝绵含量>60%,5cm 丝绑长度 以下短纤维含量<10% 长丝绵; 填充 桑、炸 网状中长丝绵; 物 长丝绵; 蚕丝混合 絮状丝绵,20cm以上的中 网状中长丝绵 丝绵 长丝绵含量>50%,5cm 以下的短纤维含量<10% 绢制 纤维平均长度> 4.5cm 丝绵”" 3cm以下短纤维率<20% 蚕丝绵 1.2 .5 1.8 含油率/% 绢制丝绵 0.8 12.0 回潮率/% 2.0 质量偏差率/% 蚕丝绵 5.0 7.0 残胶率/% 绢制丝绵 5.0 含杂率/% 0. 0.2 0.5 不得检出 荧光增白剂 压缩率 40 压缩回弹 性"/% 92 87 回复率
GB/T24252一2019 表1续 分等要求 项目 优等品 -等品 合格品 变色 3-4 胎套 耐皂洗 沾色 3-4 色牢 度, 变色 3-4 耐汗溃 级 耐水 沾色 习 耐干摩挪 3-4 5.0 水洗尺寸变化率"/% 3.0 4,0 丝绵长度规定见FZ/T41005一2017. 优等品和一等品的填充物不允许使用绢制丝绵 荧光增白剂种类见FZ/To137一2016附录A,检测低限按FZ/Tol137一2016附录B执行 使用说明标注填充物质量在500g及以下的产品不考核 仅考核产品使用说明注明可水洗的产品 4.5蚕丝填充物不得进行增重处理 蚕丝总氨基酸含量实测结果应不低于95%,或蚕丝中丝氨酸 (Ser),甘氨酸(Gly),丙氨酸(Ala),酪氨酸(Tyr)四种主要氨基酸含量实测结果合计应不低于77% 4.6蚕丝被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外观质量要求 分等要求 项目 优等品 -等品 合格品 尺寸偏差率/% -2.0十4.0 -2.0十5.0 一5.0十5.0 外观好于或接近于 外观好于或接近于 蚕丝绵外观好于或接近于 GsB16-3452机制蚕丝绵外观 GSB16-3452机制蚕丝绵外观 GsB16-3452机制蚕丝绵外观 填充物 等级标准样照一等品 丝胎表 等级标准样照优等品 丝胎中 等级标准样照二等品 绢制丝 面不允许出现明显的硬绵块和 无明显的硬、软绵块和硬丝筋 绵清洁度>90分 硬丝筋 无破损、无污溃;色花、色差不无破损、无污渎;色花、色差不 低于3一4级;纬斜,花斜不大低于3一4级;结斜花斜不大无破损,无明显污溃;色花、色 胎套 于3%;明示为A、B类产品不于5%;明示为A、B类产品不差不低于3级 应有明显表面疵点 应有明显表面疵点 缝线、拉链、扣子、耐久性标签等各种辅料的性能和质地应与面料相适宜,无毛刺,拉链咬合良好、 辅料 松紧适宜,A类、B类产品的拉链不宜露在胎套外面 耐久性标签 字迹清晰、耐用,缝制平服 蚕丝被工艺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GB/T24252一2019 表3工艺质量要求 分等要求 项目 优等品 -等品 合格品 厚薄均,差异率不大于10.0%, 填充物均匀程度"蚕丝充分延伸,纵横分布全幅成厚薄均匀,差异率不大于20.0%厚薄差异率不大于25.0% 网状 四角方正(或圆正),角质量差 四角方正(或圆正),角质量差异 四角、四边" 异率不小于一30.0%,四边基本四角方正(或圆正 -20.0% 率不小于一 ,四边充实 充实 胎套应四边缝合不脱散,胎套与填充物固定不相互移位 针迹密度;胎套缝不小于10针/3cm;机器纺缝不小于8针/3cm 跳针,浮针,漏针每处不超过2针,整件产品不超过处 缝纫轨迹要匀、直、牢固 缝纫起止处应打0.5cmlcm回针,接针套正;手工纺缝外露线头不大于3cm 缝制质量 卷边拼缝平服齐直,宽狭一致,不露毛 嵌线应松紧适当,粗细均匀接头要光 纺缝针迹平服,无折皱夹布 缩缝图案分布均匀、基本对称 绣花平服,无明显漏绣 填充物质量500g及以下产品不考核 -等品允许缝制质量项目中有一项内容不符合要求,合格品允许缝制质量项目中有两项内容不符 4.8 合要求 但胎套与填充物应固定,不允许胎套缝合脱散 蚕丝被中应无缝针.断针等对人体可能造成伤青的金属残留物 4.9 5 试验方法 5.1安全性能 按GB18401.GB31701执行 5.2内在质量 5.2.1纤维含量 胎套纤维含量的测定按GB/T2910(所有部分)等执行,填充物纤维含量的测定按附录A执行 5.2.2填充物色差 采用北空光照射,或用600lx及以上等效光源 人射光与样品表面约成45"角,检验人员的视线大 致垂直于样品表面,距离约60cm目测,与GB/250标准样卡对比评定色差等级
GB/T24252一2019 5.2.3丝绵长度及含量 网状蚕丝绵长度测定采用目测并结合丝绵加工工艺判定,絮状蚕丝绵长度测定按FZ/T40009执 行 绢制丝绵长度的测定按FZ/T41003或FZ/T41004执行 5.2.4含油率 按FZ/T40006执行,每份试样质量3.0g士0.3g 5.2.5回潮率 按GB/T9995执行 5.2.6填充物质量偏差率 将蚕丝被胎套拆开,取所有填充物,用分度值<2g的秤称重,按式(1)计算公定回潮率质量,按式 2)计算质量偏差率,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mg(1十w 11 1十W 式中 填充物公定回潮率质量,单位为克(g); n -填充物质量实割值,单位为克(g 7? 填充物公定回潮率,按GB/T9994规定; W 填充物实测回潮率,按5.2.5的测定值 W m1一mo R ×100% lo 式中 填充物质量偏差率 填充物公定回潮率质量,单位为克(g); m -填充物质量规格设计值,单位为克(g). mo 5.2.7残胶率 取两份试样,每份试样质量3.0g士0.3g,先按FZ/T40006规定的方法去除油脂,再按FZ/T40004 进行试验,按式(3)计算残胶率,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cD二 P兰 3 ×100% co 式中 残胶率 P -脱胶前试样干重,单位为克(g); mlc0 脱胶后试样干重,单位为克(g) me 5.2.8含杂率 将被胎分成四等份,每份在距被胎边20cm以上任意1个部位取试样2g以上,试样应包含被胎的 各层 试样合并称重后用手扯松,手拣出目测可见的非纺织纤维杂质,用分度值<0.01g的天平称重 按式(4)计算含杂率,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m ×100% m
GB/T24252一2019 式中: 含杂率; 杂质质量,单位为克(g); ma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m2 5.2.9荧光增白剂 -2016执行,试样应包含被胎的各层 日常检验可在波长为365nm紫外光下进 按FZ/T01137一 行,若试样可见显著荧光,可判定样品含荧光增白剂 部分蚕丝可能存在天然荧光,目测判定荧光增白 剂需要检验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 若有异议,以FZ/T01137一2016的检测结果为准 5.2.10填充物压缩回弹性 按附录B执行 5.2.11色牢度 5.2.11.1耐皂洗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3921一2008执行,采用试验条件A(1),采用单纤维贴衬 5.2.11.2耐汗溃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3922执行,采用单纤维贴衬 5.2.11.3耐水色牢度试样方法按GB/T5713执行,采用单纤维贴衬 5.2.11.4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3920执行 5.2.12水洗尺寸变化率 按GB/T8630执行,采用GB/T86292017中A型标准洗衣机洗涤程序4G,干燥程序A 绐缝 产品以整条被子进行试验 产品洗涤说明标注拆卸胎套洗涤产品,拆下胎套进行试验 5.3外观质量 5.3.1检验条件 外观检验在自然北光或白色日光灯下进行,检验桌台面照度500lx一600lx,桌面平整光滑 5.3.2尺寸偏差率 将蚕丝被抖松呈自然伸缩状态,平摊在检验台上,用分度值为毫米的钢卷尺分别在蚕丝被长.宽方 向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测量,分别取平均值,按式(5)计算偏差率,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L-L ×100% 5 式中: -尺寸偏差率; -尺寸实测值,单位为厘米(cm); L -尺寸规格标注值,单位为厘米(cm). 5.3.3绢制丝绵清洁度 按FZ/T41003或FZ/T41004执行 5.3.4其他项目 采用手感、目测,用分度值为毫米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或与标准样照对比
GB/T24252一2019 5.4工艺质量 5.4.1厚薄差异率和角质量差异率 对外观质量检验用样品被胎目测、手感,取有不均匀感的样品至少1条 在单条被胎距边20cm以 上均分8处取20cm×20cm的试样8块,在被胎四角取20cm×20cm的试样4块,见图1 用分度值 <0.01g的天平称取每块试样的质量(不包括胎套) 按式(6)计算厚薄差异率,按式(7)计算角质量差 异率,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图1填充物均匀程度试样取样示意图 -m) n H × 100% m1 式中: 厚薄差异率; H -中间试样的质量实测值,单位为克(g); m -8块中间试样的质量平均值,单位为克(g). mn m1一m ×100% m 式中 角质量差异率; 角试样中质量实测最低值,单位为克(g); m 2 -8块中间试样的质量平均值,单位为克(g). 5.4.2缝制质量 采用手感、目测,分度值为毫米的钢直尺测量 5.5蚕丝绵增重鉴别 采用聚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技术增重的丝绵可参照附录C或附录D快速筛查 蚕丝氨基酸含量试 验方法按GB/T32016中酸水解法或附录E执行
GB/T24252一2019 5.6断针类金属残留物 按GB/T24121执行,检测设备灵敏度采用1.0 mm 检验规则 6 6.1检验分类 6.1.1蚕丝被成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1.2出厂检验在产品生产完毕交货前进行 6.1.3型式检验时机根据生产厂实际情况或合同协议规定,一般在转产、停产后复产,原料或工艺有重 大改变时进行 6.2检验项目 6.2.1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内在质量中的纤维含量、填充物品质、丝绵长度、含油率、回潮率、填充物质量 偏差率、残胶率、胎套色牢度、水洗尺寸变化率、pH值、异味,断针等金属残留物、外观质量全项、工艺质 量(除厚薄均匀率和角质量差异率外)全项 6.2.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第4章中的全部要求项目 6.3组批 6.3.1出厂检验以同一合同或生产批号为同一检验批,当同一检验批数量很大,需分期,分批交货时, 可以适当再分批,分别检验 6.3.2型式检验以同一品种、花色为同一检验批 6.4抽样 6.4.1样品应从经工厂检验的合格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外观质量、工艺质量抽样数量按GB/T2828.1 2012中一般检验水平规定,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安全性能、内在质量检验用试样在样品中 随机抽取至少1条 每份试样的尺寸和取样部位根据各检验项目对应的方法标准的规定 6.4.2当批量较大、生产正常,质量稳定情况下,外观质量、工艺质量抽样数量可按GB/T2828.1一2012 中一般检验水平规定,采用放宽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6.4.3外观质量、工艺质量抽样方案参见附录F 6.5检验结果的判定 6.5.1外观质量和工艺质量按条评定等级,其他项目按批评定等级,以所有试验结果中最低评等评定 样品的最终等级 6.5.2试样内在质量检验结果所有项目符合标准要求时判定该试样所代表的检验批内在质量合格 批外观质量和工艺质量的判定按GB/T2828.1一2012中一般检验水平规定执行,接收质量限AQL 为2.5不合格品百分数 批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工艺质量和安全性能等均合格时判定为合格批,否则 判定为不合格批 6.6复验 如交收双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进行一次复验 复验时出厂检验的组批可按6.3.2中型式检 验规定,其他按首次检验的规定执行,以复验结果为准
GB/T24252一2019 标志 7.1蚕丝被的使用说明应符合GB/T5296.4和GB31701规定,内容包括制造者名称和地址、产品名 称,规格、纤维含量、维护方法、产品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类别 如有需要,还可 包括其他内容 7.2蚕丝被种类名称(纯蚕丝被或混合蚕丝被)应在产品外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其字体不得小于其他 标注内容 7.3产品规格标注内容应包括成品宽度、长度,填充物质量(公定重量),并还应标注在外包装或易被消 费者发现的吊牌等非耐久性标签上,内容应与耐久性标签保持一致 7.4纤维含量标注方法应符合GB/T29862规定 应标注填充物丝绵的蚕丝种类(如桑蚕丝、柞蚕丝 和丝绵长度(分为长丝绵、中长丝绵、短丝绵和绢制丝绵四类),由不同长度种类丝绵混合的填充物应予 以明确说明 未标明填充物纤维含量百分比的混合蚕丝被,应标明蚕丝质量(重量) 填充物纤维含量标注示例 示例1.50%桑蚕丝(长丝绵)/50%柞蚕丝(中长丝绵》 示例2:100%桑蚕丝(长丝绵 示例3;100%柞蚕丝(含中长丝绵和短丝绵 示例4:95%柞蚕丝(短丝绵),5%其他纤维 示例5,外层桑蚕丝(长丝绵),内层粘纤,含桑蚕丝0.5kg 示例6:100%桑蚕丝(绢制丝绵) 包装和贮存 8.1蚕丝被应每条(套)用包装袋或盒独立包装,并附有第7章规定的标志 包装应完整,注意防潮防 污损 若还需采用多条组合包装,则外包装应标明企业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包装内应附有装箱单,装 箱单上应标明产品数量,规格、质量等级 8.2蚕丝被贮存时应防潮,防霉、防光照和防重压 0
GB/T24252一2019 录 附 A 规范性附录 填充物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原理 A.1 首先鉴别纯蚕丝被和混合蚕丝被 混合蚕丝被,观察分析其被胎制作工艺,可分为包芯、层铺、梳绵 三类 前两类样品若能目测分辨及手工分离不同纤维,则可以采取手工分解法测定;无法目测分辨及手 工分离不同纤维的样品,则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 注,采用包芯制胎的混合蚕丝被,亦可手工拆分整条被子,各类纤维分别称重,并测定其实际回潮率后折算干重,计 算纤维含量 A.2仪器、工具和试剂 A.2.1仪器和工具 A.2.1.1恒温水浴锅:能保持水浴温度80C士2,附有振荡装置 A.2.1.2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2g A.2.1.3恒温烘箱:可控范围105笔士3C A.2.1.4真空抽气泵及滤瓶 A.2.1.5干燥皿:内置无水硅胶 150n A.2.1.6砂芯堆蜗:容量30ml50ml,微孔直径为90 丛m一 1m A.2.1.7称量皿、三角烧瓶、量筒、烧杯,温度计等 A.2.1.8显微镜:放大倍数200及以上 A.2.1.9 截样剪刀 A.2.2试剂及配制 按GB/T2910(所有部分)、FZ/T40005等相应规定 A.3试样 A.3.1试样截取 去除蚕丝被样品的胎套,取样部位距被胎边20em以上均匀分布,应避开明显呈空洞或不同种类纤 维分布不均匀的部位,共取试样4块 每块试样尺寸为20cm×20cem A.3.2试样制备 可目测分辨及手工分离不同纤维的,按A.3.1截取的试样直接用于试验 需采用化学分析法进行 试验的试样,将A.3.1截取的每块试样多次四等份按对角线取样,直至取到1只一2只化学试验用试样 见图A.1) 11
GB/T24252一2019 图A.1化学分析法试样缩样示意 A.4试验步骤 A.4.1手工分解法 将A.3.1截取的4块试样手工分离不同纤维,在105C士3C温度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分别称取试 样中各种纤维的干质量 注,试样恒重始称时间约120min,连续称重时间间隔约25" min A.4.2化学分析法 任取A.3.2制备的2个试样,按GB/T2910(所有部分)及FZ/T40005执行 A.5试验结果 A.5.1计算 纤维净干质量含量按式(A.1)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m财 ×100% (A.1 P m 式中 P 试样中第i组分纤维的净干质量含量 试样中第i组分纤维的干质量,单位为克(g) 77e 纤维结合公定回潮率含量按式(A.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w(1十W, 7×100% .(A.2 习Lm.W刀 12
GB/T24252一2019 式中: P -试样中第i组分纤维的结合公定回潮率含量 试样中第i组分纤维的干质量,单位为克(g); m W -第i组分纤维的公定回潮率,按GB/T9994规定 A.5.2结果表示 手工分解法试验结果取4个试样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化学分析法试验结果若2个试样平行试验 结果的绝对误差大于2%,则再采用另2个试样进行试验,取4个试样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A.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记录下列内容 样品名称、编号 a b 称量器皿、试样的质量; 每份试样的尸 .尸.及试验的最终结果, c 偏离本方法的细节及异常情况描述 d 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e 13
GB/T24252一201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填充物压缩回弹性试验方法 B.1原理 试样在一定的时间和压力作用下,其厚度产生受压压缩和去负荷回弹恢复,测定其不同压力时的厚 度值,以计算试样的压缩和回复的性能 B.2仪器和器具 B.2.1重锤2块 重锤A,质量2000g士2g;重锤B,质量4000g士4g n×200 B.2.2压板,质量200g士2g,尺寸200mm mm,工作面平整,光洁、不易变形 B.2.3工作台,面积不小于20cm×20cm. ,工作面平整、光洁,与压板工作面接触时吻合平行 B.2.4钢直尺,分度值为毫米 B.2.5天平,分度值<0.5g B.2.6计时器,分辨力<1s B.2.7可采用满足B.2.1B.2.4要求的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B.1,试样架由3块平板组成,内壁工作 面尺寸200mm×200mm×130mm,两个立面的四边部位有高度尺寸线纹(测量范围0mm120mm,精 度为1mm). 单位为毫米 小 200 说明 -重锤; -压板 试样; -试样架; 底座 压缩回弹性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B.1 14
GB/T24252一2019 B.3试验用标准大气与调湿 B.3.1按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进行预调湿,调湿和试验 B.3.2试样在松弛状态下进行调湿,一般需调湿4h以上至平衡 B.4试样 B.4.1试样在距被胎边20em以上处截取,不含胎套,应具有代表性且不能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 每块试样面积为20cm×20c cm B.4.2取数块试样称量,组成质量约为60g的三组试样 B.5试验步骤 B.5.1将每组试样分别整齐叠放在工作台上或试样架内 B.5.2将压板放在试样上,然后再加上重锤A,30s后取下重锤,放置30s,如此重复操作3次后,去掉 重锤放置30s,立即测量试样从工作台或试样架底面至压板的四角高度(h),计算其算术平均值ha B.5.3在压板上再加上重锤B,30s后立即测量试样从工作台或试样架底面至压板的四角高度(h),计 算其算术平均值h1 B.5.4取下重锤B,放置3min后,立即测量试样从工作台到测试压片的四角高度(h),计算其算术平 均值h 注:若采用其他仪器进行试验,按B.2设置相应试验参数 B.6试验结果的计算 试样压缩率按式(B.1)计算 B.6.1 h P=- ×100% (B,1 h 0 式中: 压缩率; -按B.5.2操作后试样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h 按B.5.3操作后试样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h B.6.2试样回复率按式(B.2)计算 h?一h ×100% Pa (B.2 式中: 回复率; P h -按B.5.2操作后试样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按B.5.3操作后试样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n 按B5.4操作后试样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h, B.6.3计算3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 B.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记录下列内容 15
GB/T24252一2019 样品名称、编号; a b 每份试样的测量值(h)及h、h、hg、P、P,及其算术平均值; 试验环境温、湿度; c d 偏离本方法的细节及异常情况描述; 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e 16
GB/T24252一2019 录 附 C 资料性附录 蚕丝绵增重定性试验酸溶解显色法 c.1原理 蚕丝绵经浓盐酸溶解成浅黄色的溶液,,经过一定时间后,未经增重处理蚕丝绵的溶液变为紫色,采 用聚甲基丙烯酰胺类接枝技术增重的丝绵溶液变色程度小或基本不变色 根据溶液颜色,定性判定蚕 丝绵是否经过接枝增重处理 仪器、工具和试剂 C.2.1分析天平:分度值<0.01g C.2.2具塞三角烧瓶,量筒,玻璃棒 C.2.3试剂浓度为36%一38%的浓盐酸 警示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腐蚀性,实验室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c.3试样 C.3.1参照样;未经增重处理的普通蚕丝绵适量 注也可以采用生丝或脱胶后茧层作为参照样 C.3.2被测样:在需要检测的丝绵中随机抽取适量 试验步骤 称取参照样和被测样各0.5g精确至0.01g,剪醉,混匀,分别放人100mL三角烧瓶中,按浴比 C.4.1 l;100加人浓盐酸(C.2.3),紧盖瓶塞,充分摇动,使蚕丝溶解后,在20c一25c的环境下密封静置 保存 c.4.224h内在白色背景下观察被测样与参照样溶液颜色变化的差异 C.5试验结果 如被测样颜色与参照样颜色一致,呈紫色,则判定被测样未经聚甲基丙烯酰胺类接枝增重;如果被 测样溶液未呈紫色,则判定被测样经增重处理 注:一般颜色差异越大,增重率越高 c.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记录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编号; a b 所用溶解试剂的名称,浓度; 17
GB/T24252一2019 取样的质量,浴比; c d 溶液颜色的变化; 被测样的测试结果; e fD 偏离本方法的细节及异常情况; 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8 18
GB/T24252一2019 录 附 D 资料性附录) 蚕丝绵增重定性试验高温酸水解法 D.1原理 蚕丝绵所含蚕丝蛋白在高温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水解,聚甲基丙烯酰胺类接枝增重物质不水解而成 为沉淀析出,通过观察水解溶液可以判定蚕丝绵是否经接枝增重 D.2仪器、工具和试剂 D.2.1分析天平;分度值<0.1mg D.2.2水解管;耐压螺盖玻璃管或硬质玻璃管,体积20mL30mL 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烘干 D.2.3酸解剂;用水将优级纯浓盐酸(12mol/L)稀释至6mol/儿L 水;符合GB/T6682 D.2.4 二级水要求 D.2.5氮气;纯度为99.99% 警示- -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腐蚀性,实验室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D.3试样 依据GB/T6529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将样品调湿平衡,剪碎、混匀,用分析天平称取具代表性的样品 1g士0.1【备用 D.4试验步骤 D.4.1称取20mg的试样置水解管中,加10mL酸解剂,置冷冻剂中冷冻3min一5min 然后,抽真 空近0Pa),充人氮气,再抽真空充氮气,重复三次,在充氮气状态下封口 D.4.2将封口后的水解管放在110C士1C恒温干燥箱中,水解22h D.4.3取出水解管,冷却至室温,观察水解液是否有沉淀析出 D.5试验结果 观察经试验得到的水解液(D.4),如有沉淀析出,则判定为接枝增重试样 D.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记录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编号; a b 取样的质量; 水解液是否有沉淀析出; c d)试样的测试结果; 偏离本方法的细节及异常情况 e fD 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19
GB/T24252一2019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蚕丝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E.1原理 蚕丝在高温酸性溶液中水解成游离氨基酸,与异硫氮酸苯酯反应后,生成的氨基酸衍生物在紫外波 长有强吸收,经色谱柱分离后,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 E.2试剂和材料 E.2.1除非另有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E.2.2浓盐酸:优级纯,纯度>98% E.2.3乙睛;色谱纯 E.2.4三乙胺;分析纯 E.2.5异硫氢酸苯酯;纯度>98% 正己烧 E.2.6 氮气;纯度99.99 E.2.7 % E.2.8冷冻剂:液氮、干冰乙醇或干冰丙酮 E.2.9异硫氮酸苯酯-乙晴溶液(1mol/L);移取1.3m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晴定容至刻度,混匀 E.2.10三乙胺-乙晴溶液(1mol/L);移取1.4m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晴定容至刻度,混匀 E.2.11氨基酸标准物质,纯度>98% E.2.12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各氨基酸标准品,配制成浓度为200mg/L,配制的标准储备 液在4C冰箱保存,有效期3个月 E.2.13标准工作液:准确量取标准储备液,用水稀释,依次配制成10mg/L、30mg/L60mg/儿L 90mg/L120mg/儿的标准溶液 E.2.14磷酸缓冲液(10mmol/儿L,pH=6.9);移取0.68mL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 匀,pH调节至6.9. E.3仪器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E.3.1 E.3.2分析天平;分度值<0.01mg E.3.3水解管;耐压螺盖玻璃管或硬质玻璃管,体积20mL~30mL E.3.4超声波振荡器;100w及以上 E.3.5真空泵 E.3.6恒温烘箱;可控范围110C士2C E.3.7干燥器,内置无水硅胶 E.3.8恒温水浴锅:能控制水浴温度55士3C E.3.9容量瓶;10mL,50mL,l00 L,1000 mml ml 20
GB/T24252一2019 E.3.10带塞试管 E.3.11微孔滤膜;孔径0.22Am(水系),孔径0.45m(有机系) E.4试样 按A.3.2采用化学分析法进行试验的试样方式采样,取待测试样1g,烘干 E.5试验步骤 E.5.1 样品水解 使用分析天平称取100mg样品(E.4)置于试样瓶中,加人酸解溶液6mol/儿盐酸20mL,超声波处 理2min,放置冰水(0C)混合物中冷冻1min一2min,抽真空通人氮气三次后密封,并放置于110C士 2C烘箱中水解24h 取出酸解后试样瓶,冷却至室温,过滤后吸取1mL水解液,在旋转蒸发器或水浴 锅中55C士3C蒸发至干 准确加人5ml的水,超声,再加人5ml乙睛,充分溶解后离心或用0.22 4m 水系微孔滤头过滤 E.5.2水解后样品衍生 取200L样品,加人1mol/L异硫氮酸苯酯-乙睛溶液100AL和1mol/L三乙胺-乙晴溶液100AL 混匀,室温下放置1h E.5.3萃取净化 向上述衍生后的溶液中加人400AL正己熔烧,振荡,静置分层后,弃去上层正己烧溶液,采用针头注 射器小心吸取下层溶液,经0.45m有机滤膜过滤,用于液相色谱测定 E.5.4标准工作液衍生 分别移取200系列标准溶液,置于带塞试管中加人1mol/1异硫氮酸苯酯-乙睛溶液100l和 1mol/L三乙胺-乙睛溶液100L,混匀,室温下放置1h 按E.5.3萃取净化 E.5.5液相色谱条件 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的仪器,因此不能给出色谱分析的普遍条件参数 用下列参数已被证 明对测试是合适的 分析仪器;输液泵×2,柱温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系统控制器和色谐工作站 a 流动相A;10mmol/儿磷酸缓冲液(pH=6.9);流动相B乙晴 b 色谱柱;C色谱柱(5Mm,4.6mm×250mm)或其他相当者 c d 流速:1.0mL/ /min 进样体积:10AL e 柱温;40C 检测波长:190nm370nm,推荐波长254nm g 洗脱方式;梯度洗脱,流动相及洗脱程序见表E.1 h 21
GB/T24252一2019 表E.1流动相及洗脱程序 时间/min 流动相A/% 流动相B/% 97 10 80 20 20 8o 20 40 65 35 60 97 E.5.6定性 根据氨基酸标准样品保留时间,与待测样品中组分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 E.5.7外标法定量 以各氨基酸标准工作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将经E.5.1、E.5.2和 E.5.3制备的样品注人液相色谱仪 测定样品中各氨基酸色谱峰面积,由标准工作曲线计算样品中各 氨基酸的浓度 E.6试验结果 E.6.1用E.5.7测得的各氨基酸峰面积,利用标准工作曲线,按式(E.1)计算样品中各氨基酸的含量 cVD DD ×100% W= E.1 nn 式中 试样中某种氨基酸的含量; 试样水解测定某种氨基酸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试样中水解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D 第一次水解稀释倍数,10倍 D 第二次水解稀释倍数,2倍 试样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n E.6.2以两个平行试样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B.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记录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编号; a 试验环境与设备; b 测试结果(各氨基酸在试样中的质量百分比),如有必要,报告丝氨酸(Ser)、甘氨酸(Gy)、丙氨 酸(Ala)、酪氨酸(Tyr)的含量或总氨基酸含量; d 偏离本方法的细节及异常情况描述 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e 22
GB/T24252一2019 附录! 资料性附录) 检验抽样方案 根据GB/T2828.1一2012,采用一般检验水平I,AQL为2.5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如表F1所 示,放宽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如表F.2所示 表F.1AoL为2.5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批量N 样本量字码 样本量" 接收数Ae 拒收数Re 9~15 B 16一25 2650 D 13 5190 91~150 20 151280 G 32 281500 H 50 501~1200 80 K 12013200 125 1 320110000 200 10 表F.2AQL为2.5的放宽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批量N 样本量字码 样本量n 接收数Ae 拒收数Re 2一8 9~15 B 16~25 2650 5190 91150 151280 13 281一500 20 H 5011200 32 K 12013200 50 3201l0000 80

了解蚕丝被GB/T24252-2019

蚕丝被是一种高档寝具,由于其柔软舒适、保暖性好的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市场上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为了规范蚕丝被的生产和销售,国家制定了相关标准GB/T24252-2019。

根据该标准,蚕丝被的填充物应符合以下条件:

  • 蚕丝的含丝率不得低于90%;
  • 蚕丝的纤维长度应在25mm以上;
  • 蚕丝的杂质率应小于0.03%。

此外,蚕丝被的重量、厚度、保暖性等性能指标也有明确要求。比如,单人蚕丝被的重量应在1500g以内,保暖性能要求达到3.6以上。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蚕丝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可以查看是否有符合GB/T24252-2019标准的检测报告;
  2. 了解产品的填充物使用情况,尽量选择含丝率高、纤维长度长、杂质率低的产品;
  3.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重量和厚度,以及保暖性能好的产品。

总之,蚕丝被是一种高品质的寝具,它的舒适性和保暖性能得到了国家标准的规范。希望本文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蚕丝被的质量和性能,为正确选购提供参考。

蚕丝被的相关资料

和蚕丝被类似的标准

蚕丝被

无机化工产品中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无机化工产品中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无机化工产品中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的编号:GB/T23844-2019。无机化工产品中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共有7页,发布于2020-09-01
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编号:GB/T24274-2019。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共有33页,发布于2020-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再生纤维素丝织物

出口桑蚕丝织物

合成纤维筛网

海岛丝织物

丝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