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760.1-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CC-Link(Control&communicationLink)specification-Part1:CC-Linkoverview,protoco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的编号:GB/T19760.1-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共有129页,发布于2009-06-012009-06-01实施,代替GB/Z19760-2005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5.040
  • 实施日期2009-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9页
  • 文件大小4.14M

以图片形式预览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国家标准 GB/T19760.1一2008 部分代替GB/Z197602005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 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cC-Link(Contrl&CommumieationLinkspecifieationm Part1:CC-Linkoverview,protoeol 2008-12-15发布 2009-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760.1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3. 2 缩略语 概述 网络结构 CC-ILink系统概述 5 配置 CC-link版本和功能 各类型站之间的通信 5 规范 协议概述 通信阶段 运行概述 协议配置 物理层 传输介质 基于EIARS-485的接口 数据链路层 8 CC-Link数据链路协议实体 37 应用层 37 网络管理实体 46 循环传输实体 49 瞬时传输实体 76 l0报文传输功能[Verl.ll规范 76 10.1报文的循环传输规范 92 10.2报文的瞬时传输规范 10.3 92 子命令列表 4 93 10. 请求/响应数据格式 1n 101 Ver.2附加规范 1.!规范 101 1.2协议概述 103 1.3数据链路层 103 11.4 105 应用层 图1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
GB/T19760.1一2008 图2CC-Link系统配置 图3可否与Ver.l.xx的主站通信 图4可否与Ver.2.xx的主站通信 1 图5链接扫描时间估算值 图 通信阶段 12 图" 初始循环传输过程 13 图8刷新循环传输过醒 13 图》恢复葡环传输过醒 图10通信阶段流程 图1协议配置 15 图12连援配置 18 图13通信过程实倒 图14主站刷新操作 20 图1 本地站刷新操作 图 20 16智能设备站刷新操作 图17远程设备站刷新操作 21 18远程I/o站刷新操作 图 21 图1数据链接建立操作 22 图20 异常检测循环 23 因备用主站的操作 23 图 22基本帧格式 24 图 23标志字段 24 图1 sT1字段 25 图 25sT2字段 26 图 26主站测试轮询和测试数据 2 图 27主站测试轮询数据 2 图28从站测试响应数据 2 29主站轮询和刷新数据 28 图 图30主站轮询和刷新数据 28 31主站轮询数据 29 图 图 32 人站响应(刷新)数据 帧格式 29 33从站响应(刷新)数据 30 图 图3刷新循环结束数据 30 图35时序图(1) 3 图36时序图(2) 32 44 图37型号代码第三字节 图38软件版本 44 图39参数发送时序(1) 45 图40参数发送时序(2) 45 48 图41通信概述 49 图42传输步骤 51 图43帧的基本格式 52 图44目的地址
GB/T19760.1一2008 52 图45源地址 图46目的应用类型 52 52 图47源应用类型 52 图48目的节点标志 53 图49源节点标志 53 图50目的刚络地址 图5!目的站 53 53 图52目的标识符 图53湖刚络地址 53 田" 53 源站 图5起始旗站D 53 图58命令区域 54 图57返回码 5 图 54 商代码 图58 命令格式 55 图叫 参数发送 55 圆参数发送格式 57 图M 参数块1 58 图 参数块2 63 59 目" 系统信息获取 59 图 65系统信息获取格式 60 图 66系统数据 6 图 67存储器存取信息获取 6 图 68存储器存取信息获取格式 62 图 69RUN 63 70RUN格式 图 64 71STOP 图 64 72STOP格式 65 图 图 73线路测试 65 74线路测试格式 66 图 图 75存储器读 6 76批读取格式 68 图 图 77随机读取格式 69 图 78存储器写 70 图 79批量写格式 7 图0随机写格式 72 图81属性和存取代码定义 73 图82瞬时数据分段 74 75 图83分割帧信息包 76 图84分割数和发送顺序 77 图85状态传输顺序图1 78 图86状态传输顺序图2 79 图87状态传输顺序图3
GB/T19760.1一2008 81 图88初始数据处理请求/结束标志 81 图89初始数据设置结束/请求标志 8: 图90用于请求/响应数据的控制信号 83 图91循环传输用报文传输的报文格式 83 图92块号 83 图93子命令类型 84 图94请求数据的分割规定(主站 85 图95响应数据的分割规定(从站 86 图96分割块数据结束的确认 图97请求/响应数据的控制处理 86 87 图98读处理 图99 写处理 88 图 86 100远程设备站断开/恢复 图101远程设备站断开连接/恢复连接 90 图 102 监视超时处理 90 图 l03循环报文传输 91 图 104报文传输 92 图 105报文传输命令格式 93 图 106数据帧结构 94 图 107 协议配置 103 图 108顿的基本格式 103 109sT1字段(自主站到从站) 图 104 11oST2字段(自从站到主站) 104 图 从站测试响应数据 105 图 图 设备软件版本和协议版本设定 10o 操作概述 图 14 15 分割数据传输的步骤 图 16 115分割成4部分的实例 图 sQ号中发生连续错误(发送的sQ 17 117sQ号中发生连续错误(返回的sQ) 117 相同sQ号的接收 17 18 ll 起始SQ号 18 119 18 到 120本站发生错误(在主站中检测 图121参数发送 18 19 图122参数发送格式 120 图123 参数块1 121 图1214 参数块2 表1主站和本地站的功能 表2智能设备站的功能 表3远程设备站的功能 表4远程1/0站的功能 表5各类型站之间的通信 N
GB/T19760.1一2008 表6通信规范 表7最大传输距离 表8电缆规格 表9最大传输距离 表10Cc-Link数据链路协议服务 22 表" A和A2列表 33 表12时序图中的数字列表 表1传输帕间隔 33 表1监镜定时器列装 34 表1等待时间设登定时器列裘 35 表1定时器设置值列表 35 表17主站异常处理 36 表1s从站异常处理 37 表19同络管理服务列裁 37 38 表参数似a 长 网络状态信息 39 发 状态信息(本站》 39 表 状态信息(其他站》 39 表2!sT1信息(自主站到从站) 40 表25sT1信息(自从站到主站) 41 表26sT2信息(自从站到主站) 41 表27本站管理信息 42 表28其他站管理信息 42 表29站信息 43 表30模块信息 43 她 软件版本 44 32 表 网络信息 44 表 33站信息一致性校验 46 表 34循环传输服务列表 46 表 35主站循环数据发送服务 46 4" 表 36主站循环数据接收服务 表37本地站循环数据 47 表 38本地站循环数据接收 表39远程站循环数据发送 表 40远程站循环数据接收服务 48 表 41输出数据定 49 4 表 50 瞬时传输服务列表 表 50 43瞬时报文发送服务 表 44 瞬时报文接收服务 50 55 表45命令格式 56 表46命令列表 73 表47内部存储器 74 表48软元件对照表
GB/T19760.1一2008 80 表49输人/输出定义 82 表50监视定时器规定 82 表51不同传输速率的监视时间 表52数据实例 92 92 表53子命令列表 9. 表a 对象列表 我5通用服务列表 94 95 表8M对象 裘:7sAc对象 96 97 表58差错代码列表 表9 参数实例1 97 表0谱求数据格式 98 表n 响应数据格式 98 表62 参数实例2 98 63请求数据格式 表 99 响应数据格式 99 表d 65 表 100 请求数据格式 响应数据格式 100 表0 G7规范 101 表 表68网络管理服务 105 69参数信息 105 表 表70网络状态信息 107 表71sTl信息(自主站到从站) 107 表72sT2信息(自从站到主站) 108 73ST3信息(自主站到从站 表 108 表74sT3信息(自从站到主站) 109 75本站管理信息 表 109 表76其他站管理信息 109 表 软件版本 7 1l0 表 78站信息一致性校验 表 79循环传输服务列表 表80主站酪环数据发送服务 表8主站循环数据接收服务 1ll 112 表82本地站循环数据发送服务 表 83本地站循环数据接收服务 12 表84远程站循环数据发送服务 12 表85远程站循环数据接收服务 12 113 表86首部信息 116 表87发生异常时的处理
GB/T19760.1一2008 前 言 GB/T19760(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目前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第2部分:CC-Link实现 第3部分:CC-Link行规; 第4部分:CC-Iink/LT协议规范 本部分为GBy/T19760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CC-Link协会标准BAP05026-L《CC-Link规范概述和协议规范》,其技术内容 与BAP05026-L完全一致 GB/T19760一2008与GB/Z19760一2005比较,在技术内容上未作调整,在结构上划分成4个部 分,以适应不同用户单独使用的需求 本部分代替GB/Z19760一2005《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 中的“CC-Link协议规范”部分 为了使用方便,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根据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GB/T1.1一200的规定,对原文本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 对原文引用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部分用我国标准编号代替 b 对应的国际标准编号,其余未有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国际先进标准,在本部分中均被 直接引用 对原文中个别编辑性错误进行了修正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cC-Link用户组织、北京交通大 学、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西南大学,天华化 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海洋石油总公司、济南铁路局、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同济 大学、上海仪表自动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梅恪、郑旭、翠强、龚明,欧阳劲松、刘云男、彭瑜、孙听,包伟华,王锦标、刘枫、 姜金锁、徐伟华、陈杰、吴王君,荣智林、宋国峰、陈启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197602005
GB/T19760.1一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 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范围 GB/T19760的本部分规定了CC-Link协议规范 本部分适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976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5271.1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5271.1一2000,eqISO/IEC2382 l:1993) GB/T5271.5 -2008,ISO2382-5:1999 信息技术词汇第5部分数帮表示(GB;/T5271.5 IDT GB/T5271.8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GB/T5271.8一2001,idtIsO/IEC2382-8 1998 GB/T5271.9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GBT5271.9 -2001,egvISO/IEC2382- 9:1995) GB/T7421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程序 (GB/T7421一2008,IsO/IEC13239;2002,IDT GB/T9387.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GB/T9387.1 1998,idtIso/IEC7498-1;1994) GB/T19760.2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2部分;CCLink实现 GB/T19760.3CC-l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3部分:CC-Link行规 CC-L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4部分CC-Link儿T协议规范 GB/T19760.4 EIARs-485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使用的发生器和接收器的电性能标准 SEMIE54传感器/执行机构网络标准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3.1术语和定义 3.1.1 位数据bitdata 表示1个位状态的信息 -0(OFF)或者1(ON) 3.1.2 method 广播轮询方式 tpalimn br0adcast ng 该方式使用同一数据包对每个站进行轮询和数据通信,并将数据同时传输给所有站 3.1.3 循环传输eyelietransmissionm 通过CC-Link网络周期性地更新数据的通信方法
GB/T19760.1一2008 3.1.4 扩展循环传输extensioneyelictransmission -种循环通信,在该通信方式中通过把通信数据包分割成若干个块来增加传输的数据大小,从而使 每 -个逻辑站进行循环通信的最大链接容量增加到128位和64字 3 .1.5 扩展循环设置extensioneyelicsetting 在扩展循环传输(ver.2.00)中,扩展循环容量可以设置成常规循环数据容量的2倍、4倍或8倍 3.1.6 人机界面HumanMaehineInterftace 以人可以识别的显示方式和人能够输人的输人方式,在人和机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设备 3.1.7 智能设备站intelligentdevieestation 与主站进行n:1的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的站 本部分中用缩略语ID(IntelligentDevice)来表示 3.1.8 本地站loealstation 可以与主站和其他本地站进行n;n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的站 本部分中用缩略语L(Loceal)来 表示 3.1.9 masterstation 主站 控制整个CCLink网络的站 控制信息(参数)存储在主站中 每个网络中必须有一个主站 站 号固定为0 本部分中用缩略语M(Master)来表示 3.1.10 报文传输 mesSagetrasmission 传输非周期数据的方法,实际的报文数据通过循环传输或通过瞬时传输来实现 3.1.11 节点node 与cC-Link网络连接的物理设备 3.1.12 占用的逻辑站数 numberofocupiedstations(logicstations 网络中单个从站使用的逻辑站数,根据数据量可设置为1一4(占用1个逻辑站表示在CC-Link缓 冲区中划分的一个用于与其他站通信的最小单位,在本部分中称为逻辑站) 远程1/O站只能设置为1 本部分中有时用n表示占用的逻辑站数 3.1.13 stations 站数mumberofstations(I logic 被连接到同一cC-Link网络中的所有物理设备占用的逻辑站数量的总和 3.1.14 节点数numberofnodes 实际连接到一个CC-Link网络上的物理设备数 3.1.15 RAS功能RASfunctions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dliablity,Availability,andServiceeability)的缩略语
GB/T19760.1一2008 该术语用以描述自动化设备易于使用 3.1.16 远程设备站remotedevieestation 可以同时使用位数据和字数据的站(例如;模拟量模块、指示器、数字量模块,电磁阀等) 本部分中 有时用缩略语RD(RemoteDevice)来表示 3.1.17 远程I/o站remoteI/ostationm 只能使用位数据的站 只占用一个逻辑站例如;数字模块、电磁阀、传感器) 本部分中有时用缩 写RIo(Remote1/O)来表示 3.1.18 远程站remotestationm 远程1/0站和远程设备站的通用站名 3.1. 19 远程寄存器 Remoteregisters;RWr,RWw 使用循环传输把16-bit字数据传送到各个站(远程1/o站除外) 为方便起见,把存储该信息的区 域用Rwr和Rww表示 在主站中,输人数据(读区域)为Rwr,输出数据(写区域)为Rww 3.1.20 远程输入,远程输出remotexdeice,remoteYdeviee;Rx,RY 使用循环传输把位数据传送到各个站 为方便起见,把存储该信息的区域用RxX和RY表示 在 主站中,输人数据为Rx输出数据为RY 3.1.21 专用链接寄存器speeialbit;SB 用来存储主站、本地站和智能设备站的运行状态和数据链接状态(包括O和OFF)的特殊位数 据 为方便起见,把存储该信息的区域用SB来表示 3.1.22 服务数据servicedata n层与n+1层之间传输的数据定义为n层服务数据 3.1.23 从站slavestationm 除主站外的通用站名 3.1.24 备用主站standlymasterstationm 如果主站出错而被强制停止运行,则备用主站接管主站的控制权 备用主站具有同主站相同的功 能 在主站不出错的情况下,备用主站充当本地站 3.1.25 站 station 在ccC-Link中,站是指通过cCC-Link连接的节点,其站号范围为064 3.1.26 站号statiomnumber 在CCLink网络中,站号0分配给主站,站号164分配给从站 根据占用逻辑站数,必须给从站
GB/T19760.1一2008 分配一个唯一的站号,使之不与其他站占用的逻辑站号发生重叠 在同一cC-Link网络中,一个物理站的站号规定为该设备占用的第1个逻辑站站号,例如某物理 站的站号为n,该站占用的逻辑站数为m,则其下一个物理站的站号为n十m. 3.1.27 特殊链接寄存器Speeialword(sw) 用来存储主站、本地站和智能设备站的数据链接状态的特殊字数据 为方便起见,把存储该信息的 区域用Sw来表示 3.1.28 瞬时传输transienttransmission 在cC-Link网络中,仅当有通信请求时,才执行的通信方式 3.1.29 字数据worddata 该信息由16位组成 1个字能够表示“一32768一32767”(有符号十进制整数),“o65535”(无符号十进制整数)或 “0FFFFH”(十六进制整数. 缩略语 33 2 应用号 APs APplicationSequence Cr CommandType 命令类型 DestinationAddress 目的地址 Dn 目的应用类型 DestinationApplicationType DestinationID 目的标识符 " DestinationModuleFlag 目的节点标志 N8 目的网络地址 DestinationNetworkAddress DestinationStation 目的站 数据长度1 Lengthl RsTs 返回码 ReturnStaTuS Rsv ReSerVe 保留 SourceAddress 源地址 源应用类型 SourceApplicationType SourceID 源标识符 sMF SourceModuleFlag 源节点标志 源网络地址 SourceNetworkAddress s SourceStation 源站 w Specialword 专用字(寄存器 m VenDor 厂商代码 概述 4.1网络结构 通常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控制网络和现场网络,cC-Link为现场网络,见图1
GB/T19760.1一2008 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以太网等 信息网络 下A控制器 PLC 个人计算机 控制网络 PLC PLC PLC PLC CC-Link 现场网络 数字/o 模拟1/0 网桥 PLc 变频器 指示器 cc-Link/儿LT CC-Link/LT 传感器网络 电磁阀 数判/o 传感器 模拟1/o 数字/o 传感器 图1工厂自动化网络结构 cc-Link系统概述 5.1配置 CC-Link系统配置见图2. 主站 从站 远程站 远程1/o站 远程设备站 智能设备站 本地站 当设置为备用主站时,在正常情况下该站行使本地站的功能,但在主站因出错而失效的情况下,它代替主站继续 控制网络 图2cC-Link系统配置
GB/T19760.1一2008 5.2cC-Limk版本和功能 5.2.1主站和本地站 cC-Link各版本中的主站功能、本地站功能的比较如表1所示 为保持与旧版本的兼容性,ver.2中的主站和本地站必须具备循环传输和扩展循环传输这两种基 本功能 表1主站和本地站的功能 功 能 Ver.1.00 Ver.1.1o Ver.1.1 Ver.2.00 循环传输 扩展循环传输 瞬时传输 报文传输 放宽站间电缆距离限制 注:O;基本功能;A;可选功能;一;无此功能 5.2.2智能设备站 CC-Link各版本中智能设备站的功能比较如表2所示 Ver.2中的智能设备站必须具备扩展循环传输功能 表2智能设备站的功能 Ver.1.00 Ver.1.1o Ver.1.1 Ver.2.00 能 功 循环传输 扩展循环传输 瞬时传输 报文传输 放宽站间电缆距离限制 注: :基本功能;:可选功能;;无此功能 5.2.3远程设备站 CC-Link各版本中远程设备站的功能比较如表3所示 Ver.2远程设备站必须具备扩展循环传输功能" 表3远程设备站的功能 功 Ver.1.00 Ver.1.1o Ver.1.1 Ver.2.0o 能 循环传输 扩展循环传输 瞬时传输 报文传输 放宽站间电缆距离限制 注;O;基本功能;4;可选功能;一;无此功能
GB/T19760.1一2008 5.2.4远程1/0站 CC-Link各版本中远程1/0站的功能比较如表4所示 在Ver.1.l1和Ver.2版本中不包含远程1/O站 表4远程1/o站的功能 能 功 Ver.1.00 Ver.1.10 循环传输 扩展循环传输 瞬时传输 报文传输 放宽站间电缆距离限制 注:o. ;基本功能;一;无此功能 各类型站之间的通信 5 CC-LnkVer.1.xx.Ver.2.xx的各类型站之间能否实现通信如表5所示 通信关系实例见图3、 图4 表5各类型站之间的通信 Ver.2.xx Ver.1.xx站 站 接收站 发送站 M ID RIO ID RD M RD M 主站 O 本地站 o (Ver.2.xx站》 x 智能设备站 ID o) 远程设备站 RD M 主站 本地站 Ver.1.xx站 ID 智能设备站 远程设备站 RD 远程1/(站 RIO 注:O;扩展循环传输;O;循环传输;×,一;无此功能;\;无此项 主站 Verlxx站 从站 从站 er.1.xx站 Ver2.xx站 在Vcrl.xx的范围内可进行循环传输通信 在verl.xx的藏围内可进行循环传输通信 注:不支持Ver.1.xx的情况下,不能通信 图3可否与Ver.1.xx的主站通信
GB/T19760.1一2008 主站 Ver2.xx站 从站 从站 Vel1.xx站 Ver2xx站 在Ver2.xx的范围内可进行循环传输通信 在Ver.l.xx的范围内可进行循环传输通信 图4可否与Ver.2.xx的主站通信 5.4规范 5.4.1通信规范 通信规范见表6 表6通信规范 通信规范 传输速率 10Mbit/s5Mbit/s,2.5Mbit/s,625kbit/s,156kbit/s 通信方式 广播轮询方式 同步方式 同步方式 NRZ(倒转不归零 编码方式 拓扑结构 总线型(基于EIARs485) 传输格式 基于HDLc CRc(X6十X+x十1 差错控制方式 Rx,RY:2048位 最大链接容量 RWw;256字(自主站到从站 Rwr;:256字(自从站到主站 RX,RY:32位(本地站30位 每个逻辑站的链接容量 Rww;4字(自主站到从站》 RWr:;4字自从站到主站 占用逻辑站数 1一4站 最大960字节/站 瞬时传输 每次链接扫描 [150字节(主站到智能设备站/本地站;34字节(智能设备站/本地站到主站] 1×a)+(2×b)+(3Xc)+(4×d)<64站 a;占用1个逻辑站的节点数,b;占用2个逻辑站的节点数 占用3个逻辑站的节点数d占用4个逻辑站的节点数 C 最大连接节点数 16×A十54×B十88×C2304 A;远程I/0站站数 最大64 B;智能设备站站数 最大42 C;本地站、智能设备站站数 最大26 从站站号 l~64
GB/T19760.1一2008 表6(续 通信规范 自动恢复功能 从站切断 RAS功能 数据链路状态诊断 离线测试(硬件测试,线路测试) 备用主站 连接电缆 专用电缆(三芯屏蔽绞线》) (CC-Iink 110Q,1/2W×2 在干线两端均要接终端电阻,每个 电阻跨接在DA-DB之间 O 终端电阻 DA DB DG ISLD CC-Link连接的设备在“传输速率”和“最大连接节点数”方面不必满足表6通信规范中所表示的所 有内容 5.4.2最大传输距离 最大传输距离见表7 表7最大传输距离 最大传输距 主站 终端电阳 终端电阻 本地站 本地站 远程设备站 远程设备站 远程设备站 远程设备站 CCLink专用电缆(1l0Q型 传输速率 156kbit/s 625kbit/s 2.5Mbit/s 5Mbit/s 10Mbit/s 站与站间电缆长度 不小于20cm 不小于20cm 不小于20cmn 不小于20cm 不小于20cm 最大传输距离 1200m 900m 00m 160m 100m T型分支连接 主干最大长度 不包括分支长度 T型分支之间的距离 主站 终潮电阻 终端电阳 本地站 远积设备站 远程设备站 远租设备站 远程没备站 远程没备站 远程没备站 主干 远程设备站 分支 本地站 远程没备站 远程设备站 本地站
GB/T19760.1一2008 表7(续 项 描 备 述 注 传输速率 625kbit/s 0Mbit/s;5Mit/s;2.5Mbit/s不允许带分支 156kbit/s 对于仅包含远程!/0站和远程设备站的 不小于1m 系统配置 站与站间电连接方式1 缆长度 对于包含本地站和智能设备站的系统配置 不小于2m 不小于30cmm 连接方式2 分支连接的最大节点数(每个分支) 见5.4.1通信规范中的最大连接节点数 500m 100m1 主干最大长度 终端电阻之间的电缆长度,不包括分支 T型分支之间的距离 无限制 分支最大长度 8m 每个分支电缆长度 分支总长度 200m 50m 所有分支的总长度 端子排;通用的端子排 T型分支端子排/连接器 对于主干侧电缆,应该尽量减少剥线长度 连接器:T型分支专用连接器 站与本地站、智能设备站和相邻站之间的距离 远程1/0站与远程设备站之间的距离(最短电缆》 5 3 4. 链接扫描时间估算值 传输速率为l0Mbit/s时,链接扫描时间估算值如图5所示 设计时,尽量使主站的链接扫描时间 小于此链接扫描时间估算值 cC-Link链接扫描时间估算值 (传输速率10Mbit/s,循环传输) -仅有远程/o站 仅有远程设备站(每个站均占用一 个逻辑站 仅有本地/智能设备站(每个站均 占用一个逻辑站 60 20 节点数 图5链接扫描时间估算值 估算值: s/64站(节点)(2048位,传输速率10Mbit/s 4ms/, 10
GB/T19760.1一2008 6ms/26站(节点)(2048位,512字,传输速率10Mbit/s) 传输速率为n(Mbit/s)时,估算值是上述值乘以10/n 协议概述 6.1通信阶段 cC-Link通信分为如下三个阶段,见图6 初始循环 a 本阶段用于建立与从站的数据链接 实现方式为;在上电或复位恢复后,主站进行测试轮询传 输,从站返回响应 注:有关轮询类型见8.1.2.2格式 b 刷新循环 本阶段执行主站和从站之间的循环或瞬时传输 恢复循环 本阶段用于主站与未建立数据链接的从站建立数据链接 实现方式为:主站向这些从站执行 测试轮询传输,并等待从站返回响应 通信;第1站 第2站 第64站 第2站 通信;第1站 剧新环 结束 测试 轮询利 测试 测试轮询 轮询 轮询 轮 刷霸数粥 主站发送和测试数据 测试 测试 明应 咱应 测 从站发送 刷新 响应 刷新 响应 响应 初始环 刷新循环 第2站 第n站 通信第1站 第n站 通信:第1站 刷新循环 刷新领环 结束 轮询和 轮询和 轮询 轮询 轮询 主站发送 刷新数 刷新数据 从站发送 响应 响应 响应 响应 响应 刷新 刷新 刷新 刷新 刷新 刷新环 刷新循环 第2站 第n站 通信:第1站 剧新循环 刷新循环 给宋 结束 测试轮询 主站发送轮询 *## 轮询 轮询和刷新 和测试数据 响应 从站发送 响应 咱应 测试 湖奶 响应 刷新 刷新 恢复循环 刷新循环 图6通信阶段 1l
GB/T19760.1一2008 6.2运行概述 主站对所有从站“轮询和刷新数据”,从站依次向主站返回响应刷新数据包以作出响应 6.2.1传输过程 6.2.1.1初始循环 初始循环见图7,其传输过程如下 通信启动时,主站首先确认网络中未加载数据流 a b 启动或发送完刷新循环数据后,主站向第1站发送测试轮询,然后向所有从站发送测试数据 发送启动的条件为 1 当有初始循环启动请求时; 2 当主站接收到从站响应数据错误,主站需进行重发时 但是当从站发生响应监视超时错 误时,无需进行重发 主站向其他站发送测试轮询数据 发送启动的条件为: 从站根据上述b)项发送的测试轮询和测试数据,返回响应数据,主站完成响应数据的 接收; 当主站接收到从站响应数据错误,主站需进行重发时 但是,当从站发生响应监视超时错 误时,无需进行重发 d)从站在接收到编址为本站的测试轮询数据后,发送响应 主站对所有64个站发送轮询后,发送刷新循环结束数据,然后发送空信号 e 重复上述步骤b)e),直到有刷新启动请求为止 (从站1 从站2) (从站64 主糊 初始镇环 主站对从站1发送测试轮淘和对所有从站发送测试数据 从站1发送测试响应数据 启动请求 主站对从站2发送“测试轮询数据" 从站2发送“测试响应数据” 主站对从站64发送“测试轮询数据” 从站64发送“测试响应数据”(一次扫描结束 发送刷新循环结束数据 发送空信g(1010 1发送渊试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测试数据 主站对从站1 从站发送“测试响应数据" (依此类推) 图7初始循环传输过程 6.2.1.2刷新循环 刷新循环见图8 其传输过程如下 主站向第1站发送轮询,然后向所有从站发送刷新数据 发送启动的条件为: 1)当用户程序或循环实体发出刷新启动请求时; 2)当主站接收到从站响应数据错误,主站需进行重发时 b)主站向其他站发送轮询数据 发送启动的条件为: l从站根据上述a)发送的轮询和刷新数据,返回响应数据,主站完成响应数据的接收; 12
GB/T19760.1一2008 2 当主站未接收到从站的响应数据或者接收到响应数据错误,主站需进行重发时 从站在接收到编址为本站的轮询数据后,发送响应 d)主站对所有指定站发送轮询后,发送刷新循环结束数据,然后发送空信号 重复上述步骤a)d 从站1 从站2 (从站3) (主站) 刷新启动请求 主站对从站1发送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刷新数据 从站1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b 主站对从站2发送"“轮询” 从站2发送“响应(刷新)数” D 主站对从站3发送“轮询” 从站发送“响应(刷新)数据”(一次扫描结束 发送刷新循环结束数据 发送空信号(1010. 刷新启动请求 主站对从站1发送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刷新数揪 从站1发送“响应刷新数揪" 依此类推) 图8刷新循环传输过程 6.2.1.3恢复循环 恢复循环见图9,其传输过程如下 主站 (从站1) (从站2) 从站3) 主站对从站1发送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刷新数嫩 从站1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发送刷新循环结束数据 发送空信号1010.. 自动恢复请求 1主站对从站2发送测试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测试数据 从站2发送“测试响应数粥” 从站对从站3发送“测试轮询数据" 从站3发送"测认利应数据 发送刷新循环结束数摊 发送空信号1010. 主站对从站1发送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刷新数据 从站1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主站对从站2发送“轮询数据” 从站2发送“响应(利新数据" 主站对从站3发送“轮询数据” 从站3发送“响应(刷新)数据"(一次扫描结束) 图9恢复循环传输过程 13
GB/T19760.1一2008 在自动恢复处理执行的恒定周期,主站发送完“刷新循环结束数据”后,主站对第1个错误从 站发送测试轮询并对所有从站发送测试数据(“主站测试轮询和测试数据”) 发送启动的条件为 1 当自动恢复处理执行的恒定周期中存在错误从站时; 注:自动恢复处理周期在此没有特别的规定,因此要对断开从站的自动恢复时间进行设置 2)当主站接收到从站响应数据错误,主站需进行重发时 但是,当从站发生响应监视超时错 误时,无需进行重发 在刷新循环中,主站对未返回响应的站发送“主站测试轮询数据” b 发送启动的条件为 1D 从站根据上述a)发送对“主站测试轮询数据”的响应数据,主站接收到来自该从站的响应 数据后; 当主站接收到从站响应数据错误,主站需进行重发时 但是,当从站发生响应监视超时 2 错误时,无需进行重发 e)从站在接收到编址为本站的“主站测试轮询数据”后,发送响应 d)当主站按照参数中的“自动恢复节点数”的值向从站发送“主站测试轮询数据”后,发送“刷新 循环结束数据”,然后发送空信号 6.2.2通信阶段流程 通信阶段流程如图10所示 初始循环 初始循环启动 测试传输 刷新启动 断开 刷新循环 循环传输 恢复循环结束 瞬时传输 当出现异常 M味 到恒定周期 恢复循环 测试传输 主站 a 图10通信阶段流程 14
GB/T19760.1一2008 初始循环 初始环启动 测试回送 刷新启动 断开 剧新循环 循环传输 瞬时传输 b从站 图10续 6.3协议配置 CCLink的协议配置如图11所示 远程设备站 本地站/智能设备站 主站 远程o站 服务 用户应用 用户应用 用户应用 用户应用 用户层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 循环 网络 应用层 循环传输 环传输 循环传输 传输 管理 瞬时传输 瞬时传输 Cc-Link cc-Link数据链路 CC-Link数铲路协议 CC-Link数据链路协议 数据链 数据链路 协议 露议 基于RS-485 基于RS-485 基于RS-485 物理层 基于RS48时 注:实线框部分为本部分定义的内容 协议配置 图11 物理层 7.1传输介质 屏蔽绞线,其电气特性符合EIARS-485标准 15
GB/T19760.1一2008 通信信号由差动信号A正:DA),B负:DB)以及数字信号接地(DG)构成 7.1.1电缆规格 传输介质使用3芯屏蔽绞线,电缆规格如表8. 表8电缆规格 项 规 格 电缆类型 屏蔽绞线 成品外径 8.0mmm 芯数 导体截面积 20AwG 绝缘体标准厚度 0.55mm~0.80mm 0股/0.18mm或24股/0.18mmm 排扰线 分别嵌人或成束于接地线和铝箔之间 导体电阻( 20C 37.8Q/lkm >10000Mnkm 绝缘电阻 d.e.500Vlnmin 耐压 静电电容(1kHz <60nF/lknm 电气特性 1MHz l10Q士15Q 特征阻抗 5MHz ll0Q士6Q MHz S1.6dB/100m 衰减量(20C) 5MH2 3.5dB/100m 护套 DA 屏教 站 铝箱 白 DB DG 排扰线(绞线 接地线 截面 护套 DA -屏蔽 铝钳箱 黄 DB DG 接地线 排扰线(多股线 16
GB/T19760.1一2008 特征阻抗的测量方法: 电缆长度:>l00m. 阻抗的实际测量方法在此不做专门规定 但是,在使用断路/短路方法时,每一频率下的实际测量 值应接近规定值并在规定的范围内. 7.2基于EIARs-485的接口 7.2.1连接配置 连接配置见图12 备用主站 终端电阳 8888 电做阀 条形码 本地站 远程1/0 温度控制器 传感器和 阅读器 操 转换器 cc-Link电缆(3芯屏蔽绞线 终端电阳 系列转换需 PC接口板 网关 变频器 服 CNC 机器人 最多64个从站 12 图 连接配置 7.2.2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 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如表9所示 表9最大传输距离 传输速率 最大传输距离 156kbit/s 1200m 625kbit/s 900m 2.5Mbit/s 400m 5Mbit/s 160m 10Mbit/s 100m 7.2.3电气特性 基于S-485标准 注,通过规定电缆和Rs-485内部元器件(例如,Rs485收发器等)可增加连接站的数量 数据链路层 cC-Link数据链路协议实体 CC-Link支持的通信类型如下 17
GB/T19760.1一2008 a)当上电或执行自动恢复处理时,对未建立数据链接的站进行的测试传输 D) 循环传输周期性数据传输); 瞬时传输(非周期性数据传输 cCLink传输由主站发起,采用广播轮询方式,依次进行测试传输、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 从站通 过测试传输建立与网络的数据链接,进而进行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 另外,瞬时传输是通过在循环传输 过程中传输的帧中加人瞬时传输数据实现 注:远程1I/O站和远程站不执行瞬时传输 8.1.1服务 CC-Link数据链路协议提供的服务如表10和图13所示 表10cc-Link数据链路协议服务 务 序号 服 描 述 发送 根据循环传输实体,瞬时传输实体和网络管理实体的请求发送数据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并把它传递给相应的循环传输实体、瞬时传 接收 输实体和网络管理实体 从网络管理实体接收到参数信息后,肩动网络; 返回从站信息到网络管理实体(仅主站 网络启动 初始循环处理过程完成之后,接收网络管理实体的请求,并启动网络仅 从站 若规定了备用主站,则监视传输路径,并在主站异常时向网络管理实体 备用主站启动 发送“主站切换请求” 主站 丛站 状态数据 状态数据 发送缓冲区 系 接收缓冲区 券 1-1 环教据 -1 新环数据 2)-3 轮询[2)-2 瞬时数据 厨数 轮询[-灯 状态数据 状态数据 发送缓冲区 发送 剧新数据 接心收 接收级冲区 服务 循环数据 [2)-3] 服务 从站1 结束顾 从站起 2 瞬时数据 从站3 摊 主站和智能设备站(3个从站)之间的通信实例 a 图13通信过程实例 18
GB/T19760.1一2008 主站 从站3 从站2 数添 发送缓冲区 接收缓冲区 发送 接收 "警科 服务 服务 环测 D- 循环数据 轮询[2-划 态数据 轮询[-河 接收缓冲区 接收 状态数抽 服务 从站 发送缓冲区 发送 刷新数据 环数斯 从E 2)-3 [2-3] 服务 从站3 结束畅 循环数据 2)-3 b主站和远程设备站(3个从站)之间的通信实例 1) -l;轮询、刷新和响应; 2 站号);轮询和响应 图13(续 8.1.2协议 8.1.2.1概述 8.1.2.1.1刷新操作 8.1.2.1.1.1主站操作特性 主站操作特性见图14 主站将其从用户应用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发送给所有从站; a) b)接收来自每一从站的响应数据 当发生超时或接收异常时,执行8.1.2.3规定的异常处理 C 时传价 网络管理 :该站发送数揣 参数 数话 ;该站接收数据 循环数据 状态数据 瞬时数据 状态 欣态 S 快态环 环 W 循环数据 瞬时数 瞬时数拟 瞬时数钢 数 数接 数据 基 据 致丽 远程I/0站 本地站 远程设备站 智能设备站 主站 接收 接收 接收 图14主站刷新操作 8.1.2.1.1.2本地站操作特性 本地站操作特性见图15 作为对主站轮询的响应,相应的本地站把来自用户应用的传输数据发送给主站以及其他各本 地站 19
GB/T19760.1一2008 D)接收主站的传输数据以及其他各从站的响应数据; 当发生超时或接收异常时,执行8.1.2.3规定的异常处理 :该站发送数据 牌时数据 循环数据 状态数据 ;该站接收数据 传输畅 瞬时数据 桥环数撕 循环数 新环致据斯时数据 循环数据 循环数据瞬时数据 收狐 主站 张 远程设备站 远程/O站 智能设备站 本地站 接收 接收 接收 图15本地站刷新操作 8.1.2.1.1.3智能设备站操作特性 智能设备站操作特性见图16 a 作为对主站轮询的响应,相应智能设备站把来自用户应用的传输数据发送给主站和所有 本地站; b)接收主站的传输数据; 当发生超时或接收异常时,执行8.1.2.3规定的异常处理 c LLi数据链路协议 :该站发送数据 循环数据 状态数源 :该站接收数据 循环 瞬时数据 循环 循环数据 瞬时数圳 瞬时数据 数据 蓝 数 远设备站 数W 数狐 主站 远程I/O站 本地站 智能设备站 接收 接收 接收 图16智能设备站刷新操作 8.1.2.1.1.4远程设备站操作特性 远程设备站操作特性见图17 作为对主站轮询的响应,相应远程设备站把来自用户应用的传输数据发送给主站和所有 本地站; b接收主站的传输数据 当发生超时或接收异常时,执行8.1.2.3规定的异常处理 c 20
GB/T19760.1一2008 :该站发送数据 循环数据 状态数 :该站接收数据 循环 循环数据 瞬时数揪 瞬时数州 瞬时数 塞 数驱 数 远O站 智他设备站 主站 本地站 数 远程设备站 接收 发送 接收 图17远程设备站刷新操作 8.1.2.1.1.5远程I/o站操作特性 远程1/0站操作特性见图18 作为对主站轮询的响应,相应远程1/0站把来自用户应用的传输数据发送给主站和所有 本地站; b)接收主站的传输数据; 当发生超时或接收异常时,执行8.1.2.3规定的异常处理 c) 循环数据 状态数掀 :该站发送数 :该站接收数 你环 循环数据 瞬时数据 他环 环瞬时数据 题 瞬时数据 教 数热 数 数据 数据 远程设备站 智能设备黯 本地站 教 主站 远程Io站 发送 接收 按收 接收 图18远程1/0站刷新操作 8.1.2.1.2数据链接建立操作 数据链接建立操作见图19 在初始循环和恢复循环执行数据链接建立操作 8.1.2.1.2.1主站 为了建立与从站的数据链接(在初始循环或恢复循环期间),主站向从站1发送“主站测试轮询 a 和测试数据”帧 b)主站接收“从站测试响应数据” 若正常接收到响应数据,则执行下一步步骤“c)”) 若发生 超时或接收异常,则执行8.1.2.3中规定的异常处理, 在初始循环.主站依次向各从站(自第2个从站开始到最后一个占用的逻辑站.最大第站 发送“主站测试轮询数据”帆 在恢复循环阶段,主站依次发送数个(个数等于恢复站站数 “主站测试轮询数据”恼 21
GB/T19760.1一2008 主站 从站2) 从站6心) 从站D) 从站1建立数据链接 主站对从站1发送测试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测试数据 从站1发送"“测试啊应数据" 主站对从站2发送“测试轮询数据" 从站2发送 “测试响应数据" 主站对从站64发送“测试轮询数据" 从站64建立数据链接 从站64发送“测试响应数据”(一次扫捕结束 发送刷新循环结束数拟 发送空信号(1010 主站对从站的轮询对所有从站发送测试数据 从站1发送“测试响应数据 依此类推 初始循环 a 主站 从站1 从站2) 从站3) 住站对从站1发送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刷新数媒 从站1发送“响应(刷新)数据" 发送刷新循环结束数据 发送空信号(1o10.) 主站对丛站2发送洲试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 自动恢复请求 测试数揉 从站2建立数据链接 从站2发送“测试响应数据" 发送剧新循环结束数据 发送空信号(1010. 主站对从站1发送的轮询和对所有从站发送刷新数据 从站1发送“响应刷新数掷” b)恢复循环 图19数据链接建立操作 d)步骤“e)”中被寻址的从站向主站发送响应数据 若正常接收到响应数据,则步骤“e)”中描述 的后续从站依次向主站发送响应数据 若发生超时或接收异常,则执行8.1.2.3中规定的异 常处理 8.1.2.1.2.2从站 各从站接收寻址为本站的“主站测试轮询和测试数据”或“主站测试轮询数据” 若正常接收到 a 响应数据,则执行步骤“b)” 若发生超时或接收异常,则执行8.1.2.3中规定的异常处理 为了建立数据链接,发送“从站测试响应数据” b 8.1.2.1.3数据链接的断开操作 在刷新循环中执行数据链接的断开操作 8.1.2.1.3.1主站 如果主站在10个连续的异常检测循环内检测到连续的异常响应(发生从站响应监视超时或检 a 测到接收错误),则主站断开此从站与网络的链接 见图20o 22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的编号:GB/T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共有11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代替GB12801-1991
猪电致昏设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猪电致昏设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猪电致昏设备的编号:GB/T22575-2008。猪电致昏设备共有5页,发布于2009-02-012009-0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