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039-2010

玻璃纤维单元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Determinationandcalculationofheatbalanceforfibreglassunitmelt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玻璃纤维单元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玻璃纤维单元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的编号:GB/T25039-2010。玻璃纤维单元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共有49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3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59.100.10
  • 实施日期2011-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9页
  • 文件大小777.90KB

以图片形式预览玻璃纤维单元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玻璃纤维单元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国家标准 GB/T25039一2010 玻璃纤维单元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Determinatinanlealeulatioofheabalameeftorrihreglassunitmeter 2010-09-02发布 2011-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039一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符号与单位 基准 体系 热平衡框图 测试准备、,要求,记录,项目和方法 物料平衡计算 熔密物料平衡计算 8 通路物料平衡计算 热平衡计算 熔窑热平衡计算 通路热平衡计算 10热效率计算 1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符号与单位 21 附录B(规范性附录单元窑基本情况及热平衡参数测定结果记录表 28 附录c规范性附录燃料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34 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定气体流量时测点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35 附录E(规范性附录烟气中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37 附录F(规范性附录各类数据表 39 附录G(规范性附录理论空气量,烟气量及空气系数计算 42 附录H规范性附录)每千克粉料(湿基)逸出气体产物量和形成氧化物量计算 43 附录1规范性附录)玻璃液理论澄清温度和平均比热容计算方法 44 参考文献 46
GB/T25039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和附录1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闻天、葛敦世、王玉梅、董鹤盗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内容,本标准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GB/T25039一2010 玻璃纤维单元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纤维单元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的符号与单位,基准、体系、热平衡框图、 记录、,测试项目和方法、物料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及热效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以电能为热源的玻璃纤维单元窑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2624.2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 GB/T8222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 sYL.04天然气流量的标准孔板计量方法 符号与单位 本标准采用的符号与单位见附录A 基准 热平衡计算以0笔为基准温度 4.2燃料发热量以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为基准 4.3气体的体积均以标准状态(0C,101325Pa)下的体积量为基准 4.4质量以千克为基准 4.5各项计算中的时间均以小时为基准 4.6空气采用下列组成 按体积分数:氧(O.)21.0%,氨(N,)79.0% 按质量分数;氧(O.)23.2%,氮(N,)76.8% 体系 5.1包括二个独立的系统;1)熔窑系统;2)通路系统 在热平衡计算时,对这二个系统分别进行计算 5.2熔窑系统包括熔化部、流液洞、水平烟道、垂直烟道、金属换热器、热风管道 熔窑系统的分界面 是;窑体的外表面、配合料进投料口及玻璃液离开流液洞的界面,助燃空气进金属换热器以及燃料等物 料进人熔化部,放空空气离开换热器放空管,烟气离开换热器的界面 对纯氧助燃的熔窑系统则不包括 金属换热器,助燃氧气经氧枪直接进人熔化部,烟气离开熔窑的垂直烟道的界面作为熔窑系统的分界 面 其他界面同空气助燃的熔窑系统 5.3通路系统包括主通路、过渡通路和成型通路以及各排烟烟囱 通路系统的分界面是:玻璃液离开 流液洞进人主通路的界面,玻璃液离开各漏板的流液槽的界面,燃料及助燃气体进人通路,烟气离开各 排烟烟囱的界面
GB/T25039一2010 6 热平衡框图 g. 熔宿系统 通路系统 e Q g g g e 图1单元窑热平衡体系示意图 以空气助燃为例 测试准备、要求,记录,项目和方法 7.1测试准备 7.1.1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测定方案,确定测试项目,参数,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测量仪表和测量装置 7.1.2测量仪表应经检定合格 7.1.3根据测定方案绘出测点布置图,开设必要的测量孔洞 7.2测试要求 7.2.1测试应在正常稳定生产的状况下进行,如遇生产状况不稳应停止测试,待恢复到稳定状态后再 进行 停止测试期间的各种物料量(如玻璃液产量、燃料消耗量),不包括在统计数据内 7.2.2对所测的各项参数,测前要根据经验有所估计,对一些主要的被测参数要重复测定 7.2.3测试周期应尽量缩短 7.3测试记录 单元窑基本情况记录表按附录B表B.1 单元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记录表按附录B表B.2 各项参数测试记录表按附录B表B.3、表B.4表B.5表B.6和表B.7 7.4测试项目、参数和方法 按表1的规定
GB/T25039一2010 物料平衡计算 8. 1 熔窑物料平衡计算 进熔窑体系物料质量计算 表1测试项目、参数和方法 参 数 项 目 方 法 重油成分(c,H.o,N,S,.A.w)由燃料供应部门提供,密度和水分含量可在进窑 端的管路上取样,密度的测定方法按GB/T1884进行 成分 气体燃料成分(co,H.cH,c,H,o.,co.)在进窑端取样后用奥氏气体分析 仪测定,取三次测定平均值 低位发热量 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可用专门的量热计测定,也可根据燃料成分按附录c计算 燃料 温度 在进人体系的人口处用温度计测定 重油流量用容积式流量计测量,并根据油温、密度换算成质量流量,也可用质量 流量计直接测得质量流量 流量 天然气、焦炉煤气的流量采用有温度和压力补偿的标准孔板计量,计量方法按 GB/T2624.2或sYL04 温度 用温度计在助燃空气人体系的界面处测量 助燃空气 用毕托管或热球风速仪在助燃空气人体系的界面处测量,方法按附录D,也可采 流量 用有温度和压力补偿的孔板流量计,计屋方法按GB/T282!.2或sY04 温度 用温度计在助燃空气出体系的界面处测量 换热器放空 空气 流量 采用有温度和压力补偿的孔板流量计,计量方法按GB/T2624.2或SYL.04 温度 用温度计在压缩空气人体系处测量 工业摄像机镜 头用压缩空气 流量 采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无法测量时可取摄像机的设计值 温度 用温度计在助燃氧气人体系的界面处测量 助燃氧气 流量 用有温度和压力补偿的孔板流量计,计量方法按GB2624.2或SYL04 成分 由氧气站提供 吹向窑体前的温度用温度计在支风管内测量 温度 吹向窑体后的返射风温度用带遮蔽罩的温度计测量,取五点平均值 冷却风 流量 在总风管上用毕托管或热球风速仪测量,方法按附录D 温度 用温度计在投料机料斗的取样孔内测量料层温度 用量 统计每班上料次数,折算为每天投料量,取测定期间平均值 配合料 含水率 投料机料斗的取样孔取样分析 废丝玻璃量 根据废丝玻璃量称量记录或根据配料记录单计算 各种粉料的化学成分由厂化验室提供 成分 温度 在出体系处用热电偶测量 玻璃液 产量 根据实测玻液出料量或投料量计算
GB/T25039一2010 表1(续 项 目 方 数 法 对空气助燃单元窑,在出金属换热器后烟气出体系的界面处,分不同部位,测三 点温度,求平均值 温度 对全氧助燃单元窑,在烟道后出体系的界而处,分不同部位,测三点温度,求平 均值 烟气 在烟气出体系界面处用毕托管与微差压计测量,方法按附录D,测三次,取平均 流量,静压 值,在测量困难时,可根据理论计算 AW 成分" 用球胆或取样瓶取样, 奥氏气体分析仪测量 含水率 在烟气出体系界面处按附录E方法测定 用单相(或三相)标准电度表,瓦特表或相同精度的电平衡测定仪连续测量一个 供给电能 电功率 小时,每个进体系处,每对电极或发热元件的电功率,按GB/T8222进行测定 根据窑的结构,各部位所处的环境,将窑的外表面分成若干区域,并根据各区域 表面温度 面积的大小和表面温度的差异,在每个区域内分别布置几个或几十个测点,用 表面温度计测量 表面散热量 表面散热量 根据表面温度计算,或用热流计直接测量 表面积 根据经核实的设计图纸计算 辐射温度 用红外辐射高温计或光学高温计测量 孔口牺射散热量 用直尺测量或查阅图纸计算 孔口面积 温度 用热电偶测量 孔口溢流气体 流量 用微压计测量孔口内外静压差后计算 进出口温度用温度计测量 温度 冷却水 流量 称量或用盛器、秒表,米尺测量,然后计算质量流量 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 压缩 空气 流量 用带有温度、压力补偿的孔板或其他等效的流量计测量,无法测量时可取设计值 用温度计测量 温度 蒸汽 压力 用压力表测量 雾化 介质 流量 用猴汽流量计测量,无法测量时取设计值 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 压缩 流量 用氧气流量计测量 氧气 成分 由氧气站提供 鼓泡空气 流量 用在线的转子流量计测量 对各个不同的区城,分别取区城附近的最低空气温度作为该区城的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 温度 用带遮蔽的温度计测量 大气压 压力 用大气压力表测量,或采用当地气象部门同期的测量数据 8.1.1.1燃料质量m,(kg/h) 8 .1.1.1.1 当使用重油作燃料时 XA 24
GB/T25039一2010 p2o 2 0 1十X,-20 式中: 心 -测定期间平均日耗油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重油流经流量计时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实测或按式(2)计算; p 20C时重油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由实测得 p0 体积膨胀系数,=0.0025一0.002×PnX10-了; 重油流经流量计时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8.1.1.1.2当使用气体燃料时 m,=V.XA 3 式中 -气体燃料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标准状态下燃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i),按式(4)计算 P =0.01习(X ooi M 式中 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 -标准状态下气体中各组分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见附录F表F.1 oo 8.1.1.2助燃介质质量mm(kg/h) 当用空气助燃时 8.1.1.2.1 m.,=1.293×V 5) 式中: V -进换热器助燃冷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rl 8.1.1.2.2当用氧气助燃时 m=V× 式中 进体系助燃氧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比照式(4)计算 Pwy0 8.1.1.3 配合料质量m,(kg/h MXmx土 m 24 式中 测定期间平均日投料付数; 每付粉料(湿基)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71n 每千克粉料(湿基)配成配合料时添加的废丝玻璃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8.1.1.4鼓泡空气质量朋,(k/h m,=0.07758 式中 -窑内第i根鼓泡管鼓泡空气体积流量,L/min,由在线鼓泡控制盘测量 8.1.1.5雾化介质质量m.(kg/h 当使用压缩空气作雾化介质时 8.1.1.5.1 m1,=1.293×V 式中: 雾化用压缩空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
GB/T25039一2010 8.1.1.5.2当使用蒸汽作雾化介质时 采用实测蒸汽质量m..,若实测困难时可取设计值 8.1.1.5.3当用氧气作雾化介质时 (10 =V× mmw 式中: V -雾化用氧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wyea -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比照式(4)计算 ooyn 8.1.1.6漏入空气质量m,(kg/hm) 8.1.1.6.1当使用重油作燃料时: =1.293x(a一a.)×V×从 (11 m 式中: -烟气出体系时的过剩空气系数 计算见附录G; 烟气离开熔化部时过剩空气系数; ak” V 理论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kg),计算见附录G; 进体系燃料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8.1.1.6.2当使用气体燃料时: =l.293× 12 a 一ai×V×V m一 式中: V -进体系气体燃料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注:对于全氧助燃的单元窑,漏人空气量不能忽略时,可根据氧将氮气的比例进行计算 工业摄像机镜头用压缩空气质量m,(kg/h) 8.1.1.7 从,=0.07758V (13 式中: 工业摄像机镜头用压缩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 8.1.1.8进体系物料总质量m.(kg/h m;=m十m.十m,十me十mlw十m (14 8.1.2出熔窑体系物料质量计算 8.1.2.1烟气质量m,(kg/h) m=V×p 15 2XP王3 V =3600×s×K x 16) 之,S历x XIO1325X273十 式中: 出体系时炯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按式(4)计算; P -测流量断面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K 毕托管校正系数; -测流量断面内的测点数; AP -测流量断面内第i点的动压值,单位为帕斯卡(Pa); P 大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 测流量断面内的静压,单位为帕斯卡(Pa) -测流量断面内的气体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8.1.2.2玻璃液质量m,(kg/h 8.1.2.2.1 按出料量计算时
GB/T25039一2010 17) ( ("-义切 m 十mn 式中: 漏板数量; -第i块漏板满筒玻璃纤维原丝(扣除水分和浸润剂)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n -第i块漏板满简原丝的拉丝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c 由通路放料孔排放出的玻璃液总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n 8.1.2.2.2按投料量计算时 lp m 18 mu十m以 19 nn mn十mns m=m×nd 20 式中: -配合料投料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粉料(湿基)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e),按式(19)计算; m6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废丝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按式(20)计算; -每千克粉料湿基)中逸出气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mn -每千克粉料(湿基)配成配合料时添加的碎玻璃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ae 换热器放空空气质量ma.(kg/h 8.1.2.3 mk=1.293×Vn 21) 式中: V -换热器放空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溢流气体质量m.(ke/h) 8.1.2.4 VuO m (22 式中 V -窑体第i个孔口的溢流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按式(23)计算 2XP司XP十APX273 23 V=士3600×S×从× A又1o325又十273 式中: 窑体第i个孔口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窑体第;个孔口的溢流系数 4 当>3.5d.时," ;=0.82; 当 K3.5时,,- i心 ,=0.62 溢流孔口处窑墙厚度,单位为米(m); 溢流孔口当量直径,单位为米(m); d. P 孔口内外静压差,单位为帕斯卡(Pa),当P为正值时.V 取正值,当P为负值时.V取 负值; 大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 -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按式(4)计算; po 窑体第i个孔口溢流气体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8.1.2.5出体系其他物料质量m(kg/h) (24 m=m一m,十mb十mk十mk 注:其他出体系物料质量的绝对值占进体系总物料质量的比例应不大于5%,否则应对测定与计算结果进行复核
GB/T25039一2010 8.1.2.6出体系物料总质量m.(kg/h (25 m=m,十ml十m十my十m 8.1.3熔窑物料平衡表 熔窑物料平衡表见表2 表2熔窑物料平衡表 进熔窑物料质量 出熔窑物料质量 数值 数值 百分数 百分数 项 目 项 目 序号 序号 kg/h % kg/h % 燃料质量 烟气质量m 进熔窑助燃介质质量m 玻璃液质量m 换热器放空空气质量m 配合料质量m 雾化介质质量m 溢流气体质量ms 漏人空气质量m 其他出体系物料质量m, 鼓泡空气质量m 合计进体系物料总质量n 合计出体系物料总质量 l破 通路物料平衡计算 8.2.1进通路物料 8.2.1.1通路燃气质量m.(kg/h) 7m,=Vm 26 ×p 式中: -进人通路燃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标准状态下燃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比照式(4)计算 n 8.2.1.2通路助燃介质质量ml(kg/h) 当用空气助燃时 8.2.1.2.1 27 =1.293×V mu 式中: 进通路助燃空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8.2.1.2.2当用氧气助燃时 m=V×p 28) 式中: V -进体系助燃氧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比照式(4)计算 0oy 8.2.1.3进入通路的玻璃液量mkg/h 同8.1.2.2 8.2.1.4进通路物料总质量m.(kg/h) 29 mu=mr十mu十mn 8.2.2出通路物料 出通路烟气质量m.(kg/h 8.2.2.1 m,=习(V,×p, 30
GB/T25039一2010 式中: V -出通路第i个烟道的烟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计算方法见附录D, ty1 -通路第i个烟道的烟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i),比照式(4)计算 A 8.2.2.2通路放料漏板放出的玻璃液量mm(kg/h) 8.2.2.3通路成型玻璃液质量ma(kg/h 31 meh=mn mnn 8.2.2.4出通路其他物料质量m(kg/h 32 m十a十m.山) mn=mu 注其他出通路物料质量的绝对值占进体系物料总质量的比例应不大于5%,否则应对测定与计算结果进行复核 8.2.2.5出通路物料总质量m.(kg/h) ,- 33 m=mw十Mh十m.十m 8.2.3通路物料平衡表 通路物料平衡表见表3 热平衡计算 熔窑热平衡计算 9.1.1熔成每千克玻璃液理论耗热量计算 表3通路物料平衡表 进通路物料质量kg/h 出通路物料质量kg/Ah 数值 百分数 数值 百分数 项 序号 序号 % kg kg 燃料质量m 通路烟气产出量m 助燃介质质量m,a 放料漏板放出玻璃液量mn 进人通路玻璃液量m 成型玻璃液量m 其他出通路物料质量m 合计出通路物料总质量m 进通路物料总质量ma 9.1.1.1硅酸盐形成反应耗热g(J/kg Q=mM g川; 34) 式中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粉料(湿基)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1 各种原料硅酸盐形成反应热(以千克分解氧化物计),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kJ/kg),查附 录F表F.4; 每千克粉料(湿基)中,各种原料引人的分解氧化物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见附 mh 录H表H.2 g.1.1. 2 形成玻璃液耗热g.(k/kg (35 =347×mni×(1一mnA 式中: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粉料(湿基)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m 每千克粉料(湿基)中逸出气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m 9.1.1.3加热玻璃液到理论澄清温度耗热Q.(k/kg Q. 36 =CXtl
GB/T25039一2010 式中: 玻璃液在0Cw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每度[kJ/kg K],计算方法 C 见附录I; 玻璃液在黏度为10Pas时的温度值,即为玻璃液理论澄清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计算 tM 方法见附录1. 9 .1.1.4蒸发有效水分耗热g.(k/kg Q=2491×m×n 37) ( H,o 式中: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粉料(湿基)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m 每千克粉料中含有效水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mH,o 注:本标准规定,实测水分小于5%时,有效水分取实测水分值,实测水分大于5%时,有效水分取5% 9.1.1.5加热配合料中逸出气体各组分到玻璃液理论澄清温度耗热o.(kI/Ag (38 Q =mu×Vn×cn× 式中: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粉料(湿基),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m V -每千克粉料中逸出气体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kg),计算方法见附录H表 H.l; 在0CtC时逸出气体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J/mK],按式 Ce 39)计算; 39 cn=0.01(习X,c 式中: 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 气体中第i组分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m K)],见附录F Cp 表F.2,表F.3; 玻璃液理论澄清温度 l 9.1.1.6配合料入窑显热o.(k/kg ×c.×! 40 Q =mlu×cn×n十m 式中: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粉料(湿基)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m 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每度[k/(kg”K)],一般取 -粉料在0C C 0.963kJ/(kgK)7 粉料人窑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nm 熔制每千克玻璃液所需废丝玻璃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777 废丝玻璃在0C一4.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每度[kJ/(kgK],计算方 法见附录I: 废丝玻璃人窑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9.1.1.7熔成每千克玻璃液理论耗热量g.(k/kg Q (41 Q,=Q+Q十Q+Q十Q 注:熔成每千克玻璃液理论耗热量a.,本标准规定;普通无碱玻璃为3135k/kg,中碱玻璃为2926k/kg 9.1.2熔窑有效热g.(kI/h) =mn×Q. 42 Q= 10
GB/T25039一2010 式中: -出熔窑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9.1.3输入体系热量计算 9.1.3.1燃料燃烧热g.(kJ/h 9.1.3.1.1当使用重油时 43) Q=m×Q? 式中: -进体系燃料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重油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k/kg),计算方法见附录C Qiw g.1.3.1.2当使用气体燃料时: 44 Q.,=V.×Q 式中 V -进体系气体燃料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 -气体燃料低位发热值,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k/m'),计算方法见附录C 9.1.3.2燃料显热g.(k/h g.1.3.2.1当使用重油时 (45 Q.=m,×c, 式中: n -进体系燃料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重油人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干熊尔每千克每度[k/(keK],拨式(46)计算 c,=1.74十0.0025t 46 重油人体系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9.1.3.2.2当使用气体燃料时 Q.=V×c×1 (47 式中: -进体系气体燃料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气体燃料在0C,,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J/mK],比照 Cm 式(38)计算; -气体燃料人体系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l 9.1.3. 3 助燃介质显热g..(kJ/h) 9.1.3.3.1当使用助燃空气时 Q.=V×c× 48 式中 进换热器助燃冷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助燃空气在0C一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J/m' K)],查附 录下表下.2: 助燃空气人体系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g.1.3.3.2当使用助燃氧气时 (49 Q.=V×cn× 式中: -氧气人体系时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氧气在0C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mK],比照式 yn 39)计算; 11
GB/T25039一2010 -氧气人体系时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y 9.1.3.4雾化介质带入热量g(kJ/h 9.1.3.4.1压缩空气作雾化介质时 十 十 (50 Q=V wkXCwkXlwk 式中: V -雾化压缩空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n" 雾化压缩空气在0Cl.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 m ck K],查附录F表F.2:; -雾化压缩空气人体系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lwk 9.1.3.4.2蒸汽作雾化介质时: ×" (51 Q.=m 式中: -雾化蒸汽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人体系蒸汽热熔,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lkg),根据蒸汽压力查饱和蒸汽表或根据蒸汽压 力、温度查过热蒸汽表 9.1.3.4.3氧气作雾化介质时: (52 Q=Vw×cw×! 式中 雾化氧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 wya 雾化氧气在0C一l..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J/m K)],比 cwy 照式(39)计算, 雾化氧气人体系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le 9.1.3.5鼓泡空气显热e.(k/h 53 Q,=0.07758×c×t× 式中: 鼓泡空气在0C一,.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J/(m K],查附 录F表F.2; 鼓泡空气人体系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5 第】根鼓泡管进人体系的鼓泡空气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 漏入空气显热g.(kJ/h 9.1.3.6.1当使用重油时 (54) Q=(a 一ai×V×m,Xci× 式中: 烟气出体系时的空气系数 计算见附录G 烟气离开熔化部时平均空气系数; Qk 理论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ke) V 进体系燃料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7 漏人空气在0A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m》 K],查附 录F表F.2: 漏人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9.1.3.6.2当使用气体燃料时 55 Q=(a 一a×V×V Xei× 12
GB/T25039一2010 式中: V -熔窑气体燃料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9.1.3.7配合料显热gk/h) (56 Q一m x Q 式中: -出熔窑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5 m 熔成每千克玻璃的配合料人窑显热,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k1/lkg) Q 9.1.3.8电能供入热o.(kJ/h) Q.-习P ×3.6xI0 (57) 式中 -进人熔化部、流液洞上升道等各部分的电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 9.1.3.9输入体系总热量g.(kI/h) 58 Q.=Q+Q.+Q+Q.+Q+Q+Q+Q 9.1.4输出体系热量计算 9.1.4.1玻璃液带出显热g(/h) Q =m×c× 式中 -出体系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玻璃液在0C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每度[kJ/(kgK],计算方法 C 见附录I; -玻璃液出熔窑体系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9.1.4.2玻璃液带出潜热g(k/h (60 Q=mx(Q+Q十2491×mu×m'uo 式中: -出熔窑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硅酸盐形成反应热,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kJ/kg); 形成玻璃液耗热,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kJ/kg); Q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粉料(湿基)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m 每千克粉料中实测含水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Ho 9.1.4.3池窑表面散热g.(k/h) Q Ssgm 61 式中: 池窑表面第i部位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池窑表面第i部位的表面热流密度,单位为千焦尔每平方米每度[k/mh],用热流计 e 直接测量,或按式(62)计算 4小=a×(iw一) 62 式中: -对流辐射换热系数,单位为千焦尔每平方米每小时每度[kJ/m'hK],按式(63)计算 C ( 十273 t十273 20.4×e× 100 100 ,)4十 a,=A×tw一to" ** (63 twto7 13
GB/T25039一2010 式中: N -取决于散热面位置的系数,按表4取值; 窑墙第i部位外表面黑度; -窑体第i部位外表面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w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表4A、系数值 散热面位置 散热面向上 散热面垂直 散热面向下 孔口福射散热Ca() 9.1.4.4 9.1.4.4.1孔口敞开时 十273 -习x[青)-(- (64 Q ×必×S 100 式中: 黑体辐射系数,e=20.4kJ/m'hK') n -窑体第i个孔口的辐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l07 -窑体第i个孔口的门孔系数,取决于孔的形状、尺寸及窑墙的厚度,查图2 p -窑体第i个孔口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中1.0 0,9 0.8 0. 0.6 0.5 0. 0.3 0.2 0. 0.2 0.60.8 伸长的长方形 长方形(2:1); 正方形; 圆形; D 孔的直径或最小宽度与墙厚之比 门孔系数计算图 图2 14
GB/T25039一2010 g.1.4.4.2孔口用金属板盖住时 273)" 65 xx[气 -[(1 *s" Q= 式中: 金属板的黑度,一般取E =0.8. Em 9.1.4.4.3孔口用板砖盖住时 >分 Q=3.6× XS ×4) 式中 板砖的导热系数,单位为瓦每米每度[w/(mK] 板砖的厚度,单位为米(m); 8 窑体第i个孔口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a 窑体第i个孔口板砖的内外表面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换热器放空空气散热.(k/h) 9.1.4.5 67 Q=Vk×aXcd 式中: V -换热器放空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t -换热器放空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n 换热器放空空气在0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mK)] Ck g.1.4.6孔口溢流气体显热g,(kJ/h) 68) Qe w.Xo义o 式中: 窑体第i个孔口的溢流气体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窑体第个孔口的溢流气体在0C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 Ck K],比照式(39)计算 [kJ/(m 密体第1个孔口的溢流气体温度.单位为握氏度(c) t 9.1.4.7冷却水带出热g.(kJ/h) =4.1868 69 Q lm×('一] 式中: -进出第i个冷却水箱的冷却水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i 第i个冷却水箱出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lM 第i个冷却水箱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I 9.1.4.8冷却风带出热or(kJ/h) 70 Qi=V×(e'r×'一c×ti 式中: -冷却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用毕托管测量时,计算方法见附录D; 0C'C返射风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J/(mK],查附录F 表F.2; 吹向窑体后的返射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一iC冷却风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m K],查附录F 0C c 表F.2; 15
GB/T25039一2010 -吹向窑体前的冷却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n 9.1.4.9烟气显热g(k/h) 71 Q=V×c,× 式中: V -出熔窑体系的烟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nm/h); 0C一4,烟气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m' K],比照式(39)计算; -烟气出体系时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g.1.4.10蒸汽潜热.k/h) 72 Q.=r×wm×V 式中: -水的汽化热,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k/kg); W -炯气中水汽的质量含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计算见附录E; ym" V -出体系的烟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oy 9.1.4.11 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g(kJ/h (73 Qh=(126×V' +108×V'×V 式中: V'.、V'" -出体系烟气中一氧化碳、氢气的体积百分含量 g.1.4.12其他热损失g.(kJ/h) Q,=Q-(Q十Q+Q十Qu+Q,十,+Q.+Qi+Q十Q+Qh》74 注:其他热损失的绝对值占总收人热的比例不大于5%,否则应对测定与计算结果进行复核 9.1.4.13输出体系总热量g.(k/h Q Q. (75 +QQ+Q+Q十Q,+Q+Qr十Q十Q+Qh+Q 9.1.5熔窑热平衡表 熔窑热平衡表见表5 9.2通路热平衡计算 9.2.1通路收入热量计算 通路输入热o 9.2.1.1 ,(kJ/h 9.2.1.1.1使用气体燃料时 Qr=Vr×Q 76) 式中 进人通路的气体燃料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通路气体燃料低位发热值,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kJ/m') Q 9.2.1.1.2使用电能供给热量时(不包括成型漏板供给电能 习P×3.6×101 (77 Q. 式中: -进人通路各部分的电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 9.2.1.2通路气体燃料显热o.(kJ/h) 78 Qm-v.Xc× 式中 气体燃料在0笔一(.C时进通路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m C K)],比照式(39)计算; 气体燃料进通路时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lee 16
GB/T25039一2010 表5熔窑热平衡表 输出体系热量 输人体系热量 数值百分数 数值 百分数 序号 项目 序号 项目 kJ/h % /h 燃料燃烧热Q. 玻璃液带出显热Q 玻璃液带出潜热Q. 燃料显热Q. 助燃介质显热Q. 池窑表面散热Q. 雾化介质显热Q 孔口辐射散热Q 鼓泡空气显热Q. 换热器放空空气散热Q 漏人空气显热Q. 孔口溢流气体显热Q. 配合料显热Q 冷却水带出热Q. 电能供给热Q. 冷却风带出热Q 烟气显热Q 蒸汽潜热Q 10 11 燃料化学不完全燃料热损失Q 12 其他热损失Q 合计输人体系总热量Q 合计输出体系总热量Q. 9.2.1.3通路助燃介质显热g(k/h) 9.2.1.3.1当使用助燃空气时 Q=Vk×ck×t (79 -进通路助燃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nm'/h) 助燃空气在0CA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J/m' K],查附 录F表F.2; 助燃空气人体系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9.2.1.3.2当使用助燃氧气时 Q=V×c×t 80 式中: V, -进通路助燃氧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氧气在0C,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立方米每度[k/m K)],比照式 y0 39)计算; -助燃氧气进体系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l, 9.2.1.4玻璃液带入热量o.(/h) 同9.1.4.1 9.2.1.5输入通路总热量g.(kI/h .(81 Q,=Q.hr十Qrx十Qx十Q 9.2.2通路支出热量 9.2.2.1成型玻璃液带走热量g.(k/h) 82 Q= (mXcXle 17
GB/T25039一2010 式中: -第i块漏板玻璃液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ehi 玻璃在0Ct.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每度[kJ/(kgK]; Ce -第i块流液槽砖中玻璃液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lee 放料玻璃流股带走的热量a(ku/ 9.2.2.2 83 Qh=m伟×cn×tn 式中 -放料玻璃液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B 玻璃液在0C一t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每度[J/(kgK] C 放料玻璃液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9.2.2.3 通路表面散热g(kJ/h) (84 g×S Q 式中: 通路表面的测定部位数; -通路第i部位表面散热热流密度,单位为千焦尔每平方米每度[k/mh)],用热流计直接 gm 测量,或按式(62)计算; 通路表面第i部位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通路烟气带走热量em(kh) Q=习(Vwxcmx 式中: 烟囱的数量; V -第i个烟囱的烟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nm/h); -第i个烟囱烟气在0C.C时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尔每千克每度[k/(kg K)],比 cy 照式(39)计算; -第i个烟囱烟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s 9.2.2.5通路水箱冷却水带走热量g(kJ/h) Q =4.1868习[m×(t'一t)1 86) 式中 进出第i个冷却水箱的冷却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第i个冷却水箱的出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第i个冷却水箱的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lIsr 9.2.2.6通路孔口辐射热损失o.(kI/h) 十273" u十273 (87 Qu= >[- ×中×S 100 100 式中: 黑体辐射系数; -通路第i个孔口的辐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l07 通路第i个孔口的门孔系数,取决于孔的形状、尺寸及窑墙厚度,查图2 更 通路第i个孔口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S 18
GB/T25039一2010 g.2.2.7通路其他热损失gk/h Qm=Q.,一(Q十Q十Q十Q.+Q 十Q. 88) 注:通路其他热损失的绝对值占总收人热的比例不大于5%,否则应对测定与计算结果进行复核 9.2.2.8输出通路总热量g(k/h 89 Q=Q.十Q十Q十Q十Qi十Q.u十Q 9.2.3通路热平衡表 通路热平衡表见表6. 表6通路热平衡表 输人体系热量 输出体系热量 数值百分数 数值百分数 序号 项目 序号 项目 kJ/h % kJ/h 通路输人热Q 成型玻璃液带走热量Q. 气体燃料显热Q 放料玻璃液带走热量n 助燃介质显热Q 通路表面散热Q. 玻璃液带人热量Q 通路烟气带走热量Q 水箱冷却水带走热量Q. 辐射热损失Q 其他热损失Q 合计 输人通路总热量Q 合计输出通路总热量Q 10 热效率计算 10.1熔窑热效率]% Q ×100% 90 Q 式中: -熔窑有效热,单位为千焦尔每小时(J/h); Q 输人熔窑体系总热量,单位为千焦尔每小时(kJ/h) Q 10.2全窑(熔窑十通路)热效率n,(% 91 ×100% n Q.Q Qa 式中 Q. -输人通路总热量,单位为千焦尔每小时(k/h); -玻璃液带人通路热量,单位为千焦尔每小时(kJ/h). Q 10.3熔窑单位玻璃能耗qa(k/kg Q. 92 grb n6 式中: 输人熔窑体系总热量,单位为千焦尔每小时(kJ/h); Q. -玻稍液质M,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e/h) 19
GB/T25039一2010 10.4全窑(熔窑十通路)单位玻璃的能耗q,(k/kg Q.十Q. Q 93) g 式中: -输人熔窑体系总热量,单位为千焦尔每小时(kJ/h); Q 输人通路总热量,单位为千焦尔每小时(kJ/h); Q. 玻璃液带人通路热量,单位为千焦尔每小时(kJ/h); Q 玻璃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20
GB/T25039一2010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符号与单位 符号与单位见表A.1 表A.1 序号 符号 说 明 单 位 A 取决于散热面位置的系数 玻璃液的平均比热容 lkJ/(kgK) 玻璃液出熔窑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k/(kgK J/kgK 玻璃液出流液槽砖的平均比热容 Ce 玻璃在理论澄清温度时的平均比热容 /(kg”K C5 玻璃液放料流股的平均比热容 kJ/kgK 粉料人窑时的平均比热容 kJ/kgK 逸出气体在理论澄清温度时的平均比热容 kJ/mK 助燃空气人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kJ/m》K 漏人空气的平均比热容 10 k/m 11 吹向窑体前的冷却风平均比热容 k/m3K 6 12 kJ/m 吹向窑体后的返射风平均比热容 13 黑体辐射系数 kJ/mK'h 14 气体中第i组分的平均定压比热容 k/mK 气体燃料人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k/(m'K 16 碎玻璃人窑时的平均比热容 kJ/kgK 雾化用压缩空气人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17 kJ/mK Cwk kJ/mK 烟气出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18 19 /mK 氧气进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ya 20 通路第i个烟囱烟气平均比热容 kJ/mK Cw 21 窑体第i个孔口的溢流气体平均比热容 kJ/m K 22 重油人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k/kgK 雾化氧气人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23 k/mK cw 换热器放空空气在出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21 kJ/mK Ck 25 kJ/(m K 鼓泡空气人体系时的平均比热容 26 孔口当量直径 dl m 21 平均电流 A 28 测定的某次电流 人体系蒸汽比热熔 29 k/kg 30 K 毕托管校正系数
GB/T25039一2010 表A.1(续) 单 序号 符号 明 位 K 电流互感器倍率 31 32 K 电压互感器倍率 33 出熔窑体系玻璃液质量(进通路玻璃液质量 kg/h 34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所需粉料湿基)量 kg/kg 35 熔制每千克玻璃液所需废丝量 kg/kg 通路成型玻璃液质量 36 kg/h 川ne 每付粉料(湿基)的质量 37 m kg 38 每千克粉料(湿基)中逸出气体的质量 me kg/kg 39 每千克粉料(湿基)配成配合料时添加的碎玻璃量 kg/k8 40 鼓泡空气质量 kg/h 川 4 ml.o 每千克粉料中含有效水质量 kg/k "'H,o 42 每千克粉料中实测含水质量 kg/kg 每千克粉料(湿基)中,各种原料引人的分解氧化物质量 43 kg/kg 溢流气体质量 44 ms kg/h 45 漏人空气质量 kg/h 46 /hh 工业摄像机镜头用压缩空气质量 kg 47 第i块漏板满简玻璃纤维原丝扣除水分和没润剂质量 kg 、 kg/h 进出第i个冷却水箱的冷却水质量 人窑配合料质量 kg/h 50 换热器放空空气质量 kg/h 川 出体系其他物料质量 51 kg/h 川l 52 进换热器助燃冷风质量 mi kg/h 53 进体系燃料质量 1小 kg 54 雾化介质质量 kg/h 55 出体系烟气质量 kg/h 56 进体系助燃介质质量 kg/h 1a 57 出体系物料总质量 kg/h 川 进体系物料总质量 m 58 kg/h 59 进通路燃气质量 m kg/h 60 进通路助燃介质质量 me" kg/h 61 进通路氧气质量 kg/h l 62 进通路物料总质量 kg/hh 63 出通路烟气质量 kg/h s 6 放料玻璃液总流量 kg/h 川n 通路成型玻璃液质量 65 kg/h 川le 22
GB/T25039一2010 表A.1(续) 单 序号 符号 明 位 出通路其他物料质量 66 m kg/h 67 出通路物料总质量 ke/h me 68 第i块漏板玻璃液流量 kg/h eh 69 测定期间平均日投料付数 V 70 气体燃料中氮气中的体积分数 % V' 烟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71 Vo 气体燃料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72 73 v 烟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7 V L/ 工业摄像机镜头用压缩空气体积流量 /min % 75 VeH 气体燃料中甲的体积分数 % 76 Ve, 气体燃料中不饱和胫的体积分数 71 % Vco 气体燃料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 78 V'eo 气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气体燃料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79 'co 8o V'o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D 81 V 气体燃料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 82 V' 烟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83 大气压 Pa 84 P 平均电功率 kW 供人体系各部分电功率 85 Pa kW 测流量断面内第i点的动压值 86 AP Pa 87 P 测流量断面内的静压 88 4P Pa 孔口内外静压差 89 各种原料硅酸盐形成反应热(以千克分解氧化物计 Ne Q 90 硅酸盐形成反应耗热 k/kg 91 Q 形成玻璃液耗热 k/kg 92 Q 加热玻璃液到理论澄清温度耗热 kJ/kg 猴发有效水分耗热 k/kg 93 94 加热配合料逸出气体各组分到玻璃液理论澄清温度耗热 k/kg 95 配合料人富显热 k/kg 96 熔成每千克玻璃液理论耗热量 kJ/kg Q 97 Q 玻璃液带出熔窑显热玻璃液带人通路显热 kJ/h 98 Q 玻璃液带出潜热 kJ/h 99 Q. 通路成型玻璃液带走热量 k/h 燃料低位发热量 100 Q kJ/kg或kJ/m 23
GB/T25039一2010 表A.1(续) 序号 符号 明 位 放料玻璃液流股带走的热量 101 k /h Qn 102 电能供人热 k/ Q 103 Q 孔口辐射散热 kJ/h 104 Q. 助燃介质显热 kJ/h 105 Q. 孔口溢流气体显热 k/h 106 Qn 冷却风带出热 kJ/h 冷却水带出热 k/A Q 107 108 漏人空气显热 k" 1 Q. 109 配合料显热 k/ Q Q 110 电供给热 kJ/h 111 Q 其他热损失 kJ/h 112 Q 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k/h 燃料燃烧热 113 Q. kJ/h 燃料显热 kh 114 Q. 115 池窑表面散热 k h Q 116 进换热器冷助燃空气显热 k/h Qn 117 鼓泡空气显热 Q. kJ/h Q. 蒸汽潜热 118 k/h 119 Q 雾化介质带人热量 k/h 120 Q 气显热 kJ/h 有效热 k/h 121 Q 122 输出体系总热量 kk 1 Q 123 输人熔窑体系总热量 k/ Q 124 Q 通路输人热 k/ 125 Q 通路气体燃料显热 kJ/h 126 Qa 通路助燃介质显热 k/h 输人通路总热量 Q 127 kJ/h 通路表面散热 kJh 128 Qn 129 通路烟气带走热量 k h Qm 130 k/h 通路冷却水带走热量 Qe 131 Q. 通路孔口辐射热损失 kJ/h 132 Q. 通路其他热损失 kJ/h 133 Q 输出通路总热量 kJ/h 134 Q 换热器放空空气带走热量 k/h 池窑表面第i部位的丧面热流密度 135 kJ/mh n 214
GB/T25039一2010 表A.1(续) 单 序号 符号 明 位 136 kJ/ 熔窑单位玻璃的能耗 qd /kg 137 全窑(熔窑十通路)单位玻璃的能耗 kJ/kg g 138 水的汽化热 kJ/kg 139 S 熔窑表面第i部位的表面积 nm 140 S 测流量断面的截面积 m" 窑体第i个孔口的面积 s 14 m" 通路表面第i部位的表面积 142 Sd m" 143 C 玻璃液出熔窑体系时温度 144 C tm 出第i块流液槽砖中玻璃液的温度 C 145 玻璃液理论澄清温度 146 窑体第i个孔口的辐射温度 147 放料玻璃液温度 148 粉料人窑温度 ln 窑体第i个孔口板砖的内外表面温差 149 A 150 助燃空气人体系时温度 C 151 漏人空气平均温度 152 鼓泡空气人熔窑体系时的温度 C 153 吹向窑体前的冷却风温度 154 吹向窑体后的返射风温度 第i个冷却水箱进水温度 155 t 第i个冷却水箱出水温度 ' 156 157 环境温度 C io 158 测流量断面内的气体平均温度 159 气体燃料人体系温度 C 160 重油流经流量计时的温度 16 碎玻璃人窑温度 162 窑体第i部位外表面温度 压缩空气人体系时温度 163 lwk 164 助燃氧气人体系时的温度 165 雾化氧气人体系时的温度 e C 166 烟气出体系时平均温度 C 167 通路第i个烟囱烟气温度 168 窑体第i个孔口溢流气体温度 169 换热器放空空气温度 重油人体系时温度 170 25
GB/T25039一2010 表A.1(续) 序号 符号 明 位 u 心 171 平均电压 172 U 测定的某次电压 173 V 每千克粉料中逸出气体的体积 m/kg 174 窑内第i根鼓泡管鼓人空气流量 L/min V 175 V 理论空气量 m/kg或m'/m 176 Vn 冷却风量 m'/h w 熔窑气体燃料量 /? m/h 178 W 进换热器助燃冷风量 m'/h 179 nm' V 换热器放空空气流量 I心 180 V 测流量断面内气体(烟气、空气、煤气等)的流量 tnm'/h 181 Va 雾化压缩空气流量 nm'/h 182 V 雾化用氧气流量 m'/h 出熔窑体系的烟气流量 m'/h 183 V V 进熔窑体系助燃氧气量 184 m'/h 185 测定期间平均日耗油量 m'/a 186 nm' V 通路第;个烟囱的烟气流量 心 m/1 187 V 窑体第i个孔口的溢流气体量 m'/1 188 V 进通路燃气流量 189 V 进通路助燃空气流量 tm/A 190 V, 进通路助燃氧气流量 m'/h V 通路第i个烟道的烟气流量 191 m'/h 192 w, 烟气中水蒸气的质量含量 kg/m 193 w kwh 电度表或瓦特表某次测定值 194 w 首末电度表的数差值 kwh % 195 X 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196 测流量断面内第i点气体流速 m/s 燃料中硫的质量分数 % 197 ws 燃料中碳的质量分数 198 ue 199 燃料中氧的质量分数 wnm 燃料中氮的质量分数 200 % 201 燃料中氧的质量分数 o 202 空气系数 203 烟气出体系时空气系数 204 对流辐射换热系数 k/mhK 烟气离开熔化部时平均空气系数 205 a 26
GB/T25039一2010 表A.1(续) 序号 符号 说 明 单 位 206 重油的体积膨胀系数 207 窑墙厚度 m 208 板砖厚度 M 209 窑墙第i部位外表面黑度 210 金属板黑度 21l 熔窑热效率 全窑(熔窑十通路)热效率 % 212 213 w/(mK 板砖的导热系数 214 密体第i个孔口的溢流系数 极 215 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密度 kg/m 216 标准状态下气体中各组分的密度 p kg/m 217 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 kg/m Poy0 218 20C时重油的密度 kg/m P2o 重油流经流量计时的密度 219 kg/m 220 通路第i个烟道的烟气密度 kg/m My 221 各块漏板拉制满筒原丝所用时间 min Lm 222 门孔系数 心

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25113-2010。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共有9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绝缘体带电清洗剂使用导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绝缘体带电清洗剂使用导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绝缘体带电清洗剂使用导则的编号:GB/T25098-2010。绝缘体带电清洗剂使用导则共有7页,发布于2011-02-012011-0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