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766-2019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

Intelligentterminalforurbanbusandtrolleybu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的编号:GB/T26766-2019。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共有39页,发布于2019-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8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3.080.30;35.240.60
  • 实施日期201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9页
  • 文件大小2.62M

以图片形式预览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


国家标准 GB/T26766一2019 代替GB/T267662011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 Inteigentterminalforurbanbusandtrolleybus 2019-05-10发布 2019-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6766一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般要求 功能要求 性能要求 检验 22 1C 安装 23 23 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和包装 附录A(资料性附录》车载智能终端及扩展设备配置 2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对外接口 28 附录c(资料性附录视频通道及监控区域编号 33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安装 -- 34
GB/T26766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I.1一2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6766一201l《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 与GB/T26766一201l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 修改了车载智能终端定义(见3.1,3201年版的3.1) -删除了调度中心系统术语及定义(见2011年版的3.2) -增加了扩展设备和主存储器的术语及定义见3.2和3.3); -增加了缩略语见第4章);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系统及系统构成示意图(见5.l.l);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的功能要求(见5.1.2); 增加了扩展设备配置要求(见5.1.3); -修改了车载智能终端的结构和外观要求见5.2,2011年版的4.l1.2);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的接口要求(见表1和表2);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的其他要求(见5.4.2); -修改了车载智能终端的自检功能和要求(见6.1.1,2011年版的4.4.l)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管理、信息采集、人机交互、监听和语音通话5项功能(见6.1.2、6.1.5 6,1.8); -修改了车载智能终端的定位功能要求(见6.1.3,2011年版的4.4.2) 修改了车载智能终端的通信功能要求(见6.1.4,2011年版的4.4.3)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的运营监控功能要求(见6.2);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的运营调度功能要求(见6.3);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的报站及乘客信息服务功能要求(见6.4) 增加了数据管理功能及信号优先申请功能要求(见6.5和6.6); 增加了工作性能要求(见7.1); 修改了电压波动范围(见7.2.1,2011年版的4.3.1):; 修改了电磁兼容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性能要求(见7.3和7.4,2011年版的4.5~4.7); 修改了试验条件,删除了供电电源,增加了大气压力的要求(见8.1,2011年版的5.l)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管理、信息采集、人机交互、监听,语音通话、警示报警、远程巡检、调度信 息接收,运营线路切换、运营区域检测、信息发布和数据管理的功能测试方法(见8.4.2,8.4.5~ 8.4.ll、8.4.13、8.4.l4、8.4.17和8.4.19); 增加了工作性能试验方法(见8.5) 修改了电源电压适应性、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和耐电源电压性能方法见8.6.18.6.3,2011 年版的5.4); 增加了低压保护和断电保护性能测试方法(见8.6.4和8,.6.5); 修改了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见8.7,2011年版的5.6和5.7) 修改了气候环境试验参数(见表5,2011年版的5.8.1); 修改了恒温恒湿试验方法(见8.8.1.6,2011年版的5.8.7); 修改了机械环境试验项目参数(见表6,2011年版的5.9.1);
GB/T26766一2019 增加了冲击试验要求(见8.8.2.3); -删除了碰撞试验要求(见2011年版的5.9.3) 修改了防护性试验、可靠性试验要求(见8.8.3和8.8.4,2011年版的5.10和5.11); 修改了检验项目(见表7,2011年版的表4); 删除了检验顺序、组批规则与抽样检验方案、判定规则与复验规则见2011年版6.3.1 6.3.3); -增加了安装要求(见第10章和附录D); 修改了标志、标签和产品合格证及包装,删除了运输和贮存(见第11章,2011年版的第7章); 删除了产品不合格判据(2011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及扩展设备配置(见附录A); -增加了对外接口的相关资料(见附录B); -增加了车载智能终端各视频通道监控区域定义参照表(见附录C) 本标准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锐明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中关村中交国 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北京四通智能 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博康智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欧科佳(上海)汽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标 准技术研究院.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安徽富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蓝泰源信息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株洲市公共交 通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城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西宁市交通运 输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方栋、刘冬梅、刘振顶、李斌、孙继业、陈智宏、,宋向辉,衣倩、沈鸿飞、郭建国 王建民、徐忠于,刘志凯、丁丽媛、张晓亮,桑丽、汪林、王晶、王文静、乔国梁、肖晖、敬明、王海鹏、周方明、 舒林、董红军,李松刚、李俊卫、詹特伦、黄海平、曾碧静、巩丽媛、猴家瑞、杨劲松,李健、沈涛,潘勇、程龙、 刘杰军、许新昆、张建苍、张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6766一2011
GB/T26766一2019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安装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城市公共汽电车上安装的车载智能终端的设计、生产、检验与使用 车载 视频监控终端、车载调度终端以及其他营运车辆的智能终端在相同技术条件下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9056一2012汽车行驶记录仪 GB/T199512005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GB20815一2006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T21437.22008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 传导 GB/T22484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 GB/T32852.1城市客运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 JT/T794一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QC/T420汽车用熔断器 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YDC079移动用户终端无线局域网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3285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车载智能终端intelligentterminal 用于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调度业务,同时具有定位、远程通信、车辆数据采集、自动报站、音视频存储 等功能,并能够与车载扩展设备实现通信的设备 3.2 扩展设备 peripheralequipment 车载智能终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的外围设备
GB/T26766一2019 3.3 主存储器 nmainstorage 位于车载智能终端主机内部,用于存储音视频数据的存储介质及其防护装置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aptiveDifferentialPulseCodeModulation) AMR;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daptiveMultirate AVI:音频视频交错格式AudioVideoInterleaved) CAN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erAreaNetwork) CDMA: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CDMA2000:码分多址升级版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2000 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eations) DuplexingLongTermEwolution) FDD-ITE: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reguencyDivision 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 IC:集成电路(lntegratedCircuit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ealCommission) IP;互联网之间的协议(InternetProtocol 1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 rU;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 RFID射频识别(Radio dentificationm Freguency RS232;232异步串行通信接口(RecommendedStandards232) RS485:485异步串行通信接口(Recommendedstandards485) TDLTE;分时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 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7 wIFI;无线网络wireess-Fidelity 一般要求 S 5.1组成 5.1.1概述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系统宜由车载智能终端及扩展设备组成,其构成见图1,配置参见附 录A
GB/T26766一2019 信息发布设备 基础功能 运营监控功能 运营调度功能 收费结算设备 乘客计数设备 报站及乘客 信号优先申浦 公交信号优先 数据管理功能 功能 信息服务 车载设备 车载智能终端 扩展设备 图1车载智能终端系统构成示意图 5.1.2车载智能终端功能要求 车载智能终端应包含以下功能 基础功能 a b) 运营监控功能; 运营调度功能; c 报站及乘客信息服务功能" d 数据管理功能 e 车载智能终端宜包含信号优先申请功能 5.1.3车载智能终端扩展设备 车载智能终端扩展设备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设备 信息发布设备,包括报站信息显示设备、线路信息及车辆运行位置显示设备 a 收费结算设备,包括电子收费设备、乘客投币设备 b 乘客计数设备; co 公交信号优先车载设备等 d 5.2结构和外观 车载智能终端的各组件结构和外观要求如下 a 各组件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尖锐突出物,不应有明显的划伤、裂纹、变形、毛刺及其他机械损 伤,表面涂层不应有起泡、龟裂、脱落现象,金属件应无锈迹;灌注物应无溢出等现象;结构件与 控制组件应完整; 文字、图形、符号等标志应清晰,完整、端正、牢靠; 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接插件应配合良好 各部件连接应可靠,不应有松动,接触不良现象 重要连接应选用具有专用螺纹的紧固件,并施加有效保护措施以避免人为轻易的拔、剪等损坏 性操作; 所有线束应施加必要保护,以防止日常损伤 当导线需穿越金属孔时,应装有衬套 金属穿线 孔应进行倒角,不应有锋利的边缘 接线应整齐布置,并使用线夹、电缆套、电缆卷固定,线束 内导线应编扎有序; 主存储器宜支持非拆机方式的手动装卸; 机壳防护应符合JT/T794一2011的相关要求
GB/T26766一2019 5.3电气部件 车载智能终端的电气部件要求如下 所有线束应使用温度特性等级不低于一40C105C的阻燃低压线材,低压电线束应符合 a QC/T29106的要求,信号线应具有防止反接的功能,末端应具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电源正、 负极导线颜色应分明; b 如使用熔断器,应符合QC/T420的要求; 材质应符合无毒害,无放射性的要求 c 5.4接口要求 5.4.1基本要求 车载智能终端接口应满足表1的要求,并宜满足表2的要求 表1必选接口要求 序号 接口类型 最少接口数量 接口说明 RS485 用于与扩展设备的连接和控制 RS232 用于与扩展设备的连接和控制 USBHOST 用于系统维护及数据导人导出 用于连接车辆自身控制计算机读取车辆状态信息,或用于信息终端 CcANBUs 与扩展设备的互联等 用于连接拾音器,采集车厢声音信息 音频输人 音频输出 用于连接车辆内外扬声器和驾驶员扬声器,播报语音信息 视频输人 用于连接摄像机,采集车厢视频信息 用于采集车辆Acc信号,倒车信号.紧急报警信号,乘客求助按钮号 数字量输人 投币票箱状态信号等 数字量输出 用于控制报警器开启等 表2可选接口要求 序号 接口类型 最少接口数量 接口说明 无线局域网接口 用于与计算机设备无线连接 有线局域网接口 用于与计算机设备网络连接 5.4.2其他要求 车载智能终端的其他要求包括: a 使用插接器时,插头两端的线色应相同,若有两个以上插头,插头间宜不能互换 b 接插器接插完毕后,插头和插座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有松动、接触不良现象; 对于各种接口的接连器、线序及线缆颜色的定义参见附录B c
GB/T26766一2019 功能要求 6.1基础功能 6.1.1自检 6.1.1.1 自检功能应包括开机自检及重启自检,通过信号灯或显示屏明确显示车载智能终端当前主要 状态及故障类型等信息,并在通信正常的情况下将检测异常的结果上报中心平台 6.1.1.2自检内容应包括: 车载智能终端故障,如电源单元、卫星定位模块,通信模块、摄像机、存储器等部件故障 a b 数据异常,如线路文件,语音文件等数据文件完整性异常; 外设异常,与车载智能终端连接的扩展设备工作异常; c d 版本信息,如车载智能终端序列号,软件版本,硬件版本等; 存储介质状态,如存储可用空间等 e 6.1.2 管理 车载智能终端管理功能应包括 a 固件版本查询、升级; b)工作参数查询、修改、恢复出厂设置 对车载智能终端内存储器进行格式化 c d)配置文件的导出、导人 e 操作方式应支持;通过无线网络远程操作,通过USB,有线网络或其他数字接口的现场操作 6.1.3定位 车载智能终端的定位功能要求如下 应符合JT/T7942011中5,2.1的相关要求; aa b)在卫星定位方式失效时,宜具备辅助定位识别功能可用于站点、场站的识别,可选用DsRC、 Zigbee,无线局域网,RFID等方式 6.1.4通信 车载智能终端的通信要求如下 应符合JT/T794一2011中5.3的要求; aa 应能支持基于GPRS,CDMA、TDSCDMA、wCDMA、CDMA2000、TD1TE,FDDLTE、有线 b 网络或wIFI等多种网络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备以IP或域名方式同时连接两个及以上监控中心的能力; c d 如果无法注册到所在地的无线网络时,应将数据以先进先出方式保存,直至注册到无线网络时 并传送 如果保存数据超过最大容量时,应按时间顺序将最先保存的数据丢弃; 应支持数据批量接收与发送功能、断点续传功能 e fD 宜支持流量统计上报功能; 应支持时间同步功能 g
GB/T26766一2019 6.1.5信息采集 6.1.5.1 采集信息要求 6.1.5.1.1驾驶员身份信息 支持集成电路卡(IC卡)识别、手动输人等一种或多种方式采集,应包含以下内容 驾驶员编号; a b)从业资格证 c 登人时间; d 登出时间; e 考勤类型 6.1.5.1.2车辆速度 采集车辆速度信息应符合GB/T190562012中4.4.1.2.1的要求 6.1.5.1.3里程 采集里程信息应符合GB/T19056 -2012中4.4.1.2.6的要求 6.1.5.1.4车辆状态 车辆状态信息 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发动机转速; 22y 刹车; 倒车 3 4t 开关门状态; 车辆故障信息 5 宜包含以下内容: b 车辆动力类型 1 2 瞬时能耗 续航里程; 3 纯电动车的剩余电量; 4 5 纯电动车的充电状态 6.1.5.1.5驾驶员操作信息 驾驶员操作信息应包含以下内容 加速动作、减速动作; a 车门开关动作 b 转向灯开关动作 6.1.5.2客流信息 当对接客流统计设备后,车载智能终端应能采集客流数据并上传至中心
GB/T26766一2019 6.1.5.3收费结算信息 当对接收费结算设备后,车载智能终端应能采集收费结算数据,并上传至收费结算系统中心 6.1.5.4图像信息 车载智能终端应具有图像信息采集及存储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由中心控制、定时和事件触发等方式实现图像信息的采集, aa b)支持运营数据的叠加,如位置信息,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线路信息等; 至少支持JPEG格式压缩图像 c 6.1.5.5音频信息 音频信息要求包括 应支持最少4个音频通道; a b 音频编码采用G711/G726/ADPCM/AMR中的一种编码方式; 录音模式满足以下要求: c 应具备开机录音模式 车辆点火后开始录音,车辆熄火并达到延时关机时刻时,自动停止 1 录音 宜具备定时录音模式 车载智能终端在定时录像规定时间内正常录音,定时规定时间之 外不录音,录音定时时段可配置 宜具备报警预录模式 有报警触发下,应记录报警触发前至少10min的音频 6.1.5.6视频信息 视频信息要求包括 应支持最少4个视频通道,视频通道及监控区域编号参见附录C a b 视频编码采用IsO/IEC/ITU规定的H.264或H.265编码 支持在视频画面上按设置参数叠加车牌号、通道号、时间、经纬度、速度、线路号等字幕信息 c d)录像模式满足以下要求: 1 应具备开机录像模式 车辆点火后开始录像,车辆熄火并达到延时关机时刻时,自动停止 录像; 宜具备定时录像模式 车载智能终端在定时录像规定时间内正常录像,规定时间之外不 录像 录像定时时段可配置; 3 宜具备报警预录模式 有报警触发下,应记录报警触发前至少10min的视频 6.1.6 人机交互 车载智能终端应具有人机交互功能,与驾驶员进行信息交互 人机交互要求 应能通过语音报读或显示模块向驾驶员提供信息; a 驾驶员应能通过按键、触摸屏或遥控等方式操作车载智能终端, b 如果支持视频监控,驾驶员应能通过车载智能终端观看下客门和倒车实时视频 c 6.1.7监听功能 监听功能应符合JT/T794一201l中5.6的相关要求 6.1.8语音通话功能 语音通话功能要求如下:
GB/T26766一2019 支持电路域通话功能,应符合JT/T794一2011中5.7的要求; a b 应支持与城市公共汽电车智能调度系统、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监管系统的双向IP语音通话 功能 应安装有免提通话装置; c d 应具备向车厢内,车外喊话功能 6.2运营监控功能 6.2.1警示报警 6.2.1.1 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分为人工报警与自动提醒两种; a 人工报警是驾驶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触发的报警,如遇到抢劫、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等紧急情 况,驾驶员触动应急报警按钮向中心上传报警信息,上传视频、音频等信息 b 自动提醒是驾驶员不进行任何操作,设备根据本地预设的值或中心设定的条件自动触发,通 过声音、文字等方式提醒驾驶员,并上传至中心 6.2.1.2具体功能 以下情况应具备警示报警功能 超速:车辆实时速度大于设置的最大值; a) 滞站;车辆进站逗留时间大于设置的最大值; b 甩站;车辆进站逗留时间小于设置的最小值; c 站外开门;车辆在站点范围以外开门 d 开门行车;车辆在开门状态下行驶或启动; 路线偏离;车辆驶离预定路线 以下情况宜具备警示报警功能 忽加逃;车辆实时正加速度大于设置的最大值 a 急减速;车辆实时负加速度大于设置的最大值 b 急转弯:车辆实时角速度大于设置的最大值; c d 违规驾驶行为;驾驶员出现违规驾驶行为时检测报警 6.2.1.3警示信息 车载智能终端触发报警时应立即向监控中心上传报警信息,上传的警示信息包括警示类型、线路 号、车载智能终端编号、车号,时间、位置及具体违规数值等 6.2.2远程巡查回复 车载智能终端在接收到监控中心的命令后,支持以下巡查回复功能 应支持上传车辆实时状态,包括报警信息,车辆定位信息、车辆的运营信息、驾驶员操作信息等 a 基础信息; b 应支持上传任意指定通道的实时音视频数据 应支持同时上传所有通道的实时音视频数据; c d 应支持上传任意指定通道的历史音视频数据 宜支持上传任意指定通道的抓拍图像
GB/T26766一2019 6.3运营调度功能 6.3.1调度信息接收 调度信息接收功能应包括 接收城市公共汽电车智能调度系统下发的行车计划 aa b 接收城市公共汽电车智能调度系统下发的站点考核信息 接收城市公共汽电车智能调度系统的实时调度指令,并通过屏幕显示和语音报读方式提醒驾 c 驶员 6.3.2辅助调度功能 车载智能终端应能够向驾驶员提供辅助调度功能 辅助调度功能应包括: 显示当前车速和本路段的限速标准 显示当前车辆的运营线路和运营状态; 2 33 显示当前站点和下一站点名称 4 显示行车计划和计划的执行情况; 5 显示考核站点和时间信息; 6 支持驾驶员发车,加油、回场、放空等运营申请 b 辅助调度功能还宜包括: 显示本线路的前后车距离; 22 显示本线路的前后车满载率 6.3.3运营线路切换 车载智能终端应具备支持运营线路切换的功能包括: 支持预存储多条线路及报站相关信息文件; a b 支持由驾驶员现场操作或由调度中心远程操作切换运营线路; 支持接收并存储由调度中心远程下发的线路文件 c 6.3.4运营区域检测 车载智能终端应能存储公交站点、场站、特殊位置点等运营区域信息,并能够自动判断车辆进出营 运区域的行为,并记录和上报如下信息 a 进出运营区域的时间; b 进出运营区域的速度 6.4报站及乘客信息服务功能 6.4.1站点播报 车载智能终端的站点播报功能应包括 支持以语音,文字形式自动和手动报站 a 注:自动报站是指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当前获得的定位信息自动进行到站、离站信息的播报;手动报站是 指在自动报站失效情况下,允许驾驶员通过操作按键或显示屏进行到站,离站的播报 b 支持车内、车外不同语音内容报站; 播报开始点距离目标站点的距离参数可设置;
GB/T26766一2019 d 播报的内容可设置包括公交运营站点、通过路口、路口拐弯及上下坡等特殊点; 支持报站的时段音量设置和路段音量设置,车载智能终端根据预设置自动调节报站音量 e fD 在没有预设的前提下,报站音量可手动调节,并存储于车载智能终端中,重启车载智能终端后 不应丢失 6.4.2语音服务 车载智能终端提供的语音服务包括 文明乘车提醒; a b) 安全乘车提醒; 让座帮扶倡议 c 服务用语应符合GB/T22484的要求 6.4.3信息发布 车载智能终端应支持为车内外乘客发布线路服务信息,应包括 a 在线路信息显示设备上发布本车线路名称、运行方向等信息 b在车辆运行位置显示设备上发布到离站信息; 在报站信息显示设备上发布到离站信息、服务用语信息、即时信息 c 6.5数据管理功能 6.5.1记录 数据记录满足以下要求: 各类数据应能根据时间同步记录; a b 视频数据的记录方式应符合GB20815一2006中8.2.1要求; 宜支持音视频数据在灾备设备上的存储 6.5.2覆盖 数据覆盖应满足 支持数据自动覆盖功能,当记录数据达到存储器最大容量时,自动覆盖最旧的数据 a 支持对指定事件对应的数据进行标记,优先保存具有事件标记的数据,支持以下两种删除模式 b) 中的一种 保存指定的时间长度,过期后自动被删除 1) 仅手动删除,当该类数据超过指定容量后报警 2 6.5.3查询 数据查询应满足 具有拨目期时间-事件类型等检索各类数帮的功能; a 支持监控中心根据日期时间、事件类型等条件检索主存储器内的各类数据 b 6.5.4回放 数据回放应满足: 具有播放控制功能,应支持播放、暂停、停止、快进、倾进(仅视频)等操作; a b 支持监控中心回放主存储器内的各类数据 10
GB/T26766一2019 6.5.5导出和上传 数据导出和上传应满足: 车载智能终端内的各种数据能够通过车载智能终端的USBHOST或局域网接口导出 a b 车载智能终端支持向监控中心上传指定数据; c 车载智能终端通过网络上传数据支持断点续传; d 导出或上传录像数据时,支持AVI或MP4的录像文件格式 6.6信号优先申请功能 当对接了公交信号优先设备车载单元时,应支持识别预先设置的公交信号优先设备发出的信号或 信息,并予以回复 性能要求 7.1工作性能 7.1.1整体性能 车载智能终端的整体性能 车载智能终端及固件应保持24h持续独立稳定工作; a b)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至少达到5000h 7.1.2定位 定位应符合JT/T794一2011中5.2.2和6.2的要求 7.1.3通信 通信应符合JT/T794一2011中6.3的要求 当车载智能终端通信网络为无线局域网时,通信模块应符合YDC079及其他相关标准要求 在网络不可用时,应保存不少于10000条数据 7.1.4基础信息 车载智能终端车速数据应符合GB/T19056一2012中4.5.1.2要求,里程数据应符合 GB/T190562012中4.5.1.3要求 7.1.5图像信息 车载智能终端视频图像分辨率应至少支持704×576,水平分辨力不小于400TVL..存储图像大于 2000张 7.1.6视频信息 7.1.6.1回放视频质量要求 回放视频画面信息不应有明显的缺损,不应出现画面卡顿、丢帧的现象,物体移动时影像边缘不应 有明显的锯齿状,拖尾、马赛克、断裂等现象 具备多通道音视频采集的系统,各通道的回放视频分辨率 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明示 对应分辨率的本地回放视频水平分辨力应符合以下要求 分辨率(像素)为704×576(D1)的回放视频,水平分辨力不小于400TVL; a 11
GB/T26766一2019 D)分辨率(像素)为960×576的回放视频,水平分辨力不小于500TVL 分辨率(像素)为1280×720的回放视频,水平分辨力不小于650TVL; c 分辨率(像素)为1920×1080的回放视频,水平分辨力不小于900TVL d 车载智能终端宜支持至少一路的分辨率为1280×720或以上的视频通道 7.1.6.2视频录像总资源要求 视频录像总资源要求如下 a 应至少支持4路视频同时录像; b 每路视频录像的帧率不应低于10FPs(FramesPerSecond),宜支持25FPS; 在开启车载智能终端实际支持的全部视频通道,并以最高帧率录像的情况下,车载智能终端宜 c 能记录至少200h的录像,且视频回放应符合回放视频质量的要求 7.1.7信息存储 车载智能终端存储所有类型信息的记录条数大于2000条 7.1.8多线路信息存储 存储线路应不少于10条,每条线路应能支持不少于100个站点 7.1.9站点播报 车辆运行过程中自动报站准确率应不低于98%. 7.2电气性能 7.2.1电源电压适应性 在按表3给出的电源电压波动范围进行电压适应性试验时,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数各项功能均应 正常 表3电气性能试验参数 单位为伏特 标称电源电压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 极性反接试验电压 过电压 12 14士0,1 24 9l6 24 1832 28士0.2 36 36 2748 42士0.2 54 7.2.2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 在表3规定的标称电源电压极性反接试验下,车载智能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极性反接试验,除熔 断器外(允许更换烧坏的熔断器)不应有其他电气故障 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的数据记录、显示、数据通 信等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7.2.3耐电源过电压性能 在表3规定的过电压下,车载智能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电源过电压试验 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 的数据记录、显示、打印输出、数据通信等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12
GB/T26766一2019 7.2.4断电保护性能 断电保护性能要求如下 应符合JT/T794一2011中6.4.1.5的要求; a b 固件更新、参数修改过程中遇到掉电等意外情况时应支持自动恢复功能,保证更新失败时车载 智能终端能够正常使用; 线路数据更新过程中遇到掉电等意外情况时应自动恢复,保证车载智能终端能够使用原有线 路配置信息进行报站或重新更新 7.2.5低压保护性能 在车辆电瓶电压低于门限值时,车载智能终端应停止从汽车电瓶取电以延长电瓶使用寿命,保护 车辆的正常工作 低压门限值要求如下: 12V电瓶8.5V士0.5V; a b24V电瓶:17.0V士1.0V; c 36V电瓶;26.0V士1.0V 当汽车电瓶电压恢复超过低压门限值上限时,车载智能终端应从备用电池切换回汽车电瓶供电,恢 复从汽车电瓶取电 7.3电磁兼容性 7.3.1静电放电抗干扰度 静电放电抗干扰度应符合GB/T19951-2005中第4章的要求 采用GB/T19951一2005所规定要求,按照表4的试验等级,应不低于皿级 车载智能终端试验中 及试验后不应出现电气故障,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GB/T19951-2005中B类要求 表4静电放电等级试验表 严酷等级/kV 放电类型 试验等级 最少放电次数" 自选等级 X" 接触放电 士4 士6 士7 士8 空气放电 X" 士8 士15 士4 士14 最小放电间隔时间为5 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协议值 7.3.2瞬态抗扰性 瞬态抗扰性应符合GB/T19056的要求 试验脉冲选择1,2a,2b,3a、3b,4,试验严酷程度等级应为GB/T21437.2一2008附录A中级;车 载智能终端试验中及试验后不应出现不可恢复电气故障,数据记录功能应正常,试验前存储的数据不应 丢失 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GB/T21437.2一2008中B类要求 13
GB/T26766一2019 7.3.3抗车辆点火干扰 车载智能终端在发生汽车点火干扰时,不应出现异常现象,各项功能应正常 7.4环境适应性 7.4.1气候环境适应性 气候环境适应性应符合JT/T794一2011中6.5.1的要求 车载智能终端在承受各项气候环境试验时、试验后,应无任何电气故障,机壳、插接器等不应有严重 变形;其各种功能应保持正常;试验前存储的数据不应丢失 7.4.2机械环境适应性 机械环境适应性应符合JT/T794一2011中6.5.2的要求 车载智能终端在承受各项机械环境试验后,应无永久性的结构变形,零部件应无损坏,应无电气故 障,紧固件应无松脱现象,插头、通信接口等接插件不应有严重变形;其各项功能应保持正常;试验前存 储的数据不应丢失 7.4.3防护性 防护性应符合GB/T42082017中IP43的要求 试验后各项功能应保持正常;试验前存储的数据不应丢失 7.4.4灾备存储单元环境适应性 火备存储单元还应具备以下环境逼应性 防跌落:3m: a b) 耐高温;1100C,30nmin; 防水性;GB/T4208一2017中IP66的要求 c 试验方法 8 8.1试验条件 如未标明特殊要求,所有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l5C35C; a b) 相对湿度:40%一80%; 大气压力:86kPa一106kPa c 8.2结构和外观试验 在环境照度300lx条件下,目距300mm~ -500mm情况下检查车载智能终端的外观及结构 目视检查连接导线的规格和线色 目视检查插接器位置、两端线色和插头规格 目视检查熔断器应标明额定电流值,检查熔断器的安装、更换方式 通过目测触检,图,文、物核对,操作演示或按厂家产品规范中给出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测试,应符合 5.2的要求 14
GB/T26766一2019 8.3接口试验 按产品说明书(必要时连接所需扩展设备)逐一查验各接口,应符合5.4的要求 8.4功能试验 8.4.1 自检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对比用户手册,目视车载智能终端自检过程及结果,应符合6.1.1的 要求 8.4.2终端管理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对比用户手册,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固件、文件、参数升级、设置、导出方 式和结果,应符合6.1.2的要求 8.4.3定位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接人卫星定位信号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定位功能,应符合6.1.3的 要求 8.4.4通信 依据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说明文档,连接至监控中心,在正常工作过程中,进行以下试验,结果应符合 6.1.4的要求: 记录上电到成功连接上监控中心的时间; a 成功连接监控中心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与监控中心的数据收发情况 b 断开无线模块天线,使得车载智能终端无线通信中断,持续2min; c 2min后重新接人无线模块天线,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应能够重新连接监控中心 d e 检查通信中断期间数据接收情况 8.4.5信息采集 8.4.5.1概述 车载智能终端接人卫星定位信号,插人与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说明匹配的开通数据流量业务的SIM 卡,设置好监控中心连接地址后,上电工作后分别进行以下信息采集功能检查试验步骤 8.4.5.2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试验方法如下 等待车载智能终端连接成功监控中心后,根据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说明所指明的方式使用IC卡 a 或者手动输人方式进行考勤操作,检查监控中心应能正确接收到考勤信息,检查接收到考勤信 息中应能正确包含驾驶员编号、登人时间、登出时间及考勤类型等信息; 车辆速度和里程采集功能检查,分别按照GB/T19056一2012中5.4.1.2.1和5.4.1.2.6的试验 方法进行检测; 车载智能终端接人模拟CAN信号,模拟车辆各种状态信号输出,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应能够检 测到各种状态; 车载智能终端接人模拟数字信号,拨动数字开关,模拟驾驶员操作,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应能正 确检测数字开关变化 15
GB/T26766一2019 8.4.5.3客流信息 将客流统计扩展设备接人车载智能终端,检测其客流统计数据采集功能,应符合6.1.5.2的要求 8.4.5.4收费结算信息 将收费结算扩展设备接人车载智能终端,检测收费结算数据采集功能,应符合6.1.5.3的要求 8.4.5.5图像信息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分别试验由中心控制、定时和事件触发三种方式触发图片抓拍,试验 后检查存储的图片格式以及叠加的运营数据,应符合6.1.5.4的要求 8.4.5.6音频信息 音视频压缩方式的试验方法如下 采用标准G711/G728/ADPCM/AMR解码软件,应能够正常插放相应的视频数据" a 采用通用播放软件,查看音频编码标准,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且符合6.1.5.5的要求 b 8.4.5.7视频信息 视频压缩方式的试验方法如下 aa 采用Iso/IEC/ITU发布的标准H.264/H.265解码软件,应能够正常播放相应的视频数据 b)采用通用播放软件,查看视频编码标准,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且符合6.1.5.6的要求 8.4.6人机交互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检查车载智能终端显示界面及界面切换操作方式,应符合6.1.6的 要求 8.4.7监听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连接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下发指令,检查车载智能终端监听功能,应 符合6.1.7的要求 8.4.8语音通话 语音通话功能试验方法如下 a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插人开通电话业务的SIM卡,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应能正常拨打、 接听、挂断电话; 监控中心下发限制拨打和拨人的电话号码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应能做出限制拒绝操作; b 检查车载智能终端电话簿的新增、删除、修改功能及电话信息存储条数 c d) 连接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下发指令,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应能正常响应对讲操作 e 操作车载智能终端发起IP对讲,检查应能正常进行IP对讲操作 8.4.9警示报警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以实际装车运行测试或模拟可产生各种报警的源数据,检查车载智能 终端响应情况,应符合6.2.1的要求 8.4.10远程巡查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并接人网络,检测对监控中心巡查指令的响应,应符合6.2.2的要求 16
GB/T26766一2019 8.4.11调度信息接收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并接人网络,检测并展示对调度中心下发的调度指令的响应,应符合 6.3.1的要求 8.4.12辅助调度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并接人网络,以实际装车运行测试或模拟方式运行,检测车载智能终 端对驾驶员的辅助调度信息显示,应符合6.3.2的要求 8.4.13运营线路切换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并接人网络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内存储线路数据条数,检查监控中心 下发切换指令和操作车载智能终端切换线路情况,应符合6.3.3的要求 8.4.14运营区域检测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并接人网络,以实际装车运行测试或模拟方式运行,检测车载智能终 蹦对运营区域的判断情况应符合6.3.4的要求 8.4.15站点播报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接人位置信号,模拟经过线路站点的情况.车载智能终端的报站功能 应符合6,4.1的要求 8.4.16服务语音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按下服务语音快捷键,车载智能终端应播放对应的服务语音,应符合 6,4.2的要求 8.4.17信息发布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接人信息发布设备,以实际装车运行测试或模拟方式运行,检测车载 智能终端与信息发布设备的联动,应符合6.3.4的要求 8.4.18数据管理 数据采集功能试验进行后,检查上述采集的数据存储应符合6.5的要求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 工作,设定记录数据到灾备存储器中,运行10min后进行以下试验 本地操作界面根据日期搜索查看记录的数据,应能够与时间同步; a b 通过监控中心远程下发命令根据日期搜索查看记录的数据 通过监控中心远程下发命令回放定位数据、视频数据,应能够与时间同步 c d 根据车载智能终端的技术说明书,采用技术说明书中写明的方式导出主存储器中已记录的数 据,检查数据存储的格式 在进行可靠性试验后,查看车载智能终端记录的数据应为最新时间记录; e 采用技术说明书中要求的方式导出灾备存储器中已记录的数据,检查数据存储的格式 针对音视频数据应增加以下检查项 音视频的同步记录功能应符合GB20815一2006中8.5的要求; aa b 取下车载智能终端主机的存储介质,装配至另一台同型号车载智能终端主机上,应能正常回放 数据; 17
GB/T26766一2019 取下车载智能终端主机的存储介质,连接至计算机,通过配套的计算机软件,应能正常回放数 据,并符合6.5.4的要求 8.4.19信号优先申请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模拟公交信号优先终端向车载智能终端发出的信号,检查车载智能终 端回复响应情况,应符合6.6的要求 8.5工作性能试验 8.5.1定位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连接导航卫星信号模拟器,进行定位性能试验,结果应符合7.1.2的 要求 8.5.2通信 目视检查车载智能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 查验设备的通信传输模块性能,或者出具模块供应商提 供的由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测证书,其结论应符合7.1.3的要求 8.5.3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中车速误差和里程误差分辨按照GB/T190562012中5.5.1.2和5.5.1.2.3的要求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7.1.4的要求 8.5.4图像信息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设定参数为定时抓拍,抓拍间隔为5s,抓拍10张图片,查看车载智能 终端应全部抓拍并上传 连续工作3h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内存储的图片个数应不少于2000张,且 最后一张应为停止抓拍后最近时间的图片 8.5.5视频质量 根据GB20815一2006中10.2.2和10.23中的方法进行视频质量试验,结果应符合71.6.I的 要求 8.5.6视频录像总资源 使所有音视频通道同时处于记录状态,连续工作0.5h检查每通道分辨率及帧率,结果应符合 7.1.6.1、7.1.6.2的要求 8.5.7 自动报站误差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接人位置信号,模拟车辆经过50个站点的情况 试验后检查车载智 能终端识别的自动报站站点数,应不少于49个 8.5.8信息记录容量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连接监控中心,操作车载智能终端上传25条信息至监控中心,再从监 控中心下发25条信息至车载智能终端 试验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应能够完整记录50条信息 8.5.9多线路存储容量 车载智能终端通电正常工作,导人预先制作好的线路信息配置文件,该线路信息配置文件含10条 18
GB/T26766一2019 线路,每条线路含100个站点 试验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应能够在10条线路间任意切换,切换后手动 报站,检查报站应正常 8.6电气性能试验 8.6.1电源电压适应性 电源电压适应性按照GB/T19056一2012中5.3.1方法测试 根据车载智能终端标称电源电压不同,在表3规定的标称电源电压所对应的电源电压适应范围内, 连续工作1h 试验中和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的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6.2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按照GB/T190562012中5.3.2方法测试 根据车载智能终端标称电源不同电压,在表3规定的标称电源电压极性反接试验下,车载智能终端 应能承受1min的极性反接试验,除熔断器外允许更换烧坏的熔断器)不应有其他电气故障 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的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6.3耐电源过电压性能 耐电源过电压性能按照GB/T19056一2012中5.3.3方法测试 根据车载智能终端标称电源不同电压,在表3规定的过电压下,车载智能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电 源过电压试验 试验后车载智能终端的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6.4低压保护 根据车载智能终端标称电源电压不同,分别按以下方法进行低压保护试验 车载智能终端标称电源电压为12V时,将供电电压调至低压门限8.5V士0.5V,观测车载智 a 能终端取电情况,当电压恢复超过低压门限值上限时,观测车载智能终端取电情况 车载智能终端标称电源电压为24V时,将供电电压调至低压门限17.0V士1.0V,观测车载 智能终端取电情况.当电压恢复超过低压门限值上限时,观测车载智能终端取电情况 车载智能终端标称电源电压为36V时,将供电电压调至低压门限26.0V士1.0V,观测车载智 能终端取电情况.当电压恢复超过低压门限值上限时.观测车载智能终端取电情况 8.6.5断电保护 断电保护按照GB/T190562012中5.3.4方法测试 将车载智能终端接标称电源电压正常工作,连续断电15d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存储的数据信息 不应有错误 8.7电磁兼容性试验 8.7.1静电放电抗扰度 试验用静电放电发生器应符合GB/T19951一2005中第4章的要求 试验时车载智能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 按GB/T19951一2005中第5章规定 的方法,对车载智能终端进行直接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试验,试验等级为级 试验中及试验后车载智 能终端的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19
GB/T26766一2019 8.7.2瞬态抗扰度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1437.2一2008的要求 试验时车载智能终端处于工作状态 试验按GB/T21437.2一2008中第4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 验脉冲选择1,2a、2b,3a、3b,4,试验等级为级,其中试验幅度选取级最高值 试验中及试验后车载 智能终端的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7.3抗汽车电点火干扰 试验装置应符合如下要求 放电电极间距为1em~1.5cm; a b) 放电频率为12次/s一200次/s; 放电电压为10kV一20lkV c 车载智能终端与试验装置使用同一电源,在工作状态置于以放电电极为中心20cm半径的平面范 围内,且放电电极距终端底面5em10em时,以12次/s一200次/s的放电频率扫频,若有异常,在异 常频率点持续试验5min;若无异常则在60次/s的放电频率上持续试验10min 试验中检查车载智能 终端,外观结构应完好、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8环境适应性试验 8.8.1 气候环境适应性 试验参数 8.8.1.1 试验参数设置见表5 表5气候环境试验项目表 试验名称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g 温度 70 接人1.25倍的标称电源电压正常工作,1h通 高温试验 电,lh断电,持续72h 72h 持续时间 温度 85 高温放置试验 断电 持续时间 8h 温度 20 接人0.75倍的标称电鄙电压正常工作,1h通 低温试验 电,1h断电,持续72h 持续时间 72h C 40 温度 低温放置试验 断电 持续时间 温度 40士2 恒定湿热试验 持续时间 48h 24h不通电,24h接通标称电压通电工作 相对湿度 90%一95% 8.8.1.2高温试验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2的要求 将连接完毕的车载智能终端整机放人高温试验箱,按正常工作方式接人信号,接人1.25倍的标称 20
GB/T26766一2019 电源电压正常工作 车载智能终端在70C士2C的温度下1h通电,1h断电,持续72h 试验中及试 验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外观结构应完好、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8.1.3高温放置试验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2的要求 将连接完毕的车载智能终端整机放人高温试验箱,在85C士2C的温度下放置8h 试验后恢复 至室温接通标称电源电压、接人信号正常工作 试验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外观结构应完好、各项功能 均应正常 8.8.1.4低温试验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1的要求 将连接完毕的车载智能终端整机放人低温试验箱,接人0.75倍的标称电源电压并正常工作,在 -20C士2C的温度下1h通电,lh断电持续72h 试验中及试验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外观结构应 完好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8.1.5低温放置试验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1423.1的要求 将连接完毕的车载智能终端整机放人低温试验箱,在一40C士2C的温度下放置8h 试验结束 恢复至室温后接通标称电源电压、接人信号正常工作 试验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外观结构应完好、各 项功能均应正常 8.8.1.6恒温恒湿试验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3的要求 将连接完毕并处于不通电状态的车载智能终端放人试验箱,按正常工作方式接人信号,在温度为 40C士2C,相对湿度为90%一95%环境中保持24h后,接通车载智能终端标称电源电压,在正常工 作状态再保持24 试验中及试验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外观结构应完好、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8.2机械环境适应性 8.8.2.1试验参数 试验参数设置见表6 表6机械环境试验项目表 试验名称 试验参数 工作状态 扫描范围 10Hz150Hz 扫频速度 1oet/min 每个方向 8h 扫频时间 振动试验 通电正常安装状态 振幅 5Hz11Hz时10mm(峰值》 加速度 20m/s 振动方向 X、Y,Z三个方向 21
GB/T26766一2019 表6(续 试验名称 试验参数 工作状态 每个方向3次 冲击次数 蜂值加速度 490m/s 冲击试验 通电正常安装状态 脉冲持续时间 1lmms 方向 X、Y,Z三个方向 8.8.2.2振动试验 试验装冒应符合cB/T2423.1的要求 将连接完毕处于工作状态的车载智能终端整机安装在振动试验台上,车载智能终端按正常工作方 式接人信号 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扫频振动试验,扫频迷度为1oet/min.赖率为5Hz一150Hz,其中 5Hzl1H么频段范围内,振幅为10mm;l1Hz150H么频段范围内时,振动加速度值为50m/',X Y,Z每个方向试验8h 试验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外观结构应完好、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8.2.3冲击试验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5的要求 将连接完毕并处于工作状态的车载智能终端整机安装在试验台上,车载智能终端按正常工作方式 接人信号 在X、Y,Z三方向分别进行峰值加速度为490m/s,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的半正弦波脉 冲冲击3次 试验后检查车载智能终端,外观结构应完好、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8.3防护性试验 按GB/T4208-2017规定的方法进行防护性试验,试验时车载智能终端不通电,试验后检查车载 智能终端,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8.8.4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方法如下: 用标准计时装置对车载智能终端时间进行校准之后,连续工作360h,时间误差应不大于1s a 不应出现异常死机与异常重启情况; 按车载智能终端的说明书,操作固件更新与参数修改,过程中任意时刻切断外部电源,随后恢 b 复供电,车载智能终端应能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按车载智能终端的说明书,操作线路数据,过程中任意时刻切断外部电源,随后恢复供电,车载 智能终端应能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g 检验 g.1检验分类 g.1.1概述 车载智能终端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22
GB/T26766一2019 9.1.2型式检验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设备按表7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定型鉴定; aa 转产或转厂 b 停产后复产; c d 结构、材料或工艺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 e g.1.3出厂检验 在产品出厂前,应对设备按表7的规定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9.2检验规则 按表7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或出厂检验 表7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 要求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结构和外观 5,2 5.4 接口 8.3 功能 8.4 工作性能 7.1 8.5 电气性能 8.6 7.2 电磁兼容性 7.3 8.7 环境适应性 7.4 8.8 注;“、/”表示必做项目,“O”表示按合同规定选做项目 9.3判定规则 如果有一项检验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型号设备检验不合格 10安装 车载智能终端及扩展设备应采用一致的方式进行安装,具体要求参见附录D. 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和包装 11.1标志、标签 车载智能终端产品的外包装应包括如下内容 产品中文名称,规格型号、标称电源电压、结构尺寸等; a b 制造商名称、详细地址、邮编、电话、产品商标、制造日期、制造地 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c 23
GB/T26766一2019 11.2产品合格证 出厂的车载智能终端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应有如下内容 出厂检验结论、检验日期; a b)检验员标识 11.3包装 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运输的要求 单个包装箱内应有使用说明书、保修卡、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标志及附件清单 24
GB/T26766一2019 录 附 A 资料性附录 车载智能终端及扩展设备配置 车载智能终端配置 A.1 为适应不同企业采购要求,对车载智能终端配置按照要求项分成A,B,C三类,企业可以参照自身 条件和要求按照对应类别进行采购,车载智能终端配置见表A.1 表A.1车载智能终端配置表 配置类别 要求对应的 序号 要求项 条款 结构和外观 5.2 RS485 5.4 RS232 5.4 USBHOST 5.4 CANBUS 5.4 5.4 音频输人 接口 音频输出 5.4 要求 视频输人 5.4 数字量输人 5. 1d 5.4 数字量输出 11 无线局域网接口 5.4 12 有线局域网接口 5.4 13 自检 6.1l.1 14 管理 6.1l.2 15 定位 6.1l.3 16 通信 6.l.4 6.l.5.1. 1 驾驶员身份信息 18 6.1.5,1.2 车辆速度 基础 功能 19 里程 6,1.5,1.3 20 车辆状态 6.1.5,1.4 信息 采集 221 驾驶员操作信息 6.1.5.1.5 客流信息 22 6.l.5.2 心 收费结算信息 6.l.5.3 24 图像信息 6.l.5.4 25
GB/T26766一2019 表A.1(续) 配置类别 要求对应的 序号 要求项 条款 25 6.1.5.5 信息音频信息 采集视频信息 26 6.1.5.6 基础 27 人机交互 6.1.6 功能 28 监听功能 6.1.7 29 语音通话功能 6.1.8 30 人工报警 6.2.1 超速报警 31 6.2.l 66.2.1 滞站报警 32 33 6.2.1 甩站报瞥 34 6.2.1 站外开门报警 警示 运营 35 开门行车报警 6.2.1 报警 监控 36 路线偏离报警 6.2.l 功能 37 急加速 6.2.l 38 急减速 6.2.l 急转弯 6.2.1 39 6.2.1 违规驾驶行为 40 41 远程巡查 6.2.2 42 运营调度功能 6.3 43 报站及乘客信息服务功能 6.4 44 记录 6.5.l 覆盖 45 6.5.2 数据 66.5.3 管理查询 46 功能 47 回放 6.5.4 48 导出和上传 6.5.5 49 信号优先申请功能 6.6 50 整体性能 7.1.1 51 定位 7.1.2 通信 52 7.1.3 7.1.4 53 工作基础信息 性能图像信息 7.1.5 54 7.1.6.1 回放视频质量要求 视频 55 信息 视频录像总资源要求 7.1.6.2 56 信息存储 7.1.7 26
GB/T26766一2019 表A.1(续》 配置类别 要求对应的 序号 要求项 条款 57 7.1.8 工作多线路信息存做 性能站点播报 7.1.9 58 59 电气性能 7.2 60 电磁兼容 7.3 61 环境适应性 7.4 注表中“/”项表示对应类别需支持该条目,"o”表示为可选,数字表示需支持该条目的最低数量 须支持4路输人 须支持8路输人 仅支持GPRS 需支持GPRs/wCDMA/TDsCDMA/cDMA 支持要求中所有 最低分辨率为704×576(D1) 最低分辨率为1280×720 不含声音播报 A.2扩展设备配置 根据车型不同,扩展设备的配置数量宜满足表A.2要求 表A.2外围设备配置表 车型 电子收费机 投币机 报站显示屏 路牌 车辆运行位置显示牌 头、尾必备,腰牌不少 车长9m及以下 不少于1个不少于1个不少于1个 不作要求 于1个 头、尾必备,腰牌不少 车长12m" 不少于1个不少于1个不少于1个 不少于1个 于1个 头,尾必备,腰牌每侧 每侧面不少于2个乘以开门侧 车长18m及以上不少于1个不少于1个不少于2个面不少于2个乘以开 面数 门侧面数 头、尾必备,腰牌不少 双层巴士 不少于1个不少于1个不少于2个 每层不少于1个 于l 头、尾必备,腰牌不少 其他 不少于1个不少于1个不少于1个 不作要求 27
GB/T26766一201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对外接口 B.1 -般要求 电气接口若引出连接时应采用阻燃软线,阻燃软线温度特性等级不低于一40C105C B.2车载智能终端与公共汽车连接接口 B.2.1主机电源连接接口 车载智能终端的电源供电接口,采用公共汽车车载的DC24V电源输人;电源输人具体接口示意见 图B.1,连接器插座信号引脚定义见表B.1 图B.1 主机电源接口 表B.1主机电源插座信号引脚定义 脚位编号 信号名称 颜色 电源正 脚 红色/棕色 2脚 电源地 黑色/蓝色 B.2.2车辆ACC控制连接接口 主机应提供车辆AcC控制信号接口与车辆AcC控制信号连接,连接器接口示意见图B.2,连接器 信号引脚定义见表B.2 图B.2车辆Acc控制连接接口 28
GB/T26766一2019 表B.2车辆AcC控制连接插座信号引脚定义 脚位编号 信号名称 颜色 1脚 AC 红色 B.2.3车辆信号连接接口 主机应提供车辆输人输出信号接口与开关门、倒车等信号连接,连接器接口示意见图B.3,连接器 信号引脚定义见表B,3. 4 6 8 图B.3车辆信号连接接口 表B.3车辆信号连接接口插座信号引脚定义 脚位编号 信号名称 颜色 1脚 数字量输人接口1 黄色 2脚 数字量输人接口2 绿色 3脚 数字量输人接口3 橙色 4脚 数字量输人接口4 红色 5脚 数字量输人接口5 紫色 6脚 数字量输人接口6 白色 7脚 数字量输人接口7 黑色 8 脚 数字量输人接口8 黄色 B.2.4音频输出接口 主机应提供音频输出接口与车辆内部的喇叭相连接,能驱动车辆喇叭进行语音报站等相关信息 主机端与车辆喇叭相连接的连接器具体接口示意见图B.4,连接器插座信号引脚定义见表B.4 图B.4主音频输出接口 29
GB/T26766一2019 表B.4音频输出接口插座信号引脚定义 脚位编号 信号名称 颜色 音频右声道负 蓝色 1脚 2脚 音频左声道负 绿色 3脚 音频右声道正 黄色 4脚 音频左声道正 白色 车辆喇叭采用外接功放 B.3车载智能终端与扩展设备连接接口 B.3.1外设cAN连接接口 主机通过CAN总线接口与外设CAN总线进行通信,具体接口示意见图B.5,连接器插座信号引脚 定义见表B.5 图B.5外设CAN接口 表B.5外设CAN接口插座信号引脚定义 脚位编号 信号名称 颜色 1脚 CAN_L 黄色 2脚 CAN_H 蓝色 B.3.2外设S232接口 主机通过RS232接口与车辆的外设进行通信,具体接口示意见图B.6,连接器插座信号引脚定义见 表B.6 3 图B.6外设RS232接口 30
GB/T26766一2019 表B.6外设Rs232插座信号引脚定义 脚位编号 信号名称 颜色 1脚 接收 黄色 2脚 发送 蓝色 3脚 空脚 空脚 黑色 4脚 公共地线 B.3.3外设Rs485接口 主机通过RSI85接口与车辆外设进行通信,具体接口示意见图B7,连接器插座信号引脚定义见表B7 3 图B.7外设RS485接口 表B.7外设RS485接口插座信号引脚定义 脚位编号 信号名称 颜色 1脚 黄色 B 2脚 蓝色 3脚 空脚 空脚 黑色 4脚 公共地线 B.3.4紧急按钮接口 主机提供输人输出信号与车辆的紧急按钮进行连援,具体接口示意见图B.8,连接器插座信号引脚 定义见表B.8. 口 巨目 图B.8紧急按钮接口 31
GB/T26766一2019 表B.8紧急按钮插座信号引脚定义 脚位编号 信号名称 颜色 报警信号 1脚 红色 2脚 接线 黑色 32
GB/T26766一2019 录 附 C 资料性附录 视频通道及监控区域编号 车载智能终端各视频通道及监控区域编号定义参见表C.1 表c.1车载智能终端各视频通道监控区域编号定义 通道及监控区域编号 监控区域描述 驾驶员 车辆正前方 车厢前部 车厢后部 前车门 后车门 车辆左侧 车辆右侧 车辆正后方 33
GB/T26766一2019 D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装 安 D.1总则 D.1.1车载智能终端及扩展设备在安装前协调整车生产企业,在准确掌握有关机车结构电路等技术资料的 前提下,经车辆运营单位统一组织和确认,由车载智能终端设备厂商或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实施安装 D.1.2车载智能终端及扩展设备的安装环境、操作,安装完成后的测试参见JT/T794一2011的第7章 D.1.3对于新出厂的汽车,车载智能终端的安装由汽车制造商负责设计、安装、调试 D.1.4对于在用汽车,由车载智能终端制造商与用户共同设计,决定车载智能终端安装方式,不影响汽 车的结构强度、电气安全性能 D.2具体操作 D.2.1线路 D.2.1.1可用性测试 安装前进行机车电路可用性测试,在确认车载智能终端及扩展设备作为车载设备符合电路安全条 件后方可实施安装 D.2.1.2布线 车内线缆采用隐蔽布线方式,线缆至少每隔50cm捆束一次;每组线的两端各预留100mm线束并 用线卡固定;标有清晰的线号标签;视频线和电源馈线采用一体封装的线束且走线到位 D.2.1.3接线 D.2.1.3.1电源线 电源取自车辆配电箱,如由客车制造企业预留的接线端位置 接线端位置充分考虑车辆电源的负 载均衡,电源控制线连接在车辆总电源开关后端位置或者点火钥匙获取常电位置,不应连接在点火线圈 启动位置 D.2.1.3.2信号线 设备的所有输人信号线均取其信号回路,不连接控制回路,如刹车信号取自刹车信号线等 D.2.1.3.3天线 卫星定位天线与无线通信模块天线馈线与主机插座连接,或集成于设备内部 D.2.2设备安装 D.2.2.1车载智能终端主机 车载智能终端主机安装位置隐蔽、安全,主机两侧预留各插头的接插空间,方便走线、安装与拆卸, 34
GB/T26766一2019 便于日常维护 D.2.2.2显示屏 显示屏安装位置方便驾驶员观看和操作.不影啊驾驶员恍线和车身美观 D.2.2.3配套设备 D.2.2.3.1 卫星定位模块天线 卫星定位模块天线安装如下 a)安装在不易遮挡,卫星信号良好的位置,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保证天线水平性,宜采用泡棉双面胶固定; b) c 插头与主机插接牢固; d 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线隐蔽敷设,并保证线路所经过部位没有尖锐和可剧烈撞击物体,确保连接 线不因外来因素断路 D.2.2.3.2通信模块天线 通信模块天线安装如下 天线安装在通信信号良好的位置; aa b)天线插头与主机插接牢固; 天线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线隐蔽敷设,并保证线路所经过部位没有尖锐和可剧烈撞击物体,确保 连接线不因外来因素断路 D.2.2.3.3摄像机 摄像机安装如下 摄像机选用不易遮挡的位置安装; aa b)根据需求取景选择,一般在前进方向,车后,驾驶员,票箱,车门车内全景等方案中选择; 若有安装在车外的需求,需要使用防水摄像机,若需要在车箱打孔,应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c 例如避免出现因孔洞密封不严而导致的渗漏雨水等现象 D.2.2.3.4拾音器 拾音器安装如下 拾音器可集成在摄像机中; a b 至少保证在驾驶员上方、车箱中间上方安装有两个拾音器 D.2.2.3.5报警按钮 报警按钮安装如下 a 紧急报警按钮,安装在比较隐蔽但又比较方便使用的地方,例如驾驶员左手空间范围内 b)报警按钮具有防水性,防止因雨天未关驾驶员窗户而失效 D.2.2.3.6喊话器 喊话器安装如下: 喊话器安装在驾驶员比较方便摘取的地方 a 避免安装在靠近驾驶员窗户比较容易被雨淋到的地方 b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GB/T26766-2019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交通需求越来越高。城市公共汽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舒适度和便利性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城市公共汽电车的服务质量,GB/T26766-2019标准发布,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进行规范。

GB/T26766-2019标准明确了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在设计、生产、测试、验收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车载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标准规定,车载智能终端应具有远程监控、实时视频、紧急报警等功能,并且需要满足各项技术指标,例如操作稳定性、数据传输速率等。

车载智能终端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通过车载智能终端,乘客可以获取实时的公交信息、路况信息以及更加安全的乘车环境。同时,车载智能终端还可以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娱乐功能等,为乘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总之,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GB/T26766-2019的发布,对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后,在城市公共汽电车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循这一标准,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安全性和便利性。

和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类似的标准

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3部分:应用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3部分:应用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3部分:应用层的编号:GB/T20851.3-2019。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3部分:应用层共有41页,发布于2019-12-01
智能交通数据安全服务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智能交通数据安全服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智能交通数据安全服务的编号:GB/T37373-2019。智能交通数据安全服务共有16页,发布于2019-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