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823-2018

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BruchophagusroddiGussakovski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36823-2018。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6页,发布于2019-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19-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16.02M

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36823一2018 昔酉籽蜂检疫鉴定方法 DeteetionandidentifieationofBruehophagsroddiGussakowskiy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823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首蓓籽蜂基本信息 方法原理 仪器和用具 6. 仪器设备 6.2实验用具 试剂 8 实验室鉴定 8.I样品制备 8.2虫样分离 8.3镜检 形态学鉴定 9.l广肩小蜂科形态鉴定特征 9.2种子广肩小蜂属形态鉴定特征 首藉籽蜂形态特征 9.3 卵 9,4 9.5幼虫 虾 9.6 10结果评定 标本和样品保存 1 附录A(资料性附录)首籽蜂的生物学信息 附录B(规范性附录)首着籽蜂与其近似种检索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首瘤籽蜂与其近似种形态特征图 参考文献 13
GB/36823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河北省黄骅市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红英、季宏铁、张建成、刘浩升、林晓佳、黄芳
GB/36823一2018 首酉籽蜂检疫鉴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首偕籽蜂(BruechophagusrodldiGussakovskiy)的实验室检测和形态特征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首蓓籽蜂的检疫和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204782006植物检疫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2047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头部 head 头部扁圆形,头顶一对复眼和三个单眼,单眼成三角形排列 3.2 触角 antenna 触角着生在触角窝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 鞭节第一节呈环状,称作环状节 端部三节膨大,称 作棒节,其余鞭节称作索节 3.3 胸部 meS0S0ma 指前胸、中胸、后胸和并胸腹节总称 前胸由前胸背板、颈片和领片组成 中胸是中胸盾片、三角片 和小盾片的复合体,中胸盾片由深陷的盾纵沟划分为中区和两侧区 3.4 胸腹侧片prepectus 沿中胸的前侧片前缘的区域 3.5 并胸腹节 prop0deum 膜翅目细腰亚目昆虫所特有,由腹部第一节与后胸一部分愈合而成 [SN/T2471一2010,定义2.2] 3.6 腹部 metasOma 除去形态学上原始的第一腹节(即与胸部合并的并胸腹节)的其他腹节的总称 3.7 产卵器 ovip0sitor 雌虫用于产卵的瓣状构造,有时伸出体外
GB/T36823一2018 3.8 负瓣片valvifers 产卵器的基板 由生殖肢的基肢节所衍生,具有产卵瓣,包括第8腹节第1负瓣片和第9腹节的第 2负瓣片 3.9 感觉孔 sensorypore 表皮中的细小凹陷,每个凹陷表示一个感觉器官的位置 昔稽籽蜂基本信息 中文名:首瘤籽蜂 中文别名:首蓓广肩小蜂 学名;BruchophagusrodiGussakovskiy 英文名:AIfalfaseedchaleid 分类地位;膜翅目Hymenoptera、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 nidae,种子广肩小蜂属Br ruchophagus 传播途径:幼虫和蛹隐匿于寄主的种子中随运输远距离传播 gibbuus 近似种:百脉根籽蜂Bruchoph4gsplaypterwsWalker)、红花三叶草籽蜂Bruchoph44 ag4sg IBoheman) 首蓿籽蜂的生物学信息参见附录A 方法原理 5 将样品中略微扁平、,颜色较深或在饱和食盐水中漂浮的种子在体视显微镜下剖开种皮,发现小蜂后 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 在蒸水中解剖虫体腹部.找出外生殖器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 成虫及雌雄虫 外生殖器特征相同鉴定为首瘤籽蜂 6 仪器和用具 6.1仪器设备 6.1.1体视显微镜:具有测量功能,精确到0.01 mm 6.1.2电子天平;感量0.001kg 6.2实验用具 6.2.1烧杯:l000mL,2000ml 6.2.2可封口塑料袋;9号,280mm×200mm 6.2.3放大镜10× 6.2.4培养皿;90mm 6.2.5其他;标签,玻璃棒,解剖针、子、小毛笔、指形管、昆虫针、白瓷盘、漏斗,滤纸、标本瓶 A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饱和食盐水:1000ml蒸僧水加人360g氯化钠,搅拌至全部溶解
GB/36823一2018 实验室鉴定 8.1样品制备 将现场检疫抽取的送检种子样品充分混匀,制成平均样品 采用四分法,视样品多少取平均样品的 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较少样品时)作为试验样品,称取其质量并记录,每份试验样品不少于1kg,剩余 的平均样品加贴标签作为保留样品保存 送检样品不足1kg的全部检测 8.2虫样分离 8.2.1剖粒检验 样品中被寄生的种子褐色至深褐色,中部凹陷,呈扁平状,在其扁平的区域内有黑点 将具有上述 特征的种子挑出,蒸僧水浸泡膨胀软化后置于体视显微镜下,用解剖针检查每粒种子,解剖出籽内幼虫、 蛹或成虫 8.2.2比重检验 取一份平均样品,先放在白瓷盘内,用手持放大镜观察种子外表是否有虫体,特别是隔年种子可以 发现死成虫或其他残体 然后,把样品放在的干净的烧杯中,倒人饱和食盐水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 30min,取出漂浮在盐水上面的籽粒,剩余样品再用饱和食盐水重复浸泡一次,取出漂浮籽粒 把两次 漂浮籽粒放在蒸憎水中洗涤后浸泡软化后置于体视显微镜下用解剖针检查每粒种子,解剖出籽内幼虫、 蛹或成虫 8.3镜检 将8.2.1或8.2.2中分离获得的可疑虫体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特征,根据形态学鉴定特征 并结合近似种的区别进行种类鉴定 形态学鉴定 9.1广肩小蜂科形态鉴定特征 广肩小蜂科形态鉴定特征 a 前胸背板发达,明显宽大,长方形; 触角1节~13节,多为12节,着生在颜面中部;触角洼深 b 中胸背板常具有粗而密的顶针状刻点,盾纵沟深而完全; c 雌蜂具短腹柄,腹部侧扁,末端延伸成犁头状,产卵管略伸出 d 9.2种子广肩小蜂属形态鉴定特征 种子广肩小蜂属形态鉴定特征 头部比胸部稍宽,颊长,几乎与复眼纵径等长; a b) 触角着生于颜面中部,雌蜂触角索节稍呈棒状,具浓密绒毛,5节,棒节3节;雄蜂索节4节,棒 节3节,触角索节具4个小柄,有轮生的长绒毛 小盾片卵圆形,凸起,与中胸背板等长; c d 胸腹侧片刀形,背面部分光滑且有光泽 并胸腹节几乎垂直,平滑,具浓密且微小的网状皱,无中纵沟 e
GB/T36823一2018 雌蜂腹部卵圆形,两侧稍紧缩,近末端逐渐尖锐,小于或等于胸部,各背板通常等长,产卵器稍 突出; 雄蜂腹部圆形,腹柄长大于宽 g g.3首着籽蜂形态特征 9.3.1首籽蜂成虫形态鉴定特征 首蓓籽蜂成虫形态鉴定特征(见附录B和附录C中图C.1) aa 体黑色;雕蜂体长(1.98士0.22)mm,雄蜂体长(1.56士0.10)mm; b 并胸腹节几乎垂直,中部具细密的网状纹;基部有时具不多且短的皱; c 前翅缘脉、后缘脉和脉几乎彼此等长 d 雌蜂腹部腹面平坦,最后一节背板较平,不向上扬起; e 雌蜂腹部卵圆形,两侧稍紧缩,近末端渐尖,除末端有绒毛外,各节光滑 f 雄蜂腹部近圆形,长明显小于胸部;各节光滑,无毛 9.3.2首蓿籽蜂成虫生殖器形态鉴定特征 首籽蜂成虫生殖器形态鉴定特征见附录B中表B.1和附录C中图C.2): 雌蜂外生殖器形态鉴定特征 a 产卵器外板与第8节背板融合的部分轻度硬化,硬化的区域集中围绕在第8节背板毛生 1 长的区域; 产卵器外板膜质;第8节背板具有两行毛,4挂根一6!根; 产卵器鞘长250um~330m 3 4 产卵器鞘上的毛聚集在端部,6根16根,从聚集的端部逐渐向产卵鞘韧带区域延伸 雄蜂外生殖器形态鉴定特征 b 1 阳茎长240Mm~315m 2 背面观阳茎感觉孔4个,成对或分散;一对感觉孔间距较近,位于条纹区,但条纹不超过第 2感觉孔 下方的另一对感觉孔间距较远; 阳茎的腹面端部两侧各有3个感觉孔;腹面感觉孔小于背面感觉孔 33 9.4 卵 卵长椭圆形,长0.17nmm~0.24mm,在体式显微镜下可见卵的一端稍尖,一端拉出一根丝状卵柄 长0.30mm~0.52mm 卵透明且有光泽 9.5幼虫 乳白色,肾形、无足、头部有一对褐色上颗,其内缘有1个三角形的小齿 根据幼虫头壳宽度可将其 分为4个龄期,其中,一龄幼虫头壳宽度范围为0.148mm0.216mm,平均为0.182mm;二龄幼虫头 壳宽度范围为0.227mm0.295mm,平均为0.261mm;三龄幼虫头壳宽度范围为0.306mm~ 0.386mm,平均为0.346mm;四龄幼虫头壳宽度范围为0.397mm0.499mm,平均为0.448mm g.6 蛹 裸蛹,平均体长1.83mm士0.02mm,初期乳白色,1d2d后体色变为乳黄色,后逐渐变黑,复眼 变红色,近羽化时除复眼外全部黑色
GB/36823一2018 0结果评定 以成虫形态特征为依据,符合8.1,8.2,8.3形态特征可判定为首籽蜂BruchophagusroddiGus sakovskiy),其他虫态的形态特征作参考见附录C中图C.3);仅符合8.1或8.2不可以判定为首宿 籽蜂 标本和样品保存 将首蓓籽蜂及重要的危害状标本妥善保存 根据所得到的虫态制作成针插标本或浸溃标本 含首 楷籽蜂的样品,妥善保存至少6个月
GB/T36823一201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首蓿籽蜂的生物学信息 A.1 分布 亚洲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新疆、内蒙古、甘肃、宁 夏、河北) 欧洲;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法国、德国,匈牙利、摩尔多瓦、荷兰波兰、罗 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 北美州;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南美州:阿根廷、智利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A.2 寄主 首蓉属NMedicagosp.、褐斑首稻M.arabica、M.coerulea、黄花首楷M.falcata、胶质首宿M 南首楷M.hispida,紫花首楷M.satiu,草木椰属Melilot4ssp.,冰草属Asragalwssp、百 glutinosa、 脉根Lotussp. A.3生活史 A.3.1卵期 成虫产卵选择5日一7日龄的绿色荚果,新产下的卵无色、长椭圆形并具有光滑的卵壳,随着卵龄 的增加,卵的颜色变为白色,卵期1d~3d A.3.2幼虫期 新孵出的幼虫无足,体白色且具有一对褐色的上飘;其虫体略微弯曲;每颗种子内仅有一条幼虫,如 果温度条件适宜,幼虫可直接化蛹;如果温度低,幼虫可维持到对发育较适宜的条件;在特别干燥的条件 下,幼虫可在干种子内维持1a2a A.3.3蛹期 蛹期6d9d,也可随气 蜡为白色,随后转为亮黑色,复眼红色 蝈在种子内发育完成;不形成茧 候变化而延长 A.3.4成虫期 成虫通过其幼虫时在种子里蛙出的洞羽化飞出 雄蜂可存活1.20d~1.90d,雌蜂可存活3.20d~ 4.70d A.3.5交尾前期和交尾期 在交尾之前,雄蜂与雌蜂皆极为活跃,它们开始呆在一起雄蜂爬至雌蜂的背部伏在雌蜂的背上并梳
GB/36823一2018 理其触角 该过程将持续几秒钟到0.5min 当受到刺激后,雄蜂通过迅速的动作与雌蜂接合,后者在 min35.0min. 交尾中取较低的体位 一只雌蜂仅与一只雄蜂交尾一次 交尾期为31.5 A.3.6产卵期 产卵期40.6h58.0h 高温可延长产卵期 一只雌蜂产卵40粒一65粒
GB/T36823一201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首着籽蜂与其近似种检索表 B.1成虫外部形态特征分种检索表 1 胸部背面观隆起很高;并胸腹节与中胸的相切角度小于90';侧面观腹部不大于胸部长;腹部背 百脉根籽蜂 面强烈隆起,弓度大;并胸腹节中部具细小的皱纹 胸部背面观不隆起或稍隆起;并胸腹节与中胸的相切角度大于90°;侧面观腹部稍长于胸部长; 腹部背面一般隆起;并胸腹节具较粗糙的皱褶 2.并胸腹节中部具不明显的网纹,有纵向皱褶 腹部腹面凸出,最后一节稍向上扬起;雌蜂外生殖 器的第2负瓣片端部和基部的连线与第2基支端部和基部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5" 第2负瓣 片弓度较大,其长度为0.930mm士0.02mm" 三叶草籽蜂 并胸腹节中部具细网纹,在基部时有时具不多且短的皱褶 腹部腹面平坦,最后一节背板不向 上扬起;雌蜂外生殖器的第2负瓣片端部和基部的连线与第2基支端部和基部的连线之间的火 角大于20",小于40" 第2负瓣片弓度较小、较直,其长度为0.702mm士0.015mm 首蓓籽蜂 B.2首蓿籽蜂与其近似种雌性外生殖器结构检索表 1.产卵器鞘长明显大于310m;第8节背板有1列毛 三叶草籽蜂 产卵期鞘小于310m;第8节背板有2列毛 2.产卵器鞘长260m一2904m 首蓓籽蜂 产卵器鞘长小于225umm 百脉根籽蜂 B.3昔瘤籽蜂与其近似种雄性外生殖器结构检索表 阳茎背感觉孔附近具条皱纹;背感觉孔紧紧相连 1, 阳茎背感觉孔附近无条皱纹;生殖器总长小于325m;背感觉孔彼此分离,距离大于阳茎长的 二分之 百脉根籽蜂 阳茎条纹将背感觉孔包围;生殖器总长大于350m 三叶草籽蜂 2 阳装条纹不包围背感觉孔;生殖器总长小于350 首籽蜂 技m 表B.1首蓓籽蜂及其近似种外生殖器比较 单位为微米 器官种类 三叶草籽蜂 首楷籽蜂 百脉根籽蜂 产卵器长 276士16 349士37 208士12 支刺数量 57.1士6.5 65.3士3.9 48.9士4.9
GB/36823一2018 表B.1续 单位为微米 器官种类 首楷籽蜂 三叶草籽蜂 百脉根籽蜂 产卵器鞘毛数量 8.9士2.7 12.6士21 6.8士1.7 54.0士6.0 51.2士7.l 第8节背板毛数量 38.4士5.1 雄性生殖器长 283士22 382士18 279士8 注:置信区间0.01水平
GB/T36823?2018 ? 淶??) ??? ????C.1?C.3 .5mm .5mm a ?? ?? 0.1mm 0.1mm ? d ?渹 ?C.1?? 0
GB/36823?2018 13 10 b ?? ?? ?? ? -? -2?; ; ?; -8?; 8?? ; ? -; 10 ; 11l -о; 12 ???; о 13 ?c.2??? 11
GB/T36823?2018 ???? ?? ?C.3??? 12
GB/36823一2018 参 考文献 [1]廖定熹,李学骗,庞雄飞,等.经济昆虫志;膜翅目;小蜂总科(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57-63. [2]颜启传 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0-43. [3]袁荣才,韩广胜,徐国途,等 首稻广肩小蜂研究初报[门 植物检疫,1988,2(3);201-204 [4]刘长月,赵莉,薛鹏 首揩籽蜂幼虫龄期的初步研究门] 植物检疫,201l,25(6);1l6-18. [3们]刘长月,赵莉,倪亦菲 首楷籽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3,38(3) 234-240. [6]PrashaHK,陈慧贞 首藉广肩小蜂的生物学[] 草原与牧草,1986,(5)29-31. [7]叶柄元 首稻广肩小蜂[] 植物检疫,1986,(3)55-58. [8]袁荣才,韩广胜,徐国谊邻 首广肩小蜂研究初报].植物检疫,1988,3:55-58. [9]MedanielB,Boe MorphologicaldifferencesingenitaliaofBruchophagusHymenoptera: Chaleidae)thatinfestalfalfa,redclover,andbirdsfoottrefoilseeds(Hymenoptera:Eurytomidae)[J]. ProceedingsoftheEntomologicalSocietyofWashington,1991,93(1):125-135. 101CarrilloSJL,Dickason BiologyandEconomiclmportanceofSeedChalcidsInfesting RedCloverandAlfalfainOregon[M们.1963:35. 11]FarooqiSIThegenitaliaofcertainspecesofChalcididaeHymenopteraJ门.Oriential Insect,1976,l109(3):393-410 12 GrahamMWRdeV.TaxonomicnotesonsomewesternPalaearcticEurytomidaeHyme- noptera:ChaleidoideaJ.SystematicEntomology,2009,39(9-10);139-152 LotfalizadehH,DelvareG,RasplusJY.PhylogeneticanalysisofEurytominae(Chal 13 cidoidea:EurytomidaebasedonmorphologicalcharactersLJ.ZoologicalJournaloftheLinneanSoci- ety,2007,151(3):441-510. [14]UrbahnsTD.Thechaleis-flyinalfalfaseed[] Farmers'Bulletin(UnitedStatesDepart mentofAgriculture),1914,636;10-20. [15]PitkinBR.UniversalChaleidoideaDatabase[EB/oL].(2004-06-07)[2017-10-24] http:/ www.nhm,ac,uk/our-science/data/ehaleidoids/eurytomidae,html,

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GB/T36823-2018

苜蓿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品,然而在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合格的苜蓿籽。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GB/T36823-2018《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正式出台。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对进口或出口苜蓿籽进行蜂检疫鉴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质量要求。标准规定了苜蓿籽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等基本要求,同时还对苜蓿籽样品的外形、颜色、异物、水分、杂质等多个指标进行检测和评定。

与此同时,标准还规定了苜蓿籽样品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其中,检验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法、筛网分析法、干燥法、称量法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要求。而技术要求则包括苜蓿籽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等方面。

总之,GB/T36823-2018标准的出台,为苜蓿籽的质量管控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规范和检测手段,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苜蓿籽行业的健康发展。

瓜类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瓜类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瓜类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36822-2018。瓜类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7页,发布于2019-04-01
松针红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松针红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松针红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36824-2018。松针红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19-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