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627-2016

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

Informationtechnology—Descriptionrequirementforaddressdata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的编号:GB/T32627-2016。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共有18页,发布于2016-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L6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5.040
  • 实施日期2016-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1.16M

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


国家标准 GB/T32627一2016 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 Informationtechnology一Deseriptionrequirementforaddressdata 2016-04-25发布 2016-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627一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信息化项目评审中心、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 公司、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地名 研究所、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宁,彭凯、李军、杨瑛江贻芳、陈正、唐玉建、刘连安、阮文斌、王丹、黄坚、 梁军、欧长红、赵文霞、曹嘉、史睿
GB/T32627一2016 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址定义、地址数据库设计地址数据属性、地址数据元数据、地址数据的质量要求以 及地址数据的获取与更新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址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应用和更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一2007行政区划代码 GB/T7408一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101l4一20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180302005 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GB/T21740-2008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址address 由主管部门确定或约定俗成,使用规范文字表述地点的所在位置 3.2 地址名称addressname 对地址规范名称的文字表述 3.3 地址别称addressalias 地址名称约定俗成的其他名称 3.4 zoneobloekname 小区名 小区指居住相对集中在 -起的生活聚集地,如居民小区等 小区名是小区规范名称的文字表述 3.5 街巷名 rodorlanename 街是明确划分出车道和人行便道的通行区域;巷是较窄街道,如胡同、条,弄等 街巷名是街巷规范 名称的文字表述 3.6 akaheoijet 标志物名mar name 标志物指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包括建筑物、广场、体育设施、公园,名胜古迹等;具有地名意义的
GB/T32627一2016 地理概念;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与院落,包括医院,学校、博物馆等;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包括 桥梁,公路环岛,交通站场等 也包括城市中沿街巷、小区或者农村中具有地理表示作用的店铺、公共设 施、单位或建筑等 标志物名是标志物规范名称的文字表述 地址元素addresselement 构成地址的具有地理意义的最小语义单元,地址元素通常是某个地理实体的名称 示例1 行政区划;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街道(镇、乡、苏 木)等 示例2 城市;社区、小区、街巷、门楼)牌号、标志物等 示例3. 农村;行政村、门牌号,村组,地标、自然村等 3.8 retationship 地址层次关系addresshierarchieal 地址中各地址元素之间,存在隶属的组合关系 3.9 地址信息addressinformation 与地址及其属性相关的文字,数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表示 3.10 现今地址eurrentaddress 目前正在使用的地址 3.11 曾用地址formeraddres 过去曾经使用,现在不再使用的地址 3.12 地址数据库addressdatabase 存储和管理现今和曾用地址及相关信息的数据库 3.13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 即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照系和分发等信息 约定 本标准内所使用的语法表示法是巴科斯范式(BNF) 在双引号中的字(“word”)代表着这些字符本身 a 在双引号外的字(有可能有下划线)代表着语法部分 b 尖括号()内包含的为必选项 C D 方括号(C)内包含的为可选项 花括号()内包含的为可重复0至无数次的项 f 竖线(|)表示在其左右两边任选一项,相当于“OR”的意思 =是“被定义为”的意思 g
GB/T32627一2016 字符串定义 字符串>:;=字符 (字符>;;=(字母>数字<汉字) 字母);;=《大写字母l小写字母 大写字母〉;;=A|BC|DElFGHlIJ|K|LM|NOlPlQR|STlU|V|WX|Yl乙 小写字母》:;=albleldlelflglhlllkl1mlnlolplqlrlsltlulvlwlxlyl2 数字):;=1l2l3l4l5l6l7l8I9lo 汉字〉::;=GB180302005中的全部汉字字符和相关少数民族编码字符 地址定义 6.1地址名称的组成模式 6.1.1地址名称字符串定义 《地址>:;=[行政区域名称]地理位置描述》 6.1.2行政区域名称 行政区域名称是指乡镇及乡镇以上行政区划名称 行政区域名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市辖区(县级市 县、自治县,旗)][街道(镇,乡,苏木] 6.1.3地理位置描述 按照地址使用的普遍习惯,地理位置的描述可分为城市型和乡村型两种 a)城市型 地理位置描述>;;=〈社区>I[社区]街巷名>门牌号>[社区]〈街巷名>(门牌号>[楼牌号 [单元l楼层工[号|室]I[社区]街巷名>(门牌号(小区名[楼牌号]工[单元|楼层]工[号|室][社 区]《街巷名><(门牌号<小区名<标志物名>I[社区]街巷名>(门牌号>(标志物名 b农村型: 地理位置描述>;=《行政村|行政村>[门牌号]《行政村>[村组]行政村>《标志物名I [[行政村]自然村I[自然村]《行政村》 6.2地址名称的组合规则 地址名称的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则 a)组成地址名称的地址元素须具有真实地理意义 示例1 ×路1号、××大厦A座、××小区33号楼 X b)在确保唯一描述地址的前提下,可省略行政区域名称 示例2 建立市级地址数据库时,地址名称中市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可省略 6.3地址元素编码 地址元素编码是指唯一确定一个地址元素的代码
GB/T32627一2016 地址元素代码是表示层次关系的指针;每个地址元素赋予唯一的有意义的地址元素代码 表1给出了地址元素的编码方式 表1地址元素编码 序号 类别 地址元素 措述说明 代码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代码 采用GB/T2260 2007规定 市,地区,自治州,盟 的6位数代码 行政区域 × 区、县,州、县级市、自治县、旗 采用GB/T101l42003县级 街道,乡镇,民族乡,苏木 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社区、居委会、行政村 街巷名 门牌号 楼牌号 城市 单元|楼层 室|号 小区 标志物 行政村 门牌号 村组 农村 标志物 自然村 地址数据库设计 总体要求 地址数据库设计包括逻辑模型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和安全设计等 7.2 逻辑模型设计 7.2.1地址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地址数据库按其建设服务的行政管理主体可分为国家级地址数据库,省级地址数据库,市级地址数 据库、区县级地址数据库和乡镇级地址数据库 其家级地址数据库存储全国范围的地址数据,省 市、区县、乡镇四级数据库各存储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址数据 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GB/T32627一2016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地址数据库 地址数据库 地址数据库 区县级 乡锁级 地址数据库 地址数据库 说明,图中符号“C”代丧一对多的关系,例如;一个国家级地址数据库可以对应多个省级地址数据库 图1地址数据库间关系框图 7.2.2地址数据表述格式 地址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如图2和图3所示 街i道乡镇 区县 建筑物 街巷 门牌号 楼牌号 小区 单元楼层 室号 标志物 说明,图中符号“#o"代表一对多的关系,例如;一个省对应多个市 图2地址数据表述格式-城市框图 门牌号 区县 村组 乡锁 行政村 白然村 标志物 说明,图中符号“#”代表一对多的关系,例如;一个省对应多个市 图3地址数据表述格式-农村框图 7.3物理结构设计 应符合GB/T21740-2008的6.6物理结构设计 7.4安全设计 应符合GB/T217402008的6.7安全设计
GB/T32627一2016 地址数据属性 定义地址数据属性的描述符 地址数据属性描述符由名称(中文、名称(英文、缩写名、定义等定义,表2给出了定义地址数据属 性的具体描述符 表2定义地址数据属性的描述符 序号 定 地址数据属性描述项 约束/条件 名称(中文 赋于地址数据元素的中文标识 名称应是唯一的 名称(英文 赋于地址数据元素的英文标识 缩写名 地址数据元素英文标识的缩写 地址数据元素内涵的说明(或定义),可使一种地址数据元素与其他地 定义 M 址数据元素清晰地区分开 以字母数字式的字符串表示 约束显示一个地址数据元素是始终还是有时出现(即含有的值)的描 述符 该描述符有以下定义 约束/条件 必选;该地址数据元素应出现,用M表达; M 可选:该地址数据元素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用O表达 条件;地址数据元素应该出 现的环境 用c/表达 为 M 数据类型 1表达属性值而规定的特定值集合的描述符 M 最大长度 存储单元最大数目的规格,以表达在数据类型中规定的特定值 小数位数 十进制数字小数点后的有效位数 C/ 给定数据类型的值的汇集,给定数据类型的值域范围空间可以下列方 式之一进行定义 a 枚举; 值域范围 b 由基本概念定义; 定义为某些已定义的具有给定性质的值空间的子集 c d 定义为某些由构造过程所规定的已定义的值空间的任意值的组合 10 表示格式 地址数据元素值应满足的表现形式 备注 与应用有关的注释 8.2地址数据核心属性 描述一个完整地址的核心属性包括: a)标识属性;地址编码,地址名称,地址别称 层次关系属性:上一级地址编码 D e空间位置属性;标识点横坐标、标识点纵坐标 d) 时间属性;采集时间,最后更新时间,设立时间、注销时间 应符合GB/T7408一2005中5.2.1.1 的规定 管理属性;所属行政区划代码、所属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使用状态 表3给出了地址数据核心的属性内容
GB/T32627?2016 K " ? ? ? 8 e o ? ? ? ? ? ? ? ?
GB/T32627?2016 ? ? H ? s ? ? C ? m ?
GB/T32627一2016 8.3地址数据属性扩展 当地址数据核心属性不能满足管理和业务应用需要时,可进行扩展 扩展应满足以下原则 扩展的地址属性应符合8.1的规定 a b)不得重新定义地址数据核心属性,扩展的地址属性与地址数据核心属性不得同名,内涵不得重 叠或交叉 扩展的地址属性应在核心属性后依次排列 地址数据元数据 地址数据元数据由多个元数据子集组成,元数据子集是由相关的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组成 无数据实体由说明数据同一方面特性的一 组元数据元素组成 地址数据元数据子集主要包括标识信息、数据内容,参照系信息、数据质量信息、更新维护信息限 制信息和分发信息 表4给出了地址数据元数据的数据字典,每一行代表一个元数据实体或元数据元素
GB/T32627?2016 2 z z z ? ? ? ? ? ? p 3 ? 10o
GB/T32627?2016 ? z 2 ? ? ? ? ? LP ?
GB/T32627一2016 家 粉 Z s" 意 等 怅 惠 p 中7 路 二 忙 12
GB/T32627一2016 地址数据元数据不能满足需要时,可进行扩展 扩展时应优先采用GB/T19710一2005中已定义 的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并可按照B.2的规定进行扩展 10 地址数据的质量要求 10.1逻辑一致性要求 10.1.1地址名称的一致性 在 -条地址记录中: 地址名称和最低一级地址元素值,主管部门已设立正式名称或标牌的地址,采用正式名称或地 a 址标牌标识的文字;主管浦门木设立正式名称或地址标牌的地址,可采用约定份成的名称 b最低一级地址元素值应与完全地址的对应部分一致 10.1.2地址层次关系正确 保证地址层次关系的正确,应符合以下要求 a)组成地址名称的地址元素的组合关系应符合6.2的规定; b)地址的数据元素值应与上一级地址元素的地址码一致 示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1号”与其上一级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对应部分一致 10.1.3时间特征的一致性 在一条地址中 a)命名时间不应晚于采集时间 b注销时间不应早于命名时间 10.2数据完整性要求 应保证地址名称符合第4章的相关要求 10.3地理位置表达要求 地址的地理空间位置采用地理坐标表示 邻近地址的地理空间位置,其方位和距离的逻辑关系,应与该地址对应地理实体之间的方位和距离 的逻辑关系一致 10.4时间属性要求 地址的时间属性应符合8.2的规定 地址数据的获取与更新 1.1 地址数据的获取 11.1.1地址数据获取过程 包括地址数据的采集、输人和检查验收等三个过程 13
GB/T32627一2016 11.1.2地址数据的采集 11.1.2.1文字数据的采集 文字数据包括标识类属性、关系类属性和管理类属性数据 根据主管部门设立的正式地名或地址标牌,或约定俗成,整理地址原始文字信息;应按照10.1、10.2 的要求,对文字数据进行整理 11.1.2.2地理位置数据的采集 通过外业调查或利用纸质,电子影像地图,地形图,可直接使用或通过转换使用的其他地址数据成 果等方式,根据10.3的要求,收集、整理地址的地理空间位置数据 11.1.2.3地址时间数据的采集 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整理或走访询问等方式,根据10.4的要求,收集整理采集时间,命名时间最后 更新时间和注销时间等数据 11.1.3地址数据的输入 11.1.3.1地址数据元素的输入 将采集并整理的地址数据元素输人地址数据库 11.1.3.2地理位置数据的输入 将地址的地理位置数据即横坐标和纵坐标输人地址数据库 11.1.3.3时间数据的输入 将经过整理的地址数据的采集时间,命名时间、最后更新时间和注销时间输人地址数据库 11.1.4地址数据的检查验收 地址数据的检查验收,应按照第10章执行 11.2地址数据的更新 11.2.1地址数据的更新过程 地址数据的更新,包括新增地址数据的获取,地址数据的修改,地址数据的废止等内容 11.2.2地址数据更新维护要求 应及时对设立或撤销地址名称和/或标牌的事件做出响应,保证地址数据库的准确性,完备性和现 势性 11.2.3新增地址数据的获取 按照11.1规定执行 1.2.4地址数据的修改 1.2.4.1错误地址数据的修改 当发现地址数据存在错误时,应按照11.1的要求获取正确的地址数据,备案后修改数据 14
GB/T32627一2016 11.2.4.2地址名称的变更 地址或地址元素的名称发生变化,应按照11.2.5废止原地址,并按照11.2.2要求获取新地址 11.2.5地址数据的废止 当地理实体消失等因素导致地址不再使用时,应按照8.2的规定确定和修改其注销时间,作为曾用 地址继续存储于地址数据库中

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GB/T32627-20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使用地址数据。地址数据是指包括位置、方向、距离等信息的描述,如地图中的街道、城市、省份等。为了保证地址数据的精确性,需要制定统一的描述规范,这就是国家标准GB/T32627-2016。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址数据的基本要素
  2. 包括地址名称、邮政编码、区划代码、经纬度、高程等。

  3. 地址数据的属性
  4. 包括地址类型、地址语义、地址精度、地址可靠性、地址更新周期等。

  5. 地址数据的描述方法
  6. 包括自然语言描述、结构化描述、XML描述、RDF描述等。

  7. 地址数据的存储格式
  8. 包括文本格式、二进制格式、数据库格式等。

  9. 地址数据的交换格式
  10. 包括CSV格式、JSON格式、XML格式等。

该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地址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水平,使得不同系统之间的地址数据可以互相交换和共享。同时,它也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信息技术中地址数据描述要求的标准GB/T32627-2016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它对于地址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在未来的信息化时代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和信息技术地址数据描述要求类似的标准

涂改类文具中氯代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涂改类文具中氯代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涂改类文具中氯代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的编号:GB/T32613-2016。涂改类文具中氯代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共有7页,发布于2016-11-01
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的编号:GB/T32642-2016。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6-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