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963-2018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lightningprotectionof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6963-2018。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共有21页,发布于2019-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20.40
  • 实施日期2019-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1页
  • 文件大小1.56M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36963一2018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Teehnicalspeeifieationforlightningproteetionof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ystemms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6963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直击雷防护 4.1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物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防护 4.2非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物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防护 4.3防护措施的选择方法和流程 5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5.1 -般规定 5.2防雷等电位连接和磁屏蔽 5.3SPD选择和安装 检测与维护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接闪杆和接闪带的安装方法示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缆和线路安装示意图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接地示意图 附录D(资料性附录)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sPD安装位置及接线形式示例 15 附录E(资料性附录U的计算 17 参考文献 18
GB/36963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 有限公司、杭州天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能源建设集团山西 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金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上海西岱尔电子有限 公司、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宽 永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北京捷安通达科贸有限公司南京捷保力电气有限公司、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 限公司,吉林省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向阳、王凯、张红文,胡兵、李根、钟湘闽、李玉、姚喜梅、王艳国、王传元 余建华、,王辉,谷山强、朱浩、林萍,全宇辰、李厚成、段祥民,曲轶飞、王天凳、崔艳
GB/36963一2018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直击雷防护,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及相关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 与维护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防雷设计和施工 既有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的防雷设计和施工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02.1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 验方法 GB/T18802.122014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选择 和使用导则 GB/T18802.21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 试验方法 GB/T18802.31一2016低压电涌保护器特殊应用(含直流)的电涌保护器第31部分;用于光 伏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952一2013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太阳能光伏系统solarphotovotaic(Pw)systenm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注:太阳能光伏系统简称光伏系统 DGJ203一2010,定义2.0.1] 3.2 oltaic;BIPv 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integratedphotom 在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并通过专门设计,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的良好结合 [JG:J2032010,定义2.0.2T 3.3 光伏组件photwotatlemdw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流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GB/T36963一2018 [JG203一2010,定义2.0.7] 3.4 光伏组件串photootaicmodules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GB50797一2012,定义2.1.2] 3.5 光伏方阵photowotaicarray 由若干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 单元 注1;光伏方阵不包括地基,太阳能跟踪器、温度控制器等类似的部件 注2:改写JGJ/T264一2012,定义2.0.3 3.6 自动控制单元automatiecontrolUnmit;ACu 为实现光伏系统的数据采集、监控和传输功能的装置 3.7 电势诱导衰减poten ntialinduceddegradation;PD 由于晶体硅光伏组件中的电路与其接地金属边框之间的高电压造成的光伏系统性能的持续衰减 3.8 光伏系统的功能性接地funetonalearthingforphotovoltaie system 将光伏系统中一根带电导线(通常是负极)直接接地,实现反PID的一种措施 3.9 光伏方阵汇流箱photovoltaiearraycombinerbox 将多路小电流光伏方阵直流输出汇集成一路或多路大电流直流输出的装置,其输出可再汇集到下 -级同类装置或直接接人逆变器,具有过流,逆流,防雷等保护和监测功能 注1;光伏方阵汇流箱简称汇流箱 注2;改写NB/T32016-2013,定义3.5 3.10 光伏逆变器photowoltaicinverter 将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转换成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器件 [GB/T16895.322008,定义3.11] 3.11 雷电防护区lightningproteect tonneLPz 规定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 注:雷电防护区的区域边界不一定是物理边界(例如墙,地板和天花板等. [GB/T21714.4一2015,定义3.10 3.12 雷电电磁脉冲lightmingeleetromagnetieimpulse;LEMP 雷电流通过电阻性、电感性和电容性耦合产生的各种电磁效应,包括浪涌和辐射电磁场 注1:雷电电磁脉冲又称雷击电磁脉冲 注2;改写GB/T21714.l一2015,定义3.34 3.13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proteetionsystem;LPs 用来减小雷击建筑物造成物理损害的整个系统 注;LPS由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两部分构成
GB/36963一2018 [[GB/T21714.1一2015,定义3.42] 3.14 ;LEB 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eqipotentialbonding;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 位差 [GB50057一2010,定义2.0.19] 3.15 连接导体bondingcondwector 用于将分离导电部件与LPS进行连接的导体 [GB/T21714.32015,定义3.24打] 3.16 PD 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etiedeviee;sS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的元件 注1;sPD是一个装配完整的部件,其具有适当的连接手段 注2:电涌保护器又称浪涌保护器 注3;改写GB/T18802.31一2016 6,定义3.l. 3.17 冲击试验分类impulsetestcassifieationm 3.17.1 类试验ceassItest 使用峰值电流为冲击放电电流I的8/20冲击电流和1.2/50冲击电压进行的试验 [[GB/T18802.31一2016,定义3.1.29.1] 3.17.2 类试验eassItest 使用标称放电电流1,和1.2/50冲击电压进行的试验 [GB/T18802.312016,定义3.1.29.2 3.18 I类试验的冲击放电电流impulsedischargeeurrentforeassItest Iinp" 在规定的时间内,流过sPD并具有规定的电荷量Q和比能量w/R的放电电流的峰值 [GB/T18802.31一2016,定义3.1.9 3.19 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dischargecurrent 流过sPD具有8/20波形的电流的峰值 [GB/T18802.312016,定义3.1.8 3.20 电压保护水平voltageprotectioleve U、 由于施加规定陡度的冲击电压和规定幅值及波形的冲击电流而在SPD两端之间预期出现的最大 电压 注:电压保护水平由制造商提供,并且不小于测量限制电压 测量限制电压取决于波前放电电压如适用)和I类 试验中冲击电流峰值为1或l类试验中冲击电流峰值为1 处的残压
GB/T36963一2018 [GB/T18802.31一2016,定义3.1.16] 3.21 耐冲击电压额定值 ratedimpulsewithstandvoltage U 由厂家给设备或其部件指定的冲击耐受电压,用以表征其绝缘对过电压的规定耐受能力 注本标准只考虑带电导体和地之间的耐受电压(见GB/T16935.1一2008,定义3.9,2). LGB/T21714.12015,定义3.55] 3.22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nmaximmumcontinuousoperatingvotage Ue(Uep 可持续加于光伏系统sSPD保护模式的最大方均根电压或最大直流电压 注:改写GB/T18802.31一2016,定义3.1.l1 3.23 最大开路电压open-eireuitmaximumvoltage UocuAx 标准试验条件下的空载(开路)的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串、光伏方阵和光伏逆变器的最大直流电压 [IEC60364-7-712,定义3.14钉 3.24 保护模式modesofprotection 电气系统电涌保护器的保护部件可连接在相对相,相对地、相对中性线、中性线对地及其组合;光伏 系统直流侧的电涌保护器的保护部件连接在正极对负极、正极对地、负极对地其组合以及电子系统电涌 保护器的保护部件连接在线对线、线对地及其组合 注:改写GB500572010,定义2.0.30. 直击雷防护 4.1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物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防护 4.1.1金属边框的光伏组件,光伏方阵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利用光伏组件,光伏方阵的金属边框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的结构金属物,如柱内钢筋或 a 钢构架等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 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 电阻值符合GB50057一2010中4.3.6的规定; b 光伏组件,光伏方阵的金属边框与光伏金属支架电气连接,并与屋面的雷电防护装置、墙面内 钢筋和金属护栏等做好电气连接 屋面连接间距不应大于18m,墙面上宜每隔5m连接 -次 4.1.2无金属边框的光伏组件,光伏方阵的防护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光伏组件上沿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接闪带; a 利用金属维护通道或金属桥架等作为接闪器; b 安装接闪杆不得遮挡光伏组件,使光伏方阵处于直击雷防护区(LPZO)内 c d 接闪杆和接闪带安装方法参见附录A: 引下线、接地装置符合4.1.1中的规定 4.2非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物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防护 4.2.1当建筑物安装了外部雷电防护装置时,应利用已安装的外部雷电防护装置进行直击雷防护 当
GB/36963一2018 接闪器的高度低于光伏方阵的上沿时,可增加接闪器的高度,且不应遮挡光伏组件 4.2.2当建筑物没有安装外部雷电防护装置时,可利用光伏组件或光伏方阵的金属边框作为接闪器, 当无金属边框可利用时,应按4.1.2的规定专设接闪器,并敷设不少于2根的专设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引下线应沿所在建筑物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大于25m,每根引下线的接地冲击 电阻不宜大于30Q 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和最小尺寸及安装要求应符合 GB50057一2010中第5章的规定 4.2.3 当金属边框和金属支架与外部雷电防护装置的间隔距离不小于GB50057一2010中4.3.8规定 时,金属边框和金属支架应就近与等电位连接板(箱)连接 当其间隔距离小于GB50057一2010中 4.3.8规定时,还应与外部雷电防护装置不少于4处电气连接,且应均匀布置 4.3防护措施的选择方法和流程 直击雷防护措施的选择方法和流程见图1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建(构)筑物 锅筋泥豪土和钢结构 非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 光伏组件、方阵 建构筑物是! 起容为鉴属边根 安装外部防装置 参见4.2.1 参见4.1.1 参见4.1.2 参见4.2.2 图1选择方法和流程 5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5.1 -般规定 5.1.1应采取等电位连接、磁屏蔽和安装SPD等方式进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5.1.2电缆和线路的布设应减少感应的雷电流,安装示意图参见附录B. 5.2防雷等电位连接和磁屏蔽 5.2.1除4.2.3所规定的间隔距离不小于GB50057一2010中4.3.8规定的情况外,安装在屋面、墙面或 护栏处光伏组件的金属支架应就近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上的钢筋或金属护栏进行防雷等电位连接 各排(列)光伏组件的金属支架应互相电气连接,其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2Q. 5.2.2光伏系统的电缆、监控及数据传输线缆宜采用屏蔽线缆,或敷设在金属管、金属槽盒内 自动控 制单元(ACU)宜装设在金属箱内 5.2.3线缆屏蔽层、所穿金属管(槽盒)应电气贯通并在两端及各雷电防护区界面处与建筑物的柱内钢
GB/T36963一2018 筋、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及在控制室、配电间等处设置的等电位连接箱(板)进行防雷等电位连接 防雷接 地、保护接地(电气安全地)和功能性接地应互相连接,形成共用接地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共用接地参 见附录C 5.2.4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表1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 等电位连接部件 材料 截面/mm 等电位连接带 铜,钢 50 16 从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或 25 各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 钢 50 铜 从屋内金属装置至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导体 10 铝 16 钢 5.3SPD选择和安装 5.3.1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安装的SPD应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部分雷电流和电涌电流,SPD的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Ue)不应低于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SPD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应 低于被保护设备的U.,SPD应有失效保护功能 5.3.2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安装的交流SPD应符合GB/T18802.1中的要求,信号SPD应符合 GB/T18802.21中的要求,直流SPD应符合GB/T18802.31一2016中的要求 5.3.3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和安装位置等来选择SPD的类型和参数 SPD 的I,和Im,的选取应符合表2中的规定,当SPD采用Y型结构接线形式时,图D.3中SPD(e)的,和 1m应为SPD(a)或SPD(b)值的2倍,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SPD的安装位置及接线形式参见附录D 表2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SPD的放电电流值 安装位置 建筑物防雷 并网柜(箱/并网变压器低压 逆变器 类别 侧/交流汇流箱 直流汇流箱 直流侧 交流侧 线路架空 线路埋地 类试验的SPD 类试验的SPD 类试验的SPD !类试验的SPD 类试验的SP 第二类 Im10kA I>l0kA I>l0kA Im>10kA 120kA I类试验的SPD I类试验的SPD I类试验的SPD I类试验的SPD 20kA l l0kA I.20kA 当直流汇流箱安装的SPD与逆变器之间线路长度不大于10m时,且SPD的U<0.8U、时,逆变器直流侧的 )可不安装,当无直流汇流箱时, ,可在逆变器直流侧安装符合表2中直流汇流箱一列的SPD;当并网柜(箱)/并网 SPD 变压器低压侧/交流汇流箱安装的SPD与逆变器之间线路长度不大于10m时,且SPD的Up<0.8U 时,逆变器交流 侧的SPD可不安装;当无并网柜(箱)/并网变压器低压侧/交流汇流箱时,可在逆变器交流侧安装符合表2中并网柜 箱/并网变压器低压侧/交流汇流箱一列的SPD.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线路埋地引人时且无并网柜箱)/并网变压器低压侧/交流汇流箱时,可在逆变器交流侧安装 l类试验的sPD,,>20k八
GB/36963一2018 5.3.4属于GB50952一2013中规定的一般农村民居防雷建筑物,其SPD的选择应符合表2中的第三 类防雷建筑物的规定 5.3.5当光伏系统配置的ACU位于LPZ0LPZ1区时,SPD选择D1类放电电流最小值1.0kA;位于 LPZ1lLPZ2区时,SPD选择C2类放电电流最小值2.5kA;位于LPZ2lLPZ3区时,SPD选择C1类 放电电流最小值0.25kA 5.3.6SPD的U和U值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逆变器直流棚安装的直流sPD的U,值不应小于迪变器上标注的最大允许输人电压(输人心 a 压)值的1.05倍 b 采用有隔离功能逆变器交流侧安装的交流SPD的U 值,应根据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选 择,见表3 表3低压配电系统中不同接地型式的SPD的最小U值 各种低压系统接地型式中最小U.(V 电涌保护器接人 TN-C系统 TN-S系统 TT系统 IT系统 每一相线与中性线间 不适用 1.15U/ 1.15UU 1.15U/ 1.15U" -相线与PE线间 不适用 每 1.15U/ 1.15U 中性线与PE线间 不适用 U/ U3 1.15U 每一相线与PEN线间 .15U5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各相线之间 1.15U 1.15U 1.15U 1.15U 表中IT系统为引出中性线的I系统 表中U值仅限于采用有隔离功能且PV系统未采取反PD槽施的情况 对于无隔离功能逆变器,当无反PID措施时,IT系统中每一相线与PE线间安装的SPD的U值尚应不小于U/十 /2 u./ 注1:U是低压系统相线与相线之间的电压,电压等级见表4中系统标称电压序列 注2各相线之间的sPD为非强制性,可附加选用 当采用无隔离功能的逆变器时,如PV系统采取了反PID措施,每一相线与PE线间安装的 SPD的U值不应小于式(1)的要求 U>1.15U/V十UeMx 式中: U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单位为伏特(V); 低压系统中相间电压,其值应为表4中所列系统电压有效值(E.m.s)的厅倍,单位为伏 U 特(V); U -最大开路电压,参见附录E,单位为伏特(V cMAx d ACU中的SPD的U值不应小于设备工作电压的1.2倍 5.3.7安装在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的直流汇流箱,逆变器,并网柜(箱、并网变压器低压侧交流汇 流箱等电气设备上的sPD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应符合下列规定 sPD的U,应不大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的0.8倍 a b)SPD两端连线长度不应大于0.5m,当现场安装确实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凯文接线方式 凯文接线方式参见附录D. 5.3.8低压电气系统中设备绝缘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见表4 PV系统应符合I类中的要求 逆变器 直流输人侧不应小于2.5kV
GB/T36963一2018 表4低压电气系统中设备绝缘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 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kV 序号 系统电压/V 耐冲击电压类别 I类 类 皿类 类 50Vr.m,s)或71Vde) 0.33 0.50 0.80 1.5 100V(r.m,.s)或141V(de 0,.50 0.80 1.5 2.5 150Vr.m.s)或213vde) 0.80 2.5 4.0 15 300v(r. 1.5 2.5 r.m.s 上.)或424vde 4.0 6.0 600V(r.m.s)或849V(de 2.5 4.0 6.0 8.0 A 1000V(r,.m.s)或1500Vde) 4.0 6.0 8.0 12.0 1500V(r.m.s)或1697Vde) 6.0 8.0 12.0 15,0 当选择在两类中间时,应取U 低值,不允许插值 注1;序号6和序号7仅适用于单相系统或三相系统中相对相 注2:本表是NB/T32004一2013根据GB/T16935.1一2008用公式计算得到 适用于系统电压50Vde),60V(de) 适用于系统电压600V(de). 适用于系统电压1000Vde)和1100Vde) 适用于1500vde. 5.3.9SPD两端连线的材料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5中的规定 表5电涌保护器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 材料 截面/mm 等电位连接部件 !级分类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16 电源电涌保护器接地导体 l级分类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铜 1.5 川级分类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1.2 信号电涌保护器接地导体 5.3.10当需要在SPD外部安装后备过电流保护器时,后备过电流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值应与SPD 相匹配 采用熔断器时,其最小熔断器最小预燃弧值计算见GB50057一2010的附录 和 GB/T18802.12一2014的附录P PV直流SPD宜使用PV专用的过电流保护装置 5.3.11光伏直流SPD可安装在正极与等电位连接带,负极与等电位连接带,正极与负极之间;按电流 支路的形式,其安装方式包括I、U、L、、Y 、Y等多种类型,具体安装方法参见附录D 5.3.12安装在AcU上的SPD应考虑对AcU传输性能的影响 6 检测与维护 6.1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应由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6.2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应兼顾防雷分类,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磁屏蔽、防
GB/36963一2018 雷等电位连接和SPD等方面,并应符合GB/T21431中的规定 6.3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和之后进行,其周期为每半 年检测一次 6.4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雷电防护装置应做好防腐、防潮、防变形和防断裂等日常维护工作 6.5对于装机容量大于100kw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宜建立雷电监测系统进行雷电预警,并做好雷 电灾害应急措施
GB/T36963一201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接闪杆和接闪带的安装方法示例 A.1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方法 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的方式如表A.1所示 表A.1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的方式 说 序号 应用示例 明 接闪器的选择 接闪器 坡屋面安装集成型光伏组件,光在屋脊最高处o设接闪杆或光伏组 坡屋面 伏组件无金属边框 件上设接闪带 接闪器 平屋面安装集成型光伏组件,光在屋面不遮挡光伏组件o处,设接闪 伏组件无金属边框 杆或可光伏组件上设接闪带 平屋面 接闪器 立面墙上安装集成型光伏组件,在靠近光伏组件的0处,设接闪杆或 光伏组件无金属边框 在光伏组件上设接闪带 立面 接闪器 结合型光伏组件以一定倾角安利用金属边框或在不遮挡光伏组件o 装在平屋面上 处设接闪杆 平屋面 接闪器 结合型光伏组件作为遮阳棚安利用金属边框或在屋面靠近光伏组 装在建筑物立面上 件的0处设接闪杆 立面墙 屋面光伏组件,光伏方阵的防雷接地连接方法 屋面光伏组件、光伏方阵的防雷接地连接方法参见图A.1、图A.2所示 单位为毫米 -25x4镀锌扁销 组件金属边框 多晶硅光伏组件 原屋顶接闪带 与屋原楼闪带可幕娜 防雷引下线 配套角销支架 -25x4镀锋扁 防雷引下线 与组件立柱可靠炸接 预制底座 屋面楼板 图A.1光伏组件防雷接地示意图 10
GB/36963一2018 北 与屋顶接闪带 屋顶原有接闪带 就近可接 组件金属支架 逆变器金属支架 防接地线 -25×4热镀锌扁钢 与屋顶接闪带 就近可罪娜接 注,等电位连线与接闪带连接点的具体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就近连接 图A.2屋顶防雷平面示意图 A.3隐框式采光光伏组件的接闪带安装方法 结合方式的隐框式采光光伏组件的接闪带安装方法参见图A.3. 硅N密封胶 硅酬结构胶 光伏构件 透明玻璃 次龙化 伸缩缝连接板 主龙世 铝合金主架 连接件 不锈钢螺栓 饰担盖 主体结构 图A.3隐框式采光光伏组件的接闪带安装方法示意图 A.4采用接闪杆保护的安装方法 采用接闪杆进行保护的安装方法参见图A4 11
GB/T36963一2018 说明: 光伏组件 -防雷引下线 接地母线 光伏组件金属边框与支架栓接 -接闪杆; 接地体 -成品配套角钢支架; -角钢支架; 图A.4利用接闪杆进行保护的安装方法示意图 12
GB/36963一201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电缆和线路安装示意图 电缆和线路的安装示例参见图B,1 说明 -汇流箱 图B.1电缆和线路安装示意图 13
GB/T36963一2018 录 附 C 资料性附录)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接地示意图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光伏发电系统接地示例参见图C.1 DC 负载或电网 AC 防雷接地 保护接地 光伏系统无反PID措施的接地示意图 负载或电网 防雷接地 功能性接地、保护接地 光伏系统有反PID措施的接地示意图 b 图c.1光伏发电系统接地示意图 14
GB/36963一2018 录 附 D 资料性附录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SPD安装位置及接线形式示例 D.1sSPD的安装位置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SPD的安装位置参见图D.1 sPD 呵 SPD O 说明 直流汇流箱SPD, 逆变器直流侧SPD: 逆变器交流侧SPD 并网柜(箱/并网变压器低压侧/交流汇流箱 监控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AcU)处两级SPD. 5、6 引下线 接地装置 断接卡; 10 接闪器; 11 风速传感器 图D.1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SPD安装位置及接线形式示例图 D.2SPD的接线形式 光伏建筑一体化直流端电涌保护器的内部连接方案或电涌保护器单保护模式的组合可按电流支路 15
GB/T36963一2018 的形式,如I、U、L、A、Y等形式安装,如图D.2 市 PE P PE PE 型结构 I型结构 U型结构 L型结构 A型结构 Y型结构 单一模块SPD连接成的Y 图D.2SPD的接线形式 D.3Y型结构接线形式的SPD位置安装 当采取Y型结构接线形式时,SPD(a)SPD(b)和SPD(e)的位置安装参见图D.3 DC SPpb SPDa) SPDe) 图D.3sPD(a),SPD()和sPp(e)的位置示例图 D.4凯文接线方式 当采用凯文接线方式时,凯文接线方式参见图D.4 x SPD 惠 X2 图D.,4凯文接线方式示意图 16
GB/36963一2018 录 附 E 资料性附录 Ue的计算 E.1Uew按照式(E.1)进行计算 UeMx=KU E.1 CsTc 式中 Ue 最大开路电压,单位为伏特(V); MAX Km -修正因子; Uesne -标准试验条件下的开路电压,单位为伏特(V),由光伏制造商提供 E.2其中,Ku的值按照式(E.2)进行计算 25 K=1十(aUe:/100)(T E.2 式中 aU -U组件电压的温度变化系数,单位为%/C或者mV/C,由光伏组件制造商提供 e T -光伏组件安装位置的最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E.3当aU用mV/C单位时可通过式(E.3)换算成%/C单位 nV/)/U (V aUe.(%/C)=0.laU Joc(m JocsTc_Mdule E.3 例用mV/C表示光伏组件的aU.的例子按下列计算 多晶体状模块,UesreM.d=38.3V和aUe=-133mV/C 一0.35%/C Tmm=-15C-(T一25)=一40C-KU=1.14-UcM=1.14Usre U =1.14×38.3=43.7V ocMAxX 设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500V,U的选择计算如下 对单个光伏组件 U.>1.15U+UeMx/2=1.15×500/1.732十43.7/2=354V 考虑光伏组件数量为22个为一组串 U.>1.15U/+UcMx/2=1.15×500/1.732十43.7×22/2=813V 按5.3.6a)的规定考虑增加5%的裕度,即U不小于853.7V Uw宜根据光伏模块工艺的不同,取不同值 对于非晶硅模块,在运行的最初几儿周内电气特性比规 定特性值要高 这种现象由光伏组件的制造商提出,且光伏组件串的组件数量宜在UcM的计算中加 以考虑 如果没有关于安装地点最低温度的信息,或者没有关于光伏组件温度系数的信息,UcM值 定为1.2 17
GB/T36963一2018 考文献 参 [1]GB/T16895.10一2010低压电气装置第4-44部分;安全防护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防护 [2幻 GB/T16935.1一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3]GB/Z16935.2一2013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2-1部分;应用指南GB/T16935 系列应用解释,定尺寸示例及介电试验 [4]GB/T21714.1一2015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 [ GB/T21714.22015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 [o GB/T21714.3一2015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 [ GB/T21714!一2015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 [8]GB/T32512一2016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 [叮 GB50797一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程 DL/T1364一2014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 I" GJ203一2010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12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 JGJ/T2642012 [13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花 NB/T320042013 [14]NB/T32016一2013并网光伏发电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15]Qx/T2632015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8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T36963-2018

一、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概述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是近年来的新型建筑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的节能环保要求,同时也可以发挥太阳能发电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特殊性质,往往会面临着防雷困难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了相关的防雷技术规范GB/T36963-2018。

二、GB/T36963-2018规范要求

GB/T36963-2018规范中明确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对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进行雷电环境分析,确定其防雷等级;
  • 设计合理的接地系统,减小结构体内部电荷积聚,并提高防雷能力;
  • 选择合适的避雷器进行安装,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避雷器组合使用;
  • 在并网条件下,建议使用间接闪络保护方式,以有效降低系统故障率。

三、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 防雷设备及接地系统的选型和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能盲目模仿或者简单复制;
  • 防雷设备和接地系统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 定期进行检测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T36963-2018的制定,可以有效保证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在雷电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类似的标准

传感数据分类与代码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传感数据分类与代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传感数据分类与代码的编号:GB/T36962-2018。传感数据分类与代码共有16页,发布于2019-07-01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的编号:GB/T36964-2018。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共有21页,发布于2019-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