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465-2006

水土保持术语

Terminology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土保持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土保持术语的编号:GB/T20465-2006。水土保持术语共有32页,发布于2006-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5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020
  • 实施日期2006-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2页
  • 文件大小802.63KB

水土保持术语


国家标准 GB/T20465一2006 水土保持术语 Terminology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2006-11-01实施 2006-08-15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雅花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465一2006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基本术语 2.1综合术语 2.2土壤侵蚀与泥沙 规划设计与试验研究 .!区划与规划 .2效益 观测试验 预防监督与管理 综合治理 5.1工程措施 5.2植物措施 5.3耕作措施 15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20

GB/T20465一2006 前 言 本标准由水利部提出 本标准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陕西省水土保持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学俭、牛崇桓、鲁胜力、王礼先、佟伟力、郭志贤、苗光忠、阎文哲、李靖、 胡玉法、史立人、解明曙、陈法扬、袁赢、马志尊、于丹、姚孝友、杨德生,王兴祥郭庆刘德久,党福江
GB/T20465一2006 引 言 我国水土保持历史悠久 新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土保持作为农村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基础设施,进人了新 的发展时期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规范水土保持技术管理,不断充实和 发展水土保持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内涵,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特制定本 标准 N
GB/T20465一2006 水土保持术语 范围 本标准确立了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范围内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包括水土保持基本术语,规划设计与试 验研究术语,预防监督与管理术语和综合治理术语等四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水土保持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有关领域 基本术语 2.1综合术语 2.1.1 水土流失soilerosionamdwaterlos 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 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1.2 水的损失waterloss 大于土壤人渗强度的雨水或融雪水因重力作用而沿坡面流失的现象 2.1.3 水土流失类型typefsolesionamdwaterloss 根据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作用力的不同而划分的水土流失类别 2.1.4 水土流失形式form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在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 2.1.5 水土流失区reg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年土壤侵蚀量超过相应的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地域 2.1.6 水土流失面积area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亦称土壤侵蚀面积 2.1.7 水土流失规律law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1.8 容许土壤流失量soilosstoleranee 根据保持土壤资源及其生产能力而确定的年土壤流失量上限,通常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 对于坡 耕地,是指维持土壤肥力,保持作物在长时期内能经济、持续、稳定地获得高产所容许的年最大土壤流 失量 2.1.9 水土保持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
GB/T20465一2006 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 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2.1.10 水土保持措施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easures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 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总称 2.1.11 水土保持设施soilandwatercnservationfaeilities 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各类人工建筑物、自然和人工植被以及自然地物的总称 2.1.1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eomprehensiveeontrol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 理配置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现对 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 2.1.1 13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soilandwaterconserationforecoogicalenvironmentrehabilitationm 为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 2.1.14 小流域smallwatershed 面积不超过50km的集水单元 2.1.15 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smallwatershed 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 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最佳配置,实现从坡面 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面防治,在流城内形成完整、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既在总体上, 文 在单项措施上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达到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流域内水土资源和其他自然资 源,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 2.1.16 小流域经济smallwatershedecmom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规模化,集约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化、商品化农业 生产模式 2.1.17 土地沙化landsandifieation 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粘粒)而逐渐粗化,或由于流沙(泥沙)人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 降甚至丧失的现象 2.1.18 风沙流sandaircurrent 沙粒被风扬起并随风沿地面及近地空间搬运前进形成的挟沙气流 注,当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出现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为1km~10km的天气现象,称为扬沙 当强风 将地面大量沙尘卷人空中,出现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n的天气现象,称为沙尘暴
GB/T20465一2006 2.1.19 沙漠sandydesert 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沙吹蚀强烈,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发育的地域 2.1.20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干旱的亚湿润区,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包括水土 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引起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或丧失 注:按其成因可分为水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溃化和其他因素造成的荒漠化等类型 2.1.21 沙质荒漠化sandydesertifieation 在具有沙质地表物质组成的干旱,半干早地区,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使原来非沙质荒祺地区出现 以风沙活动为显著特征,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并产生荒漠景观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亦称 沙漠化 2.1.22 石漠化roekifieation 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2.1.23 草场退化grasiamddesraudaton 草场草群矮化、稀疏,优良牧草衰退,产草量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逆向性演替的现象 2.2土壤侵蚀与泥沙 2.2.1 土壤侵蚀soierosion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 运和沉积的过程 2.2.2 自然侵蚀naturalerosion 在不受人为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土壤侵蚀 2.2.3 人为侵蚀erosioncausedbyhumanactiities 由人类活动,如开矿、修路,工程建设以及滥伐、滥垦、滥牧,不合理耕作等,引起的土壤侵蚀 2.2. 4 侵蚀营力ersiontoree 导致土壤侵蚀的作用力,包括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及人类对土地破坏的作用力 2.2.5 土壤侵蚀类型ypeofsoil erosion 按照侵蚀营力的不同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别.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等 2.2.6 土壤侵蚀形式formofsoilerosiom 在同一侵蚀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 2.2.7 土壤侵蚀规律mechanismofsoilerosion 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GB/T20465一2006 2.2.8' 水力侵蚀water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 程,包括面蚀、沟蚀等 2.2. g 面蚀surfaceerosion 降雨和地表径流对地表土体比较均匀地剥离和搬运的一种水力侵蚀形式,包括溅蚀、片蚀和细沟 侵蚀 2.2.10 沟蚀gulyerosion 坡面径流冲刷土体,切割陆地地表,在地面形成沟道并逐渐发育的过程 2.2.11 淋溶侵蚀leaching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中被水溶解的物质或细小颗粒随人渗水流迁移的过程 2.2.12 波浪侵蚀waveerosionm 由风或行船等扰动水面形成波浪,冲击岸坡、堤防并产生崩塌、磨蚀和淋溶的过程 2.2.13 溯源侵蚀headwarderosion" 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 2.2.14 风力侵烛 winder0sion 风力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 2.2.15 冻融侵蚀freee-thawerosionm 土体和岩石因反复冻融作用而发生破碎、位移的过程 2.2.16 重力侵蚀 ravitationalerosion gr: 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 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 石流等形式 2.2.17 滑坡landslide 坡面上部分土体或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带)整体向下运动的 现象 2.2.18 混合侵蚀mixederosiom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侵蚀类型,如崩岗、,泥石流等 2.2.19 崩岗sopecollapse 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
GB/T20465一2006 2.2.20 泥石流debrisrlow 在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和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 2.2.21 土壤侵蚀程度soilerosiondegree 以土壤原生剖面被侵蚀的状态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 2.2.22 土壤侵蚀强度soilersionintensity 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 2.2.23 土壤侵蚀量amountofsoil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落并产生位移的数量,通常以!或m 表示 2.2.24 土壤流失量amountofsoilloss 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察断面的泥沙数量 以/或m表示 2.2.25 土壤侵蚀模数soil lerosionmodulu 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以t/kma表示 2.2.26 侵蚀基准面erosionbase 水流侵蚀基准waterersionbase 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2.2.27 沟道密度gwllydensity 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沟道的总长度,通常以km/knm表示 2.2.28 泥沙seliment 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岩石等固体颗粒 2.2.29 流域产沙量watershedsedimentyiela 通过流域出口观测断面的泥沙量及其上游工程拦蓄和沟道、河床及湖泊等沉积的泥沙量的总和,通 常以t表示 2.2.30 deliyd 流域输沙量 amountofsediment very 通过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总量 以t表示 2.2.31 含沙量sedimentconcentrationm 单位体积水体中所含泥沙的量,通常以kg/m表示 2.2.32 输沙模数modlusofsedimentyield 某一时段内,流域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通常以t/(knm'a)表示
GB/T20465一2006 2.2.33 泥沙输移比deliveryratio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沟道或河流某一断面的输沙总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的产沙量的比值 规划设计与试验研究 3.1区划与规划 3.1.1 土壤侵蚀分区solersi2wmine 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亦称 水土流失分区 3.1.2 水土流失类型区reg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types 通过土壤侵蚀分区划分形成的地域称为水土流失类型区 3.1.3 水土保持区划soilandwaterconserationregionalizationm 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区域相似性和区 域间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分别采取相应的生产发展布局(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 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的工作 3.1.4 水土保持规划soilandwaterconservationplanning 按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制定的水土保持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3.1.5 rshedcompr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planningofsmallwater rehensivemanageIment 以小流域为单元,依据水土流失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 构,科学配置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形成完整的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3.1.6 土地利用规划landuseplanning 按照土地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并布设相应的水 土保持措施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3.1.7 土地利用结构landusestructure 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3.1.8 土地适宜性评价 andsuitabilityassessment 根据土壤,植被、气候以及土地的其他基本条件,按照农、林、牧以及城市、,旅游等各业的适宜性及自 然生产潜力水平的异同性,对土地利用选择方案进行的分类和鉴定 3.1.9 水土保持措施配置eolloeat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onmeasures 为防治水土流失所作出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安排和组合 3.1.10 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initialdesigningforsmallwatershedmanagement 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其综合规划,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作出综合配置和典型设计,对实施进度、投
GB/T20465一2006 人作出安排,对其效益作出评价,对单项工程作出设计和实施安排的工作 3.1.11 宜治理面积areasuitabletoerosioncontrol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需要并可能实施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 3.1.12 areaofwaterandsoilconservation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达到国家治理标准的土地面积 3.1.13 ersim.eomtrlrato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在某一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比 3.1.14 四荒资源usablebarrenlands 具有一定生产潜力,并适宜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的荒山、荒沟荒丘及荒滩等土地资源的总称 3.1.15 基本农田capitalfarmland 能抵御一般早,涉等自然灾害,保持高产稳产的农作土地 3.1.16 坝地farmandformedinsiltstoragedam 在沟道拦蓄工程上游因泥沙淤积形成的地面较平整的可耕作土地 3.1.17 造林密度densitofplantation 单位面积上栽植树木的株数,以株/hm表示 3.1.18 造林保存率survivalrateofafforestatiom 符合规定的树木成活标准和密度标准的造林面积占累计造林面积的百分比 3.1.19 枯枝落叶层litter 覆盖在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及其他动、植物残骸的统称 3.1.20 郁闭度erowndensity 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 3.1.21 植被覆盖率vegetationcoverrate 在某一区域内,符合一定标准的乔木林、灌木林和草本植物的土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百 分比 3.2效益 3.2.1 水土保持效益soilamdwatereonservationbenefits 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及其他再生自然资源,所 获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称 3.2.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ecologieal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系统(包括水、土、生物及局地气候等要素)得到改善,及其向良性循环
GB/T20465一2006 转化所取得的效果 3.2.3 economic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区内国民经济因此而增加的经济财富,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 效益 注,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指促进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所增加的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指上述产品 加工后所衍生的经济收益 3.2.4 水土保持社会效益seialbener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主要包括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减少洪凿、干旱及山地灾害,减轻对河道、库塘、湖泊淤积,保护交通、工矿、水利、电力、旅游设施及城乡 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3.2.5 waterdetentionandsoilconservationbenefits 蓄水保土效益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保水将保土,保肥以及改良土壤方面所获得的实际效果 3.3观测试验 3.3.1 水土流失观测observat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观测和模拟实验,收集基本资料,为分析,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进行水土保持效 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所开展的观察与测验工作 3.3.2 实验小流域站网observationnetworkinsmmalwatershed 在小流域内,根据各种地貌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布设的一系列雨量站和径流泥沙观测站组成 的网络(或系统》 3.3.3 径流小区观测observationofrunofrplots 在特定的闭合区域内,对降雨特征、土壤侵蚀以及产流、产沙过程进行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 3.3.4 simwhating 土壤侵蚀模拟soilerosion 在实验室或野外,人工模拟自然界某些土壤侵蚀现象,探求其物理机制,观测水土保持措施功能和 效益的试验方法 3.3.5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simmulatedrainfallesperiments 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不同自然降雨,观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侵蚀和产流、产沙过程的试验方法 3.3.6 标准小区 runofrplots standardI 在全年裸露、常年休闲的平整坡面上设置的宽为5m,水平坡长20m,水平投影面积100m,用于观 测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试验场地 天然坡面径流场naturalrunofrplots 布设在地形、土壤、植被等有代表性的天然坡地上,用于观测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自然集流区 3.3.8' 试验小流域experimentalsmallwatershed 进行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试验研究的小流域
GB/T20465一2006 3.3.9 土壤侵蚀模型soilerosionmodel 为描述土壤侵蚀状况以及与其主要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所建立的物理和数学结构 3.3.10 小流域产流模型heudaroluetealmuadlelofsmallwtenhed 模拟小流域在一定降雨条件、不同下垫面状况下的径流过程,预测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数学 结构 3..3.11 降雨侵蚀指数rainfallerosivityindex 反映降雨侵蚀力大小的特征值,亦称降雨侵蚀力 注,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以雨滴动能(2)和最大30min雨强(.)的乘积(R)表示 3.3.12 土壤抗蚀性soilantierosivity 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和径流破坏的能力 3.3.13 土壤侵蚀速率soilerosionrate 某一时段内土壤侵蚀的发展速度,通常以年流失的土层厚度(mm/a)表示 预防监督与管理 水土流失预防prevent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为防止水土流失发生,发展,预先采取的各项工程建设和管理活动的总称 4.2 水土保持监督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upervision 水土保持行政执法机构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方式和程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与水土保持有关的行为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4.3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keyregionalizationofpreventionandcontrolofsoilerosionand waterloss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根据当地水土流失情况,对本辖区内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 理区的划定和公告 4 重点预防保护区keyproteetionregion 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大,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应采取重点预防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发生和发展的地域 4.5 重点监督区keysupervisionregionm 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为集中,频繁,可能或已经导致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且危害后果较为 严重的地域 6 4, 重点治理区keyrehabilitationregion 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需要开展大规模和集中治理的地域
GB/T20465一200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soilandwaterconserationprogramforconstructionprojeet 为防止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按照《水土保持法》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编制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的设计文件,是开发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和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技术依据 4.8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compensationfe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facilities 开发建设项目由于占用,损坏现有水土保持设施而必须依法缴纳的起补偿作用的费用 4.9 水土流失防治费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ee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所投人的费用 禁止开垦坡度prohibitivesopesteepmessfromceltivationm 为防止严重水土流失所规定的禁止开垦的地面坡度阀值 注:《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坡度为25度 4.11 退耕还林还草 removallandsfromceultivationforafforestationandgrassplanting 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生产活动 12 水土流失监测soilerosionandwaterlossmonitoring 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定期进行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 4.13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sllerstnmtringy reotesensing 应用遥感(Rs)信息进行的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的定位和定量分析工作 4.14 土壤侵蚀信息系统 soilerosioninformationsystem 应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和遥感监测等方法获取水土流失有关数据并借助计算机处理建立的信息 管理工具 4.15 山洪易发区susceptibleareaofmontaintorent 在山丘区,因暴雨频度高,植被较少,坡面及沟道比降较大,有利于径流快速汇集而形成突发性局部 洪水的区域 4.16 泥石流易发区ssceptibleareaofdebrisfow 在山丘区,因地表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具有植被较少和较陡坡降的地形条件,降雨强度或其他水分 补给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区域 4.17 滑坡易发区hazardousareaoflandslide 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新构造运动以及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的组合有利于滑坡形成的 区域 4.18 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mormitoringandforecastingoflandslideanddebrislow 采用一定的方法和装置,对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发出预报和警示的 工作 1o
GB/T20465一2006 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 5.1.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engineeringmeasure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 应用工程原理,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5.1.2 坡面治理工程sopetreatentforerosioncontrol 为防治坡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坡面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工程设施 5.1.3 梯田terrace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建的,断面呈阶梯状的田块 按其断面形式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 梯田 注:在我国南方,旱作梯田称梯地或梯土,种植水稻的称梯田 5.1. 4 水平梯田benehterrae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田面水平平整,横断面呈台阶状的田块 5.1.5 坡式梯田slopingterrac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上下分段修筑田埋,哽间保持原坡面的田块 5.1.6 隔坡梯田interalterrace 保持自然植被的坡地与水平梯田上下相间而组合的梯田 5.1.7 坡面截流沟waterintereeptinganddrainageditehontheslope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拦截、疏导坡面径流,具有一定比降的沟槽工程 5.1.8 水平沟levelditch 竹节壕 contourtrench 水平槽 被取代 contourtrench 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槽).沟(槽)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 间断水流 5.1.9 造林整地landprer 2arationforafforestation 为防止造林及幼林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面径流,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对造林地采取的 各种蓄水保土的整地措施,包括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撩壕,穴状整地等 5.1.10 水平阶horizontalstag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窄带水平台阶地的造林整地方式 5.1.11 反坡梯田back-slopeterrac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反向坡度(外高内低)的梯田 11
GB/T20465一2006 5.1.12 鱼鳞坑rish-senlepit 在坡面上,修筑呈品字形排列的半圆形坑穴的造林整地方式 5.1.13 固坡工程slopestabilizationprojeet 为保证山体和坡面稳定而修建的坡体加固工程设施 包括挡土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 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等 5.1.14 ectionworks 护坡工程slppr" 为稳定斜坡、岩体、土体和保护坡面免受冲刷侵蚀而采取的防护性工程设施的总称 按材料和形式 可分植物护坡、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抛石护坡、混凝土护坡、喷浆护坡、砌石草皮护坡、格状框条护 坡等 5.1.15 坡面水系工程supewaterworks 在坡面上修建的用以拦蓄、疏导坡地径流,防止山洪危害,发展山区灌溉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 5.1.16 坡面集雨工程rainfall harvestingworksontheslope 在坡面修建的拦蓄坡面、,道路等降水径流的工程设施 5.1.17 水窖watercellar 早井rmofcoletimswel(被取代) 在地下挖筑成井状的、用于蓄积地表径流,解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的一种工程设施 5.1.18 沟道治理工程gullyerosioncontrolworks 为固定沟床,防治沟蚀,减轻山洪及泥沙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沙资源而在沟道中修筑的工程设施 5.1.19 沟边哽ridgeaonggully 为防止沟岸扩张,沿沟边修建的截流、挡水、护沟工程设施 5.1.20 沟头防护工程proteetiveworksofgullyheadl 在侵蚀沟道源头修建的防止沟道溯源侵蚀的工程设施 5.1.21 谷坊checkdam 横筑于易受侵蚀的小沟道或小溪中的小型固沟、拦泥、滞洪建筑物,高度在5m以下 按不同建筑 材料分为石谷坊、土谷坊、梢枝谷坊、插柳谷坊、竹笼谷坊等 5.1.22 淤地坝eheekdamforfarmlandforming 在多泥沙沟道修建的以控制沟道侵蚀、拦泥淤地、减少洪水和泥沙灾害为主要目的的沟道治理工程 设施 5.1.23 拦沙坝sdimemttrappingdam" 在沟道修建的以拦蓄山洪、泥石流等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拦挡建筑物 12
GB/T20465一2006 5.1.24 水坠坝sluiecing-sitationearthdam 用水力冲击土体,使之成为较高浓度的流态泥浆,输人筑有人工碾压边坯的坝面冲填畦内,经自重 脱水固结而成的土坝 5.1.25 erosioncontrol 治沟骨干工程keyprojeetforgully 为提高小流域坝系的抗洪能力.减少水毁灾害,在沟道中修建的库容为50万m一500万m的控 制性缓洪拦泥淤地工程 5.1.26 坝系damsystem 在小流域中,由相互联系和发挥综合效益的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小水库等组成的坝库群工程 设施 5.1.27 引洪漫地foodldiversioforsiltdlepositiom 应用导流设施把高含沙洪水漫淤在耕地或低洼地、河滩地上,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发 展农业生产的生产活动 5.1.28 沟道蓄水工程waterstorageworksinguwlly 在沟道修筑的拦蓄洪水,防止山洪危害,发展山区灌溉的工程设施 5.1.29 蓄水池waterstoragepool 蓄水容量在1000m以下的小型蓄水设施 5.1.30 山塘pond 堰塘pond被取代 陂塘pond被取代 池塘pond被取代 在沟溪内筑坝、或利用地势低洼处拦蓄地表径流、山泉溪水的小型蓄水设施,蓄水量一般在 1000m~100000m 5.1.31 沉沙池 depusitonpol sediment 沉沙内sedimentdepositionpool(被取代 用于沉淀泥沙和清除水流中杂物的建筑物 5.1.32 护岸工程bankprotectonworks 保护河湖海库的堤岸免受水流、风浪、海潮侵袭和冲刷所修建的工程设施 5.1.33 拦渣工程tailingholdstrueture 在开发建设项目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为防止弃土、弃石、弃渣及其他固体废弃物造成新的水土 流失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13
GB/T20465一2006 5.1.34 滑坡整治landslidecontrol 根据滑坡的成因、发育阶段及其特征,采取的排水、,削坡、减载、反压、灌浆、锚固、支挡等预防和治理 滑坡的生产活动 5.1.35 泥石流防治工程debrisfowcontrolworks 在泥石流易发区,为预防和治理泥石流灾害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5.1.36 防沙治沙工程sandydeertifieaton embatingwmks 为防治风沙灾害、改造利用沙地、改善生态环境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5.1.37 沙障sandbarrier 为控制风沙流,减轻风力侵蚀而设置的挡沙障碍物 5.1.38 引水拉沙造田waterdiversionforflushingsamddune 在风沙地区,利用水流能量冲蚀沙丘形成高含沙水流,输送泥沙淤填洼地,将起伏不平的沙地改造 成平整农田,降低风蚀危害,改良土壤,开发利用沙丘土地的工程措施 5.1.39 化学固沙tisimsandychemtceals 通过掺人,喷洒或覆盖高分子有机化学物质,胶结沙面、固定流沙的方法和技术 5.2植物措施 5.2.1 soil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vegetabhe emeasuresof 1andwaterconservation 在水土流失地区,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及封禁育 保护等生产活动 5.2.2 水土保持林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orest 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林和天然林 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坡面防护林、沟头防护 林、沟底防护林,边防护林、护岸林,水库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等 5.2.3 水源涵养林waterconservationforest 主要用于拦截降雨径流、增强人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防治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和林 下地被物层的人工林和天然林 5.2.4 农田防护林shelerbeltomfarmland 在农地周围营造的以防治风沙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 5.2.5 风景林amdseapeorest 以美化环境,供人休憩,游玩欣赏自然景色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林和天然林 5.2.6 薪炭林felwadorest 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而培育和经营的人工林和天然林 14
GB/T20465一2006 5.2.7 经济林cashforest 利用林木的果实、叶片、皮层、树液等林产品供人食用、或作为工业原料、或作为药材等为主要目的 而培育和经营的人工林或天然林 5.2.8' 复合农林业agr-forestry 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把林木培养与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利用土地和空间的生产经营 制度,如在林地行间、株间间作农作物、药材、蔬菜等 5.2.9 contourlivinghedg 等高植物篱 lgerow 为控制或减轻水土流失,在坡地上沿等高线种植的条状灌木带或草带 5.2.10 水土保持种草 grassplanting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在水土流失地区,为蓄水保土改良土壤,发展畜牧,美化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而进行的草本植物 培育活动 5.2.11 挂网喷草spryingsla-eelswithnet 在坡面上铺设尼龙网或其他纤维织物网,并喷播草籽或草籽营养物混合体,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 失、保护坡面稳定的一种草被种植方法 5.2.12 封禁治理eosinghilsideforerosioncontrol 对稀疏植被采取封禁管理,利用自然修复能力,辅以人工补植和抚育,促进植被恢复,控制水土流 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生产活动 5.2.13 固沙造林种草vegetationmeasuresforsandfixatiom 为固定流沙和阻挡风沙流危害、利用沙地资源而开展的种植林草的活动 耕作措施 5.3.t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agrieulturemeasuresofwaterandsoilconservation 在遭受水蚀和风蚀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覆盖和土壤抗蚀力,实现保水、保土、保肥、 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业耕作方法 5.3.2 等高耕作eontourtilage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和作物种植,形成等高沟垄和作物条垄,以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 的农业耕作方法 5.3.3 沟垄耕作furrow-ridgetilage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或在风蚀区垂直主风向开沟起垄并种植作物,以蓄水、保土、防风的农业耕作 方法 5. .3.4 垄作区田ridgetillageandpitingfied 将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修筑成若干带状格田,或通过犁耕,在坡耕上形成水平沟垄,并在沟内每隔 2m修筑土哽形成田块,以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农业耕作方法 lm 15
GB/T20465一2006 5.3.5 覆盖种植eoeringcu ltivation 在坡耕地上和风蚀耕地上利用残茬、秸秆、地膜、砂石等,增加地面覆盖,减轻水土流失的农业耕作 方法 5.3.6 no-tilla 免耕 lage 在留茬地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同时施加肥料、农药和除草剂,减少土壤扰动,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农 业耕作方法 5.3.7 intere 带状间作strip cropping 将耕地从坡上到玻下分成若干等高条带,或将风蚀地与主风方向垂直分成平行条带,相间种植不同 作物,如疏生作物与密生作物,夏熟作物与秋熟作物或农作物与牧草的农业耕作方法 5.3.8 草田轮作 andcroprotatiom grass 将农地划分若干小区或地块,进行作物和牧草轮流种植的土地利用方式 16
GB/T20465一2006 中 文索 引 沟蚀 2.2.10 沟头防护工程 5.1.20 坝地 3. .1.16谷坊 5. .1.21 坝系 5. 1 .26固坡工程 5.1.13 陂塘 1.30固沙造林种草 5. 5.2.13 崩岗 2.2.19挂网喷草 5.2 1 标准小区 3.3.6 波浪侵蚀 2.2.12 含沙量 2.2.31 旱井 1.17 5. 草场退化 2.1.23 护岸工程 332 5 草田轮作 5.3.8 护坡工程 5. 1 14 沉沙池 5.1.31 滑坡 2.2. 5 沉沙 1.31 4 18 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 5 池塘 1.30 滑坡易发区 17 4 滑坡整治 1.34 5 化学固沙 5.1.39 带状间作 5. .3.7 2. 1.20 荒漠化 等高耕作 5. .3. 2 混合侵蚀 18 2 2 等高植物篱 5. .2.9 冻融侵蚀 2. .2.15 基本农田 3.1.15 降雨侵蚀指数 3.3.11 反坡梯田 1.11 5 禁止开垦坡度 10 防沙治沙工程 5. 1.36 经济林 5. 2.7 风景林 5.2.5 径流小区观测 3.3.3 风力侵蚀 2.2.14 风沙流 2.1.18 封禁治理 5.2.12 4.7 5.2.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复合农林业 枯枝落叶层 3.1.19 覆盖种植 5.3.5 拦沙坝 5.1.23 隔坡梯田 5.1.6 5.1.19拦渣工程: 5. 1 33 沟边哽 淋溶侵蚀 2.2 11 沟道密度 2.2.27 5.1.28流域产沙量 2.2.29 沟道蓄水工程 5.1.18流域输沙量 2.2.30 沟道治理工程 5.3.3垄作区田 沟垄耕作 5.3. n
GB/T20465一2006 水平沟 5. 1. 8 水平阶 5.1.10 免耕 5.1.4 5.3.6水平梯田 面蚀 2.2.9水土保持 1.9 水土保持措施 0 .1.9 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泥沙 5. 2. .2.28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3 泥沙输移比 2.3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5.1.1 2. 泥石流 2. .2.20水土保持规划 3.1.4 5.1.35水土保持监督 4.2 泥石流防治工程 16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3.2. 3 泥石流易发区 农田防护林 水土保持林 5.2.2 水土保持区划 3.1.3 2 1.11 水土保持设施 8 坡面集雨工程 4 5.1.1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坡面截流沟 3.2 5.1.7水土保持社会效益 坡面水系工程 5.1.15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2.1.13 3.2.2 坡面治理工程 5.1.2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坡式梯田 5.1.5水土保持效益 3.2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5.2. 水土保持种草 5.2.10 侵蚀基准面 2.2.26水土流失 2 侵蚀营力 2.2.4水土流失防治费 水土流失观测 3.3.1 水土流失规律 2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3.3.5水土流失监测 4.12 人为侵蚀 2.3水土流失类型 3 2 1. 容许土壤流失量 2.1 8 水土流失类型区 3.1.2 水土流失面积 2.16 水土流失区 2.1.5 2.1.4 沙漠 水土流失形式 19 沙障 5 37 水土流失预防 沙质荒漠化 21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3.1.13 山洪易发区 15 水土流失治 12 理面积 山塘 30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石漠化 2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12 实验小流域站网 3 3.2水源涵养林 55 2.3 试验小流域 3.8水坠坝 5.1.24 输沙模数 2. .2.32四荒资源 33 1. 14 水的损失 2. 1.2溯源侵蚀 2 .2.13 水窖 5 .1.17 水力侵蚀 2 .2.8 水平槽 5.1.8梯田 5.1.3 18
GB/T20465一2006 天然坡面径流场 .3.7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3.1. 3. 0 土地利用规划 3. 1.6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3. 1 5 土地利用结构 3.1.7薪炭林 55 2.6 土地沙化 2. 1.17蓄水保土效益 33 2.5 3.1.8蓄水池 土地适宜性评价 5.1.29 土壤抗蚀性 3. 3.12 土壤流失量 2 .2.24 土壤侵蚀 2.2.1堰塘 5.1.30 土壤侵蚀程度 2.2.21 宜治理面积 3.1.11 3. 土壤侵蚀分区 1.1引洪漫地 5 1 27 土壤侵蚀规律 2.2.7引水拉沙造田 5.1.38 土壤侵蚀类型 2.2.5淤地坝 5.1.22 土壤侵蚀量 2. .2.23鱼鳞坑 5.1.12 土壤侵蚀模拟 3.3.4 郁闭度 3.1.20 土壤侵蚀模数 2.2.25 土壤侵蚀模型 3.3.9 土壤侵蚀强度 造林保存率 3. 1.18 土壤侵蚀速率 3.3.13 造林密度 3 17 土壤侵蚀信息系统 14 造林整地 5 1.9 土壤侵蚀形式 植被覆盖率 3.1.21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 13 5 25 治沟骨干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 重点监督区 重点预防保护区 重点治理区 小流域 重力侵蚀 2.2.16 小流域产流模型 3.3.10 5.1.8 2.1.16竹节壕 小流域经济 2.2.2 2.1.15自然侵浊 小流域综合治理 19
GB/T20465?2006 ? 5.3.1 agrieulturemeasuresofwaterandsoilconserVation 55 .2.8 agro-forestry .2.30 am0untofsedimentdeliver"y 2 2 .2. 23 amountofSoiler0sion amountofsoilloss 2.24 22 1. 6 areaofSoiler0sionandwaterl0Ss areaofwaterandsoilc0nSeryation 3 12 3 1 11 areaSuitabletoer0sioncOntrol 5 1.11 back-slopeterrace 5.1.32 bankprotectionworks 5.1.4 benchterrace capitalfarmland 5.2.7 cashfOr"est 5.1.21 checkdam 5.1.22 checkdamfOr 12 3.1.9 2.1.12 0n er0Si0nandaterl0SS smallwatershed 2.1.15 5.2.9 2 contourtillage 5.3. 5. 3.5 coveringeultivation 3.1.20 crowndensity 5.1.26 damsystem 2.2.20 debrisfflow 5.1.35 debrisflowcontrolworks 2.2.33 deliveryratio 3.1.17 demsityofplantation 22. 1 .20 desertification 20
GB/T20465?2006 benefitsofsoil 33 2. 2 ccological landwaterconservation economic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3 2.3 5.1.1 engineeringmeasure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2 .26 base 2 2. .2. 3 er0sioncauSedbyhumanactivities 1. er0sioncOntrolratio 3. 3 2 .2.4 er0si0nfOrce experimentalsmawatershed 3.3.8 farmlandformedinsiltstoragedam 1.16 3. ish-sealepit 5 .1.12 fixingsandbychemicals 5.1.39 fooddiversiogforsiltdep0sitionm 1.27 5. formofsoilerosion 2.2.6 form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2 1.4 freezc-thawerosion 2.2.15 fuelwoodforest 5.2.6 5.3.3 furrow-ridgetillage grassandcroprotation 5.3.8 5 2 10 grassplantingforsoilandwatereonservation .1.23 grasslanddegradationm 2.2.16 gravitationalerosion 2.2.27 gullydensity .2. 10 2 gullyerosion 5.1.18 gullyerosioncontrolworks 4.17 hazardoIsareaoflandslide 2.2.13 headwarderosion 5. .1.10 horizontalstage 3.3.10 hydrologicalmodelofsmallwatershedl 3.1.10 initialdesigmingforsmallwatershedmanagement intervalterace 5. 1.6 5.1.25 keyprojeetforgullyerosioncontrol 21
GB/T20465?2006 keyprotectionregion 4.3 keyregionalizationofpreventionandcontrolofsoillerosionandwaterloss 4 keyrehabilitationregion keysupervisionregion 5. .1. landpreparationforafforestation 9 1.17 landSandification landSuitabili 3 1.8 3. .I.6 anduSe 1.7 33 T1S lRand 55. .2.5 andscapeforest landslide 2.2.17 andslidecontrol 5.1.34 2.1.7 lawofsOiler0siOnand leachingerosion 2.2.11 5. 1.8 levelditch 3.1. 19 itter M mmeehanismofsoilerosion 2.2.7 mixederosion 2.2.18 2.2.32 modulsofsedimentyield 18 mornitoringandforecastingoflandslideanddebrisfflow 4 2.2.2 naturaler0si0n naturalrunoffplots 3.3.7 non-tillage 5.3.6 33 3 observationetworkinsmallwatershed 3.3.3 obSel rvationofrunofrplots observat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3.3.1 3.1.5 lamnimgsmallwatershelcomprehensiemamagememm 5 1.30 pOnd 4 prevent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prohibitiveslopesteepnessfroeultivation 4.10 5.1.20 protectiveworksofgullyhead 3.3.11 rainfallerosivityindex 22
GB/T20465?2006 5.1.16 rainfallharvestingworksontheslope 3. 1. 2 regioofsoilerosioandlwaterlosstypes 1.5 regioofsoilerOsionandwaterl0ss 4 11 rem0vallandsfr0meultivationfoafforestationandgraSSDlanting 5. 19 ridgealonggully 3.4 iuge tillageandpittingfield 5 rrockification 1.22 22 5.1.37 Sandbarrier 2. .1.18 aircurrent deSert 2.1.19 desertification 1.21 22 36 desertificationeombatingworks 5. .1. 2.2.28 2.2.31 cOncentrati0n 5 1.31 sedimentdep0sitiop0o 5.1.23 edimenttrappingdam 5.2.4 shelterbeltonfarmland 3.3.5 simulatedrainfallexperients slopecollapse 2.2.19 .1.14 slopprotectionworks 5 5.1.13 slopestabilizationproject .1.2 5. slopetreatmentforerosioncontrol 5.1.15 slopewaterworks 5. 1.5 sopingterraee 1.24 O -siltationearthdam 8 watershedeconomy smallwatershed 2.4 oeial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2 yaterconseryationbeneits 33 2 andwater S2 soilamdwater 4.9 D2I 1.13 amdwater ecological 5.2.2 andwater 5 2.1.10 andwaterconseryation 3.1.4 andwatereonservationplanning 4.7 andwaterconseryation program forconstructionproject andwaterconservationregionalization 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upervision 4 1.9 SoilandatercOnseryation soilantier0sivit 33 3 12 2. Soiler0sion 2 23
GB/T20465?2006 12 N soilerosionandwaterloSsmomitoring 2.1.1 Soiler0sionandaterl0SS .2.21 2 soilerosiondegree .14 Soiler0sioninformationSystem soiler0sionintensit 22 .2.22 9 3. 3. er0sion0del 2 er0sionm0dulus .25 2? 4 er0siononitoring remoteSensing t 13 33 2 er0siOnrate Soiler0sion 3. 3.4 3.1.1 2.1.8 5.2.11 SprayingglaSS-Seedswithnet runofrplots 3.3.6 5.3.7 intercrOpping 2.2.9 Suriaceer0SiOn survivalrateofafforestation 3.1.18 susceptibleareaofdebrisflomw 4 16 susceptibleareaofmountaintorrent 4. 15 tailingholdstructure 5.1.33 5.1.3 terrace 2.2.5 typeofsoilerosion 2.1.3 type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3.1.14 usablebarrenlands 5.2.1 vegetablemeasure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3. .1.21 vegetationcoverrate 5.2.13 vegetationmeasuresforsandfixation 5.1.17 watercellar 55 2.3 waterconservationforest 2. 33 5 waterdetentionandsoilconservationbenefits 5.1.38 waterdiversionforflushingsanddune waterer0sion 2 2. 8 ditehontheslope 55 1.7 waterinterceptinganddrainage 2.1.2 waterl0ss 5.1.29 waterstoragep0ol 24

涡轮机高温螺栓用钢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涡轮机高温螺栓用钢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涡轮机高温螺栓用钢的编号:GB/T20410-2006。涡轮机高温螺栓用钢共有12页,发布于2007-01-012007-01-01实施
印刷品用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印刷品用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印刷品用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的编号:GB/T17695-2006。印刷品用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共有52页,发布于2006-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